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6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通道微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王坤鹏 冯胜利 刘金旭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5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软通道微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简称“软通道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68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参考组,各34例。试验组采用软通道术治疗,参考组采用大骨... 目的探讨软通道微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简称“软通道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68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参考组,各34例。试验组采用软通道术治疗,参考组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DC)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炎症指标、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颅骨缺损面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肿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高于术前,而试验组NIHSS评分为低于参考组,FMA评分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低于术前,而试验组以上各项指标检测值较参考组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预后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4/34),低于参考组的32.35%(1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接受软通道术治疗可减小颅骨缺损面积且创伤小,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脑出血 软通道微骨窗开颅血肿清除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 去骨瓣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额入路神经内镜手术与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
2
作者 潘鹏 鲍波 +2 位作者 邵珠平 于效良 李文化 《中外医学研究》 2025年第1期137-141,共5页
目的:探究经额入路神经内镜手术与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4年2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82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显微... 目的:探究经额入路神经内镜手术与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4年2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82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经额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D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实施经额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能够更好地改善其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神经内镜 经额入路 显微镜 开颅血肿清除 神经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M1E分析法的护理管理模式对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感染并发症及家属满意度影响
3
作者 周静静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5年第4期474-47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5M1E分析法的护理管理模式对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发生感染并发症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06月-2024年06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 目的探讨基于5M1E分析法的护理管理模式对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发生感染并发症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06月-2024年06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基于5M1E分析法的护理管理模式,两组均持续护理至患者出院。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一般情况、感染发生率、病原菌检出率、感染预防措施实施率、环境监测情况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家属护理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干预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感染率为15.09%高于干预组3.77%(P<0.05)。对照组病原菌总检出率为18.87%高于干预组5.66%(P<0.05)。对照组佩戴口罩、手卫生以及无菌技术的执行率均低于干预组(P<0.05)。对照组物体表面和空气培养病原菌的合格率均低于干预组(P<0.05)。对照组家属总满意度为84.91%低于干预组96.23%(P<0.05)。结论基于5M1E分析法的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促进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的恢复进程,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有效加强院感管理质量,提高医护人员感染预防措施执行率和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M1E分析法 护理管理 开颅血肿清除 感染 并发症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比较
4
作者 赵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01-004,共4页
分析为了改善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选择分别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期间为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随机分配60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其中30名对照组接受开颅血肿切除术,30名观察组接受神经内视镜微... 分析为了改善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选择分别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期间为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随机分配60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其中30名对照组接受开颅血肿切除术,30名观察组接受神经内视镜微创手术。将两组指标的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在术后7d的il-6、hs - crp、tnf - α、PCT、白细胞对照上,观察组均较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一个月组的NIHSS得分较低,ADL得分和昏迷得分较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在住院天数对照上,观察组明显较短(P<0.01)。与对照组相比,在并发症发生率对照上,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 为了改善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选择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后的血清炎症水平较低,有助于恢复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 开颅血肿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重症基底节血肿效果比较
5
作者 刘轶刚 赵梦 《临床研究》 2025年第2期26-29,共4页
目的探究重症基底节血肿患者接受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数据收集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4年3月,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收治的70例重症基底节血肿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 目的探究重症基底节血肿患者接受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数据收集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4年3月,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收治的70例重症基底节血肿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大骨瓣组(35例,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治疗)与小骨窗组(35例,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出院时,两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Barthel指数较手术前升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较手术前降低,且小骨窗组GCS评分与Barthel指数高于大骨瓣组,NIHSS低于大骨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大骨瓣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大骨瓣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大骨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组总体预后情况优于大骨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组并发症发生率(2.86%)低于大骨瓣组(1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均可改善重症基底节血肿状况,但相比较而言,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治疗在改善患者昏迷程度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血肿清除率、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与并发症、改善预后更具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 重症基底节血肿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节出血行软通道穿刺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的对比研究
6
作者 吴晓峰 徐裕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0期51-54,共4页
目的:对比软通道穿刺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在基底节出血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0例基底节出血患者分为两组:A组(60例,实施开... 目的:对比软通道穿刺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在基底节出血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0例基底节出血患者分为两组:A组(60例,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B组(60例,实施软通道穿刺引流治疗)。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3个月的调查随访。在术后3个月分别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估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术后2周检测其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记录、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BI评分均升高,且B组NIHSS评分低于A组,BI评分高于A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2周两组患者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B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A组(P<0.05);B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A组(20.00%)(P<0.05)。结论: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出血,效果较开颅血肿清除术更佳,有助于降低患者机体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神经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自理能力,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出血 软通道穿刺引流术 开颅血肿清除 炎症因子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影响
7
