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椭圆孔型轧制合金钢方坯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16
1
作者 洪慧平 康永林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1-173,共3页
为设计安全合理的合金钢椭圆孔型系统,采用三维热力耦合弹塑性有限元模拟仿真技术,超前再现了合金钢方坯在椭圆孔型中金属的三维流动过程并获得了轧制力及力矩等重要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表面和心部金属沿轧制方向流动速率的不同导... 为设计安全合理的合金钢椭圆孔型系统,采用三维热力耦合弹塑性有限元模拟仿真技术,超前再现了合金钢方坯在椭圆孔型中金属的三维流动过程并获得了轧制力及力矩等重要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表面和心部金属沿轧制方向流动速率的不同导致合金钢方坯端部横断面产生凹形;轧制力和轴向力及轧制力矩和径向力矩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即咬入和抛钢阶段其值变化较大而稳定轧制阶段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钢 方坯 椭圆孔型轧制 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拟 轧制力 轧制力矩 径向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壁厚度起伏对空拔过程影响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拟
2
作者 黄成江 李殿中 李依依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34,共4页
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法对比分析了均壁管和非均壁管的空拔过程。模拟结果表明 ,空拔的均壁作用主要体现在外壁直径的均匀化上 ,内壁直径波动虽然也有所减小 ,但减小的幅度并不大 ;壁厚的波动不是造成拉拔力波动的主要因素 ,但壁厚的波... 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法对比分析了均壁管和非均壁管的空拔过程。模拟结果表明 ,空拔的均壁作用主要体现在外壁直径的均匀化上 ,内壁直径波动虽然也有所减小 ,但减小的幅度并不大 ;壁厚的波动不是造成拉拔力波动的主要因素 ,但壁厚的波动对变形区应力场有重要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壁管 空拔 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丝绳成形过程共转坐标系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桂兰 张海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5-67,共3页
钢丝绳强度受其几何结构和成形加工应力的影响很大 .为此采用考虑钢丝绳成形大转动几何非线性的共转坐标系弹塑性有限元法 ,模拟了钢丝绳成形过程 .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成形过程捻制反扭转系数和捻制方向组合对钢丝绳加工应力应变分布的... 钢丝绳强度受其几何结构和成形加工应力的影响很大 .为此采用考虑钢丝绳成形大转动几何非线性的共转坐标系弹塑性有限元法 ,模拟了钢丝绳成形过程 .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成形过程捻制反扭转系数和捻制方向组合对钢丝绳加工应力应变分布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丝绳 弹塑性有限元模拟 大转动几何非线性 应力应变分析 共转坐标系 捻制成形 CA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何尺寸对胶接接头强度影响的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11
4
作者 夏美玲 卢超 +1 位作者 门平 王乃波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8-40,共3页
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几何尺寸对铝胶接接头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胶层厚度的增加,胶接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搭接长度的增大而增大,呈非线性关系;与搭接面积呈线性关系,在搭接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可以... 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几何尺寸对铝胶接接头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胶层厚度的增加,胶接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搭接长度的增大而增大,呈非线性关系;与搭接面积呈线性关系,在搭接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搭接宽度减小搭接长度来增大接头强度;另外,胶结强度随夹具之间的距离变短而降低,随被粘物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厚度达到一定程度,这种趋势变化趋于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尺寸 胶接接头 强度影响 弹塑性有限元模拟 Adhesive Joints 非线性关系 接头强度 搭接面积 搭接长度 胶层厚度 趋势变化 胶结强度 胶接强度 搭接宽度 三维 距离 结果 夹具 方法 变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时空迁移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被引量:27
5
作者 孙云强 罗纲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46-2264,共19页
地震在大陆内部断层系统中的时空迁移和丛集的基本力学机制一直是地球科学家关注的重要问题.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活动频繁,其地震时空迁移和地震丛集现象显著,是研究这个问题的重要区域.我们建立了一个三维黏弹塑性有限元模型,模拟了青... 地震在大陆内部断层系统中的时空迁移和丛集的基本力学机制一直是地球科学家关注的重要问题.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活动频繁,其地震时空迁移和地震丛集现象显著,是研究这个问题的重要区域.我们建立了一个三维黏弹塑性有限元模型,模拟了青藏高原东北缘主要活动断层系统的地震循环和地震时空迁移;计算了断层系统的应力演化;并探讨了断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地震时空迁移和地震丛集的原因.模拟结果显示断层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增加或降低断层上的库仑应力,加速或延缓了地震发生,使得区域地震可以在短时间内集中发生,从而形成地震丛集;另外,区域经过多个地震循环的长期演化,一些孕震断层上的应力状态恰好都达到屈服的临界状态附近,从而也可以导致这些断层上的地震在短期内集中发生,因此产生地震丛集和地震迁移.我们发现当区域经历地震丛集之后,该区域的应力大大释放,区域进入地震平静期;随着构造加载的持续,区域应力逐渐恢复,为下一次地震丛集或地震序列累积应力和能量;上述过程可以重复发生.因此地震丛集期与平静期交替出现.我们还统计了各个断层的大地震相互迁移的模拟结果,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北缘下一次大地震有很大的概率会发生在海原断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地震时空迁移 地震丛集 弹塑性有限元模拟 库仑应力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压浅埋连拱隧道施工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27
