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5篇文章
< 1 2 1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赋能研究生优质课程《临床应用解剖学》的建设探索
1
作者 范艳 罗明英 +1 位作者 冯成安 刘承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5年第1期005-008,共4页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化技术正在重塑着研究生的教育生态。数字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和热点,也是未来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课程作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关键载体和平台,本文以昆明医科...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化技术正在重塑着研究生的教育生态。数字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和热点,也是未来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课程作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关键载体和平台,本文以昆明医科大学研究生优质课程《临床应用解剖学》的改革实践为例,以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依据,从数字化资源库建设、课程模块优化、“虚+实”实践教学、创新平台赋能“双线混融”、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推动课程思政数字化转型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以数字赋能构建研究生教育教学的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赋能 临床应用解剖 研究生优质课程 课程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慧树平台的翻转课堂在医学影像应用解剖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劳梅丽 陶俊良 +2 位作者 易西南 罗刚 郝静文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4期10-13,共4页
文章选取海南医学院2020级五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的7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基于智慧树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了基于智慧树平台的翻转课堂在医学影像应用解... 文章选取海南医学院2020级五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的7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基于智慧树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了基于智慧树平台的翻转课堂在医学影像应用解剖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树平台 翻转课堂 医学影像应用解剖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唇沟区面动脉分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3
作者 丛源 刘静雯 +2 位作者 孙晓旭 张春菊 顿爱社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882-886,共5页
目的通过解剖观测鼻唇沟区面动脉分支及其周围毗邻结构的行程、径线,以及位置关系,为临床医师进行面部美容修复手术提供参考。方法对40例成人头颈部标本进行实地解剖,观察鼻唇沟区面动脉的分支、面静脉、面神经的行程及位置,测量其径线... 目的通过解剖观测鼻唇沟区面动脉分支及其周围毗邻结构的行程、径线,以及位置关系,为临床医师进行面部美容修复手术提供参考。方法对40例成人头颈部标本进行实地解剖,观察鼻唇沟区面动脉的分支、面静脉、面神经的行程及位置,测量其径线,记录相关数据。结果鼻唇沟区面动脉分支情况分为4种类型:Ⅰ型(上唇型)占12.5%,Ⅱ型(鼻型)占62.5%,Ⅲ型(经典型)占20.0%,Ⅳ型(双重型)占5.0%。鼻唇沟区面动脉与面静脉的位置关系有4种:口唇段面动脉位于面静脉内侧占42.5%,口唇段面动脉位于面静脉外侧占32.5%,两者紧贴并包裹在一个筋膜鞘中占17.5%,口唇段面动脉与面静脉主干交叉,静脉位于动脉深面占7.5%。面动脉与面神经下颌缘支的位置关系有3种:面动脉位于面神经下颌缘支深面占87.5%,面动脉位于面神经下颌缘支浅面占7.5%,面动脉被面神经下颌缘支分两支经其浅面或深面夹持或环抱占5.0%。结论鼻唇沟区面动脉与面静脉、面神经的位置关系复杂,熟悉其位置关系可避免鼻唇沟手术过程中损伤血管神经,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动脉 面静脉 面神经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金平 刘清明 +2 位作者 王岱君 鞠学红 刘洪国 《解剖学研究》 CAS 2005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后鼓室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有关解剖,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成人颞骨标本60侧(左、右各30侧),在放大6倍的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圆窗龛(窝)的形态大体分为2种类型:近圆形(5... 