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0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肺部感染控制窗结合自主呼吸试验时机下行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及对肺功能、血气指标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姚园场 胡长新 肖文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 探讨基于肺部感染控制窗(PIC-W)结合自主呼吸试验(SBT)时机下行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86例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 目的 探讨基于肺部感染控制窗(PIC-W)结合自主呼吸试验(SBT)时机下行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86例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切换点的选择分为对照组43例,选择PIC确定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时机,实验组43例选择PIC-W+SBT确定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时机。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值、PaCO_(2)、SaO_(2)显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PaO_(2)值、再次插管率、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机械通气总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肺部感染控制窗结合自主呼吸试验时机下行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耐受性好,降低再次插管率、病死率,且在改善肺功能、血气指标及降低并发症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部感染控制窗 自主呼吸试验 序贯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IL-17、SAA与AECOPD患者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结局的关系及预测价值
2
作者 付轩 包金英 +1 位作者 宋鹏飞 赵新成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29-233,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介素-17(IL-17)、淀粉样蛋白A(SA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结局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3年4月连云港市东方医院及连云港市第一人民...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介素-17(IL-17)、淀粉样蛋白A(SA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结局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3年4月连云港市东方医院及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根据治疗结局分为治疗成功组(n=102)、治疗失败组(n=35)。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治疗前、撤机时NLR、IL-17、SAA水平,分析NLR、IL-17、SAA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COPD生活质量评估测试(CAT)及治疗结局的关系,并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失败组年龄、吸烟史比例高于治疗成功组,病程长于治疗成功组[(68.34±3.39)岁vs.(62.15±3.08)岁,68.57%vs.31.37%,(5.17±1.23)年vs.(3.43±1.1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撤机时APACHEⅡ、CAT评分及NLR、IL-17、SAA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失败组高于治疗成功组[(16.44±2.59)分vs.(13.52±2.16)分,(18.95±3.14)分vs.(16.43±2.37)分,(3.28±0.83)vs.(2.64±0.57),(38.10±8.11)ng/L vs.(32.47±6.23)ng/L,(85.37±25.19)mg/L vs.(62.55±18.7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时NLR、IL-17、SAA水平与APACHEⅡ、CAT评分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时NLR、IL-17、SAA均与AECOPD患者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结局独立相关,且联合预测AECOPD治疗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7(95%CI:0.870~0.965),敏感度为88.57%,特异度为83.33%,优于三者单独预测。结论NLR、IL-17、SAA水平与AECOPD患者病情均呈正相关,各指标均与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结局独立相关,联合检测对治疗结局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评估病情、预测序贯通气治疗结局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白细胞介素-17 淀粉样蛋白A COPD急性加重期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联合二氧化碳清除技术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郭凯 姚进超 《中华养生保健》 2025年第3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联合二氧化碳清除技术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在2020年10月—2023年10月聊城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收集9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联合二氧化碳清除技术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在2020年10月—2023年10月聊城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收集9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各组均为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进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联合二氧化碳清除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H值、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分压(PaO_(2))相关血气指标变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中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变化,最后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死亡率及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pH值、PaCO_(2)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SaO_(2)、PaO_(2)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NT-proBNP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机械通气、ICU入住、住院用时更短,且VAP、VILI发生率也更低(P<0.05),死亡率虽然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联合二氧化碳清除技术能够改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水平,辅助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保护心肌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降低患者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二氧化碳清除技术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呼吸机相关并发症 住院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张丽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34-037,共4页
研究无创与有创相结合的序贯通气法在治疗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在我院2023年至2024年间接收的74例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出37例适用序贯无创通气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另外37例不适用序贯无创通气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了常规的... 研究无创与有创相结合的序贯通气法在治疗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在我院2023年至2024年间接收的74例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出37例适用序贯无创通气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另外37例不适用序贯无创通气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了常规的有创机械通气,而实验组则采取了有创至无创的序贯机械通气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在血气分析、心率、呼吸频率、脱机成功率、再次插管比例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等方面的数据。结果 显示:实验组在血气分析指标上优于对照组(p<0.05),其心率及呼吸频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在脱机成功率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而再次插管比例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上所述,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能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增加脱机成功率,并优化血气分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机械通气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5
