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型肉毒毒素联合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在颈部年轻化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1
作者 何茜 蒋冠 《中国美容医学》 2025年第3期106-111,共6页
目的:评估A型肉毒毒素联合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在颈部年轻化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就诊且有改善颈部横纹、松垂及颏颈角度需求的就医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评估A型肉毒毒素联合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在颈部年轻化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就诊且有改善颈部横纹、松垂及颏颈角度需求的就医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观察组接受A型肉毒毒素颈部注射治疗2周后,再行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2次,间隔6周;对照组仅行A型肉毒毒素颈部注射治疗。在治疗12周时,对两组颈部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包括颏颈角分级(CAS)、Brandt颈部老化分级、全球美学改善量表(GAIS)评分及疼痛评分(VAS),并记录皮下瘀血、色素沉着、持久性红斑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CAS分级和Brandt颈部老化分级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Brandt颈部老化分级及GAIS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主要表现为皮下瘀血、色素沉着和持久性红斑(均于1个月内消失),未见口角歪斜、吞咽困难或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两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21/22)显著高于对照组(1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联合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在颈部年轻化治疗中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颈部横纹、松垂及颏颈角度,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颈部年轻化 治疗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贾淑青 王建琴 +4 位作者 方锐华 莫金雪 赵瑞 李璟蓉 郭云龙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7年第2期72-76,共5页
目的:观察微等离子体射频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4例,采用微等离子体射频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对照组54例,仅采用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4次... 目的:观察微等离子体射频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4例,采用微等离子体射频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对照组54例,仅采用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4次为一个疗程,每次间隔6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ECCA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次以后,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ECC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术后色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面部皮肤敏感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对于痤疮凹陷性瘢痕疗效满意,但由于治疗后患者皮肤屏障可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故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疗效更佳,且术后皮肤敏感发生率降低,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瘢痕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 胶原贴敷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在瘢痕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金春玉 朱莲花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5年第1期37-40,6,共4页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是近年来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瘢痕的新技术,可用于痤疮瘢痕、外伤后瘢痕等治疗,显著改善瘢痕的色泽、质地和凹陷程度,不良反应少。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瘢痕是一种疗效较好、治疗过程安全、值得推广的新方法。本文对...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是近年来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瘢痕的新技术,可用于痤疮瘢痕、外伤后瘢痕等治疗,显著改善瘢痕的色泽、质地和凹陷程度,不良反应少。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瘢痕是一种疗效较好、治疗过程安全、值得推广的新方法。本文对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瘢痕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 瘢痕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联合长脉冲1064nmNd:YAG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刘鹤 杨时昕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10期15-17,共3页
目的:利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联合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9月在本院整形科门诊和住院部诊断为增生性瘢痕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 目的:利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联合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9月在本院整形科门诊和住院部诊断为增生性瘢痕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联合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观察皮肤反应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后随访3~6个月,治疗组中39例满意,1例不满意,满意率97.5%;对照组中32例满意,8例不满意,满意率80.0%,治疗组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联合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比单独应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疗效好,患者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 增生性瘢痕 长脉冲1064 nm Nd YAG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超脉冲激光联合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认 王琪影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2期74-76,共3页
目的 探讨CO_(2)超脉冲激光联合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5—2021-09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40例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CO_(2)超脉冲激... 目的 探讨CO_(2)超脉冲激光联合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5—2021-09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40例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CO_(2)超脉冲激光联合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组(等离子治疗组),每组20例。评价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记录每次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并对治疗时的疼痛程度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根据瘢痕改善程度评价治疗效果,统计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EC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时,2组患者的EC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其中联合治疗组的改善效果优于等离子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每次治疗后均出现水肿、渗液、持续性红斑、结痂等不良反应,痂皮脱落时间、红斑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每次治疗后的VAS评分低于等离子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等离子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_(2)超脉冲激光联合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可有效改善痤疮瘢痕权重评分,减轻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和提升治疗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凹陷性瘢痕 CO_(2)超脉冲激光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导入曲安奈德联合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对增生性瘢痕患者瘢痕组织学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太平 陶剑光 +2 位作者 李大鹏 周丽娟 刘菲菲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68-71,共4页
目的:探究超声导入曲安奈德联合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对增生性瘢痕患者的瘢痕修复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5月笔者医院医学美容科和烧伤整形科收治的9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两组均... 目的:探究超声导入曲安奈德联合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对增生性瘢痕患者的瘢痕修复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5月笔者医院医学美容科和烧伤整形科收治的9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两组均予以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超声导入曲安奈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疼痛及瘙痒症状、瘢痕恢复情况、心理状况、疗效、不良反应及瘢痕组织学特征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温哥华瘢痕评分量化表(VSS)、疼痛、瘙痒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主观幸福感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的抑郁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主观幸福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相较对照组瘢痕组织表皮恢复更为显著,真皮浅层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数量更少且排列相对规整。观察组、对照组仅发生色素沉着,分别为3例(6.67%)、5例(11.11%),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的基础上予以超声导入曲安奈德可有效修复增生性瘢痕患者瘢痕状态,改善瘢痕组织学特征,减轻患者疼痛瘙痒症状,进而改善其负性心理,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曲安奈德 超声导入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 温哥华瘢痕评分量化表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联合曲安奈德超声波导入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于水 罗赛 +2 位作者 王力军 吴倩 郝立君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 探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联合曲安奈德超声波导入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后,再使用超声波导入仪进行曲安奈德注射液的超声导入;对照组使用微等离子... 目的 探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联合曲安奈德超声波导入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后,再使用超声波导入仪进行曲安奈德注射液的超声导入;对照组使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后,再使用超声波导入仪进行氯化钠注射液的超声导入,并对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疗效更好,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区均未见皮损不平整或萎缩.结论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联合曲安奈德超声波导入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明显,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 曲安奈德 增生性瘢痕
原文传递
点阵剥脱技术治疗瘢痕的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于水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399-403,共5页
近年来点阵剥脱技术治疗瘢痕的临床研究进展迅速,其治疗原理及临床效果被更多医生患者所了解和接受,点阵剥脱技术的优越性在于其在瘢痕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也使点阵剥脱技术治疗瘢痕的研究有了更多更新的发展。
关键词 瘢痕 点阵剥脱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