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加热诱发 被引量:60
1
作者 胡翔龙 许金森 +3 位作者 叶蕾 杨杰 汪培清 吴宝华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8,共3页
在经脉线上的穴位或非穴位点加热 ,都可诱发出与该经脉路线基本一致的红外辐射轨迹 .经脉线上相关组织的导热性显著高于非经的对照部位 ,二者的物理学特性确有不同 .这一发现为进一步探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形成机理及其相关的物质基础 。
关键词 红外热像图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经脉行路线 经络 中医学 人体体表 加热诱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形成机理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7
2
作者 胡翔龙 许金森 +3 位作者 汪培清 许小洋 高凌云 吴宝华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5-180,I001,I002,共8页
论述了皮肤的微循环状态和经脉线下深部组织中的传热通道 ,是形成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IRRTM)的两个主要因素 ,尤以后者更为重要 .该通道由深及浅 ,由多种已知的组织组成 ,可能还有一些未知的因素参与 .该处氧分压和组织温度较高 ,微循环... 论述了皮肤的微循环状态和经脉线下深部组织中的传热通道 ,是形成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IRRTM)的两个主要因素 ,尤以后者更为重要 .该通道由深及浅 ,由多种已知的组织组成 ,可能还有一些未知的因素参与 .该处氧分压和组织温度较高 ,微循环旺盛 ,能量代谢活跃 ,为实现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换和传递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像图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经络 皮肤微 热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热源及其形成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29
3
作者 胡翔龙 汪培清 +3 位作者 许金森 许小洋 吴宝华 高凌云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58-259,共2页
目的 :应用红外辐射成像技术显示人体体表循经分布的红外辐射轨迹 (IRRTM ) ,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观察对象为 3 0 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 ,以红外辐射示踪仪显示人体体表的IRRTM ,并对与其相关组织的温度、氧分压和微循环状... 目的 :应用红外辐射成像技术显示人体体表循经分布的红外辐射轨迹 (IRRTM ) ,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观察对象为 3 0 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 ,以红外辐射示踪仪显示人体体表的IRRTM ,并对与其相关组织的温度、氧分压和微循环状态进行了检测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结果 :①IRRTM是在人群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正常生命现象 ,可见之于十四经的每一条经脉 ;②IRRTM的皮肤微循环的灌注量高于其两侧对照区 ,它的形成与皮肤微循环状态密切相关 ;③冷负荷实验的结果提示 ,IRRTM的热源位于皮下一定深度的组织之中 ;④经脉线下深部组织的温度高于其两侧对照区 ;⑤经脉线下深部组织的氧分压也明显高于其两侧对照区 ;⑥针刺时经脉线上的能量代谢进一步增强 ,这种效应还可被压迫经脉线所阻断。结论 :①IRRTM的形成与皮肤微循环密切相关 ,但其主要热源位于皮下一定深度的组织之中 ,该处能量代谢活跃 ,组织温度较高 ;②经脉线下的相关组织可能是一条具有多元结构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转换和传递的通道 ,这一通道的实体包括了多种已知的组织 ,可能还有一些未知的因素参与 ,它的热学特性与其周围的组织有明显的不同 ;③上述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弄清与经脉循行路线相关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学 体表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热源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 被引量:28
4
作者 许金森 胡翔龙 +1 位作者 汪培清 吴宝华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55-258,共4页
目的 :探讨针刺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方法 :观察对象为 53名健康成年志愿者。针刺穴位取心包经的内关、胆经的光明以及督脉的大椎穴 ,用 6T67红外热像仪进行记录。结果 :①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变化一般出现在针刺... 目的 :探讨针刺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方法 :观察对象为 53名健康成年志愿者。针刺穴位取心包经的内关、胆经的光明以及督脉的大椎穴 ,用 6T67红外热像仪进行记录。结果 :①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变化一般出现在针刺后 1 0min左右。②在基础温度较高的情况下 ,针刺可使部分受试者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上的皮温降低 ,部分受试者的皮温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③在基础温度较低的情况下 ,针刺可使得部分受试者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上的皮温升高。