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清凉传》与文殊形象研究
1
作者 杜瑞平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2年第2期61-63,共3页
文殊菩萨在四大菩萨中最先有自己的道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并以其文殊智慧精义在唐宋时期的佛教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广清凉传》是宋代关于五台山的志书,其中对文殊形象有详尽的描述,成为记载文殊之美的载体。
关键词 广清凉传 文殊菩萨 五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话《广清凉传》
2
作者 沙门延一(重编) 西坡居士(校译) 《五台山》 2007年第9期29-36,共8页
菩萨化身为贫女八 大孚灵鹫寺,天下归化向往,万圣修建崇敬。东汉奠定基础,后魏开拓扩大。不知从哪个朝代开始,每年正月,在此设斋大会。远近没有分别,僧俗混杂一起。七代传下来,说有一贫穷女子在斋会时赶来赴会,从南而来,凌晨... 菩萨化身为贫女八 大孚灵鹫寺,天下归化向往,万圣修建崇敬。东汉奠定基础,后魏开拓扩大。不知从哪个朝代开始,每年正月,在此设斋大会。远近没有分别,僧俗混杂一起。七代传下来,说有一贫穷女子在斋会时赶来赴会,从南而来,凌晨到了寺里,拖抱着两个孩子,引着一条狗。身上没有钱财,剪下头发上布施。还没到众人吃饭时,告诉主持僧人说:现在我想先吃,马上还要到其它地方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 广清凉传 菩萨 华严寺 大孚灵鹫寺 牛云和尚
原文传递
《清凉山志》中的几处错误
3
作者 李宏如 《五台山研究》 1992年第3期27-29,共3页
《清凉山志》是明代五台山高僧释镇澄所撰。它是继唐《古清凉传》和宋《广清凉传》之后,又一部介绍五台山的专著,是研究明代五台山佛教的珍贵资料。释镇澄,字空印,俗姓李,宛平(今北京市西南)人,15岁出家于西山广应寺,礼引公为师,越三年... 《清凉山志》是明代五台山高僧释镇澄所撰。它是继唐《古清凉传》和宋《广清凉传》之后,又一部介绍五台山的专著,是研究明代五台山佛教的珍贵资料。释镇澄,字空印,俗姓李,宛平(今北京市西南)人,15岁出家于西山广应寺,礼引公为师,越三年,受具戒。当时,一江沣、西峰深、守庵中等高僧在北京弘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凉山志 镇澄 清凉 广清凉传 具戒 公主寺 华严 东台顶 壁观 中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仁求法目录所记五台山石刻考 被引量:1
4
作者 史睿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8-140,共13页
隋唐时代是中日两国文化交往的重要时代,日本全面学习隋唐文化,其中日本来华的求法高僧尤其值得注意.今存日本的大量早期汉籍文献,往往是他们由唐土携回日本的.东来求法诸僧当中,圆仁(794-864)最为著名,他巡礼五台、参拜长安诸寺,求取... 隋唐时代是中日两国文化交往的重要时代,日本全面学习隋唐文化,其中日本来华的求法高僧尤其值得注意.今存日本的大量早期汉籍文献,往往是他们由唐土携回日本的.东来求法诸僧当中,圆仁(794-864)最为著名,他巡礼五台、参拜长安诸寺,求取了大量的法宝、典籍,曾编为《日本国承和五年入唐求法目录》、《慈觉大师在唐送进录》和《入唐新求圣教目录》,《入唐新求圣教目录》编成在后,著录经籍最多①.圆仁在五台山巡礼时曾抄写经卷②,礼拜佛像③,临摹图画④,摹写碑文,故所编《入唐新求圣教目录》中包含了以上这些巡礼活动所得文献.圆仁抄录的五台山石刻也著录其中,惜不见于历代石刻著录.今特举出此五种石刻,结合《入唐求法巡礼行记》⑤、《行历钞》⑥、《广清凉传》⑦、《宋高僧传》⑧、《净土往生传》⑨、敦煌文献等,考证其来源和本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窟 法照 文殊师利 五台山 宗教圣地 圆仁 广清凉传 文殊菩萨 曼殊室利 竹林寺 般若寺 《法华经》 功德记 目录 检索工具 求法
原文传递
敦煌壁画中的《五台山图》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进玉 《五台山研究》 1987年第1期23-24,共2页
