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3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成环境与行人交通事故非线性关系和阈值效应研究——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
1
作者 陈春 刘双齐 +1 位作者 周书宏 匡新晖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2,共8页
建成环境与行人交通事故的关系是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然而,现有研究多局限于线性关系的探讨,缺乏对非线性影响及阈值效应的深入分析,难以支撑精细化规划与治理实践。为此,本文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整合行人交通事故... 建成环境与行人交通事故的关系是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然而,现有研究多局限于线性关系的探讨,缺乏对非线性影响及阈值效应的深入分析,难以支撑精细化规划与治理实践。为此,本文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整合行人交通事故数据、路网数据、土地利用数据、手机信令数据、POI数据等多源空间大数据,运用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GBDT),从道路设施、土地利用、设施临近性、空间结构、社会经济5个维度系统解析建成环境要素对行人交通事故频率的非线性关系和阈值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各建成环境要素与行人交通事故存在非线性关系和阈值效应;第二,控制度对行人交通事故的相对重要性最高,其次是人口密度、路网密度和土地利用混合度。研究结论为精细化建成环境规划与交通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提升行人步行安全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环境 行人安全 交通安全 非线性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BRT模型的建成环境对老年人步行活动的非线性影响: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
2
作者 陈春 匡新晖 唐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905-3913,共9页
为揭示建成环境与老年人步行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采用梯度提升回归树(gradient boosting regression tree,GBRT)模型,结合手机信令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及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等多源数据,深入探讨建成环境对老年人步行活动的非... 为揭示建成环境与老年人步行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采用梯度提升回归树(gradient boosting regression tree,GBRT)模型,结合手机信令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及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等多源数据,深入探讨建成环境对老年人步行活动的非线性影响及其阈值特征。研究发现,建成环境对老年人步形活动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其中土地利用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最为突出,土地利用混合度、商业服务设施用地比例及居住用地比例是影响老年人步形活动的关键因素。此外,设施临近性也对老年人步行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最后,提出了土地利用与设施的适老化改造建议,以提升老年人步行活动水平,促进健康老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环境 步行活动 非线性关系 GBRT模型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建成环境对母婴健康的影响——研究综述与展望
3
作者 王兰 雷安妮 +2 位作者 张钰彤 贾颖慧 苗茂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0,共8页
在健康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建成环境对母婴健康的支撑非常重要,但在中国学界和实践中暂未得到足够重视。以母婴健康中的孕妇(女性孕期)健康和妊娠结局(婴儿出生)为表征,以知网、Web of Science和PubMed等数据库为基础,搜索城市建成环境与... 在健康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建成环境对母婴健康的支撑非常重要,但在中国学界和实践中暂未得到足够重视。以母婴健康中的孕妇(女性孕期)健康和妊娠结局(婴儿出生)为表征,以知网、Web of Science和PubMed等数据库为基础,搜索城市建成环境与这2类健康结果的关联研究,开展综述以综合呈现该领域研究进展。已有研究揭示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或称绿量)和绿地率等绿色空间指标、道路密度和可步行性等道路交通指标,以及医疗设施可获得性等公共服务设施指标对孕妇健康和妊娠结局的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空气污染和噪声等健康风险、体力活动和社交活动等健康行为,以及医疗护理等健康资源三大类。探讨了已有研究在建成环境和孕妇健康测度等方面的缺失点,提出了增补绿色空间类型等测度指标、构建孕妇健康时序数据集等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从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学科角度为保障母婴健康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健康城市 城市景观 建成环境 孕妇健康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感知的城市空间活力评价及建成环境影响研究——以苏州古城为例