④针刺对一部分受试者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皮温影响不大 ,但可使红外辐射轨迹变得更加连续、规整。⑤在一部分没有显示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受试者 ,针刺也可激发出沿该经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结论 :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是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正常生命现象 ,针刺对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有明显的影响 ,既可诱发出所属经脉红外辐射轨迹 ,也可使既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变得更连续、规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脉 胆经 心包经 针刺 体表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身气功易筋经对原发性痛经女大学生任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兰彩莲 黄倩茹 +2 位作者 潘晓华 董亚琴 许金森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6-299,311,共5页
目的:探讨健身气功易筋经对原发性痛经女大学生任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痛经女大学生患者20例,练习健身气功易筋经3个月。分别统计练功前后轻度、中度和重度人数。练功前后艾灸神阙穴诱发任脉IRRTM,比较患... 目的:探讨健身气功易筋经对原发性痛经女大学生任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痛经女大学生患者20例,练习健身气功易筋经3个月。分别统计练功前后轻度、中度和重度人数。练功前后艾灸神阙穴诱发任脉IRRTM,比较患者任脉IRRTM图像清晰规整度、平均升温幅度以及传导速率等指标。结果:(1)与练功前相比,20例患者有15例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缓解(包括4例重度痛经和11例中度痛经患者)。(2)红外热像图显示:练功后任脉IRRTM无论是自然状态还是经艾灸诱发后都较练功前更为清晰规整。(3)与练功前相比,练功后任脉经艾灸诱发后平均皮温升高幅度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练功前相比,练功后任脉经艾灸诱发后IRRTM达全程或最佳效果时的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身气功易筋经可以有效增强痛经患者任脉IRRTM的传导效果,可能对痛经治疗有一定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筋经 原发性痛经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 任脉 神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负荷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影响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0
6
作者 许金森 汪培清 +1 位作者 胡翔龙 吴宝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7期967-968,共2页
目的观察冷负荷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方法应用日本三荣公司生产的ThermoTracer6T67型红外热像仪系统,对45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的背部、上肢内侧面的经与非经部位同时进行致冷,观察其恢复过程。结果经线上的皮温恢复要比非经... 目的观察冷负荷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方法应用日本三荣公司生产的ThermoTracer6T67型红外热像仪系统,对45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的背部、上肢内侧面的经与非经部位同时进行致冷,观察其恢复过程。结果经线上的皮温恢复要比非经部位快,与致冷前比较,经线上的轨迹表现得更加清晰。结论经脉循行线下相应的组织中的微循环可能更丰富,能量代谢也更旺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冷负荷 督脉 手三阴经 经路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督脉至阳穴对心功能及人体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潘晓华 董亚琴 +3 位作者 郑淑霞 杨广印 许金森 朱小香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41-42,44,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督脉至阳穴对人体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志愿者吸入低氧混合气体(10.8%O_2,89.2%N2)后,电针督脉至阳穴,记录心输出量(CO)、心率(HR)、左心做功量(LCW)、左心室射血时间(LVET)等心功能指标... 目的:探讨针刺督脉至阳穴对人体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志愿者吸入低氧混合气体(10.8%O_2,89.2%N2)后,电针督脉至阳穴,记录心输出量(CO)、心率(HR)、左心做功量(LCW)、左心室射血时间(LVET)等心功能指标在针刺前后的变化,同时观察督脉IRRTM的变化。结果:吸入低氧混合气体后LCW值下降,电针至阳穴LCW值上升,与吸入低氧混合气体后LCW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止电针后,LCW仍维持在较高值。吸入低氧混合气体后督脉IRRTM向身体两侧扩散,电针至阳穴督脉IRRTM又逐渐集中,且针后效应明显。电针至阳穴可恢复因急性轻度缺氧导致的督脉温度下降,并有一定的针后效应。结论:针刺督脉穴位对人体督脉IRRTM及LCW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轻度缺氧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左心做功量 督脉 至阳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和脑电地形图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郑淑霞 许金森 潘晓华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6-9,共4页
