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畸微植体动态植入过程有限元数值仿真
1
作者 苗学林 张洪伟 +2 位作者 仇玲玲 吉康康 张家麒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9-544,共6页
目的 建立自攻型正畸微植体动态植入模型,研究微植体动态植入过程中周围骨应力分布情况。方法 基于CBCT数据重建口腔三维模型;利用ABAQUS软件建立微植体和种植区域骨组织的有限元模型;使用三维动态有限元方法,对微植体受40 N轴向推进力... 目的 建立自攻型正畸微植体动态植入模型,研究微植体动态植入过程中周围骨应力分布情况。方法 基于CBCT数据重建口腔三维模型;利用ABAQUS软件建立微植体和种植区域骨组织的有限元模型;使用三维动态有限元方法,对微植体受40 N轴向推进力、0.5 r/s恒定转速植入骨内的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 成功建立了自攻型正畸微植体动态植入过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可视化展示了微植体动态植入过程;结果发现植入阶段和螺纹位置对骨应力分布影响明显且不同骨质应力状态差异明显:在植入过程中,皮质骨最大应力为167 MPa,稳定阶段最大应力为50 MPa;松质骨最大应力为30 MPa。结论 植入阶段和螺纹位置对骨应力分布影响明显;皮质骨和松质骨应力差异明显。可以利用应力特征判断骨质类型,通过种植体周围的骨应力分布情况判断颌骨是否处于合适的种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微植体 皮质骨 松质骨 应力 三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骨微植体支抗过程的时效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占芳 李琦 +1 位作者 邓锋 颜功兴 《中国民康医学》 2007年第10期327-329,334,共4页
微植体支抗系统(MIA)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较多,由于骨的粘弹塑性性质,在微植体正畸力作用下会产生具有时效特性的弹塑性变形。本文基于骨的粘弹塑性性质建立了上颌骨微植体支抗-骨界面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骨由皮质骨和松质骨构成,数值模... 微植体支抗系统(MIA)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较多,由于骨的粘弹塑性性质,在微植体正畸力作用下会产生具有时效特性的弹塑性变形。本文基于骨的粘弹塑性性质建立了上颌骨微植体支抗-骨界面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骨由皮质骨和松质骨构成,数值模拟了骨在微植体正畸力作用下的时效特性。观察加载后骨界面的应力分布,发现微植体颈部应力比较集中,周围皮质骨中的应力相对较高,骨内产生了具有时效特性的弹塑性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 微植体 微植体支抗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植体-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5
3
作者 邓锋 张磊 +2 位作者 张翼 宋锦璘 樊瑜波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2-194,共3页
目的探索基于Mimics医学图像处理系统的CT法快速建模新思路,建立几何相似性好、可灵活组装、含微植体的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以牙列完整的成人上颌骨为标本,作螺旋CT扫描后将图像传输至Mimics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再运用Abaqus对三... 目的探索基于Mimics医学图像处理系统的CT法快速建模新思路,建立几何相似性好、可灵活组装、含微植体的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以牙列完整的成人上颌骨为标本,作螺旋CT扫描后将图像传输至Mimics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再运用Abaqus对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后建立有限元模型。结果获得几何相似性好、可拆卸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探索出一条基于Mimics的生物力学模型快速建模新方法。结论应用高精度螺旋CT成像、Mimics和Abaqus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含微植体的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是切实有效和可行的。Mimics系统有助于快速建模及提高模型的几何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 微植体 支抗 MIMICS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攻/助攻支抗微植体骨界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史建陆 魏小平 +2 位作者 林艺翚 张敏 任继业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3-667,共5页
