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清代词学“正变观”的新立论——论周济正变观与张惠言的异同 |
朱绍秦
徐枫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2
|
张惠言的词学与易学 |
陈水云
|
《周易研究》
CSSCI
|
2000 |
7
|
|
3
|
论张惠言易汉学背景下的诗赋观念 |
武道房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4
|
《七十家赋钞》与张惠言的比兴视野 |
陈曙雯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5
|
张惠言的治词路径及创作成就 |
杨柏岭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6
|
论杨复《仪礼图》与张惠言《仪礼图》之关系 |
王志阳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5 |
3
|
|
7
|
张惠言“一生未有诗作”再议 |
张宏波
王洪
|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2 |
1
|
|
8
|
张惠言《七十家赋钞》与常州学风 |
潘务正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3
|
|
9
|
清代今文经学兴起考——以惠栋、戴震、张惠言为中心 |
孙运君
|
《船山学刊》
|
2005 |
3
|
|
10
|
常州词派的内部嬗变与选本——从张惠言、周济对梦窗词的不同态度谈起 |
巨传友
|
《中国韵文学刊》
|
2005 |
3
|
|
11
|
张惠言词学新论 |
孙克强
|
《文学与文化》
|
2010 |
3
|
|
12
|
相似的内涵与不同的思路--朱彝尊和张惠言关于比兴寄托的论述及其后学的接受 |
张宏生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3
|
张惠言经世思想:经学与词学之统合 |
徐立望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4
|
试论张惠言的词学思想 |
迟宝东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1 |
2
|
|
15
|
张惠言《茗柯文编》的稿本到刻本 |
李成晴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6 |
1
|
|
16
|
张惠言《易》学与晚清今文学 |
谷继明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9 |
1
|
|
17
|
张惠言手批《山中白云词》述论 |
黄浩然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4 |
1
|
|
18
|
论张惠言的古文观 |
董俊珏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9
|
张惠言对词学理论的贡献 |
孙彦杰
|
《德州学院学报》
|
2007 |
2
|
|
20
|
论张惠言的《仪礼》研究 |
邓声国
|
《知与行》
|
201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