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四环素长期暴露对序批式反应器性能、微生物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
作者 齐维毅 王倩芝 +6 位作者 楚光玉 陈文正 张雨乔 刘甲滕 高畅 鲁帅领 高孟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8,共11页
本文研究了0.5 mg/L盐酸四环素(TC)长期暴露对序批式反应器(SBR)性能、脱氮酶活性、抗氧化酶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SBR中有机物去除能力和氨氧化能力随运行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反应器运行第70天时,COD去除率从97.10%降低至70.33... 本文研究了0.5 mg/L盐酸四环素(TC)长期暴露对序批式反应器(SBR)性能、脱氮酶活性、抗氧化酶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SBR中有机物去除能力和氨氧化能力随运行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反应器运行第70天时,COD去除率从97.10%降低至70.33%,NH_(4)^(+)-N去除率从99.24%降低至67.44%,出水NO_(3)^(-)-N逐渐降低,SBR内没有出现NO_(2)^(-)-N积累。TC长期暴露降低了氨单加氧酶(AMO)、亚硝酸盐氧化酶(NOR)、硝酸盐还原酶(NR)和亚硝酸盐还原酶(NIR)等脱氮酶活性,增加了活性氧(ROS)的相对产生量、乳酸脱氢酶(LDH)相对释放量和部分抗氧化酶的相对活性。进水中加入TC后,微生物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均降低,硝化菌属(Nitrospira)和反硝化菌属(Zoogloea、Thauera、Dechloromonas、Dokdonella、Hyphomicrobium和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发生变化,微生物群落和关键微生物具有显著性差异,从而影响了SBR的脱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四环素 微生物酶活性 微生物群落 LEfSe分析 关键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相同亚油酸水平下不同植物油对绵羊瘤胃发酵和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曹秀青 刘立成 +1 位作者 任燕锋 刘大森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8-754,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相同亚油酸水平下,不同植物油对绵羊瘤胃发酵和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选取4只雄性、健康、体重(40±1)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绵羊(东北半细毛羊×陶赛特羊)。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整个试验分4期...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相同亚油酸水平下,不同植物油对绵羊瘤胃发酵和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选取4只雄性、健康、体重(40±1)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绵羊(东北半细毛羊×陶赛特羊)。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整个试验分4期,每期16d。按采食的饲粮中添加的不同植物油将试羊分为对照组(无添加)和3个试验组[PO组(4.00%花生油)、CO组(2.84%玉米油)和SO组(2.86%大豆油)],3个试验组亚油酸水平一致。测定24h内瘤胃液pH、原虫数、氨态氮浓度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变化以及微生物酶活性。结果表明:饲粮中不同植物油对瘤胃液pH、氨态氮浓度、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平均值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每次采食后1~4h,PO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原虫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每次采食后1~4h,PO组的滤纸纤维素酶、羧甲基纤维素酶、葡萄糖苷酶和果胶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饲粮中不同植物油后对木聚糖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在饲粮相同亚油酸水平下,不同植物油(添加量2.84%~4.00%)对羊瘤胃发酵没有不利影响;4.00%花生油的添加使瘤胃纤维降解相关酶的活性降低,其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果胶酶、滤纸纤维素酶和葡萄糖苷酶活性在采食后1~4h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发酵 微生物酶活性 植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填料对蚯蚓生物滤池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邢美燕 陆雨凡 +1 位作者 蔡芦子彧 肖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78,共8页
