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及其占用耕地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谢贤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2-349,共8页
[目的]研究四川省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及其占用耕地的时空特征,为保护四川省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区域内粮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四川省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数据和GIS技术,分析了2000—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对耕地占用过程... [目的]研究四川省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及其占用耕地的时空特征,为保护四川省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区域内粮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四川省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数据和GIS技术,分析了2000—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对耕地占用过程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20年间四川省城市建设用地持续扩张,增加了3260.56 km^(2),增长率达到110.34%,其中新增建设用地2 900.34 km^(2)流转于耕地,耕地是四川省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来源,建设用地持续扩张不断蚕食城市周边耕地资源,进而有可能威胁到区域的粮食生产安全;四川省建设用地扩张在空间上具有集中分布的特征,各地市州建设用地扩张空间差异显著,扩张建设用地分布表现为以成都市为中心的高值区,然后向东部城市呈面状逐渐蔓延,而西部城市呈零星点状分布的特点;四川省建设用地扩张高度依赖对耕地的占用,近年来,虽然四川省积极推行粮食生产结构优化措施,持续实施土地整治、农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结论]总体上,四川省耕地面积的减少对粮食产量形成的影响程度不大,但建设用地扩张继续占用耕地加大的趋势假如得不到有效遏制,对未来粮食生产安全仍会构成潜在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建设用地扩张 耕地占用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rkov-PLUS模型的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模拟及碳排放响应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田一豆 赵先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42,共14页
在双碳目标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保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减少碳排放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更是长沙、株洲、湘潭等国家低碳试点城市重点建设目标之一。因此以长株潭城市群中用地变化和碳排放最为剧烈的中心城区作为研究区... 在双碳目标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保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减少碳排放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更是长沙、株洲、湘潭等国家低碳试点城市重点建设目标之一。因此以长株潭城市群中用地变化和碳排放最为剧烈的中心城区作为研究区域,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Markov-PLUS耦合模型和碳排放响应模型,模拟了自然状态发展情景、耕地保护发展情景、生态保护发展情景和绿色低碳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及碳排放响应情况。结果表明:①2000—2020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用地面积呈现阶段性的波动增长趋势,耕地和林地是其主要来源,扩张强度在2010—2015年最大,主要集中在城市群中心区域;碳排放量呈现倒“V”型曲线,可以划分为碳排放量快速上升阶段(2000—2005年)和碳排放量下降阶段(2005—2020年),以2010年为节点,下降幅度先增加后减缓;二者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正相关关系,整体表现为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减少)碳排放随之增加(减少)的较强扩张与较高排放模式。②Markov-PLUS模拟结果显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用地在自然状态发展情景下扩张面积最大(235.9503km^(2)),在生态保护发展情景下扩张面积最小(200.6354km^(2));绿色低碳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所占用的生态碳汇面积相对较少(169.78km^(2)),占未利用地相比其他情景较多(1.20km^(2)),扩张分布较为合理,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和碳排放压力较小,既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也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③碳排放响应结果显示,在不同情景下长株潭城市群各区县的碳排放对建设用地扩张均表现出一定的敏感性,综合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响应结果,绿色低碳发展情景是长株潭城市群未来的较优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kov-PLUS模型 多情景模拟 建设用地扩张 碳排放响应 长株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环岛高铁站点周边建设用地扩张及其影响机理
3
作者 熊昌盛 胡宇瑶 +2 位作者 周博 刘学 栾乔林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8-950,共13页
文章从理论上辨析高铁站点对周边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机理与影响范围,并围绕海南环岛高铁展开实证研究,通过GIS缓冲区分析揭示了不同高铁站点对周边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范围与强度差异,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揭示不同高铁站点周边建设用地扩张... 文章从理论上辨析高铁站点对周边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机理与影响范围,并围绕海南环岛高铁展开实证研究,通过GIS缓冲区分析揭示了不同高铁站点对周边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范围与强度差异,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揭示不同高铁站点周边建设用地扩张存在差异化影响的原因。结果表明:1)海南环岛高铁各站点建设运营后,其周边建设用地均出现了扩张;2)海南环岛高铁24个站点中有20个对周边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范围集中在0.5~3.5 km内,且该20个高铁站点对周边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主要呈现“高铁―主城区”“高铁―城镇中心”“高铁―旅游景区”3种方向;3)20个高铁站点对周边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强度差异主要与高铁站点自身属性以及所处社会经济环境、区位条件和自然条件等因素有关,且不同因素的影响力大小呈“所处社会经济环境>所处区位条件>高铁站点自身属性>所处自然条件”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站点 建设用地扩张 影响机理 海南环岛高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和耕地保护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王迎英 张刘臻 +4 位作者 甄延临 张从果 董佳琦 卢学鹤 张秀英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1,共7页
