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压监测的铜矿峪矿底部结构破坏规律研究
1
作者 王鑫 杨佳楠 +4 位作者 张君 杨成虎 吴岩 张鑫 李冬洁 《现代矿业》 2025年第1期45-49,共5页
在上覆岩石重压下,自然崩落法开采常伴随着底部结构发生破坏的现象,容易发生地压灾害。为了研究铜矿峪矿自然崩落法开采过程中底部结构的破坏规律,基于矿山综合地压监测系统的数据,结合矿山实际拉底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拉... 在上覆岩石重压下,自然崩落法开采常伴随着底部结构发生破坏的现象,容易发生地压灾害。为了研究铜矿峪矿自然崩落法开采过程中底部结构的破坏规律,基于矿山综合地压监测系统的数据,结合矿山实际拉底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拉底推进线的前进,前方可能发生失稳的范围逐渐增大,而后方的范围逐渐减小,且位于拉底推进线前方的区域应力集中更明显,减慢拉底进度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底部结构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崩落法 底部结构 综合地压监测 拉底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自然崩落法底部结构参数优化
2
作者 黄建鑫 《采矿技术》 2024年第3期36-44,共9页
自然崩落法的底部结构处于高诱导应力作用之下,易受岩体破坏的影响,但为确保出矿水平作业的连续性,需确保出矿巷道的稳定并在其设计寿命期间能进行有效的生产作业。因此,合理的底部结构尺寸参数对矿山生产安全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选取... 自然崩落法的底部结构处于高诱导应力作用之下,易受岩体破坏的影响,但为确保出矿水平作业的连续性,需确保出矿巷道的稳定并在其设计寿命期间能进行有效的生产作业。因此,合理的底部结构尺寸参数对矿山生产安全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选取拉底水平和出矿水平之间高差、出矿穿脉间距、出矿进路间距、拉底高度、聚矿槽尺寸、超前拉底距离等底部结构布置参数,采用正交分析法及控制单一变量法,研究不同底部结构布置方案对底部结构位移场、应力场及塑性破坏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出矿水平高差×穿脉间距×出矿进路间距×拉底高度=20 m×30 m×15 m×8 m的组合参数方案为合理的底部结构布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崩落法 正交试验 底部结构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崩落法底部结构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其保障措施研究
3
作者 王鑫 《采矿技术》 2024年第4期256-261,共6页
底部结构是自然崩落法开采的核心工程,也是受采动影响最大的井巷工程。针对铜矿峪矿多年来大范围底部结构破坏造成局部区域无法正常出矿,破坏区底部结构治理难度大、周期长,严重影响矿山安全等问题。基于铜矿峪矿自然崩落法多年的开采经... 底部结构是自然崩落法开采的核心工程,也是受采动影响最大的井巷工程。针对铜矿峪矿多年来大范围底部结构破坏造成局部区域无法正常出矿,破坏区底部结构治理难度大、周期长,严重影响矿山安全等问题。基于铜矿峪矿自然崩落法多年的开采经验,结合底部结构数值模拟分析应力分布状态与实际破坏区域,从开采深度、拉底面积和采场跨度、拉底策略、支护形式、爆破质量等方面分析铜矿峪矿底部结构破坏原因,研究认为: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要及时对底部结构进行补强支护,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大拉底爆破质量的管控,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应力对底部结构的破坏;在拉底面积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及时关注底部结构的应力变化,加强松动出矿,及时卸压,保证底部结构不出现破坏性地压显现。同时在针对出现破坏性地压显现的情况下,采取原位疏通和下方接矿的方式保证矿石的充分回采,为深部工程的采矿设计、出矿管理、地压治理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措施与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崩落法 底部结构 稳定性 保障措施 破坏性地压显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装箱底部结构研究
4
作者 杨书林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4期90-93,共4页
为了探究地板弹性模量对集装箱底部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该文以底部结构为研究对象确立力学模型,再利用结构变形协调条件计算不同弹性模量情况下底部结构的最大挠度、最大应力以及最大剪应力。结果表明,随地板弹性模量的增加,传递力、挠... 为了探究地板弹性模量对集装箱底部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该文以底部结构为研究对象确立力学模型,再利用结构变形协调条件计算不同弹性模量情况下底部结构的最大挠度、最大应力以及最大剪应力。结果表明,随地板弹性模量的增加,传递力、挠度、以及底横梁应力随之变小,而地板应力随之变大,地板剪应力保持不变。因此,地板弹性模量与传递力、挠度、以及底横梁应力成负关系,与地板应力成正关系,与地板剪应力无关系。研究结果对集装箱底部结构优化改善以及地板质量检验控制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装箱 底部结构 地板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隧道底部结构重构方案及施工自动监测技术
5
作者 李奎 王天成 蒋尧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604-611,共8页