蚯蚓生物滤池是一种适用于分散式村镇污水污泥处理的生态型技术.填料是蚯蚓与微生物赖以生存的介质,对蚯蚓与微生物生理生态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可挥发性悬浮物质量浓度有机负荷为2.11kg·m^(-3)·d^(-1)的条件下,考察... 蚯蚓生物滤池是一种适用于分散式村镇污水污泥处理的生态型技术.填料是蚯蚓与微生物赖以生存的介质,对蚯蚓与微生物生理生态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可挥发性悬浮物质量浓度有机负荷为2.11kg·m^(-3)·d^(-1)的条件下,考察木珠、瓷球和鲍尔环3种填料对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剩余污泥工艺性能的影响.通过蚯蚓酶活性和微生物酶活性的变化,分析3种填料作为蚯蚓生物滤池填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3种填料的蚯蚓生物滤池均满足有机物(VSS)的减量率大于40%的前提下,与瓷球和鲍尔环相比,木珠蚯蚓生物滤池内,蚯蚓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最低,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最高,微生物的脱氢酶(INT-DHA)活性最高.表明蚯蚓在木珠填料的微环境中受到的胁迫最小,且微生物降解能力最高,因此,木珠填料利于蚯蚓生物滤池工艺效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生物滤池 高效填料 蚯蚓和微生物酶活性 生理生态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农药己唑醇和腈菌唑对黄酒酿造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陆跃乐 戴松俊 +3 位作者 杨闯 周瑶瑶 包莹玲 范永仙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1-346,共6页
在食品发酵过程中,残留的农药会对酿造微生物及产品组分产生一定影响,而酶在此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作者在对映异构体水平上研究了手性农药己唑醇和腈菌唑对黄酒酵母和米曲霉中典型酶的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农药... 在食品发酵过程中,残留的农药会对酿造微生物及产品组分产生一定影响,而酶在此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作者在对映异构体水平上研究了手性农药己唑醇和腈菌唑对黄酒酵母和米曲霉中典型酶的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农药对映异构体对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己唑醇对黄酒酵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己唑醇则对其有激活作用;低浓度的(+)-腈菌唑对黄酒酵母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小于(–)-腈菌唑,而高浓度(+)-腈菌唑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却大于(–)-腈菌唑;(+)-己唑醇对米曲霉中的脂肪酶活性有明显的激活作用,而(–)-己唑醇对其则有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证明,手性农药对映异构体对发酵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并可能影响黄酒的组分和品质,使黄酒安全性存在较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农药 己唑醇 腈菌唑 黄酒酿造 微生物酶活性 立体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赵春燕 孙军德 +2 位作者 宁伟 何瀛 崔晓晶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3-94,共2页
本文通过含有不同浓度的铜、铅、砷、镉 4种重金属的大豆、小麦盆栽试验 ,采用气相色谱方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酶活性 .结果表明 :低浓度的重金属能够提高固氮酶和反硝化酶的活性 。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酶活性 气相色谱法 土壤环境质量
原文传递
体外法研究米曲霉培养物对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孙华 吴跃明 +3 位作者 李亚学 杨凡 彭永佳 刘建新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7-40,共4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产气试验研究高酶活力的米曲霉培养物(AOC)对瘤胃发酵的影响。以米曲霉产酶特性为标准研制米曲霉培养物,体外法研究0、3、6、12 mg米曲霉培养物对瘤胃发酵和微生物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48 h的AOC酶活力最高(P&...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产气试验研究高酶活力的米曲霉培养物(AOC)对瘤胃发酵的影响。以米曲霉产酶特性为标准研制米曲霉培养物,体外法研究0、3、6、12 mg米曲霉培养物对瘤胃发酵和微生物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48 h的AOC酶活力最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6、12 mg AOC显著增加了24 h产气量、微生物蛋白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和丙酸的含量(P<0.05),12 mg AOC组的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6 mg AOC组微晶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木聚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 mgAOC组(P<0.05);12 mg AOC组的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 mg AOC组(P<0.05)。综上所述,添加米曲霉培养物可通过提高瘤胃微生物酶活性而促进体外瘤胃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曲霉培养物 体外瘤胃发酵 微生物酶活性
原文传递
复合菌剂对厨余垃圾堆肥中有机质降解及酶活性、功能基因的影响
7