目的比较电针刺激光明穴时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和大脑皮层第一体觉区(SI)功能活动的影响,探讨IRRTM与皮层体觉诱发电位地形图(CSEP)变化的内在联系。方法应用红外热像和脑诱发电位地形图技术,观察48名健康志愿者的IRRTM和... 目的比较电针刺激光明穴时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和大脑皮层第一体觉区(SI)功能活动的影响,探讨IRRTM与皮层体觉诱发电位地形图(CSEP)变化的内在联系。方法应用红外热像和脑诱发电位地形图技术,观察48名健康志愿者的IRRTM和CSEP的变化。结果①电针刺激对经脉循行线上的温度影响不大,但对轨迹的影响比较清楚,它可使IRRTM变得更加连续和规整;②电针刺激感传显著者,当循经感传沿胆经路线上传至头面部时,大脑皮层体觉诱发反应地形图除了在靠近中线的下肢代表显示1个红色高电位反应外,越过了上肢代表区,在外侧端的面部代表区又出现1个红色的高电位反应区。结论电针刺激光明穴产生的IRRTM及在大脑皮层所形成的CSEP,再次证实了外周动因激发是产生循经感传现象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皮层体觉诱发电位地形图 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度艾灸对诱发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兰彩莲 潘晓华 许金森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283-3286,共4页
目的:运用红外热像图,探讨环境温度变化对艾灸诱发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的影响。方法:以Thermo Tracer TH9100型红外热像仪对20位健康志愿者的背部IRRTM进行观察,比较不同环境温度下艾灸诱发督脉IRRTM的效果。结果:无论是室温30... 目的:运用红外热像图,探讨环境温度变化对艾灸诱发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的影响。方法:以Thermo Tracer TH9100型红外热像仪对20位健康志愿者的背部IRRTM进行观察,比较不同环境温度下艾灸诱发督脉IRRTM的效果。结果:无论是室温30℃还是室温28℃组,艾灸加热诱发均能使督脉IRRTM更为清晰、连续和规整;室温30℃组艾灸诱发督脉IRRTM后平均升温幅度较室温28℃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一定环境温度范围内,艾灸诱发督脉IRRTM效果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脉 命门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艾灸 温度
原文传递
任脉循行线上红外辐射轨迹的加热诱发 被引量:11
10
作者 潘晓华 胡翔龙 +1 位作者 许金森 郑淑霞 《环球中医药》 CAS 2010年第5期352-354,401,共4页
目的探讨加热对人体任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方法以正常人体作为观察对象,对沿任脉显示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对自然状态下未能显示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nfrared radiant trackalong meridian,IRRTM)的对象进行... 目的探讨加热对人体任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方法以正常人体作为观察对象,对沿任脉显示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对自然状态下未能显示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nfrared radiant trackalong meridian,IRRTM)的对象进行穴位、非穴位及非经对照点加热诱导,用Thermo Tracer TH9100型红外热像仪进行记录。结果多数受试者在任脉线上的穴位点或非穴位点加热都可以显著提高IRRTM的出现率,还可使已有的红外辐射轨迹距离增长,变得更加连续规整。而非经对照点一般不能诱发明显的IRRTM。加热诱发的效果受季节、受试者体形及加热时间的影响。结论加热对任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有明显的影响,加热经上穴位点与非穴位点既可诱发出所属经脉红外辐射轨迹,也可使既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变得更连续、规整。为进一步探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形成机理及其相关的物质基础提供实验根据,也为临床灸疗和诊疗技术提供了直接和客观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诱发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任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虚体质任脉线上体表温度、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特征及电针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沈慈敏 黎娜 +4 位作者 许金森 郑淑霞 潘晓华 兰彩莲 朱小香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02-505,共4页