作者 汪小飞 苏拯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7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3年9月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接诊的74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3年9月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接诊的74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给予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术前及术后2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再出血及死亡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比较,观察组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出血率与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两组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升高,改良Rankin量表(mRS)及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ESS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ADL评分较高,mRS、MESS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较大骨瓣开颅血肿术应用优势显著,可加速术后恢复,有利于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功能,同时可改善患者生活能力,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目标达成度理念在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减压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蔡惠萍 南秀丽 +1 位作者 周玫 李婷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4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行为目标达成度理念在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减压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2022年5月31日86例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减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干预组和行为目标组各43例,常规干预组实施常规术后康... 目的:探讨行为目标达成度理念在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减压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2022年5月31日86例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减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干预组和行为目标组各43例,常规干预组实施常规术后康复护理干预,行为目标组实施基于行为目标达成度理念的术后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训练依从性,干预前后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S)评分、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SS)评分,干预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静脉血栓形成、压力性损伤、误吸等。结果:行为目标组训练依从性优于常规干预组(P<0.05);干预3个月,两组GUSS、FMAS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行为目标组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干预3个月,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优于干预前(P<0.05),且行为目标组优于常规干预组(P<0.05);行为目标组干预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结论:行为目标达成度理念应用于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减压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吞咽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血肿清除 行为目标达成度理念 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 吞咽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特点与疗效评估
9
作者 利伟雄 王光明 +1 位作者 刘兰 李卫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4期311-314,共4页
目的分析对比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4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46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30)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n=16)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 目的分析对比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4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46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30)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n=16)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均P<0.05)。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两组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可在短时间内发挥显著作用效果,安全性高,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具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 开颅血肿清除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撼迪 刘佩佩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7期19-21,34,共4页
目的 对比分析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高安市人民医院2019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小骨窗... 目的 对比分析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高安市人民医院2019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骨窗面积)、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骨窗面积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比对照组少,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显著比对照组短(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且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BI评分明显高于术前,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较于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有效清除患者血肿,减少手术出血量,减小骨窗面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功能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志强 张嘉莹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进行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的4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微创组,选取同期进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6例高血压脑出...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进行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的4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微创组,选取同期进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开颅组,对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神经损伤情况、生活自理能力、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间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开颅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NIHSS、ADL、SF-36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且术后各时间点微创组患者NIHSS、ADL、SF-36评分均显著优于开颅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可提升患者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开颅血肿清除 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骨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赖涛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7期76-79,共4页
目的:对比颅内血肿穿刺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骨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9月—2023年9月厦门市海沧医院收治的62例H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案不同分A组和B组,每组各31例。A组接受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 目的:对比颅内血肿穿刺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骨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9月—2023年9月厦门市海沧医院收治的62例H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案不同分A组和B组,每组各31例。A组接受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B组接受开颅血肿清除骨瓣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问卷(mRS)评分、应激反应[丙二醛(MDA)、P物质(S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相较于B组更短,术中失血量相较于B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个月NIHSS、mRS评分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B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A组血清MDA、SP、CRP水平相较于B组更低,血清SOD水平相较于B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颅血肿清除骨瓣治疗HCH患者相比,经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可进一步优化围术期指标,降低对神经功能造成的损害,减少并发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对机体产生的应激反应更轻微,更有助于提升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血肿穿刺引流 开颅血肿清除骨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烷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中降压麻醉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蓝友琼 陈曲敏 《北方药学》 2024年第4期46-48,共3页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时,七氟烷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20.06~2022.06)依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异氟烷麻醉,观察组:七氟烷麻醉),分析各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麻醉前(T0)、麻醉中(T1...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时,七氟烷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20.06~2022.06)依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异氟烷麻醉,观察组:七氟烷麻醉),分析各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麻醉前(T0)、麻醉中(T1)、控制性降压中(T2)、手术结束后1 h(T3)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MAP控制时间、控制性降压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麻醉后各临床指标较麻醉前无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麻醉后,静脉血氧含量(CaO_(2))、氧提取率(CEO_(2))等指标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术后麻醉后,七氟烷不会延迟患者苏醒时间,对血压、心率无影响,麻醉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高血压 脑出血 开颅血肿清除 心率 苏醒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骨瓣复位术治疗脑出血脑疝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林 陈森 +2 位作者 聂文 刘娟 祁晓瑜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6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骨瓣复位术治疗脑出血脑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随机选择2022年2月—2023年9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基底节部位出血导致脑疝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骨瓣复位术治疗脑出血脑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随机选择2022年2月—2023年9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基底节部位出血导致脑疝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结合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实施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结合颅骨修补术,比较两组术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变化,统计两组术后炎症因子及颅内压变化。结果术后观察组VEGF和bFGF水平分别为(80.2±9.3)pg/mg和(42.9±6.3)pg/m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15、16.997,P均<0.05),观察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与肿瘤坏死因子-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脑灌注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针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脑疝者,行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骨瓣复位术治疗,可有效地改善术后血管内皮生长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颅内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 骨瓣复位 脑出血 脑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后并发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5
