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尺度燃烧中数值模拟模型选择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永生 周俊虎 +2 位作者 杨卫娟 刘茂省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81-87,共7页
该文对微尺度燃烧数值模拟所选用的模型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上对流动和燃烧的分析,认为用传统上的临界雷诺数来区分层流燃烧和紊流燃烧在微尺度燃烧中可能不能反应实际情况,小雷诺数下也存在紊流的可能;在所研究的微尺度管道中,实验表... 该文对微尺度燃烧数值模拟所选用的模型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上对流动和燃烧的分析,认为用传统上的临界雷诺数来区分层流燃烧和紊流燃烧在微尺度燃烧中可能不能反应实际情况,小雷诺数下也存在紊流的可能;在所研究的微尺度管道中,实验表明具有紊流特征,数值模拟和实验的对比表明,三维紊流燃烧模型比层流模型的温度分布更接近实际温度分布,能够相对较好地反应实际情况.同时在目前的数值模拟模型中,由于没有考虑熄火距离的影响,导致在微尺度燃烧模拟中会出现温度偏高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尺度燃烧 数值模拟 层流 紊流 熄火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尺度燃烧过程中传热准则数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潘剑锋 周俊 +2 位作者 唐爱坤 邵霞 薛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97-201,219,共6页
在微尺度条件下,由于对流传热和燃烧过程耦合发生在很小的范围内,因此微燃烧室内部的对流换热问题比较复杂。根据微燃烧室内部流动、传热和燃烧过程模拟计算的结果,采用无量纲分析方法,计算出表征距入口x处各通道截面平均对流换热强度... 在微尺度条件下,由于对流传热和燃烧过程耦合发生在很小的范围内,因此微燃烧室内部的对流换热问题比较复杂。根据微燃烧室内部流动、传热和燃烧过程模拟计算的结果,采用无量纲分析方法,计算出表征距入口x处各通道截面平均对流换热强度的努塞尔数Nux,并分析入口参数对Nux的影响。对多组计算结果进行多元回归拟合,最终得到各截面平均Nux与雷诺数Rex、普朗特数Prx和无量纲变量θ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尺度燃烧 传热准则数 无量纲参数 多元回归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HTPB复合推进剂微尺度燃烧模型及数值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曹永杰 余永刚 叶锐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67-1574,共8页
为了研究AP/HTPB复合推进剂微尺度燃烧与流动特性,建立了二维三明治结构的稳态燃烧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气相火焰热反馈与固相组分热传导之间的耦合,通过对气相求解完整的N-S方程组,获得了AP/HTPB的燃速与微尺度燃烧场各物理量的分布特性... 为了研究AP/HTPB复合推进剂微尺度燃烧与流动特性,建立了二维三明治结构的稳态燃烧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气相火焰热反馈与固相组分热传导之间的耦合,通过对气相求解完整的N-S方程组,获得了AP/HTPB的燃速与微尺度燃烧场各物理量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环境压力升高,燃烧火焰由预混结构逐渐发展为扩散结构;压力越高,火焰热释放及其对燃面的热反馈越强,燃面的温度与燃速越高,燃速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AP/HTPB交界点附近气体组分发生强烈的扩散反应,侧向速度对燃烧与流动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推进剂 微尺度燃烧 火焰结构 燃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推进剂二维绝热微尺度燃烧模型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腾 方蜀州 +1 位作者 刘旭辉 马红鹏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385-2393,共9页