目的:观察自然状态下平和、阴虚体质任脉线上体表温度、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特征(IRRTM),并探讨电针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红外热像仪观察17名阴虚体质受试者电针前后任脉体表温度、IRRTM并与平和体质进行比较。结果:在自然状态下:阴虚体... 目的:观察自然状态下平和、阴虚体质任脉线上体表温度、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特征(IRRTM),并探讨电针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红外热像仪观察17名阴虚体质受试者电针前后任脉体表温度、IRRTM并与平和体质进行比较。结果:在自然状态下:阴虚体质任脉上平均体表温度,膻中穴、下脘穴、气海穴体表均高于平和体质,其中膻中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和质3个穴位进行比较,膻中穴体表温度显著高于下脘穴与气海穴(P<0.01);阴虚体质3个穴位进行比较,膻中穴体表温度显著高于气海穴(P<0.05);平和体质组IRRTM显示的连续性更好、范围更长;阴虚体质组IRRTM显示范围较宽,与周边组织分界不如平和体质组清晰。电针中脘穴20min:与本组自然状态同穴位比较,平和体质下脘穴体表温度显著升高(P<0.05);阴虚体质下脘穴体表温度显著降低(P<0.05)。电针可诱发平和体质任脉IRRTM轨迹变长,而对已能显示任脉IRRTM轨迹的受试者,电针则可使其变得连续、规整;电针可使部分阴虚体质受试者任脉IRRTM轨迹出现与任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走向相同的低温线,分布在膻中穴周围。结论:阴虚体质任脉上体表温度高,在膻中穴上明显;电针中脘穴能升高平和体质下脘穴体表温度,却降低阴虚体质下脘穴体表温度;表明针刺对不同体质受试者IRRTM能产生不同的影响,IRRTM与人体的能量代谢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虚体质 体表温度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任脉 电针 膻中穴 下脘穴 气海穴
原文传递
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月经周期中任督二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素芳 陈苑平 +1 位作者 陈柯 许金森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33-536,共4页
目的:观察自然状态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不同月经期任督二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和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U),分析阴阳气血的变化,探讨其与基础体温曲线(BB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寒凝血瘀型痛经志愿者,记录不同月经期任督二脉IRRT... 目的:观察自然状态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不同月经期任督二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和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U),分析阴阳气血的变化,探讨其与基础体温曲线(BB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寒凝血瘀型痛经志愿者,记录不同月经期任督二脉IRRTM和观察穴位MBPU,分析其特征。结果:寒凝血瘀型痛经志愿者任脉关元穴红外温度低于同期膻中穴和中脘穴(P<0.01,P<0.05),督脉至阳穴红外温度低于大椎穴(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P<0.05)。任督二脉线上穴位的红外温度呈周期性变化,督脉三穴在经期出现最低温期,其次是经间期;任脉穴位膻中穴、关元穴在经间期出现最低温期。寒凝血瘀型痛经志愿者任脉关元穴MBPU低于膻中穴(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和中脘穴(经后期、经前期)(P<0.01,P<0.05);督脉至阳穴MBPU低于大椎穴(经期、经后期)和命门穴(经后期、经间期)(P<0.01,P<0.05);同一周期中,至阳穴、膻中穴、中脘穴平均微循环在经前期处于最高值,而关元穴在此期处于最低值,在经后期达到最高值。结论:寒凝血瘀型痛经志愿者任督二脉上存在"寒凝"体征,其任督二脉线上穴位的红外温度和MBPU均呈周期性变化,前者与BBT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 寒凝血瘀型 月经周期 红外温度 基础体温曲线 任督二脉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环血流灌注量
原文传递
艾灸命门诱发督脉红外辐射轨迹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炳祥 许金森 《亚太传统医药》 2018年第8期174-175,共2页
目的:观察艾灸命门后诱发的督脉红外辐射轨迹。方法:对30名健康志愿者命门穴进行艾灸,采用日本NEC公司生产的Thermo Tracer TH9100型红外热像仪,观察其沿督脉线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表现。结果:(1)艾灸命门30min后,可观察到部分受试者的... 目的:观察艾灸命门后诱发的督脉红外辐射轨迹。方法:对30名健康志愿者命门穴进行艾灸,采用日本NEC公司生产的Thermo Tracer TH9100型红外热像仪,观察其沿督脉线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表现。结果:(1)艾灸命门30min后,可观察到部分受试者的背部整体温度提升;(2)艾灸命门穴的过程中,加热处皮温沿督脉线双向扩展,可观察到热量沿督脉循行方向向上延展的趋势较向下更为明显;(3)在艾灸的激发下,受试者督脉线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显现率有所提高,同时可使原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延长,且更加连续、清晰。结论:艾灸命门穴对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有明显的影响,命门穴汇聚一身之阳,可通调人体之阳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脉 命门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艾灸 皮肤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温度的检测 被引量:17
