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实施的科学定位——从形式合理到实质合理的逻辑建构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明楠 李雨阳 《体育科学研究》 2022年第3期8-11,共4页
教育以实现人的培养为其宗旨,体育学科亦效仿学科作业制度,即学生通过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任务而达到提高自身素质的结果。然而,体育家庭作业制度自实施以来,其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学生所要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任务与学生素质的提升)之间... 教育以实现人的培养为其宗旨,体育学科亦效仿学科作业制度,即学生通过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任务而达到提高自身素质的结果。然而,体育家庭作业制度自实施以来,其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学生所要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任务与学生素质的提升)之间的关系却饱受热议。体育家庭作业看似形式合理,而实质不优,即体育家庭作业的完成难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质上提升自身素质,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体育家庭作业本质属性不明、价值实现多存于表象、群体公平难以考量。此外,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之间也并非必然的对立关系,在一定程度而言,二者之间是相互支持、相互作用、从形式到内容的存续性关系。因此,通过优化体育家庭作业的数量、质量、内容、层级等要素,来实质性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也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公平化与差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家庭作业制度 形式合理性 实质合理性 形式与实质 内在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形式到实质:罪刑法定原则的现代性嬗递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晓辉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第2期60-63,共4页
对罪刑法定原则进行形式抑或实质的判断与适用揭开了学术论争的序幕,其深刻影响到刑法理念、违法论、解释论等相关刑法论题的定位与范式转换,可以说这也是形式刑法观与实质刑法观的论辩与交锋。在当前中国刑法语境中,坚持相对形式法治... 对罪刑法定原则进行形式抑或实质的判断与适用揭开了学术论争的序幕,其深刻影响到刑法理念、违法论、解释论等相关刑法论题的定位与范式转换,可以说这也是形式刑法观与实质刑法观的论辩与交锋。在当前中国刑法语境中,坚持相对形式法治的罪刑法定原则,更具有可行性、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刑法定原则 形式与实质之争 相对形式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概念的形式化与实质化辨正 被引量:44
3
作者 陈兴良 刘树德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92-101,共10页
犯罪概念是刑法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我国刑法确立罪刑法定以后, 如何理解刑法中的犯罪概念, 在我国刑法学界展开了理论争鸣。本文对犯罪的实质概念与形式概念以及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犯罪概念从理论上作了考察。
关键词 犯罪概念 形式 实质 形式与实质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之辨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志刚 邱威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3期161-168,共8页
目前我国刑法界存在形式解释论和实质解释论,实质解释论提出通过实质解释将缺乏形式规定但具有处罚必要性的行为解释为构成要件行为;将有形式规定但不值得处罚的行为解释在构成要件之外。围绕这两种情形,二者展开了关于罪刑法定原则、... 目前我国刑法界存在形式解释论和实质解释论,实质解释论提出通过实质解释将缺乏形式规定但具有处罚必要性的行为解释为构成要件行为;将有形式规定但不值得处罚的行为解释在构成要件之外。围绕这两种情形,二者展开了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处罚范围、字面含义、刑法正义及法条竞合等方面的争论。分析表明形式解释论和实质解释论是可以、也应当统一的,尤其在我国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之下,没有争论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解释论 实质解释论 罪刑法定原则 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统一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式与实质意义犯罪概念之反思
5
作者 徐洋洋 陈贝 《中国监狱学刊》 2017年第6期65-72,共8页
犯罪概念作为刑法学中一个基本概念,无论在刑法规定还是在刑法理论中都有其重要之地位。然而,传统的刑法理论认为,犯罪概念存在形式意义犯罪概念和实质意义犯罪概念之分。形式意义犯罪概念与刑事违法性相关,实质意义犯罪概念与社会... 犯罪概念作为刑法学中一个基本概念,无论在刑法规定还是在刑法理论中都有其重要之地位。然而,传统的刑法理论认为,犯罪概念存在形式意义犯罪概念和实质意义犯罪概念之分。形式意义犯罪概念与刑事违法性相关,实质意义犯罪概念与社会危害性相关,它们都是将犯罪视为一个整体进而予以评价的,难以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混合意义犯罪概念无非是综合两种意义犯罪概念,也无法对难题提供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概念 形式与实质 犯罪构成 主客观相一致
原文传递
商法的实质独立性问题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战晓玮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09年第1期52-53,共2页
