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茶道的形成历史及其主要特征与儒、释、道的关系 被引量:46
1
作者 陈文华 《农业考古》 2002年第2期46-65,共20页
关键词 中国 茶道 形成历史 特征 儒家 道教 佛教 茶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多热贡艺术的形成历史及社会功能研究——以“五屯艺人”为论述中心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加才让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09-115,共7页
随着热贡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热贡各民族思想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与融合,作为热贡文化的一大支脉,即以藏传佛教艺术为核心的热贡艺术在本地区广泛传播,逐渐被诸多地区和民族所认同和接受,使得其不仅得以长期延续和发展,而且为热贡地... 随着热贡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热贡各民族思想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与融合,作为热贡文化的一大支脉,即以藏传佛教艺术为核心的热贡艺术在本地区广泛传播,逐渐被诸多地区和民族所认同和接受,使得其不仅得以长期延续和发展,而且为热贡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文章以地处隆务河中游的"五屯村"作为典型,对热贡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及社会功能做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贡艺术 形成历史 五屯 生活方式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农业区的形成历史与地理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家其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8-65,共8页
六朝以前,劳动力不足制约了太湖在业区的发展,汉末西晋大规模的北人南移使农业区得到了发展,宋末以及明清期间的人口剧增使农业区产生了一系列土地、粮食、环境等问题。为了摆脱困境,太湖农业区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便利的交通、广... 六朝以前,劳动力不足制约了太湖在业区的发展,汉末西晋大规模的北人南移使农业区得到了发展,宋末以及明清期间的人口剧增使农业区产生了一系列土地、粮食、环境等问题。为了摆脱困境,太湖农业区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便利的交通、广阔的市场以及有利于对外开放的地理优势,调整农业结构,实行多种经营,发展商品经济,使太湖流域农业得到了新生,并逐步形成适应于在地少人多情况下夺取农业高产的农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形成历史 地理因素 太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我国农业区的形成历史论当今农业的持续发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家其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15,共11页
本文简述了我国农业区的形成历史。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的农业持续发展,就土地开发利用、水利建设。
关键词 中国 农业 形成历史 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地名演变看中国南海疆域的形成历史
5
作者 李国强 《中国边疆学》 2013年第1期15-29,共15页
本文通过对南海诸岛古今地名变化的梳理, 认为, 对于中国大陆而言, 中国南海从模糊的区域概念到明确的地理界线, 恰恰反映了中国南海疆域形成的历史过程. 从古代历史上的 “有疆无界” 到以 “U” 形断续线为标志的南海疆域的底定, 经... 本文通过对南海诸岛古今地名变化的梳理, 认为, 对于中国大陆而言, 中国南海从模糊的区域概念到明确的地理界线, 恰恰反映了中国南海疆域形成的历史过程. 从古代历史上的 “有疆无界” 到以 “U” 形断续线为标志的南海疆域的底定, 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中国人不仅发现、 命名并长期开发经营了南海诸岛, 而且历代中国政府行使了连续不断的管辖权, 从而确立了中国在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演变 南海疆域 形成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农业区的形成历史与地理因素分析
6
作者 陈家其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1993年第2期52-61,共10页
四川盆地农业区最早的农业至少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中期。在其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秦汉、隋唐、北宋是三个农业发展的高潮时期。复杂多样的农业自然条件使农业历史悠久且类型多样,而水利建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开发和农业发展中,都起着... 四川盆地农业区最早的农业至少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中期。在其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秦汉、隋唐、北宋是三个农业发展的高潮时期。复杂多样的农业自然条件使农业历史悠久且类型多样,而水利建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开发和农业发展中,都起着先导作用。明末战乱和自然灾害将农业破坏几尽。清康雍时期,外省移民纷至沓来,促进了农业区的全面恢复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农业区 形成历史 地理因素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锅庄舞的形成历史 被引量:5
7
作者 何廷艳 《西安社会科学》 2011年第4期81-82,共2页
锅庄舞是藏民族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古老的歌舞品种,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它伴随着藏族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而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笔者沿着时间脉络,从生产生活、宗教信仰等方面来分析锅庄舞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 锅庄舞 藏民族 形成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自成、多尔衮、郑成功能形成历史的“合力”吗?——与孔立、李强二同志商榷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启荣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16-23,共8页
