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34篇文章
< 1 2 1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孙浩 李晨 +2 位作者 聂广龙 杨德顺 周建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9-401,共13页
目的:系统评价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L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 目的:系统评价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L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LDD)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等8个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ULIF与MIS-TLIF治疗LDD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自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9月,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发症发生率、椎间盘高度、融合率等指标,应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均为队列研究,NOS评价均为中高质量。共有800例患者,其中ULIF组380例,MIS-TLIF组4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ULIF手术组腰部VAS(术后1~3个月)[MD=-0.43,95%CI(-0.70,-0.15)]、腰部VAS(末次随访>一年)[MD=-0.09,95%CI(-0.18,-0.00)]、ODI(术后1~3个月)[MD=-1.37,95%CI(-2.46,-0.28)]、住院时间[WMD=-0.75,95%CI(-1.33,-0.17)]、术中出血[MD=-78.72,95%CI(-113.20,-44.23)]等方面优于MIS-TILF手术组,MIS-TLIF手术组在手术时间[MD=30.28,95%CI(13.86,46.71)]上优于UILF手术组;二者在腿部VAS评分(术后1~3个月)[MD=-0.12,95%CI(-0.30,0.06)]、腿部VAS评分(末次随访>1年)[MD=-0.04,95%CI(-0.15,0.07)]、ODI(末次随访>1年)[MD=-0.46,95%CI(-1.02,0.11)]、腰椎前突角[MD=0.39,95%CI(-1.12,1.90)]、椎间盘高度[MD=0.03,95%CI(-0.24,0.30)]、融合率[MD=0.97,95%CI(0.92,1.03)]及并发症发生率[MD=0.82,95%CI(0.45,1.48)]等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相较于MIS-TLIF,ULIF在改善腰痛症状和早期恢复功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有优势,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二者在远期疗效、并发症以及融合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融合术 微创经孔入路融合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效果
2
作者 宋磊磊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5期59-62,共4页
目的:观察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67例老年D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2)。观... 目的:观察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67例老年D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2)。观察组采用MIS-TLIF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经椎间孔融合术(O-TLI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水平,手术前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影像学参数(伤椎Cobb角、腰椎前突角)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多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血清IL-6、PCT、CRP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腰椎前突角均大于术前,伤椎Cobb角均小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S-TLIF治疗DLSS患者可缩短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的效果优于O-TLIF治疗,但需延长手术时间和增加术中透视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老年 融合术 经椎孔入路 炎性因子 Cobb角 前突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6
3
作者 王辉 喻亮 康照利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5期622-625,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侧Spotlight管状通道MIS-TLIF治疗36例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记录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记录腰部及下肢疼痛VAS...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侧Spotlight管状通道MIS-TLIF治疗36例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记录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记录腰部及下肢疼痛VAS评分、椎间隙高度以及ODI。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30~200(162.54±25.98)min,术中出血量170~240(209.72±29.76)ml,卧床时间2~4(2.87±0.78)d,住院时间6~10(8.56±1.87)d,术后引流量70~120(92.13±18.67)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6~24(20.13±1.87)个月。患者均无神经损伤加重、内固定断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腰部及下肢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椎间隙高度均高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优良率为94.44%(34/36)。结论双侧Spotlight管状通道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能显著改善其腰腿痛症状及功能障碍,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管状通道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 滑脱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可扩张通道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崔新华 邢雪姣 +3 位作者 郭中帅 赵泽 周俊锋 林栋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0年第12期1935-1936,共2页
