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史记·循吏传》撰人考辨——兼驳崔适“妄人伪托说”
1
作者 牛子晗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2024年第1期113-126,共14页
崔适《史记探源》断言《循吏传》为“妄人伪托”。考《太史公自序》《汉书·司马迁传》,《循吏传》篇目、编次皆出于司马迁,且与今本合。《循吏传》所记人物事迹源自先秦、汉初文献,经司马迁整合、综括、选择、处理,重新书写入传。... 崔适《史记探源》断言《循吏传》为“妄人伪托”。考《太史公自序》《汉书·司马迁传》,《循吏传》篇目、编次皆出于司马迁,且与今本合。《循吏传》所记人物事迹源自先秦、汉初文献,经司马迁整合、综括、选择、处理,重新书写入传。而且《循吏传》在材料取舍、详略上与《滑稽列传》《郑世家》《十二诸侯年表》相互照应,又与《酷吏传》在编撰宗旨上相颉颃,处处显示出司马迁的纂修思想、撰史特点和风格,且与司马迁“人本”“刑名”“法治”思想相合。这些都是后世“妄人”无论如何都难以模仿假托的。崔适不细品《循吏传》思想内容,不根寻《循吏传》史源,仅仅根据“麟止”“先别传、后总传”等例,便断言《循吏传》为伪。把“个例”当凡例,自设史例规则衡量《史记》,合则真,不合则疑,疑则伪,据疑定罪,制造“《史记·循吏传》妄人伪托”之冤假错案,实属自我假设、自我定罪的套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史记·循吏传 崔适《史记探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史·循吏传》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燕永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53,共6页
《宋史·循吏传》所载十二位北宋循吏,有的出现于北宋初期,有的则出现于考课制度完备、甚至崇尚功利的北宋中后期。他们一般久居地方,敢作敢为,课绩优异,深得民众爱戴。不过,《循吏传》的代表性颇有不足。一是元史官对北宋原有循吏... 《宋史·循吏传》所载十二位北宋循吏,有的出现于北宋初期,有的则出现于考课制度完备、甚至崇尚功利的北宋中后期。他们一般久居地方,敢作敢为,课绩优异,深得民众爱戴。不过,《循吏传》的代表性颇有不足。一是元史官对北宋原有循吏有所调整;二是在"崇道德、黜功利"原则指导下,一些循吏及其事迹出现残佚甚至偏颇的现象;三是受选录标准及范围等因素制约,一些政绩突出的地方官员始终未能成为宋元史官认定的循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宋史·循吏传 循吏 政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史《循吏传》传名变化及循、良、能义释 被引量:2
3
作者 牛子晗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2022年第2期44-52,共9页
19部正史设有《循吏传》,传名先后有变化,或曰“循吏”,或曰“良吏”“良政”“能吏”。传名改变反映了史家对不同时代优秀官吏的认识。循本义为顺。司马迁以奉法循理的官吏为循吏,记述先秦优秀官吏。《汉书》沿袭《史记》中“循”之含... 19部正史设有《循吏传》,传名先后有变化,或曰“循吏”,或曰“良吏”“良政”“能吏”。传名改变反映了史家对不同时代优秀官吏的认识。循本义为顺。司马迁以奉法循理的官吏为循吏,记述先秦优秀官吏。《汉书》沿袭《史记》中“循”之含义,规定循吏为教化地方的“二千石”官吏,为后世史书所遵循。历朝有治乱之别,乱世中,循吏难寻,史书改“循吏”为“良吏”“良政”“能吏”。良即美好,良吏即能尽责办事的好官。能即胜任,能吏即有能力、胜任本职工作的官吏。“良吏”与“能吏”消解了对官吏“仁德”“化治”的要求,反映了汉代以后,地方官吏逐渐工具化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吏传 循吏 良吏 能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祁寯藻与晚清理学:以同治朝修国史《循吏传》为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阎昱昊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5-175,共11页