目的探讨后鼓室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有关解剖,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成人颞骨标本60侧(左、右各30侧),在放大6倍的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圆窗龛(窝)的形态大体分为2种类型:近圆形(52%)和近半圆形(48%)。圆窗龛下壁有一窦腔者占86.7%。岬下脚出现率为11.7%,岬小桥出现率为33.3%。颈静脉窝高位,窝顶达圆窗龛上缘者占11.7%,均未影响圆窗龛的形态。外耳道上棘至锥隆起、鼓索隆起、圆窗龛前唇(缘)、面神经管锥曲的距离分别是(18.02±1.21)mm、(15.22±1.32)mm、(20.09±1.20)mm、(14.96±2.03)mm。鼓索隆起至面神经管锥曲、锥隆起的距离分别是(3.33±0.42)mm、(3.79±0.56)mm。锥隆起向后至面神经管的距离平均为(3.58±0.47)mm。结论后鼓室进路即是通过面神经隐窝的进路,面神经隐窝大小各异,鼓索隆起至面神经管锥曲和至锥隆起的距离,可作为面神经隐窝的宽度。人工耳蜗植入术经面神经隐窝入路较理想,距圆窗龛较近,有利于电极插入。该入路靠近面神经管,手术操作时应注意保护面神经。圆窗龛前唇遮盖圆窗膜,手术时必须磨去前唇暴露圆窗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术 面神经隐窝 圆窗龛 后鼓室 应用解剖 应用解剖学研究 面神经管 手术操作 耳蜗植人 解剖学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跟腱反射重建膀胱功能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5
作者 徐瑞生 侯春林 +4 位作者 张世民 王诗波 王金武 刘明轩 衷鸿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为进行跟腱反射重建膀胱功能的手术时脊神经前根和吻接平面的选择以及脊神经前根的定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2 0具尸体标本上追踪骶丛和坐骨神经的脊神经根来源、相应的脊神经根在坐骨神经和其它神经之间的分布 ,同时观察硬... 目的 :为进行跟腱反射重建膀胱功能的手术时脊神经前根和吻接平面的选择以及脊神经前根的定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2 0具尸体标本上追踪骶丛和坐骨神经的脊神经根来源、相应的脊神经根在坐骨神经和其它神经之间的分布 ,同时观察硬膜内L4~S4脊神经前根排列的位置关系、相互重叠长度和横截面积。结果 :(1)骶丛主要由L4、L5和S1~ 5脊神经根组成 ,其中L5脊神经根 (4 6% )的贡献最大 ;(2 )S2~ 4前根出脊髓的平面均高于L4、L5和S1前根出硬膜的平面 ,前根的横截面积L4(2 .19± 0 .3 9)mm2 、L5(2 .5 8± 0 .5 8)mm2 和S1(2 .19± 0 .42 )mm2 均显著大于S2~ 4前根 ;(3 )在脊髓圆锥平面 ,前后根的辨别和序列的确认较圆锥下容易。结论 :(1)利用跟腱反射重建膀胱功能时宜选用L5前根与S3 或S4前根交叉吻接 ;(2 )吻接平面宜选择在脊髓圆锥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前根 应用解剖 膀胱功能重建 前根交叉吻接 跟腿反射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下翼腭窝区手术相关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瑞 方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1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翼腭窝是位于颅底交界处眶尖后下方的骨性间隙,由蝶骨体、蝶骨翼突、腭骨垂直板与上颌骨体围成,是头颈交界区颅底的重要结构,一些重要神经、血管走行其问,并与颅底、鼻腔、口腔、眼眶以及面颊等部位相毗邻。随着鼻内镜外科手术的发... 翼腭窝是位于颅底交界处眶尖后下方的骨性间隙,由蝶骨体、蝶骨翼突、腭骨垂直板与上颌骨体围成,是头颈交界区颅底的重要结构,一些重要神经、血管走行其问,并与颅底、鼻腔、口腔、眼眶以及面颊等部位相毗邻。随着鼻内镜外科手术的发展,翼腭窝的临床应用解剖研究开始受到重视,已经对翼腭窝的解剖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研究,为鼻内镜下相关区域的手术提供了解剖学基础。本文现对这些研究加以系统的分析及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外科手术 应用解剖 翼腭窝区 鼻内镜下 临床应用解剖 蝶骨翼突 解剖学基础 血管走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短肌皮瓣的应用解剖学
7
作者 徐永清 李主一 +3 位作者 钟世镇 徐达传 李忠华 石瑾 《西藏医药》 1999年第S1期23-23,共1页