目的研究经皮可扩张通道(Quadrant系统)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92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放组和微创组各46例。开放组采用开放后路椎体融合术治疗,微创组... 目的研究经皮可扩张通道(Quadrant系统)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92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放组和微创组各46例。开放组采用开放后路椎体融合术治疗,微创组采用Quadrant系统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疼痛程度(VAS)及腰椎功能(ODI)。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P<0.05);两组手术后3个月VAS、ODI分值均低于治疗前,且微创组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微创组(2.17%)低于开放组(17.39%,P<0.05)。结论采用Quadrant系统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且能进一步提高腰椎功能,降低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滑脱症 经皮可扩张通道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入路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卢岩岩 韩露 +4 位作者 鲍朝辉 牛辉 丁锏 叶立亮 朱卉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10-618,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LDD... 目的:系统评价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LDD)的临床疗效。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OLIF与MIS-TLIF治疗LDD的临床对比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自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2月,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angle,LLA)、并发症发生率、融合率等指标,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均为队列研究,NOS评价均为中高质量。共有1220例患者,其中OLIF组572例,MIS-TLIF组64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OLIF组手术时间(MD=-26.00,95%CI:-38.69~-13.32,P<0.0001)和住院时间(MD=-2.81,95%CI:-3.71~-1.92,P<0.00001)更短,下地时间更早(MD=-0.54,95%CI:-0.70~-0.37,P<0.00001),术中出血量(MD=-44.04,95%CI:-46.97~-41.12,P<0.00001)更少,VAS评分(MD=-0.37,95%CI:-0.67~-0.06,P=0.02)、ODI(MD=-4.48,95%CI:-8.75~-0.20,P=0.04)、DH(MD=1.08,95%CI:0.73~1.43,P<0.00001)、LLA(MD=3.00,95%CI:1.61~4.38,P<0.0001)的改善均优于MIS-TLIF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OR=1.38,95%CI:0.96~2.00, P=0.09)、融合率(OR=2.13,95%CI:0.91~4.97,P=0.08)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相较于MIS-TLIF,OLIF治疗LDD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地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缓解疼痛和功能障碍、改善椎间隙高度和腰椎前凸角更优;而并发症发生率和融合率则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斜外侧入路融合术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中单侧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明 廖志梅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年第9期1095-1098,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中单侧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白求恩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93...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中单侧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白求恩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93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单侧组45例(行MIS-TLIF术联合单侧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和双侧组48例(行MIS-TLIF术联合双侧椎弓根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脊柱侧弯矫正效果,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变化,术后1年及2年内椎间融合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双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两组Cobb角均显著降低,腰椎前突角、骶骨倾斜角均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1年内两组VAS、ODI评分均依次显著降低,JOA评分均依次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单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双侧组,ODI评分显著低于双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年,两组VAS、JOA评分及ODI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年内两组椎体间融合率、邻近椎间盘退变发生率、椎体侧弯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MIS-TLIF术中采用单侧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对脊柱侧弯矫正及脊柱功能改善效果明显,近远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 单侧弓根钉固定 退行性脊柱侧弯 功能障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用于退变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狭窄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林俊安 洪晔 +1 位作者 陈志刚 吕书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1期97-100,145,共5页
目的研究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L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S-TLIF)在退变性腰椎侧弯(DLS)合并腰椎狭窄(LSS)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江苏省海安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DLS合并LSS患者89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研究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L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S-TLIF)在退变性腰椎侧弯(DLS)合并腰椎狭窄(LSS)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江苏省海安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DLS合并LSS患者89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OLIF组(45例)和MIS-TLIF组(44例)。OLIF组采用OLIF治疗,MIS-TLIF组采用MIS-TLIF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3 d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6个月的手术效果,评估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并统计术后并发症。结果O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3 d引流量低于MIS-TLIF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MIS-TLIF组,手术效果优于MIS-TLIF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ODI低于术前,JOA评分高于术前,且OLIF组ODI低于MIS-TLIF组,JOA评分高于MIS-TLIF组(P<0.05)。OLIF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MIS-TLIF组(P<0.05)。结论与MIS-TLIF比较,OLIF治疗DLS合并LSS患者能改善其围手术期指标,提高手术效果,增强腰椎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入路融合术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 退变性腰侧弯 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经椎板间入路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0
8
作者 高江 马良 +3 位作者 王艺 李昆 刘云涛 孟祥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03-1010,共8页