程朱理学在晚清的复兴久为学界关注,如倭仁等代表性人物已得到许多讨论。但是,理学复兴仍有复杂面相值得开掘,存在着时势、人事和制度等多种因素的交互。晚清其他朝廷重臣与理学复兴的关系不可忽视,如祁寯藻同治初年位居帝师,其施政作... 程朱理学在晚清的复兴久为学界关注,如倭仁等代表性人物已得到许多讨论。但是,理学复兴仍有复杂面相值得开掘,存在着时势、人事和制度等多种因素的交互。晚清其他朝廷重臣与理学复兴的关系不可忽视,如祁寯藻同治初年位居帝师,其施政作为有倡导理学之意。他于同治二年上奏澄清吏治,请求清廷纂修国史《循吏传》,并影响到该传的写作。祁氏影响下的国史《循吏传》取材理学著作《学案小识》,表彰具有理学思想背景的地方官员,体现出祁寯藻倡导理学的用心。祁氏学兼汉宋,同治初在朝与倭仁等理学名臣多有交往,呼应清廷上下推动理学的时势,以修史为举措,希望用理学振兴地方吏治。祁寯藻奏请纂修国史《循吏传》一事,提供了理解晚清理学复兴在实际政治层面运作的具体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寯藻 理学 清史《循吏传 《学案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史·循吏传》编纂考述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航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18-123,共6页
《明史·循吏传》是研究明代循吏的重要历史文献。其成书,经历了万斯同初稿、王鸿绪二稿、张廷玉定稿三个阶段。其中,万稿虽属草创之作,但具有奠基之功。王稿源自万稿,并对其做了大幅度的删润和加工,因此王稿不论是在结构、史识还... 《明史·循吏传》是研究明代循吏的重要历史文献。其成书,经历了万斯同初稿、王鸿绪二稿、张廷玉定稿三个阶段。其中,万稿虽属草创之作,但具有奠基之功。王稿源自万稿,并对其做了大幅度的删润和加工,因此王稿不论是在结构、史识还是行文和表述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是《明史·循吏传》转折之稿。定稿基本承袭王稿,但对王稿的不足之处做了一定的修改,但整体来说变动不大,字数也大体相埒,故王稿的不足之处也大都为定稿所沿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史·循吏传 万斯同 王鸿绪 张廷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贵阳府志·明循吏传》中循吏的执政特色及其现代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洸 《贵州文史丛刊》 2018年第3期66-71,共6页
文章首先探析了循吏的概念和发展历程,接着总结了道光《贵阳府志·明循吏传》中循吏的执政特色;最后立足于现实,揭示出《贵阳府志·明循吏传》的当代价值与启示,通过对明代贵阳循吏执政事迹和思想分析研究,指出如何利用贵阳古... 文章首先探析了循吏的概念和发展历程,接着总结了道光《贵阳府志·明循吏传》中循吏的执政特色;最后立足于现实,揭示出《贵阳府志·明循吏传》的当代价值与启示,通过对明代贵阳循吏执政事迹和思想分析研究,指出如何利用贵阳古代循吏文化做好当今的官德建设和廉政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阳府志·明循吏传 循吏 执政特色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史·循吏传》考误五则
7
作者 李航 《图书馆研究》 2019年第5期121-123,共3页
《明史·循吏传》是研究明代循吏群体的重要文献。由于书成众手等多种原因,该《传》存在诸多疏漏舛误之处。兹据《明实录》《明一统志》及各类明代墓志铭等文献考证,考证该《传》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中存在的5处讹误和表述不当。
关键词 明史 循吏传 考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史·循吏传》入传标准研究
8
作者 李航 董利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4-18,80,共6页
循吏是中国古代社会官员的典范。由张廷玉主修的《明史·循吏传》,编撰特点明显,载录的循吏人数较多,包罗了一个特殊群体。分析《明史·循吏传》传文内容可以发现其入传标准主要有三:一是传主本身具有良好的德行操守,二是传主... 循吏是中国古代社会官员的典范。由张廷玉主修的《明史·循吏传》,编撰特点明显,载录的循吏人数较多,包罗了一个特殊群体。分析《明史·循吏传》传文内容可以发现其入传标准主要有三:一是传主本身具有良好的德行操守,二是传主在主政地方时有卓越的政绩,三是传主多受民众拥护。通过入传标准也可以探析《明史·循吏传》所蕴含的政治文化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史·循吏传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正史《循吏传》入传标准分析
