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学养书——当代书法创作之文化基础谈
1
作者 王学岭 《书画艺术》 2024年第5期16-19,F0004,共5页
学为知之所本,蓺为艺之所源。其于书艺,若土有厚德善载,亦如徵作流变声振。学之病,起自疵蒙谬累,学之成,寓于博悟真闻。学之道,在“问”、在“为”;故,应属意为先。学之恒,在“虚”、在“辨”;故,须奋笔其后。学之难,在“心”、在“器”... 学为知之所本,蓺为艺之所源。其于书艺,若土有厚德善载,亦如徵作流变声振。学之病,起自疵蒙谬累,学之成,寓于博悟真闻。学之道,在“问”、在“为”;故,应属意为先。学之恒,在“虚”、在“辨”;故,须奋笔其后。学之难,在“心”、在“器”;故,以徐行为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书法创作 书艺 声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书法创作理论底蕴的缺失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志超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41-144,共4页
当前,书法创作往往偏重于技法层面的强调,忽视理论底蕴的积累,导致当代书法创作理论底蕴的缺失.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书法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书写层面,而是要超越技法,深入认识书法,发掘书写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内... 当前,书法创作往往偏重于技法层面的强调,忽视理论底蕴的积累,导致当代书法创作理论底蕴的缺失.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书法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书写层面,而是要超越技法,深入认识书法,发掘书写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及文化意义.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通过书写彰显其重要的文化内涵?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加强书写者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文化底蕴.只有这样,书法创作才能散发传统文化的韵味.历朝历代,大多名垂青史的书法家实质上均为大文人、大学者.这表明,倘若没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支撑,其书写仅仅停留于"技"的层面.纵观书法史,真正能够彪炳千秋的伟大书法作品,实质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书法创作 理论底蕴 技与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书法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国振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2年第6期123-125,共3页
北宋时期书坛便出现了“趋时贵书”的现象,再加上唐末常年战乱导致书法的传承发展受到影响,苏轼带领书法艺术家走向了另外一条道路,即将“尚意”艺术思想融入书坛,从而使书法艺术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苏轼是书法领域的领军人物,为“宋... 北宋时期书坛便出现了“趋时贵书”的现象,再加上唐末常年战乱导致书法的传承发展受到影响,苏轼带领书法艺术家走向了另外一条道路,即将“尚意”艺术思想融入书坛,从而使书法艺术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苏轼是书法领域的领军人物,为“宋四家”之首,其书法有着独具一格的艺术特征,直至今日,其艺术风格对后人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基于此,重点分析苏轼书法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希望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苏轼书法,使书法艺术能够为更多人所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书法 当代书法创作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笔墨形式 探索当代书法创作方法——评史洪存《书法章法图解》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作为当代纯艺术形式,书法更多地表现为以作品为指向的艺术化创作。传统书法理论着重强调用笔、结字,之后强调章法的作用。河北师范大学史洪存老师的著作《书法章法图解》(河北美术出版社2019年10月版),即是抓住了当代书法创作的特点而... 作为当代纯艺术形式,书法更多地表现为以作品为指向的艺术化创作。传统书法理论着重强调用笔、结字,之后强调章法的作用。河北师范大学史洪存老师的著作《书法章法图解》(河北美术出版社2019年10月版),即是抓住了当代书法创作的特点而推出的一部探索性、创新性研究成果。该著由书法章法之理论构建、经典解析和创作示范三部分构成,既有理论建设、经典分析,也不乏实践体会,体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治学路径与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章法 当代书法创作 笔墨形式 结字 传统书法 经典分析 创新性研究 艺术化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当代书法创作跟风现象与展览评审机制的思考