目的:比较经皮脊柱内镜下经椎板间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PLIF)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Ⅰ... 目的:比较经皮脊柱内镜下经椎板间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PLIF)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微创脊柱外科2020年1月~2022年1月因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PE-PLIF与MIS-TLIF治疗的70例患者临床资料,男33例、女37例;年龄59.6±11.0岁;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PE-PLIF组36例,MIS-TLIF组34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d的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血清学指标,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1年时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依据Bridwell融合标准,术后2年采用三维重建CT评估椎间融合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PE-PLIF组术中出血量较MIS-TLIF组明显减少(91.6±45.8mL vs 195.5±126.3mL,P=0.000);但手术时间较MIS-TLIF组长(227.5±58.0min vs 194.1±55.2min,P=0.016);术后3d PE-TLIF组CK、CRP、IL-6明显低于MIS-TLIF组(P<0.05)。两组术后腰腿痛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周PE-PLIF组腰痛VAS评分较MIS-TLIF组改善更加明显(P=0.02),余时间点腰痛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各时间点腿痛VAS评分、ODI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2年融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E-PLIF组86%,MIS-TLIF组94%,P=0.430);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需翻修手术情况。结论:PE-PLIF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症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早期腰痛缓解情况优于MIS-TLIF;在中长期两种手术技术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症 经皮内镜经椎融合术 微创经孔腰融合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中两种植骨材料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杜源 王思迪 +1 位作者 张沛 孙承军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6期777-782,共6页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中两种植骨材料的疗效。方法将采用MIS-TLIF治疗的169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按照使用植骨材料不同分为BMP组[采用局部自体髂骨粒混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椎间...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中两种植骨材料的疗效。方法将采用MIS-TLIF治疗的169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按照使用植骨材料不同分为BMP组[采用局部自体髂骨粒混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椎间植骨,83例]和LABG组(采用局部单纯自体髂骨粒椎间植骨,86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并发症及MIS-TLIF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像学结果。采用疼痛VAS评分、ODI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75(42.6±15.8)个月。(1)手术情况、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MIS-TLIF相关并发症发生率:BMP组明显高于LABG组(P=0.025)。(3)疼痛VAS评分、ODI评分、椎间隙高度:两组术后各时间段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且随时间延长逐步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骨性融合率:BMP组明显高于LABG组(P<0.05)。结论自体髂骨联合BMP-2移植进行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与局部单纯自体髂骨粒椎间植骨相比,自体髂骨移植可限制和控制BMP-2向外渗透,从而能降低使用BMP-2引起的并发症风险,且能相对有效地实现骨性融合,并能明显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需注意有可能增加脊神经根炎和血清肿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病变 微创经孔入路融合术 植骨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弓根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模式下骨科手术机器人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的置钉准确性与手术效率比较
10
作者 王辉 孙小刚 +3 位作者 田永昊 原所茂 王连雷 刘新宇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5年第2期210-216,共7页
目的:比较术中行X线配准和CT配准两种模式的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的置钉准确性与手术效率。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机器人辅助TLIF的57例患者,其中19例采用匹配术前CT... 目的:比较术中行X线配准和CT配准两种模式的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的置钉准确性与手术效率。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机器人辅助TLIF的57例患者,其中19例采用匹配术前CT的术中X线配准机器人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X线配准组),19例采用术中CT配准机器人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CT配准组),19例采用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徒手组)。比较三组螺钉的置入准确性、固定上位节段关节突关节侵扰率、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辐射暴露水平、术后住院时间和临床效果,以及X线配准组和CT配准组的手术时间。结果:三组患者的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腰椎滑脱节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好转(P<0.05)。X线配准组较CT配准组患者的术中辐射暴露少,且均低于徒手组(P<0.05)。X线配准组和CT配准组的临床可接受螺钉数量大于徒手组,固定上位节段关节突关节侵扰率小于徒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配准组配准及规划时间低于CT配准组,机器人装备时间及置钉时间高于CT配准组(P<0.05),两组患者总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徒手组(P<0.05)。结论:术中行X线配准和CT配准两种模式的机器人辅助TLIF具有较高的置钉准确性和安全性,辐射量低,可作为TLIF的有效辅助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机器人 微创经孔入路融合术 X线配准 CT配准 置钉准确性 手术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联合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不同入路方式对腰椎滑脱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疗效对比
11
