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小膜壳绦虫感染仓鼠小肠组织病理学观察及MUC2表达的分析
1
作者 王鸿雁 李小毛 +2 位作者 崔轩胤 张科 牟荣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9-113,121,122,共7页
为了解微小膜壳绦虫感染仓鼠小肠组织的病理学特征及黏蛋白2(MUC2蛋白)的表达情况,试验从贵阳市宠物市场随机选取60只宠物仓鼠,采用饱和盐水浮聚法检测仓鼠粪便中的虫卵并进行鉴定,根据仓鼠感染微小膜壳绦虫的情况将仓鼠分为未感染组、... 为了解微小膜壳绦虫感染仓鼠小肠组织的病理学特征及黏蛋白2(MUC2蛋白)的表达情况,试验从贵阳市宠物市场随机选取60只宠物仓鼠,采用饱和盐水浮聚法检测仓鼠粪便中的虫卵并进行鉴定,根据仓鼠感染微小膜壳绦虫的情况将仓鼠分为未感染组、无症状感染组、普通型感染组和重型感染组,解剖所有仓鼠获取肠道内寄生虫及小肠组织,制备小肠组织切片并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扩增分析仓鼠小肠MUC2基因相对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微小膜壳绦虫在宠物仓鼠中的感染率为74.5%,其感染可引起仓鼠小肠绒毛损伤、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杯状细胞异常、白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与未感染组相比,无症状组杯状细胞数量及MUC2基因相对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普通型感染组的杯状细胞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重型感染组的杯状细胞极显著减少(P<0.01),同时重型感染组的MUC2基因及MUC2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增高(P<0.01)。说明微小膜壳绦虫感染会导致仓鼠小肠绒毛结构破坏,杯状细胞数量及形态异常,并引起杯状细胞分泌MUC2蛋白增多,且重型感染组杯状细胞数量减少,但其分泌的MUC2蛋白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仓鼠 微小膜壳绦虫 小肠 病理学特征 黏蛋白2
原文传递
微小膜壳绦虫对ICR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2
作者 李小毛 赵敬 +2 位作者 王鸿雁 张科 牟荣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8-12,108-110,共8页
为了探究微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对ICR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30只ICR小鼠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感染组灌胃感染0.2 mL鉴定和纯化后的微小膜壳绦虫虫卵配制成的虫卵悬浊液(浓度为2500个/mL),对照组... 为了探究微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对ICR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30只ICR小鼠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感染组灌胃感染0.2 mL鉴定和纯化后的微小膜壳绦虫虫卵配制成的虫卵悬浊液(浓度为2500个/mL),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并于感染后第2,4,6,8,10天采集空肠内容物,采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分析技术检测16S rDNA扩增产物,所得的数据使用多组间方差分析进行两两比较,对肠道菌群的种类、分布和丰度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群种类繁多,以厚壁菌门(占比为64%)、拟杆菌门(占比为25%)为主,其次是变形菌门(占比为6%)和放线菌门(占比为3%)。感染微小膜壳绦虫后第4,6,8,10天肠道菌群α多样性Sobs值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第8天显著低于第4,6,10天(P<0.05);感染组与对照组组间谱系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相对丰度上调的菌群主要从属厚壁菌门,有紫单胞菌科、毛螺菌科和乳杆菌科;下调的菌群种类较多,主要从属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与对照组相比,感染后第10天感染组小鼠肠道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升高最明显;葡萄球菌属、咸海鲜球菌属和棒杆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说明微小膜壳绦虫感染会导致宿主肠道菌群失调,其中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变化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膜壳绦虫 ICR小鼠 肠道菌群 菌群失调 乳杆菌属
原文传递
1例微小膜壳绦虫患者的诊断治疗病例报道
3
作者 王家军 罗嫚 +2 位作者 黄洁 钱江勐 余超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9期5-8,共4页