4
作者 张振龙 李久洲 +2 位作者 吴迪 平天逸 孙鸿鹄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9,共10页
城市活力是城市空间研究的重要议题,测度城市空间活力特征,识别建成环境影响因素,是提升城市活力的重要抓手。社会感知理论能通过多源大数据提取人群行为活动规律,精准刻画城市空间特征,为空间活力研究提供全新视角,从而有效避免相关研... 城市活力是城市空间研究的重要议题,测度城市空间活力特征,识别建成环境影响因素,是提升城市活力的重要抓手。社会感知理论能通过多源大数据提取人群行为活动规律,精准刻画城市空间特征,为空间活力研究提供全新视角,从而有效避免相关研究对于人群活动考虑不足的局限。该文以苏州古城为案例,基于社会感知视角,从场所情感、个体移动、空间交互复合维度构建城市空间活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城市空间活力分布特征,并采用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模型精准探测人本尺度下建成环境对于城市活力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苏州古城活力具有明显空间差异,呈现“中心高、四周低”的圈层式递减空间结构特征;(2)建成环境影响因素中土地利用类型混合度、POI密度、POI混合度、街道步行便利度、街道设施丰富度及路网密度与古城活力具有较大关联性;(3)相关建成环境要素与古城活力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及阈值效应,并对于空间活力分布格局存在显著的驱动作用。研究结果能为提升苏州古城空间活力及精细化治理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活力 社会感知 时空大数据 建成环境 苏州古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A尺度对地铁站建成环境与客流关联影响研究
5
作者 卢源 赵瑾 姚轶峰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6,共7页
地铁站点周边建成环境影响客流量,但行人集水区(pedestrian catchment area,PCA)大小尚未统一。本研究旨在验证PCA大小是否影响地铁客流与建成环境相关性研究的结果值。以南宁市轨道交通1号线25个站点为例,选取居住人口、工作岗位、商... 地铁站点周边建成环境影响客流量,但行人集水区(pedestrian catchment area,PCA)大小尚未统一。本研究旨在验证PCA大小是否影响地铁客流与建成环境相关性研究的结果值。以南宁市轨道交通1号线25个站点为例,选取居住人口、工作岗位、商业设施等5个指标作为自变量,站点实际乘客量作因变量。采用OLS回归模型,对比不同PCA半径变量下模型拟合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地铁站点PCA不同范围的数据收集,对客流量与建成环境关系研究结果存在影响。针对南宁市,其PCA的半径取值为600 m,在地铁客流与建成环境相关性模型的拟合好于300 m和900 m。PCA范围会导致地铁客流与建成环境关联研究结果不一致。未来相关研究需针对不同PCA半径进行模型分析,根据拟合效果确定适宜的PCA尺度,提高研究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行人集水区(PCA) 回归模型 建成环境 客流 南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成环境影响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多步短时预测
6
作者 李之红 郄堃 +2 位作者 王健宇 许晗 陈金政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72,共13页
为挖掘客流的复杂时空耦合关系,解析建成环境影响下的轨道交通客流出行规律,本文提出一种考虑城市建成环境的时空双层超图神经网络模型(Spatial Temporal-Double Hypergraph Neural Network,STDHGNN)。模型分为双层超图神经网络和时间... 为挖掘客流的复杂时空耦合关系,解析建成环境影响下的轨道交通客流出行规律,本文提出一种考虑城市建成环境的时空双层超图神经网络模型(Spatial Temporal-Double Hypergraph Neural Network,STDHGNN)。模型分为双层超图神经网络和时间序列模块,双层超图神经网络模块用于挖掘轨道交通线路站点间的高阶连通关系和相邻同类建成区域站点的集群关系,时间序列模块用于表征历史客流数据的时间依赖关系。同时,以建成环境和线路作为变量构造新的损失函数,旨在剖析建成环境的影响,提高模型的预测性能。最后,以武汉轨道交通数据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考虑建成环境和轨道站点高阶连通关系对客流预测精度的提升效果显著,本模型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值分别为52.04和29.32,比基线模型降低了22%以上,性能显著优于基线模型;通过消融实验验证了融合轨道高阶联通关系和建成环境对模型性能的贡献,其中,单步预测任务中,考虑这两种因素使模型性能分别提升了6%和9%,多步预测任务中,分别提升了4%和12%;构造的融合建成环境因素的可解释损失函数,提高了模型的预测性能,同时,使模型具备更好的科学性和可解释性。研究成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管理和列车调度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客流多步预测 超图时空网络 城市轨道交通 建成环境影响 可解释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与建成环境耦合模型研究
