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5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双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在子宫内膜癌全子宫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1
作者 周洁 杨卫华 《实用癌症杂志》 2025年第3期421-424,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QLB-LSAL)在子宫内膜癌患者全子宫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98例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QLB-LSAL)在子宫内膜癌患者全子宫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98例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TAPB),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QLB-LSAL。比较两组术后6 h、24 h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镇静程度(Ramsay评分),记录患者入室时(T_(0))、气管插管(T_(1))、手术结束时(T_(2))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术后恢复情况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6 h VAS评分及Ramsay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8 h自控镇痛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T_(0)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T_(1)、T_(2)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均较T_(0)时升高,但观察组T_(1)、T_(2)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双侧QLB-LSAL在子宫内膜癌患者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能发挥理想的镇痛、镇静效果,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及麻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超声引导 双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 腹横平面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在开腹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宁双涛 孔宪刚 +3 位作者 吕坤 马长林 钱瑞坤 李瑜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5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QLB-LSAL)在开腹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开腹肝癌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复合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复合组患者给予Q...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QLB-LSAL)在开腹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开腹肝癌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复合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复合组患者给予QLB-LSAL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全身麻醉,所有患者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静息和咳嗽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患者术后PCIA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复合组患者切皮时(T2)、手术结束时(T3)时HR和MAP显著低于对照组,出麻醉恢复室时及术后6 h、12 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CIA按压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0~24 h舒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25~48 h舒芬太尼用量多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入室5 min(T0)、切皮前5 min(T1)时HR、MAP,术后24 h、48 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QLB-LSAL可为开腹肝癌切除术患者提供更理想的术后镇痛,降低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且对循环的影响较小,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 右美托咪定 肝癌切除术 术后早期恢复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镇痛效果
3
作者 黄亚飞 陈桂丽 周伟亚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镇痛效果。方法 严格执行纳排标准后前瞻性选取我院2021.02至2022.08期间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纳入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TAPB组45例采...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镇痛效果。方法 严格执行纳排标准后前瞻性选取我院2021.02至2022.08期间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纳入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TAPB组45例采用经腹横肌平面阻滞,QLB-LSAL组46例采用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分析两组患者麻醉情况及术后恢复指标、疼痛及镇静程度、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QLB-LSAL组阻滞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离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TAPB组(P<0.05);QLB-LSAL组术后2h、8h、12h、24h VAS评分均低于TAPB组,术后2h TAPB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QLB-LSAL组(P<0.05),术后8h、12h、24h两组Ramsay镇静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LB-LSAL组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总次数均少于TAPB组,首次按压时间长于TAPB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超声引导下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应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不仅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镇痛效果,而且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进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全子宫切除术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镇痛的应用
4
作者 严卫锋 周晓红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3期555-558,共4页
目的 分析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SA-QLB)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患者术后镇痛的应用。方法 选择本院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收治的74例LM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联合前路腰方肌阻滞(QL... 目的 分析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SA-QLB)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患者术后镇痛的应用。方法 选择本院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收治的74例LM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联合前路腰方肌阻滞(QLB),观察组实施全身麻醉联合SA-QLB。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5 min、切皮时及肌瘤剔除时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围术期指标,术后24 h的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40-item quality of recovery score scale,Qo R-40)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切皮时、肌瘤剔除时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阻滞起效时间、术后12 h的VAS评分、补救镇痛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的QoR-4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QLB能减少LM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瘤剔除术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 前路阻滞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与前路腰方肌阻滞麻醉效果对比
5
作者 侯彦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38-041,共4页
分析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与前路腰方肌阻滞问题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的麻醉效果比较。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共计120例,均在我院于2022.3月-2023.12月期间接受治疗,且所选患者均实施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结合就诊时间顺序将120例患者平均... 分析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与前路腰方肌阻滞问题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的麻醉效果比较。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共计120例,均在我院于2022.3月-2023.12月期间接受治疗,且所选患者均实施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结合就诊时间顺序将120例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比组,每组研究人数为60例,研究组患者行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比组患者行前路腰方肌阻滞,结合两组患者围术指标数据,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点的静息及活动时的觉模拟评分(VAS),切皮前对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与后心率变化状况加以比对(即对MAP与HR)。结果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点的静息及活动时的觉模拟评分(VAS),切皮前后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的前路QLB相比,QLB-LSAL更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疼痛,保持了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性,改善了围手术期的各项指标,加快了术后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 前路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应用于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效果