作者 王方 李丽 姜相东 《当代医学》 2024年第9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序贯机械通气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收治的78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 目的探讨序贯机械通气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收治的78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有创机械通气,研究组行序贯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治疗相关指标、住院时间、血气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心肌损伤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碳酸氢根(HCO3-)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氨基末端脑钠尿肽(NT-proBNP)水平及研究组肌钙蛋白I(cTnI)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对照组cTnI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cTnI、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HR)、呼吸频率(RR)均慢于治疗前,收缩压(SBP)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HR、RR均慢于对照组,SB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可缩短住院时间,有效改善患者炎症反应、心肌损伤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序贯机械通气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效果探讨
6
作者 郭丽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15-0118,共4页
对比分析不同方案的机械通气治疗融入重症呼吸衰竭病症治疗中所起疗效。方法 针对重症呼吸衰竭病患展开评析,研究者共有50例,研究开展科室为呼吸内科,从2022年10月开始实施,研究完成于2023年10月期间。研究借助抛币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 对比分析不同方案的机械通气治疗融入重症呼吸衰竭病症治疗中所起疗效。方法 针对重症呼吸衰竭病患展开评析,研究者共有50例,研究开展科室为呼吸内科,从2022年10月开始实施,研究完成于2023年10月期间。研究借助抛币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前者依托有创机械通气方案开展治疗,后者依托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方案开展治疗。结合多项指标变化判断整体疗效。结果 依据临床治疗效果评定分析,观察组治疗方案最终疗效显著对照组治疗方案最终疗效情况(P<0.05)。观察组经过治疗调节机体内的炎性因子水平降低程度明显比对照组机体炎性因子水平降低程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接受治疗后康复进程明显加快,对VAP及其他并发症防治效果更加理想,各项数据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方案安全性与对照组治疗方案安全性相比较呈更高显示(P<0.05)。结论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治疗在重症呼吸衰竭病情治疗中的效果十分显著,相较于有创机械通气单独治疗,可有效缩短通气时间,且炎性因子在治疗后水平降低,治疗安全性更高,引起不良反应较少,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机械通气 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重症呼吸衰竭 安全性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侯笑颜 牛建佩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7期30-33,共4页
目的:观察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8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有... 目的:观察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8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通气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FEV1/FVC、平均肺动脉压(mPVP)]水平、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pH值]水平,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和1次拔管成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FVC、FEV1、FEV1/FVC、P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mPV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H值及PaO_(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PaCO_(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次拔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能够有效改善肺通气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水平,降低VAP发生率,提高1次拔管成功率,其效果优于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重症肺炎 通气指标 并发症 动脉血气分析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关丽君 卢玉婷 +1 位作者 张辉 高玉韶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5期39-41,共3页
目的:分析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3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编号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有创机械通气... 目的:分析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3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编号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试验组采取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总机械通气时间、首次脱机成功率。结果:脱机后24、48h,试验组PaO_(2)、PaCO_(2)水平与脱机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机后24、48h,对照组PaO_(2)水平低于脱机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机后48h,对照组PaCO_(2)水平高于脱机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机后72h,两组IL-6、CRP水平降低,试验组IL-6、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首次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氧状态,减轻炎性反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脱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用于重症呼吸衰竭中的效果研究
9
作者 曾慧志 曾广志 +1 位作者 梅林 陈海玉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5期24-28,共5页
目的探究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86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 目的探究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86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峰流速(PEF)]水平,治疗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后的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血管紧张素Ⅱ(ATⅡ)]、生命体征(心率、呼吸频率),撤机成功率、再次插管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O_(2)、SaO_(2)高于本组治疗前,PaCO_(2)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的PaO_(2)(73.03±5.35)mm Hg(1 mm Hg=0.133 kPa)、SaO_(2)(92.46±4.60)%高于对照组的(66.24±4.97)mm Hg、(85.18±3.79)%,PaCO_(2)(41.09±0.54)mm Hg低于对照组的(44.98±0.63)mm Hg(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EV1、FVC、PEF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的FEV1(3.21±0.34)L、FVC(3.89±0.29)L、PEF(3.35±0.60)L/s高于对照组的(2.29±0.24)L、(2.74±0.21)L、(2.90±0.71)L/s(P<0.05)。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07±1.21)、(8.70±1.53)、(12.33±1.82)d,比对照组的(11.46±1.77)、(11.46±1.77)、(18.64±2.35)d更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应激反应指标NE、E、ATⅡ水平分别为(122.80±17.92)ng/ml、(94.52±8.52)ng/ml、(31.05±2.98)pg/ml,比对照组的(209.59±21.06)ng/ml、(164.45±11.67)ng/ml、(55.69±4.13)pg/ml更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为(88.21±4.87)次/min、呼吸频率为(15.98±0.81)次/min,低于对照组的(95.70±6.13)、(19.59±1.25)次/min(P<0.05)。观察组撤机成功率93.02%(40/43)高于对照组的72.09%(31/43),再次插管率2.33%(1/43)、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4.65%(2/43)低于对照组的18.60%(8/43)、20.93%(9/43)(P<0.05)。结论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疗效确切,有助于加快患者病情康复速度,促进患者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改善,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提升撤机成功率,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风险,推广可行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机械通气 重症呼吸衰竭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血气分析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凯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3期41-44,共4页