作者 陈硕夫 黄红丽 +4 位作者 徐峥勇 刘艳 赵儒乐 朱逸纯 刘萍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7-307,共11页
为探明不同时期接种复合菌剂对水稻秸秆与厨余垃圾共堆肥中有机质降解、微生物酶活性及功能基因的影响,进行了为期38 d的秸秆与厨余垃圾共堆肥试验。结果表明:在堆肥前期,一次发酵阶段接种复合菌剂的处理组(A)中微生物酶活性和淀粉、蛋... 为探明不同时期接种复合菌剂对水稻秸秆与厨余垃圾共堆肥中有机质降解、微生物酶活性及功能基因的影响,进行了为期38 d的秸秆与厨余垃圾共堆肥试验。结果表明:在堆肥前期,一次发酵阶段接种复合菌剂的处理组(A)中微生物酶活性和淀粉、蛋白质等有机质的降解率明显提高,碳降解基因丰度更高。在堆肥后期,二次发酵阶段接种复合菌剂的处理组(B)中淀粉、蛋白质、纤维素和油脂的降解率均高于空白组、A组,并且第25天时蛋白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提升了14.14%、31.01%。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温度对蛋白酶、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较大,且有机质(OM)与淀粉降解(P<0.01)、油脂降解(P<0.01)和蛋白质降解(P<0.05)呈正相关,说明堆肥过程中碳氮元素的变化显著,并且存在大量的蛋白质发生降解。编码纤维二糖脱氢酶的cdh基因丰度不仅与纤维素降解存在显著相关(P<0.01),同时与淀粉、油脂降解也显著相关(P<0.01),说明cdh基因丰度可能是厨余垃圾堆肥过程中与碳降解相关最为密切的基因。研究显示,在不同时期接种复合菌剂均能提升秸秆与厨余垃圾共堆肥中微生物酶活性、碳降解基因丰度,其中一次发酵阶段接种复合菌剂对堆肥中有机质的降解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厨余垃圾 好氧堆肥 复合菌剂 微生物酶活性 功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性能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万一平 马丙瑞 +4 位作者 董俊伟 李姗姗 赵长坤 于娜玲 高孟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4-101,共8页
本文研究了盐度变化对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性能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水盐度不超过1.5%时,SBBR对COD的平均去除率高于88.63%,但进水盐度为2.5%时,对SBBR的COD去除产生抑制。当进水盐度由0%增加到2.5%时,NH^+_4—N去... 本文研究了盐度变化对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性能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水盐度不超过1.5%时,SBBR对COD的平均去除率高于88.63%,但进水盐度为2.5%时,对SBBR的COD去除产生抑制。当进水盐度由0%增加到2.5%时,NH^+_4—N去除未受到影响,出水NO^-_3—N浓度在0.30~3.30 mg/L范围内变化,然而出水NO^-_2—N浓度从0 mg/L逐渐增大到(4.35±0.02) mg/L。比耗氧速率由进水盐度为0%时的(27.39±1.16) mg O_2/(g MLSS·h)增大至进水盐度为1.5%时的(83.41±1.17) mg O_2/(g MLSS·h),而在盐度为2.5%时比耗氧速率降低至(38.62±1.08) mg O_2/(g MLSS·h)。比氨氧化速率、比亚硝酸盐氧化速率、比硝酸盐还原速率和比亚硝酸盐还原速率均随着进水盐度从0%增加到2.5%而逐渐降低。当进水盐度为2.5%时,氨单加氧酶、亚硝酸盐氧化还原酶、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和脱氢酶的活性与盐度为0%时相比分别降低了41.48%、95.86%、28.57%、27.85%和48.13%,表明盐度增加抑制了微生物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BR 盐度 比耗氧速率 氮去除速率 微生物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2+)和金霉素共存对序批式反应器性能、微生物活性及其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武原原 李姗姗 +4 位作者 吴淑妍 潘云浩 于娜玲 赵长坤 高孟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9-100,共12页
本文研究了10 mg/L的Ni^(2+)和5 mg/L的金霉素(CTC)对序批式反应器(SBR)性能、微生物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COD去除率在反应器整个运行过程中始终保持在90%以上。10 mg/L Ni^(2+)单独存在及其与5 mg/L CTC共存均能导致氮... 本文研究了10 mg/L的Ni^(2+)和5 mg/L的金霉素(CTC)对序批式反应器(SBR)性能、微生物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COD去除率在反应器整个运行过程中始终保持在90%以上。10 mg/L Ni^(2+)单独存在及其与5 mg/L CTC共存均能导致氮去除率的下降,且在二者共存时下降程度最大,表明Ni^(2+)和CTC共存对氮的去除呈现协同抑制作用。随着进水中Ni^(2+)和CTC的加入,活性污泥的耗氧速率、硝化和反硝化速率均有所降低。脱氢酶活性以及与脱氮相关的微生物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耗氧速率和相应的硝化反硝化速率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Ni^(2+)和CTC共存对硝化反硝化活性呈现协同抑制作用,协同抑制作用主要依赖于Ni^(2+)的含量。Ni^(2+)和CTC共存对活性污泥中活性氧(ROS)的产生和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呈现协同促进作用,可以诱导活性污泥细胞内氧化应激以及细胞损伤。长期暴露条件下添加10 mg/L Ni^(2+)和5 mg/L CTC会降低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Ni^(2+)和CTC的存在显著抑制了活性污泥中硝化菌(Nitrosomonas、Nitrospira)和反硝化菌(Thauera、Longilinea、Denitratisoma和Anaerolinea)的相对丰度,从而抑制了SBR的脱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2+) 金霉素 微生物酶活性 微生物群落 序批式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Cu^(2+)冲击负荷对序批式反应器脱氮性能、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潘云浩 孙艳霞 +4 位作者 宋陈光 鲁帅领 吴淑妍 武原原 高孟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3-91,共9页
