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瓦斯抽采钻孔布孔间距对应力叠加效应的影响规律研究
1
作者 赵德清 魏国营 +3 位作者 刘小磊 李学臣 郭艳飞 张雪东 《煤矿安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为了研究布孔间距对应力叠加效应的影响规律并分析其对钻孔冲煤量的影响,结合九里山煤矿矿区概况及穿层钻孔施工的实际情况,利用模拟软件COMSOL建立了固体力学模型,研究了多钻孔布置时,不同布孔间距下的应力叠加效应,分析了九里山煤矿二... 为了研究布孔间距对应力叠加效应的影响规律并分析其对钻孔冲煤量的影响,结合九里山煤矿矿区概况及穿层钻孔施工的实际情况,利用模拟软件COMSOL建立了固体力学模型,研究了多钻孔布置时,不同布孔间距下的应力叠加效应,分析了九里山煤矿二1煤层钻孔冲煤量实际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应力集中峰前区叠加时,叠加区附近的应力值随布孔间距减小而变大;当应力集中峰后区及卸压区叠加时,叠加区附近的应力值降低,两侧应力数值仍升高;布孔数量通过影响煤体扰动次数可导致叠加效应程度变大,“三花孔”布置应力呈圆形分布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致使叠加效应程度会相对减弱;在应力叠加区施工钻孔,钻孔冲煤量往往较大且有可能发生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穿层钻孔 布孔间距 布孔数量 应力叠加 冲煤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叠加区回采巷道围岩破碎机理及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冯亮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4年第4期70-72,共3页
王坪煤矿8306工作面回采至460~500 m区段时,因受应力叠加破坏影响,回风顺槽煤柱侧巷帮出现严重破碎、垮落现象,导致巷道围岩变形量大,工作面尾端头支架移架困难、支架载荷变大。基于此,王坪煤矿分析了围岩破碎机理,并提出了“柔性卸压... 王坪煤矿8306工作面回采至460~500 m区段时,因受应力叠加破坏影响,回风顺槽煤柱侧巷帮出现严重破碎、垮落现象,导致巷道围岩变形量大,工作面尾端头支架移架困难、支架载荷变大。基于此,王坪煤矿分析了围岩破碎机理,并提出了“柔性卸压注浆支护+水力膨胀锚杆+L型钢棚”联合支护技术。现场实际应用效果表明,采取联合支护技术后,控制了回风顺槽应力区巷帮垮落现象,两帮收敛量减小至0.27 m,顶底板移近量减小至0.38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采巷道 应力叠加 煤岩破碎机理 联合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力叠加的群桩效应系数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邓友生 龚维明 李卓球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8-110,共3页
根据附加应力叠加原理,逐步推导得到不同布桩形式的群桩效应系数计算公式。计算表明,当桩数、桩长、桩径相同时,单位承台面积上的群桩效应系数,呈梅花形布桩的最大,呈矩形布桩的次之,呈正方形布桩的最小。因此,呈梅花形布桩群桩是较好... 根据附加应力叠加原理,逐步推导得到不同布桩形式的群桩效应系数计算公式。计算表明,当桩数、桩长、桩径相同时,单位承台面积上的群桩效应系数,呈梅花形布桩的最大,呈矩形布桩的次之,呈正方形布桩的最小。因此,呈梅花形布桩群桩是较好的选择。这为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主桥超长大直径群桩基础选择呈梅花形布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叠加 群桩 布桩形式 效应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保护层不合理布置对被保护层应力叠加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江丽丽 杨增强 +1 位作者 翟春佳 李常浩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34,共6页
为了研究上保护层不合理布置导致被保护层开采过程中巷道围岩严重变形破坏的问题,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矿压观测等方法,对中兴矿3203工作面上保护层开采后的影响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上保护层遗留煤柱宽度为10~70 m... 为了研究上保护层不合理布置导致被保护层开采过程中巷道围岩严重变形破坏的问题,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矿压观测等方法,对中兴矿3203工作面上保护层开采后的影响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上保护层遗留煤柱宽度为10~70 m时,其对被保护煤层造成叠加应力大小为13.7~18.1 MPa;当上保护层工作面宽度为75~125 m时,其对应理论垂直有效距离为30~52 m;上保护层布置不合理导致被保护层工作面采掘空间围岩受应力叠加影响而稳定性较差,而合理布置上保护层能够有效改善被保护层采掘空间围岩应力环境,确保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保护层 应力叠加 卸压 数值模拟 矿压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工作面应力叠加区的顶板管理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华乐 刘峰 +1 位作者 强伟 张勇 《煤矿现代化》 2019年第4期75-77,80,共4页
