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真三维岩体建模仿真技术推进岩石力学教学改革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述红 梁成 +2 位作者 杨勇 杨天鸿 徐源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9-91,共3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研究项目最新成果的取得,把岩体真三维建模仿真技术引入到岩石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挖掘教学资源潜力;开展岩体结构、岩石变形与破坏过程的数值试验,再现许多物理实验所不能观察到的力学现象,例如岩体的空间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研究项目最新成果的取得,把岩体真三维建模仿真技术引入到岩石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挖掘教学资源潜力;开展岩体结构、岩石变形与破坏过程的数值试验,再现许多物理实验所不能观察到的力学现象,例如岩体的空间真三维结构、岩石破坏过程块体滑落等,从而使学生对岩石的变形与破坏过程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提高岩石力学实验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教学改革 三维建模仿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挥控制组织建模仿真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杰勇 姚佩阳 +1 位作者 周翔翔 孙鹏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10,共4页
指挥控制(Command and Control,C2)组织的描述与分析是实现未来网络中心战的核心技术之一。从描述C2组织的概念出发,分别从C2组织建模方法和C2组织仿真实验两个方面对C2组织的建模仿真技术进行综述,给出了各种C2组织建模方法和C2组织仿... 指挥控制(Command and Control,C2)组织的描述与分析是实现未来网络中心战的核心技术之一。从描述C2组织的概念出发,分别从C2组织建模方法和C2组织仿真实验两个方面对C2组织的建模仿真技术进行综述,给出了各种C2组织建模方法和C2组织仿真实验的描述和研究现状,最后分别分析了它们在对C2组织建模和仿真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2组织 建模仿真技术 网络中心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维尔建模仿真技术”在西藏高职院校《平法识图》课程中的应用与探索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小娟 周休平 +1 位作者 肖永建 庄小四 《建材与装饰》 2019年第23期156-157,共2页
《平法识图》是建筑工程类专业所开设的基础性课程。如何让学生深化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更容易掌握本课程的专业技术知识,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基于作者单位实际情况以及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利用斯维尔软件建模的方法,解... 《平法识图》是建筑工程类专业所开设的基础性课程。如何让学生深化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更容易掌握本课程的专业技术知识,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基于作者单位实际情况以及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利用斯维尔软件建模的方法,解决学生空间想象力差,钢筋计算难的问题、以期为《平法识图》课程更有效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斯维尔建模仿真技术 平法识图 应用与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H建模仿真技术的“城市供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4
作者 闫晓惠 尚孜涵 +1 位作者 刘建卫 陈小强 《西部素质教育》 2023年第19期144-147,共4页
文章首先分析了“城市供排水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论述了基于SPH建模仿真技术的“城市供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最后阐述了基于SPH建模仿真技术的“城市供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成效。
关键词 SPH建模仿真技术 “城市供排水工程”课程教学 教育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六届中国目标与环境建模仿真技术大会征文通知
5
作者 《系系统仿真学报报》编辑部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I0001-I0002,共2页
北京仿真中心、航天系统仿真重点实验室拟定于2020年9月在桂林举办"第六届中国目标与环境建模仿真技术大会"。会议由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系统仿真学报承办,以"先进电子对抗/光电探测目标与建模仿真技术"为主题,欢迎... 北京仿真中心、航天系统仿真重点实验室拟定于2020年9月在桂林举办"第六届中国目标与环境建模仿真技术大会"。会议由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系统仿真学报承办,以"先进电子对抗/光电探测目标与建模仿真技术"为主题,欢迎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积极投稿。录用论文全部收录在《第六届中国目标与环境建模仿真技术大会论文集》中,会议期间将评选一批优秀论文,颁发优秀论文证书,并推荐发表于《系统仿真学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仿 科技工作者 优秀论文证书 重点实验室 光电探测 大会论文集 建模仿真技术 电子对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六届中国目标与环境建模仿真技术大会征文通知
6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01-1201,共1页
北京仿真中心、航天系统仿真重点实验室拟定于2020年9月在桂林举办"第六届中国目标与环境建模仿真技术大会"。会议由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系统仿真学报承办,以"先进电子对抗/光电探测目标与建模仿真技术"为主题,欢迎... 北京仿真中心、航天系统仿真重点实验室拟定于2020年9月在桂林举办"第六届中国目标与环境建模仿真技术大会"。会议由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系统仿真学报承办,以"先进电子对抗/光电探测目标与建模仿真技术"为主题,欢迎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积极投稿。录用论文全部收录在《第六届中国目标与环境建模仿真技术大会论文集》中,会议期间将评选一批优秀论文,颁发优秀论文证书,并推荐发表于《系统仿真学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仿 科技工作者 优秀论文证书 重点实验室 光电探测 大会论文集 建模仿真技术 电子对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六届中国目标与环境建模仿真技术大会征文通知
7
作者 《系系统仿真学报报》编辑部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I0001-I0002,共2页
北京仿真中心、航天系统仿真重点实验室拟定于2020年9月在桂林举办"第六届中国目标与环境建模仿真技术大会"。会议由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系统仿真学报承办,以"先进电子对抗/光电探测目标与建模仿真技术"为主题,欢迎... 北京仿真中心、航天系统仿真重点实验室拟定于2020年9月在桂林举办"第六届中国目标与环境建模仿真技术大会"。会议由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系统仿真学报承办,以"先进电子对抗/光电探测目标与建模仿真技术"为主题,欢迎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积极投稿。录用论文全部收录在《第六届中国目标与环境建模仿真技术大会论文集》中,会议期间将评选一批优秀论文,颁发优秀论文证书,并推荐发表于《系统仿真学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仿 科技工作者 优秀论文证书 重点实验室 光电探测 大会论文集 建模仿真技术 电子对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云计算理念的网络化建模与仿真平台——“云仿真平台” 被引量:126
