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融合术后患者急性疼痛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陈静 师曦曦 +3 位作者 邓思妍 罗细菊 刘一秀 胡化刚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14,19,共6页
目的探讨开放性腰椎融合术患者急性术后疼痛轨迹的潜在类别,分析不同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为不同类别患者制定针对性镇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择期开放性腰椎融合术患者251例,在术前1 d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疼痛评分及睡... 目的探讨开放性腰椎融合术患者急性术后疼痛轨迹的潜在类别,分析不同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为不同类别患者制定针对性镇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择期开放性腰椎融合术患者251例,在术前1 d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疼痛评分及睡眠质量资料。术后分别于全麻清醒并拔除气管导管的0 h、6 h、12 h、1 d、2 d、3 d、4 d、5 d、6 d 9个时间点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急性术后疼痛轨迹的潜在类别,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术后疼痛轨迹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识别出3种急性术后疼痛轨迹,分别为疼痛加剧后缓解组(83例,33.0%),疼痛加剧稳定后反弹组(30例,12.0%),轻度疼痛组(138例,55.0%)。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轻度疼痛组,病程≥10年、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手术时间>240 min的患者更容易进入疼痛加剧稳定后反弹组;年龄≤50岁、存在睡眠障碍、术后未使用镇痛泵的患者更容易进入疼痛加剧后缓解组(均P<0.05)。结论开放性腰椎融合手术患者急性术后疼痛呈现不同的发展轨迹,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发展轨迹重视年龄≤50岁、病程≥10年、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术前有睡眠障碍、手术时间>240 min、术后未使用镇痛泵的患者,给予及时的疼痛评估及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腰椎融合术 急性术后疼痛 疼痛程度 睡眠障碍 镇痛泵 手术时间 疼痛评估 潜类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S-TLIF与OPEN-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麻光喜 杨益宇 许兵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4期560-563,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与开放性TLIF(OPEN-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单节段腰椎管狭窄患者103例,随访过程中失访4例,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MIS-TLIF组(50例)和OPEN-TLIF组(49例)...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与开放性TLIF(OPEN-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单节段腰椎管狭窄患者103例,随访过程中失访4例,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MIS-TLIF组(50例)和OPEN-TLIF组(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程度评估,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问卷表评估腰部功能活动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估腰背部及下肢功能。术后1年应用CT平扫+二三维重建获取患者的椎间隙后高度和节段性脊柱前弯的影像学参数,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种术式的手术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OPEN-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OPEN-TLIF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OPEN-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两组的VAS评分、ODI指数及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椎间隙后高度、节段性脊柱前弯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S-TLIF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的有效手段,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椎间隙后高度和节段性前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开放性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单节 腰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