6
作者 赵阳 王伟笔 杨昌能 《中南公路工程》 2005年第2期181-184,187,共5页
针对一座浅埋偏压条件下的双连拱隧道,分别按三导洞先墙后拱法和中导洞法对其施工过程进行了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拟分析。计算结果揭示了该条件下双连拱隧道衬砌结构的受力和变形以及围岩的塑性区分布都具有明显的非对称特性,衬砌内侧的... 针对一座浅埋偏压条件下的双连拱隧道,分别按三导洞先墙后拱法和中导洞法对其施工过程进行了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拟分析。计算结果揭示了该条件下双连拱隧道衬砌结构的受力和变形以及围岩的塑性区分布都具有明显的非对称特性,衬砌内侧的拱部和内外侧仰拱承受了较大的拉应力而成为结构的薄弱环节,中隔墙因在不对称水平推力作用下发生偏转成为影响衬砌结构稳定的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提高结构的稳定性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连拱隧道 三导洞先墙后拱法 中导洞法 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拟分析 衬砌结构 三维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加工塑性硬化对304不锈钢力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帅 薛河 +2 位作者 崔英浩 李凯 郭瑞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81-687,共7页
准确的材料力学参数是结构完整性分析与评价的重要基础,冷加工硬化现象会造成材料力学性能参数的改变,而受冷加工硬化作用力学性能发生变化的局部区域往往是需要进行结构完整性分析的关键部位。为获取不同冷加工硬化量下材料的力学性能... 准确的材料力学参数是结构完整性分析与评价的重要基础,冷加工硬化现象会造成材料力学性能参数的改变,而受冷加工硬化作用力学性能发生变化的局部区域往往是需要进行结构完整性分析的关键部位。为获取不同冷加工硬化量下材料的力学性能,文中采用数值模拟和力学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常用的金属材料304奥氏体不锈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单轴拉伸试验获得了10%,20%,30%,40%等4种不同冷加工条件下的工程应力应变数据;利用线弹塑性硬化模型,结合ABAQUS软件建立了获取冷加工硬化后材料力学性能的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冷加工硬化量下304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线弹塑性硬化模型在一定范围内能够较好地反映304奥氏体不锈钢受冷加工硬化作用后的力学行为,随着冷加工硬化量的不断增大,304奥氏体不锈钢的屈服应力大幅度升高,同时,冷加工硬化对304奥氏体不锈钢折减系数的影响相对较小。提出的方法可以用于重要工程结构中关键部位的结构完整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力学性能 弹塑性有限元模拟 冷加工 304奥氏体不锈钢 力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车车轮压痕工艺数值模拟 被引量:2
8
作者 许章泽 李胜祗 +4 位作者 阎军 孙中建 李小宇 安涛 李翔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281-283,292,共4页
用商业有限元软件MARC/Autoforge对火车车轮预成形工步进行了弹塑性有限元热力耦合数值模拟,研究了压痕定尺对车轮成形的影响,进一步证实了成形坯在变形过程中存在分流面的理论。
关键词 火车 车轮 压痕工艺 数值模拟 预成形 压轧工艺 弹塑性有限元热力耦合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汽车离合器盘毂温锻-冷精整工艺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6
9
作者 夏玉峰 杨建兵 +1 位作者 田永生 杨显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203-3210,共8页
将温锻-冷精整工艺引入汽车某型离合器盘毂的生产中,结合响应面法(RSM)与弹塑性有限元模拟(FEM)对盘毂冷精整工艺参数的多目标优化问题进行研究。以减小终挤压件轴向翘曲角、减小齿面径向回弹量和降低终挤压件最大损伤值为优化目标,并... 将温锻-冷精整工艺引入汽车某型离合器盘毂的生产中,结合响应面法(RSM)与弹塑性有限元模拟(FEM)对盘毂冷精整工艺参数的多目标优化问题进行研究。以减小终挤压件轴向翘曲角、减小齿面径向回弹量和降低终挤压件最大损伤值为优化目标,并以精整凸模速度、精整凹模半锥角、温锻件与精整凹模间摩擦因数、精整量以及温锻件法兰厚度为优化变量,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与Design-Expert V8软件进行RSM拟合建模分析,得到终挤压件的齿面径向回弹量与最大损伤值的二阶响应面模型和终挤压件轴向翘曲角的线性响应面模型,并通过FEM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其误差绝对值小于6.3%,可用于后续优化。生产实践表明多目标优化后的温锻-冷精整工艺能够生产出表面质量好、尺寸精确的优良盘毂零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合器盘毂 温锻-冷精整 弹塑性有限元模拟 响应面法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薄壁筒变薄旋压的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坦 李新和 +2 位作者 骆亚洲 常士武 魏准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7-53,共7页
针对Hastelloy C276大径厚比薄壁筒形件,建立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通过不同工艺参数(毛坯壁厚、减薄率、进给比)对其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了筒形件变薄旋压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提出了合理的旋压工艺参数范围,并通过旋压实... 针对Hastelloy C276大径厚比薄壁筒形件,建立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通过不同工艺参数(毛坯壁厚、减薄率、进给比)对其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了筒形件变薄旋压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提出了合理的旋压工艺参数范围,并通过旋压实验对仿真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表明:壁厚越薄,残余应力的绝对值越大,变化幅度也越大;表面残余应力的绝对值随减薄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进给比的增大,各向残余应力的变化情况都不相同,周向和轴向残余应力的绝对值随进给比的增加而增加,而径向残余应力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筒形件 旋压 残余应力 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拟 HASTELLOY C276