作者 王攀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8期2187-2190,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后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101例HICH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依据脑梗死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后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101例HICH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依据脑梗死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至就诊时间、文化程度、高血压病程、糖尿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术前格拉斯哥评分(GCS)、术前血肿量、脑水肿体积、降颅压药物使用时间、术中操作不规范等多方面基础资料,分别开展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HICH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01例患者术后共22例发生脑梗死,发生率为21.57%;两组患者高血压病程、糖尿病史、高脂血症病史、术前GCS评分<8分、术前血肿量≥40 mL、脑水肿体积≥70 cm^(3)、降颅压药物使用时间≥24 h、术中操作不规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程≥10年(OR=5.108)、有糖尿病史(OR=3.567)、有高脂血症病史(OR=3.903)、术前GCS评分<8分(OR=3.315)、术前血肿量≥40 mL(OR=7.350)、脑水肿体积≥70 cm^(3)(OR=6.193)、降颅压药物使用时间≥24 h(OR=29.500)、术中操作不规范(OR=19.200)为影响HICH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OR>1)。结论:HICH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风险较高,受高血压病程≥10年、有糖尿病史、有高脂血症病史、术前GCS评分<8分、术前血肿量≥40 mL、脑水肿体积≥70 cm^(3)、降颅压药物使用时间≥24 h、术中操作不规范影响较大,需加以重视,早期做好高危因素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开颅血肿清除 脑梗死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有创颅内压监测对脑出血脑水肿期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岳学智 《临床研究》 2024年第2期23-26,共4页
目的分析脑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联合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脑水肿期颅内压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脑出血患者62例,在区间随机法引导下均等划分组别,两组均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研究组... 目的分析脑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联合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脑水肿期颅内压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脑出血患者62例,在区间随机法引导下均等划分组别,两组均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监护+治疗,根据尿、血常规等相关指标实时调整治疗方案;研究组采取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有创颅内压监测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三月神经缺损程度量表(NIHSS)评分、脑卒中评分(MR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围术期甘露醇使用量及脑水肿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前,两组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三月,两组NIHS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间MRS、GO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三月,两组MRS评分均有所下降,GOS评分均有所上升,研究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第二日、第四日、第六日、第八日甘露醇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脑水肿期并发症发生率(6.45%)低于对照组(2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联合有创颅内压监测能实现颅内压动态监测,在指导术后脑水肿期甘露醇的使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等方面均有一定积极意义,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开颅血肿清除 有创内压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目标达成度理念指导下的个性化康复护理在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17
作者 刘春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3期180-182,共3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行为目标达成度理念指导下的个性化康复护理在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纳入了我院181例接受颅内血肿清除手术的患者,研究时间跨度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不同,研究对象被划分为两组:2... 目的分析和探讨行为目标达成度理念指导下的个性化康复护理在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纳入了我院181例接受颅内血肿清除手术的患者,研究时间跨度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不同,研究对象被划分为两组:2022年1月至12月入院的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接受常规护理;2023年1月至12月入院的9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行为目标达成度理念指导下的个性化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ESCA)、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肢体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而言,采用行为目标达成度理念指导下的个性化康复护理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还可以减轻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血肿清除 行为目标达成度理念 个性化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 肢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穿刺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18
作者 李志华 陈智全 傅宪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82-384,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时间:2018年1月到2023年10月;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最终选取符合要求共76例);分组方式:本次研究采用按电脑随机法将76例患...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时间:2018年1月到2023年10月;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最终选取符合要求共76例);分组方式:本次研究采用按电脑随机法将76例患者分为2组,分别是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穿刺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效果更佳,手术相关时间更短(P<0.05),MB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2.63%VS 15.79%)对比具有显著差异,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穿刺引流+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治疗具有很高的价值,有效控制病情,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穿刺引流 开颅血肿清除 高血压性脑出血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治疗仪联合泡沫敷料在开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9
作者 刘颖 《医疗装备》 2024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仪联合泡沫敷料在开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84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术后采用无菌...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仪联合泡沫敷料在开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84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术后采用无菌纱布处理切口,观察组术后采用激光治疗仪联合泡沫敷料处理切口。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效果、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切口甲乙级愈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开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采用激光治疗仪联合泡沫敷料处理切口,可有效促进切口愈合,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治疗仪 泡沫敷料 高血压脑出血 开颅血肿清除 切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节区脑出血CT定位穿刺微创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手术临床疗效对比
20
作者 黄文 练云蕾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2期2253-2256,共4页
目的观察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CT定位穿刺微创清除术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的临床效果,以协助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手术方案,提高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住院的7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 目的观察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CT定位穿刺微创清除术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的临床效果,以协助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手术方案,提高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住院的7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微创手术组35例,开颅手术组35例,对比两组病人在不同手术方式下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住院周期、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切开率以及康复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等情况。结果全程治疗观察期满,研究组临床指标、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前血肿量,术后血肿残余量、术后尿激酶使用率,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微创手术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住院周期均小于开颅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手术组的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切开率也都低于开颅手术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手术组的生活自理能力也高于开颅手术组(P<0.05)。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CT定位穿刺微创血肿清除手术临床疗效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手术创伤小,手术用时短,术中失血量少,住院周期短,脑神经功能改善显著,独立生活能力提高,有效改善预后,患者及家属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基底节区 CT定位穿刺 微创血肿清除 开颅血肿清除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