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9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任意皮瓣掀起后内皮素、一氧化氮动态变化与皮瓣微循环血量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晏泽 肖能坎 +4 位作者 肖添有 胡俊勇 陈兵 陈伯华 王晋煌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1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任意皮瓣掀起后血管活性因子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动态变化与皮瓣微循环血量的关系。方法:在猪背部两侧制备任意皮瓣,术前取背部皮肤全层测定ET、NO含量,术后取皮瓣中部皮肤全层测定;术前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测定仪测量背... 目的:探讨任意皮瓣掀起后血管活性因子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动态变化与皮瓣微循环血量的关系。方法:在猪背部两侧制备任意皮瓣,术前取背部皮肤全层测定ET、NO含量,术后取皮瓣中部皮肤全层测定;术前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测定仪测量背部皮肤微循环血量,术后24h持续监测皮瓣中部皮瓣微循环血量。结果:皮瓣ET、NO含量在术后1h开始明显上升,NO 3h达到峰值,ET 6h达到。皮瓣掀起后微循环血量急剧下降,1h左右下降至最低。皮瓣掀起后1、3h组织中ET含量与皮瓣微循环血量成显著负相关(γ=0.776,P<0.01)。NO含量与皮瓣微循环血量成显著正相关(γ=0.853,P<0.01)。结论:皮瓣掀起初期ET、NO动态变化与皮瓣微循环血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一氧化氮 任意皮瓣 循环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脉搏色素谱的循环血量检测方法
2
作者 刘光达 尚小虎 +3 位作者 魏星 刘旸 刘颂阳 查雨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27-731,共5页
循环血量(CBV)作为主要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在心血管疾病的病情评估和手术监护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将吲哚菁绿色素(ICG)作为示踪剂的脉搏色素谱法,通过建立ICG稀释排泄的色素谱曲线,实现CBV的在体无创测量。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由于... 循环血量(CBV)作为主要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在心血管疾病的病情评估和手术监护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将吲哚菁绿色素(ICG)作为示踪剂的脉搏色素谱法,通过建立ICG稀释排泄的色素谱曲线,实现CBV的在体无创测量。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由于受到血氧波动和环境背景光等干扰因素的影响,脉搏色素谱法测量CBV的准确度低于预期值。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修正脉搏色素谱的循环血量检测方法。具体操作是,在患者的肘静脉处注入吲哚菁绿试剂,利用光电传感器分别采集特征波长点的透射光谱信号和背景光电信号,采用差分算法消除血氧波动和环境背景光的干扰影响,建立准确的ICG色素谱曲线,从而计算CBV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131)I同位素"金标准法"相比较的试验结果表明,该研究提出的基于修正脉搏色素谱的循环血量检测方法,将CBV测量的平均相对误差从6.85%降低为4.53%,显著提高了其测量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血量 脉搏色素谱法 吲哚菁绿 氧波动 差分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双倍循环血量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对照分析
3
作者 陈凤春 《系统医学》 2021年第7期124-126,共3页
目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用单双倍循环血量换血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划分为单倍组和双倍组,每组40例。采用双倍循环血量换血对... 目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用单双倍循环血量换血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划分为单倍组和双倍组,每组40例。采用双倍循环血量换血对双倍组予以治疗,采用单倍循环血量换血对单倍组予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单倍组的血小板计数、血钠、血糖内环境指标(140.5±9.1)×10^(9)/L、(129.8±8.4)mmol/L、(9.7±1.4)mmol/L变化幅度较之于双倍组(120.6±9.2)×10^(9)/L、(110.4±6.4) mmol/L、(7.2±1.1)mmol/L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26、11.618、8.881,P<0.05);单倍组与双倍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vs 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7,P>0.05)。结论单倍循环血量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够有效减少其血胆红素,而且对患儿的内环境影响较小,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循环血量 双倍循环血量 新生儿高胆红素 胆红素 内环境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发生中循环血量和血液流变学变化
4
作者 李化民 吴中立 张金山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3年第4期43-45,共3页
夹闭成年大耳白兔肠系膜上动脉,以复制SMAO休克动物模型。休克后,颈动脉血压下降,循环血量减少,血细胞压积升高,血小板聚集率下降;血压下降与循环血量减少密切相关(r=0.6958,P<0.05)。提示:血液浓缩、循环血量减少,是引起SMAO休克的... 夹闭成年大耳白兔肠系膜上动脉,以复制SMAO休克动物模型。休克后,颈动脉血压下降,循环血量减少,血细胞压积升高,血小板聚集率下降;血压下降与循环血量减少密切相关(r=0.6958,P<0.05)。提示:血液浓缩、循环血量减少,是引起SMAO休克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血量 休克 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浆心钠素水平与有效循环血量的关系
