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中喉返神经监测在微创McKeown食管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陈赛华 施民新 +4 位作者 樊怿辉 居冠军 陈一彪 刘郁鹏 郑丽云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27期109-112,共4页
目的:分析术中喉返神经监测在微创McKeown食管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市肿瘤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进行微创McKeown食管切除术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78例,其中使用喉返神经监测的纳入研究组(38例);未接受喉返神经... 目的:分析术中喉返神经监测在微创McKeown食管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市肿瘤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进行微创McKeown食管切除术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78例,其中使用喉返神经监测的纳入研究组(38例);未接受喉返神经监测的纳入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分析肌电图(EMG)波形异常诊断术后声带麻痹的价值。结果:研究组的喉返神经暴露时间、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16%,低于对照组的42.50%(P<0.05)。EMG波形异常诊断术后声带麻痹的特异度为82.4%,敏感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40.0%,阴性预测值为100%,准确率为84.2%。结论:喉返神经监测用于微创McKeown食管切除术可减少手术时间和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其中EMG波形异常诊断声带麻痹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返神经监测 食管 微创mckeown食管切除术 肌电图波形异常 并发症 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McKeown食管切除术治疗食管下段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彦理 赵松 +2 位作者 吴恺 杨洋 齐宇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McKeown食管切除术治疗下段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01-2017-06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食管切除术的下段食管癌患者。将行微创McKeown手术的患者作为微创组,将行开放Sweet手术的患者作为开放组,倾向得分匹配(... 目的探讨微创McKeown食管切除术治疗下段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01-2017-06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食管切除术的下段食管癌患者。将行微创McKeown手术的患者作为微创组,将行开放Sweet手术的患者作为开放组,倾向得分匹配(PSM)用于降低2组一般资料的统计学差异。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患者的病死率、肺部并发症和吻合口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淋巴结清扫数、平均住院费用和手术时间均多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McKeown食管切除术治疗下段食管癌,较传统开放手术淋巴结清扫数多,但手术时间和治疗费用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下段癌 微创mckeown 开放Sweet食管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RISS阻滞在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罗富超 张俊华 +7 位作者 程鹏 吴旌 钟斌 吕兵 黄国刚 刘洋 张泽学 韦晓红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4-631,共8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rhomboid intercostal and subserratus plane, RISS)阻滞对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minimally invasive McKeown esophagectomy, MIE-McKeown)患者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为...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rhomboid intercostal and subserratus plane, RISS)阻滞对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minimally invasive McKeown esophagectomy, MIE-McKeown)患者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为微创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方案选择提供新思路。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2年3月—2023年6月于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胸心外科行MIE-McKeown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A、B、C 3组:A组采用持续RISS阻滞+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策略,B组采用单次RISS阻滞+PCIA策略,C组采用单纯PCIA策略。记录并比较各组主要及次要结局指标:(1)镇痛效果[术后2 h、6 h、12 h、24 h、48 h的静息和咳嗽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疼痛评分];(2)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性镇痛追加次数];(3)术后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头晕、嗜睡、恶心呕吐、低血压、尿潴留等);(4)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和心率];(5)镇痛满意度。其中(1)(2)(3)为主要结局指标,(4)(5)为次要结局指标。结果 共96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A、B、C每组各32例。A组患者术后2 h、6 h、12 h、24 h、48 h静息和咳嗽VAS评分均低于C组,且术后2 h、24 h的静息VAS评分及术后12 h、24 h的咳嗽VAS评分均低于B组;B组患者术后2 h、6 h、12 h的静息VAS评分及2 h、6 h、12 h、24 h、48 h的咳嗽VAS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性镇痛的追加次数在A、B、C 3组之间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C组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均高于A、B组(P均<0.05)。3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_(0))、切皮即刻(T_(1))、切皮后5 min(T_(2))、拔管后5 min(T_(3))的MAP和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 3组镇痛满意度依次降低(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RISS阻滞可为MIE-McKeown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作为多模式镇痛的积极探索,持续RISS镇痛效果更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 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 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后疲劳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鸿伟 胡敏 刘雷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140-145,共6页