西南地区GZ隧道K1967+800^+950段底部结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隆起。为合理确定整治范围,对隆起段进行了长期的人工和自动观测;为建立施工期间可靠的自动监测系统,文章分析了仰拱拆除与重构设计方案以及国内外隧道结构和轨道的自动监测技... 西南地区GZ隧道K1967+800^+950段底部结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隆起。为合理确定整治范围,对隆起段进行了长期的人工和自动观测;为建立施工期间可靠的自动监测系统,文章分析了仰拱拆除与重构设计方案以及国内外隧道结构和轨道的自动监测技术。结果表明:(1)截止2019年5月,K1967+895^+945段右线道床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隆起变形,K1967+805^+810段左线道床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隆起变形;(2)2018年4月~2019年5月,K1967+905^+935段人工测点C5的月均上拱量为1.91~2.59 mm,自动测点R1~R7的月均上拱量为1.99~3.00 mm;(3)对K1967+796^+814段和K1967+886^+952段病害的整治采取底部结构拆除与重构方案,并将仰拱结构矢跨比由原设计的1/14调整为1/8;(4)隧道边墙的收敛及拱顶沉降可通过选用激光位移计进行自动监测,钢轨沉降及横向位移可通过选用微压差静力水准仪+位移计或SAA陈列式位移计进行自动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底部结构隆起 底部结构重构 自动监测 激光位移计 静力水准仪 SAA阵列式位移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底部结构受力与变形的现场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施成华 雷明锋 +2 位作者 彭立敏 杨伟超 丁祖德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79-884,共6页
采用现场测试方法,对隧道底部结构的变形、仰拱混凝土和钢筋中的应力进行了长期测试和分析。受围岩释放荷载、隧道二衬自重及上部围岩荷载以及道床设施和运营列车荷载的作用,隧道底部结构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经历了隆起—下沉—隆起—下沉... 采用现场测试方法,对隧道底部结构的变形、仰拱混凝土和钢筋中的应力进行了长期测试和分析。受围岩释放荷载、隧道二衬自重及上部围岩荷载以及道床设施和运营列车荷载的作用,隧道底部结构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经历了隆起—下沉—隆起—下沉的反复变化过程,仰拱混凝土及钢筋同样经历了拉—压—拉—压的反复变化过程;围岩条件越好,隧道底部结构中的应力和变形最终值及其变化幅值越小;整个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底部结构的最大下沉小于5.0 mm,混凝土中的最大拉压应力小于2.0 MPa,满足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营要求;隧道二次衬砌施作之前仰拱处于最不利的受力状态,施工中应及时将隧道二衬闭合成环,以保证隧道仰拱结构处于较佳的受力状态;隧道开挖后的应力重分布持续时间一般在2 a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底部结构 应力 变形 长期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隧道基底状况对底部结构受力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丁祖德 彭立敏 +2 位作者 施成华 黄娟 刘光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942-2949,共8页
通过引入列车振动荷载函数和混凝土损伤模型,建立考虑隧道底部结构和基岩相互作用的振动响应计算模型,研究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基底状况对铁路隧道底部结构受力状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隧道底部结构与基岩接触良好,没有空洞出现时,... 通过引入列车振动荷载函数和混凝土损伤模型,建立考虑隧道底部结构和基岩相互作用的振动响应计算模型,研究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基底状况对铁路隧道底部结构受力状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隧道底部结构与基岩接触良好,没有空洞出现时,底部结构受力较小,列车振动不会引起结构新的损伤;随着隧道底部结构与基岩之间淘空距离的增加,底部结构的动力响应和损伤明显增大,淘空超过一定程度后变化加剧,直至振动破坏,不同淘空方式对应不同的极限条件和破坏形态;同时,基底围岩条件越差,隧道基底变形越大,引起底部结构的受力和损伤程度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底部结构 动力响应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矿山底部结构巷道群开挖扰动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徐文彬 宋卫东 +2 位作者 杜建华 梅林芳 刘博华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89-696,共8页