7
作者 王敏 《人民公交》 2025年第4期85-87,共3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建成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成为了交通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特征分析入手,探讨了轨道交通客流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及其波动的影响因素。结合建成环境的构成...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建成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成为了交通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特征分析入手,探讨了轨道交通客流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及其波动的影响因素。结合建成环境的构成与分类,研究了建成环境对轨道交通客流的影响路径及耦合作用机制。通过构建耦合模型,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基于建成环境与轨道交通客流的耦合关系,提出了基于耦合模型的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与优化策略,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规划与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建成环境 耦合模型 客流预测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干预导向的寒地滨水建成环境空间详细规划导控体系研究
8
作者 袁敬诚 董潇迪 +1 位作者 王羽格 齐彤 《华中建筑》 2025年第3期115-120,共6页
寒地城市滨水建成环境目前已无法满足人们健康干预的期望,并缺少能够精细化指导更新设计的指标体系与有效的健康干预方法。该文以沈阳市为例,利用决策树与回归分析算法测度出环境干预指标对健康绩效的影响权重与各环境干预指标在健康绩... 寒地城市滨水建成环境目前已无法满足人们健康干预的期望,并缺少能够精细化指导更新设计的指标体系与有效的健康干预方法。该文以沈阳市为例,利用决策树与回归分析算法测度出环境干预指标对健康绩效的影响权重与各环境干预指标在健康绩效最优时的合理阈值。研究表明,寒地城市居民健康绩效存在季节性差异;不同空间层级的环境干预指标影响权重呈现约束性、突现性与建议性特征;不同类型的滨水建成环境,对健康绩效干预的最优阈值存在差异。该文从健康干预视角,分类型、分层级建构寒地城市滨水建成环境详细规划导控体系,以期通过精准的导控技术,指导寒地滨水建成环境精细化规划设计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干预 寒地滨水建成环境 机器学习 导控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期视点:健康老龄化与城市建成环境改造
9
《重庆建筑》 2025年第1期5-7,共3页
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达21.1%,上海等地户籍人口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更是高达37%以上。在积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城市更新必须更多关注如此庞大人群的健康养老... 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达21.1%,上海等地户籍人口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更是高达37%以上。在积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城市更新必须更多关注如此庞大人群的健康养老。相关研究表明,步行是对老年人健康进行主动干预的关键着力点,因此城市建成环境的步行导向改造设计,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期整理3篇研究文章,供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城市建成环境 建成环境改造 健康老龄化 健康养老 户籍人口 主动干预 老年人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气和建成环境对乘客公交通勤时间的非线性影响
10
作者 李晓伟 刘倩 +3 位作者 石兰馨 李昊田 陈君 时宗琦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4,共9页