5
作者 徐利明 《美术大观》 2022年第3期129-132,共4页
本文分析当前书法创作现状及其成因,并对当代书法创作现状及展览评审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反思,认为要根据不同作者存在年龄层次不同和功底积累程度不同的情况对展览的评审机制做出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 当代书法创作 评审机制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祀三公山碑》对于现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和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伏天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6年第9期127-129,共3页
《祀三公山碑》碑文字体于篆隶之间,方圆结合。其笔力遒劲,书风古茂,清代书家多有临摹,艺术价值颇高。以齐白石的书法、篆刻作品为例,分析结体的篆隶结合与"竖有行横无列"的章法布局展现此碑对其艺术风格的影响之深。通古思今... 《祀三公山碑》碑文字体于篆隶之间,方圆结合。其笔力遒劲,书风古茂,清代书家多有临摹,艺术价值颇高。以齐白石的书法、篆刻作品为例,分析结体的篆隶结合与"竖有行横无列"的章法布局展现此碑对其艺术风格的影响之深。通古思今,《祀三公山碑》对于当代书法创作自内而外、由形及神地在书法意识形态和书法创作意识觉醒两方面产生影响,扎实的传统功力与抒情性、视觉效果并重,才是符合时代主题与文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祀三公山碑 齐白石 当代书法创作 书法创作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书写之后的书法——关于当代书法创作与训练的思考
7
作者 黄积鑫 《书法教育》 2020年第2期27-29,共3页
近些年来,关于“日常书写”的讨论愈来愈热烈。中央美术学院邱振中教授曾连续三年以“日常书写”为主题组织过三次研讨会。丘新巧先生的博士论文专门围绕“日常书写”进行了深入而又精彩的理论阐述。微信朋友圈中也不时发现一些书法家... 近些年来,关于“日常书写”的讨论愈来愈热烈。中央美术学院邱振中教授曾连续三年以“日常书写”为主题组织过三次研讨会。丘新巧先生的博士论文专门围绕“日常书写”进行了深入而又精彩的理论阐述。微信朋友圈中也不时发现一些书法家朋友将自己的字晒出来,并标榜为“日常书写”。更有专注于摄影研究与策展的批评家朋友,借“日常书写”这一概念来讨论当代社会社交媒体中不间断的摄影展示。这些现象或隐或显地表明了“日常书写”这个概念所引发的热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美术学院 日常书写 博士论文 社交媒体 当代书法创作 微信朋友圈 摄影 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根传统 守正创新——传统文化修养与当代书法创作·第十一期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活动综述
8
作者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4-199,共6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和人才工作重要部署,着力建设政治过硬、专业突出、修养全面的高素质青年书法人才阶段,引领书法界自觉追求德艺双馨、艺文兼备、技道并进,中国书协于六月十七日至二十六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和人才工作重要部署,着力建设政治过硬、专业突出、修养全面的高素质青年书法人才阶段,引领书法界自觉追求德艺双馨、艺文兼备、技道并进,中国书协于六月十七日至二十六日在京举办“传统文化修养与当代书法创作,第十一期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协 当代书法创作 高研班 活动综述 守正创新 德艺双馨 习近平文化思想 自觉追求
原文传递
浅析沈鹏“十六字方针”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启示
9
作者 侯嘉 高世宁 《中华书画家》 2024年第4期104-111,共8页
沈鹏(1931-2023)于2009年在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精英班上提出的“宏扬原创,尊重个性,书内书外,艺道并进”十六字方针,不仅为解决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提供了思路,更建构了关联书学传统与当代书法创作的艺术津梁,对当代书法艺术发展具有... 沈鹏(1931-2023)于2009年在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精英班上提出的“宏扬原创,尊重个性,书内书外,艺道并进”十六字方针,不仅为解决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提供了思路,更建构了关联书学传统与当代书法创作的艺术津梁,对当代书法艺术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家画院 沈鹏 当代书法创作 当代书法艺术 引导作用 十六字方针 尊重个性 产生的问题
原文传递
“二爨”书风及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逸峰 刘仲林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90-95,共6页
作为"隶楷极则"的《爨宝子碑》与《爨龙颜碑》以其古拙的书风在书法史上享有盛誉。本文从不同角度简要分析"二爨"书风的成因,并指出当代书法创作对于"二爨"书风的借鉴。
关键词 二爨 书风 当代书法创作
原文传递
《文心雕龙》对当代书法创作及批评的价值
11
作者 刘尚才 刘炜评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4-195,共2页
