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内贴标快餐碗微发泡模流仿真研究析
1
作者 施小庆 杨均才 陈炽辉 《橡塑技术与装备》 CAS 2025年第1期54-58,共5页
本文采用Moldex3D软件,模拟了带自锁射嘴、一模两腔、模内贴标快餐碗的微发泡工艺。分析了快餐碗的注塑压力、减重百分比及泡孔尺寸,与实际情况对比,有较好的准确性。
关键词 模内贴标快餐碗 微发泡模流仿真 MOLDEX3D 自锁射嘴 注塑压力 减重 孔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发泡聚丙烯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唐婧 程鹏飞 +1 位作者 慕雪梅 李广全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66,72,共7页
综述了微发泡聚丙烯(PP)制备中常用的化学发泡剂和物理发泡剂,以及近几年有关微发泡PP共混改性用无机填料和有机填料对其发泡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经共混改性的微发泡PP泡孔直径为1~100μm,泡孔密度达1×10^(10)个/cm^(3)。分析... 综述了微发泡聚丙烯(PP)制备中常用的化学发泡剂和物理发泡剂,以及近几年有关微发泡PP共混改性用无机填料和有机填料对其发泡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经共混改性的微发泡PP泡孔直径为1~100μm,泡孔密度达1×10^(10)个/cm^(3)。分析了微发泡PP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以进一步促进新产品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发泡聚丙烯 共混改性 无机填料 有机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气材料的可压缩性在注塑微发泡中的研究与应用
3
作者 徐敬一 罗宝树 +4 位作者 汪胜旺 陈剑波 葛福炯 杨雅凤 何亚东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75,共7页
利用改进的常规微发泡注射成型机可对预塑含气聚合物熔体产生高压而实现了注射成型的压力-体积-温度(PVT)的在线测量。通过对聚苯乙烯和聚丙烯的含气或不含气熔体在一定温度下的压力-体积(PV)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含气聚合物熔体的可压缩... 利用改进的常规微发泡注射成型机可对预塑含气聚合物熔体产生高压而实现了注射成型的压力-体积-温度(PVT)的在线测量。通过对聚苯乙烯和聚丙烯的含气或不含气熔体在一定温度下的压力-体积(PV)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含气聚合物熔体的可压缩性远大于不含气聚合物熔体。在实际应用中,含气聚合物熔体的较大的可压缩性可用于辅助注射和加快气体融入熔体过程从而提高发泡质量。另一方面,根据含气聚合物熔体的可压缩性大而存在的安全隐患所做的压力释放试验,首次在国内提出了新的含气材料注射成型的安全操作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发泡注塑 聚苯乙烯 聚丙烯 含气熔体 可压缩性 安全 压力-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发泡工艺在乘用车上的应用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精武 刘扬 李世刚 《汽车文摘》 2024年第5期53-57,共5页
为了充分挖掘微发泡工艺在乘用车零部件中的轻量化潜力,基于文献分析总结微发泡工艺原理、应用情况,并对微发泡工艺应用前景进行展望。目前,仪表板骨架、门板护板、发动机装饰罩等乘用车部分内外饰零部件利用该工艺成型,可实现乘用车质... 为了充分挖掘微发泡工艺在乘用车零部件中的轻量化潜力,基于文献分析总结微发泡工艺原理、应用情况,并对微发泡工艺应用前景进行展望。目前,仪表板骨架、门板护板、发动机装饰罩等乘用车部分内外饰零部件利用该工艺成型,可实现乘用车质量减轻5%~20%,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无需对模具进行反复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用车 微发泡工艺 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套用复杂截面表面结皮UPVC微发泡挤出模具研制
5
作者 徐军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9期151-154,共4页
以门套为例,在65锥形双螺杆UPVC微发泡配方体系条件下,通过仿真设计和生产线调试验证,研制了复杂截面表面结皮微发泡挤出模具。其中,间隙式外放发泡的水冷口模结构,通过调整水冷口模板间隙的大小和流道的长短来控制物料的流动速度,进而... 以门套为例,在65锥形双螺杆UPVC微发泡配方体系条件下,通过仿真设计和生产线调试验证,研制了复杂截面表面结皮微发泡挤出模具。其中,间隙式外放发泡的水冷口模结构,通过调整水冷口模板间隙的大小和流道的长短来控制物料的流动速度,进而调节结皮厚度和制品密度;干湿定型结合的定型模中,干式定型采用反向弧度补偿发泡材料的不均匀收缩,在湿式定型段,采用浸浴式真空涡流水箱对发泡制品进行充分冷却和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VC微发泡 结皮 复杂截面 挤出模具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发泡法制备花岗岩废料的室内保温材料研究