5
作者 彭燕 卢义侠 王宝琳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119-120,共2页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20例肾病水肿期患儿、16例缓解期患儿和14例正常对照的血浆心钠素(ANP);还分别观察了14例水肿期患儿在血浆容量扩张和收缩前后血浆ANP的水平。结果发现,水肿期患儿血浆ANP明显低于缓解期患儿及正常对照,而缓解期患...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20例肾病水肿期患儿、16例缓解期患儿和14例正常对照的血浆心钠素(ANP);还分别观察了14例水肿期患儿在血浆容量扩张和收缩前后血浆ANP的水平。结果发现,水肿期患儿血浆ANP明显低于缓解期患儿及正常对照,而缓解期患儿血浆ANP与正常对照差异无显著性;扩容后,血浆ANP明显增高,容量收缩后,血浆ANP明显降低。表明在肾病患儿水肿期,有效循环血量的变化是导致血浆ANP变化的重要因素,血浆ANP的下降可作为反应有效循环血量减低的体液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钠素 有效循环血量 肾病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比重检测在保证有效循环血量及预防产后出血中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赵惠杰 王继红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保持足量有效循环血量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对择期剖宫产术前及要求阴道分娩的临产后的孕妇监测尿比重,将尿比重大于1.020的足月孕妇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静脉补液如葡萄糖加维生素C、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 [目的]探讨保持足量有效循环血量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对择期剖宫产术前及要求阴道分娩的临产后的孕妇监测尿比重,将尿比重大于1.020的足月孕妇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静脉补液如葡萄糖加维生素C、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等,使每小时尿量达到30~40 m L,尿比重维持在1.015~1.020之间;对照组不给予药物治疗,顺其自然。对比两组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及产褥期并发症的概率。[结果]实验组出现产后出血、产褥期并发症的概率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持足量有效循环血量可以减少产后出血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利于产妇恢复,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循环血量 尿比重 产后出 产褥期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动情周期中生殖轴系微循环血量的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吴素英 张珉 +2 位作者 朱宝倩 黄海燕 张香改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509-513,共5页
本文采用放射性生物微球技术,对雌性大鼠动情周期中丘脑下部-垂体-卵巢轴系的微循环血量进行了测量。结果指出,周期各期丘脑下部和垂体的血流量无显著差异(p>0.05)。卵巢血流量在动情后期最大,动情期最小,两期血流量的差异显著(p<... 本文采用放射性生物微球技术,对雌性大鼠动情周期中丘脑下部-垂体-卵巢轴系的微循环血量进行了测量。结果指出,周期各期丘脑下部和垂体的血流量无显著差异(p>0.05)。卵巢血流量在动情后期最大,动情期最小,两期血流量的差异显著(p<0.02)。子宮血流量以动情后期最大,间情期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动情期最小。动情后期和间情期与动情期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p<0.01和P<0.05)。输卵管血流量动情期最大,动情前期最小,两期血流量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由此表明,卵巢、子宫和输卵管血流量有明显的周期性波动。血流量的多寡与其生理机能状态和性激素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情周期 生殖轴系 循环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体循环血量比在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介入术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钟熠 刘晓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7-601,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行介入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流动力学及心脏超声指标,探讨该类患者中肺体循环血量比(pulmonary to systemic flow ra... 目的:对比分析行介入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流动力学及心脏超声指标,探讨该类患者中肺体循环血量比(pulmonary to systemic flow ratio,Qp/Qs)与介入术后肺动脉压力改变、心脏结构恢复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行介入封堵术的PDA合并PAH患者33例,根据术前Qp/Qs分为Qp/Qs≥2.5组(A组)及Qp/Qs<2.5组(B组),采集术前术后2组心导管检查获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记录术前术后随访的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结果,对2组进行组内及组间对比分析。结果:①术前2组间肺动脉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of pulmonary artery,sPAP)及肺动脉平均压(mean pressure of pulmonary artery,mPAP)无差异,术后即刻A组的sPAP及mPAP均低于B组。②A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index,LVEDDI)、左心房内径指数(left atrial diameter index,LAI)、肺动脉内径指数(pulmonary artery diameter index,PAI)在术后48 h、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均较术前降低,B组仅PAI、LVEDDI在术后3个月较术前降低;术前2组间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righ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index,RVEDDI)无差异,术后3个月A组低于B组。③5例术后即刻残留重度PAH患者均发生于B组。其中1例患者靶向药物治疗效果显著。结论:①对于合并重度PAH的PDA患者,Qp/Qs比值越大,术后肺动脉压力、心脏结构恢复越明显。②Qp/Qs对该类患者术后即刻残留重度PAH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重度肺动脉高压 肺体循环血量比值 经皮介入封堵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血量的床边无创监测——脉博染料密度分光光度测定法 被引量:5