目的 探讨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后疲劳综合征(postoperative fatigue syndrome,POF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南通市肿瘤医院行微创McKeown手术的8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围手术期疲劳评测量表(... 目的 探讨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后疲劳综合征(postoperative fatigue syndrome,POF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南通市肿瘤医院行微创McKeown手术的8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围手术期疲劳评测量表(identity-consequence fatigue scale,ICFS)对纳入的患者实施术后疲劳状况的评估,然后将患者分为POFS组(n=34)和非POFS组(n=46)。通过电子病历收集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最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OFS的相关因素。结果 80例患者术后的ICFS总分为(82.21±6.64)分,显著高于术前的(57.34±4.11)分(P<0.05),且日常活动、精力、活力、注意力和疲劳维度5个维度评分也均显著高于术前(均P<0.05)。80例患者术后发生POFS为34例,发生率为42.50%。单因素分析显示,POFS组年龄显著大于非POFS组(P<0.05),POFS组术前合并焦虑或抑郁、睡眠障碍、低蛋白血症比例均显著高于非POFS组(均P<0.05),POFS组术前六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ing test,6MWT)距离<350 m比例显著高于非POFS组(P<0.05),POFS组麻醉时间显著短于非POFS组(P<0.05),POFS组术后视觉模拟量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术后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非POFS组(均P<0.05),POFS组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显著低于非POFS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焦虑或抑郁、低蛋白血症、术前6MWT距离<350 m、麻醉时间短、术后血清CRP水平高均是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POF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后POFS发生率较高,且与术前焦虑抑郁情绪、低蛋白血症、6MWT距离过短、麻醉时间偏短和CRP水平偏高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应重视此类危险因素并制订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干预,以降低POFS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微创 mckeown食管癌根治 后疲劳综合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效果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薛亚斌 吕红博 +1 位作者 杜同心 孙伟 《天津医药》 CAS 2016年第10期1276-1279,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Mc Keown食管癌切除术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微创Mc Keown食管癌切除术的食管鳞癌患者163例,依术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63例、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组(右侧组... 目的探讨微创Mc Keown食管癌切除术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微创Mc Keown食管癌切除术的食管鳞癌患者163例,依术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63例、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组(右侧组)53例、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组(双侧组)47例。比较各组患者术后病理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长、淋巴结清扫数及肺炎、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情况。病理情况包括肿瘤部位、病理分化程度、T分期以及病理分期。术后并发症随访至术后6个月。结果常规组、右侧组、双侧组的肿瘤部位、病理分化程度、T分期以及病理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出血量大于右侧组和双侧组(P<0.05),右侧组与双侧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右侧组及双侧组的总淋巴结清扫数及胸腔淋巴结清扫数依次升高,组间多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组间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Mc Keown食管癌切除术行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外科手 微创 喉返神经 淋巴结切除 mckeown食管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空肠造瘘在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赵珞 何嘉 +4 位作者 秦应之 韩志军 刘洪生 李单青 李力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5期845-851,共7页
目的探究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中应用腹腔镜下空肠造瘘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行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营养支持方式分为经口营养组(2013年1月至2017... 目的探究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中应用腹腔镜下空肠造瘘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行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营养支持方式分为经口营养组(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空肠造瘘组(2017年11月至2020年6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围术期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结果共入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食管癌患者190例。其中空肠造瘘组128例、经口营养组62例。与经口营养组比较,空肠造瘘组术后住院时间[11(9,13)d比14(13,20)d,P<0.001]更短,术后辅助化疗完成率更高(95.16%比75.00%,P=0.005),两组手术时间[335(300,374)min比330(310,370)min,P=0.750]、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8.13%比35.48%,P=0.748)无显著差异。与经口营养组比较,空肠造瘘组术后1个月[(23.3±3.5)kg/m~2比(21.7±3.9)kg/m~2,P=0.006]、3个月[(22.6±3.5)kg/m~2比(20.6±4.0)kg/m~2,P<0.001]体质量指数均增高,术后1个月[(3.9±2.2)%比(10.3±3.5)%,P<0.001]、3个月[(6.5±3.1)%比(15.7±4.8)%,P<0.001]体质量下降率均降低。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时生活质量症状量表评分均升高,功能量表评分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急剧降低,术后1个月时各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经口营养组比较,空肠造瘘组术后7 d与术后1个月时症状量表评分(术后1个月时疼痛评分除外)均降低,功能量表评分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P均<0.05)。结论相较于经口营养,腹腔镜下空肠造瘘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生活质量恢复方面更具优势,且不增加手术相关并发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造瘘 mckeown食管切除 肠内营养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中下段食管癌行微创McKeown术与左胸径路食管切除术的疗效对照 被引量:1