精美的壁画形象的地图敦煌莫高窟第六十一窟(张大千番号七五)西壁的五台山图,是莫高窟中现存的一幅最大壁画,这幅壁画高三点五米,长十三点六米,面积四十七点六平方米。壁画下面有一十五扇屏风,彩绘着一十五幅佛传图画。兰菊相映,益发显... 精美的壁画形象的地图敦煌莫高窟第六十一窟(张大千番号七五)西壁的五台山图,是莫高窟中现存的一幅最大壁画,这幅壁画高三点五米,长十三点六米,面积四十七点六平方米。壁画下面有一十五扇屏风,彩绘着一十五幅佛传图画。兰菊相映,益发显得五台山图古朴典雅、美丽壮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 敦煌莫高窟 张大千 古朴典雅 佛窟 广清凉传 佛坛 文殊变 归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山律师道宣 被引量:2
6
作者 温金玉 《五台山研究》 1990年第1期26-28,33,共4页
道宣(596—667),唐代僧人。律宗三派之一南山宗创始人,佛教史学家。因常住终南山研究、弘传戒律,世称南山律师。《清凉山志·高僧懿行》为其立传,云:“律师尝游清凉。《广清凉传》卷下亦载道宣至五台山,曾在中台弘律传戒,下山后亲... 道宣(596—667),唐代僧人。律宗三派之一南山宗创始人,佛教史学家。因常住终南山研究、弘传戒律,世称南山律师。《清凉山志·高僧懿行》为其立传,云:“律师尝游清凉。《广清凉传》卷下亦载道宣至五台山,曾在中台弘律传戒,下山后亲自宣传五台山灵迹,对整顿五台山宗风,使五台山原有律学转为律宗起了很大的作用。次后,五台山便成为中国北方著名戒坛。道宣,作为一代名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宣 南山宗 清凉山志 广清凉传 四分律 中国佛教史 持戒 中台 宗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遗书中有关五台山的资料 被引量:2
7
作者 孙安邦 《五台山研究》 1988年第3期20-25,6,共7页
清末光绪二十五年,即日本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在中国敦煌千佛洞的藏经洞中发现了约两万多卷的藏书,大部分是宋代以前的写本,小部分为木刻本。因为大多为卷子装的经书,所以称之为“敦煌卷子”或“敦煌经卷”,也就是本文题目所说的“
关键词 佛陀波利 敦煌遗书 文殊 清凉 金刚窟 卷子装 华严经 敦煌千佛洞 广清凉传 日本明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五郎并未出家五台山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春娥 《五台山研究》 1987年第5期27-28,共2页
文化革命以前,在五台山楼观谷的左侧,有座蜚声中外的寺庙,名叫太平兴国寺。太平兴国寺原为宋沙门睿谏结庐之处。后因睿谏得到北朝宁王与夫人及北汉主刘继元的资助而募工修建,以寺侧有泉名曰鹿泉,故名鹿泉寺。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五... 文化革命以前,在五台山楼观谷的左侧,有座蜚声中外的寺庙,名叫太平兴国寺。太平兴国寺原为宋沙门睿谏结庐之处。后因睿谏得到北朝宁王与夫人及北汉主刘继元的资助而募工修建,以寺侧有泉名曰鹿泉,故名鹿泉寺。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五日,“宋太宗讨平晋地,师乃躬诣行宫(即太原平晋寺——引者)请见,上问台山兴建之由,师奏对称旨,又蒙恩赐甚厚,寻赐额太平兴国之寺”(《广清凉传·释睿谏》卷下)。太平兴国寺内有正殿三间,内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兴国 平晋 刘继元 奏对 广清凉传 五月五日 巡检使 文化革命 北宋王朝 殿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主寺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宏如 糜果才 《五台山研究》 1990年第1期37-40,共4页
公主寺因信诚公主所建而得名,是五台山著名寺庙之一。现将公主寺的情况介绍如下,供参考。一《广清凉传》载:“北台之西、繁峙县东南,有一寺名公主寺,后魏文帝第四女信诚公主所置。”寺庙最初建在山寺村,后来移至公主村东南。山寺村四山... 公主寺因信诚公主所建而得名,是五台山著名寺庙之一。现将公主寺的情况介绍如下,供参考。一《广清凉传》载:“北台之西、繁峙县东南,有一寺名公主寺,后魏文帝第四女信诚公主所置。”寺庙最初建在山寺村,后来移至公主村东南。山寺村四山环抱、山势峻峭,古公主寺就建在从半山伸出的一块百余亩的台地上。既然是地位显赫的公主出家,为什么不去五台山的中心——台怀建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主寺 五台山研究 广清凉传 文殊 寺村 清凉山志 佛教音乐 大雄 清凉 寺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台山的地理范围 被引量:1