6
作者 徐珊珊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4年第7期13-15,共3页
为进一步提高室内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本文以花岗岩废料为主要原料,SiC为发泡剂,采用1 100℃高温微发泡法成功制备轻质隔热材料,并对保温材料的宏观结构、微观结构、保温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室内保温材具有高达82.1%的小闭孔孔... 为进一步提高室内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本文以花岗岩废料为主要原料,SiC为发泡剂,采用1 100℃高温微发泡法成功制备轻质隔热材料,并对保温材料的宏观结构、微观结构、保温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室内保温材具有高达82.1%的小闭孔孔隙率、29.9MPa的高抗压强度、室温下0.19W/(m·K)和 350℃下 0.17W/(m·K)的低导热率。且随着开口孔隙率从1 110℃ 时的1.36%增加到1190℃ 时的3.66%,吸水率也从0.18% 逐步增加到 0.82%。随着烧结温度时间延长,孔隙率逐渐增大,试样的堆积密度和抗压强度下降,而1130℃是最合适的烧结温度,可满足室内保温材料的力学性能。且原材料的熔化温度与SiC的氧化反应温度高度匹配,因此制备出的轻质隔热材料结构好、孔隙率高、孔径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发泡 花岗岩 室内保温材料 粘土 长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具制造中微发泡技术应用分析
7
作者 邢源锋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11期228-231,共4页
采用传统注塑生产技术工艺时,面临零件尺寸误差大、动平衡性较低、翘曲、注塑周期长等多种技术问题。为有效解决上述生产问题,结合汽车热管理支架微发泡模具项目实例,研发微发泡注塑成型技术,提出品牌规划管理、维护品牌声誉、解决产品... 采用传统注塑生产技术工艺时,面临零件尺寸误差大、动平衡性较低、翘曲、注塑周期长等多种技术问题。为有效解决上述生产问题,结合汽车热管理支架微发泡模具项目实例,研发微发泡注塑成型技术,提出品牌规划管理、维护品牌声誉、解决产品危机的措施,大幅提高品牌的社会影响力。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进注塑机射系统,可有效缩短注塑周期,减少资金的投入;通过优化射胶压力大小,可从根本上解决产品翘曲变形问题,加快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制造 微发泡技术 品牌规划 品牌声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孔型聚合物微发泡材料制备技术 被引量:5
8
作者 何亚东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48-53,共6页
微发泡塑料是上世纪 80年代以后出现的一种新型材料 ,其特点是孔径小 (一般在 1 0 μm以下 ) ,分布均匀 ,泡孔密度非常高 (一般大于 1 0 9个 /cm3 )。目前微发泡塑料制备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也得到了不同类型的商业化制品。聚合物微孔材... 微发泡塑料是上世纪 80年代以后出现的一种新型材料 ,其特点是孔径小 (一般在 1 0 μm以下 ) ,分布均匀 ,泡孔密度非常高 (一般大于 1 0 9个 /cm3 )。目前微发泡塑料制备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也得到了不同类型的商业化制品。聚合物微孔材料是一种功能性材料 ,相互连通的微观孔洞结构使其具有相当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目前几种微孔材料成型的主要方法 ,讨论了微发泡成型技术用于制备开孔型微发泡材料的必要性。对几种关于开孔型聚合物微发泡材料制备技术及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 ,其分别是不相容聚合物共混、泡孔合并模型、熔融挤出发泡、开孔剂法和气体浓度阈 (值 )等方法。这些方法的微孔成型机理各不相同 ,所制备的材料微观结构也各有特点。文献分析表明微发泡方法用于开孔型微孔材料的制备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孔型聚合物微发泡材料 制备技术 微发泡成型技术 不相容聚合物共混 孔合并模型 开孔剂法 气体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具型腔气体压力对微发泡注塑件表面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1
9
作者 李帅 赵国群 +3 位作者 管延锦 王桂龙 董桂伟 张磊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9-85,共7页