14
作者 高凌云 胡翔龙 +2 位作者 许小洋 吴宝华 陈凌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形成机理。方法:利用针型温度传感针,对32名志愿者沿督脉线及其两侧旁开约2cm的非经对照点共5个水平的皮肤及深部组织的温度进行了检测,并在自然状态下对志愿者背部进行了红外摄像观察。结果:沿督脉红外辐... 目的:探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形成机理。方法:利用针型温度传感针,对32名志愿者沿督脉线及其两侧旁开约2cm的非经对照点共5个水平的皮肤及深部组织的温度进行了检测,并在自然状态下对志愿者背部进行了红外摄像观察。结果:沿督脉红外辐射轨迹的部位,其皮肤及深部组织的温度较其两侧的非经对照点高(P<0·05)。结论:沿督脉循行线皮肤及深部组织的温度都较高,说明该部位的能量代谢可能较为旺盛,这可能是产生沿督脉红外辐射轨迹的一个重要原因。提示经脉可能是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换和传递相关的某种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脉 组织温度 皮肤温度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氧分压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17
15
作者 许小洋 胡翔龙 吴宝华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目的 :探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形成机理。方法 :利用改进型的氧传感针 ,对 2 8名志愿者沿督脉线及其两侧旁开约 2 .5cm的非经对照点共五个水平组织中的氧分压进行了检测 ;并在自然状态下对志愿者背部进行了红外摄像观察。结果 :沿督脉... 目的 :探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形成机理。方法 :利用改进型的氧传感针 ,对 2 8名志愿者沿督脉线及其两侧旁开约 2 .5cm的非经对照点共五个水平组织中的氧分压进行了检测 ;并在自然状态下对志愿者背部进行了红外摄像观察。结果 :沿督脉红外辐射轨迹的部位 ,其深部组织的氧分压也较其两侧的非经对照点高 (P <0 .0 5)。结论 :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中的能量代谢旺盛 ,可能是产生沿该经脉的红外辐射轨迹的一个重要原因。提示经脉可能是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换和传递相关的某种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脉 氧分压 实验观察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刺激循督脉线及其旁开非经对照点反应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20
16
作者 兰彩莲 潘晓华 +1 位作者 许金森 郑淑霞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4-5,45,共3页
目的比较艾灸刺激督脉命门穴及其旁非经对照点时经与非经部位传热特性的异同。方法选择10名健康志愿者,用无烟艾条加热督脉线上的命门穴与旁开非经非穴位点,利用红外热成像系统采集背部图像,同体对照观察二者加热时皮温扩散的特点。结果... 目的比较艾灸刺激督脉命门穴及其旁非经对照点时经与非经部位传热特性的异同。方法选择10名健康志愿者,用无烟艾条加热督脉线上的命门穴与旁开非经非穴位点,利用红外热成像系统采集背部图像,同体对照观察二者加热时皮温扩散的特点。结果①3名男性受试者在自然状态下可以观察到与督脉路线一致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艾灸命门穴后该轨迹变得更加规整连续,且IRRTM强度增加;艾灸同体对照点时,皮温扩展没有方向性,未能在某个方向形成一条相对完整的红外辐射轨迹;②6名受试者在自然状态下,督脉线上的IRRTM不清晰,模糊或断续不连贯,艾灸命门穴后可诱发出沿督脉路线通达全程或2/3程以上连续IRRTM。艾灸同体对照点,5名受试者的表现与结果①相一致,但其中1名受试者加热后皮温传导轨迹先斜向左上,继而循膀胱经垂直向上传导达膀胱经全程;③1名受试者艾灸命门穴及旁开非经非穴对照点后,二者的皮温扩展无明显改变。结论艾灸督脉线上命门穴可以诱发出与古典督脉路线完全一致的的IR-RTM,效果明显,在非经对照点艾灸,皮温是以加热点为中心沿四周扩展,没有方向性,经脉线上导热性能优于非经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督脉 艾灸 命门穴 非经非穴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像技术探讨六字诀对人体督脉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潘晓华 萨喆燕 +4 位作者 施嘉健 黄倩茹 鄢行辉 兰彩莲 许金森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第10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健身气功·六字诀功法对督脉经线上皮肤温度的影响。方法 4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20例与功法组20例,通过红外热像技术比较观察功法组六字诀练功前后,及对照组3个月前和3个月后督脉红外辐射轨迹,记录督脉上平均... 目的探讨健身气功·六字诀功法对督脉经线上皮肤温度的影响。方法 4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20例与功法组20例,通过红外热像技术比较观察功法组六字诀练功前后,及对照组3个月前和3个月后督脉红外辐射轨迹,记录督脉上平均温度的变化。结果功法组在连续练习六字诀功法3个月后,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比练功前更加连续。功法组督脉穴位平均温度在练功前后改变明显(P<0.05),对照组试验前后平均温度的改变不大,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练习六字诀对人体经络有调节作用,督脉统摄一身之阳气,六字诀可以调节人体的阳气,使得气血的运行更加顺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字诀 督脉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督脉和胃经及旁开非经对照点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郑淑霞 许金森 +1 位作者 潘晓华 吴祖星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5期7-9,共3页