本文考察了Cu^(2+)冲击负荷对序批式反应器(SBR)脱氮性能、脱氮速率、微生物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并评价了SBR的抗Cu^(2+)冲击负荷能力。结果表明,在100 mg/L Cu^(2+)冲击24 h后,COD的去除率由92.59%下降到47.01%,NH^(+)_(4)-N的... 本文考察了Cu^(2+)冲击负荷对序批式反应器(SBR)脱氮性能、脱氮速率、微生物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并评价了SBR的抗Cu^(2+)冲击负荷能力。结果表明,在100 mg/L Cu^(2+)冲击24 h后,COD的去除率由92.59%下降到47.01%,NH^(+)_(4)-N的去除率由99.64%下降到45.76%。冲击停止后,SBR脱氮性能经过61天得到恢复。比耗氧速率、脱氮速率以及相关酶活性在Cu^(2+)冲击60天后恢复正常水平。Cu^(2+)冲击促进了活性氧的产生、乳酸脱氢酶的分泌,说明瞬时冲击引起了细胞氧化应激并使细胞膜受损。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在瞬时Cu^(2+)冲击下明显增加,以抑制活性氧的产生。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在Cu^(2+)负荷冲击下变化显著。SBR具有一定的抗瞬时Cu^(2+)冲击负荷的能力,Cu^(2+)冲击负荷消失后能够逐渐恢复其脱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冲击负荷 活性污泥 微生物酶活性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价钴离子对序批式反应器性能、微生物活性及其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长坤 于娜玲 +6 位作者 马丙瑞 李姗姗 信帅帅 武原原 潘云浩 吴淑妍 高孟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108,共8页
本文考察了二价钴离子(Co(Ⅱ))浓度变化对序批式反应器(SBR)性能、脱氮速率、微生物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中Co(Ⅱ)浓度在0~10 mg/L时,COD和NH+4-N去除率分别为(92.21±1.31)%和(98.40±0.66)%。在进水Co(Ⅱ... 本文考察了二价钴离子(Co(Ⅱ))浓度变化对序批式反应器(SBR)性能、脱氮速率、微生物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中Co(Ⅱ)浓度在0~10 mg/L时,COD和NH+4-N去除率分别为(92.21±1.31)%和(98.40±0.66)%。在进水Co(Ⅱ)浓度为20 mg/L时,COD和NH+4-N去除率分别降至(81.78±0.52)%和(80.30±1.08)%。与进水未添加Co(Ⅱ)时相比,活性污泥比耗氧速率、脱氮速率、脱氢酶活性和与脱氮相关的微生物酶活性在进水Co(Ⅱ)浓度小于5 mg/L时略微升高,而在进水Co(Ⅱ)浓度为10和20 mg/L时则明显降低。活性污泥活性氧产生量和乳酸脱氢酶释放量随进水Co(Ⅱ)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加,表明Co(Ⅱ)的存在能造成细胞氧化应激和细胞膜损伤。随着进水Co(Ⅱ)浓度从0 mg/L升至20 mg/L,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逐渐降低,且活性污泥中硝化菌属(Nitrosomonas、Nitrospira)和反硝化菌属(Luteimonas、Flavobacterium、Comamonas、Thauera和Zoogloea)的相对丰度发生改变,从而影响SBR脱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Ⅱ) 活性污泥 脱氮速率 微生物酶活性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性能及微生物活性影响
12
作者 安鸿雪 张婉玉 +3 位作者 薛飞 白玉玮 宁静 李再兴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7-124,共8页
为探究盐度对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处理废水的影响,采用3种填料(白呼吸环、生物绳型填料、聚氨酯海绵悬浮球)对SBBR进行挂膜,且投加已筛选出的2种耐盐菌:宜兴曼格洛杆菌(Mangrovibacter yixingensis)和索氏菌属砷酸索氏菌(Thauera s... 为探究盐度对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处理废水的影响,采用3种填料(白呼吸环、生物绳型填料、聚氨酯海绵悬浮球)对SBBR进行挂膜,且投加已筛选出的2种耐盐菌:宜兴曼格洛杆菌(Mangrovibacter yixingensis)和索氏菌属砷酸索氏菌(Thauera selenatis),分别在盐度0.5%、1%、2%、3%、4%、5%条件下考察其对COD、NH_(4)^(+)-N、NO_(3)^(-)-N和NO_(2)^(-)-N的降解效果以及对生物膜主要特性(SOUR、SAOR、SNOR、SNRR和EPS)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度0.5%~3%范围内SBBR对COD降解率约90%,NH_(4)^(+)-N去除率约80%;盐度对菌群的抑制作用为亚硝酸盐氧化菌>氨氧化菌>硝酸盐还原菌;3种反应器中LB-EPS、TB-EPS中的PN和PS都随盐度的增加而增加,PN/PS随盐度的增加而降低,PS受盐度的影响更为明显;白呼吸环比生物绳型填料和聚氨酯海绵悬浮球具有更强的抗冲击能力,受盐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微生物种群更丰富;随着盐度的提高,3种填料的微生物优势种群有明显差异,经过耐盐菌的投加与驯化,Mangrovibacter成为优势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BR COD降解 脱氮速率 微生物酶活性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基质对生物膜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恒轶 葛利云 +1 位作者 吴灵萍 邓欢欢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200-202,205,共4页