孔立、李强二同志发表的《李自成、多尔衮、郑成功——历史的“合力”之一例》一文(载1982年8月16日《光明日报》,以下引自此文的话,不另註明出处。)进一步发挥了史学界出现的“合力论”观点,并且为“合力论”提出了一个“历史例证”。... 孔立、李强二同志发表的《李自成、多尔衮、郑成功——历史的“合力”之一例》一文(载1982年8月16日《光明日报》,以下引自此文的话,不另註明出处。)进一步发挥了史学界出现的“合力论”观点,并且为“合力论”提出了一个“历史例证”。读了此文,颇受启发。但是也感到有些问题值得商榷。现提出来请教孔、李二同志及关心这个问题的同志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成功 形成历史 李自成 多尔衮 形成合力 历史时代 物理学 历史合力 个人意志 合力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治盆地的形成历史及新构造运动特征浅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王京虎 《煤》 2005年第4期56-56,67,共2页
经对长治地区地表沉积物的沉积特征和大小断裂形成先后次序分析,简述了长治盆地的形成历史;通过对现代地貌的特征及变化分析了长治盆地的新构造活动。
关键词 形成历史 新构造运动 长治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平湖形成历史及其蝗虫区生态治理现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忠兵 李红 +1 位作者 杨景娟 井常燕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期141-142,共2页
介绍了东平湖形成的历史,阐述了该区蝗虫发生情况,总结了蝗虫区生态治理的情况,展望了蝗虫今后治理的方向,以期为该区治理蝗虫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东平湖 形成历史 蝗虫发生 生态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治盆地的形成历史及新构造运动特征浅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耿田波 《华北国土资源》 2004年第6期9-10,共2页
经对长治地区地表沉积物的沉积特征和大小断裂形成先后次序分析,简述了长治盆地的形成历史;通过对现代地貌的特征及变化分析了长治盆地的新构造活动。
关键词 形成历史 新构造运动 浅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阿尔丹地盾埃利康铀矿区的地质位置和形成历史
12
作者 李有柱 《国外铀金地质》 2001年第4期190-197,共8页
埃利康铀矿区在其成因、规模和地理位置上都是独特的自然现象。作为收集40余年的研究资料,对其地质位置和形成历史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埃利康铀矿区在中阿尔丹前寒武纪构造和中生代构造中的位置,对最大的含矿断裂——南带进行了详细探讨... 埃利康铀矿区在其成因、规模和地理位置上都是独特的自然现象。作为收集40余年的研究资料,对其地质位置和形成历史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埃利康铀矿区在中阿尔丹前寒武纪构造和中生代构造中的位置,对最大的含矿断裂——南带进行了详细探讨。同时还运用了与研究题目有关的阿尔丹地盾的最新科研成果。最后把埃利康矿区的金-铀矿床与古老地盾和太平洋成矿带一些其他热液铀矿床进行对比,并指出中生代成矿期在铀成矿作用总演化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丹地盾 埃利康铀矿区 成矿作用 地质位置 形成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成历史概念的方法刍议
13
作者 李卫新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33-34,共2页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形成历史概念的方法,主要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用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形式,对基本史实进行生动讲授、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舍去非本质。
关键词 概念的方法 形成历史 历史概念 中学历史 基本史实 空想社会 实例论证 逻辑思维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殖民帝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历史探讨
14
作者 孙美新 杨慧珠 谭明 《世纪桥》 2001年第3期10-11,共2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此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与合作奋斗中确立和发展起来的.江泽民在前不久全国统战理论工作会议上指出:"这项制度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成果,也是中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此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与合作奋斗中确立和发展起来的.江泽民在前不久全国统战理论工作会议上指出:"这项制度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成果,也是中国人民政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这项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对这一制度形成的历史,史学界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本文依据中共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历史作一探讨,总结其深刻的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党合作制度 民主党派 中国人民 中国共产党领导 政治经验 中共 政治制度 史学界 形成历史 革命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的形成历史与差异分析
15
作者 钱昱昭 朱晓丽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第2期184-184,共1页
中医、西医都是人类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文明产物,有着悠久的历史,两者一直交相发展。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医学大规模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的中医存在着较大差异,进而影响了人们对中西医的不同态度和认识。本文面对中西医的差异,从历... 中医、西医都是人类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文明产物,有着悠久的历史,两者一直交相发展。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医学大规模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的中医存在着较大差异,进而影响了人们对中西医的不同态度和认识。本文面对中西医的差异,从历史源头进行分析,解析了中西医的形成历史,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从根源上认识差异、理解差异,以期促进医疗水平的发展,除人类之病痛,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西医 形成历史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地名演变看中国南海疆域的形成历史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李国强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59,148,共10页
