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7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酸铵包覆微晶纤维素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1
作者 黄伟江 田丽倩 +6 位作者 涂春云 张杰 王奎 田琴 许晓璐 杨春林 严伟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3,共9页
以生物基微晶纤维素(MCC)为原料,通过逐步加入三聚氰胺(MEL)和植酸(PA)对MCC进行包覆改性,制备了植酸胺包覆微晶纤维素(MEL-PA-MCC)生物基杂化结构。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 以生物基微晶纤维素(MCC)为原料,通过逐步加入三聚氰胺(MEL)和植酸(PA)对MCC进行包覆改性,制备了植酸胺包覆微晶纤维素(MEL-PA-MCC)生物基杂化结构。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能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等对MEL-PA-MCC的结构、元素组成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MEL-PA改性后的MCC分别在1624,1328,785cm^(-1)处表现出了C=N,P=O和P—O的特征吸收峰,且最大热分解速率显著降低,残炭率增加;MEL-PA-MCC杂化结构的表面密集地附着圆形颗粒,同时N,P元素明显提升,结晶行为也显著改变。上述结果共同表明植酸胺成功实现对MCC的包覆改性。利用MEL-PA-MCC对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进行改性,当MEL-PA-MCC添加质量分数为5%时,该复合材料可达到垂直燃烧UL-94测试V-1等级,极限氧指数提高到25.5%,抗熔滴性能显著改善。此外,PBAT/5%MEL-PA-MCC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比纯PBAT分别提高了87.31%和41.30%。因此,通过引入制备的MEL-PA-MCC阻燃杂化结构可显著改善PBAT的阻燃效果、提高材料的拉伸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 三聚氰胺 微晶纤维素 阻燃 杂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分析微晶纤维素的离子分布及与其电导率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刘静兰 王珏 +3 位作者 陈惠玲 郑淑凤 杨锐 赵霞 《中国新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4-311,共8页
目的:建立离子色谱法分别测定微晶纤维素中5种阴离子(CH 3COO^(-),HCOO^(-),Cl^(-),NO_(3)^(-),SO 4^(2-))和5种阳离子(Na^(+),NH_(4)^(+),K^(+),Mg^(2+),Ca^(2+))的含量,探究微晶纤维素电导率变化与其离子浓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为其质... 目的:建立离子色谱法分别测定微晶纤维素中5种阴离子(CH 3COO^(-),HCOO^(-),Cl^(-),NO_(3)^(-),SO 4^(2-))和5种阳离子(Na^(+),NH_(4)^(+),K^(+),Mg^(2+),Ca^(2+))的含量,探究微晶纤维素电导率变化与其离子浓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为其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建议。方法:阴离子测定采用Dionex IonPac AS19色谱柱(250 mm×4.0 mm,5μm),ASRS 300(4 mm)型抑制器,以15 mmol·L^(-1)氢氧化钾为淋洗液;阳离子测定采用Dionex IonPac CS12A色谱柱(250 mm×4.0 mm,5μm),CSRS 300(4 mm)型抑制器,以15 mmol·L^(-1)甲基磺酸为淋洗液;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方式为抑制电导检测(抑制电流:44 mA),检测池温度为35℃,柱温为30℃,进样量为25μL,按标准曲线法定量10种离子浓度。基于微晶纤维素稳定性实验不同时间点测得的电导率,通过灰色关联模型分析其与各离子浓度之间的灰色关联度。结果:10种离子的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0.999,定量限为0.02~2.81 ng,检测限为0.01~0.89 ng,平均回收率为92.8%~101.3%(n=6)。微晶纤维素电导率变化与Na^(+)和Cl^(-)的关联系数最大。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和通用性强,适用于微晶纤维素多种阴阳离子的测定,对电导率与离子分布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纤维素 电导率 离子色谱法 灰色关联度
原文传递
响应面法优化豆渣制备粗微晶纤维素
3