10
作者 江阳 《五台山研究》 1987年第3期3-5,共3页
五台山是由五座巍峨壮观、顶无林木,如垒似台的山峰组成的。但是,它的地理范围古今说法有异,需要予以考定。古今五台宋代清凉山大华严寺妙济大师的《广清凉传》卷上曰:“至巨唐伊禅师,神异僧也。尝登西、南台之上,望见五顶。
关键词 大华严寺 地理范围 广清凉传 清凉山志 镇澄 妙济大师 南台 清凉 巍峨壮观 巨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代五台山佛教史 被引量:1
11
作者 正森 《五台山研究》 1986年第4期6-10,共5页
五台山佛教“遭周武灭法,释典凌迟,芳徽盛轨,湮沦殆尽”(《古清凉传》卷上)。后“有大隋开运,正教重兴,凡是伽蓝,并任复修”(同上)。五台山佛教于此复兴。
关键词 五台山研究 佛教史 清凉 文殊 广清凉传 菩萨戒 华严经 清凉山志 摩尼宝珠 四分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古今两部五台山志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德东 《五台山研究》 1993年第4期41-43,共3页
一五台山,又名清凉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它雄峙晋北,是我国最著名的佛教胜地之一。自唐以来,五台山志的编修代代不绝。唐初蓝谷法师创集《清凉传》,唐高宗时慧祥撰《古清凉传》,宋代僧人延一著《广清凉传》,居士张商英有《续清凉传》。
关键词 五台山研究 清凉 清凉 文殊菩萨 广清凉传 张商英 清凉山志 公主寺 镇澄 无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窥基法师 被引量:1
13
作者 白薇 《五台山研究》 1991年第4期25-30,共6页
窥基是唐代著名高僧,也是中国佛教唯识宗的实际创始人。因他二至五台山,“道著清凉”,又开创了唯识道场,所以,《清凉山志》称他为五台山赫赫有名的高僧,还是五台山佛教唯识宗的开山祖师。将门之子窥基(632—682),或称灵基,俗姓尉迟,字洪... 窥基是唐代著名高僧,也是中国佛教唯识宗的实际创始人。因他二至五台山,“道著清凉”,又开创了唯识道场,所以,《清凉山志》称他为五台山赫赫有名的高僧,还是五台山佛教唯识宗的开山祖师。将门之子窥基(632—682),或称灵基,俗姓尉迟,字洪道,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人。因其著述常题名“基”或“大乘基”,所以,《开元释教录》始作窥基。窥基出身于以武功受封的贵族家庭。祖父尉迟懿,隋时任代州(今山西省代县)西镇将,受封宁国公。父亲尉迟敬宗,曾任“六军卿胄之职”(《广清凉传》卷下),唐时任左金吾将军、松州都督,受封为江油县开国公。母亲河东裴氏,于窥基九岁上逝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窥基 唯识宗 唯识论 清凉山志 开元释教录 广清凉传 异部宗轮论述记 慈恩宗 中国佛教 辩中边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清凉傅 被引量:1
14
作者 延一 彭图点 《五台山》 2006年第3期4-11,共8页
《广清凉传》三卷。宋五台山华严寺僧延一撰,为"清凉三传"之二。"清凉三传"依次为:《古清凉传》、《广清凉传》、《续清凉传》。《古清凉传》二卷,本刊已于上两期连载完毕,从本期始,将陆续连载《广清凉传》及《续... 《广清凉传》三卷。宋五台山华严寺僧延一撰,为"清凉三传"之二。"清凉三传"依次为:《古清凉传》、《广清凉传》、《续清凉传》。《古清凉传》二卷,本刊已于上两期连载完毕,从本期始,将陆续连载《广清凉传》及《续清凉传》。《广清凉传》是清凉三传中对五台山历史、古迹、景观、物产、人物和传说等记载最为周详的一部。书成于北宋钦宗嘉祜庚子五年(1060年)。书首有当时人郄济川的序,讲了本书的成书过程:"济以夙缘薄佑,生逢遗法,尚由羁官,得寓灵峰,时会传闻,遍穷异迹,思得记述,以警后来,而年纪寝深,简编几坠。独有唐蓝谷沙门慧祥作传两卷,颇成伦理,其余亦有传记,皆文字舛错,辞意乖谬,惜乎大圣之化迹、高士之遗踪将湮灭乎?