为了研究开挖顺序和布置形式对底部结构巷道群稳定性的影响,借用三维FLAC3D数值计算软件,结合大冶铁矿-180 m阶段底部出矿结构巷道群的工程实例,分析了交叉型巷道群围岩由于不同的开挖顺序而产生不同的应力状态、位移变形以及塑性屈服... 为了研究开挖顺序和布置形式对底部结构巷道群稳定性的影响,借用三维FLAC3D数值计算软件,结合大冶铁矿-180 m阶段底部出矿结构巷道群的工程实例,分析了交叉型巷道群围岩由于不同的开挖顺序而产生不同的应力状态、位移变形以及塑性屈服变化特征;对比了不同布置形式的底部结构在开挖影响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交叉型巷道的应力、变形分布与开挖扰动的顺序和布置形式相关,开挖顺序和布置形式不同,巷道围岩的应力、位移变化程度有明显的差别;交替式开挖顺序对底部结构巷道群围岩的扰动程度最小;对称布置的底部结构在施工形成过程中表现的稳定性更高;依据上述研究结论,指导了大冶铁矿底部结构设计和施工顺序,同时对类似矿山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 底部结构 巷道群 采矿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底部结构对气动特性影响的数值仿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袁志群 谷正气 +2 位作者 何忆斌 汪怡平 陈细军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32-1836,1841,共6页
以降低车身阻力和获得汽车底部流动最佳化外形为目的,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汽车底部空气流动特性进行数值仿真,详细描述了汽车底部以及尾部的空气流动机理。计算结果表明:底部结构对汽车底部空气流动特性和尾涡特性有明显影响,是整... 以降低车身阻力和获得汽车底部流动最佳化外形为目的,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汽车底部空气流动特性进行数值仿真,详细描述了汽车底部以及尾部的空气流动机理。计算结果表明:底部结构对汽车底部空气流动特性和尾涡特性有明显影响,是整车气动特性的关键组成部分,使气动阻力系数增加0.0523,气动升力系数增加0.1495;进一步分析得出,存在一个最佳的尾气排放速度使得气动阻力系数最大能够下降0.0136。汽车模型的风洞实验和PIV实验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准确性,计算分析结果为汽车底部设计与改进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流动特性 数值仿真 底部结构 阻力系数 升力系数 风洞实验 P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铁路隧道底部结构隆起病害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探讨 被引量:44
10
作者 王立川 肖小文 林辉 《隧道建设》 2014年第9期823-836,共14页
西南地区YD隧道长约7 850 m,设计时速200 km,系双块式无砟轨道;建成通车后,K108+ 600~K109+ 350等区段底部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隆起,引起无砟轨道板开裂、破坏,致使轨道几何尺寸处于不稳定状态,影响列车正常运营.该隧道病害段穿越地... 西南地区YD隧道长约7 850 m,设计时速200 km,系双块式无砟轨道;建成通车后,K108+ 600~K109+ 350等区段底部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隆起,引起无砟轨道板开裂、破坏,致使轨道几何尺寸处于不稳定状态,影响列车正常运营.该隧道病害段穿越地层为薄至中厚中风化泥岩、砂岩缓倾互层围岩体,地应力测试表明该段存在与隧道轴线近似垂直的水平高地应力。通过采用现场调查测试、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等手段,分析总结认为该隧道底部结构隆起的主要成因是:1)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导的极高地应力作用于隧底下伏薄至中厚缓倾互层围岩体;2)仰拱参数不满足工程所处的地质环境.在锚索加固治理方案实施后,YD隧道的底部结构隆起依然没有稳定,在分析其原因、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治理及今后遇到类似工程的方向性建议:1)在缓倾互层围岩体环境中且埋深50~300 m的隧道工程中,应特别重视底部结构的针对性设计,恰当选择仰拱的矢跨比和刚度;2)锚索必然的松动、滑移特征决定了其不能作为隧底结构隆起病害整治的单独和主要技术手段,以低预应力锚杆锚固、至少是“刚柔相济”的方式应被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缓倾互层围岩体 水平地应力 底部结构隆起 病害成因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入式水口底部结构对板坯结晶器内钢液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乔英 王书桓 +3 位作者 王立涛 李福民 闫小平 杨学书 《钢铁研究》 CAS 2005年第1期17-20,共4页
用PHOENICS软件计算了板坯结晶器内流体的三维流场和温度场。比较和分析了浸入式水口底部结构对结晶器内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为优化浸入式水口结构参数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结晶器 浸入式水口 底部结构 流场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部结构对高速列车流场及气动优化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羽 杨志刚 +1 位作者 高喆 单希壮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0-936,共7页
为了得到底部结构对列车流场及气动阻力优化规律的影响,通过计算流体力学和正交试验设计分析的方法,研究真实复杂车体的底部流动和尾迹特征,得到了复杂车体气动阻力优化规律.结果表明,尾车鼻尖静压系数在底部结构影响下降低了0.06,尾车... 为了得到底部结构对列车流场及气动阻力优化规律的影响,通过计算流体力学和正交试验设计分析的方法,研究真实复杂车体的底部流动和尾迹特征,得到了复杂车体气动阻力优化规律.结果表明,尾车鼻尖静压系数在底部结构影响下降低了0.06,尾车流动分离提前,两反对称尾涡核间横向距离增大,尾涡间夹角增大.头型概念设计时的拓扑简化车体模型可以作为真实复杂车体的气动阻力优化设计模型,但考虑底部结构使得头车参数优化的极差值减小、尾车参数的优化极差值增大.头车阻力优化重点为转向架周边结构,尾车阻力优化对流线型长度参数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气动阻力 复杂车体 底部结构 气动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隧道底部结构疲劳性能及累积损伤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聪 彭立敏 +1 位作者 雷明锋 刘宁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7-85,共9页