9
作者 高建文 《潍坊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51-54,共4页
二十四部正史当中,总共有十九部正史撰有《循吏传》,其中魏晋南北朝正史就有八部之多,几乎占据正史《循吏传》的一半。魏晋南北朝正史《循吏传》的撰立,描述了"循吏"清正、廉洁、仁义、爱民等行为,使人们对"循吏"... 二十四部正史当中,总共有十九部正史撰有《循吏传》,其中魏晋南北朝正史就有八部之多,几乎占据正史《循吏传》的一半。魏晋南北朝正史《循吏传》的撰立,描述了"循吏"清正、廉洁、仁义、爱民等行为,使人们对"循吏"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魏晋南北朝正史《循吏传》中"循吏"的择入标准,一要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如"清廉""仁义"等;二要做出一定的政绩,如促进教化、审理刑狱、平定暴乱等;三要获得百姓的肯定,如立碑建祠、歌颂、乞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正史 循吏传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史稿·循吏传》析论
10
作者 张立芹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119,共6页
《清史稿》自成书以来,因其舛谬和阙遗而多为学界诟病。然而,客观看待《清史稿》,其中不乏有些名篇之作,《循吏传》就是其中之一。该《传》由总纂之一的夏孙桐独自完成,能够博采前史之长,避其所短,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前史,具有重要的学... 《清史稿》自成书以来,因其舛谬和阙遗而多为学界诟病。然而,客观看待《清史稿》,其中不乏有些名篇之作,《循吏传》就是其中之一。该《传》由总纂之一的夏孙桐独自完成,能够博采前史之长,避其所短,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前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清史稿·循吏传》少有措意,系统性研究更是付之阙如。本文拟对《清史稿·循吏传》的入传标准、学术成就和编纂特点作一系统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史稿》 循吏传 编纂特点 清史稿 总纂 付之阙如 学术成就 避其所短
原文传递
何以齐家:论汉唐循吏的家庭观念及其影响
11
作者 胡博文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79-85,共7页
汉唐时期的循吏重视家庭,在生活中孝敬父母,夫妻和谐,严格教育子女,友爱兄弟。在夫妻间的清贫生活中,妻子体现出一种工具性。他们以礼法治家,虽然维护了家族的和谐,但也体现出父尊母卑、夫尊妻卑、长幼有序的等级观念。他们的家庭观念... 汉唐时期的循吏重视家庭,在生活中孝敬父母,夫妻和谐,严格教育子女,友爱兄弟。在夫妻间的清贫生活中,妻子体现出一种工具性。他们以礼法治家,虽然维护了家族的和谐,但也体现出父尊母卑、夫尊妻卑、长幼有序的等级观念。他们的家庭观念也影响了如何治民,他们在治理百姓时注重移风易俗,重构家庭伦理观念;推己及人,用亲情化解矛盾纠纷,甚至于感化罪犯。然而他们对家人的感情是有原则、有边界的,边界就是法律与道德,是国家与百姓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唐 循吏传 家庭观念 儒家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史《循吏传》入传标准与记述内容的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牛子晗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3-117,共5页