为实现固体微推力器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模拟,基于Fluent计算软件的二次开发功能(UDF)和简化化学动力学模型,实现了固体推进剂的二维气-凝相绝热微尺度燃烧模型的建立,该模型针对固体微推力器所用双基推进剂,包含两步凝相反应和五步气相反... 为实现固体微推力器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模拟,基于Fluent计算软件的二次开发功能(UDF)和简化化学动力学模型,实现了固体推进剂的二维气-凝相绝热微尺度燃烧模型的建立,该模型针对固体微推力器所用双基推进剂,包含两步凝相反应和五步气相反应,燃速、推进剂表面温度和组分质量分数基于燃面物理特性计算得到,并考虑了粘性作用对气相和凝相反应的影响。针对0.5MPa,1.0MPa,2.0MPa和5.1MPa四种工况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高压工作环境下出现发光火焰区,且随表面压力增大而逐渐靠近壁面,凝相反应区厚度和嘶嘶区、暗区主要反应物在燃面的质量分数随推进剂表面压力增大而减小。对称面处推进剂燃速,推进剂表面温度和气相火焰结构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由于壁面附近较高的粘性作用,气相火焰在壁面位置更加靠近推进剂燃面,并导致壁面位置推进剂燃速高于对称面位置。该模型实现了二维环境下考虑分步凝相反应的推进剂绝热燃烧模型的一体化计算,较好地拓展了原模型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绝热微尺度燃烧模型 简化化学动力学模型 分步凝相反应 数值研究 固体推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微尺度燃烧模型的氢氧反应机理的简化 被引量:1
5
作者 潘剑锋 陈林林 +3 位作者 刘杨先 唐爱坤 邵霞 陈琳琳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1-195,共5页
从应用较广的24步氢氧反应机理出发,针对微尺度燃烧的使用要求,利用自动简化机理的计算程序删除其中的冗余组分和冗余反应,得出一套7组分12步基元反应的简化机理.同时,对详细机理进行敏感性分析,结合自动简化出的机理,构造了一套8组分1... 从应用较广的24步氢氧反应机理出发,针对微尺度燃烧的使用要求,利用自动简化机理的计算程序删除其中的冗余组分和冗余反应,得出一套7组分12步基元反应的简化机理.同时,对详细机理进行敏感性分析,结合自动简化出的机理,构造了一套8组分17步基元反应的氢氧燃烧的简化机理.这种方法保留了一定工况下的关键组分,减小了误差.最后,利用充分搅拌反应器模型对这套简化机理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7步简化机理与详细机理的温度曲线和组分浓度曲线吻合较好,能应用于微尺度条件下的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尺度燃烧 直接关系图法 敏感性分析法 机理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微尺度燃烧模型构建及燃烧特性影响规律研究
6
作者 韩恺 刘超凡 +1 位作者 魏石磊 梁永森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5,共8页
基于CONVERGE三维计算平台构建了耦合柴油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微尺度燃烧模型,分别研究了初始环境压力、初始环境温度和狭缝间距对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环境压力越大,初始环境温度越小,狭缝间距越大,瞬时放热率峰值越高且对应时... 基于CONVERGE三维计算平台构建了耦合柴油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微尺度燃烧模型,分别研究了初始环境压力、初始环境温度和狭缝间距对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环境压力越大,初始环境温度越小,狭缝间距越大,瞬时放热率峰值越高且对应时刻越早,最高燃烧温度越高。燃烧前近稳态压力决定是否可以实现微尺度燃烧,燃烧前近稳态压力高于0.69 MPa时方可实现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尺度燃烧 正庚烷 化学反应机理 参数影响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能源动力装置及微尺度燃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星 杨浩林 +2 位作者 蒋利桥 赵黛青 汪小憨 《新能源进展》 2019年第1期60-74,共15页
