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列腺癌患者神经微环境潜在磁共振成像影像标志物的研究现状
1
作者 齐东 戚轩 +3 位作者 杨宏楷 杜兵 翟承凤 何永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4-200,共7页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全球男性中患病最多、致死率第二高的癌症。PCa神经微环境与肿瘤进展、手术根治程度及术后复发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神经微环境中的神经密度(neural density,ND)、神经周围侵袭(perineural inv...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全球男性中患病最多、致死率第二高的癌症。PCa神经微环境与肿瘤进展、手术根治程度及术后复发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神经微环境中的神经密度(neural density,ND)、神经周围侵袭(perineural invasion,PNI)以及神经内分泌特征(neuroendocrine features,NEF)与TMPRSS2 ERG基因、单胺氧化酶A(monoamine oxidase A,MAOA)、核因子κB,神经营养因子以及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等的表达密切相关。挖掘与该基因组学及蛋白组学相关的影像标志物可以早期识别PCa神经微环境从而影响临床诊疗方案。基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影像组学特征可以识别PNI及NEF的潜在影像标志物。基于磁粒子成像技术(magnetic particle imaging,MPI)、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图像分类模型可以进行神经可视化。新兴神经影像技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扩散频谱成像(diffusion spectrum imaging,DSI)、神经突定向扩散与密度成像(neurite orientation dispersion and density imaging,NODDI)以及基于吩噁嗪的近红外荧光团的设计合成与神经成像技术,在显示及预测ND、PNI、NEF也蕴含着独特的价值。本文就PCa患者神经微环境潜在影像标志物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进一步揭示PCa神经微环境的神经生理机制,为后续诊疗过程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神经微环境 影像标志物 磁共振成像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神经可视化 磁共振弥散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化疗相关认知损害神经影像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磊 周福庆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神经影像技术特别是MRI在评估脑解剖结构及功能变化等方面应用广泛,已逐渐成为临床研究乳腺癌化疗相关认知损害(chemotherapy-related cognitive impairment,CRCI)的有力工具,并为其早期诊断提供了客观的影像诊断标志物。本文就神经影... 神经影像技术特别是MRI在评估脑解剖结构及功能变化等方面应用广泛,已逐渐成为临床研究乳腺癌化疗相关认知损害(chemotherapy-related cognitive impairment,CRCI)的有力工具,并为其早期诊断提供了客观的影像诊断标志物。本文就神经影像方法在乳腺癌CRCI神经影像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揭示其病理生理机制及早期诊断研究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相关认知损害 神经影像标志物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障碍神经影像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梅磊磊 张曼曼 +2 位作者 杨宏楷 罗潇 何永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8-113,共6页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相关认知功能障碍起病隐匿,具体机制尚未明确。结构MRI能客观度量脑体积和皮层形态改变;扩散成像能精确追踪神经纤维;定量磁化率成像可量化活体组织的铁异常沉积。图论分析能反映脑网络对信息...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相关认知功能障碍起病隐匿,具体机制尚未明确。结构MRI能客观度量脑体积和皮层形态改变;扩散成像能精确追踪神经纤维;定量磁化率成像可量化活体组织的铁异常沉积。图论分析能反映脑网络对信息的处理效率;神经血管耦合分析能检测神经血管的损伤;机器学习能构建可靠的诊断或预测模型。目前,将多模态MRI与先进的神经影像分析理论结合已逐渐成为临床研究T2DM认知功能损伤机制的有力工具。本文就多模态MRI在T2DM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影像标志物研究中的进展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揭示其神经生理机制及早期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认知障碍 神经影像标志物 磁共振成像 结构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社区队列脑小血管病影像标志物发现率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轶卿 夏忆玮 +5 位作者 张书凡 吴丹红 吴卫文 丁晶 程忻 董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296-300,共5页
目的探究上海社区老年人群中脑小血管病主要影像标志物的发现率、年龄分布及其危险因素。方法自2016年8月-2019年10月招募上海静安、青浦、闵行区内年龄≥50岁且符合入组标准的受试者。通过统一设计的临床研究登记表、神经心理评估、实... 目的探究上海社区老年人群中脑小血管病主要影像标志物的发现率、年龄分布及其危险因素。方法自2016年8月-2019年10月招募上海静安、青浦、闵行区内年龄≥50岁且符合入组标准的受试者。通过统一设计的临床研究登记表、神经心理评估、实验室检查及多模式磁共振对受试者进行信息采集,评估腔隙、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及血管周围间隙的发现率、严重程度及分布情况,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影像标志物与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870名受试者,中位年龄68岁,男性占40.2%。腔隙、白质高信号(Fazekas≥2)、脑微出血及血管周围间隙的发现率分别为17.6%、29.4%、27.8%、96.5%。年龄每增加10岁,腔隙的发生率就增加35%、白质高信号增加126%、脑微出血增加51%。高血压患者相对于非高血压患者腔隙、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及血管周围间隙的风险分别是1.98、1.64、1.91和1.45倍。