作者 徐露 孙崇庆 +4 位作者 许德华 严正娟 李雪 钟本和 王辛龙 《化学工业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以豆渣为原料,利用氢氧化钾与湿法磷酸联合处理制备粗微晶纤维素(Crude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CMCC)。以结晶指数为响应值利用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实验、响应面优化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碱解温度、酸解温... 以豆渣为原料,利用氢氧化钾与湿法磷酸联合处理制备粗微晶纤维素(Crude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CMCC)。以结晶指数为响应值利用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实验、响应面优化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碱解温度、酸解温度、酸解时间对CMCC的结晶指数影响较为显著,最适宜工艺条件为:碱解温度90℃、碱解时间60 min、氢氧化钾溶液浓度4%(质量分数)、湿法磷酸质量分数35%(P_(2)O_(5)的质量分数,下同)、酸解时间60 min、酸解温度95℃。验证试验表明最适宜条件下所得CMCC产品结晶指数为42.89%,仅比预测值低0.12%,表明利用响应面优化法得到的优化结果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渣 微晶纤维素 结晶指数 Plackett-Burman实验 响应面优化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晶纤维素/改性纳米水滑石/聚乙烯醇抑菌膜的制备与性能
4
作者 郑秀君 陶煜沛 徐丽英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2,共8页
目的制备微晶纤维素(MCC)/改性纳米水滑石(SA-SDS-LDH)/聚乙烯醇(PVA)膜,并研究影响该膜性能的因素。方法利用NaOH-NaClO法从花生壳中提取MCC,采用焙烧复原法制备山梨酸钾(SA)、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插层水滑石(LDH)纳米材料(SA-SDS-LDH)... 目的制备微晶纤维素(MCC)/改性纳米水滑石(SA-SDS-LDH)/聚乙烯醇(PVA)膜,并研究影响该膜性能的因素。方法利用NaOH-NaClO法从花生壳中提取MCC,采用焙烧复原法制备山梨酸钾(SA)、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插层水滑石(LDH)纳米材料(SA-SDS-LDH),采用溶液流延法制备复合膜(MCC/SA-SDS-LDH/PVA)。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和扫描电镜对复合膜的结构、热稳定性、形貌进行表征,测试其力学性能、吸水率、溶解率和抑菌性能。结果MCC、SA-SDS-LDH与PVA膜的相容性较好;添加SA-SDS-LDH,能够提高PVA膜的热稳定性;添加MCC、SA-SDS-LDH可以提高PVA膜的耐水性;添加(均用质量分数计)MCC(1%)、SA-SDS-LDH(4%)的复合膜,其力学性能优于纯PVA膜;在MCC、SA-SDS-LDH的添加量分别为3%、4%时,复合膜表现出最佳的抑菌效果。结论MCC/SA-SDS-LDH/PVA膜具有较好的抑菌性、力学性能、耐水性、热稳定性,为食品包装领域提供了一种性能优良的抑菌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纤维素 插层改性 纳米水滑石 聚乙烯醇抑菌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壳微晶纤维素改性聚乳酸的性能及机理 被引量:1
5
作者 宫贵贞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2,124,共6页
花生壳采用碱解、酸解、脱色等处理后制得微晶纤维素(MCC),将其作为填料加入到聚乳酸(PLA)中,通过溶液流涎成膜的方法制得不同MCC含量的MCC/PLA复合膜。分析了碱解过程中氢氧化钠浓度对MCC收率的影响、MCC含量对MCC/PLA复合膜性能的影... 花生壳采用碱解、酸解、脱色等处理后制得微晶纤维素(MCC),将其作为填料加入到聚乳酸(PLA)中,通过溶液流涎成膜的方法制得不同MCC含量的MCC/PLA复合膜。分析了碱解过程中氢氧化钠浓度对MCC收率的影响、MCC含量对MCC/PLA复合膜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万能力学试验机等对MCC及MCC/PLA复合膜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花生壳通过碱解、酸解、脱色等处理,将木质素等物质大量去除,制得MCC;MCC的加入,影响了PLA结晶结构的规整度及完善程度,降低了复合膜的熔融温度;随着MCC含量的增加,MCC/PLA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大于纯PLA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当MCC的含量为5.6%时,MCC/PLA复合膜的拉伸强度为36.5 MPa,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值1.7%,与纯PLA相比,分别提高了52.1%和30.8%;SEM结果表明,该含量的MCC在PLA中分散均匀,复合膜光滑平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花生壳 微晶纤维素 复合膜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晶纤维素改性聚乙烯醇复合膜的性能及其作用机理
6
作者 宫贵贞 林志航 +2 位作者 董黎明 王士凡 罗丛丛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1,共5页