《文心雕龙》所蕴含的因情立体、隐秀结合、离章合句、文质彬彬、六观之法等观念与品鉴方法,可为当代书法创作及批评提供丰赡的文化资源。当代书坛是《文心雕龙》焕发价值的重要领域,深度挖掘和利用其精湛义理,既是对其生命力的不断激活... 《文心雕龙》所蕴含的因情立体、隐秀结合、离章合句、文质彬彬、六观之法等观念与品鉴方法,可为当代书法创作及批评提供丰赡的文化资源。当代书坛是《文心雕龙》焕发价值的重要领域,深度挖掘和利用其精湛义理,既是对其生命力的不断激活,又具有切实的实践启导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精湛义理 当代书法创作 批评 价值
原文传递
简牍帛书的书法学意义及其当代书法创作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彦荣 《西泠艺丛》 2020年第5期29-33,共5页
简牍帛书在20世纪的大量出土,除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等史学价值之外,其艺术价值也备受关注,特别是对书法艺术创作的促进和艺术形式的丰富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深入研究简牍帛书的书法学意义及其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对于促进... 简牍帛书在20世纪的大量出土,除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等史学价值之外,其艺术价值也备受关注,特别是对书法艺术创作的促进和艺术形式的丰富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深入研究简牍帛书的书法学意义及其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对于促进书法艺术形式、艺术风格的多元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牍帛书书法 意义 影响 当代书法创作
原文传递
当代书法创作中自作诗文缺失的原因探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向彬 梁芝英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8年第6期132-135,共4页
在当代书法创作中,自作诗文的缺失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本文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当代书家综合素养中传统文化的短缺;二是当代书家对"书法艺术"的定位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书法";三是... 在当代书法创作中,自作诗文的缺失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本文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当代书家综合素养中传统文化的短缺;二是当代书家对"书法艺术"的定位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书法";三是展览对书法作品中自作诗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书法创作 自作诗文 缺失原因
原文传递
首都书坛的亮丽风景——“北京十月书法展与当代书法创作座谈会”纪要
14
作者 本刊记者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41-55,共15页
由北京二十五位中青年实力派书法家自发举办的第三届"北京十月书法展",二○○一年十月四日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拉开帷幕。参展的作者:王友谊、苗培红、李松、胡抗美、杨建平、刘文华、宗家顺、骆芃芃、沈莉、张宝全、曾... 由北京二十五位中青年实力派书法家自发举办的第三届"北京十月书法展",二○○一年十月四日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拉开帷幕。参展的作者:王友谊、苗培红、李松、胡抗美、杨建平、刘文华、宗家顺、骆芃芃、沈莉、张宝全、曾翔、李晓军、蔡大礼、侯锡瑜、杨洁、肖风、王学岭、王立志、张继、王志革、李强、徐海、李有来、崔胜辉、黄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十月书法展与当代书法创作座谈会” 表现技巧 审美观念 素质 书法
原文传递
民俗文化视域下的当代书法创作——以云南民俗为例
15
作者 侯愚堃 《汉字文化》 2021年第13期185-190,共6页
文章结合云南民俗文化对书法风格、形式、文辞方面的渗透,讨论了民俗文化给予书法创作的几点启示,提出从书法景观、民俗文艺、民俗生活三个方面入手,将民俗文化融入书法创作中,为当代书法创作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民俗 当代书法创作 渗透 启示 实施途径
原文传递
关于当代书法创作“艺”与“文”的思考
16
作者 彭双龙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21年第8期55-58,共4页
中国书法与"文"有着天然的联系,在历代传世佳作中,先贤不断从自然万象、社会生活和生命体验中寻找并赋予中国书法丰富的审美意象和精神内涵。这些精神内涵便是书写主体内在情感与文化素养的一种外化。从扬雄"书,心画也&q... 中国书法与"文"有着天然的联系,在历代传世佳作中,先贤不断从自然万象、社会生活和生命体验中寻找并赋予中国书法丰富的审美意象和精神内涵。这些精神内涵便是书写主体内在情感与文化素养的一种外化。从扬雄"书,心画也"到许慎"书者,如也",从柳公权"心正则笔正"到傅山"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自古以来,书法和文章、学问、道德等有着紧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情感 柳公权 当代书法创作 传世佳作 精神内涵 审美意象 文化素养 生命体验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书法创作体系中的日本因素