9
作者 黄冰 张运龙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0年第4期208-210,共3页
根据脉搏氧饱和度测定原理,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注入体内的染料——吲哚菁绿(ICG)对透照脉搏的805nm和890nm两种波长光的吸收所反映的ICG浓度-时间变化,再由ICG清除曲线逆推出“首过(first pass)”时间,循环血容量即可由ICG的注射总量除以... 根据脉搏氧饱和度测定原理,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注入体内的染料——吲哚菁绿(ICG)对透照脉搏的805nm和890nm两种波长光的吸收所反映的ICG浓度-时间变化,再由ICG清除曲线逆推出“首过(first pass)”时间,循环血容量即可由ICG的注射总量除以初始浓度算出。本文从原理、方法及准确性和应用前景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 循环血量 吲哚菁绿 脉搏分光光度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血量和微循环的变化在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发生中的作用
10
作者 李化民 王红 《锦州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1-4,共4页
夹闭成年大耳白兔肠系膜上脉动(Superiormesentericartery,SMA)60min后松夹,以复制SMAOShock(以血压低于基础血压值的50%为指针)。休克组松夹后120min,颈动脉血压由夹闭SM... 夹闭成年大耳白兔肠系膜上脉动(Superiormesentericartery,SMA)60min后松夹,以复制SMAOShock(以血压低于基础血压值的50%为指针)。休克组松夹后120min,颈动脉血压由夹闭SMA前11、88±0.77kPa降至5、0±0.45kPa;循环血量由夹闭SMA前的75.92±4、73ml/kg减少至48.75±5.65ml/kg;血细胞压积由41.10±1.0%上升到47.6±1.5%;前后相差非常显著(P<0.01)9只休克兔血压下降与循环血量的减少密切相关(r=0.6958,P<0.05)。夹闭SMA后,肠系膜徽循环的血流急剧减少或停止,微动脉和微静收缩,毛细血管消失;松夹后血流恢复,随后微血管逐渐扩张,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呈絮状聚积,白细胞边集和粘附。对照组连续观察180min后,上述指标的数值前后相差不显著,微循环变化不明显。实验结果提示:循环血量的减少,微循环障碍,是引起SMAOShock的一个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循环血量 循环 闭塞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根止血带在循环血量不足患者静脉穿刺中的运用
11
作者 吴晓艳 孙轶炜 卢绚丽 《中国乡村医药》 2018年第17期69-69,共1页
静脉采血和输液是临床上治疗及抢救危重患者时常用的护理技术,因失血、脱水等原因导致的循环血量不足,静脉不显的患者,即使有颈内或颈外的静脉通路开放,但已用于输血、输液,需送检急诊的血标本时会出现外周血管可穿刺到但血标本量不足... 静脉采血和输液是临床上治疗及抢救危重患者时常用的护理技术,因失血、脱水等原因导致的循环血量不足,静脉不显的患者,即使有颈内或颈外的静脉通路开放,但已用于输血、输液,需送检急诊的血标本时会出现外周血管可穿刺到但血标本量不足的情况。挤压会破坏血细胞影响检验结果,故行静脉穿刺非常棘手。反复外周静脉穿刺,易造成机械性静脉炎[1],而且破坏多处血管,增加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穿刺 危重患者 循环血量 机械性静脉炎 外周 护理技术 静脉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压测定对评估肾病综合征患儿有效循环血量的临床意义
12
作者 李英明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0年第6期34-34,共1页
目的:探讨posm和uosn在原发性ns水肿期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16例原发性ns患儿分别测定输液前和输液后posrn和uosn,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输液前与输液后相比posm无明显变化,而uosn明显下降并产生明显利尿利钠效应。讨论:... 目的:探讨posm和uosn在原发性ns水肿期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16例原发性ns患儿分别测定输液前和输液后posrn和uosn,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输液前与输液后相比posm无明显变化,而uosn明显下降并产生明显利尿利钠效应。讨论:通过对原发性ns患儿测定其水肿期的posm和uosn,以此推断血浆adh的增高,从而了解有效循环血量的减低对指导水肿期的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压测定 评估肾病综合征 有效循环血量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率与总循环血量,献血者体质量的关系研究——《捐献血小板须知》
13
作者 谢松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3-313,共1页
《捐献血小板须知》由李慧文、李航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是一本专门介绍捐献血小板知识的书籍。血小板是由骨髓成熟聚合细胞爆浆裂解脱落下来,属于小块胞质。在骨髓造血细胞当中,巨核细胞数量最小,占据骨髓有核细胞0.05%,然而其... 《捐献血小板须知》由李慧文、李航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是一本专门介绍捐献血小板知识的书籍。血小板是由骨髓成熟聚合细胞爆浆裂解脱落下来,属于小块胞质。在骨髓造血细胞当中,巨核细胞数量最小,占据骨髓有核细胞0.05%,然而其形成的血小板,具有十分重要的止血功能。如果血管创伤出现失血问题,血小板会进行功能活动,主要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在创伤出现后,血小板会黏附在创伤位置,然后聚集成团,进而形成松软止血栓子。同时,推动血凝实现,形成坚实止血栓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血量 功能 科学技术出版社 骨髓造细胞 骨髓有核细胞 管创伤 小板