为了探究新型人工基质能否对水体微环境起到改善作用,对同一河段中种植植物的新型人工基质、新型人工基质和石头基质上生物膜磷酸酶、脲酶和脱氢酶活性及微生物总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微生物数量在秋季最高,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在秋季最高... 为了探究新型人工基质能否对水体微环境起到改善作用,对同一河段中种植植物的新型人工基质、新型人工基质和石头基质上生物膜磷酸酶、脲酶和脱氢酶活性及微生物总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微生物数量在秋季最高,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在秋季最高,而脱氢酶活性夏季最高、秋季最低。在同一季节,3种酶活性都表现出种植植物的新型人工基质>新型人工基质>石头基质的趋势,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趋势也与此一致。新型人工基质相对石头基质显著提高了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总数和磷酸酶、脲酶和脱氢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了探究新型人工基质能否对水体微环境起到改善作用 对同一河段中种植植物的新型人工基质、新型人工基质和石头基质上生物膜磷酸、脲和脱氢活性微生物总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微生物数量在秋季最高 磷酸和脲活性在秋季最高 而脱氢活性夏季最高、秋季最低.在同一季节 3种活性都表现出种植植物的新型人工基质>新型人工基质>石头基质的趋势 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趋势也与此一致.新型人工基质相对石头基质显著提高了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总数和磷酸、脲和脱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恢复措施下植被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祯安 陈志彪 +3 位作者 郜鹏畅 王海燕 冯柳俊 区晓琳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1期93-101,共9页
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可直接影响植物群落和土壤特性,且植被群落特征与土壤特性之间密切相关。本研究以福建省长汀县历史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河田镇为研究区,采用野外植物群落调查法和实验测定法,研究不同恢复措施下植被、土壤以及土壤微生... 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可直接影响植物群落和土壤特性,且植被群落特征与土壤特性之间密切相关。本研究以福建省长汀县历史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河田镇为研究区,采用野外植物群落调查法和实验测定法,研究不同恢复措施下植被、土壤以及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等特征,评价其恢复情况。结果表明:1)从植物的群体生长情况来看,植物种类有明显增加,马尾松和芒萁占据优势地位。经过两个措施治理的样地的植物群落生长状况相差不大。在乔木层中,与裸地和风水林相比,不同治理样地植物群落的胸径差异较大,是裸地与风水林的1.72、0.54倍。在灌木层和草本层中,不同治理样地植物群落的冠幅和草层高与裸地和风水林的相比有显著差异。灌木层的冠幅分别是裸地和风水林的3.4、8.7倍。草层高分别为裸地和风水林的3.0倍。2)经过不同措施的植被恢复,土壤养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有机质含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在风水林、裸地分别为22.79±19.32 g·kg^(-1)、3.33±0.25 g·kg^(-1),表明人工恢复措施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但仍需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土壤自我生态平衡。另外土壤蔗糖酶活性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增加趋势,土壤微生物量碳(MBC)与氮(MBN)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措施1中的氮含量与土壤蔗糖酶显著正相关(P<0.05),可以看出蔗糖酶对植被群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措施2治理样地中土壤磷和钾含量与Simpson指数和Margalef指数也呈显著相关作用(P<0.05),表明该措施显著提升了植物物种的丰富度和物种优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水土流失 植物群落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与秸秆生物炭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田小平 王磊 +3 位作者 王菡 侯亚红 乐毅全 付小花 《工业微生物》 CAS 2017年第6期1-6,共6页