7
作者 宋和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10期151-151,共1页
目的对比分析胸中下段食管癌行微创McKeown术与左胸径路食管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的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时所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左胸径路食管切除术,... 目的对比分析胸中下段食管癌行微创McKeown术与左胸径路食管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的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时所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左胸径路食管切除术,研究组(50例)行微创McKeown术。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目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中并发脓胸、肺炎的概率分别为4.00%、8.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20.00%(P<0.05)。结论胸中下段食管癌行微创Mc Keown术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中下段食管 微创Mc Keown 左胸径路食管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崔宏伟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2期111-111,共1页
目的研究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来我院接受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74例,其中采用传统手术(对照组)和微创McKeown方式(观察组)者各37例。结果通过两组患者资料与术后护理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 目的研究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来我院接受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74例,其中采用传统手术(对照组)和微创McKeown方式(观察组)者各37例。结果通过两组患者资料与术后护理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死亡率两个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传统开胸手术切除食管癌方法,采用微创McKeown切除术对患者治疗更加有效,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mckeown 食管切除 食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McKeown与开式经右胸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临床观察对比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汪金钱 陈胜 +3 位作者 陈四明 李胜平 汪方清 胡卫建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1393-1397,共5页
目的观察微创McKeown术与开式经右胸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及其对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食管癌量表QLICP-ES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食管中上段癌患者90例,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 目的观察微创McKeown术与开式经右胸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及其对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食管癌量表QLICP-ES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食管中上段癌患者90例,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开式经右胸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经微创右胸上腹在颈三切口(McKeown)术,观察2组手术指标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评分及生命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4 h引流量、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清扫淋巴结数目多于对照组(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患者VAS评分逐渐下降,观察组术后6 h、24 h、36 h、72 h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组间、时点间及组间与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炎、肺不张、胸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胃排空障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QLICP-E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未发生缺失患者,观察组无复发患者,对照组复发1例。结论微创McKeown术治疗食管癌效果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清扫淋巴结数量多,术后并发症少,且术后疼痛轻,患者生命质量高,故在临床上可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微创mckeown 传统开胸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微创食管癌切除Mckeown术和Ivor-Lewis术对食管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连福 陈明会 张煜 《癌症进展》 2018年第13期1604-1607,1619,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E)中胸腹腔镜联合经腹胸二切口食管癌根治胸内吻合术(又称Ivor-Lewis术)和胸腹腔镜联合经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颈部吻合术(又称Mckeown术)对食管癌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肺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E)中胸腹腔镜联合经腹胸二切口食管癌根治胸内吻合术(又称Ivor-Lewis术)和胸腹腔镜联合经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颈部吻合术(又称Mckeown术)对食管癌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肺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Ivor-Lewis术治疗的32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MIE-IL组)和接受Mckeown术治疗的49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MIE-MK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水平、肺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MIE-MK组患者的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量明显多于MIE-IL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MIE-IL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明显短于MIE-IL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MIE-MK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长于MIE-IL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FEV1/FVC、FEV1%pred、PaO_2、SaO_2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IE-MK组患者的FEV1/FVC、FEV1%pred、PaO_2、SaO_2水平均明显低于MIE-IL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IE-MK组患者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高于MIE-IL组患者,而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低于MIE-IL组患者,但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接受Mckeown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相比,接受Ivor-Lewis术治疗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更好,且对肺功能损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食管切除 