微发泡注塑成型制品表面的螺旋纹及银纹缺陷阻碍了此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此缺陷主要是由填充过程中熔体流动前沿的泡孔发生破裂造成的。为提高微发泡注塑件的表面质量,提出一种利用高压氮气进行加压并使用高压容器进行稳压的模具型腔气体... 微发泡注塑成型制品表面的螺旋纹及银纹缺陷阻碍了此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此缺陷主要是由填充过程中熔体流动前沿的泡孔发生破裂造成的。为提高微发泡注塑件的表面质量,提出一种利用高压氮气进行加压并使用高压容器进行稳压的模具型腔气体压力控制方法,构建相应的模具型腔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和控制系统,进行某种医疗器械外观产品的气体反压(Gas counter pressure,GCP)微发泡注塑试验,研究填充过程中模具型腔气体压力对微发泡注塑件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模具型腔气体压力的提高,微发泡注塑件表面螺旋纹及银纹逐渐减少直至消除,塑件表面光泽度显著提高,塑件表面粗糙度明显降低。对选用的ABS材料,模具型腔气体压力为3 MPa时可获得表面质量优良的微发泡注塑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反压微发泡注塑工艺 表面质量 表面光泽度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塑微发泡制品表面质量和发泡形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胡瑞生 王毅 +3 位作者 张翔 蒋团辉 龚维 何力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5-140,共6页
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注塑微发泡制品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反压压力、模具温度、注塑工艺、无机填料和聚合物共混对注塑微发泡制品表面质量和发泡形貌的影响。最后对该领域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注塑 微发泡 表面质量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发泡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1
作者 温安华 薛平 贾明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11,共5页
针对PE/木纤维、PVC/木纤维、PP/木纤维、PS/木纤维四种微发泡木塑复合材料体系,介绍了国内外在性能改进及工艺设备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分析了目前该领域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并展望了微发泡木塑复合材料未来的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微发泡 木纤维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发泡PVC/木粉复合仿木材料的制备及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常怀春 张来启 +2 位作者 宋楠楠 孙青峰 许秋菊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39-142,共4页
将木粉填充于PVC树脂中,通过微发泡技术制造出带有木纹的仿木材料,该材料可替代天然木材在各行各业中广泛使用,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选用分子量不同的PVC树脂及木粉、稳定剂、发泡剂等,分别制成基料和着色料颗粒,由于两种物料在相同的加工... 将木粉填充于PVC树脂中,通过微发泡技术制造出带有木纹的仿木材料,该材料可替代天然木材在各行各业中广泛使用,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选用分子量不同的PVC树脂及木粉、稳定剂、发泡剂等,分别制成基料和着色料颗粒,由于两种物料在相同的加工条件下,熔融塑化程度不同,熔体呈现不规则的色差,从而可形成由里及表的类似木材的纹理.从原料的选择、配方设计、工艺条件等几方面阐述了PVC/木粉复合仿木材料研制过程.采用AC/NaHCO3复合发泡剂,ACR为改性剂,CaCO3为成核剂,控制好挤出温度等工艺条件,可以得到质量稳定的仿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木粉 微发泡 仿木材料 木纹 挤出 配方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制备微发泡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3
作者 翟文涛 余坚 何嘉松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0,共10页
以超临界流体为物理发泡剂制备的微发泡聚合物材料具有小的泡孔尺寸和高的泡孔密度,从而赋予材料优异的性能。本文首先阐述了微发泡聚合物材料的制备原理,以及聚合物微发泡过程中泡孔形成的四个阶段;基于这些认识,针对微发泡聚合物材料... 以超临界流体为物理发泡剂制备的微发泡聚合物材料具有小的泡孔尺寸和高的泡孔密度,从而赋予材料优异的性能。本文首先阐述了微发泡聚合物材料的制备原理,以及聚合物微发泡过程中泡孔形成的四个阶段;基于这些认识,针对微发泡聚合物材料泡孔形态的改善,即增加泡孔密度、减小泡孔尺寸以及均化泡孔尺寸分布,从加强泡孔成核、控制泡孔增长的角度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如何有效控制泡孔形态提出了建议,并对微发泡聚合物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发泡聚合物材料 孔形态 超临界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微发泡材料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明 高山俊 沈春晖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14,共7页