作者 陈海岳 阿海 +2 位作者 李洪安 关炳瑜 王坤 《中国医刊》 2025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联合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不同入路方式对腰椎滑脱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DLSS)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腰椎滑... 目的探讨显微镜联合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不同入路方式对腰椎滑脱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DLSS)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腰椎滑脱伴DLSS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1例,采用显微镜联合通道下MIS-TLIF经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和对照组(51例,采用显微镜联合通道下MIS-TLIF经双侧入路双侧减压)。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管矢状径,以及术后随访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ODI、椎管矢状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ODI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椎管矢状径均明显增加(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9个月,随访过程中患者疼痛逐渐减轻,腰椎功能逐渐改善,末次随访时无疼痛与腰椎症状加重者,无需行翻修手术者。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1.96%)与对照组(5.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双侧入路双侧减压,腰椎滑脱伴DLSS患者采用显微镜联合通道下MIS-TLIF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短,对机体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 退行性腰管狭窄 微创经孔入路融合术 双侧入路双侧减压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对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中神经功能保护的效果分析
12
作者 李小丽 佘莉君 +2 位作者 顾春松 齐晓兵 李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5年第4期43-47,共5页
目的探究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NEPM)对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中神经功能保护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贵州中医院大学第二附属医院8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全... 目的探究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NEPM)对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中神经功能保护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贵州中医院大学第二附属医院8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全身麻醉,做好术后并发症护理及随访,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NEPM。所有手术由同一团队执行,术中监测包括运动诱发电位(MEP)和感觉诱发电位(SEP)、肌电图。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前术后JOA评分、腰椎前凸角度和冠状面Cobb角差值,以及MEP、SEP和肌电图监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前后JOA评分、腰椎前凸角度和冠状面Cobb角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手术前后胫后神经SEP波幅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手术前后平均功率频率、肌电图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EPM能有效减少MIS-TLIF术后神经功能损伤的风险。建议在类似手术中广泛应用以提高神经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孔入路融合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 神经功能保护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呼吸联合生物压力反馈仪对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融合术后患者便秘的临床效果分析
13
作者 曹梅杰 徐淑华 +3 位作者 周摇锐 周贤娅 韩美玲 谢伦芳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目的:探究相对腹部按摩与三维呼吸锻炼,三维呼吸联合生物压力反馈仪预防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融合术(TLIF)后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除常规护理干预外,A组给予腹部按摩法,B组给予三维呼吸训练,C组给予三维... 目的:探究相对腹部按摩与三维呼吸锻炼,三维呼吸联合生物压力反馈仪预防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融合术(TLIF)后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除常规护理干预外,A组给予腹部按摩法,B组给予三维呼吸训练,C组给予三维呼吸联合生物压力反馈仪训练,比较3组患者术后便秘发生率、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前及术后3 d和5 d患者的便秘总积分差异,患者锻炼的依从性及护理成本。结果:C组患者便秘发生率(48.83%)低于A组(75.86%),P<0.05;C组首次排气时间早于A组,C组排便时间早于A、B组(P<0.05);相对B、A组,C组患者的依从性较高(P<0.05);C组相对B组的护理成本更低(P<0.05);3组便秘症状评分比较,与A组比较,C组术后3 d和5 d治疗的效果更好(P<0.05);与B组比较,C组术后5 d治疗的效果更好(P<0.05)。与术前比较,3组术后3 d和A、B组术后5 d症状更严重(P<0.05);与术后3 d比较,3组术后5 d症状更好(P<0.05)。结论:三维呼吸联合生物压力反馈仪锻炼可改善TLIF术后患者便秘症状、降低便秘发生率、提高患者锻炼依从性及缩减护理成本的效果更加显著,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呼吸 生物压力反馈仪 经椎孔入路融合术 腹部按摩 便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扩张通道系统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和腰背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王玉辉 杜贵娟 +1 位作者 马虎升 马涛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12-116,122,共6页
目的探讨可扩张通道系统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SS-TLIF)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腰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2年3月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DLS患者为研... 目的探讨可扩张通道系统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SS-TLIF)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腰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2年3月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DL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39)。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患者接受可扩张通道系统下MISS-TLIF。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数、自主下床活动时间。于术前、术后6个月,采用数字分级法(NRS)评估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背功能障碍程度,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价量表(JOA)评估腰痛程度;拍摄脊柱全长侧位片或腰椎侧位X线片并测量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椎间隙高度(DH)、手术节段椎间隙后缘高度(PDH)、手术节段椎间隙前缘高度(ADH)等腰骶部矢状位平衡参数。