正史《循吏传》研究首先以文本为要,文本研究须明确其入传标准及内容特点。笔者近两年通读19部正史《循吏传》,发现正史《循吏传》不仅传名各有变化,或曰《循吏》,或曰《良吏》《良政》《能吏》,其入传标准及内容特点前后亦有变化。《... 正史《循吏传》研究首先以文本为要,文本研究须明确其入传标准及内容特点。笔者近两年通读19部正史《循吏传》,发现正史《循吏传》不仅传名各有变化,或曰《循吏》,或曰《良吏》《良政》《能吏》,其入传标准及内容特点前后亦有变化。《史记》首设《循吏传》,列于类传之首。《史记·循吏传》记载了春秋时期的5位循吏。孙叔敖为楚国相,功绩卓著,司马迁仅记其“施教导民”“政缓禁止”((1))等事迹,以及“三相楚而心愈卑”((2))的人品修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循吏传 循吏传 记述内容 孙叔敖 《史记》 文本研究 正史
原文传递
《清史稿·循吏传》地名勘误
13
作者 王昌宜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7-142,共6页
《清史稿》是研究清代人物的重要史料。但在传统正史系列中,《清史稿》质量欠佳,舛误较多,亦为学界共识,其《循吏传》亦未能幸免。然而《清史稿》毕竟是一部有着较大影响的史书,其中的讹误可能会产生不小的危害,故订正其舛误很有必要。... 《清史稿》是研究清代人物的重要史料。但在传统正史系列中,《清史稿》质量欠佳,舛误较多,亦为学界共识,其《循吏传》亦未能幸免。然而《清史稿》毕竟是一部有着较大影响的史书,其中的讹误可能会产生不小的危害,故订正其舛误很有必要。本文综合利用文集、方志、档案等各类史料,考订出《清史稿.循吏传》地名记载方面的六则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史稿》 循吏传 地名 勘误
原文传递
《清史稿·循吏传》地名定误
14
作者 王昌宜 《古籍研究》 2009年第Z1期304-307,共4页
《清史稿》是研究清代人物的重要史料。但在传统正史系列中,《清史稿》质量欠佳,舛误较多,亦为学界共识,其《循吏传》亦未能幸免。然而《清史稿》毕竟是一部有着较大影响的史书,其中的讹误可能会产生不小的危害,故订正其舛误很有必要。... 《清史稿》是研究清代人物的重要史料。但在传统正史系列中,《清史稿》质量欠佳,舛误较多,亦为学界共识,其《循吏传》亦未能幸免。然而《清史稿》毕竟是一部有着较大影响的史书,其中的讹误可能会产生不小的危害,故订正其舛误很有必要。本文现以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清史稿》为底本,以《清史稿·循吏传》为中心,对其中存在的大量错误做一比较系统、全面的清理,考订出其中所记地名方面错误①,以就教方家,亦希望该文能对正在进行中的《清史》编纂工作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吏传 清史稿 清代人物 编纂工作 点校本 鹿洲 循良 陈汝咸 啖以重利 蓝鼎元
原文传递
从碑传到国史:清代闽县龚氏“四世循良”官方书写的形成 被引量:1
15
作者 阎昱昊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124,共8页
私家性质的碑传是中国传统官方史学传记编纂的重要参考资料,例如清代国史《儒林传》《文苑传》《循吏传》等传即广泛采择利用碑传文字。同治年间的闽县龚其裕、龚嵘、龚一发、龚景瀚“四世循良”国史传记是依据一份由后代龚易图提供的... 私家性质的碑传是中国传统官方史学传记编纂的重要参考资料,例如清代国史《儒林传》《文苑传》《循吏传》等传即广泛采择利用碑传文字。同治年间的闽县龚其裕、龚嵘、龚一发、龚景瀚“四世循良”国史传记是依据一份由后代龚易图提供的事实清册编纂而成,该事实清册的资料来源则为四人的碑传。清廷编纂《循吏传》的动机在于表彰政绩突出的官员,振兴吏治,而“四世循良”中的龚景瀚是咸同时局中影响力颇大的文章《坚壁清野议》之作者。山东巡抚丁宝桢奏请将龚氏四世立传国史,并向国史馆呈送事实清册。龚易图与上级丁氏沟通祖辈立传事宜,收集编纂参考资料,彰显闽县龚氏家族恩荣是其重要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吏传 官方史学 清国史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循吏曹谨宦台前后之行绩考述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建兴 《中州今古》 2003年第4期20-24,共5页
关键词 吏曹 《清史稿》 河内县 循吏传 饶阳 清嘉庆 职官志 沁阳 崇实 州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吏、酷吏和其他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宝珠 《阴山学刊》 1993年第2期38-45,100,共9页