景洪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6年6月23日收治1例18岁男性泌尿系疾病患者,因尿急、尿频、尿痛、血尿就诊,入院后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和肝、肾脏等功能指标无异常,粪便常规检查见微小膜壳绦虫卵,泌尿系疾病治愈后,患者自觉无... 景洪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6年6月23日收治1例18岁男性泌尿系疾病患者,因尿急、尿频、尿痛、血尿就诊,入院后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和肝、肾脏等功能指标无异常,粪便常规检查见微小膜壳绦虫卵,泌尿系疾病治愈后,患者自觉无明显消化道症状出院。2019年2月12日随访患者自诉近1年消化功能差,腹泻,偶有腹痛。粪便常规显示微小膜壳绦虫卵密度较前明显增加,并查见大量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确诊微小膜壳绦虫和蓝氏贾第鞭毛虫混合感染。先后通过替硝唑、槟榔南瓜子及吡喹酮等手段进行驱虫治疗,根据显微镜检查结果比较不同驱虫方法的利弊,结果显示,替硝唑仅对蓝氏贾第鞭毛虫治疗有效;吡喹酮可有效杀灭肠道中微小膜壳绦虫成虫和肠黏膜内的似囊尾蚴,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追踪患者生活环境,分析感染来源及预防措施,提示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农肥和不良生活卫生习惯可能是寄生虫感染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膜壳绦虫 槟榔南瓜籽 吡喹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6例微小膜壳绦虫感染及其病例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郑莉莉 崔昱 +3 位作者 陈凤义 戴晓冬 秦元华 任一鑫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02-304,共3页
[目的]分析大连市6例微小膜壳绦虫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特点,阐明微小膜壳绦虫感染及发病的流行病学原因和依据。[方法]通过对大连市6例微小膜壳绦虫感染患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调查,结合文献资料报道对病例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结... [目的]分析大连市6例微小膜壳绦虫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特点,阐明微小膜壳绦虫感染及发病的流行病学原因和依据。[方法]通过对大连市6例微小膜壳绦虫感染患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调查,结合文献资料报道对病例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结果]6例感染病人发病前无明显病征,通过常规体检从粪便标本中检获到虫卵,从驱虫中获取成虫,经病原学鉴定诊断为微小膜壳绦虫感染。[结论]微小膜壳绦虫少数感染时,人体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如果感染严重,患者主要表现消化系统与神经系统受损症状。注意饮食卫生和加强鼠害防制是控制本病感染和传播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膜壳绦虫 感染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发现微小膜壳绦虫寄生小鼠肝脏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静 周潜涛 +2 位作者 邹晓毅 叶彬 武卫华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0-250,共1页
微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o V.Siebold,1852;Blanchard,1891,又称短膜壳绦虫(dwarf tape-worm),属于膜壳科膜壳属,为小型绦虫。是一种较常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在温带和热带地区较多见。微小膜壳绦虫广泛寄生于鼠类小肠中,
关键词 微小膜壳绦虫 寄生虫 肝脏 小鼠 NANO 人兽共患 热带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微小膜壳绦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宝山 董强 +13 位作者 董苏祥 刘燕 斯康德尔 陈新民 焦玲恩 周政武 万佩兰 阿不检 赵国胜 艾尔肯 吐尔逊 玛依努尔 吐尔逊买买提 米日古丽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108-110,共3页
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和方法于1990年3—5月对新疆巴楚、米泉、乌什和伊宁4县不同民族居民1709人进行调查,上述地区微小膜壳绦虫感染率分别为9.2%、1%、1.6%和3.3%,显然以南疆盆地的巴楚县为最高。巴楚县和米泉... 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和方法于1990年3—5月对新疆巴楚、米泉、乌什和伊宁4县不同民族居民1709人进行调查,上述地区微小膜壳绦虫感染率分别为9.2%、1%、1.6%和3.3%,显然以南疆盆地的巴楚县为最高。巴楚县和米泉县的维吾尔族和汉族的感染率分别为8.9%(45/541)和3.2%(8/251)。经统计学处理,两者间存有显著性意义(x^2=8.4338,P<0.005)。在米泉县检查回族160例,全为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膜壳绦虫 感染率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阿苯达唑体外抗微小膜壳绦虫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栾希英 张树华 +1 位作者 刘同慎 刘春会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96-198,共3页