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围手术期是否出现融合器位置不佳、切口感染、硬膜囊撕裂等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自主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NRS、ODI、JO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NRS、ODI显著低于术前,JOA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NRS、ODI显著低于对照组,JO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PT、LL、PI、SS、DH、ADH、P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PT、LL显著低于术前,DH、ADH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PT、LL显著低于对照组,DH、AD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61%(10/51)、5.13%(2/39);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可扩张通道系统下MISS-TLIF可显著缩短DLS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改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提高腰背功能,降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滑脱症 可扩张通道系统 微创经融合术 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 腰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观察
15
作者 邵旭宁 邵旭敏 赵宇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5年第3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MIS-TLIF)的疗效。方法:选... 目的:观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MIS-TLIF)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重症医学科就诊的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采用PELD治疗的51例患者列为PELD组,采用MIS-TLIF治疗的51例患者列为MIS-TLIF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状况,手术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影像学指标(椎间隙宽度、屈曲活动度、Cobb角)、不同时间疼痛程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AS)]、腰椎状况[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结果:PELD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8.04%、5.88%均高于MIS-TLIF组的96.08%、3.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LD组患者伤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0.88 cm、80.62 h、85.62 mL、7.06 d均少于MIS-TLIF组1.59 cm、112.65 h、150.64 mL、10.65 d(P<0.05)。治疗后,MIS-TLIF组椎间隙宽度、屈曲活动度分别为1.72 mm、31.62°均高于PELD组的1.52 mm、28.62°(P<0.05);MIS-TLIF组Cobb角为1.55°低于PELD组的2.05°(P<0.05)。治疗1、2周后,PELD组VAS评分分别为4.25分、2.13分均低于MIS-TLIF组的4.66分、2.51分(P<0.05)。治疗3、6个月后,PELD组ODI评分分别为20.52分、7.56分均低于MIS-TLIF组的22.41分、8.42分(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PELD和MIS-TLIF治疗效果均较好,PELD手术指标、近期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均优于MIS-TLIF术,而MIS-TLIF后期腰椎影像学指标优于PELD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腰盘切除术 微创经孔腰融合术 盘突出症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无缝隙护理方案在机器人辅助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
16
作者 张敏 郭佳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5年第4期567-571,共5页
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无缝隙护理方案在接受机器人辅助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2024年4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机器人辅助TLIF 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 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无缝隙护理方案在接受机器人辅助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2024年4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机器人辅助TLIF 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5例,常规护理)与干预组(75例,ERAS理念下无缝隙护理联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首次下床时间、住院天数、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情况以及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功能状态、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后12~72 h疼痛数字(NRS)评分更低(P<0.05)。术后3 d,干预组负性情绪评分更低(P<0.05)。术后30 d干预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心理、身体、社会关系评分更低(P<0.05)。结论:对于接受机器人辅助TLIF治疗的患者,ERAS理念下无缝隙护理模式可提升其康复效率、促进功能恢复、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机器人辅助手术 经椎孔腰融合术 无缝隙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机器人辅助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的置钉准确度及学习曲线分析
17
作者 钟文杰 廖文鳌 +3 位作者 刘希麟 李亭 胡豇 王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0,共8页
目的:探讨手术机器人辅助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robot-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RA-MIS-TLIF)的置钉准确度并分析其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2年6月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目的:探讨手术机器人辅助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robot-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RA-MIS-TLIF)的置钉准确度并分析其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2年6月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16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机器人组(n=80)和徒手组(n=80),两组患者均根据手术日期的先后进行排序并编号(1~80号),并分别分为4个亚组:1~20号为1组,21~40号为2组,41~60号为3组,61~80号为4组。统计分析两种术式的总手术时间、出血量、规划及置钉时间,比较术前、术后1d以及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采用ln曲线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两种术式的总手术时间、出血量随手术例数变化的趋势,并采用Gertzbein-Robbins标准评价术后CT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分级进而评估置钉准确率。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机器人组总手术时间162.9±5.7min,出血量91.4±9.5mL,规划及置钉时间42.1±1.3min;徒手组总手术时间169.1±6.6min,出血量101.0±9.2mL,规划及置钉时间57.0±6.3min。