目的浅析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ICU重症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掷硬币法分为参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9例。参照组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目的浅析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ICU重症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掷硬币法分为参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9例。参照组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试验组患者进行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酸碱度(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清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结果治疗4 h,试验组患者的pH、PaCO_(2)、PaO_(2)分别为(7.35±0.07)、(62.31±8.57)mm Hg(1 mm Hg=0.133 kPa)、(64.82±10.17)mm Hg,对照组患者分别为(7.29±0.05)、(73.31±11.26)mm Hg、(51.53±8.25)mm Hg;治疗36 h,试验组患者的pH、PaCO_(2)、PaO_(2)分别为(7.36±0.05)、(51.98±6.02)mm Hg、(72.61±11.08)mm Hg,对照组患者分别为(7.31±0.06)、(63.21±10.69)mm Hg、(56.17±9.22)mm Hg。试验组患者治疗4、36 h的pH和PaO_(2)明显高于参照组,PaCO_(2)明显低于参照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试验组患者ICU入住时间(12.15±1.68)d和机械通气时间(10.08±1.74)d均短于参照组的(20.63±3.27)、(19.82±2.53)d,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试验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统计学意义成立(χ^(2)=3.924,P=0.048<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TNF-α、NF-κB、IL-6水平分别为(2.08±0.57)pg/ml、(6.48±1.12)ng/ml、(10.62±2.39)pg/ml,明显低于参照组的(3.31±0.74)pg/ml、(9.49±1.34)ng/ml、(15.31±3.15)pg/ml,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ICU重症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通气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减轻炎症反应,值得普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曾闪闪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8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6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机械通气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6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机械通气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取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值]、心功能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治疗2周内脱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_(2)水平、pH值均高于对照组,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脱机成功率为96.97%(32/33),高于对照组的75.76%(25/33),并发症发生率为6.06%(2/33),低于对照组的24.24%(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用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和心功能,提高脱机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有创-无创 序贯机械通气 脱机成功率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职程序化护理用于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价值
12
作者 蔡菡萏 唐景凤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3期1871-1875,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时给予专职程序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ICU)治疗的150例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时给予专职程序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ICU)治疗的150例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1月-2019年6月入院治疗的7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以2019年7月-2021年12月入院治疗的7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及专职程序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入院时、入院5 d、出院前1 d血气分析指标和治疗期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转院率、机械通气时间、住RICU时间。结果2组患者入院5 d、出院前1 d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均明显高于入院时(P均<0.05),出院前1 d均明显高于入院5 d(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入院5 d、出院前1 d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明显低于入院时(P均<0.05),出院前1 d明显低于入院5 d(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RICU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转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职程序化护理可有效改善COPD伴呼吸衰竭行序贯机械通气患者的缺氧状态,降低VAP发生率和再插管率,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RICU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序贯机械通气 专职程化护理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探讨
13
作者 黄雅萍 黄雅敏 +1 位作者 吴琪茵 郭毓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3期11-14,共4页
目的分析重症呼吸衰竭应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收诊的90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为探讨主体,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45例,接受有创机械通气)、观察组(45例,接受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 目的分析重症呼吸衰竭应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收诊的90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为探讨主体,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45例,接受有创机械通气)、观察组(45例,接受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血气指标、肺功能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7.78%高于对照组的84.4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7.12±1.31)d、给氧时间(11.26±2.71)d、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17.88±3.51)d、总住院时间(20.62±4.77)d均短于对照组的(15.74±3.55)、(18.72±4.32)、(29.02±4.23)、(36.79±4.93)d(P<0.05)。相比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_(2))、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PaO_(2)(85.67±4.35)mm Hg(1 mm Hg=0.133 kPa)、pH(7.37±0.08)高于对照组的(81.33±4.12)mm Hg、(7.25±0.03),PaCO_(2)(42.03±2.11)mm Hg低于对照组的(45.32±2.32)mm Hg(P<0.05)。相比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呼气峰流速(PEF)(371.56±15.21)L/min、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3.25±0.32)L优于对照组的(312.56±15.82)L/min、(2.30±0.26)L(P<0.05)。相比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12.21±3.02)分、PSI评分(41.75±4.1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5.24±3.16)、(47.02±4.61)分(P<0.05)。结论在治疗重症呼吸衰竭时,采用有创及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方法可以优化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提升抢救成功率的同时,还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提升预后效果,值得借鉴与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机械通气 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重症呼吸衰竭 血气指标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指标的影响
14
作者 王迪早 陈锋 《世界复合医学(中英文)》 2024年第9期160-163,共4页
