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与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性能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立平 李英民 陈俊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2-47,共6页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简称底框房屋)和多层砌体房屋两类结构间的抗震性能优劣一直备受争议。采用理论分析和算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楼层地震剪力、楼层侧移、裂缝分布等角度,对比分析两类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表明:按规范设计的底框房...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简称底框房屋)和多层砌体房屋两类结构间的抗震性能优劣一直备受争议。采用理论分析和算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楼层地震剪力、楼层侧移、裂缝分布等角度,对比分析两类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表明:按规范设计的底框房屋和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相当;底框房屋需加强二层(过渡层)的抗震构造措施;抗震设计时应注意到底框房屋的底层侧移较大可能引起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 砌体房屋 抗震性能 弹塑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三维分析地震作用效应调整方法
2
作者 陈岱林 金新阳 +2 位作者 张志宏 魏文郎 黄吉锋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4-17,26,共5页
采用三维力学模型对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中的底部框架-抗震墙部分单独分析时,恒、活、风荷内力可直接采用,地震作用效应根据抗震规范要求需要调整。本文提出了墙、柱地震作用效应调整方法。该方法可适用于采用各种剪力墙模型的三维计算... 采用三维力学模型对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中的底部框架-抗震墙部分单独分析时,恒、活、风荷内力可直接采用,地震作用效应根据抗震规范要求需要调整。本文提出了墙、柱地震作用效应调整方法。该方法可适用于采用各种剪力墙模型的三维计算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 三维分析 抗震设计 地震作用效应调整 剪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斜交框架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3
作者 张志宏 陈岱林 +2 位作者 金新阳 秦东 边保林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2-84,99,共4页
推导了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沿任意方向地震时,框架承担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公式,可用于斜交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二维分析各榀平面框架的水平地震作用。由于正交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只是斜交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特例,故方法可作为底部框... 推导了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沿任意方向地震时,框架承担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公式,可用于斜交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二维分析各榀平面框架的水平地震作用。由于正交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只是斜交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特例,故方法可作为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二维分析的通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 斜交框架 抗震设计 水平地震作用 二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墙简化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伯望 陈郁周 王建平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8-59,52,共3页
在无洞口墙和有洞口墙抗侧移刚度的基础上 ,推导了墙柱抗侧移刚度的简化计算公式 ,提出了有效抗剪截面面积的概念和实用算法 ,对抗震墙数量的确定提出了简单实用的计算方法 ,有助于底部框架 抗震墙房屋的简化设计。
关键词 抗震 底部框架 抗侧移刚度 房屋 简化设计 抗剪 截面面积 公式 实用 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审查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5
作者 常业军 张富有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5年第5期78-81,共4页
在分析研究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性能的基础上,针对结构的受力特点,结合抗震审查中存在的大量共性问题,探讨了抗震设计和审查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提出了概念设计的重要性,给出了结构抗震验算的简化计算方法,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底部框架-抗震 概念设计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述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设计