目的:探讨2种不同的植入方式对支抗微植体与骨组织间界面改建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成年青紫蓝兔为实验对象建立动物实验模型,8周后处死动物截取带微植体的胫骨组织标本分别进行HE染色观察及BMP-2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采用析因分析的方法... 目的:探讨2种不同的植入方式对支抗微植体与骨组织间界面改建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成年青紫蓝兔为实验对象建立动物实验模型,8周后处死动物截取带微植体的胫骨组织标本分别进行HE染色观察及BMP-2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采用析因分析的方法以BMP-2的平均灰度值以及阳性细胞个数为指标,对BMP-2染色强度进行分析。结果:在HE染色切片上,加载及未加载的自攻钉骨界面可以明显地观察到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但在经过同样处理的助攻钉周围,较多地观察到炎症、破骨细胞以及骨痂。即刻加载及自攻植入的微植体骨界面均有显著增强的BMP-2平均灰度值和阳性表达的细胞,相对于助攻方式,两者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植入方式和加载与否这两因素的交互作用对2指标均无显著性影响,其差别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攻型微植体比助攻型微植体更容易诱导成骨,对组织的损伤也相对较小。即刻加载1.96 N的力不会对微植体的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反而更加促进微植体与骨组织间骨整合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植体 支抗 BMP-2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植体支抗-骨界面的生物力学研究及微植体颈部优化设计探讨 被引量:10
5
作者 邓锋 张磊 +2 位作者 张翼 宋锦璘 樊瑜波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01-704,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在正畸力载荷作用下,不同的微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分布规律,为优化设计微植体的颈部构型提供依据。方法螺旋CT扫描一完整成人干颅,采用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再导入ABAQUS6.5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初始稳定态、完全骨结合以及... 目的分析比较在正畸力载荷作用下,不同的微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分布规律,为优化设计微植体的颈部构型提供依据。方法螺旋CT扫描一完整成人干颅,采用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再导入ABAQUS6.5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初始稳定态、完全骨结合以及纤维骨性固位三种不同微植体-骨界面状态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大小为2N的相同载荷并计算分析三种界面的应力分布情况。在微植体颈台以下1.5mm范围内将其直径增粗0.2mm,再对比计算分析三种界面上微植体颈部构型改变前后的应力分布状态变化情况。结果在三种微植体-骨界面状态下,微植体周围的应力都主要集中分布在颈部,其中完全骨结合的微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水平最低。微植体颈部经优化设计后,三种微植体-骨界面状态的颈部应力分布水平都有较大幅度的降低。结论不同微植体-骨界面状态,以及微植体颈部(骨皮质部)直径均是影响微植体周围应力分布水平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植体 有限元应力分析 -骨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植体支抗及其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6
作者 侯景秋 闫征斌 赖文莉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CAS 2004年第3期228-231,共4页
近年来,骨内种植体以其获得完全支抗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由于其在使用上的困难而一直未在正畸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一种微型的骨内种植体,即微植体的植入方法、临床应用、施力的大小和方向,与其他骨内种植体的比较及其优缺点等。
关键词 微植体 骨内种 口腔正畸 支抗 舌侧矫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不锈钢微植体支抗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史建陆 王智军 +5 位作者 任继业 林艺翚 许志强 林奕真 魏小平 张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3-385,共3页
目的:评估钛合金和不锈钢两种不同材质微植体支抗即刻负载后的稳定性。方法:选用8只本地成年雄性犬,每只犬任选一侧上颌骨和对侧下颌骨植入钛合金和不锈钢微植体各1枚,共32枚。同颌两对应微植体间即刻加载200 g力。4周和12周时各随机处... 目的:评估钛合金和不锈钢两种不同材质微植体支抗即刻负载后的稳定性。方法:选用8只本地成年雄性犬,每只犬任选一侧上颌骨和对侧下颌骨植入钛合金和不锈钢微植体各1枚,共32枚。同颌两对应微植体间即刻加载200 g力。4周和12周时各随机处死4只实验犬,截取带微植体的骨组织块16枚,利用生物力学实验机检测微植体-骨界面剪切力。结果:各组微植体无松动、脱落、无炎症;植入微植体后的生长时间对剪切力有显著性影响,比较均数后得知12周组大于4周组(P<0.05);植入微植体的类型对剪切力有显著性影响,比较均数后得知钛合金组微植体大于不锈钢微植体组(P<0.05);微植体生长时间和类型的两因素交互作用对剪切力无显著性影响。结论:本实验钛合金微植体较不锈钢微植体更为稳定可靠,但两者作为正畸支抗均可正常行使支抗载荷功能,且随着时间延长,其稳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抗 微植体 稳定性 剪切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不锈钢微植体支抗稳定性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许志强 史建陆 +2 位作者 任继业 林艺翚 魏小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4-577,共4页