原文传递
基于准静态拉伸试验的临界CTOA测量 被引量:1
11
作者 鲁龙坤 王生楠 +1 位作者 王照 宋恩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36-1943,共8页
为了寻求更为简单、准确的临界裂纹尖端张开角(CTOAc)测量方法以推广CTOA准则的应用,本文对材料CTOAc的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CTOA的性质及Gteborgs Kungliga Segel Sllskap(GKSS)提出的CTOAc估算方法导出了两种不同裂纹尖端张... 为了寻求更为简单、准确的临界裂纹尖端张开角(CTOAc)测量方法以推广CTOA准则的应用,本文对材料CTOAc的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CTOA的性质及Gteborgs Kungliga Segel Sllskap(GKSS)提出的CTOAc估算方法导出了两种不同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TOD)定义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得到一种基于准静态拉伸试验的CTOAc测量方法,该方法与GKSS提出的估算方法相等效但更加简单。为了验证准静态拉伸试验法的准确性,对7B04 M(T)试样进行了静态拉伸试验,并使用上述两种方法估算7B04的CTOAc,结果表明两种方法估算出的CTOAc仅相差1%。同时分别采用平面应变核模型、平面应力模型对试样进行了弹塑性有限元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裂纹尖端张开角(CTOAc) 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TOD) 准静态拉伸试验 平面应变核模型 弹塑性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中下地壳流与地壳变形 被引量:9
12
作者 尹力 罗纲 孙云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933-3950,共18页
地壳缩短导致青藏隆升造山是普遍的认识.然而,在青藏东部,越来越多的观测数据和研究支持了中下地壳流与隆升造山的关系.目前,地壳缩短造山机制和中下地壳流造山机制仍然处于争论之中.本文建立了二维黏弹塑性有限元模型,模拟了龙门山断... 地壳缩短导致青藏隆升造山是普遍的认识.然而,在青藏东部,越来越多的观测数据和研究支持了中下地壳流与隆升造山的关系.目前,地壳缩短造山机制和中下地壳流造山机制仍然处于争论之中.本文建立了二维黏弹塑性有限元模型,模拟了龙门山断层带的多个地震循环的应变与变形,探讨了无与有中下地壳流情况下,地壳地表的位移、速度与变形的分布和演化;以及有中下地壳流情况下,不同流动范围、速度与黏度对模型结果的影响;并结合地形变观测数据的约束,推测了青藏东缘中下地壳流的流动状态.模拟结果显示,通过对比有和无中下地壳流的模拟结果,发现青藏东部震间的地表垂向速度在变形样式及数值上存在较大差异,即存在地壳流的地表垂向抬升速率显著大于无地壳流;震间在龙门山断层西侧附近产生的垂向凸状隆起随中下地壳流的速度、黏度及通道长度的变化而变化.此外,本文研究结果对青藏其他地区可能存在的地壳流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地壳缩短 中下地壳流 弹塑性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Extrusion Pressure in the Process of Hydrostatic Extrusion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朝晖 王富耻 +1 位作者 程荆卫 李树奎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01年第1期63-68,共6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laws of the extrusion pressure changing with the extrusion parameters in the process of hydrostatic extrusion for the tungsten alloys, the large deformation elasto plastic theory and the sof... In order to study the laws of the extrusion pressure changing with the extrusion parameters in the process of hydrostatic extrusion for the tungsten alloys, the large deformation elasto plastic theory and the software of ANSYS 5 5 are used to carry out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earch. The laws of the extrusion pressure changing with the extrusion parameters, such as the die angle, extrusion ratio, and friction coefficient, are obtain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ones, and the simulated results are believ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static extrusion elasto plast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extrusion pressure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ss cutting of thin-walled round pipe for producing curvilinear end
14
作者 温彤 陈霞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2期304-311,共8页