目的:为吻合血管的掌短肌皮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观测掌短肌的形态,肌皮瓣的血供,神经分布。结果:掌短肌呈斜方形,其桡侧长2.2±0.8cm,尺侧长2.8±0.9cm,中部宽2.8±0.... 目的:为吻合血管的掌短肌皮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观测掌短肌的形态,肌皮瓣的血供,神经分布。结果:掌短肌呈斜方形,其桡侧长2.2±0.8cm,尺侧长2.8±0.9cm,中部宽2.8±0.6cm,中部厚2.8±0.9mm。掌短肌为尺神经浅支支配,其浅表的皮肤为尺神经浅支和尺神经的尺动脉支支配。掌短肌皮瓣的动脉血供来源有4:即尺动脉本干、掌浅支的肌皮支和皮支、掌深支和小指尺侧固有动脉的肌皮支。其静脉回流为上述动脉的伴行静脉,汇入到尺静脉,以及与手掌尺例皮肤相连的前臂尺例静脉。结论:以尺动静脉为血管蒂的掌短肌皮瓣的血供来源较多,可以利用尺神经浅支和尺神经的尺动脉支形成带感觉神经的皮瓣。是修复拇指指腹大面积缺损较好的供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解剖 掌短肌 临床解剖 尺神经 肌皮瓣 第一军医大学 应用解剖 皮瓣移植 大面积缺损 成都军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临床应用解剖学两年来的成就
8
作者 钟世镇 张为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4年第4期205-207,共3页
中国解剖学会学术年会按惯例每两年举行一次,从1982年秋学术年会闭幕,到1984年10月在郑州举行本届学术年会的两年期间,临床应用解剖学的科研工作有了迅速发展。这是丰收的两年,是建国以来成果最多、成绩最显著的两年!据不完全统计,这一... 中国解剖学会学术年会按惯例每两年举行一次,从1982年秋学术年会闭幕,到1984年10月在郑州举行本届学术年会的两年期间,临床应用解剖学的科研工作有了迅速发展。这是丰收的两年,是建国以来成果最多、成绩最显著的两年!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期间国内发表的临床应用解剖学论文和学术会议论文摘要约270篇,占同期大体解剖学科研成果的1/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研究 应用解剖 临床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86
9
作者 覃松 余国荣 +2 位作者 陈振光 陈秀清 奚翠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0-131,共2页
目的 :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腓肠神经及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吻合及外径 ,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墨汁灌注观察营养血管的墨染... 目的 :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腓肠神经及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吻合及外径 ,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墨汁灌注观察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果 :腓肠神经由腓肠内侧皮神经与腓神经交通支汇合而成 ,其汇合点在外踝上 12 .7± 3 .7cm ,腓肠神经沿窝中点至外踝与跟腱中点连线下行 ,外踝上 12 .6± 3 .4cm处穿出深筋膜。其营养血管主要来源于窝中间皮动脉和腓动脉肌间隔穿支 ,上段起始部外径 0 .6± 0 .1mm ,下段距外踝上 6.7± 1.6cm处与腓动脉穿支恒定吻合 ,吻合支外径 0 .6± 0 .1mm ,沿途发出众多筋膜皮支营养小腿后部皮肤。结论 :以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设计切取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神经 腓肠神经 岛状皮瓣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的逆行掌指背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4
10
作者 谢松林 唐举玉 +3 位作者 陶克奇 黄雄杰 夏小丹 刘昌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为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的逆行掌指背筋膜皮瓣提供系统翔实的解剖学依据。方法14只新鲜成人尸体手标本,灌注红色乳胶,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测手背和2~5指指背血管的走行、分布、吻合情况及外径。结果手指近、中节每侧各有1~7支间接... 目的为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的逆行掌指背筋膜皮瓣提供系统翔实的解剖学依据。方法14只新鲜成人尸体手标本,灌注红色乳胶,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测手背和2~5指指背血管的走行、分布、吻合情况及外径。结果手指近、中节每侧各有1~7支间接背侧皮支,2~8支背侧皮支。手指近节中段、近节远段、中节近段或中段每侧较为恒定的存在一支较粗大的指固有动脉背侧皮支,皮支平均外径通常≥0.30mm。掌背动脉终末段和远端掌深弓穿支的指背分支在近节指背与指固有动脉背侧皮支交通。不同节段指固有动脉背侧皮支在指背外侧缘交互吻合,在指背外侧缘形成一条营养血管链。结论以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的逆行掌指背筋膜皮瓣解剖简单、快捷,旋转弧长,利于修复手指中远节较大面积的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皮瓣 掌背动脉 皮支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的钉道参数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4