该文针对鲍店煤矿103_下05综采工作面受临时封闭影响,启封后轨道顺槽超前支护外段形成应力叠加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分段、分时支护方案,确保安全回采。
关键词 临时封闭 应力叠加 分段分时支护 顶板垮落 煤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力叠加法的基坑开挖对邻近盾构隧道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俊 王金昌 +1 位作者 谢家冲 徐超 《科技通报》 2021年第10期112-119,共8页
杭州中心深大基坑工程位于市中心地段,地层条件以淤泥质土为主,紧邻某地铁车站,基坑环境保护要求高,基坑采取分区方案实施。为了综合考虑复杂岩土工程与既有结构的共同作用,给出了一种通过应力叠加方式的盾构隧道衬砌精细化分析方法,基... 杭州中心深大基坑工程位于市中心地段,地层条件以淤泥质土为主,紧邻某地铁车站,基坑环境保护要求高,基坑采取分区方案实施。为了综合考虑复杂岩土工程与既有结构的共同作用,给出了一种通过应力叠加方式的盾构隧道衬砌精细化分析方法,基于PLAXIS3D和ABAQUS平台将地层结构法与荷载结构法2种分析方法有效联用。首先基于土体小应变刚度模型建立基坑与车站和区间隧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随后将隧道的响应结果作为外荷载施加在精细化基床模型中。结果表明隧道纵向变形出现2个峰值点,以水平变形为主;隧道注浆加固能有效减小衬砌拱顶内测拉应力,抑制裂缝的发展;主动和被动控制措施的共同作用能很好地控制隧道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隧道变形 应力叠加 衬砌响应 三维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装器件多应力叠加失效仿真分析与验证 被引量:4
7
作者 李逵 张志祥 +1 位作者 杨宇军 刘敏 《电子与封装》 2022年第2期31-37,共7页
针对某双列直插式(DIP)封装器件在整机温循试验中出现的失效现象,分析在器件与电路板焊接环节、电路板与整机装配环节和整机温循试验环节3个工况下可能的失效原因,对原因分别进行单工况和多工况的失效仿真分析。针对不同仿真模型在不同... 针对某双列直插式(DIP)封装器件在整机温循试验中出现的失效现象,分析在器件与电路板焊接环节、电路板与整机装配环节和整机温循试验环节3个工况下可能的失效原因,对原因分别进行单工况和多工况的失效仿真分析。针对不同仿真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叠加仿真难题,提出基于ANSYS Workbench有限元软件的多应力叠加仿真方法,对比单一工况和多种工况下的仿真结果。结果表明,DIP封装器件失效是器件在焊接尺寸不匹配、过定位装配和温循试验三种工况下,机械应力和热应力的叠加使玻璃绝缘子产生裂纹导致的,有限元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为DIP封装器件在多工况下应力叠加失效的故障机理研究提供一种可参考的仿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P封装器件 多工况 应力叠加 失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素应力叠加冲击危险性评价应力增量取值实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孙立田 孔贺 +2 位作者 张立明 田国庆 李登月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4-98,共5页
为了使多因素应力叠加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中应力增量取值更加符合现场实际,对双合煤矿冲击地压多因素耦合叠加影响区域进行了分区,通过不同分区的现场实测数据分析,研究了不同分区冲击地压多因素耦合叠加及单一因素影响下的煤体应力增... 为了使多因素应力叠加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中应力增量取值更加符合现场实际,对双合煤矿冲击地压多因素耦合叠加影响区域进行了分区,通过不同分区的现场实测数据分析,研究了不同分区冲击地压多因素耦合叠加及单一因素影响下的煤体应力增量。结果表明:工作面采动影响下的应力增量系数为1.73,断层构造应力增量系数为1.3,采空区覆岩传递应力增量系数1.35,见方影响下应力增量系数1.5。研究成果可为条件相似工作面或相邻工作面冲击危险性预评价中的应力增量取值提供参考,提高多因素应力叠加冲击危险性预评价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因素 应力叠加 冲击地压 应力监测 应力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中厚煤层双采动应力叠加区关键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宋成义 《能源与环保》 2020年第2期168-174,共7页
