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克拉通北缘张家口-宣化地区古生代-中生代岩浆构造活动与成矿作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甄世民 王大钊 +5 位作者 白海军 贾儒雅 王江 查钟健 李阳 缪建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19-1652,共34页
河北省张家口-宣化地区(张宣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区内自显生宙以来构造活动频繁,并产出大量岩浆岩和金矿床,是研究华北克拉通北缘岩浆-构造-成矿演化体系的重要对象。本文通过对张宣地区的水泉沟正长岩、响水沟似斑状花岗岩、... 河北省张家口-宣化地区(张宣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区内自显生宙以来构造活动频繁,并产出大量岩浆岩和金矿床,是研究华北克拉通北缘岩浆-构造-成矿演化体系的重要对象。本文通过对张宣地区的水泉沟正长岩、响水沟似斑状花岗岩、井儿洼粗安岩-英安岩、象山花岗闪长岩、青羊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张家口组流纹岩的锆石年龄、Lu-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组成进行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获得区内古生代-中生代岩浆岩的侵位时期主要为海西期(峰值398Ma和373Ma)、印支期(峰值234Ma)和燕山期(峰值143Ma和130Ma)。张宣地区在古生代-中生代经历了古亚洲洋俯冲、华北克拉通破坏及古太平洋俯冲过程。早古生代时期,古亚洲洋向华北克拉通俯冲;到泥盆纪,白乃庙岛弧带和华北克拉通北缘发生弧陆碰撞,张宣地区处于弧陆碰撞后的伸展环境,富集地幔岩浆上涌并经历了地壳的同化混染和分离结晶的共同作用,形成大量碱性岩;二叠纪末期-三叠纪,各微陆块相互碰撞,张宣地区处于碰撞后伸展阶段,地幔岩浆引起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基性、酸性岩浆混合,导致区内的基性岩与酸性岩共存;侏罗纪-白垩纪时期,华北克拉通发生减薄,形成区内大范围的侵入岩和火山岩。张宣地区产有大量金矿、铅锌矿、银矿及少量铜矿和钼矿,金矿集中产于宣化-崇礼-赤城交界处,而银铅锌多金属矿则成群成带环绕金矿化集中区分布。成矿时间主要为海西期和燕山期,印支期成矿尚未明确,但成矿潜力巨大。根据地质特征和同位素组成,可将张宣地区的金矿床划分为"东坪式"、"小营盘式"和"张全庄式"三类。古生代-中生代各时期岩浆活动对金成矿均有贡献,大部分金矿床与海西期和燕山期岩浆活动联系密切,多期次成矿及成矿叠加是形成张宣地区大量金矿床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宣化地区 古生代-中生代 岩浆构造活动 岩浆-构造-成矿系统 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幔热柱多级演化及其成矿控矿研究:以张-宣幔枝构造研究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牛树银 孙爱群 +4 位作者 郝梓国 王宝德 马宝军 张建珍 魏明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8-267,共10页
张-宣地区是河北省金银多金属矿床集中区,可划分出以宣化—崇礼—赤城一带岩浆-变质杂岩区为中心的金矿集中区和外围盖层区的银多金属矿分布区。近年研究表明,金银多金属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球深部,通过地幔热柱多级演化向上迁移,并在幔... 张-宣地区是河北省金银多金属矿床集中区,可划分出以宣化—崇礼—赤城一带岩浆-变质杂岩区为中心的金矿集中区和外围盖层区的银多金属矿分布区。近年研究表明,金银多金属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球深部,通过地幔热柱多级演化向上迁移,并在幔枝构造的有利构造扩容带中集聚成矿。分别以幔枝构造核部的东坪金矿、拆离带的黄土梁金矿和外围断陷盆地中的万全寺银金矿为例,通过其成矿作用的解剖、分析、归纳认为,在张-宣幔枝构造展布区,平面上从核部向外围,垂向上由下部往上部,均具有金→银→铅锌矿的分带性,并已经在多处矿山得到采矿工程或钻探工程的证实,这对于深部找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据此分析表明,张-宣幔枝构造区深部仍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这种成矿作用分析也可以推广到成矿地质条件相近的幔枝构造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柱 构造 成矿系列 构造控矿 深部找矿 -宣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口-宣化地区断裂构造与地震带分布
3
作者 安少乐 张刚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3期83-87,共5页
通过对张家口地区区域重力调查资料编图,系统探讨研究区内北西西向构造带、北北东构造带的地质构造背景及其与地震带分布的对应关系.认为区内地震活动受北西西向张家口-蓬莱构造带和北北东向山西断陷带的控制作用明显.新生代以来,在NEE-... 通过对张家口地区区域重力调查资料编图,系统探讨研究区内北西西向构造带、北北东构造带的地质构造背景及其与地震带分布的对应关系.认为区内地震活动受北西西向张家口-蓬莱构造带和北北东向山西断陷带的控制作用明显.新生代以来,在NEE-SWW向挤压,NNW-NNE向拉张应力作用下,NWW向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持续发育和活动.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该区地壳深部结构、地震活动等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宣化地区 断裂构造 地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安—莱芜地区幔枝构造与铁金铜矿床成矿潜力 被引量:4