结论社区老年人群中脑小血管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与高血压,不同年龄层中的单个影像标志物发现率和脑小血管病总体评分对于脑小血管病的诊断可能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社区队列 影像标志物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定量影像组学的肺腺癌演变影像标志物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邢瑞欣 樊志红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7期159-163,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定量影响组织学的肺腺癌演变影像标志物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莒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肺部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搜集孤立性肺结节(SPN)定量影像组织学信息、SPN定量影像特征及临床资料,分... 目的探讨基于CT定量影响组织学的肺腺癌演变影像标志物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莒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肺部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搜集孤立性肺结节(SPN)定量影像组织学信息、SPN定量影像特征及临床资料,分析肺腺癌影响因素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肺腺癌浸润等级的影响因素,了解CT征象对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89例肺部结节患者中恶性结节患者54例,良性结节患者3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良性结节患者与恶性结节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既往恶病史、SPN、分形雏数、胸膜占比、平均直径、表面积、质量(MASS)、平均密度、不规则、钙化体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950、COPD910、SPN周围肺气肿占比、相关血管支数、脂肪占比、最大直径、表面积与体积比值(SA/V)、SPN体积、分型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形维数、胸膜占比、相关血管支数、脂肪占比、COPD910、SPN、平均密度、最大直径、不规则、SA/V、表面积及SPN体积均为肺腺癌浸润等级升高的危险因素(P<0.05),SPN周围肺气肿占比为肺腺癌浸润等级升高的保护因素(P<0.05)。脂肪占比、平均密度、不规则、平均直径、COPD910P及MASS与SPN的良恶性病变有关,具有较好的区分诊断能力,且Hosmer-Lemeshow test也证明了这一模型的校准度较高。结论临床上在诊断肺结节时,不规则、MASS、脂肪占比及平均直径等与SPN的良恶性病变有关,通过联合各个影像学参数的联合运用,可以对良恶性结节进行鉴别诊断,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诊断 肺腺癌 孤立性肺结节 影像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VD影像标志物与CSVD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马俊锋 黄丹 张坚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3期5-8,13,共5页
目的探讨CSVD影像标志物与CSVD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旨在为预防主要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溧阳市中医医院放射科2019年6月—2022年6月就诊的脑小血管病患者70例为观察组,同时纳入70例头颅MRI诊断无异常患者为对照组,参照201... 目的探讨CSVD影像标志物与CSVD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旨在为预防主要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溧阳市中医医院放射科2019年6月—2022年6月就诊的脑小血管病患者70例为观察组,同时纳入70例头颅MRI诊断无异常患者为对照组,参照2015年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专家共识进行头颅磁共振诊断,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脑小血管病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像标志物与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比例、高血压比例、高脂血症比例、吸烟比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VD的危险因素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水平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cy。年龄(r=0.287~0.430,P<0.05)、高血压(r=0.194~0.502,P<0.05)和Hcy(r=0.269~0.576,P<0.05)几乎与所有的CSVD危险因素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水平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Hcy是CSVD的危险因素,并且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水平和Hcy水平越高,CSVD影像标志物发生的概率增加。因此需要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提前预防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核磁共振 影像标志物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标志物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邢楠 华素玉 李俐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2-246,共5页
脑小血管疾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的部分患者会出现认知功能下降并可能进展为痴呆,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关于CSVD影像学标志物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脑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脑微出血、腔... 脑小血管疾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的部分患者会出现认知功能下降并可能进展为痴呆,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关于CSVD影像学标志物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脑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脑微出血、腔隙性脑梗死的分布位置、严重程度对各认知域产生不同影响,CSVD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炎症因子间接影响和脑组织纤维束破坏等机制相关。但CSVD影像学标志物与认知功能的关系及其相关机制还需要更进一步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影像标志 脑白质高信号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脑微出血 腔隙性梗死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小血管病患者抑郁与影像学标志物及认知功能相关性
8