揭示建成环境和天气对乘客公交通勤时间的影响机理是本源性优化乘客通勤时间、提升公交分担率的关键。以陕西省渭南市为例,通过多源时空大数据的融合与挖掘,提取乘客晚高峰公交通勤时间、天气和起终点建成环境变量,应用CatBoost(categor... 揭示建成环境和天气对乘客公交通勤时间的影响机理是本源性优化乘客通勤时间、提升公交分担率的关键。以陕西省渭南市为例,通过多源时空大数据的融合与挖掘,提取乘客晚高峰公交通勤时间、天气和起终点建成环境变量,应用CatBoost(category boosting)模型和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解析天气和起终点建成环境对乘客晚高峰公交通勤时间的特征重要度和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atBoost模型具有很好的拟合和预测性能,明显优于XGBoost、KNN、LR和Bayesian Ridge模型;显著性影响因素依次为,起点科教密度、起点居住密度、终点生活服务密度、起点多样性、起点道路密度、终点居住密度、终点多样性、温度和降水;其中,起终点居住密度、起点多样性、起点道路密度对乘客晚高峰公交通勤时间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终点多样性的增加以及温度的上升会潜在增加乘客晚高峰公交通勤时间;起点科教密度、终点生活服务密度对通勤时间有显著的非线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城市交通 非线性 CatBoost SHAP 公交通勤时间 建成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UP效应的城市活力与建成环境的非线性关系——以西安市为例
11
作者 任嫄 段兆雯 +1 位作者 霍豫 李开宇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88,共17页
厘清微观尺度下建成环境对城市活力的影响机制,有助于精准引导存量更新背景下精细化城市规划的实施方向。基于多源数据,以西安市中心城区为例,采用融合机器学习算法和沙普利加性可解释方法(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从街道... 厘清微观尺度下建成环境对城市活力的影响机制,有助于精准引导存量更新背景下精细化城市规划的实施方向。基于多源数据,以西安市中心城区为例,采用融合机器学习算法和沙普利加性可解释方法(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从街道和街区两个层面,探究建成环境对城市活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西安市中心城区城市活力在街道与街区两个层面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相似,均呈现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活力梯度格局;活力热点分布在街道与街区层面略有差异,存在空间异质性。(2)在影响西安市中心城区城市活力的建成环境要素中,在街道层面,相对重要性最高的为全局整合度,在街区层面,相对重要性最高的为POI类别数。(3)西安市中心城区建成环境要素对城市活力存在非线性影响,在影响街道和街区活力的共同核心要素中,天空开敞度、地铁可达性在街道和街区层面阈值效应基本一致;POI类别数、容积率和绿视率在街道和街区层面的作用方式有差别。影响城市活力的建成环境要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街道层面,交互作用处于主导地位的为地铁可达性,街区层面为POI类别数。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规划建议,加强街道与街区协同发展,提高城市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环境 城市活力 机器学习 阈值效应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成环境对小城镇意象的影响机制研究——以天津为例
12
作者 徐伟星 刘蓓蓓 +2 位作者 曾鹏 施林丰 孙宗耀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1,共9页
小城镇的有效建设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以天津为例,基于社交媒体等多源异构数据和深度学习方法,探寻具象化建成环境对小城镇意象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积极情感对旅游景点密度与独特性意象的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削弱... 小城镇的有效建设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以天津为例,基于社交媒体等多源异构数据和深度学习方法,探寻具象化建成环境对小城镇意象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积极情感对旅游景点密度与独特性意象的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削弱POI混合度的消极作用,对其余显著性变量的调节效应较为平庸。(2)旅游景点密度显著提升意象强度,广场面积比例呈现负向影响,且二者的空间分异效应明显。为自下而上地增强小城镇意象提升的可实施性和精准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意象 建成环境 影响机制 社交媒体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体力活动意愿的建成环境影响——基于感知与中介视角
13
作者 李康康 杨东峰 姜莉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0,共8页