从麦秆中提取微晶纤维素(MCC),将其加入到聚乙烯醇(PVA)中对其进行改性,通过共混、流延制备了PVA/MCC复合膜。研究了NaOH用量对麦杆纤维素收率的影响,以及MCC用量对复合膜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PVA/MCC复合膜的结构、微观形... 从麦秆中提取微晶纤维素(MCC),将其加入到聚乙烯醇(PVA)中对其进行改性,通过共混、流延制备了PVA/MCC复合膜。研究了NaOH用量对麦杆纤维素收率的影响,以及MCC用量对复合膜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PVA/MCC复合膜的结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当NaOH质量分数为4%时,麦杆纤维素收率最大,为53.9%;加入MCC后,PVA/MCC复合膜的热稳定性提高;复合膜的力学性能随着MCC用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当MCC用量为9%(w)时,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及断裂标称应变均最大,分别较纯PVA提升了约191%,636%;MCC用量为12%(w)时,MCC在PVA中团聚,形成明显的“海岛”结构,导致复合膜的力学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麦秆 微晶纤维素 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基噁唑啉改性微晶纤维素增强增韧聚乳酸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碟 单玉华 +3 位作者 蔡志祥 刘玮 胡林玲 刘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8-193,共6页
利用丙基唑啉(POZ)对微晶纤维素(MCC)进行化学改性得到酰胺化微晶纤维素(AD-MCC),AD-MCC与聚乳酸(PLA)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AD-MCC/PLA复合材料。利用FT-IR、SEM、XRD、TG、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AD-MCC的制备条件,并考察了AD-MCC添加质量分... 利用丙基唑啉(POZ)对微晶纤维素(MCC)进行化学改性得到酰胺化微晶纤维素(AD-MCC),AD-MCC与聚乳酸(PLA)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AD-MCC/PLA复合材料。利用FT-IR、SEM、XRD、TG、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AD-MCC的制备条件,并考察了AD-MCC添加质量分数对AD-MCC/PLA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甲醇钠催化下120℃反应8 h,可得到POZ接枝率为31.47%的AD-MCC;AD-MCC提高了MCC与PLA的相容性,使PLA力学性能显著提高;添加2.5%AD-MCC可使PL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26%,断裂伸长率提高61%,冲击强度提高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PLA) 丙基噁唑啉(POZ) 酰胺化微晶纤维素(AD-MCC) 增强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晶纤维素改性透水混凝土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付希尧 韦祝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3期135-140,145,共7页
对微晶纤维素(MCC)改性并制备透水混凝土,探究改性纤维素(MCCPA)掺量对透水混凝土力学强度、透水系数和净水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水化产物及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CCPA掺量为0.15%时,试件的强度最高,7、28 d抗压强度及28 d抗折强度... 对微晶纤维素(MCC)改性并制备透水混凝土,探究改性纤维素(MCCPA)掺量对透水混凝土力学强度、透水系数和净水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水化产物及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CCPA掺量为0.15%时,试件的强度最高,7、28 d抗压强度及28 d抗折强度分别为22.48、29.52、4.16 MPa,较对照组提高了15.16%、9.49%、15.88%。改性透水混凝土工作和透水性能改善,MCCPA掺量为0.20%时,透水系数为3.79 mm/s,较对照组增大了15.90%。重金属离子净化能力较对照组提高,MCCPA掺量为0.25%时,Cu^(2+)和Cr^(3+)去除率分别为67.53%、74.51%,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9.48%、39.19%。MCCPA与水泥的相容性较好,能嵌入水泥浆体缝隙中优化结构,促进C-S-H凝胶的生成,提高水泥浆体微观结构抗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纤维素 改性 透水混凝土 净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物@微晶纤维素的辐射制备及其对三氯乙酸的吸附去除
