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确定卫星与接收机信号延迟偏差的新方法及其应用(英文) 被引量:6
1
作者 许才军 陈永奇 刘焱雄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2-171,共10页
单频GPS接收机用户通常需要进行电离层延迟改正,电离层延迟改正量通常来源于电离层延迟改正模型或双频GPS基准站信息,后者即是利用双频GPS观测值估计电子含量总数,求解电离层延迟改正量。利用双频GPS观测值估计电子含量... 单频GPS接收机用户通常需要进行电离层延迟改正,电离层延迟改正量通常来源于电离层延迟改正模型或双频GPS基准站信息,后者即是利用双频GPS观测值估计电子含量总数,求解电离层延迟改正量。利用双频GPS观测值估计电子含量总数,一个关键问题是去掉卫星与接收机信号延迟偏差。本文提出了一种新方法,采用梯度模型拟合区域电离层电子含量。这种方法应用于香港地区GPS差分台站,利用11天GPS连续观测结果估算了交椅洲和粉岭两个GPS差分台站的卫星与接收机信号延迟偏差,其结果分别为4.34TECU(1.52ns)±0.44TECU(0.15ns)和37.32TECU(13.08ns)±0.47TECU(0.16ns)。GPS卫星信号延迟偏差在-5.34TECU(-1.87ns)至9.36TECU(3.28ns)范围之内,其标准差为1.74TECU(0.61ns),本文方法估算的卫星信号延迟偏差与JPL,UNSW及IAG等组织求出的卫星信号延迟偏差值符合度大约为1.0ns水平。通常认为GPS卫星所发射的双频信号是严格同步的,但实际上双频信号在发射时间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称卫星L1/L2信号延迟偏差,或者称卫星延迟偏差。同样,对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接收机 信号延迟偏差 GPS 电离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件延迟偏差对卫星钟差解算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于合理 郝金明 +2 位作者 谢建涛 周颖 郑国庆 《导航定位学报》 2015年第1期71-73,共3页
接收机接收到的不同类型观测量的硬件延迟存在偏差,给出了利用消电离层组合进行卫星钟差解算时硬件延迟偏差改正的方法,并采集实验数据分析了硬件延迟偏差对卫星钟差解算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硬件延迟偏差会引起卫星钟差解算结果的系... 接收机接收到的不同类型观测量的硬件延迟存在偏差,给出了利用消电离层组合进行卫星钟差解算时硬件延迟偏差改正的方法,并采集实验数据分析了硬件延迟偏差对卫星钟差解算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硬件延迟偏差会引起卫星钟差解算结果的系统性偏差,这一系统性偏差与卫星有关,不同卫星的系统性偏差不同,这一偏差可以达到2ns,应该加以改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件延迟 消电离层组合 硬件延迟偏差 卫星钟差 系统性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VTEC模型提取的GPS硬件组合延迟偏差比较
3
作者 李秀海 杜国明 +4 位作者 张玉娟 曹先革 张为成 司海燕 赵晓明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5-8,共4页
介绍GPS硬件组合延迟偏差概念及几种电离层竖向总电子含量VTEC模型,基于哈尔滨市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网络的GPS双频观测数据进行建模,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模型的建模效果及提取的硬件组合延迟偏差存在差异;随着模型阶数的增加,拟合残差减小... 介绍GPS硬件组合延迟偏差概念及几种电离层竖向总电子含量VTEC模型,基于哈尔滨市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网络的GPS双频观测数据进行建模,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模型的建模效果及提取的硬件组合延迟偏差存在差异;随着模型阶数的增加,拟合残差减小,则提取的GPS硬件延迟偏差较干净,建模效果较好;不同基站的模型提取的GPS硬件延迟偏差具有不同的稳定性和较大的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硬件组合延迟偏差 电离层 竖向总电子含量 拟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线位置偏差对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影响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董海龙 汪家春 +3 位作者 赵大鹏 陈宗胜 刘瑞煌 时家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379-3384,共6页