17
作者 孙列 刘仲林 崔之进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9年第2期40-46,107,共8页
以当代中国书法中的日本因素所经历的两个阶段为主线,第一阶段是自1980年代初起的前十余年对日本当代书法的模仿,这一时期的当代中国书法创作注重具体创作手法仿效带来的视觉形式美感。第二阶段是至此之后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的创作生态上... 以当代中国书法中的日本因素所经历的两个阶段为主线,第一阶段是自1980年代初起的前十余年对日本当代书法的模仿,这一时期的当代中国书法创作注重具体创作手法仿效带来的视觉形式美感。第二阶段是至此之后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的创作生态上的超越,这一时期的当代中国书法创作强调多元的书法探索机制。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当代中国书法创作体系中所蕴含的日本因素。第一部分探讨当代中国书法创作能够与日本书风在现当代的社会环境中并生互惠的原因,第二部分探讨当代中国书法创作第一阶段时期对于日本书法的借鉴继而表现出的创作特征的变化,第三部分是当下中国书法正经历的第二阶段,即如何融合日本因素进而选择属于当下中国书法发展道路的创作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书法创作 日本因素 创作动力 创作特征 创作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史视野下简帛书法风格体系探究
18
作者 王子微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5期I0041-I0041,共1页
课题调研背景简帛书法研究目前正向学理性和实践性层面双向拓展。厘清简帛书法风格的多元发展与嬗变脉络,不仅可以究明手写体笔法原委与技术源流,连缀远古和汉魏之间书刻流变脉络,还能为当代书法创作提供图像范本和审美导向。战国楚简... 课题调研背景简帛书法研究目前正向学理性和实践性层面双向拓展。厘清简帛书法风格的多元发展与嬗变脉络,不仅可以究明手写体笔法原委与技术源流,连缀远古和汉魏之间书刻流变脉络,还能为当代书法创作提供图像范本和审美导向。战国楚简墨迹不仅是日常书写字迹,更是书风渊源追溯史,上承上古书写形态原始基因,下启当下书法创作中“篆书回眸”(由秦篆转向关注秦以前篆书)、“隶书回望”(由汉碑转向关注汉简帛书)、“楷书回流”(由唐楷转向关注魏碑)所形成的“新古典书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帛书法 唐楷 书风 书刻 当代书法创作 审美导向 多元发展 魏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批评何不引进“第三方评价机制”
19
作者 胡代林 《书法》 2024年第3期50-51,共2页
当下,书法界乃至整个社会都有一种不成文的认识:书法批评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但又不是可有可无。当代书法创作的繁荣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书法批评也刚刚起步,也分不出个上下。随着西方艺术批评和美学思想的引进,书法批评也一度... 当下,书法界乃至整个社会都有一种不成文的认识:书法批评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但又不是可有可无。当代书法创作的繁荣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书法批评也刚刚起步,也分不出个上下。随着西方艺术批评和美学思想的引进,书法批评也一度火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批评 艺术批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当代书法创作 第三方评价机制 美学思想 引进
原文传递
书法审美辩证思维研究的新发展--读杨晓萍《书法艺术辩证思想研究》
20
作者 刘琰 《书画世界》 2021年第10期86-87,共2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书法理论研究进入以史学研究为主导的时代,书法美学研究日渐式微,但是“书法史的研究需要书法美学作为理论支撑,当代书法创作和评论也需要书法美学提供理论资源”[1],对书法美的判断与思辨更是书法发展走向的决定因素... 20世纪90年代以来,书法理论研究进入以史学研究为主导的时代,书法美学研究日渐式微,但是“书法史的研究需要书法美学作为理论支撑,当代书法创作和评论也需要书法美学提供理论资源”[1],对书法美的判断与思辨更是书法发展走向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在中国书法现代性的发展进程中,重新反思与探究书法本体的审美构成、本质属性和书法审美范畴的内涵外延、发展逻辑,从历史与现代、哲学与文化、实证与思辨等方面展开多角度与多层次的书法美学研究,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杨晓萍所著《书法艺术辩证思想研究》日前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选取辩证思维这一中国书法审美的基本思维方式为研究对象,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经过9年的重新审思与修改完善而成,是近年来书法美学研究的有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美学 书法审美 当代书法创作 书法本体 书法 审美构成 博士论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