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金属胁迫下土壤微生物和微生物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71
1
作者 俞慎 何振立 黄昌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618-622,共5页
通过对重金属胁迫下土壤微生物和微生物过程研究的进程和研究进展的归纳综述 ,分析了该研究尚存在的问题 ,并阐述了其可能原因 .认为土壤微生物和微生物学过程的重金属胁迫研究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从实验室、田间试验和实地监测得到的结... 通过对重金属胁迫下土壤微生物和微生物过程研究的进程和研究进展的归纳综述 ,分析了该研究尚存在的问题 ,并阐述了其可能原因 .认为土壤微生物和微生物学过程的重金属胁迫研究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从实验室、田间试验和实地监测得到的结果间无法进行比较 ,从而使实验室和田间试验的研究丧失了其科学指导意义 ,并且在实地监测研究中缺乏相应的“精确”对照 ;二是在重金属的胁迫下土壤微生物不但数量有消长 ,而且区系结构上也发生了变化 ,但是用于检测微生物区系结构变化的手段 (PLFA、BI OLOG和DNA等方法 )尚处在探索阶段并需要昂贵的设备 ,难以普及 ,需发展一些可广泛普及的新方法来代替传统的平板分离法分析土壤微生物结构 ;三是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和微生物过程产生胁迫的形态、离子效应和根际效应尚未得到有效的研究和探讨 ;四是土壤微生物和微生物过程重金属胁迫的表征体系尚未建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过程 重金属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N_2O产生的微生物过程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秀君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29-131,共3页
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它在大气中浓度的迅速增加和其在大气化学中的重要作用,已引起科学家们的极大关注。土壤是大气N20的重要排放源,它主要通过土壤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产生。硝化作用主要是由自养微生物和一些异养微生物在... 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它在大气中浓度的迅速增加和其在大气化学中的重要作用,已引起科学家们的极大关注。土壤是大气N20的重要排放源,它主要通过土壤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产生。硝化作用主要是由自养微生物和一些异养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产生的;而反硝化作用主要由异养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产生的。其他过程如化学反硝化作用、异养硝化作用也会产生少量N2O,但贡献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过程 反硝化作用 好氧条件 异养硝化 排放源 厌氧条件 温室气体 土壤微生物 浓度 自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化及相关微生物过程研讨
3
作者 党宏月 《国际学术动态》 2020年第5期26-28,共3页
第六届国际硝化及相关微生物过程大会(The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itrification and Related Processes,ICON6)于2019年10月8~12曰在厦门大学举行,由厦门大学主办,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MEL)、厦门大学海洋微型... 第六届国际硝化及相关微生物过程大会(The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itrification and Related Processes,ICON6)于2019年10月8~12曰在厦门大学举行,由厦门大学主办,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MEL)、厦门大学海洋微型生物与地球圈层研究所(IME)、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海洋碳汇与气候变化前沿科学中心(厦门大学)、福建省海洋碳汇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等单位联合承办,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和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协办。大会主席由厦门大学党宏月教授担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科技大学 厦门大学 微生物过程 海洋环境科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球圈层 前沿科学 高等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土壤碳循环关键微生物过程的计量学调控机制探讨 被引量:17
4
作者 吴金水 葛体达 祝贞科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06-1017,共12页
稻田生态系统碳循环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驱动的稻田土壤碳循环(输入、分配、稳定等过程)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是土壤碳循环过程研究的核心。目前,对稻田土壤碳循环过程及其机制的认识缺乏基于生态化学计量学层... 稻田生态系统碳循环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驱动的稻田土壤碳循环(输入、分配、稳定等过程)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是土壤碳循环过程研究的核心。目前,对稻田土壤碳循环过程及其机制的认识缺乏基于生态化学计量学层面的研究。因此,系统解析耦合化学—生物—环境要素的稻田土壤碳循环的关键过程是深入研究当前面临的诸多土壤生物化学问题(如土壤碳循环与土壤肥力、温室气体减排等)的科学瓶颈。在综合分析计量学的基本内涵与土壤计量学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论述了稻田土壤有明显区别于其他土壤类型的土壤发生学和生物化学特点,重点评述了稻田土壤碳循环的3个主要过程的研究进展,包括:1稻田土壤新鲜有机质转化、矿化的关键微生物过程计量;2典型水稻土CH4产生的关键微生物过程计量;3典型水稻土微生物CO2光合同化功能的计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土壤生物化学过程统计学和数学模型在土壤计量学研究中的应用,并提出了稻田土壤碳循环关键微生物过程的计量学特征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科学问题展望。期望能够通过这些探讨对推动我国该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建设和新技术发展有所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土壤 碳循环 化学计量学 关键微生物过程 耦合机制
