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种小麦强优势组合选配规律的研究 Ⅰ.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宋希云 张爱民 黄铁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2期37-44,共8页
以具特异性状的四类16个亲本完全双列杂交的120个杂种为材料研究了12个农艺及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多穗×多穗类型具最高的杂种优势;品质性状杂种优势低于农艺性状优势;产量与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呈显著正相关。本文还首次提... 以具特异性状的四类16个亲本完全双列杂交的120个杂种为材料研究了12个农艺及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多穗×多穗类型具最高的杂种优势;品质性状杂种优势低于农艺性状优势;产量与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呈显著正相关。本文还首次提出了小麦"杂种优势型"的概念,认为通过不同类型品种的杂交,如本文中多穗类型与大粒类型的杂交,有希望获得强优势组合。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多随双亲性状值的提高而减小,杂种优势及超标优势多以中×中类型为最高。干面筋含量可通过高双亲杂交而使杂种 F_1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优势组合 优势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部分玉米强优势组合及其亲本自交系的RAPD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高明刚 杨克诚 张怀渝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96-99,共4页
以四川大面积推广的 8个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为材料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差异分析 ,结果表明 :①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检测出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 ;②根据聚类分析 ,可将 15个自交系分为热带改良群体、改... 以四川大面积推广的 8个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为材料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差异分析 ,结果表明 :①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检测出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 ;②根据聚类分析 ,可将 15个自交系分为热带改良群体、改良Reid群、M 0 17亚群和自 330亚群 4类 ,分类结果与真实系谱基本一致 ;③可将 8个杂交种分为 4个杂优模式 ,即改良Reid群× 330亚群、自 330亚群×M 0 17亚群、改良Reid群×Mo17亚群和苏湾群体×改良Reid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玉米 强优势组合 亲本自交系 RAPD分析 遗传距离 杂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种小麦强优势组合选配规律的研究 Ⅱ.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宋希云 黄铁城 张爱民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2期45-51,共7页
利用16×16完全双列杂交的120个杂种 F_1及相应的亲本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或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一般配合力有明显差异;同一性状不同组合或同一组合不同性状间特殊配合力也存在明显差异。所测120个组合各... 利用16×16完全双列杂交的120个杂种 F_1及相应的亲本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或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一般配合力有明显差异;同一性状不同组合或同一组合不同性状间特殊配合力也存在明显差异。所测120个组合各性状的杂种优势与特殊配合力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有些组合特殊配合力较低,但仍可表现较强的杂种优势,经Gardner & Eberhart 配合力模型分析,证明这些组合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中含有较高的杂种优势效应。若双亲一般配合力效应中杂种优势效应都较低,即使该组合特殊配合力较高,也难以表现明显杂种优势,强优势组合选配应在亲本高一般配合力的基础上选择高特殊配合力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优势组合 配合力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杂种小麦生态型及强优势组合选配模式初探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建诚 弓陆身 +4 位作者 王秋叶 李秀绒 董孟雄 周希志 郭志远 《山西农业科学》 1994年第1期6-10,共5页
1991~1992年度,采用相关分析、分级通径分析与组合类型分析方法,研究了19个CHA杂种小麦的产量、产量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山西晋南麦区CHA杂种生态型应为冬性或半冬性的以多粒为主兼顾粒重的重穗类型;高产... 1991~1992年度,采用相关分析、分级通径分析与组合类型分析方法,研究了19个CHA杂种小麦的产量、产量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山西晋南麦区CHA杂种生态型应为冬性或半冬性的以多粒为主兼顾粒重的重穗类型;高产杂种来自高产双亲;晋南麦区选择双亲都为高产水平的“重穗型×多穗型”、“中间型×中间型”、“重穗型×中间型”的配组模式,出现强优势组合的机率可能大些,配组亲本中,重穗型应选择多粒大粒重稳型或多粒重穗型,中间型应选择多粒中间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CHA杂种 生态型 强优势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强优势组合的选配原则、育种现状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毓 王培华 +1 位作者 杨德 蒋刚 《南方农业》 2009年第1期10-11,共2页