9
作者 付娌丽 王智俊 +4 位作者 刘坤 唐冬旭 杨金玉 陈黄琴 李月生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3-51,共9页
作为饮用水消毒常见的非挥发性副产物,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A)对人体具有致癌的危害性。本研究通过预辐射接枝包埋法成功制备了4种纳米氧化物@微晶纤维素基吸附剂(P25@微晶纤维素、SiO_(2)@微晶纤维素(MCC-g-GMA@SiO_(2))、... 作为饮用水消毒常见的非挥发性副产物,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A)对人体具有致癌的危害性。本研究通过预辐射接枝包埋法成功制备了4种纳米氧化物@微晶纤维素基吸附剂(P25@微晶纤维素、SiO_(2)@微晶纤维素(MCC-g-GMA@SiO_(2))、Fe_(3)O_(4)@微晶纤维素和Fe_(2)O_(3)@微晶纤维素),探究其对饮用水中TCA的去除率。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热重(TG)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手段对材料的微区形貌、表面结构及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并系统对比探讨了不同单体浓度、包埋物浓度、吸收剂量等对其增重率的影响。通过对4种包埋的纳米氧化物进行吸附实验对比,得到了完整的静态吸附平衡曲线。结果表明:SiO_(2)@微晶纤维素性能明显优于其他3种吸附剂,且单体浓度体积百分数在30%、包埋物质量百分数为4%、吸收剂量在60 kGy时,对饮用水中TCA的去除率达到83.27%。该系列吸附材料在饮用水净化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纤维素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三氯乙酸 预辐射接枝 包埋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晶纤维素在季铵碱水溶液中的低温溶解研究
10
作者 赵科宇 刘妙青 +3 位作者 崔克强 张昊鹏 张丽峰 卢建军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4年第3期9-14,共6页
选用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四乙基氢氧化铵(TEAH)、四丙基氢氧化铵(TPAH)3种季铵碱水溶液为溶剂,通过低温冷冻、室温解冻溶解微晶纤维素(MCC),研究不同温度及不同溶剂浓度下MCC的溶解效果,对不同季铵碱水溶液处理后的MCC的溶解行为进... 选用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四乙基氢氧化铵(TEAH)、四丙基氢氧化铵(TPAH)3种季铵碱水溶液为溶剂,通过低温冷冻、室温解冻溶解微晶纤维素(MCC),研究不同温度及不同溶剂浓度下MCC的溶解效果,对不同季铵碱水溶液处理后的MCC的溶解行为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温度的降低,3种溶剂中MCC的溶解度整体上均呈现先上升后慢慢趋于稳定的趋势;在不同溶剂体系下,随着季铵碱浓度的增大,MCC的溶解度均呈现上升趋势;当冻融温度为-30℃、溶剂中季铵碱质量分数为35%时MCC的溶解效果最佳,在TMAH、TEAH和TPAH水溶液中MCC的溶解度分别为1.2%、11.5%和7.25%;季铵碱水溶液体系为MCC的非衍生化溶剂体系,其中TEAH能够削弱MCC内部氢键,溶解能力最强;经TEAH、TPAH处理的MCC的结晶度均下降,其中TEAH溶胀处理后MCC的结晶度由63.11%下降到43.71%,TEAH溶解后再生MCC的结晶度下降到30.46%,MCC的晶型由纤维素I晶型转变为纤维素II晶型;3种季铵碱水溶液中TEAH去结晶能力最强,对MCC的溶解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纤维素 季铵碱 低温溶解 溶解度 结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饼粕微晶纤维素酶法制备及表征
11
作者 郭誉嵘 李会珍 +2 位作者 张志军 韩婉毓 王彦博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9-198,共10页
该文优化了紫苏饼粕微晶纤维素(Perilla Seed Meal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PSM-MCC)酶法制备工艺,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以紫苏饼粕纤维素(Perilla Seed Meal Cellulose,PSM-CL)为原料,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酶法制备微晶纤维素的... 该文优化了紫苏饼粕微晶纤维素(Perilla Seed Meal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PSM-MCC)酶法制备工艺,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以紫苏饼粕纤维素(Perilla Seed Meal Cellulose,PSM-CL)为原料,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酶法制备微晶纤维素的最佳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进行研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SM-MCC进行表征。