基于燃料燃烧的微型能源动力装置具有高能量密度特性,可提供瓦到百瓦级的能量输出,因此在过去的20年间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研制了微型的燃气轮机、内燃机、推进装置、燃烧器、热电转换装置及热光电转换系统等不同类型的能源动力装... 基于燃料燃烧的微型能源动力装置具有高能量密度特性,可提供瓦到百瓦级的能量输出,因此在过去的20年间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研制了微型的燃气轮机、内燃机、推进装置、燃烧器、热电转换装置及热光电转换系统等不同类型的能源动力装置。然而,由于微尺度条件下燃烧环境和常规尺度存在差异,材料、密封及润滑等方面的技术瓶颈,目前大部分微型能源动力装置的性能未能到达预期的目标。由于微尺度燃烧基础理论有别于传统的常规尺度燃烧理论,随着其重要性的凸显,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更加清晰地揭示了微尺度火焰及燃烧的基本特性。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微型能源动力装置及系统的研究进展,然后对微尺度条件下预混及非预混火焰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在本文的最后部分提出了微燃烧相关亟待解决的科学及工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能源动力系统 微尺度燃烧 基础研究 预混火焰 非预混火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模型燃料与氢气掺混微尺度燃烧数值模拟
8
作者 陈星赫 苏晟 王娟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3-273,共11页
对二维三级后台阶微燃烧器中以3种碳氢化合物(69%C_(10)H_(22)、11%C_(9)H_(18)、20%C_(9)H_(12))混合的Jet A-1模型燃料与氢气的掺混在纯氧中的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燃料掺氢比、进气流速对微燃烧器内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对二维三级后台阶微燃烧器中以3种碳氢化合物(69%C_(10)H_(22)、11%C_(9)H_(18)、20%C_(9)H_(12))混合的Jet A-1模型燃料与氢气的掺混在纯氧中的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燃料掺氢比、进气流速对微燃烧器内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火焰均可以稳定在微燃烧器第一后台阶(距离微燃烧器入口3 mm处)之前。随着掺氢比增加,火焰位置逐渐前移,火焰长度缩短,且微燃烧器内部的高温区面积减少,最高温度降低,上游燃烧强度更高但下游更低,CO和CH_(4)质量分数减小,裂解反应的发生位置前移且裂解产物的质量分数降低。随着入口进气流速增加,燃烧反应的高温区扩大,火焰中心位置和火焰前沿向微燃烧器出口移动和拉伸,掺氢比对壁面温度的影响减小,微燃烧器中心线OH质量分数整体增加,CO_(2)质量分数减小,CH_(4)质量分数增加,且裂解反应的发生位置后移且产物质量分数增加。结果表明:低速下可以掺混少量氢气得到更高的壁温从而获取更多能量。低速可能影响燃烧区燃料燃烧时的化学反应,从而造成上游的OH生成量减小。掺氢比的增加以及流速的降低会使CO质量分数波动更加明显。CO_(2)的质量分数最高时的掺氢比为25%。在高掺氢比和低进气流速下,乙炔大部分是靠燃料直接裂解生成,只有少量是通过丙烯的二次裂解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尺度燃烧 掺氢比 燃烧特性 火焰位置 裂解
原文传递
燃烧器材料的热物理性质对微尺度催化燃烧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周俊虎 汪洋 +3 位作者 杨卫娟 刘建忠 王智化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16,共6页
催化燃烧可增强微型燃烧器的工作稳定性。对石英玻璃、刚玉陶瓷、紫铜3种不同材料制作的微尺度催化燃烧器,在0.12~0.36L/min、当量比浓度下进行实验比较。利用贵金属Pt为催化剂,石棉为催化剂载体,氢气/空气预混气体为燃料。实验结果显... 催化燃烧可增强微型燃烧器的工作稳定性。对石英玻璃、刚玉陶瓷、紫铜3种不同材料制作的微尺度催化燃烧器,在0.12~0.36L/min、当量比浓度下进行实验比较。利用贵金属Pt为催化剂,石棉为催化剂载体,氢气/空气预混气体为燃料。实验结果显示,催化燃烧器具有很高燃烧稳定性。使用数值模拟观察燃烧器内部燃烧过程。模拟结果显示石英玻璃和刚玉陶瓷燃烧器存在明显的热点,其在0.12L/min时分别达到约1475K和1427K,而紫铜燃烧器内部的温度较低,一般不超过1200K,且分布均匀。对燃烧器散热分析发现,导热率较低的材料反而散热较高,如石英玻璃燃烧器散热在0.12L/min时高于紫铜燃烧器2.61W。由于不同燃烧器中的反应模式不同,石英玻璃和刚玉陶瓷中主要为气相反应,紫铜燃烧器中主要为两相反应,因此产生上述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尺度燃烧 催化燃烧 氢气 热传导 壁面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尺度催化燃烧表面反应对气相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邵霞 潘剑锋 +2 位作者 唐爱坤 胡松 侯智勇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91-396,共6页