目前,全国各大矿区主流端头支护为液压端头支架和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铰接顶梁,超前支护为超前液压支架,该支护方式基本解决了构造简单、地质条件较好矿井的端头及超前支护问题,但是在特殊开采及复杂地质条件下,端头及超前支架技术和理论... 目前,全国各大矿区主流端头支护为液压端头支架和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铰接顶梁,超前支护为超前液压支架,该支护方式基本解决了构造简单、地质条件较好矿井的端头及超前支护问题,但是在特殊开采及复杂地质条件下,端头及超前支架技术和理论仍不能完全适应综采技术的发展。以陈四楼煤矿十采区21011综采顺拉工作面中间巷支护工程为背景,重点研究中间巷受双重采动影响下,应力相互叠加区域的巷道支护技术,探索新的加强技术,解决双采动应力叠加区的煤巷支护技术难题,为“一面三巷”大采长综采顺拉工作面的顺利开采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厚煤层 “一面三巷” 大采长 双重采动 应力叠加 中间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叠加区域煤巷片帮机理及支护技术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利峰 《江西煤炭科技》 2022年第1期56-58,共3页
虎龙沟煤矿21505巷掘进至820 m处时揭露一条逆断层,受构造应力以及采空区残余应力作用,巷帮出现严重片帮现象,两帮收缩严重,支护难度大。通过对巷帮片帮机理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提出采用"桁架锚索+安装迈步式W型钢带+超... 虎龙沟煤矿21505巷掘进至820 m处时揭露一条逆断层,受构造应力以及采空区残余应力作用,巷帮出现严重片帮现象,两帮收缩严重,支护难度大。通过对巷帮片帮机理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提出采用"桁架锚索+安装迈步式W型钢带+超前管棚注浆"联合支护。巷道采取联合支护方式后,控制了片帮现象,两帮收敛量控制在190 mm以下,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巷掘进 应力叠加 巷道片帮 片帮机理 联合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叠加支护理论在巷道支护中的应用
11
作者 任华余 杨占国 《蒲白科技》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介绍陕西建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建新煤矿通过研究叠加应力支护理论和顶板破坏机理,提出一种通过不同支护材料、形式实现应力叠加累积,以解决大断面煤巷的支护难题,并通过实际应用数据说明了叠加支护的优越性。叠加支护能充分利用支护... 介绍陕西建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建新煤矿通过研究叠加应力支护理论和顶板破坏机理,提出一种通过不同支护材料、形式实现应力叠加累积,以解决大断面煤巷的支护难题,并通过实际应用数据说明了叠加支护的优越性。叠加支护能充分利用支护材料的特性、作用机理及围岩应力特征等实现对巷道围岩的有效控制,形成高强度、高弹性的稳定承载体,尤其是针对复合顶板、动压等巷道,提高了支护效果,降低了巷道复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分析 应力叠加 巷道 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出煤层掘进工作面应力叠加区消突技术应用
12
作者 吴超 王双龙 王智育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8年第5期53-54,共2页
卧龙湖煤矿北翼采区主采8煤层为突出煤层,煤层松软且原始瓦斯含量大。在8104切眼临近与8104风巷贯通前20 m区域,受8103采空区、附近断层及巷道贯通应力影响,地应力突然增大,为矿井的防突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严重威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通... 卧龙湖煤矿北翼采区主采8煤层为突出煤层,煤层松软且原始瓦斯含量大。在8104切眼临近与8104风巷贯通前20 m区域,受8103采空区、附近断层及巷道贯通应力影响,地应力突然增大,为矿井的防突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严重威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通过在应力叠加区域改变消突方案,合理布置钻孔,有效地消除了工作面应力叠加区的突出危险性,为卧龙湖煤矿北翼采区巷道贯通前消除集中应力威胁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出煤层 断层 贯通 应力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叠加法》计算校核压榨机联轴器强度及其生产实践