11
作者 潘志军 洪华兴 +3 位作者 黄宗坚 陈欣 郑强 陈王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 :为经S1椎弓根水平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2 2例骨盆标本进行研究 ,测量S1椎弓根宽和高 ,骶髂螺钉的进针点和进针方向 ,进针点至S1椎体对侧前皮质距离。确定进针点后 ,以 5具新鲜尸体对进针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 目的 :为经S1椎弓根水平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2 2例骨盆标本进行研究 ,测量S1椎弓根宽和高 ,骶髂螺钉的进针点和进针方向 ,进针点至S1椎体对侧前皮质距离。确定进针点后 ,以 5具新鲜尸体对进针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S1椎弓根宽和高分别为 (2 7.7± 1.9)mm和 (2 0 .2± 2 .3 )mm ;螺钉进针点位于髂后下棘前方 (2 4.6± 2 .9)mm ,坐骨大切迹上方 (4 1.8± 3 .4)mm ;进针方向为垂直于髂骨翼后外侧面 ,然后向后侧倾斜 (7.7± 3 .8)° ,向尾端倾斜 (7.1± 2 .3 )° ;进针点至S1椎体对侧前皮质距离为 (86.5± 3 .8)mm。以此进针方法行 10枚螺钉固定 ,无螺钉穿出椎弓根。结论 :髂后下棘和坐骨大切迹恒定存在 ,变异小 ;螺钉进针点位于髂后下棘前方 2 5mm ,坐骨大切迹上方 40mm ;螺钉长 75mm ;进针方向为垂直于髂骨翼后外侧面 ,然后向后侧倾斜 5°~ 10° ,向尾端倾斜 5°~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骶髂螺钉 进针点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2
12
作者 李匡文 唐举玉 +3 位作者 刘昌雄 谢松林 刘鸣江 陶克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2-385,共4页
目的为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5例新鲜中国成人小腿标本,红色乳胶灌注,观测腓动脉穿支数目、分布、蒂长与外径、走行与类别。结果 15例标本共出现68个穿支,每侧4.5个穿支,小腿外侧近端穿支呈多源性;腓动脉在腓... 目的为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5例新鲜中国成人小腿标本,红色乳胶灌注,观测腓动脉穿支数目、分布、蒂长与外径、走行与类别。结果 15例标本共出现68个穿支,每侧4.5个穿支,小腿外侧近端穿支呈多源性;腓动脉在腓骨头下10~15 cm节段穿支数所占比例最大,这一区间穿支蒂最长,为(5.23±0.75)cm;腓骨头下5~20 cm范围内穿支外径较粗,小腿外侧近段穿支以比目鱼肌肌穿支为主,中远段以长屈肌肌穿支和肌间隙支为主。结论腓骨头下10~15 cm节段腓动脉穿支较为恒定,穿支蒂较长,外径较粗,适合设计切取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腓动脉 小腿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6
13
作者 阮默 徐达传 +2 位作者 汪新民 徐永清 汤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9-484,共6页
目的:为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经皮螺丝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50块干燥成人骶骨及30个骨盆防腐标本,测量S1、S2侧突、侧块厚度等指标,观察骶髂关节周围神经血管分布,定位进针点;通过标本断层及正常骨盆CT片测量螺钉进针方向及深度。结... 目的:为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经皮螺丝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50块干燥成人骶骨及30个骨盆防腐标本,测量S1、S2侧突、侧块厚度等指标,观察骶髂关节周围神经血管分布,定位进针点;通过标本断层及正常骨盆CT片测量螺钉进针方向及深度。结果:S1侧突高度为(22.1±4.6)mm,厚度为(27.8±3.1)mm,S2侧突高度为(13.4±3.6)mm,厚度为(20.9±2.2)mm。S1进针点位于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连线中后1/3交点附近,S2进针点位于髂结节-髂后上棘连线前4/5与后1/5交点附近。S1侧突中轴与矢状面夹角约为55°,S2则约为80°,S1侧突中轴与冠状面的夹角约为36°,S2则约为15°。结论:(1)S1侧突能容纳直径为6.5~7.0mm的螺丝钉2枚,S2侧突可容纳1枚。(2)S1侧突螺丝钉进针方向与矢状面夹角约为55°,与冠状面夹角约为36°;对S2则分别约为80°和15°。S1进针深度为68mm,S1为55mm。(3)经皮骶髂螺丝钉固定手术应严格限制在骨折精确复位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骨盆 骶髂螺钉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跟骨骨折复位与内固定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3