应用形态学方法观察比较了不同浓度的阿苯达唑体外对微小膜壳绦虫及其虫卵的损伤作用。结果显示 ,48h各实验组虫体活力明显下降 ,72 h高浓度组虫体均死亡。虫体损伤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皮层损伤。出现皮层水肿增粗、绒毛脱落 ,皮层区... 应用形态学方法观察比较了不同浓度的阿苯达唑体外对微小膜壳绦虫及其虫卵的损伤作用。结果显示 ,48h各实验组虫体活力明显下降 ,72 h高浓度组虫体均死亡。虫体损伤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皮层损伤。出现皮层水肿增粗、绒毛脱落 ,皮层区基底膜及皮下肌细胞脱落 ;2实质区损伤。海绵状实质区呈空网格状高度透亮 ,出现空泡 ,排泄管明显扩张 ,细胞有核固缩、核碎裂现象发生。且随着药物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 ,组织损伤愈加严重。48h虫卵出现形态改变 ,数量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苯达唑 微小膜壳绦虫 虫卵 损伤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膜壳绦虫1例感染及病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杰 王北宁 +1 位作者 樊卫红 周海峰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55-56,共2页
本文分析了1例微小膜壳绦虫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特点。
关键词 微小膜壳绦虫 感染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地区微小膜壳绦虫1例感染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郑莉莉 崔昱 +4 位作者 戴晓冬 秦元华 王智勇 陈凤义 陈红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42-143,共2页
目的 分析微小膜壳绦虫感染人体所致病变特点及临床表现,阐明微小膜壳绦虫病发病的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对大连地区1例微小膜壳绦虫病患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结合文献报道对其流行病学进行探讨分析。结果 该例患者发病前无明显症状... 目的 分析微小膜壳绦虫感染人体所致病变特点及临床表现,阐明微小膜壳绦虫病发病的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对大连地区1例微小膜壳绦虫病患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结合文献报道对其流行病学进行探讨分析。结果 该例患者发病前无明显症状,体检检查从粪便标本中检获到虫卵,病原学鉴定诊断为微小膜壳绦虫感染。结论 人体感染少数微小膜壳绦虫时,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感染严重时,尤其在儿童可表现消化系统与神经系统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膜壳绦虫 大连地区 流行病学分析 临床表现 病变特点 绦虫感染 发病原因 文献报道 神经系统 消化系统 饮食卫生 绦虫 症状 鼠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膜壳绦虫感染1例报告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会珍 张莉莉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5期383-383,390,共2页
本文报道了云南省微小膜壳绦虫感染1例。
关键词 微小膜壳绦虫 感染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理下关野栖小兽微小膜壳绦虫感染调查 被引量:5
11
作者 申丽洁 李伟 +1 位作者 钱体军 罗志勇 《地方病通报》 2002年第3期23-25,共3页
为初步了解大理市下关野栖小兽类哺乳动物微小膜壳绦虫感染的情况 ,采用捕鼠笼和鼠夹捕捉小兽类哺乳动物 ,共捕获小兽 5 2 6只 ,分属 3目 5科 10属 2 0种 ,以齐氏姬鼠为优势种 ,占 2 9.86 % ;感染小兽 77只 ,分属 2目 8种 ,感染率14 .6 ... 为初步了解大理市下关野栖小兽类哺乳动物微小膜壳绦虫感染的情况 ,采用捕鼠笼和鼠夹捕捉小兽类哺乳动物 ,共捕获小兽 5 2 6只 ,分属 3目 5科 10属 2 0种 ,以齐氏姬鼠为优势种 ,占 2 9.86 % ;感染小兽 77只 ,分属 2目 8种 ,感染率14 .6 4 % ,其中以卡氏小鼠、中华姬鼠、白腹鼠和齐氏姬鼠的感染率较高 ,分别为 4 0 .4 8% ,2 9.0 3% ,18.75 %和 18.4 7%。大理市下关野栖小兽微小膜壳绦虫感染率较高 ,有必要进行预防和控制人群微小膜壳绦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兽类哺乳动物 微小膜壳绦虫 感染率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苯哒唑集体驱虫防治微小膜壳绦虫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强 李宝山 +13 位作者 童苏祥 刘玉辉 罗卫平 刘艳 瞿卫忠 师茂林 斯康德尔 骆玲 索菲娅 柴萍 杨霞 胡勇 柯忠兰 贾恩元 《地方病通报》 2003年第S1期9-11,共3页