我国史书多列有与《刑法志》相联系的《循吏传》和《酷吏传》,这些以截然不同面貌出现在我国历史上的执法者,有着和各自密切联系的社会条件。循吏是与统治者和人民的某种需要“合拍”相关联,失去一方便失去了其自身存在的基础。而酷吏... 我国史书多列有与《刑法志》相联系的《循吏传》和《酷吏传》,这些以截然不同面貌出现在我国历史上的执法者,有着和各自密切联系的社会条件。循吏是与统治者和人民的某种需要“合拍”相关联,失去一方便失去了其自身存在的基础。而酷吏是与随经济繁荣而来的统治阶级腐化及因兼并被迫铤而走险的“穷民犯法”相关联的社会产物,它有针对人民和豪强贵戚的两重性,二者都不应忽视。尤其唐代以来的酷吏政治的教训是极深刻的。对这些,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也作了不同程度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吏 循吏传 酷吏 《酷吏 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璇和他的《梅花缘》传奇
18
作者 黄永堂 《贵州文史丛刊》 1986年第1期144-150,共7页
清代文坛上有两本贵州人创作的长篇戏曲问世,其中之一便是题为“古盘问花居士填词”的《梅花缘》传奇。(另一本为傅玉书的《鸳鸯镜》传奇)。古盘,即今贵州普安。问花居士,据《贵州通志·艺文志》言:“盖(任)璇别号也。”任璇正是普... 清代文坛上有两本贵州人创作的长篇戏曲问世,其中之一便是题为“古盘问花居士填词”的《梅花缘》传奇。(另一本为傅玉书的《鸳鸯镜》传奇)。古盘,即今贵州普安。问花居士,据《贵州通志·艺文志》言:“盖(任)璇别号也。”任璇正是普安人。关于任璇,我们所掌握的资料甚少,《普安直隶厅志·人物志·循吏传》有一点简短的记载:“任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隶厅 循吏传 奇作品 贵州人 普安 人物志 傅玉 盲风怪雨 改字 中状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裴李岗、后李文化生业经济模式比较研究
19
作者 陶治强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0年第33期27-33,63,共8页
一、概述“生业”一词,较早出现在两汉晁错的《守边劝农疏》,文曰:“往来转徙,时至时去,此胡人之生业。”《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徙其魁帅于它郡,赋田受禀,使安生业。”《后汉书·循吏传·仇览》:“(仇览)选为蒲亭长,劝... 一、概述“生业”一词,较早出现在两汉晁错的《守边劝农疏》,文曰:“往来转徙,时至时去,此胡人之生业。”《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徙其魁帅于它郡,赋田受禀,使安生业。”《后汉书·循吏传·仇览》:“(仇览)选为蒲亭长,劝人生业,为制科令,至于果菜为限,鸡豕有数。”“生业”有产业、资财和从事某种产业的多重语义,本文中指人赖以生存的职业,包括渔业、狩猎、采集和农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比较 后李文化 循吏传 光武帝 晁错 生业 后汉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循吏治政生态考察
20
作者 牛子晗 《新华文摘》 2024年第14期63-65,共3页
循更治政离不开其特定环境优良的自然、社会、政治生态是诞育循吏善政不可或缺的孕房,值得重视与总结。本文以《汉书·循吏传》为中心,并结合《汉书·宣帝纪》《汉书·刑法志》《汉书·地理志》等相关内容,在已有的研... 循更治政离不开其特定环境优良的自然、社会、政治生态是诞育循吏善政不可或缺的孕房,值得重视与总结。本文以《汉书·循吏传》为中心,并结合《汉书·宣帝纪》《汉书·刑法志》《汉书·地理志》等相关内容,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考察汉代循吏做出政绩所仰赖的治政生态条件,以期为当代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建设提供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地理志》 循吏传 《汉书·刑法志》 风清气正 汉书 研究成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