14
作者 俞光荣 梅炯 +3 位作者 朱辉 袁峰 蔡宣松 郭荻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 :为跟骨骨折的内固定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5 4对 10 8侧成人跟骨干燥标本的一些与其骨折内固定有关的骨性标志进行测量。结果 :跟骨的长度为 68.6± 6.4mm ;跟骨前部、跟骨沟部及跟骨后部的宽度分别为 2 2 .3± 3... 目的 :为跟骨骨折的内固定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5 4对 10 8侧成人跟骨干燥标本的一些与其骨折内固定有关的骨性标志进行测量。结果 :跟骨的长度为 68.6± 6.4mm ;跟骨前部、跟骨沟部及跟骨后部的宽度分别为 2 2 .3± 3 .2mm ,2 4.4± 2 .9mm和 3 0 .3± 3 .2mm。载距突的长、宽、高分别为2 3 .6± 3 .0mm ,15 .3± 2 .2mm和 9.5± 1.2mm ,载距突与跟骨水平面存在 2 7.7°± 6.8°的上翻角。Gissane′s角为 116.7°± 8.0°。结论 :本文结果对跟骨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应用解剖 骨折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床内肝中静脉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44
15
作者 蔡昌平 彭祥玉 +3 位作者 代小思 谢兴国 冉茂成 李成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9-150,共2页
目的 :为临床胆囊切除术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对 12 8例肝脏标本的胆囊床进行解剖 ,观察突入胆囊床内肝中静脉及其属支的行程、位置 ,测量突入段的直径和长度。结果 :肝中静脉及其属支突入胆囊床的占 12 .5 % ( 16例 ) ,突入形式主要... 目的 :为临床胆囊切除术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对 12 8例肝脏标本的胆囊床进行解剖 ,观察突入胆囊床内肝中静脉及其属支的行程、位置 ,测量突入段的直径和长度。结果 :肝中静脉及其属支突入胆囊床的占 12 .5 % ( 16例 ) ,突入形式主要有 :①肝中静脉主干 ;②右前叶支、或左内叶支、或两者一起突出 ;③右前叶支属支、左内叶支属支、或两者一起突出 3种类型。结论 :胆囊切除时 ,应注意保护肝中静脉及属支 ,以防止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肝中静脉 胆囊床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叶部分肝移植肝静脉的临床应用解剖 被引量:30
16
作者 刘静 李忠华 +2 位作者 王兴海 高毅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4-236,共3页
目的:为右叶部分肝移植提供肝静脉的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52个铸型标本中肝静脉的走行、分布、分型,肝中静脉肝左静脉合干比率,肝短静脉的数量,大小,及其在肝静脉的各类型中的出现率。结果:肝静脉的分型中A型、B型、C型分别为65.4%、26... 目的:为右叶部分肝移植提供肝静脉的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52个铸型标本中肝静脉的走行、分布、分型,肝中静脉肝左静脉合干比率,肝短静脉的数量,大小,及其在肝静脉的各类型中的出现率。结果:肝静脉的分型中A型、B型、C型分别为65.4%、26.9%、7.7%。肝中静脉肝左静脉合干机率67.3%。肝短静脉出现率为32.6%,肝右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与肝中静脉汇入肝左静脉或下腔静脉处的距离2.0cm以内者占80.7%。结论:本文结果为右叶部分肝移植提供了肝静脉的解剖学基础,提示中国人肝静脉的结构似乎较适合右叶部分肝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静脉 应用解剖 肝右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颈椎经椎弓根内固定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王东来 唐天驷 +4 位作者 黄士中 杨惠林 刘锦波 卫旭 韦敏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89-293,共5页
目的:为经椎弓根螺钉在颈椎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游标卡尺和X线摄片测量方法,对54具成年C3~C7段干燥颈椎标本椎弓根的高度、宽度、长度、椎弓根轴线的角度及进钉点定位等作了三维形态学观测。结果:颈椎椎弓根的宽... 目的:为经椎弓根螺钉在颈椎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游标卡尺和X线摄片测量方法,对54具成年C3~C7段干燥颈椎标本椎弓根的高度、宽度、长度、椎弓根轴线的角度及进钉点定位等作了三维形态学观测。结果:颈椎椎弓根的宽度可以接受3.0~4.5mm的螺钉,进钉深度在25mm,进钉方向与上终板平行,并且在C3~C6与矢状线的夹角约为40°~45°;C7为30°~40°。进钉点定位:C3~C6位于颈椎侧块背面的中上1/4水平平分线与中外1/4垂直平分线的交点,C7位于侧块中垂线与中上1/4水平平分线的交点偏上处。结论:根据不同节段颈椎椎弓根的解剖特点,合理设计椎弓根螺钉的直径和长度,准确选择相应的进钉点和进钉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经椎弓根 内固定 应用解剖 三维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后路第2骶椎螺钉进钉方法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8
