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扩增及微流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9
1
作者 姚根宏 栾建凤 +3 位作者 朱培元 叶东 严京梅 雷千红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0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核酸扩增和微流芯片分析法,用于血液中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方法分别选取经2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验证的丙型肝炎阴性(60份)和阳性(200份)血液标本;提取核酸后采用巢式PCR法进行扩增,最后用微流芯片法分析扩增产物。...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核酸扩增和微流芯片分析法,用于血液中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方法分别选取经2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验证的丙型肝炎阴性(60份)和阳性(200份)血液标本;提取核酸后采用巢式PCR法进行扩增,最后用微流芯片法分析扩增产物。结果经过核酸扩增的丙型肝炎阳性血液经分析后皆出现预期大小片段的特异性条带,而阴性血液缺少相应的条带。结论本次建立的特异性巢式PCR扩增和微流芯片法检测结果可靠,可用于血液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核酸检测 微流芯片法 血液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法在非洲猪瘟病毒核酸快速检测中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邵靓 陈弟诗 +6 位作者 陈斌 卢先东 邓飞 张毅 刘艳红 周莉媛 李丽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7-111,共5页
为评估微流控芯片法在非洲猪瘟病毒(ASFV)核酸快速检测中的各项性能,验证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临床效果,本研究将ASFV VP72质粒标准物质、猪瘟病毒(CSF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圆环病毒2... 为评估微流控芯片法在非洲猪瘟病毒(ASFV)核酸快速检测中的各项性能,验证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临床效果,本研究将ASFV VP72质粒标准物质、猪瘟病毒(CSF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伪狂犬病病毒(PRV)培养物各1份以及临床样本43份进行核酸提取,用ASFV微流控芯片快速检测试剂盒进行测试研究,并与市场上某品牌ASFV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微流控芯片法可以在15~30 min内,实现2.5 copies/μL的最低检出限,与荧光定量PCR具有相同的敏感性和重复性;同时该方法对CSFV、PEDV、TGEV、PCV2和PRV病毒培养物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通过对43份临床样本测试显示,微流控芯片法与荧光定量PCR的临床符合率为97.67%(42/43)。研究表明,微流控芯片法在ASFV核酸检测上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微流芯片 敏感性 重复性 特异性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扩增及微流芯片技术在献血者HCV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姚仁南 姚根宏 +3 位作者 栾建凤 陈复兴 陈玲 陈娜云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4期1540-1542,共3页
目的应用核酸扩增和微流芯片分析方法,用于献血者血液标本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检测。方法选取80份疑似HCV感染的血液标本,分别采用2种ELISA法、胶体金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法和核酸扩增后微流芯片法分析。结果经过核酸扩增的HCV... 目的应用核酸扩增和微流芯片分析方法,用于献血者血液标本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检测。方法选取80份疑似HCV感染的血液标本,分别采用2种ELISA法、胶体金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法和核酸扩增后微流芯片法分析。结果经过核酸扩增的HCV阳性血液经分析后皆出现预期大小片段的特异性条带,而阴性血液缺少相应的条带。特异性巢式PCR扩增及微流芯片法检测的阳性率与CLIA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LISA法和胶体金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特异性巢式PCR扩增及微流芯片法结果稳定、准确,灵敏度高于ELISA法,可用于血液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属 化学发光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核酸检测 微流芯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酸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江民川 赵阳 +2 位作者 马芳芳 张微 刘春叶 《化工科技》 CAS 2021年第3期75-79,共5页
人体内尿酸含量与高尿酸血症、心脑血管疾病、Lesch-Nyhan综合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寻找快捷、方便、廉价、准确的尿酸检测方法,对上述疾病的预防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尿酸检测方法有磷钨酸还原法、色谱法、分光光度... 人体内尿酸含量与高尿酸血症、心脑血管疾病、Lesch-Nyhan综合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寻找快捷、方便、廉价、准确的尿酸检测方法,对上述疾病的预防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尿酸检测方法有磷钨酸还原法、色谱法、分光光度法、电化学法、酶法等。这些方法各具优缺点,综述了尿酸检测方法,同时对检测新方法即微流控纸芯片法进行总结,以期能为尿酸检测方法的研究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检测 色谱 电化学 微流控纸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HCV酶免法检测结果在临界值附近的风险探讨
5
作者 王涛 张春雷 +2 位作者 曾学辉 张书楠 陈桂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583-1584,1586,共3页
酶免疫分析法(简称酶免法)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简称抗-HCV)检测广泛应用于血液筛查。不同品牌试剂使用的HCV基因重组抗原质量及包被工艺有所不同,在检测特异性和灵敏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有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不一致。病毒核... 酶免疫分析法(简称酶免法)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简称抗-HCV)检测广泛应用于血液筛查。不同品牌试剂使用的HCV基因重组抗原质量及包被工艺有所不同,在检测特异性和灵敏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有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不一致。病毒核酸扩增检测灵敏度高,使检测"窗口期"大大缩短,有利于实现HCV感染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核酸扩增微流芯片分析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酶免疫分析 胶体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HDL2b的变化特点及对预测冠心病风险的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马亚红 冼勋德 +3 位作者 杨俊芬 甄亚平 刘国庆 杨金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9-613,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亚组分HDL2b的变化特点及对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风险的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亚组分HDL2b的变化特点及对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风险的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41例T2DM患者及41例空腹血糖正常(normal fasting glucose,NFG)对照者,病例均来自于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镇35~74岁自然人群,2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臀围、血压均匹配,采用微流芯片(microfluidic chip)技术测定空腹血清HDL、HDL2b、HDL2b/HDL比率,并对10年CHD发生风险(10-year CHD risk)进行评估。结果 T2DM组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稳态模型胰岛素敏感指数(homeostasis model for insulin resistance,HOMA-I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t index,HOMA-IR)、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10年CHD发生风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DL、HDL2b、HDL2b/HDL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DL2b与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TG、TC、HOMA-IR、10年CHD发生风险呈负相关,HDL2b与FBG及10年CHD发生风险相关性优于HDL。结论 T2DM患者HDL2b显著降低,10年CHD发生风险显著上升,与HDL相比,HDL2b预测CHD发生风险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 微流芯片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奶牛乳房炎病原流行情况调查 被引量:3
7
作者 薛永康 闫磊 +3 位作者 赵玉玺 葛影影 张爱凤 张震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14-117,共4页
为了解河南省奶牛乳房炎病原的流行情况,在全省范围内采集奶牛乳房炎样品185头份,采用微流控基因芯片法进行病原鉴定。结果表明:检出率最高的病原是乳房链球菌(66.49%),其次依次是牛棒状杆菌(43.78%)、无乳链球菌(19.46%)、大肠... 为了解河南省奶牛乳房炎病原的流行情况,在全省范围内采集奶牛乳房炎样品185头份,采用微流控基因芯片法进行病原鉴定。结果表明:检出率最高的病原是乳房链球菌(66.49%),其次依次是牛棒状杆菌(43.78%)、无乳链球菌(19.46%)、大肠杆菌(10.27%)、支原体(10.27%)等,其中乳房链球菌、牛棒状杆菌、大肠杆菌为环境性病原微生物;无乳链球菌、支原体为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单独感染有89头份,占总检测数的48.11%;混合感染有96头份,占总检测数的51.89%。说明河南省内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导致的奶牛乳房炎得到了控制,但仍需要警惕;环境性病原微生物的高检出率则需要牧场进一步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奶牛 乳房炎 病原 流行情况调查 微流控基因芯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