建立局部催化微通道内部燃烧过程的计算模型,采用氢氧气相反应动力学机理和表面反应机理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流速、当量比和通道高度下表面反应对气相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口流速越大,表面反应对催化段下游气相反应的促进作用... 建立局部催化微通道内部燃烧过程的计算模型,采用氢氧气相反应动力学机理和表面反应机理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流速、当量比和通道高度下表面反应对气相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口流速越大,表面反应对催化段下游气相反应的促进作用越明显。表面反应热使上下壁面内侧产生的温差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在当量比约为1时,表面反应明显促进气相反应,而在氧气大幅过量或者严重不足时,表面反应却明显抑制气相反应。在相同的质量流量下,减小通道高度对表面反应影响较小,对催化段附近空间反应的抑制作用增强,外壁面温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尺度燃烧 表面反应 催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尺度的燃烧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徐涛 杨泽亮 甘云华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3期4-8,共5页
微尺度燃烧系统的特征长度很小,其流动、传热和燃烧特性明显不同于常规尺度燃烧系统,为了研制高效、安全的微燃烧器,微尺度燃烧特性研究也已成为当前的热点.本文分析了微尺度燃烧面临的挑战和实现微尺度燃烧的方法,归纳了微尺度燃烧的... 微尺度燃烧系统的特征长度很小,其流动、传热和燃烧特性明显不同于常规尺度燃烧系统,为了研制高效、安全的微燃烧器,微尺度燃烧特性研究也已成为当前的热点.本文分析了微尺度燃烧面临的挑战和实现微尺度燃烧的方法,归纳了微尺度燃烧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现状,同时提出了未来微尺度燃烧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尺度燃烧 实验研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大气压下AP/HTPB微尺度稳态燃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健锋 余永刚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8-84,共7页
为研究亚大气压下高氯酸铵/端羟基聚丁二烯(AP/HTPB)的燃烧特性,采用三步反应动力学机理,建立二维三明治模型,耦合气固两相;对20~80kPa下AP/HTPB的微尺度燃烧进行模拟,并与高压下(4MPa)AP/HTPB燃烧特性差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亚大气压... 为研究亚大气压下高氯酸铵/端羟基聚丁二烯(AP/HTPB)的燃烧特性,采用三步反应动力学机理,建立二维三明治模型,耦合气固两相;对20~80kPa下AP/HTPB的微尺度燃烧进行模拟,并与高压下(4MPa)AP/HTPB燃烧特性差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亚大气压下BDP模型中第一步反应靠近燃面,放热量较大,在AP/HTPB推进剂燃烧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燃烧环境压强不同,导致火焰的特性不同,亚大气压下火焰中扩散与混合过程共存,高压下为扩散火焰;相比于高压,亚大气压火焰离燃面远,面积大;由于高低压下放热区域及放热率差异导致气固相温度分布不同,从而影响燃面形状,亚大气压下AP与HTPB交界处相对于整个燃面突出,而高压下交界处相对于整个燃面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高氯酸铵/端羟基聚丁二烯(AP/HTPB) 亚大气压 微尺度燃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尺度爆震燃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建男 范玮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7,共13页
微尺度爆震燃烧(Microscale Detonation)是基于微燃烧(Microscale Combustion)和微动力机电系统(Power MEMS)提出来的新研究方向。目的是为了把爆震燃烧这一高效的燃烧方式应用于微动力领域,以解决人们对小型、高性能动力的需求。几十年... 微尺度爆震燃烧(Microscale Detonation)是基于微燃烧(Microscale Combustion)和微动力机电系统(Power MEMS)提出来的新研究方向。目的是为了把爆震燃烧这一高效的燃烧方式应用于微动力领域,以解决人们对小型、高性能动力的需求。几十年来,人们虽然在爆震燃烧的研究中涉及了一些与微爆震相关的内容,但是对其机理的了解仍然十分不足。本文从微爆震基本概念出发,对其现象、成因、影响因素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了目前国内外重要的研究成果,为今后进一步的探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爆震 微尺度燃烧 动力机电系统 近极限爆震 推进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燃烧器内氢气及甲烷/氢气燃烧的数值模拟