慧祥所谓时无好事,使芳尘委绝,信哉。济川慨其若是,乃访得真容院妙济一公,其人纯粹聪敏,博通藏教,讲说记问,靡不精诣,因请公采摭经传,收捃故实,附益祥传,推而广之。勒成三卷,首以吉祥降世因地,终以巨宋亲逢化相。名曰《广清凉传》,凡三月而成,授本院主事募工开版,印施四方。"这就是说,这本书的策划人是郄济川,而作者是延一。郄济川有感于《古清凉传》的"颇成伦理",而自己"时会传闻,遍穷异迹"得到了很多材料,但由于年事已高,不能撰述,为不"使芳尘委绝",他访到了妙济大师延一,请他来撰写这本书,因他要对慧祥的《清凉传》"推而广之",所以这本新著便叫《广清凉传》。全书三卷二十三篇:卷上七篇,分别为:一、菩萨生地见闻功德,讲文殊菩萨的成佛功德、真谛和世谛的生处,名号的含义等;二、菩萨应化总别机缘。说文殊菩萨的应化有总有别:三、菩萨何时来此山;四、清凉山得名所因。讲五台山为什么叫五台山:五、五台山四埵古圣行迹。说离五台山各一百二十里分别有四埵:河北常山为东缍、宁武西瞢甍山(天池所在)为西埵,系舟山为南埵,夏屋山(下见云州石窟)为北埵。并记四埵传说;六、五台山境界寺名圣迹。记叙五台山各台的古今寺庙,灵迹、灵草、草药等;七、释五台诸寺方所。介绍五台山名寺位置、来历及景况。卷中十二篇,均为传说故事。分别为:一、菩萨化身为贫女:二、天女三昧姑;三、安生塑真容菩萨;四、牛云和尚求聪明;五、佛陀波利入金刚窟:六、无著和尚入化般若寺;七、神英和尚入化法华寺;八、道义和尚入化金阁寺;九、法照和尚入化竹林寺;十、亡身殉道僧俗;十一、州牧宰官归信:十二、高德僧事迹。卷下四篇。一、高德尼事迹;二、宋僧俗所睹灵异;三、灵异藁木;四、大圣文殊古今赞颂。《广清凉传》的意义在于:一、它在慧祥《清凉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风格进一步记载了作为文殊道场的五台山寺宇、景观、人物、传闻,给后人留下了唐到北宋钦宗这一段时间内的五台山资料。二、在叙述上比《古清凉传》更为条理和细致。比如上卷六中所记五台山寺庙,古寺有几,是些什么寺。宋以来又新建了什么:五个台顶各有什么景观(灵迹)、植物都分别列出,了了分明。在第七节中还对五台山重点寺庙的位置、来历和景况作了细致介绍。三、有些记叙是它独家所有的,比如中卷中一些高僧情况,在史志高僧传与其它典籍中或无或很简单,而在这里却有比较祥尽的记录。如五代时五台山的高僧继颙,宋《高僧传》中只在别人传中附带提到,在这里则有完整的记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清凉传 中国 北宋 历史文化 行为方式
原文传递
文殊殿
15
作者 楷锋 《五台山研究》 1986年第1期37-,48,共2页
文殊殿是菩萨顶南北中轴线上的第三进殿宇,专为供奉文殊菩萨而建,占地0.4亩,比第一进天王殿大,比第二进大佛殿还大。它所以有这样大的规模,传说是因为文殊菩萨在五台山具有特殊地位,并在菩萨顶显露过真容。文殊菩萨名叫文殊师利,佛经说... 文殊殿是菩萨顶南北中轴线上的第三进殿宇,专为供奉文殊菩萨而建,占地0.4亩,比第一进天王殿大,比第二进大佛殿还大。它所以有这样大的规模,传说是因为文殊菩萨在五台山具有特殊地位,并在菩萨顶显露过真容。文殊菩萨名叫文殊师利,佛经说他久已成佛,只是为利益众生而甘居菩萨地位。五台山是他的演教之区,又是他的居住处。他在五台山上随缘显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殊殿 文殊菩萨 文殊师利 成佛 天王殿 广清凉传 宗喀巴 法住记 师子国 普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代五台山佛教史
16
作者 郭春娥 《五台山研究》 1987年第4期11-19,共9页
五代佛教通常是指朱晃开平元年(907年)至赵匡胤建隆元年(960年)为止的53年间,经历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的佛教。而五台山的五代佛教史,则是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父亲李克用开始割据河东(今山西),至宋太宗赵... 五代佛教通常是指朱晃开平元年(907年)至赵匡胤建隆元年(960年)为止的53年间,经历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的佛教。而五台山的五代佛教史,则是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父亲李克用开始割据河东(今山西),至宋太宗赵昊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北汉灭亡的八十六年间的一段佛教历史。这是因为其间山西省五台地区先后经历了后唐、后晋、后汉、北汉四个王朝。《五台县志》说:《五代史·职方》考,代州,唐、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史 唐僖宗 《华严经》 华严经 文殊 后唐庄宗 李克用 广清凉传 佛教宗派 五台县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光寺的历史