根据重载铁路隧道底部疲劳关键部位的力学特性,开展双侧限高静载低动载波动疲劳试验,得到重载铁路隧道底部结构试件的最大拉应变及电导的演化规律,通过分析试验数据研究结构的疲劳性能和累积损伤。结果表明:当最大应力水平不高于0.60时... 根据重载铁路隧道底部疲劳关键部位的力学特性,开展双侧限高静载低动载波动疲劳试验,得到重载铁路隧道底部结构试件的最大拉应变及电导的演化规律,通过分析试验数据研究结构的疲劳性能和累积损伤。结果表明:当最大应力水平不高于0.60时,试件最大拉应变呈2阶段发展,未产生疲劳破坏,其最大拉应变幅值、增速始终保持恒定;当最大应力水平超过0.70时,试件最大拉应变呈“倒S”型3阶段发展,产生疲劳破坏,试件的最大拉应变及其增量、幅值、增速在第Ⅰ和第Ⅲ阶段增长较快,在第Ⅱ阶段呈缓慢线性增长;试件的疲劳寿命随静载、动载的增大而缩短,采用多元线性函数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双参数疲劳寿命(S—N)计算公式;同时,基于试件最大拉应变及电导的时变特性,得到隧道底部结构的非线性累积损伤演化曲线及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隧道 隧道底部结构 疲劳寿命 疲劳累积损伤 围岩压力 列车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AC-3D数值模拟采场底部结构设计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饶运章 陈辉 +1 位作者 肖广哲 陈国梁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1年第2期43-47,共5页
为实现破碎、易氧化结块、高硫矿体安全、高效回采,对矿块底部结构进行设计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得出的应力、应变和塑性区指标对底部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了矿块回采时,应采用底部结构形式的建议.
关键词 高硫矿体 底部结构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部结构对轿车侧风气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袁志群 谷正气 +2 位作者 杨明智 彭倩 刘显贵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34,共7页
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分别对带光滑底部和真实底部结构的某轿车进行侧风气动特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汽车底部结构对气动力影响显著,与光滑底部相比,实际底部结构使尾涡扩散区增大,车底流速减小,导致气动力增加;加装车底阻流板能改善... 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分别对带光滑底部和真实底部结构的某轿车进行侧风气动特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汽车底部结构对气动力影响显著,与光滑底部相比,实际底部结构使尾涡扩散区增大,车底流速减小,导致气动力增加;加装车底阻流板能改善侧风状态下汽车的底部、尾部和背风侧的流场结构,降低整车气动力,特别是气动升力。模型风洞试验验证了所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的可靠性。本研究对指导汽车底部结构设计和侧风稳定性分析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轿车 底部结构 侧风 气动特性 气动力 尾涡结构 车底阻流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轻型车辆底部结构爆炸仿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彭兵 王显会 +2 位作者 王磊 陈荣华 周云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3-178,共6页
以某轻型车辆为研究对象,在爆炸冲击作用下车身底部结构响应进行仿真与试验研究。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算法(arbitrary Lagrange-Euler,ALE)对爆炸冲击作用下的板壳结构响应进行仿真计算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仿真结果与理论结果,验证了... 以某轻型车辆为研究对象,在爆炸冲击作用下车身底部结构响应进行仿真与试验研究。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算法(arbitrary Lagrange-Euler,ALE)对爆炸冲击作用下的板壳结构响应进行仿真计算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仿真结果与理论结果,验证了算法的准确性。根据某轻型车辆建立试验样车有限元模型,进行了爆炸仿真分析,研究其在爆炸冲击作用下车身底部结构损伤与车身底板结构响应。研究了试验样车爆炸试验方法进行了样车的实爆试验,验证了样车仿真的准确性,根据车身及底部结构损伤形态为后续整车车身设计提供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冲击 车辆底部结构 任意拉格朗日-欧拉算法 试验样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底部结构对轨检车气动阻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莎 李志伟 张雷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9,共6页