原文传递
光合产物传输方向对蓉城竹根际微生物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邹瓒 陈劲松 +1 位作者 李洋 宋会兴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63-872,共10页
分株间光合产物的整合作用对克隆植物适应生存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但有关光合产物传输方向对克隆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过程的影响尚不清楚。该研究以根状茎克隆植物蓉城竹(Phyllostachys bissetii)为研究对象,通过剪除分株地上部分控制光合... 分株间光合产物的整合作用对克隆植物适应生存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但有关光合产物传输方向对克隆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过程的影响尚不清楚。该研究以根状茎克隆植物蓉城竹(Phyllostachys bissetii)为研究对象,通过剪除分株地上部分控制光合产物传输方向(顶向传输和基向传输),研究光合产物传输方向对蓉城竹分株根际土壤微生物过程的影响,其中顶向传输组是将远端分株地上部分剪除(保留地面以上20cm),近端分株自然生长;基向传输组则是将近端分株地上部分剪除(保留地面以上20cm),远端分株自然生长。两组实验中保持根状茎连接或切断处理。测定了地上部分被剪除分株根际土壤中碳和氮有效性、微生物生物量参数以及氮转化相关土壤胞外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光合产物顶向传输中,根状茎保持连接的远端分株根际土壤总有机碳(TOC)、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有机氮(DO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含量显著高于切断的远端分株,N-乙酰基-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多酚氧化酶(POXase)和脲酶(Urease)活性显著升高,光合产物的顶向传输对远端分株根际碳、氮有效性和根际微生物过程产生了显著性影响;光合产物的基向传输中,根状茎保持连接的近端分株根际与切断分株相比具有更高的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Urease、POXase活性,较低的NAGase活性和NH4^+-N、NO3^--N含量,但碳的有效性无显著性差异。蓉城竹分株间光合产物的非对称性传输对根际微生物过程的影响可能是对动物取食或人为砍伐等干扰的有益权衡,这有助于理解克隆植物对生存环境的种群适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产物传输方向 根际土壤 微生物过程 土壤酶活性
原文传递
红树林生态系统微生物的分解过程及其在营养循环中的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瑜斌 林鹏 庄铁诚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12,共4页
关键词 红树林生态系统 微生物分解过程 营养循环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溶解氧的控制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进 杨志兵 +2 位作者 许建凤 徐征 郭琼 《自动化仪表》 CAS 2005年第6期19-20,23,共3页
溶解氧(DO)是微生物发酵过程中重要参数之一。本文介绍了基于泛布尔代数的溶解氧控制器控制算法和控制器硬件,它能够准确可靠地对溶解氧进行在线检测和控制。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过程 溶解氧 控制研究 泛布尔代数 控制算法 在线检测 控制器 硬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连续培养过程中振荡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马永峰 孙丽华 修志龙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共6页
在微生物连续发酵法生产1,3 丙二醇的模型中引入时滞。根据分析和计算,得到了Hopf分支的分叉值及其随操作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利用时滞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绘制了周期解和相图。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定性地描述实验中出现的振荡现象。
关键词 微生物连续培养过程 振荡 时滞 HOPF分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连续培养过程中动态行为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孙丽华 宋炳辉 修志龙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3-437,共5页
研究了具有底物和产物抑制以及代谢过量特征的微生物连续培养过程的数学模型.在模型中引入连续时滞,通过计算得出系统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存在Hopf分叉以及分支值随操作参数变化的规律,并对系统的周期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数值解法绘... 研究了具有底物和产物抑制以及代谢过量特征的微生物连续培养过程的数学模型.在模型中引入连续时滞,通过计算得出系统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存在Hopf分叉以及分支值随操作参数变化的规律,并对系统的周期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数值解法绘制了周期解的图形和相图.该模型定性地描述了实验中的振荡和过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学 微生物连续培养过程 动态行为 连续时滞 HOPF分叉 振荡 过渡 数学模型 生物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生长过程中菌体浓度的软测量 被引量:1
10
作者 汪永生 邵惠鹤 《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491-494,共4页
菌体浓度是微生物生长过程中关键的质量指标 .作者利用RBF神经网络建立了微生物生长过程中菌体浓度的软测量模型 ,探讨了软测量模型的动态校正方法 ,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关键词 微生物生长过程 菌体浓度 软测量 动态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过程环境控制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南忠良 严新忠 +1 位作者 王秀清 张亚刚 《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4-6,17,共4页
通过对 14L 发酵罐环境控制系统的研究 ,实现了微生物发酵过程环境参数温度、p H值、DO等的自动控制 。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过程 环境控制系统 环境参数 发酵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过程DCS工控软件的设计