mckeown Ivor-Lewis 喉返神经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中下段食管癌行微创McKeown术与左胸径路食管切除术的疗效对照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传凯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4期104-105,共2页
目的对比胸中下段食管癌行微创McKeown术与左胸径路食管切除术的疗效。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28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70例)与研究组(58例),前者行左胸径路食管切除术... 目的对比胸中下段食管癌行微创McKeown术与左胸径路食管切除术的疗效。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28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70例)与研究组(58例),前者行左胸径路食管切除术,后者行微创McKeown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未显示高度差异(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低,且淋巴结清扫数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胸中下段食管癌行微创McKeown术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并缩短住院时间,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中下段食管 微创mckeown 左胸径路食管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与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29
12
作者 彭雄 陈云 +5 位作者 Abdillah Nassor Juma 王彦卿 周源 焦阳 张位星 庄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6-552,共7页
目的:总结74例微创Mc Keown食管癌根治术(minimally invasive Mc Keown esophagectomy,MIE-Mc Keown)经验及体会,并与经典Ivor-Lewis食管癌手术(Ivor-Lewis esophagectomy,ILE)比较,探讨二者手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 目的:总结74例微创Mc Keown食管癌根治术(minimally invasive Mc Keown esophagectomy,MIE-Mc Keown)经验及体会,并与经典Ivor-Lewis食管癌手术(Ivor-Lewis esophagectomy,ILE)比较,探讨二者手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胸外科接受MIE-Mc Keown的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接受ILE的食管癌患者85例作为对照,比较二者近期疗效。结果:与ILE组相比,MIE-Mc Keown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更低,手术切除食管长度更长,淋巴结清除组数及个数更多,但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更长,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整体淋巴结转移率52.8%,MIE-Mc Keown组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9.5%。两组共发现食管多中心病灶16例,次瘤位于主瘤上方者7例,次瘤远侧缘距主瘤中心的距离(D)为20~85(50.7±23.0)mm,次瘤位于主瘤下方者9例,D值为30~90(57.8±20.5)mm。结论:MIEMc Keown病灶切除更彻底,淋巴结清除度较高,安全、创伤小、短期效果好,是治疗食管癌的适合术式,但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较高,需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 Ivor-Lewis食管癌手 切除长度 淋巴结清扫 吻合口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荷包钳法Ivor-Lewis术与McKeown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梅闪闪 刘继先 +3 位作者 吴昊 乌达 谢远财 牟志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3,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荷包钳法Ivor-Lewis(minimally invasive Ivor-Lewis esophagectomy,MIILE)术与微创Mc Keown(minimally invasive Mc Keown esophagectomy,MIME)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近期疗效。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胸外科...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荷包钳法Ivor-Lewis(minimally invasive Ivor-Lewis esophagectomy,MIILE)术与微创Mc Keown(minimally invasive Mc Keown esophagectomy,MIME)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近期疗效。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胸外科连续106例胸腹腔镜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106例患者分为荷包钳法MIILE术组及MIME术组,其中荷包钳法MIILE术41例,MIME术65例。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放管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感染、吻合口狭窄、管胃或吻合口瘘、乳糜胸、肺部感染、喉返神经损伤等。结果:荷包钳法MIILE术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放管时间少于MIME术组(P<0.05);而2组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手术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荷包钳法MIILE术组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MIME术组(P<0.05);2组之间术后切口感染、吻合口狭窄、乳糜胸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微创中下段食管癌治疗方面,荷包钳法MIILE术具有和MIME术一样的安全性,但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MIME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Ivor-Lewis mckeown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成形术在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疗效分析
14