本文通过对南海诸岛古今地名变化的梳理,认为,对于中国大陆而言,中国南海从模糊的区域概念到明确的地理界线,恰恰反映了中国南海疆域形成的历史过程。从古代历史上的"有疆无界"到以"U"形断续线为标志的南海疆域的底... 本文通过对南海诸岛古今地名变化的梳理,认为,对于中国大陆而言,中国南海从模糊的区域概念到明确的地理界线,恰恰反映了中国南海疆域形成的历史过程。从古代历史上的"有疆无界"到以"U"形断续线为标志的南海疆域的底定,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不仅发现、命名并长期开发经营了南海诸岛,而且历代中国政府行使了连续不断的管辖权,从而确立了中国在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演变 南海疆域 形成历史
原文传递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形成的历史逻辑看“四个自信”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虎 《甘肃理论学刊》 2017年第3期60-66,共7页
从历史逻辑上看,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形成和巩固有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其间包括党的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史以及在这三大历史进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史。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党的革命史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习近平总... 从历史逻辑上看,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形成和巩固有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其间包括党的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史以及在这三大历史进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史。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党的革命史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在本质上都体现了党史自信,即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自信。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先进的政党,无论是革命、建设抑或是改革,中国共产党都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种自信,源于革命实践,源于建设成就,源于改革成果,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政党都无可比拟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新时期,党史自不自信,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基础,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执政地位 形成历史 党史自信 “四个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家话的性质——兼论南方汉语方言的形成历史 被引量:4
18
作者 潘悟云 《语言研究集刊》 2005年第1期18-29,393,共13页
本文通过客家话,特别是与客家话很接近的浙南畲话跟苗瑶语的比较,并参照客家人的遗传分析,论证客家话与苗瑶语之间的底层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汉语南方方言形成的一种新史观,认为大部分的南方汉语方言,最初是在南方原住民的语言基础上... 本文通过客家话,特别是与客家话很接近的浙南畲话跟苗瑶语的比较,并参照客家人的遗传分析,论证客家话与苗瑶语之间的底层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汉语南方方言形成的一种新史观,认为大部分的南方汉语方言,最初是在南方原住民的语言基础上逐渐汉化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话 比较 遗传分析 南方方言 形成历史
原文传递
党的“三大作风”的形成历史与现实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其良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2011年第3期25-27,共3页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三大作风,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并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它内蕴着民主性、科学性和道德性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三大作风" 形成历史 现实价值
原文传递
绿色发展观形成的历史轨迹探寻
20
作者 王连芳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37-43,共7页
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程中,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经历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渐向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建设的转变,经历了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进一步贯彻落实的阶段,也经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改... 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程中,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经历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渐向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建设的转变,经历了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进一步贯彻落实的阶段,也经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阶段。中国共产党对于发展方式也不断地改进和丰富,其中蕴含的绿色发展理念同时也不断的增多,并且越来越与现实国情相结合,形成与时俱进的绿色发展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观 形成历史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