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提取材料在太赫兹波段的光学常数。然而,其各组成部分在控制精度、响应误差、系统噪音以及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误差,将影响系统对材料光学常数提取的准确性。基于透射式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的测... 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提取材料在太赫兹波段的光学常数。然而,其各组成部分在控制精度、响应误差、系统噪音以及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误差,将影响系统对材料光学常数提取的准确性。基于透射式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的测量原理,分析了系统延迟线位置偏差对提取材料复折射率准确度的影响,建立了误差在样品测量过程中的传递模型,并利用MATLAB仿真了误差对提取样品复折射率影响。结果表明,样品折射率和消光系数的不确定度受到了系统延迟线位置偏差的影响,且系统延迟线位置偏差越大,样品的复折射率提取的不确定度也就越大。同时,相比消光系数,延迟线位置的偏差对样品折射率的不确定度具有更大的影响。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理论参考价值,可分析系统延迟线位置偏差对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提取材料光学常数不确定度的影响,为优化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 复折射率 延迟线位置偏差 测量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SS单站授时系统性偏差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于合理 郝金明 +2 位作者 田英国 宋超 李伟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34,共5页
从单站授时基本观测方程出发,对引起系统性偏差的原因进行研究,结合具体实验分析卫星钟差和接收机硬件延迟对授时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卫星钟差引起的系统性偏差随时间变化,对所有测站影响相同;接收机硬件延迟会对授时结果造成系... 从单站授时基本观测方程出发,对引起系统性偏差的原因进行研究,结合具体实验分析卫星钟差和接收机硬件延迟对授时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卫星钟差引起的系统性偏差随时间变化,对所有测站影响相同;接收机硬件延迟会对授时结果造成系统性偏差影响,不同测站的系统性偏差不同,其大小取决于各自接收机硬件延迟的偏差,在进行授时及时间同步时应当加以改正;接收机硬件延迟不影响授时结果频率的稳定度,在进行频率传递时无需改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 授时 系统性偏差 卫星钟差 硬件延迟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系统硬件延迟修正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2
6
作者 蔡昌盛 李征航 张小红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5-16,共2页
介绍GPS系统硬件延迟偏差及对TEC的影响 ,给出一种计算GPS系统硬件延迟偏差的方法 ,并结合实例 。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 硬件延迟偏差 电子总含量 电离层 GPS T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片型光隔离器隔离性能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吉明 吴福全 +1 位作者 孔伟金 彭捍东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30-834,共5页
利用光学矩阵方法 ,给出了由偏光镜、λ/ 2波片和λ/ 4波片组成的波片型光隔离器的正向导通、反向隔离机理 ,分析了波片延迟量的偏差和波片方位角的定位精度对隔离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要获得大于 30dB的隔离度 ,应分别将λ/ 2、λ/ 4... 利用光学矩阵方法 ,给出了由偏光镜、λ/ 2波片和λ/ 4波片组成的波片型光隔离器的正向导通、反向隔离机理 ,分析了波片延迟量的偏差和波片方位角的定位精度对隔离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要获得大于 30dB的隔离度 ,应分别将λ/ 2、λ/ 4波片的延迟偏差控制在± 4°、± 2°以内 ,方位角的定位偏差应不超过± 0 .4°、±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斯矩阵 隔离度 延迟偏差 方位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B对精密单点定位精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黄健 汪平 +2 位作者 阮仁贵 林瑜滢 张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0-112,117,共4页