6
作者 李美霜 郭新 《林业科技情报》 2004年第4期13-13,15,共2页
作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论述了底部框架-抗震墙在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要点,及应该采 取的抗震构造措施。
关键词 底部框架 抗震 抗震设计 房屋 抗震构造措施 要点 工作经验 简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设计的心得 被引量:1
7
作者 章冬梅 《科技创新导报》 2008年第27期48-48,共1页
在设防烈度为6、7度时,底框-抗震墙结构的房屋平方米造价比全框架-剪力墙结构节省15%~30%,而在设防烈度为8度时,底框-抗震墙结构的房屋平方米造价和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平方米造价几乎接近,从这个角度分析,在设防烈度8度区应尽量避免... 在设防烈度为6、7度时,底框-抗震墙结构的房屋平方米造价比全框架-剪力墙结构节省15%~30%,而在设防烈度为8度时,底框-抗震墙结构的房屋平方米造价和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平方米造价几乎接近,从这个角度分析,在设防烈度8度区应尽量避免采用底框-抗震墙这种结构形式,抗震性能不好,又不省钱,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弊大于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框-抗震结构形式 框架-剪力结构形式 抗震性能 平方米造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结构设计中底部钢筋砼抗震墙设计要点 被引量:1
8
作者 聂波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5年第8期9-10,共2页
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由于其底层为框架抗震墙结构,可获得较大的空间,上部是砖房,较全框架结构更为经济,故在设计中经常采用。文章通过系统介绍,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关键抗震构件-底部钢筋砼抗震墙的设计提出要求,适用于手算以及... 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由于其底层为框架抗震墙结构,可获得较大的空间,上部是砖房,较全框架结构更为经济,故在设计中经常采用。文章通过系统介绍,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关键抗震构件-底部钢筋砼抗震墙的设计提出要求,适用于手算以及电算后的抗震措施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部框架-抗震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框架地震剪力的计算
9
作者 郭秋生 白健红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32-33,共2页
对底部框架 -抗震墙房屋框架所承担的地震剪力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指出当底部只有一层框架 -抗震墙以及底部有两层框架 -抗震墙 ,但其抗震墙高宽比h b≤ 1时 ,框架承担的地震剪力可按各抗侧力构件的侧向刚度比例分配。而对于抗震墙 1&l... 对底部框架 -抗震墙房屋框架所承担的地震剪力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指出当底部只有一层框架 -抗震墙以及底部有两层框架 -抗震墙 ,但其抗震墙高宽比h b≤ 1时 ,框架承担的地震剪力可按各抗侧力构件的侧向刚度比例分配。而对于抗震墙 1<h b≤ 4的情形 ,框架所分配的剪力如仍按各抗侧力构件的侧向刚度比例分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 抗震 房屋 地震剪力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
10
作者 陆朋 《梅山科技》 2004年第2期52-54,共3页
根据国内外近年来的地震破坏的特点及规范的要求,对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的结构体系布置、房屋的平立面布置、房屋的高度、房屋的高宽比、第二或第三层与底部的侧移刚度比、抗震墙的最大间距、底部钢筋砼抗震墙的高宽比的具体... 根据国内外近年来的地震破坏的特点及规范的要求,对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的结构体系布置、房屋的平立面布置、房屋的高度、房屋的高宽比、第二或第三层与底部的侧移刚度比、抗震墙的最大间距、底部钢筋砼抗震墙的高宽比的具体要求进行了全面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结构 抗震 抗震设计 房屋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度特征值对摇摆墙-框架结构抗震韧性影响分析
11
作者 苏醒 阎石 +1 位作者 高跃峰 夏伟军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9,共10页
研究刚度特征值λ对摇摆墙-框架结构弹性协同工作与弹塑性抗震韧性的影响规律。建立了静力作用下摇摆墙-框架(RWMF)结构的简化力学模型并进行求解,得到λ值对内力和侧移的基本影响规律。利用ABAQUS建立了6个具有不同λ值的RWMF有限元模... 研究刚度特征值λ对摇摆墙-框架结构弹性协同工作与弹塑性抗震韧性的影响规律。建立了静力作用下摇摆墙-框架(RWMF)结构的简化力学模型并进行求解,得到λ值对内力和侧移的基本影响规律。利用ABAQUS建立了6个具有不同λ值的RWMF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动力弹塑性分析,研究λ值对其层间侧移集中性、塑性铰分布和出铰率等韧性指标的影响规律,并基于以上指标对λ值进行优化。在弹性状态下,减小λ值可以使RWMF变形均匀且受力更加合理;在弹塑性状态下,减小λ值可有效避免框架的层屈服破坏,使结构变为整体型破坏模式。当λ值在4.5~6.5时,目标函数Z(λ)取得最优解。