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K^+电流的特点和功能
1
作者 韩圣娜 华睿 汤树本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1-44,共4页
关键词 K^+电流 心脏 瞬时外向钾电流 内向整流电流 延迟整流K^+电流 心律失常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卡因对外侧缰核神经元的作用及机制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春晓 张文杰 +1 位作者 刘永峰 王绍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2-445,I0012,共5页
目的:探讨可卡因对外侧缰核神经元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腹腔注射可卡因,观察内、外侧缰核神经元c-Fos蛋白的表达;在外侧缰核微电泳可卡因,观察其痛相关神经元自发及痛诱发放电的改变;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可卡因对外侧缰核神经... 目的:探讨可卡因对外侧缰核神经元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腹腔注射可卡因,观察内、外侧缰核神经元c-Fos蛋白的表达;在外侧缰核微电泳可卡因,观察其痛相关神经元自发及痛诱发放电的改变;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可卡因对外侧缰核神经元延迟整流K+电流的影响。结果:①可卡因明显增加外侧缰核c-Fos蛋白表达,但不明显增加内侧缰核c-Fos蛋白表达。②微电泳可卡因至外侧缰核,引起外侧缰核痛兴奋神经元放电增加和痛诱发反应增强,痛抑制神经元放电减少和痛诱发反应减弱。③膜片钳研究显示,可卡因抑制外侧缰核延迟整流K+通道,导致K+电流减少。结论:外侧缰核神经元对可卡因有较高的敏感性,可卡因能兴奋多数外侧缰核神经元,可能是由于其抑制神经元延迟整流K+通道开放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卡因 外侧缰核 c—Fos蛋白 微电泳 延迟整流K^+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前后离子通道检测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晓梅 金玉玲 朱晓峰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5年第1期4-5,共2页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前后电压依赖性Na+、K+、Ca2+通道的变化。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NSCs分化前及分化后3d、7d、14d、21d电压依赖性Na+电流(INa)、延迟整流性K+电流(IK)、电压依赖性Ca2+电流(ICa)。结果: 分化前后...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前后电压依赖性Na+、K+、Ca2+通道的变化。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NSCs分化前及分化后3d、7d、14d、21d电压依赖性Na+电流(INa)、延迟整流性K+电流(IK)、电压依赖性Ca2+电流(ICa)。结果: 分化前后均未检出INa,分化前未检出IK,分化后3d、7d、14d、21d,IK检出率分别为11.76%、24.75%、46.51%、76.18%,ICa在分化前后均可检出,分化前和分化后各时间点ICa的幅度分别为(119±73)pA、(213±98)pA、(324±151)pA、(735±312)pA、(1079±307)pA。结论:分化前后均未检出INa,随分化时间延长,IK检出率逐渐增加,ICa幅度逐渐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电压依赖性Na^+电流 延迟整流性K^+电流 电压依赖性Ca^2+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I_A和I_K在出生后早期的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小佳 谭涛 +1 位作者 刘迢迢 田心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3-200,共8页
大脑快速发育期(brain growth spurt,BGS)是神经元生长、突触连接的关键时期;电压门控性K+通道是维持细胞兴奋性和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关键通道。本文旨在探究BGS期内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电压门控性K+通道电流及其通道动力学特性的变... 大脑快速发育期(brain growth spurt,BGS)是神经元生长、突触连接的关键时期;电压门控性K+通道是维持细胞兴奋性和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关键通道。本文旨在探究BGS期内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电压门控性K+通道电流及其通道动力学特性的变化,以期找出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电压门控性K+通道发育的关键期。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出生后0~4周大鼠海马CA1区脑片上的锥体神经元全细胞电压门控性K+通道电流及其通道动力学特性。结果显示:在测试电压为+90mV下,以出生后0周为参照,出生后1~4周的瞬时外向K+通道电流(IA)的最大电流密度的增幅分别为(16.14±0.51)%、(81.73±10.71)%、(106.72±5.29)%、(134.58±8.81)%(n=10,P<0.05);延迟整流K+通道电流(IK)的最大电流密度增幅分别为(16.75±3.88)%、(134.01±2.85)%、(180.56±8.49)%、(194.5±8.53)%(n=10,P<0.05),显示K+通道电流密度于1~2周增幅最大;IA的激活曲线向左移,半数激活电压随周龄增加逐渐减小,分别为14.67±0.75、13.46±0.64、8.39±0.87、4.60±0.96、0.54±0.92(mV,n=10,P<0.05);IK的激活曲线向左移,半数激活电压随周龄增加逐渐减小,分别为8.94±0.85、6.65±0.89、0.47±1.15、1.80±0.89、8.56±1.08(mV,n=10,P<0.05)。IA的失活曲线向左移,0周龄与1周龄之间的半数失活电压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出生后1~4周随周龄增加半数失活电压逐渐减小(P<0.05),分别为45.68±1.26、46.81±0.78、48.64±0.81、51.96±1.02、58.31±1.35(mV,n=10)。以上结果表明,随着鼠龄的增加,IA和IK电流密度逐渐增加,电压门控性K+通道半数激活、失活电压降低,尤其是出生后1周至2周变化明显,上述变化与海马神经元的逐渐发育成熟及其功能的完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外向K^+通道电流 延迟整流K^+通道电流 CA1区锥体神经元 海马脑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