目的:评估钛合金和不锈钢微植体支抗即刻负载的稳定性。方法:选用8只本地成年雄性犬,每只犬任选一侧上颌骨和对侧下颌骨各植入1枚钛合金和不锈钢微植体。同颌2枚微植体间即刻加载1.96 N的力。4周和12周时各随机处死4只实验犬,制作硬组... 目的:评估钛合金和不锈钢微植体支抗即刻负载的稳定性。方法:选用8只本地成年雄性犬,每只犬任选一侧上颌骨和对侧下颌骨各植入1枚钛合金和不锈钢微植体。同颌2枚微植体间即刻加载1.96 N的力。4周和12周时各随机处死4只实验犬,制作硬组织切片进行组织学研究。结果:所有微植体均没有松动、脱落。微植体与周围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种植体周围有纤维组织和骨组织共同包绕。骨结合率随着愈合时间的延长而增高,钛合金微植体骨结合率高于不锈钢微植体。结论:即刻负载下,钛合金和不锈钢微植体支抗的愈合形式都是纤维骨性结合,均可保持稳定,钛合金微植体更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抗 微植体 稳定性 骨结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系数和过盈量对微植体即刻加载时界面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代全 樊瑜波 刘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3577-3580,共4页
目的:建立微植体与牙槽骨即刻加载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临床上即刻加载时颌骨的应力分布,探讨微植体与牙槽骨间的摩擦系数大小和过盈量对界面应力的影响。方法:利用Pro/E和MIMICS等软件建立微植体和牙槽骨的三维实体模型,然后导入有限元计... 目的:建立微植体与牙槽骨即刻加载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临床上即刻加载时颌骨的应力分布,探讨微植体与牙槽骨间的摩擦系数大小和过盈量对界面应力的影响。方法:利用Pro/E和MIMICS等软件建立微植体和牙槽骨的三维实体模型,然后导入有限元计算软件ABAQUS并建立微植体与牙槽骨即刻加载的有限元模型:①在同一个模型上,设置摩擦系数从0开始,依次递增0.1,一直增加到0.5,对这6种不同情况下界面处应力分布进行比较分析。②在同一个模型上分别设置6个不同的过盈量(即0.002,0.004,0.006,0.008,0.010,0.012mm),通过计算得到这6种情况下界面处最大拉、压应力值,然后进行分析。结果:①无摩擦状态时微植体与牙槽骨界面Von-mises应力最大,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各点应力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特别是在骨皮质的位置,应力下降比较明显。但是当摩擦系数增大到一定程度(μ=0.3)之后,Von-Mises应力变化均在1%以下。②通过把不同过盈量时所产生的最大拉、压应力和下颌骨的最大载荷极限做对比,所建立的微植体模型最大过盈量为0.010mm。结论:在即刻加载的情况下,增大界面处的摩擦系数能使应力分布有减小的趋势,但一味的想依靠增大表面摩擦系数来减小界面应力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计算得到的最大过盈量0.01mm并不理想,通过比较分析得到,对于不同的模型,可能没有一个统一的过盈量设计,应该充分考虑模型接触界面处的特性,利用界面最终的初始应力与骨的破坏强度相当的理论,通过尝试和比较,最终确定合适的过盈量,从而更准确的模拟植入的最初应力状态,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有限元计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植体 正畸力 有限元应力分析 摩擦系数 过盈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矩作用对微植体矫治力系内收上前牙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磊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研究转矩力的作用对于微植体矫治力系内收上前牙的影响。方法利用MIMICS软件和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微植体矫治力系的有限元模型,并在该模型上计算分析有无转矩及转矩作用区域对中切牙和侧切牙移动趋势的影响。结果不加转矩时,中... 目的研究转矩力的作用对于微植体矫治力系内收上前牙的影响。方法利用MIMICS软件和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微植体矫治力系的有限元模型,并在该模型上计算分析有无转矩及转矩作用区域对中切牙和侧切牙移动趋势的影响。结果不加转矩时,中切牙和侧切牙都表现出舌向倾斜的趋势。在100g·cm转矩力的作用下,随着转矩作用区域的增大,中切牙的唇向移动趋势逐渐减小,侧切牙由舌向移动逐渐转为唇向移动。结论转矩能够有效改变牙齿的移动方式,如果转矩从中切牙之间开始向两侧远中方向逐渐减少,效果会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矩 内收上前牙 微植体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植体支抗和多曲唇弓非拔牙矫治骨性Ⅱ类错的头影测量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嫣 黄敏方 +1 位作者 方志欣 卢珍珍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3年第6期509-512,共4页