13
作者 白治强 《福建糖业》 1990年第4期12-16,共5页
关键词 压榨机 联轴器 强度 应力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桩距群桩基础桩端土体附加应力分布研究
14
作者 赵统 刘永刚 鲁浩阳 《科学技术创新》 2025年第4期123-126,共4页
群桩基础桩端土体的附加应力叠加很容易造成桩端土体剪切破坏,为了避免桩端土体附加应力叠加,从桩距与桩端附加应力分布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但由于桩土接触和桩桩作用的复杂性,不同桩距的群桩基础的桩端土体附加应力分布规律很难由公... 群桩基础桩端土体的附加应力叠加很容易造成桩端土体剪切破坏,为了避免桩端土体附加应力叠加,从桩距与桩端附加应力分布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但由于桩土接触和桩桩作用的复杂性,不同桩距的群桩基础的桩端土体附加应力分布规律很难由公式计算出来。为了得出桩距与桩端附加应力分布的关系,在实际工程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建立该实际试验工程的计算模型(3D桩距群桩基础)以及增大桩距后的对比计算模型(6D桩距群桩基础),给两个模型加同样的竖向荷载,软件计算得到两种模型桩端土体的附加应力值及空间分布。通过分析对比,得到桩端土体附加应力与桩距的关系:3D桩距群桩桩端应力叠加明显;6D桩距群桩桩端应力无叠加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单元法计算 群桩基础 土体附加应力叠加 桩距 ANS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危险评价的相对应力集中系数叠加法 被引量:31
15
作者 窦林名 贺虎 +1 位作者 何江 王正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7-332,共6页
冲击动力灾害是关乎矿井能否安全稳定生产的主要因素,目前越来越多的矿井需要在采掘工作面设计阶段确定冲击危险等级与区域,迫切需要发展科学、精确、定量、便于技术人员操作的冲击危险早期评价预警方法。为了解决冲击显现无法用现有强... 冲击动力灾害是关乎矿井能否安全稳定生产的主要因素,目前越来越多的矿井需要在采掘工作面设计阶段确定冲击危险等级与区域,迫切需要发展科学、精确、定量、便于技术人员操作的冲击危险早期评价预警方法。为了解决冲击显现无法用现有强度准则进行表述、不同应力无法标量叠加的问题,提出了冲击危险评价的相对应力集中系数叠加法,将某一待分析区域内影响冲击矿压发生的某因素引起的最大主应力与自重应力的比值,称为相对应力集中系数分量,各分量的乘积为该区域的相对应力集中系数。将影响冲击矿压的因素从载荷特性上分为静载荷和动载荷,从对应力影响效果上分为增压型与减压型,给出了影响冲击的主要动载因素,以及相对应力集中系数计算方法。发生过冲击矿压的矿井利用冲击区域的总相对应力集中系数作为临界指标,未发生冲击的矿井利用临界应力与自重应力的比值作为临界值,根据相对应力叠加系数与临界值的比值对冲击危险等级进行了划分。现场应用表明,相对应力集中系数叠加法与监测冲击危险区域与等级具有较高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矿压 相对应力叠加系数 危险评价 监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应力叠加的矫直行程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卢红 张永权 +1 位作者 高圣 凌鹤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5-70,共6页
为提高精密矫直加工精度及效率,探讨多次矫直过程中应力叠加特性,研究多次矫直行程预测迭代建模方法.首先,基于经典弹塑性变形理论,建立单次矫直行程预测理论模型;运用应力叠加原理,研究二次矫直的截面应力分布状态,推导出二次矫直时截... 为提高精密矫直加工精度及效率,探讨多次矫直过程中应力叠加特性,研究多次矫直行程预测迭代建模方法.首先,基于经典弹塑性变形理论,建立单次矫直行程预测理论模型;运用应力叠加原理,研究二次矫直的截面应力分布状态,推导出二次矫直时截面应力的再分布方程及矫直参数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研究多次矫直过程中的矫直次数-应力演变规律,建立考虑应力叠加的多次矫直行程预测迭代模型.采用自主研发的精密矫直机进行在线矫直实验,进行行程预测模型实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实际矫直过程中,多次矫直行程预测迭代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矫直效率优于未考虑应力叠加作用的单次矫直行程预测理论模型,该方法可推广应用于直线金属条材的精密矫直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直 应力分布 行程预测 应力叠加 迭代建模 预测精度
