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生物效应与人体健康
1
作者 梅滨 《安全与健康》 2004年第05S期42-43,共2页
自从18世纪以来,科学家就对电磁场(EMFs)和各种生命过程的相互作用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不同频率范围内的电磁场,其中微波是电磁波谱重要的组成部分。微波本质是一种频率在300MHz至300GHz之间电磁波,相应的波长区... 自从18世纪以来,科学家就对电磁场(EMFs)和各种生命过程的相互作用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不同频率范围内的电磁场,其中微波是电磁波谱重要的组成部分。微波本质是一种频率在300MHz至300GHz之间电磁波,相应的波长区域为1m至1mm。它具有波动性、高频性、热效应性和非热效应性四大基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生物效应 电磁场 EMFs 电磁波 效应 电磁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对食品微生物的非热生物效应与微波杀菌技术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建忠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6期1219-1222,共4页
微波杀菌技术快速、高效、安全、保鲜,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微波对食品微生物具有热效应和非热生物效应,但其机理尤其是微波非热生物效应的机理,至今还不十分清楚.重点探讨了微波的非热生物效应,并结合微波杀菌的特点,提出今后的主要研... 微波杀菌技术快速、高效、安全、保鲜,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微波对食品微生物具有热效应和非热生物效应,但其机理尤其是微波非热生物效应的机理,至今还不十分清楚.重点探讨了微波的非热生物效应,并结合微波杀菌的特点,提出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仍是微波非热生物效应的机理及脉冲微波杀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非热生物效应 微波生物效应 微波杀菌技术 食品微生物 脉冲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生物非热效应的量子理论及其机理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银春 尤华明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7-70,共4页
根据已有的微波生物非热效应的实验,应用量子力学推导出微波生物非热效应的公式。该公式表明:微波生物非热效应与辐射功率无关,仅取决于生物组织的结构。根据共振吸收的普遍性和生物组织的结构所具有的自适应性,提出“共振自适应”理论... 根据已有的微波生物非热效应的实验,应用量子力学推导出微波生物非热效应的公式。该公式表明:微波生物非热效应与辐射功率无关,仅取决于生物组织的结构。根据共振吸收的普遍性和生物组织的结构所具有的自适应性,提出“共振自适应”理论,并用其来解释微波生物非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量子力学 微波生物非热效应 共振吸收 生物 生物组织 非热效应 量子理论 机理 自适应性 辐射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生物学效应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何雅晖 《预防医学论坛》 2006年第5期575-578,共4页
关键词 微波生物效应 实验研究进展 微波辐射 人类环境 微波技术 污染物 联合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诱变在药源微生物菌株选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志军 崔承彬 李长伟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26-434,共9页
微波诱变是一种较新兴非电离电磁辐射物理诱变育种技术,已开始应用于农作物、植物以及微生物育种研究中,并在药源微生物产能提高以及拓展活性菌株新资源相关研究中展露出很好的应用发展前景。本文结合本课题组新近研究进展,综述了微波... 微波诱变是一种较新兴非电离电磁辐射物理诱变育种技术,已开始应用于农作物、植物以及微生物育种研究中,并在药源微生物产能提高以及拓展活性菌株新资源相关研究中展露出很好的应用发展前景。本文结合本课题组新近研究进展,综述了微波的生物效应与诱变机制、诱变实验方法与影响诱变效果的因素、微波诱变技术在药源微生物菌株选育研究中的应用进展等,并对微生物微波诱变育种研究现状、优势和不足以及应用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育种 微波诱变 药源微生物 微波生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功率微波辐射下牛晶状体非热效应定量研究
6
作者 兰俊卿 杜国宏 +2 位作者 代孝俊 曹小仁 杨岚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35-38,共4页
为实现对生物体微波非热效应的定量表征,提出通过测量微波辐射过程中生物组织的介电系数变化来定量表征微波生物非热效应。将基于二端口微波对消电路原理,通过测量S_(21)参数以及晶状体的透光度和折射率变化,来定量研究不同辐射功率下... 为实现对生物体微波非热效应的定量表征,提出通过测量微波辐射过程中生物组织的介电系数变化来定量表征微波生物非热效应。将基于二端口微波对消电路原理,通过测量S_(21)参数以及晶状体的透光度和折射率变化,来定量研究不同辐射功率下牛晶状体的微波非热效应。研究表明S_(21)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量化的表征处于不同状态的牛晶状体。并且微波辐射功率越大,晶状体受损程度越大,S_(21)参数变化也越大。为定量研究眼睛和微波生物非热效应提供一种研究途径,同时相关研究成果也为针对微波生物非热效应的安全标准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微波非热效应 介电系数 牛晶状体 辐射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的危害及微波防护膜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陶松垒 李未材 +1 位作者 陶钧炳 杨洁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27-32,共6页
从近期的国内外研究报告看出 ,人们对微波生物效应有了新的认识。为了消除微波对人体辐射的不良影响 ,笔者研究了有效的防护措施 ,提出一种由微波吸收材料和微波反射材料组成的防护膜 ,设置在微波源与保护主体之间。经实验测得手机上采... 从近期的国内外研究报告看出 ,人们对微波生物效应有了新的认识。为了消除微波对人体辐射的不良影响 ,笔者研究了有效的防护措施 ,提出一种由微波吸收材料和微波反射材料组成的防护膜 ,设置在微波源与保护主体之间。经实验测得手机上采用微波防护膜后 ,防护区域微波辐射场强可降至5μW/cm2以下 ,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 ,有效地解决了微波辐射的危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生物效应 辐射防护 手机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微波作用机理及影响条件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刘勇波 樊祥 韩涛 《电子对抗技术》 2003年第4期41-45,共5页