纤维素酶酶法制备PSM-MCC最佳工艺为:pH值5.0、PSM-CL和水的料液比1:20 g/mL、加酶量的质量分数为0.4%、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3 h。在此工艺下,PSM-MCC得率为90.74%,聚合度134。PSM-MCC去除了木质素等杂质,结晶度从49.39%增加到61.37%,与PSM-CL相比,纤维素酶水解制备的PSM-MCC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其直径较小,为48.26μm,表面呈多孔和层状结构。该研究通过生物酶水解制备的PSM-MCC各项性能优异且符合国家标准,有望被应用在食品、制药和复合材料等多个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饼粕 纤维素 微晶纤维素 形态结构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微晶纤维素复合水凝胶对水中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与机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武哲 曲树光 +1 位作者 冯练享 曾湘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81-4693,共13页
以海藻酸钠(SA)和微晶纤维素(MCC)为原料,合成海藻酸钠/微晶纤维素复合水凝胶(SA/MCC),对制备的复合水凝胶进行结构表征,并研究其对水中甲基橙(MO)和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模型和机理。结果表明,SA/MCC-20去除MO和MB的最佳pH分别为2... 以海藻酸钠(SA)和微晶纤维素(MCC)为原料,合成海藻酸钠/微晶纤维素复合水凝胶(SA/MCC),对制备的复合水凝胶进行结构表征,并研究其对水中甲基橙(MO)和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模型和机理。结果表明,SA/MCC-20去除MO和MB的最佳pH分别为2和12,吸附模型更符合拟二级模型和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容量可达331.25mg/g、253.31mg/g。通过改变水溶液的pH,MO和MB均可在SA/MCC-20表面实现有效的吸附和解吸从而回收利用。经过5次吸附-解吸循环后,在最佳pH下SA/MCC-20对MO和MB的解吸率仍达91.52%和85.41%。SA/MCC对MO和MB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吸附机理主要包括静电吸引、范德华力、氢键作用、π-π堆积、孔扩散、孔填充等,并以化学吸附为主,物理吸附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剂 海藻酸钠 微晶纤维素 水凝胶 偶氮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晶纤维素/聚乙烯醇对明胶基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杰 司志昊 +3 位作者 贾济如 周伟 许汉斌 王文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134,共7页
聚乙烯醇(PVA)/明胶基材料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本研究将微晶纤维素(MCC)和PVA分别作为增强材料和共混材料添加到明胶(GL)基材中,改善明胶基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 聚乙烯醇(PVA)/明胶基材料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本研究将微晶纤维素(MCC)和PVA分别作为增强材料和共混材料添加到明胶(GL)基材中,改善明胶基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微晶纤维素的添加可赋予MCC/PVA/GL复合薄膜良好的理化性能和应用性能。当基材中添加质量分数5%MCC时,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由14.91 MPa提高到48.02 MPa,热降解温度提高了11.4℃,含水率降低了9.12%。同时,还延长了水蒸气通过PVA/GL薄膜的路径,降低了MCC/PVA/GL复合薄膜的水蒸气透过率。土壤包埋实验表明,MCC的加入加快了复合薄膜的生物降解性能。因此,MCC/PVA/GL复合薄膜可应用于绿色包装领域,如食品包装、药品包装、化妆品包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微晶纤维素 明胶 复合薄膜 绿色包装 物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溶解微晶纤维素在橡胶中的微观形貌及补强作用
14
作者 李佩星 袁浩泽 +3 位作者 王鑫钰 王欣 于程 孙举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4-931,共8页