λ值的优选范围与RWMF结构的内力与变形规律对指导RWMF结构的初步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框架结构 刚度特征值λ 协同工作 动力弹塑性分析 抗震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设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浩 王宁苍 陆路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8-60,53,共4页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由于上下部结构特性差异较大,故抗震性能较差,但鉴于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这种结构的房屋还将存在相当的时间。对于此类结构的房屋,只要在设计中严格执行抗震规范,进行合理的结构布置并对其重点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措...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由于上下部结构特性差异较大,故抗震性能较差,但鉴于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这种结构的房屋还将存在相当的时间。对于此类结构的房屋,只要在设计中严格执行抗震规范,进行合理的结构布置并对其重点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进行处理,把握好其设计要点,就能达到房屋抗震的"三个水准"的设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 结构布置 设计要点
原文传递
钢筋混凝土框架-摇摆墙结构抗震性能对比分析
13
作者 陈磊 《安徽建筑》 2025年第2期58-59,共2页
框架-摇摆墙是一种新型的摇摆抗震体系,在地震作用下可以通过墙体的转动改变结构的变形模式,防止框架结构发生层破坏模式。文章以苏州一栋3层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为例,在原结构两侧增设两片摇摆墙,比较原型结构在增设摇摆墙后抗震性... 框架-摇摆墙是一种新型的摇摆抗震体系,在地震作用下可以通过墙体的转动改变结构的变形模式,防止框架结构发生层破坏模式。文章以苏州一栋3层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为例,在原结构两侧增设两片摇摆墙,比较原型结构在增设摇摆墙后抗震性能的差异性。通过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摇摆墙的有限转动,结构的侧向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层间位移减小且更加均匀,层间位移角减小,层间位移集中系数更趋向于“1”,峰值加速度呈现“C型”且较原型结构有所减小,原型框架抗震性能得到提升,研究结果可为框架-摇摆墙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摇摆 弹塑性时程分析 位移 加速度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PMCAD软件中如何调整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刚度比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兵 吴峰 张权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3-114,117,共3页
关键词 底部框架-抗震 PMCAD软件 刚度比 房屋 底层框架-抗震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调整 结构设计
原文传递
增层框架-摇摆墙体系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春阳 胡珂鑫 +2 位作者 孙丽 张力允 王玉婵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596,共11页
目的基于既有建筑的结构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现状,通过质量调节及变形模式控制实现结构自振周期延长与损伤可控。方法提出增层框架-摇摆墙体系,对该结构进行理论分析,研究增层对整体结构地震效应的影响机理;利用SAP2000平台建立五个有限元... 目的基于既有建筑的结构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现状,通过质量调节及变形模式控制实现结构自振周期延长与损伤可控。方法提出增层框架-摇摆墙体系,对该结构进行理论分析,研究增层对整体结构地震效应的影响机理;利用SAP2000平台建立五个有限元模型,基于规范反应谱开展参数敏感性、静力弹塑性和动力弹塑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摇摆墙简化力学模型。结果增层的质量及高度对整体结构地震作用影响显著;与原框架相比,增层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最大延长31.7%,最大弹塑性极限位移响应降低11.5%,最大位移角响应降低20.2%,结构变形不均匀性降低22.0%;与框架-摇摆墙相比,增层后摇摆墙弯矩在弹塑性极限状态下降低33.9%。结论合理设置增层框架-摇摆墙可以小幅降低结构整体地震作用,减小结构地震响应,对结构变形模式可实现有效控制;所建立的摇摆墙简化力学模型可合理反应地震作用下墙体弯矩分布,并使设计偏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层框架 框架-摇摆 抗震性能 动力学模型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砂浆面层交叉条带加固带填充墙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济同 高之皓 +2 位作者 隋正昂 周献祥 王家存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37,共8页