高功率微波武器在战场上的应用日趋广泛 ,并且日益成为战场上各种武器设备中的电子系统和作战人员的重要威胁。列举高功率微波的常用破坏阈值 ,并试图从其杀伤机理 。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武器 破坏阈值 杀伤机理 微波辐射效应 微波生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mm微波辐射对小鼠运动能力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静侬 杨旸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通信微波对生物运动能力的影响效应。方法:将小鼠暴露于通信微波(波长8毫米,频率35.6GHz,平均功率密度7.4-29.4mW/cm2),比较观察小鼠游泳耐力、血液中白细胞凋亡率及小鼠血乳酸、血红蛋白含量及血浆中SOD水平的变化。结果:经... 目的:探讨通信微波对生物运动能力的影响效应。方法:将小鼠暴露于通信微波(波长8毫米,频率35.6GHz,平均功率密度7.4-29.4mW/cm2),比较观察小鼠游泳耐力、血液中白细胞凋亡率及小鼠血乳酸、血红蛋白含量及血浆中SOD水平的变化。结果:经微波连续暴露后,小鼠游泳时间较对照组有缩短的趋势,达到显著性差异,SDH、LDH活性下降。运动后小鼠血乳酸比对照组显著增加。结论:通信微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生物的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生物效应 微波辐射 小鼠 运动能力 抗疲劳能力 血乳酸 血红蛋白 耐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及其防护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锁柱 毕文辉 《海军医学杂志》 2007年第4期377-379,共3页
关键词 微波生物效应 微波辐射 微波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能在工业上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8
11
作者 夏湘 陈祖兴 谭杰 《海南矿冶》 2001年第2期47-50,共4页
关键词 微波能应用 微波技术 热物质 硫化矿 微波辐照 微波加热 交变电磁场 海钢公司 微波生物效应 选择性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防护措施
12
作者 林溪波 《上海航天》 1993年第2期41-44,共4页
论述生物电磁学的发展现状,介绍微波对人体危害的机理,给出微波对人和生物体热效应的情况以及人体各器官对微波辐射的忍受能力,提出各种防护措施,其中包括防护服、防护眼镜等。
关键词 微波技术 微波生物效应 生物电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酶耦合催化(MIECC)戊醇同分异构体与n-辛酸的酯化反应 被引量:8
13
作者 蔡汉成 高惠 +3 位作者 方银军 夏咏梅 蒋陈兰 方云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23-928,M006,共7页
以戊醇同分异构体与n 辛酸为反应底物 ,比较在三种模式下进行的非水相酶催化酯化反应 :( 1)在线微波辐射 (MI)模式 ;( 2 )常规加热 (CH )模式 ;( 3 )离线微波预辐射酶 +常规加热 (pre MI +CH)模式 ,以揭示微波辐射 -酶耦合催化(MIECC)... 以戊醇同分异构体与n 辛酸为反应底物 ,比较在三种模式下进行的非水相酶催化酯化反应 :( 1)在线微波辐射 (MI)模式 ;( 2 )常规加热 (CH )模式 ;( 3 )离线微波预辐射酶 +常规加热 (pre MI +CH)模式 ,以揭示微波辐射 -酶耦合催化(MIECC)的耦合效应 .实验结果表明 ,MIECC在提高酯化反应初速率方面表现出明显的耦合效应 ,可加快反应初速率 2 .5~4.5倍 .醇结构对MIECC有影响 ,在反应初速率及平衡产率方面均遵循伯醇 >仲醇 >叔醇的规律 .MI模式或pre MI +CH模式对酶均有激活作用 ,经微波预辐射的酶产生某种记忆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催化 酯化 微波预辐射 耦合效应 微波功率 微波非热生物效应 记忆效应 戊醇 同分异构体 n-辛酸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毒根管的近期疗效观察
14
作者 史蔚 邢思明 +2 位作者 李桂红 宋英 李运科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1998年第2期106-107,共2页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微波生物学效应已被医学领域采纳,微波消毒的研究和应用近年来日益增多.在高功率微波照射时被照射的生物组织温度会逐渐上升.将微波的能量转换为热能.高强度的电磁场还可以明显改变生物体内电荷和分子结构及运转规律...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微波生物学效应已被医学领域采纳,微波消毒的研究和应用近年来日益增多.在高功率微波照射时被照射的生物组织温度会逐渐上升.将微波的能量转换为热能.高强度的电磁场还可以明显改变生物体内电荷和分子结构及运转规律.我科自1993年1月起应用口腔微波机,取得良好的疗效.我们通过细菌培养和临床观察证明这两种生物学效应对根管有消毒灭菌作用,本文仅从临床观察进行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疾病 微波消毒 疗效观察 微波生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电话可能存在健康隐患
15
作者 贾信群 《国外核新闻》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8-28,共1页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1996年4月14日报道】 经常使用移动电话的人所受的损伤可能比他们想象的多。研究表明,移动电话发射的微波辐射的70%被人脑吸收,从而加重了人们的担心:电话可能有健康风险。 有关的结论是在欧洲委员会准备为移...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1996年4月14日报道】 经常使用移动电话的人所受的损伤可能比他们想象的多。研究表明,移动电话发射的微波辐射的70%被人脑吸收,从而加重了人们的担心:电话可能有健康风险。 有关的结论是在欧洲委员会准备为移动电话及其它无线电通讯装置发出的辐射,公布第一批建议的“安全”水平时提出的。几乎所有市售电话均超过了这些限值。由著名学者提出的3份尚未公布的研究报告(1份英国报告和2份美国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电话 微波辐射 健康风险 无线电通讯 欧洲委员会 微波生物效应 脑吸收 研究报告 模拟头 泰晤士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