目的通过评价直丝弓技术结合微植体支抗和多曲唇弓非拔牙矫治骨性Ⅱ类错的牙颌面结构变化,初步探讨其矫治机制。方法 13例直丝弓技术结合微植体支抗和多曲唇弓矫治者为实验组,非拔牙设计;15例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Ⅱ类颌间牵引矫治者为... 目的通过评价直丝弓技术结合微植体支抗和多曲唇弓非拔牙矫治骨性Ⅱ类错的牙颌面结构变化,初步探讨其矫治机制。方法 13例直丝弓技术结合微植体支抗和多曲唇弓矫治者为实验组,非拔牙设计;15例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Ⅱ类颌间牵引矫治者为对照组,拔牙设计。两组均为矢状Ⅱ类、垂直均角骨面型,伴轻、中度牙列拥挤,年龄15~32岁(平均23.6岁)。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两组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变化值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矫治后SNA、ANB角减小,SNB角增大,矫治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矫治后U1-NA、L1-NB减小,U1-L1角和FMA角增大,矫治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丝弓技术配合微植体支抗和多曲唇弓技术可通过A点后退、上牙弓整体内收及在牙弓中获得间隙来矫治骨性Ⅱ类错并改善其矢状向不调,并有控制下颌垂直高度,利于下颌逆时针旋转和B点前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牙合] 非拔牙 微植体支抗 多曲唇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牙远中微植体支抗植入区域口腔颌面部锥形束CT测量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芳 李波 +1 位作者 魏丽丽 程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93-797,共5页
目的:通过测量上、下颌骨尖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不同水平处颊侧骨皮质的厚度以及根间距离,为微植体支抗植入的最佳位点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就诊患者的口腔颌面部锥形束CT影像资料29例,测量双侧上、下颌骨尖牙与第... 目的:通过测量上、下颌骨尖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不同水平处颊侧骨皮质的厚度以及根间距离,为微植体支抗植入的最佳位点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就诊患者的口腔颌面部锥形束CT影像资料29例,测量双侧上、下颌骨尖牙与第一前磨牙间距离牙槽嵴顶3mm、4mm、5mm、6mm、7mm不同水平处颊侧骨皮质的厚度及根间距离,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下颌尖牙与第一前磨牙间3~7mm水平骨皮质厚度均大于1mm,上颌自3mm向根尖骨皮质厚度逐渐增加,下颌4mm处骨皮质最薄,自5mm向根尖方向骨皮质厚度逐渐增加。上下颌尖牙与第一前磨牙间3~7mm水平牙根间距均大于2mm,上、下颌骨距牙槽嵴顶3mm处牙根间距最短,向根尖方向根间距离逐渐增大;双侧上下颌骨3~7mm各水平骨皮质厚度及根间距离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下颌尖牙远中区在距离牙槽嵴顶≥3mm处骨质可作为微植体的安全植入区域;通过口腔颌面部锥形束CT对微植体植入区域骨皮质厚度及根间距离的测量分析,可以向临床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锥形束CT 微植体 骨皮质厚度 根间距离 支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植体锥度对即刻加载时界面应力分布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代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4266-4268,共3页
利用Pro/E和MIMICS等软件建立颌骨和不同锥度微植体的三维实体模型,然后导入有限元计算软件ABAQUS并建立微植体与颌骨即刻加载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临床上即刻加载时颌骨的应力分布,观察微植体的锥度对界面应力的影响。随着锥度的增加,微... 利用Pro/E和MIMICS等软件建立颌骨和不同锥度微植体的三维实体模型,然后导入有限元计算软件ABAQUS并建立微植体与颌骨即刻加载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临床上即刻加载时颌骨的应力分布,观察微植体的锥度对界面应力的影响。随着锥度的增加,微植体颈部界面处颌骨上的应力逐渐减小,而在皮质骨和骨松质交界上方区域则应力有递增趋势。结果显示在即刻加载的情况下,建议临床选择有锥度的微植体作为口腔正畸支抗,但锥度不宜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度 微植体 三维有限元 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骨微植体支抗正畸矫治力系统数值分析研究
14
作者 王健秋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2期192-193,共2页