为探讨阿苯哒唑集体驱虫防治微小膜壳绦虫的近、远期防治效果,用阿苯哒唑片剂100mg/2/d×3(方法Ⅰ);200mg/d×3(方法Ⅱ),7岁以下400mg顿服,7岁以上600mg顿服(方法Ⅲ)等3种驱虫方法,对全疆各县(市)学前儿童、中小学生开展集体驱... 为探讨阿苯哒唑集体驱虫防治微小膜壳绦虫的近、远期防治效果,用阿苯哒唑片剂100mg/2/d×3(方法Ⅰ);200mg/d×3(方法Ⅱ),7岁以下400mg顿服,7岁以上600mg顿服(方法Ⅲ)等3种驱虫方法,对全疆各县(市)学前儿童、中小学生开展集体驱虫。在驱虫防治2~3个月,6个月和1年后,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对36个县(市)进行了防治前后的检查,用寄生虫感染下降率来评价微小膜壳绦虫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方法Ⅰ和方法Ⅱ,在驱虫2~3个月、6个月和1年后寄生虫感染下降率分别为47.02%、64.71%和64.58%以及66.67%,82.61%和81.76%;方法Ⅲ,在驱虫2~3个月和6个月后寄生虫感染下降率分别为78.07%和74.50%。方法Ⅲ近期防治效果显著,方法Ⅱ远期防治效果显著,故200mg/d×3驱虫方法是新疆集体驱虫防治微小膜壳绦虫的最佳方法,并取得很大的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苯哒唑 微小膜壳绦虫 集体驱虫 防治 远期效果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与饱和盐水漂浮法对鼠类微小膜壳绦虫检查结果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艳 李宝山 +3 位作者 刘玉辉 罗卫平 童苏祥 索菲娅 《地方病通报》 2003年第S1期31-33,共2页
自1988年应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进行人体蠕虫感染情况的调查以来,已有多篇报道认为,检查虫卵比重较轻的钩虫卵,饱和盐水漂浮法优于改良加藤厚涂片法。虫卵比重较轻的微小膜壳绦虫是新疆常见的肠道蠕虫。而鼠类微小膜壳绦虫感染的报道甚... 自1988年应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进行人体蠕虫感染情况的调查以来,已有多篇报道认为,检查虫卵比重较轻的钩虫卵,饱和盐水漂浮法优于改良加藤厚涂片法。虫卵比重较轻的微小膜壳绦虫是新疆常见的肠道蠕虫。而鼠类微小膜壳绦虫感染的报道甚少。为了解鼠类微小膜壳绦虫感染情况,探讨适宜的检查方法,我们于1996~1999年在喀什市、乌鲁木齐市、奇台县、鄯喜县等4县(市)应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了鼠类微小膜壳绦虫检出率的比较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膜壳绦虫 检查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喹酮、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对微小膜壳绦虫作用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卢致民 张进顺 +3 位作者 薄爱华 薛贵平 刘向东 唐宏炜 《神经药理学报》 2000年第3期1-2,共2页
目的观察吡喹酮、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对体外培养微小膜壳绦虫的作用。方法利用透射电镜对比观察吡喹酮、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作用于微小膜壳绦虫72h后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吡喹酮、阿苯哒唑、甲苯咪唑对微小膜壳绦虫微毛、皮层、基底膜... 目的观察吡喹酮、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对体外培养微小膜壳绦虫的作用。方法利用透射电镜对比观察吡喹酮、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作用于微小膜壳绦虫72h后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吡喹酮、阿苯哒唑、甲苯咪唑对微小膜壳绦虫微毛、皮层、基底膜、肌层、实质组织层均有破坏作用,吡喹酮对虫体皮层破坏较严重。阿苯哒唑、甲苯咪唑对虫体皮层破坏程度低于吡喹酮,但对肌层、实质组织层破坏较吡喹酮略重。结论吡喹酮、阿苯哒唑、甲苯咪唑对微小膜壳绦虫均有明显杀虫作用,作用强度以吡喹酮最强,其次是阿苯哒唑、甲苯咪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膜壳绦虫 吡喹酮 阿苯哒唑 甲苯咪唑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丸对体外培养的微小膜壳绦虫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新宇 李小敏 +1 位作者 林锦潮 韦永芳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1999年第3期199-200,共2页
应用形态学的方法.观察比较不同浓度下雷丸对体外培养的微小膜壳绦虫杀虫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杀虫可能与雷丸的有效成分一种蛋白酶对虫体皮层的损伤程度有关,并与药物浓度、作用时间有关.