分析精密单点定位观测模型中的卫星钟差改正项(包含硬件延迟偏差改正),给出采用IGS精密卫星钟差产品进行卫星钟差改正时的硬件延迟偏差改正方法。并通过实测数据定量分析硬件延迟偏差改正在静态及动态两种定位方式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 分析精密单点定位观测模型中的卫星钟差改正项(包含硬件延迟偏差改正),给出采用IGS精密卫星钟差产品进行卫星钟差改正时的硬件延迟偏差改正方法。并通过实测数据定量分析硬件延迟偏差改正在静态及动态两种定位方式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精密单点定位中,硬件延迟偏差改正对静态定位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对动态定位的影响可达到cm级,应该加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精密单点定位 静态定位 动态定位 硬件延迟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CORS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提取及其在单频PPP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汪登辉 高成发 +2 位作者 潘树国 聂文锋 杨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388-393,共6页
为减弱电离层延迟对单频PPP用户定位精度和收敛时间的影响,首先对区域CORS基准站进行非组合精密单点定位,提取站点各卫星倾斜方向伪电离层延迟值及天顶对流层延迟值;然后,通过加入区域电离层多项式拟合模型约束,分离卫星和接收机... 为减弱电离层延迟对单频PPP用户定位精度和收敛时间的影响,首先对区域CORS基准站进行非组合精密单点定位,提取站点各卫星倾斜方向伪电离层延迟值及天顶对流层延迟值;然后,通过加入区域电离层多项式拟合模型约束,分离卫星和接收机硬件延迟偏差项,还原卫星倾斜方向电离层延迟真实值.最后,针对单频PPP用户,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离层加权的精密单点定位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区域站点提供的高精度电离层延迟信息,提供用户电离层穿刺点处电离层内插值,构建卡尔曼滤波器进行定位解算.利用江苏CORS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网内网外单频PPP用户均可在30min内达到10cm以内定位精度,滤波收敛后可实现1—2cm的平面定位结果,相比常规单频PPP定位方法提升了一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组合PPP 电离层延迟 CORS 硬件延迟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波段复合消色差1/4波片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春红 朱化凤 宋连科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22-1226,共5页
在三元复合式消色差波片设计的基础上,对拓宽消色差范围的重要因素——单波片延迟量和复合角度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和测试,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利用石英晶体设计了适用于红外光通信波段的复合消色差波片。理论和实验均表明:通过调整单波片... 在三元复合式消色差波片设计的基础上,对拓宽消色差范围的重要因素——单波片延迟量和复合角度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和测试,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利用石英晶体设计了适用于红外光通信波段的复合消色差波片。理论和实验均表明:通过调整单波片延迟量或改变复合角度可使该波片在中心波长为1 400nm的900nm~1 800nm波长范围内最大延迟偏差≤5%,而在光通信波段(1 200nm~1 600nm)该复合波片的最大延迟偏差只有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色差 复合波片 红外波段 延迟偏差 复合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TDB参数改正的BDS-2/BDS-3 PPP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付平 何劢航 +3 位作者 张博 张小红 肖凯 张伦东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51-555,561,共6页
北斗三号(BDS-3)虽然建成,但是能够提供精密星历的BDS-3卫星仍然偏少,且接收机等固件支持BDS-3信号需要有一个升级的过程,因此,联合应用北斗二号(BDS-2)和BDS-3对于提升导航定位性能仍具有现实意义。BDS-3和BDS-2之间存在时间延迟偏差(T... 北斗三号(BDS-3)虽然建成,但是能够提供精密星历的BDS-3卫星仍然偏少,且接收机等固件支持BDS-3信号需要有一个升级的过程,因此,联合应用北斗二号(BDS-2)和BDS-3对于提升导航定位性能仍具有现实意义。BDS-3和BDS-2之间存在时间延迟偏差(TDB),但在精密单点定位研究中仍未考虑TDB的影响,是否需要估计和改正仍需研究验证。为此,本文对比了改正TDB参数前后的PPP位置精度和收敛速度,选取6个MGEX站的24 h观测数据进行分析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估计并改正TDB参数影响后,静态位置误差由4.21 cm减小到3.87 cm,收敛时间由49.4 min变为55.3 min,动态位置误差东北天方向的误差由0.39、0.42和0.70 cm减小为0.41、0.33和0.17 cm,天向精度提升明显。BDS内部存在TDB影响,TDB参数与接收机类型有关,同一类型接收机TDB参数数值大小相近,且表现出近似的演化规律。本文研究结果为提高BDS-2和BDS-3联合精密单点定位精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二号 北斗三号 时间延迟偏差 精密单点定位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数据的近海区域电离层建模及其精度评估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显兵 徐天河 李施佳 《海洋测绘》 CSCD 2015年第3期29-31,42,共4页