6
作者 葛沛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 探讨在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的效果。方法 选择于我院行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82例,纳入时间为2022年05月-2023年12月,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1例采用双侧前路腰方肌阻滞,观察组41例采用经... 目的 探讨在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的效果。方法 选择于我院行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82例,纳入时间为2022年05月-2023年12月,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1例采用双侧前路腰方肌阻滞,观察组41例采用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观察两组阻滞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eart rate, 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阻滞起效时间更短,阻滞后5 min、10 min、20 min、30 min阻滞平面节段数量更多(P<0.05)。阻滞前,两组HR、MAP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术中,观察组HR、MAP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术毕,观察组HR、MAP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2 h、6 h及12 h,观察组V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24 h,两组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苏醒时间、首次下床及住院时间明显更短(P<0.05)。术后24 h,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0%,两组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χ^(2)=0.139,P=0.710)。结论 在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的安全性良好,起效时间更快,阻滞平面更广,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12 h内镇痛效果更好,且术后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状韧带上 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血流动力学 超声引导 疼痛程度 前路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肾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丽娜 张艳阁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讨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肾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118例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9例。2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弓状韧带... 目的探讨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肾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118例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9例。2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2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心率、平均动脉压)、苏醒后疼痛程度[采用疼痛强度数字分级法(NRS)评估]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量及术后24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记录2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T_(0)时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_(1)、T_(2)、T_(3)时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低于T_(0)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1)、T_(2)、T_(3)时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T_(1)、T_(2)、T_(3)时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波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苏醒后2、6、12 h NRS评分均呈上升趋势,至苏醒后24 h均呈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时点NRS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使用量较少,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较长,术后24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肾癌手术患者术中使用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达到更好的麻醉效果,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减轻术后疼痛,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减少镇痛药物使用量,并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妇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桂云 杨小林 +4 位作者 任映梅 田演娇 丛峰 钱露露 陶高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9-392,共4页
目的 探讨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妇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年龄35~64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联合全麻组(AL... 目的 探讨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妇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年龄35~64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联合全麻组(AL)和全麻组(CG),每组50例。AL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40 ml行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CG接受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记录手术时间、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总用量,术后2、12、24和48 h静息和活动(翻身)时VAS疼痛评分、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头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瘙痒等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CG组比较,AL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总用量、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术后2、12、24和48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头晕、恶心呕吐、瘙痒等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能够提高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减少麻醉和镇痛药物用量,减轻术后疼痛,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 麻醉效果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二次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9
作者 孔德华 孔宪刚 +1 位作者 刘曼曼 宋成军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2782-2786,2791,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SA-QLB)对二次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4年3月于本院行二次剖宫产产妇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毕超声引导下观察组行SA-QLB,对照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SA-QLB)对二次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4年3月于本院行二次剖宫产产妇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毕超声引导下观察组行SA-QLB,对照组行后路腰方肌阻滞(P-QLB)。比较两组不同时点切口痛和宫缩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阻滞节段、术后镇痛情况、术后恢复指标、阻滞操作时间、不良反应及阻滞相关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阻滞后6、12、24h宫缩痛VAS评分M(P25,P75)为2.0(1.0,2.0)、3.0(2.0,3.0)、2.0(2.0,3.0)分,低于对照组3.0(2.0,3.0)、3.0(3.0,5.0)、3.0(3.0,4.0)分,阻滞后6、12、24、48h阻滞节段[8.0(8.0,9.0)个、8.0(7.0,8.0)个、7.0(6.0,7.0)个、2.0(2.0,3.0)个]多于对照组[5.0(5.0,6.0)个、3.0(3.0,4.0)个、2.0(1.0,2.0)个、0个],术后48h舒芬太尼消耗量[48.0(48.0,48.0)μg]少于对照组[48.0(48.0,52.0)μg],宫缩痛中重度疼痛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30.0%),术后24hObsQoR-11评分[(96.7±7.0)分]高于对照组[(92.6±7.3)分],阻滞操作时间[8.0(7.0,9.0)min]长于对照组[5.0(4.0,6.0)min](均P<0.05)。两组不同时点切口痛VAS评分、切口痛中重度疼痛发生率、镇痛补救率、镇痛满意度、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均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及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与P-QLB相比,SA-QLB阻滞平面更广,可更有效缓解二次剖宫产产妇术后宫缩痛,改善术后早期恢复质量,但阻滞操作时间长,阻滞体位摆放困难,其在二次剖宫产中的应用优势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剖宫产 镇痛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 术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超声引导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的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奕君 莫桂熙 颜振艺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4期99-101,共3页