18
作者 孙贺 徐达传 +3 位作者 陈铭锐 向宇燕 仇恒志 王胜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为临床应用第2骶椎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骶部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在60块干燥骶骨上,对第2骶椎及其相关结构进行观测;2.在25具尸体标本上观测骶前和骶管内神经血管。3.在50例正常成人志愿者的S2椎体中部行CT扫描,观察螺钉的... 目的:为临床应用第2骶椎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骶部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在60块干燥骶骨上,对第2骶椎及其相关结构进行观测;2.在25具尸体标本上观测骶前和骶管内神经血管。3.在50例正常成人志愿者的S2椎体中部行CT扫描,观察螺钉的置入角度和深度。结果:1.第2骶骨椎体、侧突、侧块具有足够的空间。背侧有内、外两个区域适于进针。2.第2骶椎前、后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只在椎体前有出钉安全区。3.经外侧区向S2椎体置钉,进针角度为(40±4)°,深度为(35.8±4.0)mm,经内侧区向S2侧块置钉进钉角度为(28±3)°,深度为(45.4±4.1)mm。结论:第2骶椎行常规直径的螺钉(4.5~6.5mm)固定具有可行性。但要注意进钉的角度、方向和深度,同时宜采用相应的加强螺钉稳固性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第2骶椎 应用解剖 螺钉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型血管蒂股前外侧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5
19
作者 肖添有 司徒朴 +2 位作者 陈伯华 徐达传 李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10,共4页
在12侧灌注颜料的新鲜下肢上,解剖观察了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血供、真皮下血管网的构筑及静脉回流,结果显示:①皮动脉穿出深筋膜后随即分成2~6支主要分支各自斜行浅筋膜途中发出浅筋膜分支、真皮... 在12侧灌注颜料的新鲜下肢上,解剖观察了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血供、真皮下血管网的构筑及静脉回流,结果显示:①皮动脉穿出深筋膜后随即分成2~6支主要分支各自斜行浅筋膜途中发出浅筋膜分支、真皮下血管网分支和混合型三种分支;②真皮下血管网分支在真皮下层形成“血管树”或“蜘蛛痣”状吻合稠密的血管网;③在制备股前外侧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时需保留血管蒂周围2.5cm不超薄,其余周边部分超薄至保留皮下脂肪2~3mm;④真皮下静脉也吻合成网,通过皮动脉伴行静脉或股外侧浅静脉回流。文中讨论了皮瓣的血供特点和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皮下血管网 股前外侧 皮瓣 移植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神经、嗅球和嗅束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7
20
作者 纪荣明 周晓平 +6 位作者 许家军 张煜辉 曹鹏 黄章翔 汪志军 程林发 党瑞山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的 :填补国人嗅神经、嗅球和嗅束的形态学资料 ,为鼻腔顶、颅前窝手术提供保护病人嗅觉功能的解剖学依据。材料和方法 :正常成人头颅标本 ,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测嗅神经、嗅球和嗅束。结果 :上鼻甲内侧面的嗅丝密度高于鼻中隔上部。... 目的 :填补国人嗅神经、嗅球和嗅束的形态学资料 ,为鼻腔顶、颅前窝手术提供保护病人嗅觉功能的解剖学依据。材料和方法 :正常成人头颅标本 ,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测嗅神经、嗅球和嗅束。结果 :上鼻甲内侧面的嗅丝密度高于鼻中隔上部。上鼻甲外侧列嗅丝数 6~ 1 2条。硬膜、蛛网膜包裹嗅丝至鼻腔顶部呈囊状者为 1 0 %。嗅球前端距大脑额极 1 9.3 3mm ,嗅球中部、嗅束中部、嗅束后端的内侧缘距大脑眶面内侧缘依次为 3 .64mm、6.5 8mm、8.96mm。结论 :提供国人嗅神经、嗅球和嗅束的一些解剖学数据 ,提示鼻腔或经鼻腔至颅前窝入路的手术 ,应尽量保护上鼻甲内侧面粘膜 ,应在一定范围内向上轻拉额叶眶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神经 嗅球 嗅束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