作者 曹佳丽 韩永昌 +6 位作者 张月 李璠 李圣年 沈蒙蒙 姚皓月 张仙虎 刘冲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38-643,共6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小血管病(HT-CSVD)患者抑郁与影像学标志物及总负荷的关系,并分析抑郁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3年5~12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41例HT-CSVD患者,依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将患者分为抑郁组(n=49)与非抑郁组(n=...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小血管病(HT-CSVD)患者抑郁与影像学标志物及总负荷的关系,并分析抑郁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3年5~12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41例HT-CSVD患者,依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将患者分为抑郁组(n=49)与非抑郁组(n=92)。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既往病史、MRI图像、实验室检查及认知功能评分等临床资料,分析HT-CSVD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以及抑郁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抑郁组患者腔隙、基底节区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BG-EPVS)、CSVD影像学总负荷高于非抑郁组,白蛋白水平低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腔隙、BG-EPVS是HT-CSVD患者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T-CSVD患者抑郁与认知功能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组MoCA总评分与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力、语言、延迟回忆和定向力等认知领域的单项评分均低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抑郁评分与MoCA评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力、语言、延迟回忆、定向力呈负相关(P<0.05)。结论腔隙、BG-EPVS是HT-CSVD患者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HT-CSVD患者抑郁与认知功能关系密切。HT-CSVD患者抑郁与总体认知功能、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力、语言、延迟回忆、定向力功能下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高血压 抑郁 影像标志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生物标志物在宫颈癌诊治中发展和应用
9
作者 吕艳红 李佳 +1 位作者 陈李纲 陈必良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7期551-555,共5页
影像学检查作为无创检测手段在宫颈癌诊治中地位越来越高,影像生物标志物以其独特的非侵入性、空间分辨率和可重复等特性优于传统生物学标志物。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及放射组学的兴起,影像生物标志物在宫颈癌诊治中的准确性明显提高,但... 影像学检查作为无创检测手段在宫颈癌诊治中地位越来越高,影像生物标志物以其独特的非侵入性、空间分辨率和可重复等特性优于传统生物学标志物。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及放射组学的兴起,影像生物标志物在宫颈癌诊治中的准确性明显提高,但鲜有妇产科医生关注影像生物标志物在临床的应用,且尚无准确统一的影像生物标志物建立,为提高妇产科医师对影像生物标志物的认识,并探索其在宫颈癌诊疗中的应用,现就影像生物标志物的概念、发展以及其在宫颈癌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标志 宫颈癌 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卒中复发的影像标志物研究进展
10
作者 宋晓微 候多朵 武剑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3期130-134,共5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卒中发生和复发的重要病因之一,针对缺血性卒中人群的影像评估有助于深入理解其发病机制,也有助于对卒中再发风险进行预测。本文通过对影像标志物与卒中发生及复发的关系进行回顾,旨在识别卒中复发高危人群...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卒中发生和复发的重要病因之一,针对缺血性卒中人群的影像评估有助于深入理解其发病机制,也有助于对卒中再发风险进行预测。本文通过对影像标志物与卒中发生及复发的关系进行回顾,旨在识别卒中复发高危人群,为将来基于影像组学的精准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卒中复发 影像标志物
原文传递
认识急性脑小血管病与非急性脑小血管病及其影像标志物的区别及联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芒芒 姜帅 +1 位作者 陶文丹 刘鸣 《华西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725-730,共6页
脑小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急性和非急性两大类。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脑小血管病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脑小血管病的种类以及对脑小血管病和影像标志物的概念使用混淆,并对不同概念间的关系... 脑小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急性和非急性两大类。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脑小血管病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脑小血管病的种类以及对脑小血管病和影像标志物的概念使用混淆,并对不同概念间的关系模糊不清。该文旨在讨论急性脑小血管病、非急性脑小血管病及影像标志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更加清楚地认识脑小血管病、进行更加个体化的临床处理和更加深入的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小血管病 脑小血管病影像标志物 腔隙性脑梗死 脑出血 脑淀粉样血管病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影像标志物与大面积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叶凯丽 林敬 +2 位作者 刘宇欣 吴思缈 刘鸣 《华西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385-393,共9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影像标志物与大面积脑梗死(large hemispheric infarction,LHI)发生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1日—2016年3月30日期间入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发病1个月内并完成头部影像学(CT/MRI)检查的大脑中...