目的 对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患者应用超声引导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82例肾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目的 对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患者应用超声引导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82例肾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常规L3入路行腰方肌阻滞,研究组应用超声引导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分析对比镇痛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研究组NRS评分、SP、NPY、术后48 h的自控镇痛自主按压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患者应用超声引导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拥有显著的术后镇痛效果,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术后恢复的质量,减少疼痛的影响,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 超声引导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 疼痛 腹腔镜肾癌根治术 并发症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11
作者 马超 杜倩 +3 位作者 温旭 刘欢欢 卓婷婷 黄志强 《西部医学》 2024年第9期1384-1387,1395,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整体获益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有关患者的阻滞方式提供科学参考意见。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绵阳四○四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98例开展腹腔镜全子宫切...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整体获益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有关患者的阻滞方式提供科学参考意见。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绵阳四○四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98例开展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超声引导下经前路腰方肌阻滞,研究组采取超声引导下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比两组麻醉相关情况、疼痛情况(静息与活动时(咳嗽))、麻醉用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与阻滞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阻滞奏效时间块、阻滞后不同时点阻滞平面数量均较多(P<0.05),两组阻滞操作时长对比差异统无计学意义(P>0.05);静息时与活动时两种状态下,研究组疼痛评分较低(P<0.05);两组丙泊酚用量对比差异统无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瑞芬太尼用量少(P<0.05);研究组术后下床活动、初次肛门排气、首次进食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与阻滞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统无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应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阻滞奏效块、短时间内阻滞平面数量多、利于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加速术后恢复,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 超声引导 宫颈癌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在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评价
12
作者 高震南 贾梦醒 +3 位作者 丁文平 李响 余莲雅 李育美 《西部医学》 2024年第4期518-523,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路和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在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择期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患者99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路和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在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择期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患者99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全麻联合前路腰方肌阻滞组(Q组)、全麻联合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组(QA组),每组33例。神经阻滞均于麻醉诱导前实施。记录患者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拔管后各时间点安静和咳嗽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4 h内补救镇痛例数,术后24 h恢复质量恢复评分(QoR-40),下肢肌力,术后恶心呕吐及感染、血肿、皮下气肿、肩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Q组和QA组患者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低于G组,QA组低于Q组(P<0.05);Q组和QA组患者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晚于G组,QA组晚于Q组(P<0.05);Q组与QA组患者术后24 h VAS评分均低于G组,T7~T9时间点QA组患者安静时VAS评分低于Q组(P<0.05),T8~T9时间点QA组患者咳嗽时VAS评分低于Q组(P<0.05);Q组和QA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低于G组,Q组和QA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组和QA组患者术后24 h QoR-40评分高于G组,Q组和QA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组和QA组患者术后24 h内补救镇痛例数低于G组,Q组和QA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下肢肌力减退,术后恶心呕吐及术后感染、血肿、皮下气肿、肩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患者,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术后镇痛效果较前路腰方肌阻滞更理想,可以明显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延长镇痛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囊肿去顶减压术 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 术后镇痛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
13
作者 张可佳 张瑞东 高宝斌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2期2365-2368,共4页
目的探索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6月至2024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0例全子宫切除患者资料,按照不同的麻醉方式划分为观察组(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联合全麻)和对照组(单纯全... 目的探索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6月至2024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0例全子宫切除患者资料,按照不同的麻醉方式划分为观察组(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联合全麻)和对照组(单纯全麻)各35例,分析对比其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前MAP及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2)时的MAP及H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静息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活动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可以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提供良好的疼痛管理,同时有助于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未来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阻滞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 腹腔镜 全子宫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与传统前路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14
作者 刘红燕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2期95-97,107,共4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QLB)与传统前路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QLB)与传统前路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弓状韧带上QLB,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前路QLB,比较两组阻滞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阻滞后5、10、20 min阻滞平面节段数量多于对照组,术后2、6、12、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弓状韧带上QLB,具有阻滞平面广、阻滞起效快、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等应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滞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弓状韧带上入路 术后镇痛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焦然 李友芹 +6 位作者 王路路 刘东义 闫姮 付佳 刘真真 冯昌 陈占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1期54-54,共1页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行择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腰方肌阻滞组(Q组)和对照组(C组)。本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行择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腰方肌阻滞组(Q组)和对照组(C组)。