作者 孙云浩 黄利荣 +5 位作者 应开军 王尧 季明明 卞文 陈岑 陈津津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6期817-823,共7页
目的分析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联合幽门成形术的术后近期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11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127例接受微创食管癌根治术加幽门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组),并与同期135例未联合幽门成形术的患者资料... 目的分析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联合幽门成形术的术后近期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11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127例接受微创食管癌根治术加幽门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组),并与同期135例未联合幽门成形术的患者资料(对照组)进行对比,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术后吻合口瘘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手术方式、术后低蛋白血症、肺部感染是影响术后吻合口瘘的风险因素。治疗组胃食管反流、胃排空障碍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营养状态优于对照组,且术后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整体健康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联合幽门成形术可减少术后吻合口瘘,降低术后胃排空障碍、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改善术后营养状况,且可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mckeown食管切除 幽门成形 食管反流 胃排空障碍 吻合口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Ivor-Lewis手术与McKeown手术治疗食管癌的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15
作者 侯晓彬 任志鹏 +1 位作者 杨博 刘阳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908-911,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两种不同术式(Ivor-Lewis和Mc Keown)下微创食管切除术(minimal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治疗食管癌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MIE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Ivor-Lewis组和Mc K... 目的对比观察两种不同术式(Ivor-Lewis和Mc Keown)下微创食管切除术(minimal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治疗食管癌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MIE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Ivor-Lewis组和Mc Keown组的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胸、开腹率)和术后结果 (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和生活质量)。结果接受Ivor-Lewis手术和Mc Keown手术的患者数量分别为120例和65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但微创Ivor-Lewis组肿瘤位置主要位于胸中下段,微创Mc Keown组肿瘤位置主要位于胸中上段。两组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胸或开腹次数、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Ivor-Lewis组手术时间较微创Mc Keown组稍长[(314±45)min vs(303±37)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Ivor-Lewis组吻合口瘘和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微创Mc Keown组(2.5%vs 12.3%,0.8%vs 9.2%,P均<0.05),而肺部并发症、乳糜胸、胃排空障碍、心律失常、转入ICU例数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180例(97.3%)获得随访,随访1~18(8.4±6.8)个月。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反酸、吞咽困难、排空障碍、胸部不适等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初步显示,微创Mc Keown和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癌均具有可行性、安全性和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微创食管切除 IVOR-LEWIS手 MC Keown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150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姜敏炎 吕亚军 +3 位作者 黄骏 朱小波 蒋锋 吴伟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1-682,共2页
食管癌切除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方法,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的主要转移方式。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位于颈胸交界处,一旦有转移是食管癌的重要预后不良因素[1]。而经左胸入路的食管癌切除术,由于解剖结构的影响,对于上纵隔、右侧喉返神经... 食管癌切除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方法,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的主要转移方式。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位于颈胸交界处,一旦有转移是食管癌的重要预后不良因素[1]。而经左胸入路的食管癌切除术,由于解剖结构的影响,对于上纵隔、右侧喉返神经旁等好发部位的淋巴结无法清除,逐渐被经右胸后外侧及腹部正中入路的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取代。我们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单纯胸腔镜或腹腔镜结合开放手术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分布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右喉返神经旁巴结转移的规律及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野淋巴结清扫 食管切除 喉返神经 食管切除 微创 转移方式 淋巴结转移 颈胸交界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食管癌切除术150例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奕 沈国义 +1 位作者 黄镇 林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1期998-1001,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食管癌切除术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5月~2014年2月150例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 ,MIE)的资料,男87例,女63例,年龄(57.3±9.2)岁。胸上段食... 目的:探讨微创食管癌切除术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5月~2014年2月150例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 ,MIE)的资料,男87例,女63例,年龄(57.3±9.2)岁。胸上段食管癌35例,胸中段74例,胸下段41例。胸、腹腔镜联合30例,全胸腔镜+腹部开放115例,胸部开放+腹腔镜5例,均行食管胃左颈吻合术。结果150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52.2±95.3)min,术中估计失血量(223.2±190.5)ml,术后区域淋巴结清扫数量(30.5±6.2)枚,阳性转移率28.7%(43/150)。术后病理分期ⅠA期18例,ⅠB期35例,ⅡA期39例,ⅡB期24例,ⅢA期19例,ⅢB期15例。术后住院时间(12.8±3.7)d。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7%(43/150),包括肺部感染11例(7.3%),呼吸衰竭2例(1.3%),乳糜胸2例(1.3%),活动性出血二次手术1例(0.7%),吻合口漏16例(10.7%),声音嘶哑7例(4.7%),气管损伤1例(0.7%),胸胃排空障碍3例(2.0%)。结论 MIE手术治疗食管癌创伤小,恢复快,技术可行,手术安全合理,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微创食管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俯卧位三孔法胸腔镜下微创食管癌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12