介绍了聚丙烯(PP)的微发泡机理及材料内部结构特征,综述了PP微发泡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重点从发泡机理与泡孔结构两方面探讨了不同改性方法对PP微发泡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最后,对PP微发泡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聚丙烯 微发泡 机理 孔结构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塑工艺对微发泡PP/云母粉发泡行为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龚维 高家诚 +3 位作者 何力 朱建华 何颖 郑环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共4页
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注射温度、注射压力、注射速度和冷却时间对化学发泡法制备聚丙烯(PP)/云母粉发泡材料的泡孔平均直径和泡孔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P中添加云母粉后,注射压力对发泡PP/云母粉材料的结构参数影响最大,其次为注射温度;... 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注射温度、注射压力、注射速度和冷却时间对化学发泡法制备聚丙烯(PP)/云母粉发泡材料的泡孔平均直径和泡孔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P中添加云母粉后,注射压力对发泡PP/云母粉材料的结构参数影响最大,其次为注射温度;较理想的工艺参数为注射温度170℃、注射压力50 MPa、注射速度95%、冷却时间3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云母 微发泡材料 注塑工艺参数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发泡注塑成型PC制件的表面缺陷及形态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亚涛 李海梅 +1 位作者 黄世欣 张雨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7-130,共4页
微发泡注塑成型制品常有漩涡状流痕和银纹两类表面缺陷。漩涡状流痕与均相溶液的流动形态关系密切,多在浇口附近;而银纹多在远离浇口处。文中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微发泡注塑成型聚碳酸酯(PC)制品的漩涡状流痕、银纹及泡孔形态进... 微发泡注塑成型制品常有漩涡状流痕和银纹两类表面缺陷。漩涡状流痕与均相溶液的流动形态关系密切,多在浇口附近;而银纹多在远离浇口处。文中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微发泡注塑成型聚碳酸酯(PC)制品的漩涡状流痕、银纹及泡孔形态进行观察,发现微孔形态和表面缺陷之间存在如下关系:漩涡状流痕对应的气泡剪切变形较小,而银纹相关的气泡剪切变形较大;根据气泡SEM的形态,银纹可细分为银带纹、银丝纹。剪切变形大、不破裂气泡表面形成银带纹,破裂则形成银丝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发泡注塑成型 漩涡状流痕 银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发泡注塑气体计量过程中影响初始气涌的关键因素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忠鹏 闫宝瑞 +2 位作者 信春玲 何亚东 李亦哲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7-100,共4页
基于压差控制气体流速的限流式超临界流体输送形式是微孔注塑发泡设备的一种常用手段。这一控制方式每次在气体注射器打开瞬间存在初始气涌,初始气涌会严重破坏单项溶液的制备质量。通过设计实验定量研究了初始气涌量与超临界流体压力... 基于压差控制气体流速的限流式超临界流体输送形式是微孔注塑发泡设备的一种常用手段。这一控制方式每次在气体注射器打开瞬间存在初始气涌,初始气涌会严重破坏单项溶液的制备质量。通过设计实验定量研究了初始气涌量与超临界流体压力和熔体体压力形成的压差之间的关系,拟合出初始气涌量与压差之间的关系式,并通过实际注塑发泡制品对预测值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发泡 超临界流体 初始气涌 压差 曲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出微发泡R-PVC发泡剂和泡孔调节剂的优选 被引量:4
18
作者 阎业海 黄兆阁 +3 位作者 周琼 吴其晔 叶胜友 邵明杰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0-13,共4页