人口老龄化是个体与周围环境相互嵌套的过程。通过配套建设以适应老年人体力活动需要的建成环境,是城市空间主动式干预老龄健康问题的有效切入点。既有研究多关注于健康支持性建成环境要素识别,而较少对其感知功能进行定位,导致在具体... 人口老龄化是个体与周围环境相互嵌套的过程。通过配套建设以适应老年人体力活动需要的建成环境,是城市空间主动式干预老龄健康问题的有效切入点。既有研究多关注于健康支持性建成环境要素识别,而较少对其感知功能进行定位,导致在具体规划实践中难以循章依据。为此,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通过构建涵盖老年人体力活动意愿、主观感知与住区及周边核心建成环境要素的影响关系模型,从感知与中介视角甄别影响老年人体力活动意愿的关键性建成环境要素,并获取老年人对其感知功能。研究发现:景观舒适性(β=0.332)、交通安全性(β=0.157)、出行通畅性(β=0.146)、交通便捷性(β=0.079)是老年人体力活动意愿形成的主观敏感性因素,治安安全性作用不明显。建成环境层面,社区开放形式(ɑ=0.117)、路网密度(ɑ=0.579)、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ɑ=0.172)、休憩与遮蔽设施(ɑ=0.128)具有正向效应,地块面积(ɑ=-0.168)、交叉口密度(ɑ=-0.572)存在负向效应,公交站点密度、公交站点时间可达性无显著相关性。中介效应表明:社区开放形式是影响老年人交通安全性的关键性要素,NDVI植被系数则会影响景观舒适性、出行通畅性的主观感知,进而影响老年人体力活动意愿的形成。研究结果能够为既有住区建成环境适老化改造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城市 体力活动意愿 建成环境 中介效应 适老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出行目的差异的建成环境对老年人步行时间非线性影响
14
作者 朱震军 韩吉 +3 位作者 唐超 过秀成 焦振宇 张芮嘉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98,共8页
为研究不同出行目的下建成环境对老年人步行时间的影响差异,采用2021年汕头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构建极端梯度提升模型(XGBoost)分析建成环境对老年人步行时间的非线性关系,结合SHAP算法输出变量相对重要度和总体可解释性。研究结果表明... 为研究不同出行目的下建成环境对老年人步行时间的影响差异,采用2021年汕头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构建极端梯度提升模型(XGBoost)分析建成环境对老年人步行时间的非线性关系,结合SHAP算法输出变量相对重要度和总体可解释性。研究结果表明:划分出行目的后模型的拟合优度更高。生存性出行时家庭自行车数量的重要度显著提高,而小汽车数量重要度下降;生活性出行时归一化植被系数(NDVI)重要度最高,此时其他建成环境变量重要度均提升;公交站点数量和土地利用混合度与老年人步行时间存在“V”形关系,其有效影响范围分别为[5,13)和(0.40,0.80),公交站点数大于10和土地利用混合度大于0.70均可促进老年人步行时间;交叉口数量和NDVI总体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NDVI表现出阈值效应,其对应阈值为0.33。研究结果可为社区建成环境适老化改善和老年人交通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老年人 出行目的 建成环境 非线性 极端梯度提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出行目的下城市建成环境对自行车出行时间的影响
15
作者 朱震军 张芮嘉 +2 位作者 韩吉 唐超 过秀成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95,共8页
出行时间是居民选择出行方式的重要因素,为探究不同出行目的下城市建成环境对自行车出行时间影响差异性,基于汕头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路网数据、兴趣点等多源数据,运用极端梯度提升模型和SHAP算法,分析建成环境对通勤与非通勤自行车出... 出行时间是居民选择出行方式的重要因素,为探究不同出行目的下城市建成环境对自行车出行时间影响差异性,基于汕头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路网数据、兴趣点等多源数据,运用极端梯度提升模型和SHAP算法,分析建成环境对通勤与非通勤自行车出行时间的影响。研究表明:极端梯度提升模型拟合效果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成环境变量对通勤与非通勤自行车出行时间的重要度不同,且存在非线性影响;人口密度对通勤自行车出行时间的重要度最高,归一化植被系数(NDVI)对非通勤自行车出行时间的重要度最高;人口密度对两类自行车出行时间的影响呈“V”形,公交站点密度和路网密度则呈倒“V”形;NDVI、办公设施数量与土地利用混合度对两类自行车出行时间的影响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不同出行目的 城市建成环境 自行车出行时间 非线性影响 极端梯度提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莆田市凤山寺——文峰宫建成环境及其无量寿佛塔复原研究
16
作者 林悦晗 关瑞明 《华中建筑》 2025年第1期23-27,共5页
莆田市凤山寺与文峰宫历史悠久,位于莆田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区,是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数十年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宫庙建筑群的格局缺乏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规划,而使当前的建成环境呈现碎片化的现状,与周边建成环境格格不... 莆田市凤山寺与文峰宫历史悠久,位于莆田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区,是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数十年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宫庙建筑群的格局缺乏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规划,而使当前的建成环境呈现碎片化的现状,与周边建成环境格格不入。该文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角度研究凤山寺—文峰宫的建成环境,探究历史街巷与凤山寺—文峰宫的关系,再现凤山寺—文峰宫建筑群的历史格局,复原城市中原有的标志性建筑——凤山寺无量寿佛塔,并以当前的城市建成环境为基底提出宫庙建筑群与周边建成环境的复原意象,使历史街区的风貌在保护中得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田 凤山寺 文峰宫 建成环境 无量寿佛塔 复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公平视角下住区建成环境的健康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探索