12
作者 王巧华 陈卫华 +3 位作者 熊利荣 刘俭英 陈守文 文友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70-574,共5页
用VC ++6 .0开发出的微生物发酵过程集散控制系统 (DCS)软件由 5大功能模块即 5个线程组成 :主线程、采样线程、控制线程、报警线程和储存线程。主线程负责用户界面的创建和显示 ;采样线程按采样频率从输入模块采集数据 ;控制线程按控... 用VC ++6 .0开发出的微生物发酵过程集散控制系统 (DCS)软件由 5大功能模块即 5个线程组成 :主线程、采样线程、控制线程、报警线程和储存线程。主线程负责用户界面的创建和显示 ;采样线程按采样频率从输入模块采集数据 ;控制线程按控制频率对过程实施控制 ;报警线程根据异常情况启动报警服务程序进行多媒体报警 ;储存线程则负责把在线数据和异常时间储存到数据库 ,以便查询和分析。系统软件经现场中试 :发酵罐各参数的检测误差为± 0 .0 1,模糊控制器控制误差为±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过程 DCS工控软件 设计 集散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岩土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0
13
作者 何稼 楚剑 +2 位作者 刘汉龙 高玉峰 李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3-653,共11页
岩土体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的活动对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有一定的影响。微生物岩土技术,是将微生物反应加以控制和利用,来解决岩土工程中的问题。在近十年里,微生物岩土技术逐渐成为岩土工程研究界的一个热门课题,并取... 岩土体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的活动对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有一定的影响。微生物岩土技术,是将微生物反应加以控制和利用,来解决岩土工程中的问题。在近十年里,微生物岩土技术逐渐成为岩土工程研究界的一个热门课题,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原理和应用两个角度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归类和分析。从微生物反应原理的角度来说,微生物岩土技术所利用的微生物过程包括微生物矿化作用,微生物产气泡过程,以及微生物膜生长过程等。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说,微生物岩土技术的应用领域包括岩土体加固、防渗,砂土液化防治,土体抗侵蚀,污染土治理等。此外,还对微生物岩土技术的实施方法特点,监测和检测技术,以及环境影响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岩土技术 微生物过程 地基处理 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内源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41
14
作者 包木太 汪卫东 +4 位作者 王修林 孔祥平 李希明 冯时林 刘中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2-386,361,共6页
微生物采油技术可按微生物来源分为外源微生物采油和内源微生物采油两大类。本文综述了通过注入营养剂和混气水激活油层内本源微生物的采油技术 ,该项技术的工艺较简单 ,在俄罗斯已进入较大规模的矿场应用试验。综述的论题包括 :绪言 ;... 微生物采油技术可按微生物来源分为外源微生物采油和内源微生物采油两大类。本文综述了通过注入营养剂和混气水激活油层内本源微生物的采油技术 ,该项技术的工艺较简单 ,在俄罗斯已进入较大规模的矿场应用试验。综述的论题包括 :绪言 ;基本原理 ;矿场试验及相关研究 ;矿场试验设计 ;矿场试验跟踪监测 ;对中国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的意义。图 1表 3参 4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微生物 油层微生物群落 激活 地下微生物过程 水驱油藏 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 MEOR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生态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张妍 崔骁勇 罗维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3期305-313,共9页
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土壤微生物作为地球化学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的主要参与者,其自身及所参与的生化过程都会受到重金属污染的严重影响.通过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生态效应,可以建立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评价指标体系,而评价... 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土壤微生物作为地球化学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的主要参与者,其自身及所参与的生化过程都会受到重金属污染的严重影响.通过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生态效应,可以建立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评价指标体系,而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与风险评价.论文就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多样性,对有机质降解、N传输、酶活性等微生物过程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研究区域南多北少的问题以及研究中难以排除其他环境因子干扰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论文指出以后应进一步加强分子手段的多方位应用并建立综合可行的被污染土壤的微生物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过程 土壤微生物 重金属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资源管理、应用技术与学科展望 被引量:27
16
作者 林先贵 陈瑞蕊 胡君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7029-7037,共9页