机器人组共置入320枚螺钉,螺钉置钉准确率为97%(311/320);徒手组共置入320枚螺钉,螺钉置钉准确率为92%(295/320),且两组均无C、D级螺钉。两组总手术时间均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而减少,机器人组:[y=-5.894×ln(x)+183.891,R2=0.576,P<0.05],在2、3组间达到相对稳定;徒手组:[y=-4.424×ln(x)+184.221,R2=0.376,P<0.05],在3、4组之间达到相对稳定;两组出血量均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而减少,机器人组:[y=-9.480×ln(x)+125.361,R2=0.547,P<0.05],在2、3组之间达到相对稳定;徒手组:[y=-3.868×ln(x)+114.183,R2=0.148,P<0.05],在2、3组之间达到相对稳定。VAS评分,机器人组术后1d由术前6.9±1.1分降至2.4±0.9分(P<0.05),术后6个月降至1.1±0.4分(P<0.05);徒手组术后1d由术前7.0±0.9分降至2.4±0.9分(P<0.05),术后6个月降至1.4±0.6分(P<0.05)。ODI,机器人组术后1d由术前(59.5±7.1)%降至(20.0±4.1)%(P<0.05),术后6个月降至(10.8±3.0)%(P<0.05);徒手组术后1d由术前(57.7±6.9)%降至(19.6±4.6)%(P<0.05),术后6个月降至(11.3±3.4)%(P<0.05)。随访期间160例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期间并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相较于传统徒手置钉MIS-TLIF,RA-MIS-TLIF的螺钉置钉准确率更高,其学习曲线在大约20例时趋于平稳,学习曲线平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经椎孔腰融合术 退行性疾病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分析
18
作者 孙佼 席红波 +2 位作者 陶梨清 潘茂圣 陈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61-064,共4页
探讨TLIF治疗腰椎退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11月40例腰椎退变患者,随机分为TLIF组和PLIF组各20例。对比手术参数(手术用时、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日数);比较术后1周、6月的VAS、ODI评分;对比术后1周、6月... 探讨TLIF治疗腰椎退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11月40例腰椎退变患者,随机分为TLIF组和PLIF组各20例。对比手术参数(手术用时、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日数);比较术后1周、6月的VAS、ODI评分;对比术后1周、6月的椎间高度、腰椎矢状Cobb角。结果 随访6-18个月(均13.6个月),TLIF组各手术参数较PLIF组显著减少(P<0.05)。两组术后VAS、O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周TLIF组评分低于PLIF组(P<0.05);6月后两组评分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椎间高度、Cobb角较术前改善(P<0.05),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疗效确切,TLIF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经椎融合术 后路融合术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微创与常规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灵恩 亢军义 曹臣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98-100,共3页
目的 观察微创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与常规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我们收集了淮阳楚氏骨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的10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资料。根据随机对照数字表,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n=50)... 目的 观察微创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与常规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我们收集了淮阳楚氏骨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的10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资料。根据随机对照数字表,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比较了两组患者在以下手术观察指标方面的差异: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同时,我们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来评估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腰部和腿部疼痛程度以及腰椎功能情况。我们还统计了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和手术持续时间均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腰腿VAS评分,OD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时腰腿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拆(P=0.617)。结论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作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具有创口小、恢复周期短的优势能显著提升腰椎的功能性,缓解腰腿部的疼痛,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孔入路融合术 常规孔入路融合术 管狭窄症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早期疗效观察
20
作者 陶瑜晶 叶丙霖 +6 位作者 桑廷瑞 陈伟国 赵恒 张万乾 谢芋涛 任毅 杨建霞 《颈腰痛杂志》 2025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观察机器人辅助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UBE-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在甘肃省中医院脊柱微创骨科采用机器人辅助下UBE-TLIF手术治疗LSS患者32例;患者均有腰腿痛症状。其中男15例,... 目的观察机器人辅助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UBE-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在甘肃省中医院脊柱微创骨科采用机器人辅助下UBE-TLIF手术治疗LSS患者32例;患者均有腰腿痛症状。其中男15例,女17例,责任阶段为L_(2-3)患者7例,L_(3-4)患者6例,L_(4-5)患者10例,L_(5)-S_(1)患者9例,平均病程(39.24±12.15)个月,平均年龄(63.00±7.21)岁。对手术时长、患者下地活动起始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状况予以记录。运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改良MacNab标准来评定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60~220)min,平均18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70 mL;术后下床时间6~48 h,中位时间27 h。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硬膜撕裂、神经血管损伤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均未出现。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为6个月。术后3 d、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腰痛及下肢痛VAS评分、改良ODI均较术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改良MacNab评分评价:优17例、良13例、可2例,优良率93.7%。随访期间没有出现复发。结论采用UBE-TLIF具有手术操作灵活、视野清晰、术中探查范围广、创伤小的优点,可有效进行椎管减压,是治疗LSS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 融合术 管狭窄症 脊柱微创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