原文传递
不同体质、献血次数及循环血量人群对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风险的影响探究
14
作者 李松芯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第2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不同体质、献血情况等人群的不同献血反应,分析其影响。方法:筛选2021年1月~2023年3月500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对象均在天津市血液中心机采成分科捐献血小板,收集其一般资料、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按照不同体...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不同体质、献血情况等人群的不同献血反应,分析其影响。方法:筛选2021年1月~2023年3月500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对象均在天津市血液中心机采成分科捐献血小板,收集其一般资料、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按照不同体质、献血次数、循环血量人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500名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中28例出现不良反应,均为非重度献血反应,无重度献血反应。体质量70kg以上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50kg以下、50~70kg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50kg以下、50~70kg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献血次数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循环血量2500mL以上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2500mL以下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风险整体可控,体重较轻和循环血量大人群此类反应发生风险较高,应针对此类人群制定相应的预见性管理对策,实施科学管理措施以降低风险,保证机采血小板献血工作有序进行,保证献血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 次数 循环血量 机采小板 反应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治疗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过程中,如何处理组织水肿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的矛盾? 被引量:2
15
作者 封志纯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04-304,共1页
答:由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病理生理等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液体治疗的复杂性和特殊性。1.液体治疗的"目标导向治疗":在渗漏期组织水肿为保证有效灌注应大胆积极进行液体治疗,达到出现液体正平衡的... 答:由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病理生理等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液体治疗的复杂性和特殊性。1.液体治疗的"目标导向治疗":在渗漏期组织水肿为保证有效灌注应大胆积极进行液体治疗,达到出现液体正平衡的目的;另一方面,在保证基本灌注的前提下采取"允许性低前负荷"策略,以减少液体输入过多带来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水肿 液体治疗 有效循环血量 导向治疗 羟乙基淀粉 病理生理 正平衡 CAPILLARY 中心静脉 混合静脉
原文传递
肺动脉瓣口多普勒频谱分析与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定量关系——与有创检查同步对比研究
16
作者 吕春增 徐庆来 +2 位作者 胡燕燕 李方 朱式娟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2年第1期54-57,共4页
同步测定了42例患者的肺动脉瓣口前向脉冲多普勒频谱和心导管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指标。结果:1.肺动脉收缩压(PASP)、肺血管阻力(PVR)与AT,AT/RVET、AV/DV的r值为|0.72~0.78|,P<0.01。肺循环血量(QP)与这3项频谱指标的r值分别为0.47,... 同步测定了42例患者的肺动脉瓣口前向脉冲多普勒频谱和心导管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指标。结果:1.肺动脉收缩压(PASP)、肺血管阻力(PVR)与AT,AT/RVET、AV/DV的r值为|0.72~0.78|,P<0.01。肺循环血量(QP)与这3项频谱指标的r值分别为0.47,0.29和-0.31、P分别为<0.01,>0.05和<0.05,相关方向与之PASP和PVR的相反。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PASP、PVR与AT,AT/RVET及AV/DV的复r值分别为0.80,0.81,0.78(P均<0.001)。QP因素的影响方向略相反,但不显著。3.脉冲多普勒频谱分析各单因素在PASP正常组与升高组均数间差异有显著意义,但有较多病例重叠。结论是肺动脉瓣口脉冲多普勒指标变化系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多变量的综合作用,以PASP和PVR为著,用各指标估测肺动脉压力时,应考虑PVR和QP等变量的影响,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压 循环血量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静脉超声评估循环血量与漂浮导管法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波 闫敏芳 +2 位作者 任路平 刘军 崔惠玲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第2期10-10,34,共2页