电离层模型精度严重影响GPS单频用户的定位精度,而海洋区域的电离层建模精度受到布站条件的严重制约。基于日本海周边的GPS观测数据,利用多项式函数进行日本海区域电离层建模,同时对频间硬件延迟进行估计。利用IGS提供的格网模型和频间... 电离层模型精度严重影响GPS单频用户的定位精度,而海洋区域的电离层建模精度受到布站条件的严重制约。基于日本海周边的GPS观测数据,利用多项式函数进行日本海区域电离层建模,同时对频间硬件延迟进行估计。利用IGS提供的格网模型和频间硬件延迟数据,对所建立的日本海区域电离层模型精度及频间硬件延迟精度进行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区域电离层模型 格网模型 电离层延迟 频间硬件延迟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LONASS频间差改进用户导航定位精度 被引量:1
13
作者 裴霄 陈俊平 王解先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2-105,共4页
根据GLONASS卫星频间差与接收机型号之间的关系,对GLONASS卫星频间差进行预报。讨论了引入GLONASS卫星频间差的导航定位模型。利用GLONASS卫星频间差的预报值选取IGS观测站数据进行导航定位的实例解算,计算结果表明引入GLONASS卫星频间... 根据GLONASS卫星频间差与接收机型号之间的关系,对GLONASS卫星频间差进行预报。讨论了引入GLONASS卫星频间差的导航定位模型。利用GLONASS卫星频间差的预报值选取IGS观测站数据进行导航定位的实例解算,计算结果表明引入GLONASS卫星频间差预报值可以明显提高导航定位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NASS 硬件延迟 系统间硬件延迟偏差 频间差 导航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网络的基础——结构化布线系统
14
作者 刘凤连 《天津理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81-85,共5页
主要介绍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组成 ,以及有关结构化布线系统认证测试的主要性能参数 ,分析了影响认证测试的有关因素 。
关键词 结构化布线系统 线图 衰减 串扰 信噪比 回波损耗 延迟偏差 认证测试 计算机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SS接收机DCB短期时变特征分析和估计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章繁 刘长建 +3 位作者 冯绪 段文涛 刘宸 张熙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7-261,共5页
提出一种使用非差非组合精密单点定位(PPP)估计和分析接收机DCB短时时变特征的方法。首先利用非差非组合PPP得到包含接收机DCB的重构电离层参数估值;然后通过IGS电离层GIMs格网模型内插剥离各历元站星斜向电离层距离延迟;最后通过最小... 提出一种使用非差非组合精密单点定位(PPP)估计和分析接收机DCB短时时变特征的方法。首先利用非差非组合PPP得到包含接收机DCB的重构电离层参数估值;然后通过IGS电离层GIMs格网模型内插剥离各历元站星斜向电离层距离延迟;最后通过最小二乘约束得到各历元接收机DCB解。由于格网本身精度(2~8 TECU)和插值精度限制,解算出来的接收机DCB并不能真实反映其短期时变特征。为此,提出利用站间单差或者历元间差分的方法还原其真实的变化态势。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正确估计接收机DCB,并能真实还原其短期时变特征,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组合 精密单点定位 差分 接收机硬件延迟偏差 电离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电离层建模及其精度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永贵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1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借助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CMONOC)基准站中,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原始观测数据,基于球谐函数建立中国区域电离层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解算得出的32颗GPS卫星差分码偏差(DCB)的偏差在0.4 ns内,PRN-1号卫星的DCB与欧洲定轨中心(CODE)公... 借助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CMONOC)基准站中,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原始观测数据,基于球谐函数建立中国区域电离层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解算得出的32颗GPS卫星差分码偏差(DCB)的偏差在0.4 ns内,PRN-1号卫星的DCB与欧洲定轨中心(CODE)公布的偏差在0.3 ns内,新建模型的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值与CODE公布的VTEC值残差在[-2 2]内,对比分析了COMONOC测站数量对建模结果的影响,提高测站的数量可以提高建立模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 球谐函数 总电子含量 硬件延迟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WF用钽酸锂晶体表面微观形态的表征