目的比较督脉、胃经及其旁开的非经对照点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方法用激光多谱勒血流仪对33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督脉的命门、脊中、至阳、身柱4个穴位和十二胸椎1个非穴位,胃经的上巨虚、梁丘、阴市、伏兔4个穴位和阴市-伏兔中点1个非穴位... 目的比较督脉、胃经及其旁开的非经对照点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方法用激光多谱勒血流仪对33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督脉的命门、脊中、至阳、身柱4个穴位和十二胸椎1个非穴位,胃经的上巨虚、梁丘、阴市、伏兔4个穴位和阴市-伏兔中点1个非穴位点,及其两侧旁开的非经对照点进行观察。结果①督脉线下深部1 cm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较其两侧旁开非经对照点高(P<0.01);②胃经线下深部1 cm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较其两侧旁开非经对照点高(P<0.01);③无论是督脉还是胃经,经脉线下1 cm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均较其两侧旁开非经对照点高。结论经脉线下深部组织中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高于两侧非经对照点,经脉线下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是形成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脉 胃经 非经对照点 环血流灌注量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物质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针灸研究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杜潇怡 李艺 +4 位作者 周小红 范玺胜 宋晓丹 孙立虹 佘延芬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8年第1期60-64,共5页
以"红外热成像技术""红外热成像仪""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nfrared thermal imaging""infrared thermomerter"等为篇名或主题词,检索科学领域为针灸,通过对中国知网与Pubmed等文献资... 以"红外热成像技术""红外热成像仪""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nfrared thermal imaging""infrared thermomerter"等为篇名或主题词,检索科学领域为针灸,通过对中国知网与Pubmed等文献资源进行检索,共检索到文献209篇,中文文献194篇,英文文献15篇,其中密切相关文献46篇。通过分析文献,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经脉、穴位、刺灸法效应、针灸临床疗效评价等方面研究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阐述,旨在对红外热成像技术在针灸领域研究的应用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技术 针灸 经络 穴位 皮温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虚体质与平和体质人体督脉红外辐射轨迹比较及电针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许金森 沈书泓 +3 位作者 郑淑霞 萨喆燕 朱小香 潘晓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437-5439,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前后阴虚体质人体督脉红外显示特征,并与平和体质比较,探讨电针对人体体质调节作用机制。方法:应用Thermo Tracer TH9100型红外热像仪观察19名阴虚体质电针前后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变化规律,并与平和体质进行比较... 目的:观察电针前后阴虚体质人体督脉红外显示特征,并与平和体质比较,探讨电针对人体体质调节作用机制。方法:应用Thermo Tracer TH9100型红外热像仪观察19名阴虚体质电针前后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变化规律,并与平和体质进行比较。结果:电针前阴虚体质体表督脉IRRTM不连续,与阴虚体质比较,平和体质体表督脉IRRTM相对比较连贯。电针前,阴虚体质督脉上腰阳关、中枢、至阳各穴位平均体表温度高于平和体质(P<0.05)。与同体质电针前比较,电针命门穴,阴虚体质组腰阳关、中枢、至阳3穴体表温度显著降低(P<0.01),而平和体质组3穴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电针对不同体质督脉体表温度的调节有所不同,它可使阴虚体质督脉体表温度降低,而平和体质相应穴位体表温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虚体质 平和体质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电针 督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