目的分析在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中采取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江苏省泗洪分金亭医院收治的112例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有创机... 目的分析在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中采取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江苏省泗洪分金亭医院收治的112例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取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再插管发生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用力呼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水平。结果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7.14%(4/56)、再插管发生率为5.36%(3/56),均低于对照组的21.43%(12/56)、17.86%(1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7、4.264,P均<0.05)。观察组的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肺功能(用力呼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可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血气分析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效果
15
作者 马兆利 曹迪莉 魏东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9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106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106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顺应性、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水平、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7 d后,研究组动态、静态肺顺应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研究组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_(2)、O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研究组IL-6、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RDS患者可提高肺顺应性,改善血气指标水平,降低炎性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序贯机械通气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气指标 肺顺应性 炎性指标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16
作者 张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05-0008,共4页
讨论分析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3年1-12月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呼吸机通气,实验组采用序贯机械通气。比较患者肺... 讨论分析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3年1-12月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呼吸机通气,实验组采用序贯机械通气。比较患者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结果等。结果 实验组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结果均明显好转,P<0.05,差异显著。结论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以及肺功能指标,对于患者的疾病恢复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 随机对照研究 呼吸衰竭 重症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 血气分析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17
作者 周有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049-0052,共4页
讨论序贯机械通气在在全面有序落实开展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的疾病治疗工作中的应用能够取得怎样的效果;方法:从方法分析的角度来看,文章主要结合具体的案例讨论,主要整理出相关的人员数量,然后结合人员数量以随机的原则来完成人员的划分,... 讨论序贯机械通气在在全面有序落实开展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的疾病治疗工作中的应用能够取得怎样的效果;方法:从方法分析的角度来看,文章主要结合具体的案例讨论,主要整理出相关的人员数量,然后结合人员数量以随机的原则来完成人员的划分,形成两组人员。而后,在完成了两组人员的划分与形成后,则是聚焦于两组人员,分析整理其中的各项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心钠肽(pg/ml)、脑钠肽(pg/ml)、神经肽(pg/ml)、肌钙蛋白(ng/ml)、CYS(ng/ml)、NGAL(ng/ml)、KIM-1(pg/ml)数值;结果:整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PaO2(mmHg)、HCO3-(mmol/L)等在内的各项数值。结合以上各项数据的整理,对整理后的数值信息进行分析讨论。再结合分析讨论后的结合可以清晰发现的是,包括各项数值信息在内,观察组所要取得的数值信息效果,均对比对照组的数值信息结果具有更理想的效果;结论:结合以上分析讨论可指的是,可以尝试在当前的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对序贯机械通气的方式方法进行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机械通气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效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序贯机械通气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8
作者 张琦 武华栋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0期110-112,119,共4页
目的探究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FBAL)联合序贯机械通气(MV)在重症肺炎(SP)合并呼吸衰竭(RF)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收治的100例SP合并RF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FBAL)联合序贯机械通气(MV)在重症肺炎(SP)合并呼吸衰竭(RF)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收治的100例SP合并RF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基于此,对照组采用序贯MV治疗,观察组采用FBAL联合序贯MV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主96%,高于对照组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BAL联合序贯MV应用于SP合并RF患者中,可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序贯机械通气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 肺功能
原文传递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19
作者 徐海蓉 陆恺 陈林祥 《大医生》 2024年第7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给予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应用价值,为临床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目的探讨给予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应用价值,为临床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40例患者纳为对照组,进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40例患者纳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血气指标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更短(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 d两组患者氧分压(PaO_(2))、pH值均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降低(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3 d两组患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均更低(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再次插管发生率均更低(均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方案具有显著优势,能改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减轻炎症反应,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有创机械通气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临床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伴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20
作者 吴婷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33-136,共4页
探讨序贯机械通气(Sequenti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SMV)治疗伴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RF)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中,应用重症专职护理小组(Critical care team,ICT)护理模式的... 探讨序贯机械通气(Sequenti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SMV)治疗伴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RF)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中,应用重症专职护理小组(Critical care team,ICT)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我院从2022年10月-2024年10月,抽取70例RF+COPD患者,均行SMV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ICT护理干预),各35例,对比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指标与心肺功能改善上,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优,(P<0.05)。结论 对进行SMV治疗的RF+COPD患者进行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进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专职护理小组 序贯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