在高速铁路和电气化铁路大规模投入运营的背景下,一旦接触网等设施出现故障,将严重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营,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保证轨检车及时快速抵达,完成接触网等设施的检修、维护和抢修,为此我国相继研发了多种快速轨检车。采... 在高速铁路和电气化铁路大规模投入运营的背景下,一旦接触网等设施出现故障,将严重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营,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保证轨检车及时快速抵达,完成接触网等设施的检修、维护和抢修,为此我国相继研发了多种快速轨检车。采用求解三维、不可压-定常N-S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对新型设计的轨检车阻力特性进行模拟,在不改变原设计方案头部形状前提下,提出了罩起车体底部和增加转向架裙板2种改善轨检车气动阻力特性方法,将阻力系数分别减小约17.9%和2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检车 数值计算 底部结构 气动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崩落法底部结构失稳因素及支护对策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冰 石广斌 +1 位作者 麻栋 张雯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8-153,共6页
某铜矿使用自然崩落法开采,矿山进入深部开采后,底部结构破坏严重,传统的锚杆支护很难起到作用。针对矿山深部采区底部结构失稳问题,采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拉底过程中底部结构的应力分布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底部结构联合支护方案... 某铜矿使用自然崩落法开采,矿山进入深部开采后,底部结构破坏严重,传统的锚杆支护很难起到作用。针对矿山深部采区底部结构失稳问题,采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拉底过程中底部结构的应力分布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底部结构联合支护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前进式拉底过程中,底部完全拉开后,出矿水平巷道交叉处及桃形矿柱会出现拉应力,且超出了岩体抗拉强度,基于此规律提出底部结构联合支护方案,并由数值计算可知支护后底部结构最大位移降低了38.5%。此支护方案对该铜矿山底部结构维护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崩落法 底部结构稳定性 应力分布 支护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岩隧道底部结构对衬砌内力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龚伦 王瑜 +3 位作者 仇文革 敖维林 王希元 杨淋亦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187-191,共5页
文中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对软弱围岩隧道衬砌内力受不同隧底结构影响进行了研究。考察隧道仰拱与仰拱填充采用分次浇筑和整体浇筑时的衬砌受力特征,并研究了中心水沟对衬砌结构力学特性的影响。试验表明:在软弱围岩且高应力作用下,将仰拱... 文中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对软弱围岩隧道衬砌内力受不同隧底结构影响进行了研究。考察隧道仰拱与仰拱填充采用分次浇筑和整体浇筑时的衬砌受力特征,并研究了中心水沟对衬砌结构力学特性的影响。试验表明:在软弱围岩且高应力作用下,将仰拱与仰拱填充整体施作可有效缓解或克服仰拱破坏甚至隧底隆起;仰拱与仰拱填充整体施作时,可增加软弱围岩隧道底部结构的承载能力,能有效提高隧道整体的安全性,但需对拱腰处结构采取加强对策;当施作中心水沟后,会削弱或完全消除仰拱与仰拱填充整体浇筑带来的结构补强效果,建议软弱围岩的双线隧道不采用中心水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隧道 底部结构 整体浇筑 承载能力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场底部结构斜面角优化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栗宝 罗周全 +2 位作者 罗贞焱 黄准生 刘晓明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21,共5页
阐述了地下采场底部结构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全面分析了设计底部结构斜面角时需考虑的矿石粘性、自然安息角、拉底空间及底部结构大小、底部斜面冲击损伤等因素。构建了底部结构在受矿石频繁撞击时的理论模型。基于冲量损伤的原理,... 阐述了地下采场底部结构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全面分析了设计底部结构斜面角时需考虑的矿石粘性、自然安息角、拉底空间及底部结构大小、底部斜面冲击损伤等因素。构建了底部结构在受矿石频繁撞击时的理论模型。基于冲量损伤的原理,以某矿山地下采场为实例,采用FLAC3D力学模拟软件模拟了其底部结构在取不同斜面角时受爆落矿岩频繁冲击造成的损伤情况,结果表明:斜面角越大,底部结构塑性破坏区体积越小。根据模拟结果,结合底部结构斜面设计的影响因素,得出了该矿山底部结构最优斜面角。底部结构斜面角的优化研究对于地下矿山安全、高效、经济开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采场 底部结构 最优斜面角 冲击损伤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