针对纤维素的高结晶导致的难于溶解和深加工,采用1-丁基-3-甲基咪唑氯为介质,将微晶纤维素部分溶解后与橡胶直接进行干法混炼,制备了橡胶/纤维素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未溶解部分的纤维素尺寸减小,而且已溶解的纤维素在橡胶混炼过程... 针对纤维素的高结晶导致的难于溶解和深加工,采用1-丁基-3-甲基咪唑氯为介质,将微晶纤维素部分溶解后与橡胶直接进行干法混炼,制备了橡胶/纤维素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未溶解部分的纤维素尺寸减小,而且已溶解的纤维素在橡胶混炼过程中可以原位析出直径为100 nm、长度为1μm左右的棒状再生纤维素,从而有效提高纤维素的补强作用。当混炼温度为80℃,添加0.83 phr纤维素/离子液体时,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相对于未添加纤维素改性橡胶分别提高了22.4%和45.4%。该方法基于常规的橡胶混炼技术,过程中无任何废液排放,是一种绿色高效的纤维素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纤维素 离子液体 再生纤维素 橡胶 补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晶纤维素基碳酸钙复合材料对Cd^(2+)和Pb^(2+)的捕集与回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孟浩江 张蕾 +4 位作者 张祎 喻先伟 王敏 武晓龙 郭军康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2-837,共6页
以微晶纤维素(MCC)和碳酸钙(CaCO_(3))为基底,通过冷却活化和离子交换反应制备了MCC@CaCO_(3)复合材料。研究捕集时间、浓度及pH等因素对溶液中Cd^(2+)和Pb^(2+)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a^(2+)的投加量为0.1 mol、pH值为5时,MCC@CaCO_... 以微晶纤维素(MCC)和碳酸钙(CaCO_(3))为基底,通过冷却活化和离子交换反应制备了MCC@CaCO_(3)复合材料。研究捕集时间、浓度及pH等因素对溶液中Cd^(2+)和Pb^(2+)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a^(2+)的投加量为0.1 mol、pH值为5时,MCC@CaCO_(3)对Cd^(2+)的吸附容量达503.47 mg/g,对Pb^(2+)的吸附容量达1 076.05 mg/g,去除率9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纤维素 碳酸钙 铅离子和镉离子污染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秆皮微晶纤维素/改性氧化石墨烯阻燃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16
作者 谷金峻 魏春艳 +3 位作者 郭紫阳 吕丽华 白晋 赵航慧妍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7,共9页
为提高棉秆皮微晶纤维素(MCC)纤维的阻燃性能,采用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为改性剂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改性,将改性后的GO(DOPO-GO)与MCC共混,通过湿法纺丝制得MCC/DOPO-GO阻燃纤维,并对其阻燃性能、热学性能和力... 为提高棉秆皮微晶纤维素(MCC)纤维的阻燃性能,采用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为改性剂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改性,将改性后的GO(DOPO-GO)与MCC共混,通过湿法纺丝制得MCC/DOPO-GO阻燃纤维,并对其阻燃性能、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DOPO-GO阻燃剂的MCC纤维的极限氧指数为27.3%,较MCC纤维提高了66.5%;与MCC纤维相比,MCC/DOPO-GO阻燃纤维热分解所需的热焓值由221.8 J/g提升至1502 J/g,热学稳定性得到提高;MCC/DOPO-GO阻燃纤维燃烧后形成的残炭致密且连续,石墨化程度提高;MCC/DOPO-GO纤维的力学性能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其断裂强度由MCC纤维的0.4 cN/dtex提高至2.2 cN/dt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秆皮微晶纤维素 9 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 氧化石墨烯 阻燃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晶纤维素-热塑性聚氨酯核壳结构气凝胶纤维的制备及性能
17
作者 王庭丽 宋理阳 +5 位作者 臧雪妍 张子诺 祁冠杰 李成辰 陈坤林 王潮霞 《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2-20,共9页