近年来,在口腔的正畸治疗中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该系统具有与骨组织结合良好、植入简单、可即刻受力等优势,在正畸治疗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关注。本文将通过建立上颌骨的三维模型,研究该系统的动力学过程... 近年来,在口腔的正畸治疗中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该系统具有与骨组织结合良好、植入简单、可即刻受力等优势,在正畸治疗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关注。本文将通过建立上颌骨的三维模型,研究该系统的动力学过程,从而分析上颌骨在施以了正畸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形场与应力场的演化,希望能够为该支抗系统的优化和进一步发展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抗系统 矫治力系统 正畸治疗 上颌骨 数值分析 微植体 三维模型 螺钉
原文传递
颧下嵴区微植体不同高度支抗远移上牙列位移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建浩 韩璐 +1 位作者 李亚茹 张月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23-1528,共6页
背景:在口腔正畸中,颧下嵴区微植体支抗可避免损伤牙根,又可实现上牙列无阻碍的整体移动,然而其远移上牙列在其牙体本身和牙槽骨应力和应变将会产生何种改变,国内外鲜有报道。目的:建立颧下嵴区微植体不同高度支抗远移上牙列的三维有限... 背景:在口腔正畸中,颧下嵴区微植体支抗可避免损伤牙根,又可实现上牙列无阻碍的整体移动,然而其远移上牙列在其牙体本身和牙槽骨应力和应变将会产生何种改变,国内外鲜有报道。目的:建立颧下嵴区微植体不同高度支抗远移上牙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获取1名正畸科就诊的女性患者锥形束CT数据,以Dicom格式保存后导入Mimics16.01软件,通过自动和手动选择边界,将右上颌骨及牙齿三维重建,再利用Geomagic 8.0软件删除噪点和光滑处理,导入Mimics16.01软件,通过其3 Matics软件进行面/体网格划分,利用Pro E5.0软件建立上颌牙托槽、弓丝及牵引钩和种植体的三维模型,并与上颌及牙三维模型一同导入ANSYS13.0软件,行装配和应力应变分析。结果与结论:(1)成功建立了颧下嵴区微植体支抗远移上牙列三维有限元模型,此模型符合解剖学形态;(2)随着牵引钩高度的增高(1,4,7,10 mm),上颌牙列垂直方向应力逐渐增加,而与水平分力的变化无关;(3)随着牵引钩高度的增高,矢状轴上中切牙、尖牙和第一磨牙牙冠中点的应变逐渐降低;中切牙、尖牙的牙根应变逐渐降低,第一磨牙牙根应变无变化。随着牵引钩高度的增高,垂直轴上中切牙牙冠中点与牙根的应变逐渐增大;尖牙牙冠中点的应变逐渐增加,牙根应变逐渐减小;第一磨牙牙冠中点的应变变化不明显,牙根应变逐渐减小。牙列由顺时针旋转变为逆时针旋转;(4)结果表明,颧下嵴区微植体不同高度支抗远移上牙列三维有限元模型与真实解剖结构一致,能够作为研究颧下嵴区微植体支抗远移上牙列生物力学研究的基础,上牙列阻抗中心在弓丝4-7 mm的位置,可作为颧下嵴区微植体支抗植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口腔材料 微植体 颧下嵴 正畸 上颌牙 有限元 生物力学 正畸支抗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距对微植体即刻加载稳定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16
作者 徐勇强 张代全 +1 位作者 蒋文涛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39-443,共5页
目的研究口腔正畸微植入支抗螺距对骨界面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别研究了四种螺距(0.3mm、0.5mm、0.7mm和1.0mm)微植体在1.47N横向荷载作用下的微植体-骨界面位移和应力分布。结果螺距对微植体表面应力分布的影响显著... 目的研究口腔正畸微植入支抗螺距对骨界面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别研究了四种螺距(0.3mm、0.5mm、0.7mm和1.0mm)微植体在1.47N横向荷载作用下的微植体-骨界面位移和应力分布。结果螺距对微植体表面应力分布的影响显著,最大应力值随螺距的减小而减小,而且螺距对颈部和中部位置应力分布的影响不同;随着螺距增大,在颌骨上的位移增大趋势显著,但螺距对微植体位移分布的影响并不显著。结论在即可加载条件下,建议临床使用螺距为0.5-0.7mm的微植体作为正畸支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植体 螺距 有限元 即刻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颌前突患者使用微植体支抗高牵引钩个性化舌侧系统矫正治疗的效果初探 被引量:3
17
作者 魏惺 熊国平 邓莉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23期3967-3968,共2页
目的:探讨微植体支抗高牵引钩个性化舌侧系统对双颌前突患者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入的双颌前突患者60例纳入临床研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使用Ebrace个性化舌侧系统进行矫正治疗,并置... 目的:探讨微植体支抗高牵引钩个性化舌侧系统对双颌前突患者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入的双颌前突患者60例纳入临床研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使用Ebrace个性化舌侧系统进行矫正治疗,并置入微植体、安放高牵引钩。对矫正治疗前后患者头颅侧位片、头影测量数据进行对比。