商法的独立性问题正热烈地为学者们所讨论,因为这关系到我国法律体系之选择——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何去何从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对商法独立性的历史考察、对商法的独立的调整对象进行研究、以及商法与民法的关系探讨,总结出商... 商法的独立性问题正热烈地为学者们所讨论,因为这关系到我国法律体系之选择——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何去何从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对商法独立性的历史考察、对商法的独立的调整对象进行研究、以及商法与民法的关系探讨,总结出商法所具有的实质独立的意义,为我国民法典以及将来可能的商法典的制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法的独立性 历史考察 调整对象 商法与民法 形式独立与实质独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的多维思考 被引量:5
7
作者 徐永红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13,共7页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条件之一在于公共品供给结构的均衡化,而公共品供给结构的均衡化又取决于一级政府的内在激励机制和外在的制度环境,因此,单纯依靠财政体制改革无法充分提高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运行绩效。换言之,当前地方政府公共品供...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条件之一在于公共品供给结构的均衡化,而公共品供给结构的均衡化又取决于一级政府的内在激励机制和外在的制度环境,因此,单纯依靠财政体制改革无法充分提高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运行绩效。换言之,当前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结构失衡与"供给困境"不仅是财政体制自身缺陷所致,GDP政治绩效考核标准、地方政府行为异化以及监督约束机制的缺位共同导致了公共品的"供给困境"。所以,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的下一步不能仅仅侧重于收入一方,必须优化以经济增长为根本的政治晋升激励机制,向以服务民生为目标的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同时从事权优化配置为逻辑起点带动整个财政体制的完善,并提高法治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间财政关系 政治激励机制 形式与实质法治 顶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界限——从一则案例分析入手 被引量:1
8
作者 邓多文 《兰州学刊》 CSSCI 2009年第4期145-147,226,共4页
欲划清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界限,须用体系解释的方法。体系解释不仅要求形式上将刑法作为整体,做到上下文结合、总分则结合、刑法与其他部门法乃至宪法结合,而且从实质上将刑法作为价值体系,用刑法规范的目的即保护社会关系来区分和联... 欲划清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界限,须用体系解释的方法。体系解释不仅要求形式上将刑法作为整体,做到上下文结合、总分则结合、刑法与其他部门法乃至宪法结合,而且从实质上将刑法作为价值体系,用刑法规范的目的即保护社会关系来区分和联系不同的犯罪。只有坚持刑法的形式体系统一于实质价值,才能厘清"合同"的含义、范围及刑法第224条合同诈骗罪、第266条诈骗罪法条竞合关系的性质、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解释 社会关系 形式与实质 合同 法条竞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界限:从体系解释的角度
9
作者 邓多文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5-9,共5页
欲划清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界限,须用体系解释的方法。体系解释不仅要求形式上将刑法作为整体,做到上下文结合、总分则结合、刑法与其他部门法乃至宪法结合,而且从实质上将刑法作为价值体系,用刑法规范的目的即保护社会关系来区分和联... 欲划清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界限,须用体系解释的方法。体系解释不仅要求形式上将刑法作为整体,做到上下文结合、总分则结合、刑法与其他部门法乃至宪法结合,而且从实质上将刑法作为价值体系,用刑法规范的目的即保护社会关系来区分和联系不同的犯罪。只有坚持刑法的形式体系统一于实质价值,才能厘清"合同"的含义、范围及刑法第224条合同诈骗罪、第266条诈骗罪法条竞合关系的性质、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解释 形式与实质 合同 法条竞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当代中国法律与道德的冲突及其限制 被引量:21
10
作者 陈秀萍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1-99,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随着法律与道德的分离,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也日益凸显出来。一般而言,法律与道德的合理限度内的冲突对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有着积极的功能。而一旦法律与道德的冲突显得比较激烈并有可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随着法律与道德的分离,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也日益凸显出来。一般而言,法律与道德的合理限度内的冲突对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有着积极的功能。而一旦法律与道德的冲突显得比较激烈并有可能超过必要的限度时,就可能会对社会的正常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甚至可能成为阻力。本文旨在通过对当代中国法律与道德的冲突这一现象及其深层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限制这一冲突的法律途径,以实现"在和谐中的冲突"和"在冲突中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 社会转型 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与数据化:新技术大潮下会计变革的形与实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汉祥 汪子昊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7-52,共6页