为研究钢筋-砂浆面层交叉条带加固带填充墙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并建立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设计制作了8榀低矮填充墙框架结构、3榀高窄填充墙框架结构、1榀未设钢筋-砂浆面层交叉条带加固的对照试件,进行了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钢筋-... 为研究钢筋-砂浆面层交叉条带加固带填充墙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并建立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设计制作了8榀低矮填充墙框架结构、3榀高窄填充墙框架结构、1榀未设钢筋-砂浆面层交叉条带加固的对照试件,进行了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钢筋-砂浆面层交叉条带加固带填充墙框架的受剪承载力受混凝土强度、框架柱截面尺寸以及交叉条带配筋量影响较大,加固后受剪承载力最高可提升40%;加固后试件的耗能能力和延性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在填充墙上增设的钢筋-砂浆面层交叉条带可视为协助框架结构受力的拉压杆体系。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加固后试件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框架、填充墙和交叉条带之间有承载力协同效果,填充墙框架结构的公式计算值和试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砂浆面层交叉条带 带填充框架 受剪承载力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震害预测 被引量:14
17
作者 赵彤 徐福泉 +1 位作者 郭弘 周同和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35-37,共3页
提出了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中薄弱层的判别方法,对该类结构体系震害预测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将此震害预测方法应用于工程实例中。
关键词 薄弱层 震害预测 延伸率 框架-抗震 砖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强震破坏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军 韩夏 +2 位作者 李英民 冯远 吴勇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416-423,共8页
规范对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在强震中引导的破坏模式不够明确,抗整体倒塌性能不易控制。基于震害现象总结了底框结构的典型破坏模式,分析了影响破坏模式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底框结构的合理破坏模式。通过算例分析考察了抗侧刚度比和屈... 规范对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在强震中引导的破坏模式不够明确,抗整体倒塌性能不易控制。基于震害现象总结了底框结构的典型破坏模式,分析了影响破坏模式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底框结构的合理破坏模式。通过算例分析考察了抗侧刚度比和屈强比对底框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及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强震宜引导底框层作为薄弱部位耗能;刚度比和屈强比是影响底框房屋破坏模式的主要因素,刚度比越大,屈强比越小,底框层破坏程度越严重,上部楼层破坏程度越轻;7度区宜控制刚度比在1.25~2.0之间,屈强比在0.6~0.8之间,当刚度比较小时可适当减小屈强比,刚度比较大时可适当增大屈强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框架-抗震砌体房屋 抗震设计 破坏模式 刚度比 屈强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琪 顾荣蓉 +1 位作者 杨鼎宜 王德信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4,共4页
为了得到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反应,研究了这种结构水平位移模式和水平力模式的分布形式,并采用倒三角分布、均匀分布、倒三角+均匀分布等加载形式对结构进行了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力模式比位移模式更... 为了得到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反应,研究了这种结构水平位移模式和水平力模式的分布形式,并采用倒三角分布、均匀分布、倒三角+均匀分布等加载形式对结构进行了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力模式比位移模式更能准确反映不同地震强度作用下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的变形特征;随着地震强度的增加,均匀分布水平力模式的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果更接近时程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部框架-抗震砌体结构 水平力模式 水平位移模式 静力弹塑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烈度区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加固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亚兰 《中国建材科技》 CAS 2022年第3期127-128,103,共3页
对8度(0.2g)区一栋建于1960年的4层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进行抗震加固设计。原结构未经抗震设计,构造柱及圈梁设置偏少,抗震能力明显不足,且底部框架-抗震墙为薄弱层。经二次鉴定,1~2层楼层综合能力指数均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选择... 对8度(0.2g)区一栋建于1960年的4层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进行抗震加固设计。原结构未经抗震设计,构造柱及圈梁设置偏少,抗震能力明显不足,且底部框架-抗震墙为薄弱层。经二次鉴定,1~2层楼层综合能力指数均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选择合理的加固方案进行加固设计:底部增加嵌砌于框架之间的填充墙,以增加其侧向刚度;采用双面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法和高延性混凝土单面加固法进行墙体抗震性能加固。加固后,结构抗震性能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部框架-抗震砌体结构 抗震加固 楼层综合能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