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5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对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杨宏志 胡斌 +1 位作者 王溪淳 陈文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23期72-76,共5页
目的:分析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对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 目的:分析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对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研究组实施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3 d的炎症因子(CRP、IL-1β、IL-8)和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CRP、IL-1β、IL-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CRP、IL-1β、IL-8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Lysholm、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Lysholm、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较好,可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改善其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术 胫骨平台骨折 Lysholm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查理涛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2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术(MIPPO)治疗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国药东风茅箭医院收治的80例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术(MIPPO)治疗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国药东风茅箭医院收治的80例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行成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观察组(行关节镜下MIPPO手术),各40例。对比两组手术指标、胫骨平台解剖学参数、Rasmussen复位解剖学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Lysholm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后负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3个月、6个月,两组胫骨平台解剖学参数骨平台内翻角(TPA)和胫骨平台后侧倾斜角(PS)、Rasmussen复位解剖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TPA、PS、Rasmussen复位解剖学评分均高于术后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的TNF-α、IL-1β、IL-6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各项Lysholm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各项Lysholm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近期、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MIPPO治疗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效果优异,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改善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术 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3D打印预螺旋塑形接骨板结合定位导板辅助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成人RobinsonⅡB型锁骨骨折
3
作者 罗俊浩 周明 +7 位作者 马运宏 刘军 吴永伟 王建兵 王亚朋 王鹏 康永强 芮永军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探讨镜像3D打印预螺旋塑形接骨板结合定位导板辅助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术(MIPPO)治疗成人RobinsonⅡB型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 目的:探讨镜像3D打印预螺旋塑形接骨板结合定位导板辅助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术(MIPPO)治疗成人RobinsonⅡB型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围手术期指标、骨折端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7~21个月,平均(13.7±6.7)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2.4±3.3)周。20例患者平均切口长度为(6.4±0.9)cm,手术时间为(50.4±11.5)min,术中出血量为(12.0±3.7)mL,术中透视次数为(1.3±0.4)次,术后第3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3.2±1.3)分,术前及术后即刻骨折短缩程度分别为(10.3±1.9)%、(0.4±0.2)%。术后3个月、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92.7±1.0)分、(95.7±1.3)分、(96.6±1.3)分。1例患者术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1例患者出现皮神经损伤而导致局部皮肤麻木。结论:镜像3D打印预螺旋塑形接骨板结合定位导板辅助MIPPO治疗成人RobinsonⅡB型锁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远期疗效好的优势。远端切口位于锁骨上神经安全区,减小损伤风险,切口小且美观,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 3D打印 预螺旋塑形接骨 定位导 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切开内固定术联合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戴军 徐宏杰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5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内固定术联合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对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解剖复位情况的影响,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睢宁县中医院收治的87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内固定术联合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对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解剖复位情况的影响,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睢宁县中医院收治的87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采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和观察组(44例,采用有限切开内固定术联合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术后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手术相关指标,随访1年后骨折复位情况,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总优良率更高;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现骨痂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缩短,术中透视次数减少;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解剖复位率高于对照组;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有限切开内固定术联合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提高骨折复位质量,改善术后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骨折 有限切开内固定 经皮微创接骨内固定 踝关节功能 骨折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与传统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对比
5
作者 张立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4期078-081,共4页
分析3D打印与传统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对比。方法 选择我院2023年6月-2024年6月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共108例,随机分2组比对,对照组以传统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3D打印。比较两... 分析3D打印与传统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对比。方法 选择我院2023年6月-2024年6月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共108例,随机分2组比对,对照组以传统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3D打印。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肩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与传统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的结合,为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它不仅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同时保持较高的手术安全性。这一发现无疑为未来的骨折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为更多的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传统经皮微创接骨内固定 复杂肱骨近端骨折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对四肢骨折临床效果、骨折愈合情况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6
作者 王小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99-102,共4页