18
作者 吴思燕 常后婵 +3 位作者 戴红霞 冯素多 张秦华 徐丽兰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19期1799-1800,共2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专科护士配合完成侧俯卧位三孔法胸腔镜下微创食管癌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2011年6~11月,我院胸外科对32位早、中期食管癌患者施行三孔法胸腔镜下微创食管癌切除术,由手术室专科护士配合,开展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等... 目的探讨手术室专科护士配合完成侧俯卧位三孔法胸腔镜下微创食管癌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2011年6~11月,我院胸外科对32位早、中期食管癌患者施行三孔法胸腔镜下微创食管癌切除术,由手术室专科护士配合,开展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平均手术历时25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50ml,术后胸部痛疼减轻,生活质量提高,无压疮、臂丛神经损伤等手术体位并发症。结论由专科护士配合完成三孔法胸腔镜下微创食管癌切除术能提高手术效率和病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食管切除 侧俯卧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食管癌切除术与开放食管癌切除术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9
作者 苏立伟 张冬梅 +4 位作者 李玮 肖博 岳泓旭 贺书 牛中喜 《武警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664-667,671,共5页
目的比较微创食管癌切除(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和常规开放食管癌手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5-04至2016-10北京武警总医院胸外科收治的食管癌60例,随机分为两组,MIE组30例,常规开胸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 目的比较微创食管癌切除(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和常规开放食管癌手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5-04至2016-10北京武警总医院胸外科收治的食管癌60例,随机分为两组,MIE组30例,常规开胸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第一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胸腔引流时间、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第5天血常规检查、C反应蛋白及疼痛评估等。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E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与开放组无统计学差异[(18.8±8.6)vs(16.2±8.4),P=0.24]。MIE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00±50)ml少于开放组(350±150)ml(P<0.001);MIE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少于开放组[(550±200)ml vs(800±350)ml,P<0.001],拔管时间早于开放组[(4.7±1.5)d vs(5.9±1.8)d,P<0.001]。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2.1±1.3)d vs(2.3±1.5)d,P=0.27]和下床活动时间[(1.2±0.8)d vs(1.3±0.6)d,P=0.52]无统计学差异。MIE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开放组[(5.2±1.6)d vs(9.4±1.8)d,P<0.001]。MIE组患者术后24 h、48 h以及72 h VAS评分分别为(2.9±1.1)分、(2.1±1.0)分、(1.5±0.8)分,均低于常规开放组(P<0.001)。结论 MIE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疼痛,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微创可作为食管癌手术治疗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微创食管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腹腔镜微创术与开放Sweet食管切除术对Siewert Ⅱ型食管胃交界腺癌手术创伤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俊 李珍 +4 位作者 张同钦 何学东 钟华灵 王代平 刘晓川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12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微创Sweet式与开放Sweet食管切除术对SiewertⅡ型食管胃交界腺癌患者围术期手术创伤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36例SiewertⅡ型食管胃交界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每组68例。微创组患者接...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微创Sweet式与开放Sweet食管切除术对SiewertⅡ型食管胃交界腺癌患者围术期手术创伤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36例SiewertⅡ型食管胃交界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每组68例。微创组患者接受胸腹腔镜微创Sweet食管切除术,开放组患者接受开放Sweet食管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术后生活质量、性状特征以及两年内生存率。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胸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开放组(t=-9.206,t=-10.678,t=-15.419;P<0.05);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开放组(x2=4.168,x2=4.781,x2=6.439;P<0.05);微创组术后同一时间血清CRP值和IL-6值在术后第1 d和术后第3 d显著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RP=-8.954,t=-6.072;tIL-6=-12.375,t=-6.542;P<0.05);术后1周、3周微创组的身体功能、健康水平、疼痛以及恶心呕吐指标均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身体功能=37.829,t=49.175;t总健康水平=64.345,t=40.447,t疼痛=-42.615,t=-52.542;t恶心/呕吐=-17.688,t=-24.733;P<0.05);两组患者两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973,P<0.05)。结论:行胸腹腔镜微创Sweet食管切除术效果优于开放Sweet食管切除术,微创组对术后患者的创伤影响程度低于开放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交界腺癌 胸腹腔镜微创 Sweet食管切除 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