本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1.2麻醉方法Q组术前实施双侧超声引导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anterior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at the lateral supra-arcuate ligament, QLBA):患者俯卧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伦理委员会 胃癌根治术 弓状韧带 阻滞 超声引导 俯卧位 Q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殷国江 黎笔熙 +3 位作者 魏蓬骁 颜玉琴 宋晓阳 李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206,212,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择期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择期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联合全麻组(观察组,n=30)和单纯全麻组(对照组,n=30),两组患者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记录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次数;记录术后2、12、24及48 h静息及咳嗽时VAS评分;记录术前1 d、术后2 h、1 d及3 d的白细胞介素-6(IL-6)及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记录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12、24及48 h静息及咳嗽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1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 h、1 d及3 d的IL-6及SII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少(P<0.05)。结论超声引导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可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提供更好的术后镇痛,降低炎症反应,加速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状韧带 阻滞 前列腺癌根治术 老年患者 术后镇痛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临床应用进展
17
作者 李野 张生茂 包娜日素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3-56,共4页
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block,QLB)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腰方肌或胸腰筋膜,从而阻滞脊神经的一种躯干阻滞技术。目前有外侧路、后入路、前路和肌内注射4种阻滞方法。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Anterior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block,QLB)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腰方肌或胸腰筋膜,从而阻滞脊神经的一种躯干阻滞技术。目前有外侧路、后入路、前路和肌内注射4种阻滞方法。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Anterior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at the lateral supra-arcuate ligament,QLB-LSAL)是最新提出的腰方肌穿刺入路,与传统入路相比,具有起效快、效果确切等优点。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的最新文献从腰方肌及其邻近筋膜阻滞的解剖位置、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以及在不同手术中外侧弓状韧带阻滞与其他躯干阻滞技术对比等方面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筋膜 外侧弓状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22
18
作者 何世武 陈冬红 朱树伟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1027-1029,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潮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9~12月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先采用超声引导下双...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潮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9~12月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先采用超声引导下双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镇痛,再予全麻下手术,而对照组患者则先采用全麻下手术,术毕再予切口局部浸润麻醉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的镇痛效果、术中阿片类镇痛药维持剂量、术后清醒时间、清醒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48 h内注射镇痛药剂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阿片类镇痛药维持剂量为(0.19±0.02)μg/(kg·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0.33±0.05)μg/(k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为(4.73±0.81)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82±1.6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48 h内注射镇痛药剂量为(65.28±14.15)mg,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78.44±42.36)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清醒后的VAS评分为(2.13±0.4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7±0.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为(2.98±0.7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53±1.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镇痛效果确切,术后镇痛持续时间长,术后住院天数减少,完全符合快速康复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超声 弓状韧带 阻滞 镇痛效果 疼痛视觉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与前路腰方肌阻滞麻醉效果对比 被引量:7
19
作者 邹欣 程洪武 华萍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9期2078-2082,共5页
目的:比较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QLB-LSAL)与前路腰方肌阻滞(QLB)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在本院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根据阻滞方式的不同分为QLB-LSAL组(L组,n=49)... 目的:比较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QLB-LSAL)与前路腰方肌阻滞(QLB)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在本院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根据阻滞方式的不同分为QLB-LSAL组(L组,n=49)和前路QLB组(Q组,n=31)。记录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点的静息及活动时的觉模拟评分(VAS),切皮前后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L组(8.2%)和Q组(12.9%)不良事件发生率无差异(P>0.05)。L组阻滞后起效时间(6.58±2.24min)、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3.04±2.12h)和住院时间(9.14±0.86d)均短于Q组(9.78±3.07min、16.69±2.64h、9.57±0.35d)(P<0.05),但两组阻滞操作时间无差异(P>0.05)。术后2 h、6 h、12 h两组静息和活动时的VAS评分均逐渐升高但L组低于Q组(P<0.05);切皮前5min时,两组MAP、HR水平无差异(P>0.05),切皮后5min时L组MAP(90.33±8.91 mmHg)、HR(78.96±6.37次/min)水平均低于Q组(96.42±9.04 mmHg、84.61±6.15次/min)(P<0.05)。结论:相较于前路QLB,QLB-LSAL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更佳,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优化围术期指标,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 前路阻滞 麻醉 镇痛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与肋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开腹肝部分切除术后疼痛与恢复质量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茆烨 赵伟 +2 位作者 蒿梦潇 邢瑞 颜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11-1117,共7页
目的比较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与肋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开腹肝部分切除术后疼痛及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开腹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组(Q组)和肋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组)。记录术后48 h内... 目的比较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与肋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开腹肝部分切除术后疼痛及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开腹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组(Q组)和肋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组)。记录术后48 h内吗啡当量总消耗量、数字评定量表(NRS)疼痛评分、首次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时间、PCIA无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与T组比较,Q组术后48 h内吗啡当量总消耗量、术后24 h内NRS评分、PCIA无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降低,首次PCIA时间延长,术后24、48 h QoR⁃15评分升高,AI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肋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相比,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显著降低开腹肝部分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镇痛药物需求,有效改善术后镇痛,促进术后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 腹横平面阻滞 术后镇痛 开腹肝部分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