探究在四肢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对患者实施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所取得的多种成效。方法 在本次研究始于2019年1月,结束在2024年1月,共计筛选入组内80例确诊为四肢骨折并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设置为分析对象。将患者均等划入两个小组内,... 探究在四肢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对患者实施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所取得的多种成效。方法 在本次研究始于2019年1月,结束在2024年1月,共计筛选入组内80例确诊为四肢骨折并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设置为分析对象。将患者均等划入两个小组内,每组样本数量相同(40例)。观察组: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对照组:传统切开钢板内固定术。术后观察患者多项恢复疗效。结果 经过对两个小组指标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清晰可见观察组所取得的临床成效更好。结论 四肢骨折患者在接受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更好,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其疗效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经皮微创接骨内固定 骨折愈合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接骨板技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7
作者 肖树荣 赖奕良 肖志强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11期46-49,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微创接骨板技术(MIPPO)联合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龙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4年1月接收的103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50)、观... 目的:分析经皮微创接骨板技术(MIPPO)联合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龙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4年1月接收的103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50)、观察组(n=53),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MIPPO+LCP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参数、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MIPPO+LCP内固定的手术形式用于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其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手术进程,减少并发症发生,并可有效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总体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接骨 锁定加压钢内固定 胫骨远端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肢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对临床效果的影响分析
8
作者 韦汉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4期073-076,共4页
探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对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8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均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方案,而观察组则接受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 探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对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8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均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方案,而观察组则接受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CRP、PCT)水平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评估。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CRP与PCT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呈现出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此外,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P<0.05)。结论 采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能够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展现出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经皮微创接骨内固定 炎症因子 后并发症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微创经皮插入接骨板内固定对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价值分析
9
作者 张宏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78-081,共4页
本次研究针对胫骨远端骨折治疗选择微创经皮插入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采取单双号抽签法将2023年1月至12月收治100例病患分成两组,均是确诊为胫骨远端骨折者,其中50例单号的骨折患者接受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划分至对照组;抽... 本次研究针对胫骨远端骨折治疗选择微创经皮插入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采取单双号抽签法将2023年1月至12月收治100例病患分成两组,均是确诊为胫骨远端骨折者,其中50例单号的骨折患者接受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划分至对照组;抽到50例双号的骨折患者接受微创经皮插入接骨板内固定术,划分至观察组,通过分析不同指标对手术价值展开分析,从6个不同项目对整体效果展开评析。结果 观察组手术方案的实施不仅在相关指标上更好,且手术疗效十分显著,对踝关节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并且从VAS评分表明术后疼痛明显较轻,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比较少,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手术患者进行比较提升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 微创经皮插入接骨板内固定术的实施在临床上价值作用显著,手术耗时短,术后恢复速度快,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显著,该手术完成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情况比较少,可在临床上积极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骨折 微创经插入接骨内固定 治疗效果 并发症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效果
10
作者 黄勇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2期46-48,共3页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PPO)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72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行MIPPO治疗,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PPO)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72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行MIPPO治疗,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水平,手术前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C反应蛋白(CRP)]、应激指标[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IL-4、CRP、Cor、ACTH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治疗四肢骨折患者可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降低炎性因子和应激指标水平,效果优于ORIF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四肢骨折 炎性因子 应激指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效果
11
作者 徐建江 陈希红 +1 位作者 戴盛蓉 何守斌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3期50-53,57,共5页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术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式不同将其分...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术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LCP内固定术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LCP内固定术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初次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水平,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系统、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评分系统]评分、膝关节功能恢复指标(膝关节间距、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水平、膝关节活动度,以及随访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初次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HSS膝关节、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HSS膝关节、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膝关节间距大于对照组,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年两组膝关节间距、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两组膝关节内旋、外旋、屈曲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膝关节内旋、外旋、屈曲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LCP内固定术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可缩短初次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术后3、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改善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LCP内固定术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但会延长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微创经锁定加压钢内固定 同种异体骨植骨 膝关节功能评分 膝关节活动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效果分析