4
作者 宗信德 石周清 +4 位作者 彭超 杨东 耿文涛 田忠平 王航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82-189,共8页
泰莱幔枝构造包括幔枝核部(岩浆-变质杂岩)、外围沉积盖层中的拆离滑脱构造和上部幔枝上叠构造三部分构成。认为泰安—莱芜地区铁金铜矿找矿突破很大可能在泰莱幔枝滑脱层构造中,也可能是寒武系、奥陶系中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或夕卡岩型... 泰莱幔枝构造包括幔枝核部(岩浆-变质杂岩)、外围沉积盖层中的拆离滑脱构造和上部幔枝上叠构造三部分构成。认为泰安—莱芜地区铁金铜矿找矿突破很大可能在泰莱幔枝滑脱层构造中,也可能是寒武系、奥陶系中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或夕卡岩型金矿;崅峪岩体近EW向与近SN向交汇处为含矿流体活动主通道,EW向构造成铁矿,崅峪岩体深部可能有大规模铁矿;NNW向构造成金矿,崅峪岩体中部深处可能有富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构造控矿 成矿潜力 泰安-莱芜地区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地区的幔枝构造 被引量:3
5
作者 白永俊 夏洪宝 赵艳秋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03年第z1期1-6,共6页
将辽宁地区划分为4个幔枝构造:山海关幔枝、辽东南幔枝、建平—阜新幔枝、西丰幔枝,文章分述了它们各自组成与构造特点,并举例说明了辽宁幔枝构造通过其三个次级构造单元对成矿的控制规律。
关键词 构造 核部岩浆-变质杂岩 外围拆离滑脱层 上叠火山-沉积盆地 控矿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u-Ag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s and source of ore-forming materials in the Zhangjiakou-Xuanhua mantle-branch metallogenetic zone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宝德 吴新国 +2 位作者 牛树银 孙爱群 胡华斌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7年第2期123-131,共9页
The Zhangjiakou-Xuanhua area is a mineral resource-concentrated area for gold-silver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origin of mineral resources have been argued for a long time. B... The Zhangjiakou-Xuanhua area is a mineral resource-concentrated area for gold-silver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origin of mineral resources have been argued for a long time.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studies of geochronology and sulfur, lead, oxygen, carbon and noble gas isotopes,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this area is obviously controlled by the Zhangjiakou-Xuanhua mantle branch structure, as is reflected by the occurrence of gold deposits in the inner parts and of Ag-Pb-Zn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s in the outer parts. The mineralization took place mainly during the Yanshanian period. Ore-forming materials came largely from the deep interior of the Earth, and hydrothermal fluids were derived predominantly from Yanshanian magmat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宣化幔枝构造 成矿带 -银多金属矿床 时空分布 成矿物质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中山沟金矿含金石英脉中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陈超 张福祥 +4 位作者 王丰翔 牛树银 马奎 王云静 楚洁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5-398,共14页