8
作者 李伯虎 柴旭东 +11 位作者 侯宝存 李潭 张雅彬 余海燕 韩军 邸彦强 黄继杰 宋长峰 唐震 王鹏 施国强 王晓华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5292-5299,共8页
基于仿真网格[1]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理念的网络化建模与仿真平台——"云仿真"平台,讨论了它的研究背景、技术内涵、特色以及体系结构,并介绍了已完成的关键技术研究和典型应用示范系统。初步研究与实践表... 基于仿真网格[1]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理念的网络化建模与仿真平台——"云仿真"平台,讨论了它的研究背景、技术内涵、特色以及体系结构,并介绍了已完成的关键技术研究和典型应用示范系统。初步研究与实践表明:提出的"云仿真"平台能够进一步改善仿真网格对多用户在多粒度资源按需共享、协同、容错迁移等方面的能力,进而建立了一种新的建模仿真模式——"云仿真"。最后给出了云仿真平台下一步的工作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仿平台 仿网格 HLA 云计算 建模仿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模/仿真资源的网格化及其开发工具 被引量:2
9
作者 肖振 彭晓源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94-1799,共6页
为解决已有仿真资源在广域网上重用的问题,针对建模/仿真资源的特点对其网格化进行结构划分,提出了仿真资源网格化三层结构框架,以构建通用的建模仿真资源网格化支撑环境。该三层结构包括模型层、网格服务封装层和网格服务应用层。根据... 为解决已有仿真资源在广域网上重用的问题,针对建模/仿真资源的特点对其网格化进行结构划分,提出了仿真资源网格化三层结构框架,以构建通用的建模仿真资源网格化支撑环境。该三层结构包括模型层、网格服务封装层和网格服务应用层。根据三层结构的特点,针对核心的网格服务封装层,开发了网格服务自动部署开发工具,实现服务封装的自动化,对仿真资源网格化三层结构的实现提供支持,从而达到了重用已有仿真资源、提高仿真资源网格化开发效率的目的。最后,介绍了利用三层结构和自动部署开发工具实现的仿真模型网格化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服务 建模仿真技术 仿网格 开发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建模与仿真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12
10
作者 毕长剑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7,共4页
本文从21世纪信息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人手,分析了人类社会数据活动新的特点,以大数摩尔定律为依据,得出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的基本特征,指出传统的基于精确化计算方式的建模与仿真技术... 本文从21世纪信息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人手,分析了人类社会数据活动新的特点,以大数摩尔定律为依据,得出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的基本特征,指出传统的基于精确化计算方式的建模与仿真技术正面临挑战;预测未来大数据时代的新科学研究方式将应运而生,基于大数据量的无假设的科学发现、案例匹配研究方式、模糊的非精确化处理以及大数据量结果佐证科学结论是大数据时代科学研究方式的基本特色;新的科学研究范式将为建模与仿真技术带来新的变革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科学研究范式 建模仿真技术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的城市建筑废弃物管理仿真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丁志坤 王翌飞 吴金闯 《工程管理学报》 2015年第6期48-53,共6页
如何从复杂性思维出发对建筑废弃物进行有效管理已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中亟待研究的课题。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视角,基于Agent建模仿真技术,利用Repast Simphony开发平台,通过系统分析与调研、系统建模与实现,构建了深圳市建筑废弃物管理... 如何从复杂性思维出发对建筑废弃物进行有效管理已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中亟待研究的课题。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视角,基于Agent建模仿真技术,利用Repast Simphony开发平台,通过系统分析与调研、系统建模与实现,构建了深圳市建筑废弃物管理系统仿真模型。并以深圳市新建工程住宅项目为例,揭示了各利益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如何推动建筑废弃物管理的动态演化并对基本调控政策环境下建筑废弃物管理效果进行评估,打破建筑废弃物政策研究无法进行实验的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筑废弃物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Agent建模仿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BMS的智慧城市建筑废弃物综合管理系统仿真 被引量:3
12
作者 丁志坤 王翌飞 吴金闯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46,共7页
为了探讨不同调控政策下的建筑废弃物综合管理效益问题,本文采用Agent建模仿真技术对深圳市建筑废弃物管理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借助智慧城市信息化数据平台构建了深圳市建筑废弃物综合管理系统仿真模型。利用Repast Simphony仿真平台... 为了探讨不同调控政策下的建筑废弃物综合管理效益问题,本文采用Agent建模仿真技术对深圳市建筑废弃物管理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借助智慧城市信息化数据平台构建了深圳市建筑废弃物综合管理系统仿真模型。利用Repast Simphony仿真平台模拟了不同政策情景下政策调控对系统运作效益的影响,研究表明各利益相关者对于建筑废弃物管理的态度及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于建筑废弃物的有效管理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以深圳市2012年基本政策为基准,从经济层面看,实施宣传教育政策效益最佳,如果考虑环境层面,则同时实施分类分拣、从量收费及宣传教育三种政策效益最佳。研究成果可为政府制定相关管理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筑废弃物 智慧城市 Agent建模仿真技术 REPAST Simphon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运动医学临床教学探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伟军 包家鹏 熊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22期9-12,共4页
网络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在传统医学模式下,单一的以药、医、护为主的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生在知识掌握、学习能力提升等方面的需要。“互联网+”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将打破时空限制,不再拘泥于... 网络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在传统医学模式下,单一的以药、医、护为主的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生在知识掌握、学习能力提升等方面的需要。“互联网+”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将打破时空限制,不再拘泥于课堂教学,而是通过网络进行课外辅导及互动交流,实现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自我诊断,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发展。文章以将“互联网+”教学模式应用于运动医学临床教学为主线,分别阐述了医学三维图像、医学生物力学建模仿真技术、医学虚拟现实技术等几种“互联网+”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及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教育的有效性,为临床教学模式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运动医学 临床教学 三维图像 生物力学建模仿真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器装备采办管理