“大智移云物区”等新技术对会计实践与理论带来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是实质性的还是形式上的呢?本文从新技术的底层逻辑即数字化技术入手,讨论新技术对会计工作形式和实质内容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新技术主要改变了会... “大智移云物区”等新技术对会计实践与理论带来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是实质性的还是形式上的呢?本文从新技术的底层逻辑即数字化技术入手,讨论新技术对会计工作形式和实质内容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新技术主要改变了会计工作的形式,但并没有改变会计工作数据化的实质内容,反而更加凸显了数据化的重要性。顺应新技术大潮的发展,会计应立足数据化实质、拓展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方法,实现形式和实质的共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技术 数字化 数据化 会计变革 形式与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理论体系建构刍议——以基本内容为视域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若山 吕世伦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8-95,共8页
借助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以法治理论的基本内容为视域,可以建构一个相对合理、完备的法治理论体系。就动力因而言,"人治"到"法治"的转化是基于对人性的不信任,直接动因在于防止统治者的恣意。就质料因... 借助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以法治理论的基本内容为视域,可以建构一个相对合理、完备的法治理论体系。就动力因而言,"人治"到"法治"的转化是基于对人性的不信任,直接动因在于防止统治者的恣意。就质料因而言,"恶法"的性质争论远未结束,但追求"良法"是共同愿望,不存在追随"恶法"去作恶的义务。就形式因而言,"形式法治"侧重规范逻辑,"实质法治"侧重道德价值,前者离开后者会变成空洞的形骸,后者离开前者会变成失体的幽灵。就目的因而言,法治既是"治民"又是"治吏",在"法律—官吏—公民"的现代法治结构中,由于官吏身份的特殊性,"治吏"更是法治的核心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理论体系 人治与法治 恶法与良法 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 治民与治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法持有“仿真枪”案件的罪刑失衡问题研究——基于北大法宝法律数据库143例个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阳 孙传浩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39-52,共14页
通过对北大法宝法律数据库中持有"仿真枪"入罪的143例个案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此类案件罪刑特征体现为持枪数量对定罪量刑起主导作用,判决结果以宣告缓刑为主、管制刑缺乏适用空间,案件本身的社会危害性、持枪动机、枪支来源等... 通过对北大法宝法律数据库中持有"仿真枪"入罪的143例个案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此类案件罪刑特征体现为持枪数量对定罪量刑起主导作用,判决结果以宣告缓刑为主、管制刑缺乏适用空间,案件本身的社会危害性、持枪动机、枪支来源等实质性考量因素对于量刑影响有限。最高人民法院分别于2009年、2018年出台的关于涉枪案件的司法解释在定罪量刑的形式与实质判断中存在关系衔接不明的情形,客观上造成主观动机、枪支来源、枪支性能等实质因素无法突破"唯数量"、"唯杀伤力"等形式主义法定量刑幅度的桎梏。最高人民法院2018年涉枪案件司法解释适用标准不明确、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造成司法实践中持有"仿真枪"入罪个案的量刑失当。实现此类案件罪刑均衡、量刑适当的对策包括:构建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衔接分级的双层次阶梯化枪支认定标准,同时参照"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立法规范完善枪支认定模式,构建依据杀伤力进行阶梯化改造的枪支认定分类模型;以形式判断为基准、实质判断为核心,构建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法定量刑幅度,以此来保障该类案件的罪责刑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持有枪支 仿真枪 司法解释 罪刑失衡 形式与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效率与公平均衡:当代中国反垄断法应有的价值诉求
14
作者 黄小英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258-259,共2页
反垄断法所维护的竞争秩序应当以公平和效率为内容和结果。为此,反垄断法必须限制经济人私益最大化,以追求社会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限制个人自由之无限,维持整体竞争秩序之活力;其以竞争为起点,努力实现为大多数人谋福利的实质公平,... 反垄断法所维护的竞争秩序应当以公平和效率为内容和结果。为此,反垄断法必须限制经济人私益最大化,以追求社会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限制个人自由之无限,维持整体竞争秩序之活力;其以竞争为起点,努力实现为大多数人谋福利的实质公平,从而最终实现社会整体效益与实质公平之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与实质公平 社会整体效率 效率与公平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函数定义再探及教学建议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昌官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22年第10期43-46,共4页
现行高中数学教材关于周期函数有两种不等价的定义,引发了一些争论。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争论与困惑,从数学与现实的关系、数学本质、数学思维的严谨性、数学史、课程与教学等视角比较这两种定义的优劣。由此,得到教学建议:作为课程(教学)... 现行高中数学教材关于周期函数有两种不等价的定义,引发了一些争论。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争论与困惑,从数学与现实的关系、数学本质、数学思维的严谨性、数学史、课程与教学等视角比较这两种定义的优劣。由此,得到教学建议: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周期函数定义应尽量统一;周期函数概念的教学应淡化形式、注重实质;周期函数概念的应用应基于实质,而不拘泥于形式;要辩证地看待数学概念界定的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周期函数 数学定义 形式与实质 辩证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上市公司有限合伙型间接股权激励的个人所得税分析与建议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赟頔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2期29-35,共7页