秸秆及其生物炭性质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其还田后土壤微生物结构与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土壤的物质循环。本研究选取芦苇秸秆(Straw,ST)及其生物炭(Biochar,BC)为还田材料,研究它们短期内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 秸秆及其生物炭性质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其还田后土壤微生物结构与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土壤的物质循环。本研究选取芦苇秸秆(Straw,ST)及其生物炭(Biochar,BC)为还田材料,研究它们短期内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C和ST处理都显著增加了微生物的多样性,但增加的微生物类型存在显著差异。BC处理诱导的特异性微生物其腐殖化能力相对较强,或多以自养方式生存;ST处理诱导的微生物一般氧化活性高,往往在易降解碳源丰富的条件下占优势。较CK而言,ST处理显著增加了酶的活性,使得β-葡萄糖苷酶和脱氢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9.23%和187.27%;而BC处理则相反,其抑制了两种酶的活性,使得β-葡萄糖苷酶和脱氢酶活性分别下降了20.85%和6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生物炭还田 微生物群落结构 微生物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镍多壁碳纳米管对序批式反应器性能及其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峰 马丙瑞 +4 位作者 李姗姗 于娜玲 赵长坤 李志伟 高孟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1-129,共9页
本文研究了长期暴露条件下镀镍多壁碳纳米管(MWCNTs-Ni)对序批式反应器(SBR)性能、微生物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0mg/LMWCNTs-Ni的长期暴露未对SBR去除有机物产生影响,而NH+4-N的去除率由(99.10±0.60)%明显降至(... 本文研究了长期暴露条件下镀镍多壁碳纳米管(MWCNTs-Ni)对序批式反应器(SBR)性能、微生物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0mg/LMWCNTs-Ni的长期暴露未对SBR去除有机物产生影响,而NH+4-N的去除率由(99.10±0.60)%明显降至(39.04±1.61)%。与进水中未加入MWCNTs-Ni时的第32天相比,活性污泥比耗氧速率(SOUR)和脱氢酶(DHA)活性在第148天时分别降低了17.43%和24.32%;而脱氮速率和与脱氮相关的微生物酶活性均降低了60%以上,从而导致SBR对氮的去除效果明显降低。MWCNTs-Ni的长期暴露导致活性污泥活性氧(ROS)产生量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在第148天时分别增加了67.23%和65.33%,表明MWCNTs-Ni的长期暴露能够诱导活性污泥中微生物产生氧化应激和细胞膜损伤。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长期暴露于10mg/L的MWCNTs-Ni条件下,活性污泥中与硝化过程相关菌属(Nitrosomonas、Nitrosospir、Nitrospira)和与反硝化过程相关菌属(Dokdonella、Dechloromonas、Steroidobacter、Devosia、Thermomonas)的相对丰度明显降低,进而影响到SBR对氮的去除。该研究结果可为评价MWCNTsNi对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潜在影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WCNTs-Ni 活性污泥 脱氮速率 微生物酶活性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酸锌纳米颗粒对序批式反应器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7
作者 董俊伟 马丙瑞 +5 位作者 李珊珊 万一平 于娜玲 赵长坤 李志伟 高孟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53-161,共9页
本文研究了铁酸锌纳米颗粒(ZnFe_2O_4 NPs)浓度变化对序批式反应器(SBR)性能、微生物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0~50mg/L的ZnFe_2O_4 NPs对COD和NH_4^+-N的去除未产生影响,出水NO_2^--N浓度接近于0mg/L,而出水NO_3^--N浓度在3... 本文研究了铁酸锌纳米颗粒(ZnFe_2O_4 NPs)浓度变化对序批式反应器(SBR)性能、微生物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0~50mg/L的ZnFe_2O_4 NPs对COD和NH_4^+-N的去除未产生影响,出水NO_2^--N浓度接近于0mg/L,而出水NO_3^--N浓度在3.89~5.63mg/L之间变化。随着进水,ZnFe_2O_4 NPs浓度从0mg/L增加到50mg/L,活性污泥的比耗氧速率(SOUR)、比氨氧化速率(SAOR)、比亚硝酸盐还原速率(SNIRR)、脱氢酶(DHA)、氨单加氧酶(AMO)和亚硝酸盐还原酶(NIR)的活性逐渐降低。与进水ZnFe_2O_4 NPs浓度为0mg/L时相比,活性氧(ROS)产生量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的变化表明,ZnFe_2O_4 NPs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有一定毒性效应。ZnFe_2O_4 NPs的浓度变化导致微生物群落种类和相对丰度在门和属水平上发生变化。该研究结果为评价ZnFe_2O_4 NPs对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潜在影响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Fe2O4NPs 序批式反应器(SBR) 活性污泥 微生物酶活性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调控瘤胃营养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勇 汤少勋 谭支良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7-204,共8页