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影像标志物与大面积脑梗死(large hemispheric infarction,LHI)发生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1日—2016年3月30日期间入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发病1个月内并完成头部影像学(CT/MRI)检查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LHI定义为:入院头部CT低密度影超过1/2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或6 h内超过1/3大脑半球,或入院头部MRI梗死面积大于同侧半球的2/3。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数据,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索LHI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及其与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独立相关性。结果共纳入503例患者,其中LHI患者111例(22.1%),非LHI患者392例(77.9%)。与非LHI患者相比,LHI组Fazekas分值更低,脑白质病变者、Fazekas评分>1分者、合并腔隙者、合并糖尿病者比例均更低,合并心房颤动病史者比例更高,发病到就诊时间更短,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更高,格拉斯哥昏迷量表分值更低,TOAST分型和血管狭窄部位分布不同(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存在脑白质病变[比值比(odds ratio,OR)=0.182,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050,0.660),P=0.010]、Fazekas分值较高[OR=0.770,95%CI(0.611,0.970),P=0.027]和Fazekas评分>1分[OR=0.490,95%CI(0.259,0.928),P=0.029]与LHI发生风险降低独立相关,而合并腔隙与LHI发生风险非独立相关[OR=0.583,95%CI(0.265,1.279),P=0.178]。入院NIHSS评分较高及心房颤动病史是LH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脑白质病变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较高的Fazekas评分及Fazekas评分>1分)均在非LHI组更多,且与LHI发生独立相关,结果提示其可能通过缺血预处理产生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脑小血管病 影像标志物 脑白质病变 腔隙
原文传递
脑淀粉样血管病神经影像相关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肖志龙 徐丽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77-379,共3页
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是老年人自发性脑出血和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1]。通过血管淀粉样蛋白病理标本的检测或者神经影像学检查,再根据波士顿诊断标准进行判断,脑淀粉样血管病的诊断率逐渐提高[2]... 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是老年人自发性脑出血和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1]。通过血管淀粉样蛋白病理标本的检测或者神经影像学检查,再根据波士顿诊断标准进行判断,脑淀粉样血管病的诊断率逐渐提高[2]。如何提高人体活体诊断,其神经影像学标记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淀粉样血管病 铁沉积影像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生物标志物与贝伐珠单抗联合标准治疗对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诊断及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文燕 王翠英 赵宝帅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1055-1056,共2页
目的:探讨影像生物标志物联合贝伐珠单抗在胶质母细胞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BEV组(n=20)与TMZ组(n=18),所有患者均接受同步放化疗,BE... 目的:探讨影像生物标志物联合贝伐珠单抗在胶质母细胞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BEV组(n=20)与TMZ组(n=18),所有患者均接受同步放化疗,BEV组患者采用贝伐珠单抗治疗,TMZ组选择替莫唑胺治疗,治疗后行DSC-MRI、DCE-MRI及PET检查,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段影像生物标志物指标的变化,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疾病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T0时刻rCBV、rCBF、Ktrans比较无显著差异,随着时间的延长,T1-T3时刻两组患者rCBV、rCBF、Ktrans均呈下降趋势,并且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通过MRI检查观察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影像生物标志物可初步判断患者病情程度,并且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可准确评估患者病情改善程度,对指导临床治疗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诊断 胶质母细胞瘤/治疗 @影像标志 @贝伐珠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抑郁症的磁共振结构影像标志物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超猛 潘伟刚 +1 位作者 毛佩贤 马辛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98-1503,共6页
老年抑郁症(LLD)患病率高,危害大,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皮层或皮层下的结构损伤可反映大脑功能网络的连接异常。本文论述了脑白质高信号(WMH)、白质完整性与皮层及皮层下体积等磁共振结构影像标... 老年抑郁症(LLD)患病率高,危害大,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皮层或皮层下的结构损伤可反映大脑功能网络的连接异常。本文论述了脑白质高信号(WMH)、白质完整性与皮层及皮层下体积等磁共振结构影像标志物在LLD中的研究进展.当前研究也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谨慎地看待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磁共振 结构影像标志物
原文传递
