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高州野生稻应用核心种质取样策略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雨 潘大建 +4 位作者 杨庆文 刘斌 范芝兰 陈建酉 李晨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9-466,共8页
广东省高州野生稻(简称"高野",下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水稻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库。以217份高野保存材料为对象,结合按居群分类和系统聚类选择的方法,通过多重比较认为20%为最佳取样比例,从中筛选出了43份材料作为应用... 广东省高州野生稻(简称"高野",下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水稻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库。以217份高野保存材料为对象,结合按居群分类和系统聚类选择的方法,通过多重比较认为20%为最佳取样比例,从中筛选出了43份材料作为应用核心种质。对表型保留比例、表型方差、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极差符合率、均值符合率、标准差符合率等重要检验指标的分析表明,该应用核心种质很好地代表了总样品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幅度。利用34对SSR引物对应用核心种质进行分析表明,其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879,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0.656,基因杂合度达0.558,76.7%的材料在遗传背景上不同,且各居群材料相对较为独立。高野应用核心种质的筛选为该资源的高效研究利用奠定了良好的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应用核心种质 表型 遗传背景 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应用核心种质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永祥 李会勇 +5 位作者 扈光辉 刘旭洋 李春辉 张登峰 黎裕 王天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1-916,共6页
应用核心种质是针对解决育种问题而建立的成套优异种质集合,也是种质资源研究紧密衔接作物育种的体现形式。鉴于玉米核心种质研究现状,明确了玉米应用核心种质的基本范畴和特征,提出在玉米核心种质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重要育种性状... 应用核心种质是针对解决育种问题而建立的成套优异种质集合,也是种质资源研究紧密衔接作物育种的体现形式。鉴于玉米核心种质研究现状,明确了玉米应用核心种质的基本范畴和特征,提出在玉米核心种质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重要育种性状的优异等位基因,构建分别适应不同生态区、杂种优势类群明确、所含优异等位基因清晰、无明显遗传累赘的应用核心种质,将是今后玉米种质资源研究的工作重点。最后,对玉米应用核心种质构建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论述,以期推动我国玉米应用核心种质构建相关工作的高效发展,使其能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对我国玉米育种研究提供有效的物质和信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质资源 核心种质 应用核心种质 育种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麻应用核心种质的DNA分子身份证构建 被引量:24
3
作者 郭艳春 张力岚 +5 位作者 陈思远 祁建民 方平平 陶爱芬 张列梅 张立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0-93,共14页
构建并研究黄麻应用核心种质是促进黄麻遗传育种和挖掘优异基因的必要途径。在300份黄麻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观察统计基础上,构建了黄麻应用核心种质,包含61份品种(系),可划分为高产、优质、抗病等16种应用类型。为准确鉴定这61份应用核... 构建并研究黄麻应用核心种质是促进黄麻遗传育种和挖掘优异基因的必要途径。在300份黄麻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观察统计基础上,构建了黄麻应用核心种质,包含61份品种(系),可划分为高产、优质、抗病等16种应用类型。为准确鉴定这61份应用核心种质,以46对核心引物为基础,筛选出12对荧光核心引物,采用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分析这12对引物的多态性,共检测出140个多态性位点。将毛细管电泳得到的分子量数据以数字+英文字母方式编码,选取了12对荧光核心引物的组合,构建出该应用核心种质的字符串DNA分子身份证,进而构建了相应的条形码和二维码DNA分子身份证,可迅速被电子设备识别。这些结果可促进黄麻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及快速分子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麻 应用核心种质 SSR 荧光分子标记 DNA分子身份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芝麻应用核心种质的DNA分子身份证构建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文娟 张艳欣 +5 位作者 王林海 魏鑫 黎冬华 高媛 刘盼 张秀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10-1020,1103,1104,1105,1106,1107,1108,共16页
构建并研究应用核心种质是深入挖掘芝麻优异基因和提高育种效率的有效途径。经过对核心种质农艺、形态等性状4年4点的观察统计,构建了包括大粒、高木酚素、高油等23种应用型在内的131份芝麻应用核心种质。为了准确鉴别这批应用核心种质... 构建并研究应用核心种质是深入挖掘芝麻优异基因和提高育种效率的有效途径。经过对核心种质农艺、形态等性状4年4点的观察统计,构建了包括大粒、高木酚素、高油等23种应用型在内的131份芝麻应用核心种质。为了准确鉴别这批应用核心种质并对芝麻DNA分子身份证的构建方法进行探索,本研究利用SS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从基于芝麻全基因组开发的32对SSR引物中,筛选出7对核心引物,进而采用SSR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技术,共检测出53个多态性位点,最多一个引物检测到12个多态性位点。将毛细管电泳得到的分子量数据以数字+英文字母方式编码,用ID Analysis 4.0软件根据最少引物区分最多种质的原则选核心引物中的6对(ZMM1494、ZMM1648、ZMM3037、ZMM2818、ZMM1851、ZMM1935)组合,构建出如"4A32645(AC017)"这种简单、易使用的字符串DNA分子身份证,并确定了不同应用型的组内引物组合。还对131份应用核心种质构建了条形码和二维码DNA分子身份证,可迅速被电子设备识别,拓宽了DNA分子身份证的使用范围,并为以后芝麻种质标准化和品种DNA分子身份证库的构建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应用核心种质 SSR DNA分子身份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磷效率应用核心种质的根构型性状评价 被引量:41
5
作者 赵静 付家兵 +6 位作者 廖红 何勇 年海 胡月明 邱丽娟 董英山 严小龙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1249-1257,共9页
应用GIS方法构建了大豆磷效率的应用核心种质,并对大豆种质的重要根系性状根构型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和对比分析,结果揭示了大豆根构型与磷效率的关系及其可能的进化规律.研究发现:(ⅰ)大豆根构型与磷效率密切相关.浅根型大豆根系具有合理... 应用GIS方法构建了大豆磷效率的应用核心种质,并对大豆种质的重要根系性状根构型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和对比分析,结果揭示了大豆根构型与磷效率的关系及其可能的进化规律.研究发现:(ⅰ)大豆根构型与磷效率密切相关.浅根型大豆根系具有合理的三维空间分布,有利于大豆对耕层土壤磷的吸收,从而显著提高了大豆的磷效率和产量;(ⅱ)大豆地上部株型、根构型和磷效率具有协同进化的趋势,直立型的栽培大豆一般具有浅根根构型和较高的磷效率,蔓生型的野生大豆一般具有深根根构型和较低的磷效率,半野生型大豆的根构型和磷效率介于两者之间;(ⅲ)磷有效性对根构型具有调节作用,在土壤表层施磷条件下,大豆根系普遍变浅,说明根构型和磷效率的协同进化可能是由于长期耕作施肥的结果.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改良大豆根系性状、提高大豆磷效率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应用核心种质 根构型 磷效率 地理信息系统 有效性 协同进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