基于DNDC(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和IBIS(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模型模拟农田、林地、草地生态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碳汇通量,进而评估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和新增耕地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影... 基于DNDC(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和IBIS(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模型模拟农田、林地、草地生态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碳汇通量,进而评估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和新增耕地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林地、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均承担碳汇功能,总碳汇平均值为4439.56±3257.83 kg C hm^(-2)·a^(-1),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②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新增建设用地13702.09 km^(2),引起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损失8.21 Tg C,若不考虑碳汇的空间异质性,则碳汇损失7.87 Tg C;③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新增耕地1236.58 km^(2)(27.42%和25.85%转入源分别为林地和草地),导致碳汇增加0.28 Tg C;④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农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且其碳汇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耕地保护政策降低了建设用地扩张引起的碳汇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碳汇 建设用地扩张 耕地保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西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时空特征研究
5
作者 任君 刘玮 +3 位作者 张思宇 李成英 张翰宣 高亚培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6-38,共13页
以黄河上游生态环境脆弱而重要的兰西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4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采用扩张强度指数和标准差椭圆,“多尺度、多类型”对其建设用地扩张时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兰西城市群建设用地持续扩张,青海片区和甘肃片区及... 以黄河上游生态环境脆弱而重要的兰西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4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采用扩张强度指数和标准差椭圆,“多尺度、多类型”对其建设用地扩张时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兰西城市群建设用地持续扩张,青海片区和甘肃片区及兰州市和西宁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具有“同向离心”的特征,而西宁市和海东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具有“同频共振”的特征,且县(区)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呈“核心-边缘”模式;农村居民点用地在2010年后开始缓慢增加,呈“城市区快速衰退,近郊区低速扩张,农牧业区稳定不变或缓慢衰退”的扩张特征;其他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呈“东西两头快速扩张,北部低速扩张,南部稳定不变”的空间分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扩张 时空特征 遥感数据 标准差椭圆 兰西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研究
6
作者 邓怡帆 《区域治理》 2024年第20期0016-0018,共3页
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对推动城市经济增长具有关键作用,但在实际利用中,仍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之处,例如城市建设用地盲目扩张、部分城市建设用地闲置浪费等等。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是新时期下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 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对推动城市经济增长具有关键作用,但在实际利用中,仍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之处,例如城市建设用地盲目扩张、部分城市建设用地闲置浪费等等。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是新时期下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以成都市为研究对象,利用 Tapio 脱钩弹性系数模型,通过分析成都市 2011-2020 年城市建设用地数据以及经济增长数据,分析二者之间的脱钩关系并且判断其脱钩类型,进而分析产生脱钩状态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扩张 经济增长 脱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
7
作者 张义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2期0110-0113,共4页
文章就城市规划,土地规划以及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城市建设用地扩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究。通过建构分析框架与实证模型并结合穷尽性数据分析揭示建设用地扩展时空特征,影响因素与未来发展趋势。结果发现,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对建设... 文章就城市规划,土地规划以及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城市建设用地扩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究。通过建构分析框架与实证模型并结合穷尽性数据分析揭示建设用地扩展时空特征,影响因素与未来发展趋势。结果发现,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对建设用地扩张具有显着的导向和调节作用,两者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着扩张的方式与速度。经济,政策,社会及技术等诸多因素综合推动了建设用地的扩张,这就要求规划及政策制定时必须全面加以考虑。另外,该预测模型的构建可为治理城市建设用地膨胀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及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研究发现,提出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健全数据监测分析体系,兼顾诸多因素及促进技术创新和应用的建议,以期对相关政策制定及实践操作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土地规划 城市建设用地扩张 互动关系 模型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市区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99
8
作者 林目轩 师迎春 +3 位作者 陈秧分 余德清 何琼峰 王良健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5-274,I0002,共11页