17
作者 荣丽梅 包生祥 +2 位作者 李松霞 王志红 常嗣和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49-550,共2页
关键词 SAWF 声表面波滤波器 钽酸锂晶体 表面微观形态 表面特征 延迟时间偏差 频率选择性 压电基片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影响网络传输的因素
18
作者 朱朝阳 《医疗设备信息》 2003年第4期37-38,共2页
本文简要分析布线系统的电气性能与参数对网络传输的影响。
关键词 网络传输 因素 电气性能 参数 阵输延迟 延迟偏差 衰减 医院 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质量
19
作者 陈华 《有线电视技术》 2005年第13期104-104,共1页
有线接入系统除了要求可靠性、安全性和带宽对称外,还必须支持需要不同服务质量等级的商务应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保证服务质量:带宽、延迟时间和延迟偏差.延迟时间指的是从源点向目的址传送信息的时延,延迟时间偏差指的是时延的偏差.在... 有线接入系统除了要求可靠性、安全性和带宽对称外,还必须支持需要不同服务质量等级的商务应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保证服务质量:带宽、延迟时间和延迟偏差.延迟时间指的是从源点向目的址传送信息的时延,延迟时间偏差指的是时延的偏差.在传送实时业务时必须要尽量减少延迟时间偏差,因为只有保持信息间的相对定时才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比如,视频流应用要求两个视频帧之间相对定时固定不变,以便传送高质量的视频.交互应用也因为要双向交换信息而要求尽量缩短延迟时间.比如,在打电话时,往返信道的延迟时间超过25ms就会产生回波.不同的应用对带宽的要求也有很大差别.有些应用需要固定码率(CBR),而有些应用需要可变码率(VBR)或不确定码率(UB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质量等级 延迟时间 时间偏差 商务应用 延迟偏差 实时业务 应用要求 交互应用 可靠性 安全性 信息 传送 视频帧 视频流 带宽 时延 定时 有线 数据 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S-2/BDS-3融合三频精密单点定位模型及偏差特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少林 岳东杰 +2 位作者 何丽娜 陈健 刘胜男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49-2059,共11页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BeiDou-3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3)正联合北斗二号(区域)卫星导航系统(BeiDou-2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2)在3个或3个以上频率信号上为用户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BeiDou-3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3)正联合北斗二号(区域)卫星导航系统(BeiDou-2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2)在3个或3个以上频率信号上为用户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为深度融合BDS-2和BDS-3三频数据,建立了BDS-2/BDS-3三频无电离层组合和三频非组合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模型,推导了接收机频间偏差(inter-frequency bias,IFB)和BDS-2与BDS-3时间延迟偏差(time delay bias,TDB)的数学表达式。对PPP定位性能及模型偏差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DS-3能显著增强PPP定位性能,BDS-2/BDS-3融合静态PPP在东、北、天3个方向上的收敛时间和定位精度分别为15.8、7.3、22.3 min和1.2、1.0、1.8 cm,动态PPP收敛时间和定位精度分别为27.3、10.3、33.8 min和2.2、1.7、4.4 cm;三频无电离层组合与非组合PPP的收敛性能和定位精度基本相当,且三频观测值对定位性能提升不明显;IFB和TDB均具有较好的天内稳定性,BDS-2和BDS-3信号IFB天内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TD)可分别达到7.9 cm和3.6 cm,而TDB天内STD可达到8.8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S-2 BDS-3 三频精密单点定位 接收机频间偏差 时间延迟偏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