结果:60例患者治疗后SN-OP变化差异显著(P=0.041<0.05);U1-SN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03<0.05);U1-L1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0.028<0.05);U1-NA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03<0.05);L1-NB角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04<0.05);L1-NB距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04<0.05);U1-PP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41<0.05);OB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02<0.05);L1-MP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48<0.05)。结论:双颌前突患者使用微植体支抗高牵引钩进行个性化舌侧矫正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植体 双颌前突 高牵引钩 个性化舌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正畸微植体支抗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振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4期191-192,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口腔正畸微植体支抗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84例需实施口腔正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 目的研究分析口腔正畸微植体支抗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84例需实施口腔正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及磨牙位移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体应力主要集中于界面颈部,在皮质层内出现大幅度衰减现象;伴随着倾斜角的增加,种植体峰值峰值显著减小;与此同时,种植体位移不会因植入角度的变化而出现变化,位移较小;在患者颈部和根尖区出现较大的位移,其中颈部位移变化较根尖区大,且颈部同根尖区之间的位移方向相反,具有显著规律性。结论微植体支抗技术在口腔正畸临床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种植体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微植体支抗技术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口腔正畸微植体支抗技术的生物力学
19
作者 邹娇玉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6期133-133,共1页
目的:分析口腔正畸微植体支抗技术的生物力学。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科收治的76例双颌前突病例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例数均为3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口外弓加强支抗进行治疗,研究组实施... 目的:分析口腔正畸微植体支抗技术的生物力学。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科收治的76例双颌前突病例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例数均为3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口外弓加强支抗进行治疗,研究组实施微植体支抗技术进行治疗,最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及磨牙位移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界面颈部作为种植体应力的主要集中位置,皮质层内呈现不同程度衰减现象。种植体峰值随着倾斜角的增加而减少,植入角度的变化并不会引起种植体位移的变化,患者颈部和根尖区的位移呈现相反的方向,呈现规律性。结论微植体支抗技术治疗口腔正畸,可有效提高患者种植体承载能力,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微植体支抗技术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lta卡环指针在微型种植体植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单丽华 陈京奕 石彦涛 《河北医药》 CAS 2006年第7期581-582,共2页
目的观察Delta种植体定位指针在微植体植入手术中的作用,提出一种手术指示针,消除种植体定位偏差,避免对周围解剖结构的损伤,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方法用于20颗牙齿的微植体支抗钉的植入手术,术后拍摄平行投照X线牙片,观察微植体植入情况... 目的观察Delta种植体定位指针在微植体植入手术中的作用,提出一种手术指示针,消除种植体定位偏差,避免对周围解剖结构的损伤,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方法用于20颗牙齿的微植体支抗钉的植入手术,术后拍摄平行投照X线牙片,观察微植体植入情况。结果应用Delta指针便于种植床的定位,指针起到二维空间或近似三维空间的指示作用,对指导微植体植入手术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植体 指示针 入手术 支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