以不同时段的遥感影像资料为数据源,借助GIS技术对空间数据的统计及分析功能,提取出6个时期长沙市建成区变化的相关数据信息。在此基础上,利用扩张速度、扩张弹性、分维数、玫瑰图等方法分析长沙市区1986-2004年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 以不同时段的遥感影像资料为数据源,借助GIS技术对空间数据的统计及分析功能,提取出6个时期长沙市建成区变化的相关数据信息。在此基础上,利用扩张速度、扩张弹性、分维数、玫瑰图等方法分析长沙市区1986-2004年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近20年来,长沙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了将近1倍,尤其是2002-2004年,建设用地扩张趋势最为明显。现阶段城市的扩张主要表现为低密度填充式的蔓延,城区扩张方向的主要方位是NW270°~295°和SE165°~180°。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因素除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因素之外,政策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尤其是近年来政策因素的作用更为突出。未来长沙城市的空间发展将是多中心组团式的扩张,城市扩张方向日趋合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扩张 时空特征 长沙市区 遥感影像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66
9
作者 姜海 夏燕榕 曲福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8,共5页
研究目的:应用1999—2007年分省数据,测度近年建设用地扩张对中国及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变化趋势,为土地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效率评价法、多元回归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1999—2007年中国固定资本、劳动力和建... 研究目的:应用1999—2007年分省数据,测度近年建设用地扩张对中国及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变化趋势,为土地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效率评价法、多元回归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1999—2007年中国固定资本、劳动力和建设用地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745、0.274和0.083;(2)初级产品阶段地区、工业化阶段地区、发达经济阶段地区建设用地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376、0.068和0.066;(3)地区技术效率和土地宏观调控对建设用地扩张存在显著抑制作用。研究结论:(1)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着发展阶段演进逐渐减小;(2)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应实行差别化的土地管理策略与绩效考核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建设用地扩张 计量分析 经济增长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区域差异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32
10
作者 刘永健 耿弘 +2 位作者 孙文华 李传武 褚晓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2-127,共6页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而日益剧增。受经济、社会等诸多驱动因素影响,各地建设用地扩张在时间维度、空间维度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对上述问题进行全面考察,有助于理清建设用地扩张的机理,促进土地集约、节...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而日益剧增。受经济、社会等诸多驱动因素影响,各地建设用地扩张在时间维度、空间维度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对上述问题进行全面考察,有助于理清建设用地扩张的机理,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将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因素分为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两个方面,采用基尼系数及基于半对数回归方程的Shapley值分解方法,考察了2006—2015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区域差异及其驱动因素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1)2006—2015年,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区域差异比较明显,衡量差异程度的基尼系数先升后降,最后稳定于0.3左右;(2)财政赤字率、经济政策执行力、经济增长、人口城镇化等因素对建设用地扩张具有正向驱动作用,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等因素对建设用地扩张具有负向驱动作用;(3)经济增长、财政赤字率、经济政策执行力等三个因素对建设用地扩张区域差异的贡献最大;(4)影响我国东、中、西三个区域建设用地扩张的主导因素不尽相同。为此,应从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拓宽政府融资渠道、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等多方面入手,破解城市建设用地过度扩张的困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扩张 区域差异 基尼系数 Slmpky值分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以甘肃省为例 被引量:23
11
作者 王海鸿 常艳妮 +1 位作者 杜茎深 齐飞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5-80,共6页
近几年来,随着甘肃省社会经济稳步发展,耕地减少、建设用地增加,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该研究采用较为翔实的资料,对甘肃省1997-2004年建设用地扩张的基本态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分析法,系统的考察了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 近几年来,随着甘肃省社会经济稳步发展,耕地减少、建设用地增加,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该研究采用较为翔实的资料,对甘肃省1997-2004年建设用地扩张的基本态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分析法,系统的考察了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与建设用地规模扩张的关系,并在多因素分析中,引入灰色关联度定量研究了5个驱动力因子对建设用地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经济发展水平是甘肃省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则有利于用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扩张 驱动力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职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及其驱动力研究——基于中国13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考察 被引量:29
12
作者 舒帮荣 李永乐 +2 位作者 曲艺 雍新琴 李鑫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6-92,共7页