原文传递
采动应力叠加影响下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田多 赵启峰 +1 位作者 李万名 卞春峰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1-24,共4页
针对崔家寨矿5#煤层具体开采条件,根据三维应力状态下煤(岩)体的极限平衡理论,推导煤柱两侧不同采动影响极限平衡区宽度计算公式,得出合理煤柱宽度理论值。继而采用FLAC3D模拟软件分析不同宽度煤柱受力状况及其倾斜方向上的应力场特征... 针对崔家寨矿5#煤层具体开采条件,根据三维应力状态下煤(岩)体的极限平衡理论,推导煤柱两侧不同采动影响极限平衡区宽度计算公式,得出合理煤柱宽度理论值。继而采用FLAC3D模拟软件分析不同宽度煤柱受力状况及其倾斜方向上的应力场特征。数值模拟与理论计算结果综合对比,确定了适合崔家寨矿5#煤层条件的合理煤柱尺寸为6~7 m。研究结果为复杂应力条件下煤柱宽度的合理留设、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等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应力叠加 煤柱合理宽度 极限平衡区 数值模拟 应力
原文传递
叠加采动应力影响下工作面矿压控制技术
18
作者 郑军 任志明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74-77,共4页
为解决3912大采高综采面叠加采动应力影响下矿压显现强烈导致严重制约安全生产的难题,在总结过3810始采线区域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的基础上,对注浆加固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结合现场生产条件,提出采用“双层长距离注水泥浆超前加固工作面... 为解决3912大采高综采面叠加采动应力影响下矿压显现强烈导致严重制约安全生产的难题,在总结过3810始采线区域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的基础上,对注浆加固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结合现场生产条件,提出采用“双层长距离注水泥浆超前加固工作面煤壁、锚网索注耦合支护超前加固巷道围岩”。实践表明:采取超前注浆加固控制3912工作面叠加应力效果较好,保证工作面安全高效通过3810采空区停采线边界煤柱影响区域,在进、出3810采空区边界煤柱影响区域,工作面推进度由40 m/月提升为120 m/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采动应力 采空区边界煤柱 矿压控制 注浆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平面应力状态叠加及联合构造体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济元 陆彦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6年第3期1-3,共3页
地壳构造变形的联合现象是由联合构造应力场形成的。不同方向、方式和大小的外力同时作用于同一地域产生折衷的联合构造应力场及联合构造体系。本文根据应力叠加原理推导二维条件下任意三种均匀或渐变应力场的叠加,借助计算机计算联合... 地壳构造变形的联合现象是由联合构造应力场形成的。不同方向、方式和大小的外力同时作用于同一地域产生折衷的联合构造应力场及联合构造体系。本文根据应力叠加原理推导二维条件下任意三种均匀或渐变应力场的叠加,借助计算机计算联合应力场,并成图,以及阐明这些联合应力场及联合构造型式的特征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构造体系 应力叠加 构造应力 地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玻璃应力双折射叠加
20
作者 王晖 杨伟 吴时彬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68-2072,共5页
为解决在光学玻璃应力双折射测量中遇到的双折射叠加问题,利用光学等效原理,使用一个线性双折射模型和一个旋转器来代替叠加模型。对叠加的情况做了分析和计算,得到了叠加后的特征延迟、主应力方向和旋转角随两个应力模型主应力方向夹... 为解决在光学玻璃应力双折射测量中遇到的双折射叠加问题,利用光学等效原理,使用一个线性双折射模型和一个旋转器来代替叠加模型。对叠加的情况做了分析和计算,得到了叠加后的特征延迟、主应力方向和旋转角随两个应力模型主应力方向夹角变化的曲线。理论分析表明,应力双折射叠加不是应力双折射的简单相加,而是与叠加模型各自的应力双折射值和主应力方向的夹角有关。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相吻合。应力双折射叠加对实际光学玻璃测试造成不良影响,使测量精度降低,特别是有透光支撑机构或折射液容器的情况下,应力双折射叠加的影响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玻璃 应力双折射 光学等效 琼斯矩阵 应力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