12
作者 郑春山 王景林 张玉明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2期59-62,共4页
目的探究为四肢骨折患者提供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施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目的探究为四肢骨折患者提供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施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组(53例)施以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临床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两组骨代谢指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的骨钙素、骨保护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胶原C端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5.66%)低于对照组(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6,P<0.05)。结论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确切,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经皮微创接骨内固定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骨折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右美托咪定联合盐酸羟考酮的麻醉维持效果及对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志国 刘鹏 张少茹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2-54,共3页
目的评价下肢骨折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MIPPO)右美托咪定联合盐酸羟考酮的麻醉维持效果及对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MIPPO的下肢骨折患者94例,性别不限,年龄38~60岁,ASA分级Ⅰ~Ⅱ级,BMI 18.2~24.8 kg/m^(2)。按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评价下肢骨折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MIPPO)右美托咪定联合盐酸羟考酮的麻醉维持效果及对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MIPPO的下肢骨折患者94例,性别不限,年龄38~60岁,ASA分级Ⅰ~Ⅱ级,BMI 18.2~24.8 kg/m^(2)。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盐酸羟考酮(D+O)组和丙泊酚联合盐酸羟考酮(P+O)组,各47例。记录麻醉前(T_(0))、切皮时(T 1)、固定钢板时(T_(2))、缝皮时(T_(3))、术毕时(T_(4))的HR、SBP、DBP。评价2组患者术后3 h、6 h、12 h、24 h时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Ramasy镇静评分。统计2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与P+O组比较,T 1~3时间段D+O组患者的HR、SBP、DBP波动幅度小,术后12 h、24 h的VAS评分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Ramasy评分及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盐酸羟考酮在MIPPO治疗下肢骨折患者中可有效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减少术后疼痛,利于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盐酸羟考酮 经皮微创接骨内固定 麻醉效果 后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的效果观察
14
作者 梁斌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23期28-31,41,共5页
目的:探究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MIPO)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收治的66例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3例... 目的:探究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MIPO)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收治的66例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MIPO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肿胀及疼痛程度、炎症因子、应激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两组肿胀程度、疼痛视觉模拟法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两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肿瘤坏死因子-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前列腺素E2均较术前升高,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采用MIPO治疗,可缩小手术切口,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疼痛与肿胀程度,避免严重应激及炎症反应发生,缩短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四肢骨折 经皮微创接骨内固定 并发症 骨折愈合
原文传递
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
15
作者 和亚南 段长合 董德涛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9期48-50,54,共4页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6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微创经...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6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优良率,围术期指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水平,手术前后踝关节功能[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AH)]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应激指标[肾上腺素(E)、β-内啡肽(β-EP)、皮质醇(Cor)]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优良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AOFAS-AH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7 d,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研究组E、β-EP、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可提高手术优良率和踝关节功能评分,改善围术期指标水平,降低疼痛评分和应激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接骨 锁定加压钢内固定 胫骨远端骨折 疼痛 踝关节功能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锁定接骨板固定术后发生腕管综合征的多因素分析
16
作者 秦凯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掌侧锁定接骨板固定术治疗后发生腕管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6—2020-10平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64例经掌侧锁定接骨板固定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经掌侧锁定接骨板固定术治疗后发...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掌侧锁定接骨板固定术治疗后发生腕管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6—2020-10平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64例经掌侧锁定接骨板固定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经掌侧锁定接骨板固定术治疗后发生腕管综合征的43例患者纳入发生组,将治疗后未发生腕管综合征的121例患者纳入未发生组,运用倾向性评分配比法(1∶1,卡钳值=0.01),基于腕管压力升高、骨折类型等,将2组配对,获得组间协变量均衡标本(2组各32例);记录研究所需资料并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找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掌侧锁定接骨板固定术后发生腕管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果2组间腕管压力升高、合并腱鞘囊肿与月骨凹塌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折类型、ASA分级、合并风湿性关节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腕管压力升高、合并腱鞘囊肿、月骨凹塌陷是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掌侧锁定接骨板固定术后发生腕管综合征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掌侧锁定接骨板固定术后发生腕管综合征与患者腕管压力升高、合并腱鞘囊肿、月骨凹塌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掌侧锁定接骨固定 腕管综合征 压力 月骨凹塌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对老年四肢骨折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17