深入研究不同类型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可为差别化调控城市建设用地无序蔓延提供决策支持。基于已有城市职能分类,选择全国1999—2011年137个地级以上城市样本,采用面板数据计量分析法对比分析了4种不同职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特征及... 深入研究不同类型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可为差别化调控城市建设用地无序蔓延提供决策支持。基于已有城市职能分类,选择全国1999—2011年137个地级以上城市样本,采用面板数据计量分析法对比分析了4种不同职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特征及其驱动力差异。结果显示:①区域综合性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最快,但其人均城市用地最小,第二产业Ⅱ城市建设用地年均增长率、城市用地扩张弹性系数及人均用地均为最高,而资源型城市人均用地、城市用地增长率、市均扩张速度及弹性系数均为最低。②城市非农人口、经济增长及人均绿地是影响各类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一般因素,且前者最为重要,后两者的重要性排序在两类第二产业城市相同,而在其他职能城市有差异;特殊因素中,固定资产投资对资源型城市外的其他职能城市均有影响,产业结构调整仅对资源型城市有影响,二者影响力均较小,职工平均工资仅对第二产业Ⅱ及文化旅游城市有影响,且为文化旅游城市的第二重要性因素。研究表明,不同职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特征各异,且其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组合及各因素的作用强度存在显著差异,为引导城市建设用地合理扩张,需要针对不同职能城市制定差别化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管制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扩张 城市职能 驱动力 面板数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展阶段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响应 被引量:88
13
作者 姜海 曲福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0-75,共6页
准确把握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的长期关系对于科学制定耕地保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C-D生产函数和线性回归方法,应用江苏省县(市、市区)面板数据,对不同发展阶段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响应进行了经济计量分析。结果表... 准确把握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的长期关系对于科学制定耕地保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C-D生产函数和线性回归方法,应用江苏省县(市、市区)面板数据,对不同发展阶段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响应进行了经济计量分析。结果表明:①1996-2004年,江苏省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固定资本、就业人数和建设用地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529、0.318、0.19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5.6%、4.2%、1.7%;②苏北地区建设用地弹性系数为0.264,明显高于经济相对发达的苏南和苏中地区;③技术效率对地区建设用地扩张存在显著的负向作用。随着发展阶段提升,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减小,集约型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建设用地扩张。当前我国总体上处于从工业化中期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的时期,应结合不同地区所处发展阶段和功能分区,实行差别化的耕地保护战略和考核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建设用地扩张 贡献 响应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建设用地扩张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6
14
作者 吕可文 苗长虹 安乾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74,共6页
通过对1996—2008年河南省建设用地扩张及驱动力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河南省建设用地扩张十分迅速,尤其是随着中原崛起、中原城市群战略的提出及逐步实施,建设用地扩张速度更快,并且城镇用地、独立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的增加是其重要原因... 通过对1996—2008年河南省建设用地扩张及驱动力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河南省建设用地扩张十分迅速,尤其是随着中原崛起、中原城市群战略的提出及逐步实施,建设用地扩张速度更快,并且城镇用地、独立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的增加是其重要原因;2)建设用地结构的信息熵指数逐渐增大,土地职能类型逐渐多样化,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均衡,并且建设用地的效益也在不断提高;3)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工业化、人口增长、城镇化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基建需求具有很强的相关性;4)与全国和其他区域相比,驱动河南省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力量具有特殊性,快速城镇化进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引发的基础设施需求是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而经济增长、人口增长及工业化是建设用地扩张的一般驱动力;5)经济发展水平高和城镇化进程快的中原城市群地区,特别是郑州、洛阳、新乡、焦作等地市是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扩张 驱动力 信息熵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关系及区域差异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伊翔 朱红梅 +3 位作者 吴飞 谭雪兰 朱永霞 陈文慧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3-96,114,共5页
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02—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生产函数模型对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空间效应估计结果表明空间误差模型能够很好拟合样... 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02—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生产函数模型对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空间效应估计结果表明空间误差模型能够很好拟合样本数据的特征,传统回归模型存在局限;建设用地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贡献程度小于资本和劳动力,投资驱动仍然是目前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分区域看,上游地区建设用地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中游地区次之,下游地区最小,主要原因是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鉴于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提出合理引导建设用地扩张和维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差异化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扩张 经济增长 空间计量 生产函数 区域差异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地区建设用地扩张遥感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易凤佳 李仁东 +1 位作者 常变蓉 邱娟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0-166,共7页