In order to obtain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unwanted distortions in the pipe wall during the press cutting process, the deformation of a thin-walled round pipe to form a curvilinear end was numerically and experim... In order to obtain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unwanted distortions in the pipe wall during the press cutting process, the deformation of a thin-walled round pipe to form a curvilinear end was numer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studied. Vector analysis was us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unch shape and the collapse of the cut-end. Stamping experiments on AISI 1020 steel pipe were conducted using different angles a and β defining the shape of the punch. The elasto-plast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at allows consideration of a ductile fracture was also employed to study the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formation of the pipe end after press cutting is inβuenced mostly by the shape of the punch. A satisfactory quality of the curvilinear end of the pipe can be obtained if the appropriate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the punch are chosen. The pipe-wall collapse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section is decreased when a and β increase. The recommended values for a and β lie within 30°-50°. The hole on the underside of the punch has less inβuence on the quality of the cut-end, and the wall distortion and the generation of burr on the cut-end can be satisfactorily simulated using the fracture criterion of Brozzo or the normalized criterion of Cockcroft and Lath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PE press cutting vector analysis finite element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separation between concrete face slabs and cushion layer of Zipingpu dam dur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被引量:9
15
作者 KONG XianJing LIU JingMao ZOU DeGao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4期531-539,1-3,共9页
The Zipingpu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CFRD)experienced strong ground motion from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Separation between concrete face slabs and the cushion layer was observed after the earthquake.The separ... The Zipingpu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CFRD)experienced strong ground motion from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Separation between concrete face slabs and the cushion layer was observed after the earthquake.The separation voids under the stage III slabs make up 55%of the total area of the stage III slabs.The observed maximum height of the separation voids was nearly 23 cm at the top of the stage III slabs.Separation voids were also observed locally below the top of stage II slabs near the left abutment,with a maximum height of 7 cm.In this study,a static and dynamic elasto-plastic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n Zipingpu CFRD was conducted to capture the separation dur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The rockfill materials were described using a state-dependent elasto-plastic model that considered particle breakage.The model parameters of rockfill materials were obtained from feedback analysis.The numerical results were largely consistent with the field measurements during construction and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A three-dimensional state-dependent elasto-plastic model that can trace the separation and re-contact of a soil-structure interface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ncrete face slabs and a cushion layer.The analysis showed the distribution of separation voids observed in the Zipingpu CFRD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to the water level and slab dislocations at the time of the earthquake.The phenomenon of the separation from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was successfully captured by the proposed numerical proced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PARATION Zipingpu Wenchuan earthquake elasto-plastic model INTERFACE ROCKFILL feedback analy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