为了推进杂交水稻优势组合的选择及新品种推广工作,本文在对10多年来育种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杂交水稻强优势组合育种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强优势组合 杂交水稻 育种现状 选配原则 栽培技术 推广工作 育种经验 新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距离分析在选配甘蓝型杂交油菜强优势组合的应用 被引量:26
6
作者 蓝黎明 柳世君 +1 位作者 程辉 卢兆成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07年第2期20-22,共3页
应用遗传距离分析10个新选育的恢复系分为4个类群:K3、K4、K5、K6、K8、K9、K10归为第Ⅰ类,K1归为第Ⅱ类,K2归为第Ⅲ类,K7归为第Ⅳ类,它们分别与不育系45A测交组合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群的恢复系与45A测交组合的产量差异显著,而... 应用遗传距离分析10个新选育的恢复系分为4个类群:K3、K4、K5、K6、K8、K9、K10归为第Ⅰ类,K1归为第Ⅱ类,K2归为第Ⅲ类,K7归为第Ⅳ类,它们分别与不育系45A测交组合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群的恢复系与45A测交组合的产量差异显著,而同一类群的恢复系与45A测交组合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从而达到精简测交组合数量和避免种植的盲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杂交油菜 强优势组合 选配 遗传距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杂种优势分析及强优势组合的筛选 被引量:2
7
作者 白志元 杨玉花 张瑞军 《山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8期903-907,共5页
为了探明三系杂交大豆的杂种优势情况,试验以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基因资源研究中心大豆课题组选育的三系大豆杂交组合与对应的保持系和恢复系为材料,通过测定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质量和产量,分析大豆杂交种... 为了探明三系杂交大豆的杂种优势情况,试验以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基因资源研究中心大豆课题组选育的三系大豆杂交组合与对应的保持系和恢复系为材料,通过测定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质量和产量,分析大豆杂交种较保持系和恢复系的杂种优势指数、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筛选比对照增产12%的强优势组合。结果表明,大豆杂交种较保持系和恢复系在株高、主茎节数、百粒质量和产量指标上均存在较大的杂种优势指数、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各个组合间差异较大。以产量为例,杂种优势指数平均为121.1%,变幅为88.7%~148.1%;中亲优势平均为20.4%,变幅为-11.3%~48.1%;超亲优势平均为10.2%,变幅为-18.4%~46.1%。表明大豆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大豆产量切实可行。2 a共筛选出10个比对照增产12%的杂交组合,特别是杂交组合H3A×TH40的2 a产量都表现优异,为下一步的品种审定及大面积的推广示范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杂种优势 强优势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新品种简介:K型杂交春小麦强优势组合——西农901 被引量:1
8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00-100,共1页
关键词 西农901小麦 K型杂交春小麦强优势组合 特征特性 适应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早熟棉强优势组合的杂种优势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景红 赵海 +1 位作者 刘晓红 石忠健 《棉花科学》 2022年第3期43-46,共4页
以自主选育审定命名的2个强优势陆陆杂交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开展F_(1)代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揭示杂交棉强优势组合F_(1)代的产量构成、农艺性状差异性变化情况,为杂交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结果表明:新陆早70号和新... 以自主选育审定命名的2个强优势陆陆杂交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开展F_(1)代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揭示杂交棉强优势组合F_(1)代的产量构成、农艺性状差异性变化情况,为杂交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结果表明:新陆早70号和新陆早83号F_(1)杂交种在田间表型上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F_(1)代植株在株高、单株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单铃重、籽指上均存在较强的杂种优势;2品种杂种F_(1)代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高出CK,分别高14.9%和16.5%,11.9%和17.4%;产量优势主要得益于单株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和铃重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 早熟棉 强优势组合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交恢复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方差与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韦新宇 许旭明 +6 位作者 张受刚 卓伟 马彬林 杨腾帮 杨旺兴 邹文广 范祖军 《三明农业科技》 2010年第3期2-5,共4页
利用籼粳亚种间的杂种优势是水稻超高产育种的重要途径。选择遗传差异适当的亲本配组是选育籼粳亚种间强优势组合的重要基础,双亲适度的遗传差异可有效提高杂种的结实率和产量水平,改善杂种的一些不良性状如生育期和株高超亲、籽粒充... 利用籼粳亚种间的杂种优势是水稻超高产育种的重要途径。选择遗传差异适当的亲本配组是选育籼粳亚种间强优势组合的重要基础,双亲适度的遗传差异可有效提高杂种的结实率和产量水平,改善杂种的一些不良性状如生育期和株高超亲、籽粒充实差等,并使杂种保持强大的产量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相关性状 杂种优势 遗传方差 恢复系 遗传差异 超高产育种 强优势组合 籽粒充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亲本灌浆特性与F_1粒重优势关系研究