热液石英脉型金矿石中锆石可以来自围岩,也可以由热液活动形成。因此,对其研究有助于揭示成岩成矿信息。中山沟金矿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宣化(张宣)地区,主要呈石英脉型产于水泉沟岩体西段,是张宣幔枝构造核部的典型金矿床之一。本文在矿... 热液石英脉型金矿石中锆石可以来自围岩,也可以由热液活动形成。因此,对其研究有助于揭示成岩成矿信息。中山沟金矿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宣化(张宣)地区,主要呈石英脉型产于水泉沟岩体西段,是张宣幔枝构造核部的典型金矿床之一。本文在矿区地质特征基础上,主要开展含金石英脉内锆石形态学特征、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以及Hf同位素研究。研究表明:石英脉内的锆石形态为自形—半自形,环带特征明显,Th/U值较高,平均0.97,具有岩浆锆石特征。锆石稀土元素含量(∑REE)为351×10^(-6)~976×10^(-6),平均值为690×10^(-6),呈现出轻稀土(LREE)亏损、重稀土(HREE)富集特征,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总体呈现出斜率基本一致的左倾型;17个锆石U-Pb年龄数据获得391±1 Ma的谐和年龄和391±3 Ma的加权平均年龄,两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代表了含金石英脉中岩浆锆石的结晶年龄。11个Hf同位素测试数据获得的εHf(t)值位于-21.4~-16.6,T_(DM1)介于1.7~1.9 Ga,平均1.7 Ga,T_(DM2)主要集中于2.4~2.6 Ga,平均2.5 Ga,在Hf图解中投影点均位于亏损地幔和球粒陨石演化线之下,基本靠近2.5 Ga古老地壳的Hf同位素演化线,反应了其源区物质在地壳中平均存留的年龄。结合区域、矿区地质和实验锆石特征,本文认为中山沟金矿成矿时代不早于391±1 Ma,推测可能形成于海西早期,存在燕山期热液叠加成矿。水泉沟岩体的主成岩时代为加里东末期—海西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宣化地区 中山沟金矿 U-PB年代学 含金石英脉 构造 水泉沟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德化—永泰巨型环状火山构造成因探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黄刚毅 《福建地质》 2009年第4期281-288,共8页
在浙闽粤中生代火山喷发带中段的德化—永泰巨型环状火山构造,主要由晚侏罗世-白垩世火山岩和侵入岩等组成,具有幔枝构造的岩浆-变质岩系、盖层拆离滑脱上叠构造断陷-火山盆地等基本特征,其形成和海陆过渡带中的地幔柱之幔枝构造有关。
关键词 构造 巨型环状火山构造 德化-永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东部盆山耦合与内生成矿作用 被引量:23
9
作者 牛树银 邵济安 +3 位作者 孙爱群 侯泉林 王宝德 胡华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1-342,共12页
盆-山耦合关系是当今地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但是,在几何学上,成对盆山耦合论述较多。而华北东部裂陷盆地则西与太行造山带、北与燕山造山带、东与胶辽山地、南与大别造山带均构成盆-山耦合,即中心裂陷盆地与外围各造山带均为耦合关系。... 盆-山耦合关系是当今地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但是,在几何学上,成对盆山耦合论述较多。而华北东部裂陷盆地则西与太行造山带、北与燕山造山带、东与胶辽山地、南与大别造山带均构成盆-山耦合,即中心裂陷盆地与外围各造山带均为耦合关系。研究表明:中心裂陷与华北地幔亚热柱的形成密切相关,由于地幔亚热柱强烈上隆,在岩石圈底部受阻,使华北东部岩石圈发生热减薄-断陷的同时,向外拆离的地幔岩在盆地外围形成一系列次级隆起(太行、燕山、胶辽、大别造山带),即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的第三级单元———幔枝构造。各幔枝构造(造山带)间具有明显的可比性,并共同与中心裂陷盆地构成盆-山耦合关系。与此同时,随地幔热柱-亚热柱-幔枝构造向上迁移的成矿元素,亦以气态-气液混合态-含矿流体的形式向上迁移,并最终在幔枝构造的有利聚集部位成矿,形成张宣、冀东、辽东、胶东、鲁西、小秦岭、阜平等幔枝构造成矿集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耦合 热柱 构造 裂陷盆地 造山带 成矿作用 华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的形成及其深部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牛树银 孙爱群 +7 位作者 王孟科 左丽明 张训华 张福祥 侯江龙 徐萌 张建珍 陈超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71,共9页
燕山运动以来,华北东部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之构造转变,构造体制从印支期末的地体拼贴、大陆增生,转变为地幔热柱多级演化——渤海海盆伸展裂陷的发展阶段。地形地貌上亦从东部的隆升高原转变为华北东部盆-岭构造,形成了以渤海地幔热柱... 燕山运动以来,华北东部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之构造转变,构造体制从印支期末的地体拼贴、大陆增生,转变为地幔热柱多级演化——渤海海盆伸展裂陷的发展阶段。地形地貌上亦从东部的隆升高原转变为华北东部盆-岭构造,形成了以渤海地幔热柱为中心的大规模裂陷与外围一系列幔枝构造快速隆升的有机组合。渤海的形成是地幔热柱演化的浅部反映,表现为遍及全区强烈的构造运动、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区域性超变质作用,反映了燕山—喜马拉雅期强烈的幔壳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运动 热柱 构造 伸展构造 -山耦合 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