14
作者 孙心茹 孙岳 +1 位作者 阎富生 刘慧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88-1095,共8页
为了实现气体在微燃烧器中稳定燃烧的同时还可以获得高且均匀的外壁面温度分布,建立了气体在具有后向台阶微燃烧器中的燃烧模型.首先研究了后向台阶数量对微燃烧的影响,其次研究了不同氢气比例下,甲烷/氢气在具有3个后向台阶微燃烧器中... 为了实现气体在微燃烧器中稳定燃烧的同时还可以获得高且均匀的外壁面温度分布,建立了气体在具有后向台阶微燃烧器中的燃烧模型.首先研究了后向台阶数量对微燃烧的影响,其次研究了不同氢气比例下,甲烷/氢气在具有3个后向台阶微燃烧器中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后向台阶结构能够稳定火焰;当气体的入口速度为3 m/s时,具有3个后向台阶微燃烧器可以燃烧的当量比范围(0.3~5.0)比具有1个后向台阶微燃烧器可以燃烧的当量比范围(0.5~4.6)大;后向台阶结构虽提高了外壁面温度,但使外壁面温差变大,降低了温度的均匀性;在氢气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甲烷,既减缓了混合气的燃烧反应速度,又获得了高的外壁面温度和能量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尺度燃烧 后向台阶 掺混燃烧 燃烧特性 稳定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尺度催化燃烧过程中传质准则数分析
15
作者 周俊 潘剑锋 +2 位作者 卢青波 唐爱坤 邵霞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CAS 2012年第6期39-42,共4页
在微尺度燃烧过程中,由于在很小的范围内各种中间组分和燃烧产物的传质和传热过程以及化学反应过程相耦合,因此微燃烧室内部的对流传质问题比较复杂。基于金属Pt壁面催化微燃烧室的模拟结果,分析了燃烧化学反应过程中组分OH的浓度梯度... 在微尺度燃烧过程中,由于在很小的范围内各种中间组分和燃烧产物的传质和传热过程以及化学反应过程相耦合,因此微燃烧室内部的对流传质问题比较复杂。基于金属Pt壁面催化微燃烧室的模拟结果,分析了燃烧化学反应过程中组分OH的浓度梯度、传质和流动过程的计算结果,并结合无量纲分析法,推导出传质准则数舍伍德数Sh的数学表达式,通过OH的截面平均Shx去表征微燃烧过程中空间气相反应的变化,并分析入口参数对Shx的影响及空间气相反应与表面催化反应之间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催化燃烧 对流传质 无量纲分析 传质准则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尺度甲烷扩散火焰及其熄灭特性 被引量:17
16
作者 蒋利桥 赵黛青 汪小憨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用不同直径微/小尺度圆管对甲烷在空气中的扩散燃烧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了微/小尺度火焰的结构,考察了影响火焰高度的相关因素,详细探讨了火焰的熄灭极限特点,并拟合了淬熄速度与喷管出口直径d之间的经验关系式.结果表明,火焰的高度与喷... 用不同直径微/小尺度圆管对甲烷在空气中的扩散燃烧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了微/小尺度火焰的结构,考察了影响火焰高度的相关因素,详细探讨了火焰的熄灭极限特点,并拟合了淬熄速度与喷管出口直径d之间的经验关系式.结果表明,火焰的高度与喷管出口速度呈线性关系,随d减小而减小;H/d(火焰高度/喷口直径)与出口处Re值成正比,与d无关;随尺度d的减少,下限(淬熄速度)增大,火焰的稳燃区间变小,稳定燃烧条件苛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尺度燃烧 扩散火焰 熄灭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定容燃烧腔内丙烷/空气火焰传播特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苏航 蒋利桥 +3 位作者 曹海亮 刘秦飞 李言钦 赵黛青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8-273,共6页