11
作者 宋希云 张爱民 黄铁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3期79-82,共4页
以16个普通小麦品种及其双列杂交的 F_1为材料,研究了亲本灌浆特性与 F_1粒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千粒重超标优势与亲本籽粒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及最大体积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籽粒体积对千粒重优势直接作用最大,其... 以16个普通小麦品种及其双列杂交的 F_1为材料,研究了亲本灌浆特性与 F_1粒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千粒重超标优势与亲本籽粒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及最大体积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籽粒体积对千粒重优势直接作用最大,其次为平均灌浆速率,而最大灌浆速率作用最小。粒重强优势组合可通过流快库大亲本交配而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优势组合 籽粒灌浆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筛选技术路线可行性探讨
12
作者 施立科 赵伟 +2 位作者 李林 田睿姗 金寿林 《云南农业》 2022年第12期66-69,共4页
试验以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选育的杂交粳稻新组合(编号XS共30个组合、编号DS共14个组合),同一组合分3份在云南昆明、宜良、曲靖统一编号种植,通过选育强优势组合与当地推广的常规粳稻品种(合系41号,CK)对比分析,探讨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试验以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选育的杂交粳稻新组合(编号XS共30个组合、编号DS共14个组合),同一组合分3份在云南昆明、宜良、曲靖统一编号种植,通过选育强优势组合与当地推广的常规粳稻品种(合系41号,CK)对比分析,探讨技术路线的可行性,为滇型杂交粳稻强优势组合的筛选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强优势组合 技术路线 增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狠抓良种更新 强化行政管理
13
作者 周宪坤 《福建农业》 1997年第11期6-6,共1页
武平县把实施“良种工程”当作确保粮食丰收的一项重要措施抓紧抓好。通过狠抓良种更新,强化行政管理,促进了“良种工程”的顺利实施。 今年来,武平县狠抓了良种更新,促进了良种推广。重点推广了抗病、丰产性好的福优77、特优77、Ⅱ优4... 武平县把实施“良种工程”当作确保粮食丰收的一项重要措施抓紧抓好。通过狠抓良种更新,强化行政管理,促进了“良种工程”的顺利实施。 今年来,武平县狠抓了良种更新,促进了良种推广。重点推广了抗病、丰产性好的福优77、特优77、Ⅱ优46、汕(特)优多系1号、特优898、汕优96等强优势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种更新 行政管理 武平县 良种工程 特优898 制种户 强优势组合 保粮 良种推广 “三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两系法杂交优势利用
14
作者 燕志国 曾鸽旗 《科学中国人》 1998年第6期17-19,共3页
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玉米、高粱、水稻等农作物采用“三系法”的方法使其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得以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单产的提高。但是,三系法的育种程序和生产环节复杂,以致... 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玉米、高粱、水稻等农作物采用“三系法”的方法使其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得以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单产的提高。但是,三系法的育种程序和生产环节复杂,以致选育新组合的周期长、效率低、推广环节多、速度慢,尤其是由于受到严格的恢保关系制约,配组自由度很小,丰富的种质资源难以利用,以致选配出强优势杂交组合的机率很低,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比较好的途径是利用两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优势利用 雌雄异熟两系法 雌雄异熟系 农作物 三系法 强优势组合 配组 棉花 水稻 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研究成功不用制种的杂交水稻优势利用新途径
15
作者 姜仁华 《农村科技》 1997年第Z1期59-59,共1页
杂交水稻制种程序繁琐,是一直困挠农民和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老问题。中国水稻研究所的科技人员经过10多年的研究,探索成功一条不用制种的杂交水稻优势利用的新途径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可喜成果,引起了国内水稻界同行的瞩目。1996年9月24日,... 杂交水稻制种程序繁琐,是一直困挠农民和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老问题。中国水稻研究所的科技人员经过10多年的研究,探索成功一条不用制种的杂交水稻优势利用的新途径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可喜成果,引起了国内水稻界同行的瞩目。1996年9月24日,来自全国各地40多位水稻专家进行了现场观摩。中国水稻研究所黄发松研究员等自1982年开始以杂交水稻强优势组合为基础,有目的的从事该项研究工作,经过10多年的摸索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利用 杂交水稻制种 新途径 中国水稻 强优势组合 农业科技工作者 科技人员 水稻新品种 杂交稻组合 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DNA—AFLP技术研究玉米基因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17
16
作者 吴敏生 高志环 戴景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9-342,共4页