为了提高气凝胶纤维的机械强力和隔热性能,采用微晶纤维素(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MCC)和热塑性聚氨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TPU)同轴湿法纺丝,通过溶剂交换和冷冻干燥,制备具有MCC多孔气凝胶核层和TPU壳层的气凝胶纤维,并... 为了提高气凝胶纤维的机械强力和隔热性能,采用微晶纤维素(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MCC)和热塑性聚氨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TPU)同轴湿法纺丝,通过溶剂交换和冷冻干燥,制备具有MCC多孔气凝胶核层和TPU壳层的气凝胶纤维,并对MCC-TPU气凝胶纤维的形貌及化学晶体结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保温隔热性能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MCC通过溶解和再生制备成MCC气凝胶纤维后,晶型结构由纤维素Ⅰ型转变为纤维素Ⅱ型;MCC-TPU气凝胶纤维内部具有多级孔隙结构,存在介孔和微孔孔隙(密度0.169 g/cm^(3),比表面积6.460 m^(2)/g,平均孔径17.005 nm);当MCC质量分数为1.5%、TPU质量分数为25%时,所制备的MCC-TPU气凝胶纤维拉伸性能最好,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2.32 MPa、567.47%,比MCC质量分数为3.0%、TPU质量分数为0%时所制备的气凝胶纤维分别增加了246%和11027%,可以编织成纺织品,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柔韧性;TPU的引入使气凝胶纤维整体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提高,MCC-TPU气凝胶纤维与热台温差最高可达22.48℃,整体红外发射率低于0.5,热辐射降低,在高性能保温纺织品领域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纤维素 气凝胶纤维 核壳结构 机械性能 保温隔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晶纤维素的特征分析及其在提升面包品质中的应用
18
作者 张丽芬 陈思盈 +2 位作者 胡誉钊 庄成楷 田苗苗 《河南科学》 2024年第1期16-23,共8页
选取了5个厂家生产的微晶纤维素(MCC),利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等方法分析其特征,并将其按质量分数1.0%、2.0%、3.0%,4.0%,5.0%分别添加在面粉中制作成样品面包,对比MCC提升面包品质的效果.结果表明:①不同厂家生产... 选取了5个厂家生产的微晶纤维素(MCC),利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等方法分析其特征,并将其按质量分数1.0%、2.0%、3.0%,4.0%,5.0%分别添加在面粉中制作成样品面包,对比MCC提升面包品质的效果.结果表明:①不同厂家生产的MCC微观形貌及特征相似.②添加MCC面包的感官评价和微观结构随着MCC添加量发生变化,面包中MCC的质量分数为3.0%时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纤维素 微观形貌 官能团分析 质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型号二氧化硅和微晶纤维素Ra值的对比应用研究
19
作者 左祖辉 李阳 《口腔护理用品工业》 CAS 2024年第1期14-15,共2页
以山梨醇作为保湿剂,黄原胶作为增稠剂,设计7种不同牙膏基础配方,测试以不同型号二氧化硅和微晶纤维素做磨料时牙膏的磨擦值(Ra值),采用GB/T 35832-2018牙膏磨擦值检测方法,Ra值结果与原料厂商提供的牙本质磨损值(RDA值)具有正相关性,... 以山梨醇作为保湿剂,黄原胶作为增稠剂,设计7种不同牙膏基础配方,测试以不同型号二氧化硅和微晶纤维素做磨料时牙膏的磨擦值(Ra值),采用GB/T 35832-2018牙膏磨擦值检测方法,Ra值结果与原料厂商提供的牙本质磨损值(RDA值)具有正相关性,型号为Spherilex 148、Zeodent103、SORBOSIL AC43的二氧化硅Ra值较高,具有较好的磨擦性能,适合应用于美白高清洁牙膏产品的开发;Zeodent 113、Zeodent 115、二氧化硅MII的Ra值为中等程度,适合应用于常规牙膏;微晶纤维素Ra值极低,适合应用于牙釉质脱矿导致的牙齿敏感人群和乳牙阶段儿童牙膏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型号 微晶纤维素 Ra值 牙膏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化微晶纤维素粉体流动性评价 被引量:6
20
作者 韩鹏 陈方城 涂家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16-420,共5页
评价硅化微晶纤维素与其同源微晶纤维-微粉硅胶二元混合物的流动性能差异,考察硅化后造成流动性改变的原因,并初步研究其在直接压片工艺中对制剂特性的影响。以粉体流动性不同评价方法考察硅化微晶纤维素与其同源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二... 评价硅化微晶纤维素与其同源微晶纤维-微粉硅胶二元混合物的流动性能差异,考察硅化后造成流动性改变的原因,并初步研究其在直接压片工艺中对制剂特性的影响。以粉体流动性不同评价方法考察硅化微晶纤维素与其同源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二元混合物的休止角、豪森比、川北方程参数等指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分析引起流动性差异的原因,并选择模型药物考察两种粉体对片剂含量均匀度的影响。硅化微晶纤维素的流动性要略优于相应的物理混合物。硅化微晶纤维素的流动性能优化机制与其相应的物理混合物存在差异,相同条件下,硅化微晶纤维素能更好地控制低剂量药物的含量均匀度。结果表明,硅化微晶纤维素是一种优良的预混辅料,对促进和提高固体制剂工业水平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化微晶纤维素 微晶纤维素 粉体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