14
作者 王维平 《国防科技》 2000年第Z1期70-73,共4页
关键词 武器装备 军械装备 装备采办 采办管理 建模仿真技术 全寿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of contact force in cold rotary forging 被引量:2
15
作者 秦训鹏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期35-42,共8页
Cold rotary forging is an advanced and complex metal forming technology with continuous local plastic deformation.Investigating the contact force between the dies and the workpiece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 Cold rotary forging is an advanced and complex metal forming technology with continuous local plastic deformation.Investigating the contact force between the dies and the workpiece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life of the dies in cold rotary forging.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is to reveal the contact force responses in cold rotary forging through the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For this purpose,a 3D elastic-plastic dynamic explicit FE model of cold rotary forging is developed using the FE code ABAQUS/Explicit.Through the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the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contact force in cold rotary forging is investigated in detail.The experiment has been conducted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3D FE model of cold rotary forging has been verif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contact force distribution is complex and exhibits an obvious non-uniform characteristic in the radial and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s; 2) The maximum contact force between the upper die and the workpiece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between the lower die and the workpiece; 3) The contact force evolution history is periodic and every period experiences three different stages; 4) The total normal contact force is much larger than the total shear contact force at any given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d rotary forging metal forming SIMULATION contact force die lif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CMS04 maglev train with active controller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金辉 周丹峰 +2 位作者 李杰 张耿 余佩倡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366-1377,共12页
The application of new-designed levitation controller requires extensive validation prior to enter into commercial service. However, huge mounts of approximations and assumptions lead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way fro... The application of new-designed levitation controller requires extensive validation prior to enter into commercial service. However, huge mounts of approximations and assumptions lead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way from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The experimental methods are time-consuming and financial expensive, even unrealizable due to the lack of suitable sensors. Numerical simulations can bridge the gap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A complete overall dynamic model of maglev levitation system is derived in this work, which includes the simple-supported bridges, the calcul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force with more details, the stress of levitation modules and the cabin. Based on the aforementioned model, it shows that the inherent nonlinearity, inner coupling, misalignments between the sensors and actuators, and self-excited vibration are the main issues t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during the design process of controller. Then, the backstepping controller based on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module with reasonable simplifications is proposed, and the stability proofs are listed. To show the advantage of controller, two numer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Finally, the results illustrating closed-loop performance are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lev modeling simulation levitation backstepp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