17
作者 张千瑞 甘欣悦 陈明玉 《住区》 2025年第1期136-146,共11页
促进“健康公平”是新时期实现居民共同富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健康公平视角下,针对不同类型住区由于建成环境差异导致的居住人群之间可能存在的健康不公平的绩效评价尚缺乏研究。因此,本文从居民服务设施的可及性和生活环境质量两方... 促进“健康公平”是新时期实现居民共同富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健康公平视角下,针对不同类型住区由于建成环境差异导致的居住人群之间可能存在的健康不公平的绩效评价尚缺乏研究。因此,本文从居民服务设施的可及性和生活环境质量两方面提出住区建成环境健康绩效的评价方法。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基于多源数据,对商品房、城中村、保障房、单位宿舍共986个住区300m缓冲区范围内建成环境的健康绩效进行定量评价,发现:城中村建成环境的健康绩效最优,其次为商品房、保障房与单位宿舍。基于此,提出城市中心区的城中村周边建成环境对于促进居民健康具有潜在优势,建议以微更新的方式进行改造与保留;此外,单位宿舍以及保障房周边服务设施可及性和生活质量改善在未来规划建设中需要重点提升。文章还揭示了不同住区建成环境在影响健康公平上的具体差别,为引导健康城市建设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公平 住区 建成环境 绩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交通韧性的基于MGWR模型的建成环境对公交客流影响分析
18
作者 孙煦 马天行 +1 位作者 林坤 郭子艾 《交通工程》 2025年第1期19-23,共5页
以北京市公交客流数据为分析样本,结合兴趣点及用地等多源数据,选取北京市6个城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探究公交站点周边建成环境对公交客流的影响,并与其他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相较于全局模型(OLS)... 以北京市公交客流数据为分析样本,结合兴趣点及用地等多源数据,选取北京市6个城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探究公交站点周边建成环境对公交客流的影响,并与其他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相较于全局模型(OLS),考虑空间异质性的局部模型(MGWR和GWR)在探究公交客流与建成环境的关系上表现出更优的评价结果,MGWR的拟合效果最佳;(2)公交客流受多因素影响,并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聚集性;(3)各变量的影响程度体现出空间异质性规律,商业服务设施和交通服务设施与公交客流存在正相关,增强相关设施的建设,不仅有助于公共交通的发展,还能提升城市交通系统在面对突发事件或变化时的适应性和恢复能力,从而提高城市交通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交通 建成环境 公交客流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建成环境的主、客观属性对居民出行方式的影响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19
作者 刘立钧 何文佳 吴巍 《建筑与文化》 2025年第3期68-71,共4页
文章基于宁波市居民出行数据,采用GIS和SPSS软件对宁波市社区建成环境和居民出行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多项Logit回归模型的构建,在不同出行目的视角下,探讨了社区建成环境的主、客观属性对居民出行方式的影响。研究表明:(1)客观属性对居民... 文章基于宁波市居民出行数据,采用GIS和SPSS软件对宁波市社区建成环境和居民出行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多项Logit回归模型的构建,在不同出行目的视角下,探讨了社区建成环境的主、客观属性对居民出行方式的影响。研究表明:(1)客观属性对居民出行方式的影响相较于主观属性的影响更大。(2)在社区建成环境的客观属性上,社区规模对居民出行方式影响最为显著,为正向影响居民高能耗出行。(3)在社区建成环境的主观属性上,道路修建、停车设施对居民出行方式影响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建成环境 主客观属性 出行方式 多项Logit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可视化分析的旅游型乡村建成环境优化策略——以成都市战旗村为例
20
作者 陈瑜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5年第1期73-75,共3页
文章通过python语言对战旗村的游客评价进行搜集整理,将其作为游客对战旗村建成环境使用后研究素材库并且加以分析研究。最后将分析情况与实地调研结合,分别战旗村的功能布局优化、景观构建、道路交通空间更新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建议。
关键词 旅游型乡村 建成环境优化 数据可视化 使用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