关键词 微小膜壳绦虫 雷丸 体外培养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驱绦药物对微小膜壳绦虫卵的作用
16
作者 张维真 刘向东 唐红炜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174-174,共1页
关键词 驱绦药物 微小膜壳绦虫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膜壳绦虫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启扬 尹健 尹勇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3年第3期186-186,180,共2页
微小膜壳绦虫主要寄生于鼠类,亦可寄生于人体,一般认为感染率低于1%,局部地区也可以达到10%左右[1],但两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及安徽省的调查结果则显示本虫属人体少见寄生虫[2,3]。现将笔者在参加第2 次安徽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 微小膜壳绦虫主要寄生于鼠类,亦可寄生于人体,一般认为感染率低于1%,局部地区也可以达到10%左右[1],但两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及安徽省的调查结果则显示本虫属人体少见寄生虫[2,3]。现将笔者在参加第2 次安徽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工作中发现的1 例感染者及其虫卵在Kato-Katz 法标本片中的变化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膜壳绦虫 感染者 标本 安徽省 文献复习 虫卵 寄生虫病 寄生虫感染 传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液体外对微小膜壳绦虫卵的作用
18
作者 唐红炜 张维真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微小膜壳绦虫 大蒜液体 绦虫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喹酮、甲苯咪唑和阿苯哒唑对微小膜壳绦虫作用的形态学观察
19
作者 张进顺 卢致民 +1 位作者 唐红炜 刘向东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1-2,共2页
应用形态学方法,对比观察了吡喹酮、甲苯咪唑和阿苯哒唑对微小膜壳绦虫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吡喹酮作用强而迅速,虫体表皮破损,节片严重溃蚀;甲苯咪唑和阿苯哒唑的作用较弱而缓慢,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对三种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微小膜壳绦虫 吡喹酮 甲苯咪唑 阿苯哒唑 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喹酮对体外培养微小膜壳绦虫作用的观察
20
作者 卢致民 唐宏伟 +1 位作者 张进顺 刘向东 《神经药理学报》 1998年第A03期23-23,共1页
吡喹酮是一种广谱抗蠕虫病药物,为杂环吡嗪——异喹啉衍生物。实验证明此药对微小膜壳绦虫有一定杀虫作用。为进一步探讨不同剂量吡喹酮对微小膜壳绦虫作用的影响,本文采用三种不同浓度的吡喹酮作用于微小膜壳绦虫,在光学显微镜下对其... 吡喹酮是一种广谱抗蠕虫病药物,为杂环吡嗪——异喹啉衍生物。实验证明此药对微小膜壳绦虫有一定杀虫作用。为进一步探讨不同剂量吡喹酮对微小膜壳绦虫作用的影响,本文采用三种不同浓度的吡喹酮作用于微小膜壳绦虫,在光学显微镜下对其活力与形态方面进行对比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导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用本校动物室繁殖昆明种小白鼠20余只,解剖取肠管内微小膜壳绦虫,置生理盐中漂洗三次,选择大小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膜壳绦虫 吡喹酮 体外培养 张家口医学院 寄生虫学 不同浓度 杀虫作用 光学显微镜 日本血吸虫 培养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