17
作者 肖雨 《五台山研究》 1986年第3期5-9,共5页
佛光寺在南台西南佛光山麓,海拔一千三百二十米,距五台县城三十公里,离五台山中心区台怀镇四十七公里。寺宇座东面西,北、东、南三面环山,峰峦叠翠,松柏荫翳,西面平缓豁朗,毗邻通往代县、繁峙的南北古道。山门前有影壁一座,上书“佛光... 佛光寺在南台西南佛光山麓,海拔一千三百二十米,距五台县城三十公里,离五台山中心区台怀镇四十七公里。寺宇座东面西,北、东、南三面环山,峰峦叠翠,松柏荫翳,西面平缓豁朗,毗邻通往代县、繁峙的南北古道。山门前有影壁一座,上书“佛光寺”三个大字。山门三间(原系韦陀殿),巍峨壮观。第一进院内有坐北向南的金建文殊殿七间,为我国现存的最大配殿。对面有廊房数间,院中有唐代乾符四年(877年)石经幢一座。第二进院内,南北都为客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殊殿 清凉 台怀镇 华严经 石经幢 乾符 广清凉传 巍峨壮观 无垢净光塔 《华严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台风光
18
作者 曲玲芳 《五台山研究》 1986年第2期32-34,共3页
山峦没有到过五台山的人总会以为五台山是高峻而险要的。其实,五台山并没有多少奇峰怪峦,乍看众山,皆如垒土之台,平缓而开阔,俗称“馒头山”。中台就是一座很有代表性的山峦,它虽然山体旷阔、气势雄豪,却没有奇石磷峋,没有怪岩参差,它... 山峦没有到过五台山的人总会以为五台山是高峻而险要的。其实,五台山并没有多少奇峰怪峦,乍看众山,皆如垒土之台,平缓而开阔,俗称“馒头山”。中台就是一座很有代表性的山峦,它虽然山体旷阔、气势雄豪,却没有奇石磷峋,没有怪岩参差,它以自己独特的态势表现出了山的另一种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台 清凉山志 馒头山 广清凉传 台顶 舍利塔 清凉 文殊师利 文殊菩萨 习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五代北宋时期的五台山佛教
19
作者 顾吉辰 《五台山研究》 1991年第1期21-25,共5页
五代北宋时期的五台山佛教,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对此重要的课题未能全面而深入地加以探讨和研究。本人不揣学识浅陋,仅就五台山成为当时佛教圣地的原因、五台山佛教在中西交通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作一探... 五代北宋时期的五台山佛教,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对此重要的课题未能全面而深入地加以探讨和研究。本人不揣学识浅陋,仅就五台山成为当时佛教圣地的原因、五台山佛教在中西交通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作一探讨,不当之处请读者指正。一自北朝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殊 佛教史 佛教圣地 中西交通史 《华严经》 华严经 佛陀波利 金毛狮子 广清凉传 弥勒上生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炎武与五台山
20
作者 尹协理 《五台山研究》 1986年第3期23-27,共5页
我们今日研究五台山,不能忘记三百年前生在江南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县)而死在山西曲沃的清初伟大学者顾炎武,因为他不但游历过五台胜境,而且对五台山与五台佛教史的研究曾作出过重要贡献,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五台山研究 佛教史 清凉山志 昆山县 李天生 胡僧 摩腾 《华严经》 广清凉传 中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