利用 c DNA- AFL P技术 ,对玉米强优势组合和弱优势组合及其双亲自交系在苗期和雄穗生长锥伸长期的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玉米强优势组合和弱优势组合的基因表达有明显差异 ,基因表达有多种类型 ,表现出质和量的差异 ,不仅有增... 利用 c DNA- AFL P技术 ,对玉米强优势组合和弱优势组合及其双亲自交系在苗期和雄穗生长锥伸长期的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玉米强优势组合和弱优势组合的基因表达有明显差异 ,基因表达有多种类型 ,表现出质和量的差异 ,不仅有增强 ,也有双亲沉默 ,弱优势组合双亲沉默的数量在苗期和雄穗生长锥伸长期均高于强优势组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CDNA-AFLP技术 杂种优势 玉米 差异表达 强优势组合 优势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加工番茄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亮 李艳 +1 位作者 刘志刚 王建江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0-24,共5页
以2010~2012年间选配的28个加工番茄强优势杂交组合为试材,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加工番茄9个植株性状与7个果实性状以及产量间的相关性,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单株结果数、有效侧枝数、单株总花序数、单株总... 以2010~2012年间选配的28个加工番茄强优势杂交组合为试材,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加工番茄9个植株性状与7个果实性状以及产量间的相关性,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单株结果数、有效侧枝数、单株总花序数、单株总花朵数、单株坐果率等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单株结果数与单果重、果实横径、心室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主成分分析显示,前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1.11%,其中第一主成分的贡献最大,贡献率为33.19%,因此,在新疆加工番茄高产育种中,应更加重视有效侧枝因子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加工番茄 强优势组合 农艺性状 统计分析
原文传递
美国玉米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秋芝 潘金豹 +1 位作者 郝玉兰 王亚男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5-19,共5页
笔者对新引进的12个美国玉米群体按griffing4 双列杂交模式设计, 组配66 个单交组合。笔者分析了株高、穗位高、千粒重、单产等14个性状的配合力参数。结果表明:(1)美群3、美群7、美群9和美群11在产量、穗长、行粒数、穗重和穗粒重上都... 笔者对新引进的12个美国玉米群体按griffing4 双列杂交模式设计, 组配66 个单交组合。笔者分析了株高、穗位高、千粒重、单产等14个性状的配合力参数。结果表明:(1)美群3、美群7、美群9和美群11在产量、穗长、行粒数、穗重和穗粒重上都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美群3、美群7 在改善株型、提高产量有更为突出的表现。(2) 高产组合中最少要有一个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群体。(3)初步筛选出美群5/美群7、美群5/美群11、美群9/美群11、美群3/美群7、美群7/美群8、美群3/美群9、美群3/美群11、美群3/美群8等8个强优势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群体 配合力分析 农艺性状 美国 一般配合力 强优势组合 模式设计 双列杂交 亲本群体 穗位高 千粒重 力参数 行粒数 穗粒重 高产量 单交 组配 株高 穗长 穗重 株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油量双低油菜隐性核不育系沪228A的选育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伟荣 杨立勇 +2 位作者 李延莉 蒋美艳 孙超才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4-106,共3页
沪228 A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通过回交、测交、兄妹交和小孢子培养自主选育的纯合两型系20228 AB和临保系M-6477杂交培育的甘蓝型高含油量双低油菜隐性核不育全不育系,于2011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选育的隐性核不育两型... 沪228 A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通过回交、测交、兄妹交和小孢子培养自主选育的纯合两型系20228 AB和临保系M-6477杂交培育的甘蓝型高含油量双低油菜隐性核不育全不育系,于2011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选育的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0228 AB,芥酸含量为0.87%,硫苷含量15.45μmol/g,含油量为48.25%。临保系M-6477,保持率为100%,芥酸含量为0.06%,硫苷含量20.38μmol/g,含油量为49.44%。全不育系沪228 A,不育度和不育株率为100%。利用该不育系配制的4个强优势杂交组合通过了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合两型系 临保系 全不育系 强优势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字号自交系在陕西省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及改良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永科 杨金慧 +1 位作者 梁德俊 张仁和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0-54,共5页
武字号自交系配合力高、多抗性好 ,对陕西关中特定玉米生态条件适应性较好。以武字号自交系做选系牵头材料 ,改良武字号自交系的耐密植性及果穗性状。初步选育结果表明 :改良武字号新系 5 0 2 9配合力高 ,多抗性好 ,株型紧凑叶角小 ;用... 武字号自交系配合力高、多抗性好 ,对陕西关中特定玉米生态条件适应性较好。以武字号自交系做选系牵头材料 ,改良武字号自交系的耐密植性及果穗性状。初步选育结果表明 :改良武字号新系 5 0 2 9配合力高 ,多抗性好 ,株型紧凑叶角小 ;用其测配、筛选出的强优势组合株型紧凑耐密植 ,抗病抗倒 ,在较高密度下穗大粒饱结实性好 ,适应性强 ,显示出较好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字号自交系 5029自交系 强优势组合 玉米 育种 品种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