利用遥感、GIS一体化技术,获取长沙、株洲、湘潭3市(长株潭地区)2000年、2005年和2010年3期陆地卫星图像,提取建设用地扩张及其空间分布信息。运用扩张速度指数和强度指数分别对2000—2010年间10 a变化以及2005年为界的前后两个5 a区... 利用遥感、GIS一体化技术,获取长沙、株洲、湘潭3市(长株潭地区)2000年、2005年和2010年3期陆地卫星图像,提取建设用地扩张及其空间分布信息。运用扩张速度指数和强度指数分别对2000—2010年间10 a变化以及2005年为界的前后两个5 a区域建设用地时序特征进行分析;利用优势度指数分析了区域建设用地扩张的空间趋向性。结果表明:长株潭地区建设用地在不同时期都处于增长的趋势,其中前5 a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和强度都要明显高于后5 a。2000—2010年间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约3.94万hm2,前后2个时期的扩张面积分别占增加总量的57.30%和42.70%。对长株潭地区建设用地扩张进行时空特征分析,认为建设用地扩张引起区域内耕地和林地在数量和空间格局上的变化,城区周围9-12 km范围内耕地极易转入建设用地;2个时期河流附近耕地流入建设用地随距离变化而呈现不同特征;前5 a城区周围林地转入建设用地强度大,距离交通用地3 km附近的林地易转入建设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株潭 建设用地扩张 缓冲区 空间趋向性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用地扩张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30
17
作者 吕晓 黄贤金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58,共8页
为掌握建设用地扩张的研究进展,该文采用概括和比较分析的手段,从多视角对建设用地扩张研究进行梳理和概括。研究尺度包括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研究内容主要是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多重效应、模拟预测及扩张管控... 为掌握建设用地扩张的研究进展,该文采用概括和比较分析的手段,从多视角对建设用地扩张研究进行梳理和概括。研究尺度包括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研究内容主要是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多重效应、模拟预测及扩张管控;研究方法主要有基于遥感技术的数据获取手段、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和计量手段、基于GIS的系统模拟方法和手段、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分析手段。最后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在研究尺度上要更多的关注县域、乡镇、社区或村庄、具体建筑单元等微观尺度的建设用地扩张及其时空尺度上的耦合关联分析,同时加强对基层政府、农户、企业等微观用地主体的扩张行为研究。在研究内容上,要加强对区域内全部建设用地类型的统筹关注及其相互作用的分析,加强对扩张管控策略的研究,加强对多视角下的建设用地相关研究整合。在研究方法上,加强对扩张时空过程研究的数据集建设、模型体系建设,最终形成一个基于不同时空尺度的建设用地扩张时空过程研究方法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扩张 研究尺度 研究进展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建设用地扩张的变化路径识别 被引量:11
18
作者 黄砺 王佑辉 吴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4-60,共7页
在耕地库兹涅兹曲线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建设用地库兹涅兹曲线假说,并选用1999-2008年期间30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建设用地库兹涅兹曲线的存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 在耕地库兹涅兹曲线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建设用地库兹涅兹曲线假说,并选用1999-2008年期间30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建设用地库兹涅兹曲线的存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单调递增的关系,本文所构想的建设用地库兹涅兹曲线假说没有能够得到我国经验数据的支持;无论是否将相关变量纳入到回归模型之中,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目前都处于建设用地持续扩张的阶段,这将为经济发展和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的权衡带来两难选择,而西部地区具体情况的识别则有待后续的深入研究;耕地资源禀赋、土地财政、土地违法及土地市场发育等相关变量对建设用地扩张发挥着不同程度和不同作用方向的影响。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认为我国急需改变现阶段严重依赖自然资源投入,特别是土地要素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以缓和"吃饭"与"建设"之间的尖锐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扩张 变化路径 库兹涅兹曲线 面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武汉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胡银根 蔡国立 +1 位作者 徐小峰 张曼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14-218,共5页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究了2003—2012年武汉市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交通条件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人口增加是武汉市近10a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各驱动力因素表现出一定的时间尺度依赖性,交通和人口因素对建设...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究了2003—2012年武汉市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交通条件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人口增加是武汉市近10a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各驱动力因素表现出一定的时间尺度依赖性,交通和人口因素对建设用地短期内快速扩张的推动效应更显著,收入因素的效应则主要体现在长期;宏观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土地利用的效率和集约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建设用地扩张 驱动力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能源消耗碳排放相关效应 被引量:23
20
作者 张思齐 陈银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4-249,共6页
通过收集武汉市2001—2013年建设用地与能源消耗数据,采用IPCC碳排放估算方法、Tapio脱钩分析、反弹效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建设用地和能源消耗碳排放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特征,探究了二者的相关效应。结果表明:武汉市2001—2013年建设用... 通过收集武汉市2001—2013年建设用地与能源消耗数据,采用IPCC碳排放估算方法、Tapio脱钩分析、反弹效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建设用地和能源消耗碳排放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特征,探究了二者的相关效应。结果表明:武汉市2001—2013年建设用地逐年不断扩张,2001—2005年扩张缓慢,2006—2013年开始快速扩张;能源消耗碳排放2001—2006年快速增长,2007—2013年增长速度出现波动;建设用地扩张与能源消耗碳排放仅5年表现脱钩,并未达到完全脱钩;推动能源消耗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建设用地扩张效应与财富效应,它们几乎抵消了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减排效应。显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能源消耗碳排放之间依然存在明显的相关效应,为实现低碳发展,武汉市城市建设用地的有序扩张和减排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扩张 碳排放 脱钩分析 反弹效应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