表面活性剂分为化学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两大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新型反刍动物饲料添加剂,可通过改变瘤胃液乳化特性、瘤胃微生物种群数量、分泌酶活性、酶吸附能力和瘤胃发酵模式,来增强瘤胃微生物对粗饲... 表面活性剂分为化学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两大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新型反刍动物饲料添加剂,可通过改变瘤胃液乳化特性、瘤胃微生物种群数量、分泌酶活性、酶吸附能力和瘤胃发酵模式,来增强瘤胃微生物对粗饲料的降解能力,进而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综述提出了表面活性剂在反刍动物瘤胃营养调控领域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反刍动物 微生物酶活性 瘤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蛋白有机液肥对小粉土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魏修利 雷平 石伟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086-2091,共6页
采用恒温土壤培养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鱼蛋白有机液肥施用量[0(对照)、0.5、1.5、2.5 ml.kg-1]条件下小粉土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不同鱼蛋白有机液肥施用量处理下土壤p... 采用恒温土壤培养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鱼蛋白有机液肥施用量[0(对照)、0.5、1.5、2.5 ml.kg-1]条件下小粉土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不同鱼蛋白有机液肥施用量处理下土壤pH值变化范围为7.07~7.31,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土壤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强,分别为对照的1.27、1.90、1.96倍;土壤脲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39.81%、78.06%、173.24%;蛋白酶活性比对照提高56.37%、108.29%、199.98%;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随肥料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分别为对照的1.67、3.95、4.74倍和1.21、2.43、4.06倍.土壤脲酶和蛋白酶活性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在不同施用量处理下达到峰值点的时间不同.土壤磷酸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施用鱼蛋白有机液肥可以显著促进小粉土微生物的生长及酶活性的提高,从而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转化和速效养分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蛋白有机液肥小粉土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
原文传递
碳氮比对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海水养殖废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淑妍 潘云浩 +4 位作者 鲁帅领 宋陈光 马晓明 张春蕾 高孟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9-108,共10页
本文研究碳氮(C/N)比变化对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处理海水养殖废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N比从7∶1降至3∶1,出水COD浓度无明显变化,平均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C/N比的变化对脱氮过程有较大影响,当C/N比从7∶1降低至3∶1,NH^(+)... 本文研究碳氮(C/N)比变化对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处理海水养殖废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N比从7∶1降至3∶1,出水COD浓度无明显变化,平均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C/N比的变化对脱氮过程有较大影响,当C/N比从7∶1降低至3∶1,NH^(+)_(4)-N去除率由89.51%±1.24%增至92.70%±1.08%,NO^(-)_(2)-N浓度由(4.84±0.50)mg/L降至0 mg/L,NO^(-)_(3)-N浓度由(0.47±0.29)mg/L升至(8.12±0.25)mg/L。C/N比的降低提高了比氨氧化速率、比亚硝酸盐氧化速率和与硝化相关的微生物酶活性,但降低了比耗氧速率、比硝酸盐还原速率、比亚硝酸盐还原速率、脱氢酶活性和与反硝化相关的微生物酶活性。松散型胞外聚合物和紧密型胞外聚合物的多糖含量随C/N比的降低而降低,说明在低COD条件下,多糖能够被微生物利用。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随C/N比的降低而降低,硝化菌属(Nitrosomonas和Nitrospira)和反硝化菌属(Azoarcus、Comamonas、Hyphomicrobium、Paracoccus、Thauera、Devosia、Pseudomonas和Rhodanobacter)的相对丰度发生改变,从而影响MBBR脱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比 海水养殖废水 脱氮速率 微生物酶活性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