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标志物对脑卒中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郑文乔 王效春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6-99,共4页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属于脑血管疾病,主要累及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尽管其病因多样,发病机制也各不相同,但CSVD具有相似的影像学标志物,这些标志物不仅是脑卒中发生风险增高的预测因子,亦与卒中复发、...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属于脑血管疾病,主要累及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尽管其病因多样,发病机制也各不相同,但CSVD具有相似的影像学标志物,这些标志物不仅是脑卒中发生风险增高的预测因子,亦与卒中复发、卒中较差预后和较低生活质量明显相关。笔者将对CSVD影像学标志物及其对脑卒中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将CSVD对卒中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影像标志 脑卒中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影像生物标志物预测肝细胞癌术后复发风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长江 朱绍成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4-157,共4页
MRI可以预测肝细胞癌的预后,近年来功能MRI和肝胆特异性对比剂的应用推广以及影像组学的发展,使得MRI预测肝细胞癌预后及复发风险评估这一研究领域进一步深化,并探索出部分影像生物标志物。本文对此类磁共振影像生物标志物的定义、特征... MRI可以预测肝细胞癌的预后,近年来功能MRI和肝胆特异性对比剂的应用推广以及影像组学的发展,使得MRI预测肝细胞癌预后及复发风险评估这一研究领域进一步深化,并探索出部分影像生物标志物。本文对此类磁共振影像生物标志物的定义、特征、潜在发生机制及临床关联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MRI评估肝细胞癌术后复发价值的认识,更好地辅助科研和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影像标志 术后复发 预后 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CT及OCTA下脉络膜影像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雪霁 赵海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1170-1174,共5页
脉络膜是眼球主要的血管组织,其在多种脉络膜视网膜疾病中的作用已被研究。随着技术的发展,增强型深度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DI-OCT)、扫描源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SS-OCT)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应运而生,从手动分割... 脉络膜是眼球主要的血管组织,其在多种脉络膜视网膜疾病中的作用已被研究。随着技术的发展,增强型深度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DI-OCT)、扫描源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SS-OCT)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应运而生,从手动分割到自动分割和二值化方法的逐渐转变促使了脉络膜的三维重建,增加了脉络膜影像标志物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这些标志物提供了对发病机制的更好理解,有助于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并且在未来也可能有助于设计治疗方案。本文主要对OCT及OCTA下的脉络膜影像学标志物进行综述,通过这些标志物对健康和疾病中的脉络膜提供基本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 影像标志 OCT OCTA 脉络膜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标志物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贾小丹 曲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第8期1047-1050,共4页
脑小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约1/4的脑卒中由脑小血管病引起,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小血管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其危害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尽管其病因多样,发病机制也各不相同,但脑小血管病具有相似的影像学标志物,这些标志物不仅可以... 脑小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约1/4的脑卒中由脑小血管病引起,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小血管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其危害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尽管其病因多样,发病机制也各不相同,但脑小血管病具有相似的影像学标志物,这些标志物不仅可以预测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影响脑卒中的治疗,亦与脑卒中复发、较差预后和较低生活质量明显相关。本文就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标志物与脑卒中相关性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对今后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影像标志 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相关的帕金森病的影像学生物标志研究进展
20
作者 黄雅琴 张轩 +1 位作者 马莉 薛蓉 《国际神经精神科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3-19,共7页
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ur disorder, RBD)是一种发生在快速眼动期(rapid eye movement, REM)的一种与梦境相关的复杂行为障碍,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idiopathic RBD, iRBD)与神经变性病如帕金森病(Parkinson... 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ur disorder, RBD)是一种发生在快速眼动期(rapid eye movement, REM)的一种与梦境相关的复杂行为障碍,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idiopathic RBD, iRBD)与神经变性病如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DLB)、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 MSA)等密切相关,其中帕金森病最多见。iRBD是神经变性病的前驱症状。尽早发现并干预神经变性病显得尤为重要。当前许多研究致力于寻找RBD相关的神经变性病的生物学标志,其中影像学方面的技术因其客观性和快速进展性而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旨在将当前的影像学相关的帕金森病前驱症状生物学标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 帕金森病 影像学生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