设立有限合伙型持股平台进行股权激励因具有便于控制、权属清晰、机制灵活、税负更轻等优势,在实践中受到非上市公司的普遍欢迎。但我国对于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有限合伙型间接股权激励缺乏明确的可适用性规则。以非上市公司有限合伙型间... 设立有限合伙型持股平台进行股权激励因具有便于控制、权属清晰、机制灵活、税负更轻等优势,在实践中受到非上市公司的普遍欢迎。但我国对于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有限合伙型间接股权激励缺乏明确的可适用性规则。以非上市公司有限合伙型间接股权激励的个人所得税问题为研究主题,通过梳理发现不同征税逻辑下直接股权激励与间接股权激励的税负差异大,从税法原理分析在于形式价值与实质价值的博弈,建议间接股权激励的所得税税务处理应更偏重实质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有限合伙 股权激励 形式与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困境与突破
17
作者 刘炳君 《枣庄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01-106,共6页
随着法治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罪刑法定原则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加以明文规定。然而,随着犯罪论体系结构的转型以及法定犯时代的到来,犯罪形态日趋复杂。法益侵害性和违法性之间的矛盾对罪刑法定原则提出挑战,司法机关也面临着个案正义的... 随着法治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罪刑法定原则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加以明文规定。然而,随着犯罪论体系结构的转型以及法定犯时代的到来,犯罪形态日趋复杂。法益侵害性和违法性之间的矛盾对罪刑法定原则提出挑战,司法机关也面临着个案正义的困境。为此,应当摒弃司法教条主义和司法能动主义的理念,坚持“有利于被告人”的基本精神,建立形式入罪和实质出罪的双重认定机制,才能更好的贯彻罪刑法定原则,走出司法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刑法定原则 违法性 法益侵害性 形式与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资本化中的阶级分化、理性类型与农民的出路——评帕特里克·穆尼My Own Boss? 被引量:5
18
作者 桑坤 李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2-96,共15页
二战后美国农场的大量消失引发乡村巨大变革,作为理论发展基础的城乡连续统消亡带来学科的生存危机,学界普遍呼吁建立起新的具有批判力和解释力的理论分析框架。穆尼以经典文本为中心,在与理论传统对话的基础上找寻有力的概念工具,重新... 二战后美国农场的大量消失引发乡村巨大变革,作为理论发展基础的城乡连续统消亡带来学科的生存危机,学界普遍呼吁建立起新的具有批判力和解释力的理论分析框架。穆尼以经典文本为中心,在与理论传统对话的基础上找寻有力的概念工具,重新给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注入韦伯式的解释意涵,并构建了具有动态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穆尼的局限性在于没能找到解释农民理性倾向背后的真正制度性因素与文化符码,因而也未能触及韦伯方法论之上更为高远的理论视野与文明转型道路之关怀。这正是中国农业社会学借鉴穆尼之法可以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学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韦伯 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 文化符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视野下的法律解释
19
作者 吴雪莹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43-50,共8页
法律的生命在于解释,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法律本身具有滞后性、法律语言具有抽象性以及法律规则具有有限性。法律解释的方法和排序难以解决法律适用中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固有矛盾。以许霆案为例,如果说一审判决对法律的刚性解释... 法律的生命在于解释,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法律本身具有滞后性、法律语言具有抽象性以及法律规则具有有限性。法律解释的方法和排序难以解决法律适用中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固有矛盾。以许霆案为例,如果说一审判决对法律的刚性解释冲撞了民意的共识,那么重审过程中各种聚讼纷纭的解释立场、方法和结论则暴露了解释的随意性。为更有效地解决各种法律解释分歧,法官应通过视域融合与协商对话形式实现判决的司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通过法经济学成本与产出的比较分析实现社会收益最大化,从而尽力平衡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冲突,以求得合法合情的解释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解释 解释立场与方法排序 视域融合与协商对话 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证机构公证审查的范围及其所承担的民事责任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泗界 《法制与经济》 2017年第12期98-99,114,共3页
公证机构的审查范围是公证机构的核心问题,由审查范围及其附属带来的民事责任影响着公证制度的法律秩序和作用的发挥。针对公证机构审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从公证机构审查范围、审查原则及审查重点入手,分析了公证机构在公证过程中... 公证机构的审查范围是公证机构的核心问题,由审查范围及其附属带来的民事责任影响着公证制度的法律秩序和作用的发挥。针对公证机构审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从公证机构审查范围、审查原则及审查重点入手,分析了公证机构在公证过程中民事责任的构成和民事责任的承担,提出通过结合公证制度的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的方式来降低公证机构在审查过程中所承担的民事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证机构 公证工作与审查 民事范围责任 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