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对象的流程系统开放式方程模型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邵之江 叶峰 钱积新 《控制工程》 CSCD 2004年第4期303-305,355,共4页
从流程系统建模的角度说明了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以开放式方程技术为基础,提出了基于面向对象的流程系统模型化方法。以化工过程领域为例,介绍了化工类库的分类方法,类库定义和组织形式。该方法克服了传统开放式方程建模难以实现模型复... 从流程系统建模的角度说明了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以开放式方程技术为基础,提出了基于面向对象的流程系统模型化方法。以化工过程领域为例,介绍了化工类库的分类方法,类库定义和组织形式。该方法克服了传统开放式方程建模难以实现模型复用,系统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差的缺点,为迅速、有效地建立化工流程系统的开放式方程模型探索了一条新途径。通过一个循环闪蒸流程建模实例的研究,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对象方法 开放式方程 代数建模 流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规模严格机理模型的数据校正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正江 祝铃钰 +2 位作者 邵之江 陈曦 钱积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77-882,共6页
实时优化要求准确的过程模型与过程数据,然而通过仪表测量获取过程数据不仅存在随机误差而且有时还存在过失误差,直接影响实时优化的准确性。根据流程工业过程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大规模严格机理模型的数据校正,构造了随机误差与过失... 实时优化要求准确的过程模型与过程数据,然而通过仪表测量获取过程数据不仅存在随机误差而且有时还存在过失误差,直接影响实时优化的准确性。根据流程工业过程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大规模严格机理模型的数据校正,构造了随机误差与过失误差的隶属函数并根据它们的隶属度大小来诊断过失误差。当测量信息丰富时,可同时对进料的流量、组分及压力等多种测量数据同时进行数据校正。将基于大规模严格机理模型的数据校正应用于大规模乙烯分离系统进行仿真模拟,测量值仅存在随机误差时,经过数据校正后,满足严格机理模型。测量值引入过失误差时,可准确地诊断出过失误差。模拟计算结果证实了基于大规模严格机理模型的数据校正与过失误差诊断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格机理模型 开放式方程 数据校正 过失误差诊断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化工过程优化的稀疏SQP算法 被引量:2
3
作者 仲卫涛 邵之江 +2 位作者 张帆 张余岳 钱积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2-326,共5页
根据开放式方程模型结构统一、所得优化命题普遍稀疏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稀疏SQP算法 .利用一阶 /二阶导数构造Hessian矩阵 ,保持了系统的稀疏结构 .通过一个预处理过程获得命题的稀疏结构信息 ,显著减少构造高维矩阵所需工作量 .计算示... 根据开放式方程模型结构统一、所得优化命题普遍稀疏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稀疏SQP算法 .利用一阶 /二阶导数构造Hessian矩阵 ,保持了系统的稀疏结构 .通过一个预处理过程获得命题的稀疏结构信息 ,显著减少构造高维矩阵所需工作量 .计算示例表明 ,该算法优于传统SQP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方程 稀疏SQP算法 在线优化 化工过程优化 HESSIAN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范围工况变化下联塔的严格机理模拟研究
4
作者 张正江 邵之江 +1 位作者 陈曦 钱积新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EI CAS 2006年第6期7-10,共4页
建立基于严格机理的乙烯生产过程联塔系统开放式模型,采用大规模系统优化方法和自动微分方法,对此联塔系统进行大范围工况变化下的模拟。求解结果和收敛效率与Aspen P lus进行了对比。在初值相同、标度相同、建模和求解方式一致的情况下... 建立基于严格机理的乙烯生产过程联塔系统开放式模型,采用大规模系统优化方法和自动微分方法,对此联塔系统进行大范围工况变化下的模拟。求解结果和收敛效率与Aspen P lus进行了对比。在初值相同、标度相同、建模和求解方式一致的情况下,本文联立求解方法的结果与Aspen P lus的EO模式的求解结果一致;对于进料工况大范围变化的情形,本文的联立求解方法收敛性明显优于Aspen P lus。采用大规模优化计算方法和稀疏自动微分方法对于提高求解效率、降低初值依赖性具有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塔模拟 开放式联立方程 大规模优化算法 自动微分法 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f Multilayer Flow Insulation Utilizing Open-Cellular Porous Plates
5
作者 P. Khantikomol S. Saito T. Yokomine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0年第11期21-29,共9页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ingle layer flow insulation system utilizing open-cellular porous plate, the multilayer porous gas enthalpy-radiation converter is proposed and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and theore...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ingle layer flow insulation system utilizing open-cellular porous plate, the multilayer porous gas enthalpy-radiation converter is proposed and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and theoretically. Two open-cellular porous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porosity pore per inch and surface reflectivity have been examined. Each porous plate has the same thickness of a half of the single layer one. Both porous materials are not combined continuously but divided by free space. For the prediction model, two energy equations of the fluid and solid phases are employed, in which the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between both phases is described based on the empirical volumetric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In addition, the radiative transfer equations are resolved by Pj approximation. When an equivalent blackbody radiation temperature of the radiation coming from the upstream region exceeds inlet gas temperature, use of a high reflective porous plate on the upstream side and a low reflective porous plate on the downstream side is quite effective to increase gas temperature drop across the converter. the multilayer porous converter should be made of pure scattering and porous layer, respectively. In order to obtain maximum gas temperature drop in that case, pure absorbing porous plate as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 insulation open-cellular porous gas enthalpy-radiation converter gas temperature dr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