目的:通过与漂浮导管法测量中心静脉压比较,分析颈内静脉塌陷指数与颈内静脉内径与漂浮导管法测量中心静脉压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超声诊断仪计算颈内静脉塌陷指数与颈内静脉内径评估循环血量,并与漂浮导管法测量中心静脉压力评估循环血... 目的:通过与漂浮导管法测量中心静脉压比较,分析颈内静脉塌陷指数与颈内静脉内径与漂浮导管法测量中心静脉压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超声诊断仪计算颈内静脉塌陷指数与颈内静脉内径评估循环血量,并与漂浮导管法测量中心静脉压力评估循环血量进行比较。结果:颈内静脉塌陷指数及颈内静脉内径与漂浮导管法测量值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85,0.702。结论:颈内静脉内径及颈内静脉塌陷指数与漂浮导管法测量中心静脉压存在相关性,可以作为一种简便的方法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压 循环血量 颈内静脉 静脉内径 超声诊断仪 超声评估 压力评估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质、献血次数及循环血量人群对机采血小板后献血反应风险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伟英 陈存意 +2 位作者 梁丽华 赖建分 盘琳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第5期186-188,19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体质、献血次数及循环血量人群对机采血小板后献血反应风险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本站进行机采血小板献血的1200名献血者纳入研究,通过对所有研究对象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不同体重(45~50.kg,5... 目的:观察不同体质、献血次数及循环血量人群对机采血小板后献血反应风险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本站进行机采血小板献血的1200名献血者纳入研究,通过对所有研究对象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不同体重(45~50.kg,51~60.kg,61~70.kg,>70.kg)、不同献血次数(首次献血、多次献血)及不同循环血量(<2500.mL,2500~3500.mL,>3500.mL)条件下机采血小板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差异。结果:45~50.kg组献血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6.93%,明显高于51~60.kg组(11.97%)、61~70.kg组(10.30%)以及>7.kg组(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60.kg组、61~70.kg组及>70.kg组献血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献血组献血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47%,明显高于多次献血组的6.69%(P<0.05)。>3500.mL组献血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7.88%,明显高于2500~3500.mL组(15.42%)、<2500.mL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献血者、体重45~50.kg献血者以及循环血量>3500.mL献血者献血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风险较高,血站针对此类献血者制定合理干预措施可提高献血效率与安全性,保证献血工作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小板 风险反应 次数 体质 循环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病种输血管理模式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19
作者 沈宇泓 陈蕾 +2 位作者 鲍轶 沈晨芳 贾少华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5年第3期274-276,共3页
输血治疗是临床救治严重出血患者不可替代的方式之一,随着医疗技术发展,输血相关的血液紧缺问题越来越凸显^([1])。合理利用血液资源,采取更有效的输血方案,是临床用血管理的重要课题。积极推进患者血液管理^([2]),采用单病种输血方案,... 输血治疗是临床救治严重出血患者不可替代的方式之一,随着医疗技术发展,输血相关的血液紧缺问题越来越凸显^([1])。合理利用血液资源,采取更有效的输血方案,是临床用血管理的重要课题。积极推进患者血液管理^([2]),采用单病种输血方案,实现个体化、精细化输血,具有临床研究及实践的价值。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如患者出血量在短时间内达1 000 mL及以上或超过循环血量的20%,可能导致周围循环衰竭^([3]),发生失血性休克,严重时会威胁生命,其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就是输血^([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休克 管理 单病种 循环血量 危急重症 临床用管理 临床救治 上消化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估循环血量的两种超声诊断方法分别与漂浮导管法的对比分析
20
作者 赵波 闫敏芳 +2 位作者 任路平 刘军 崔惠玲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第24期54-56,共3页
目的:为寻找一种简便、无创的方法来估测循环血容量,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简便、易行、准确的测量手段,指导临床治疗。方法:超声诊断仪测量下腔静脉变异率(RVI)、左心室传张末期面积(S)判断循环血量分别与漂浮导管法测量下腔静脉压力判断... 目的:为寻找一种简便、无创的方法来估测循环血容量,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简便、易行、准确的测量手段,指导临床治疗。方法:超声诊断仪测量下腔静脉变异率(RVI)、左心室传张末期面积(S)判断循环血量分别与漂浮导管法测量下腔静脉压力判断循环血量比较,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以上两种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其与导管法均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95、0.692。结论:以上两种方法与导管法测值均有相关性,可以作为简便的方法用于临床,为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血量 循环 下腔静脉压 临床医生 超声诊断仪 导管法 相关性分析 左心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