作者 朱淑昌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5期23-26,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对老年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沐阳仁慈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目的分析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对老年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沐阳仁慈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切开复位钢板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40例)和经皮微创接骨板组(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4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对症治疗2周、定期随访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4个月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24 h、48 h、7 d、30 d的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以及术前、术后24 h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百分比、CD4^(+)百分比、CD4^(+)/CD8^(+)比值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随访4个月后,经皮微创接骨板组患者的总优良率(95.00%)较切开复位钢板组(75.00%)更高;经皮微创接骨板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切开复位钢板组更少,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及手术时间较切开复位钢板组更短;与术前比,术后24 h、48 h、7 d、30 d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术后各时间点经皮微创接骨板组患者评分均低于切开复位钢板组;与术前比,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CD3^(+)百分比、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均降低,但经皮微创接骨板组均更高(均P<0.05),但经皮微创接骨板组CD3+术前和术后24 h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比,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四肢骨折患者不仅临床疗效更高,还可减轻术后疼痛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不利影响,加快术后骨折愈合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经皮微创接骨内固定 应激指标 临床疗效 疼痛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对老年四肢骨折患者疗效与应激反应的影响
18
作者 郭艳鸽 朱伯然 芦九阳 《大医生》 2024年第10期118-120,共3页
目的 分析采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对老年四肢骨折患者疗效与应激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于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入院治疗的120例老年四肢骨折患者,采用抛硬币法分为切开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 目的 分析采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对老年四肢骨折患者疗效与应激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于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入院治疗的120例老年四肢骨折患者,采用抛硬币法分为切开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60例)与微创组(采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60例)。比较两组患者应激指标[血清肾上腺素(E)、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素(R)]水平、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临床指标(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手术时间)、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2 d,两组患者E、NE、R水平均上升,但微创组上升幅度均小于切开组(均P<0.05)。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F_(时间)=243.580,P_(时间)<0.001;F_(组间)=155.516,P_(组间)<0.001;F_(交互)=7.294,P_(交互)<0.001)。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后7 d、48 h、24 h及术前,两组患者术后7 d 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后48 h、24 h及术前,两组患者术后48 h 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后24 h及术前,两组患者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前,且微创组患者术后1个月、7 d、48 h、24 h 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切开组(均P<0.05)。微创组患者切口长度小于切开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切开组,骨折愈合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切开组(均P<0.05)。微创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切开组,治疗总优良率高于切开组(均P<0.05)。结论 老年四肢骨折患者进行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临床疗效较好,可缓解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减轻疼痛程度,提高骨折愈合速度,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接骨内固定 老年四肢骨折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观察
19
作者 赫帆 谢榜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5年第2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接骨术(MIPO)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6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MIPO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肩关...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接骨术(MIPO)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6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MIPO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肩关节与肘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与住院时间、手术前肩关节与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术前相比,两组术后肩关节与肘关节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肱骨干骨折采用MIPO治疗效果更好,术中失血量更少,术后骨折愈合速度更快,更利于患者肘关节、肩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骨折 微创接骨 髓内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
20
作者 李振肃 曹玮 +1 位作者 宫金涛 秦晓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5期47-50,共4页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9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进行开放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观察组进行...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9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进行开放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观察组进行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骨折愈合情况、疼痛程度、胸腰椎功能、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2.31±5.49)ml少于对照组的(66.89±7.21)ml,手术时间(82.43±6.21)min、住院时间(8.06±1.24)d均短于对照组的(103.75±8.97)min、(10.59±1.88)d(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8.63±2.38)°、(13.31±1.69)mm,术后分别为(10.36±1.39)°、(20.37±2.72)mm;观察组患者术前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8.71±2.20)°、(13.65±1.31)mm,术后分别为(10.21±1.30)°、(20.45±2.76)mm。术前、术后,两组组间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后凸Cobb角低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高于术前(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分别为(5.31±1.02)、(32.49±2.57)分,术后分别为(2.95±0.63)、(15.59±1.42)分;观察组患者术前VAS、ODI评分分别为(5.40±0.97)、(32.63±2.21)分,术后分别为(2.24±0.38)、(15.67±1.35)分。术前,两组VAS、ODI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的16.33%(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具有更小的创伤,可减轻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其术后迅速恢复,改善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微创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 后凸Cobb角 椎体前缘高度并发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