利用高速摄像的方法,在狭缝间距为2,mm的圆盘状微型定容燃烧装置中考察了常温常压、当量比φ为1.0~1.6静止丙烷/空气预混气中心点火后向外传播的火焰传播特性.结果表明:微型定容燃烧腔内形成的火焰面有光滑、褶皱和断裂3种形态;光滑火... 利用高速摄像的方法,在狭缝间距为2,mm的圆盘状微型定容燃烧装置中考察了常温常压、当量比φ为1.0~1.6静止丙烷/空气预混气中心点火后向外传播的火焰传播特性.结果表明:微型定容燃烧腔内形成的火焰面有光滑、褶皱和断裂3种形态;光滑火焰面的火焰传播速度低于常规尺度下的火焰传播速度;火焰传播速度随着当量比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点火能量影响范围外,火焰传播速度随半径增大而减小;随当量比的增加火焰锋面容易出现褶皱和断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尺度燃烧 定容燃烧 火焰传播 火焰褶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微燃烧室内氢气和氧气预混合燃烧特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潘剑锋 刘启胜 +1 位作者 卢青波 潘振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7-363,共7页
针对带催化的微燃烧室内部氢氧预混合燃烧过程,利用CFD计算软件建立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在实验验证的基础上改变入口参数,分析了表面反应与气相反应的相互作用以及催化反应对火焰吹熄极限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反应对气相反应中间产物的... 针对带催化的微燃烧室内部氢氧预混合燃烧过程,利用CFD计算软件建立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在实验验证的基础上改变入口参数,分析了表面反应与气相反应的相互作用以及催化反应对火焰吹熄极限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反应对气相反应中间产物的消耗会使气相反应强度减弱;在催化剂表面附近的反应以表面反应为主,在远离催化剂表面的反应以气相反应为主。催化剂的添加能够极大地拓宽火焰吹熄极限,在当量比为1.0时,催化燃烧室和无催化燃烧室的吹熄极限分别为46、22 m/s。在当量比为1.0时,表面反应强度最高,此时燃烧室出口截面温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尺度燃烧 数值模拟 吹熄极限 表面反应 气相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燃烧发动机应用于微型飞行器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俊虎 刘茂省 +3 位作者 杨卫娟 张永生 周志军 岑可法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3-197,共5页
阐述了目前微燃烧发动机的研究进展.以现有的材料和加工技术,微燃烧发动机的实现是完全可行的.对比评价了微燃烧发动机和锂电池两种微型飞行器动力源的航程、续航时间和飞行机动性等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微燃烧发动机的飞行器航程最高... 阐述了目前微燃烧发动机的研究进展.以现有的材料和加工技术,微燃烧发动机的实现是完全可行的.对比评价了微燃烧发动机和锂电池两种微型飞行器动力源的航程、续航时间和飞行机动性等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微燃烧发动机的飞行器航程最高可达到相同条件下普通锂电池飞行器的29.5倍,续航时间可达到普通锂电池飞行器的39倍,并且微燃烧发动机能大大提高飞行器的飞行机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尺度燃烧 燃烧发动机 型飞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缩放喷管中氢气/空气预混燃烧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邓尘 杨卫娟 +3 位作者 王威 周俊虎 刘建忠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0-265,共6页
在最大内径2mm,喉部内径1mm的微型缩放喷管中进行氢气/空气的预混燃烧实验,获取稳燃范围、壁面温度、火焰起始位置等燃烧特性。缩放的喷管结构相比于等直径的圆直管和T形管拓展了稳燃范围,合适的当量比下,入口流速在3.4~41.4m/... 在最大内径2mm,喉部内径1mm的微型缩放喷管中进行氢气/空气的预混燃烧实验,获取稳燃范围、壁面温度、火焰起始位置等燃烧特性。缩放的喷管结构相比于等直径的圆直管和T形管拓展了稳燃范围,合适的当量比下,入口流速在3.4~41.4m/s的范围内火焰根部能稳定在缩放段燃烧。壁面温度和火焰位置受到流速和当量比的双重影响。壁面温度最大值出现在燃料稍有富余,当量比为1.4时。火焰起始位置随流量的增大向下游移动,随当量比的增大先向上游移动后向下游移动。通过选择合适的当量比和流速,能控制微喷管内的燃烧温度和位置,为微推进、微喷射等系统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尺度燃烧 喷管 预混燃烧 稳定火焰 壁面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