土壤中蕴藏着高度的微生物多样性,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功能,加强对土壤微生物资源的综合管理与开发应用是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产力及农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首先,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性的重大意义,有待完善对土壤... 土壤中蕴藏着高度的微生物多样性,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功能,加强对土壤微生物资源的综合管理与开发应用是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产力及农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首先,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性的重大意义,有待完善对土壤微生物的检测与监测技术研究,进而实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功能的耦合以及对土壤质量的评定;其次,土壤微生物作为一种宝贵的生产资料和可持续资源,要加强其在土壤肥力强化与保育、土壤障碍消减与调节、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等3个领域的应用研究。最后,未来土壤微生物学发展将会形成土壤微生物系统学、土壤微生物过程学与土壤微生物功能学3个子学科,要建立土壤微生物种质资源库与遗传信息库,推进土壤微生物生理代谢过程、生物化学过程及生态行为过程的研究,联结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功能的关系,并从土壤中的功能微生物出发对环境变化作出积极响应和主动调控。此外,原创性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是限制土壤微生物学发展的技术瓶颈,联合生物地理学与生物信息学破译重要基因的特定生态功能,并将其应用到生态模型以及生态系统未知领域的研究中去,是土壤微生物学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土壤微生物系统学 土壤微生物过程 土壤微生物功能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功能群对苜蓿根瘤菌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盛楠 《中国畜牧业》 2016年第16期56-57,共2页
苜蓿以其发达的根系和较强的固氮能力,极大地影响着土壤碳氮循环过程,并以“苜蓿-根瘤菌共生体”的形式共同适应土壤中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变化。多年来,国内外在揭示苜蓿-根瘤菌共生固氮机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关于苜蓿-根瘤菌共生... 苜蓿以其发达的根系和较强的固氮能力,极大地影响着土壤碳氮循环过程,并以“苜蓿-根瘤菌共生体”的形式共同适应土壤中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变化。多年来,国内外在揭示苜蓿-根瘤菌共生固氮机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关于苜蓿-根瘤菌共生体对土壤碳氮循环中关键微生物过程的响应机制还不明确。未来需要深入研究土壤碳氮循环过程中关键微生物功能群对苜蓿-根瘤菌共生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根瘤菌 土壤微生物 功能群 碳氮循环 循环过程 固氮机制 生物环境 微生物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安全抽样微生物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国霞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14期25-27,共3页
目的:分析食品安全抽样微生物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本检验单位检验人员20名作为观察对象,实施食品安全抽样微生物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策略,对比质量控制实施前后检验人员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知晓率、培养基管理质量水... 目的:分析食品安全抽样微生物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本检验单位检验人员20名作为观察对象,实施食品安全抽样微生物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策略,对比质量控制实施前后检验人员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知晓率、培养基管理质量水平、实验室环境合格率。结果:实施后,检验人员GB 4789系列标准(70.00%)、GB 5009/GB 5431系列标准(60.00%)、GB 14881—2013标准(80.00%)知晓率分别显著提高至95.00%、90.00%、100.00%(P<0.05);培养基的质检报告索取率(90.67%)、性能测试率(85.33%)、无菌测试率(92.67%)、灭菌记录完整率(95.33%)均显著提高至100.00%(P<0.05);实验室环境参数温度(80.00%)、相对湿度(83.33%)、噪音(76.67%)、平均照度(83.33%)的合格率显著提高至100.00%、100.00%、96.67%、100.00%(P<0.05)。结论:对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实施质量控制,可以减少检验过程中各因素的影响,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抽样 微生物检验过程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微生物加工过程的小规模起泡塔的加工工艺特性(德国)
19
《化工科技市场》 CAS 2002年第10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微生物加工过程 小规模起泡塔 加工 工艺特性 德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消除砂土液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侯福星 张文 +3 位作者 赵媛 杨晓旭 胡坪伸 李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9664-9670,共7页
消除砂土地基振动液化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研究的重要课题。微生物岩土工程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土体加固技术,通过低压技术向砂土地基中注入菌液和诱导液,最终快速析出方解石晶体,进而改善土体的抗液化能力。基于微生物矿化机理,总结了消除... 消除砂土地基振动液化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研究的重要课题。微生物岩土工程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土体加固技术,通过低压技术向砂土地基中注入菌液和诱导液,最终快速析出方解石晶体,进而改善土体的抗液化能力。基于微生物矿化机理,总结了消除饱和砂土地基振动液化的原理和技术,重点对消除砂土液化的微生物矿化技术及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在实验室条件下,该技术与传统消除饱和砂土地基液化的技术相比,微生物矿化后砂柱的抗液化能力显著提高;在实现提高土体抗液化能力的同时,具备绿色环保的优势。目前,该技术处于理论研究和初步实践阶段,仍需结合工程实践验证其可行性。还存在砂土固化效能不均匀、高产脲酶微生物不易保藏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砂土 振动液化 脲酶微生物 微生物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