采用自行设计安装的放气量测量装置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发泡剂AC、Exocerol232和CCF进行分解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泡孔调节剂K-400、ZB-530对R-PVC基本配方体系塑化性能的影响。利用Brabender挤出机对微发泡R-PVC挤出专用料的... 采用自行设计安装的放气量测量装置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发泡剂AC、Exocerol232和CCF进行分解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泡孔调节剂K-400、ZB-530对R-PVC基本配方体系塑化性能的影响。利用Brabender挤出机对微发泡R-PVC挤出专用料的配方进行了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VC 微发泡 调节剂 挤出成型 聚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塑工艺参数对微发泡PP/SiO_2纳米复合材料发泡行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龚维 高家诚 +3 位作者 何力 于杰 郑环 何颖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6-72,共7页
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喷嘴温度、注射压力、注射速度和冷却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化学发泡法制备的微发泡聚丙烯(PP)/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泡孔平均直径和泡孔密度的影响,用Image-pro图像处理软件对复合材料的泡孔尺寸进行了统计,并对其力学性能进... 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喷嘴温度、注射压力、注射速度和冷却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化学发泡法制备的微发泡聚丙烯(PP)/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泡孔平均直径和泡孔密度的影响,用Image-pro图像处理软件对复合材料的泡孔尺寸进行了统计,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PP中添加纳米SiO2后,喷嘴温度对微发泡PP/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发泡行为影响最大,其次为注射速度;实验范围内较理想的工艺参数为:喷嘴温度175℃、注射压力67.5MPa、注射速度95%、冷却时间35s;在此工艺条件下获得了泡孔平均直径为15.71μm、泡孔密度为9.8×106个/cm3的微发泡PP/SiO2纳米复合材料,冲击强度达5.45k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二氧化硅 纳米复合材料 微发泡 注射成型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开模距离对微发泡聚丙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蒋团辉 曾祥补 +3 位作者 张翔 李胜男 何力 段于喜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65,共6页
以聚丙烯(PP)为基体,碳酸氢钠(NaHCO3)为发泡剂,采用精确二次开模注塑成型工艺制备微发泡PP材料,系统考察了微开模距离对微发泡PP材料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开模距离的增加,微发泡PP样品的密度、拉伸屈服强度、弯曲强... 以聚丙烯(PP)为基体,碳酸氢钠(NaHCO3)为发泡剂,采用精确二次开模注塑成型工艺制备微发泡PP材料,系统考察了微开模距离对微发泡PP材料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开模距离的增加,微发泡PP样品的密度、拉伸屈服强度、弯曲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呈现相似的指数级降低趋势,微发泡PP样品的缺口冲击强度明显低于未发泡PP样品。当微开模距离为0.53mm时,微发泡PP样品的密度为0.813g/cm^3,拉伸屈服强度为12.7MPa,弯曲强度为16.6MPa,断裂伸长率为18.3%,缺口冲击强度为10.6kJ/m^2,与未发泡PP样品的缺口冲击强度31.0kJ/m^2相比,缺口冲击强度保持率仅为34%;随着微开模距离的增加,微发泡PP样品的弯曲弹性模量呈线性降低,比弯曲弹性模量随着微开模距离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微开模距离为0.50~0.70mm时,可获得较为均一的泡孔结构,微发泡PP样品的比弯曲弹性模量最佳,同时材料减重幅度高达21%~28%。当微开模距离为0.61mm时,比弯曲弹性模量达到最大值,为1682N/m^2,相对于未发泡PP样品的1408N/m2提高了19.5%,同时材料减重幅度为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塑微发泡 开模距离 聚丙烯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