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黏结相碳化钨激光氧化辅助微细铣削工艺
1
作者 张凌浩 周天丰 +3 位作者 吴驯未 刘朋 王西彬 赵斌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141,共11页
无黏结相碳化钨是耐高温模具的理想选择,但高硬低韧的特性导致其可加工性差,现有切削加工方法很难进行高效精密加工。为改善无黏结相碳化钨的可加工性,实现高效高质量加工,本研究提出了碳化钨的激光氧化辅助微细铣削工艺。文中采用1 065... 无黏结相碳化钨是耐高温模具的理想选择,但高硬低韧的特性导致其可加工性差,现有切削加工方法很难进行高效精密加工。为改善无黏结相碳化钨的可加工性,实现高效高质量加工,本研究提出了碳化钨的激光氧化辅助微细铣削工艺。文中采用1 065 nm光纤连续激光器对无黏结相碳化钨表面进行了氧化烧蚀实验,研究了不同激光功率、扫描速度以及扫描次数对烧蚀沟槽形貌的影响,分析了无黏结相碳化钨硬质合金的氧化机理,并对烧蚀沟槽进行了微细铣削实验,同时对比了无激光诱导氧化辅助工艺的微细铣削实验,探究了激光氧化辅助微细铣削工艺在碳化钨高硬脆材料加工方面的优势。结果表明:当激光功率大于7 W时,无黏结相碳化钨表面会产生明显氧化烧蚀痕迹,功率越高、扫描速度越慢,氧化烧蚀越剧烈;在激光高温作用下,沟槽底部会产生热裂纹,多次激光扫描可降低热裂纹长度;高温下碳化钨晶粒发生氧化,其氧化产物主要为疏松状WO_(3);激光诱导氧化工艺可以降低刀具磨损,改善无黏结相碳化钨的切削加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黏结相碳化钨(BTC) 激光加工 表面形貌 氧化机理 微细铣削 刀具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刀具研究现状分析与探讨
2
作者 李伟 权毅 +3 位作者 龙昌金 郭旭东 任莹晖 黄向明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5-156,共12页
诸多行业对于微小零件、产品的迫切需求推动了微制造技术的高速发展。微细切削技术作为最具潜力的微制造技术之一,可在金属、陶瓷、聚合物和复合材料等中高效、准确地生成复杂特征,被广泛地运用于医疗、通信与航空航天等领域。微细刀具... 诸多行业对于微小零件、产品的迫切需求推动了微制造技术的高速发展。微细切削技术作为最具潜力的微制造技术之一,可在金属、陶瓷、聚合物和复合材料等中高效、准确地生成复杂特征,被广泛地运用于医疗、通信与航空航天等领域。微细刀具作为影响微细切削技术加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受到了业界与研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回顾并讨论了微细刀具相关的最新成果和发展,重点讨论分析了微细铣刀、微细车刀、微细钻头和微细磨头4种典型微细刀具的研制现状与使用性能,并对其失效分析与监测以及刀具涂层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强调了微细刀具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以期为微细刀具的研究学者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刀具 微细切削 微细磨削 刀具失效 刀具监测 刀具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粒矿物疏水团聚浮选新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周绍奇 卜祥宁 +3 位作者 陈煜冉 倪超 毛玉强 谢广元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25年第1期13-20,74,共9页
微细粒矿物由于粒径小、质量轻,在浮选过程中难以与气泡充分矿化,导致回收率显著降低,限制了矿物资源的高效利用。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提出通过增大颗粒表观直径以提高颗粒与气泡碰撞概率,从而增强矿化效率的策略,这一策略已在一定程... 微细粒矿物由于粒径小、质量轻,在浮选过程中难以与气泡充分矿化,导致回收率显著降低,限制了矿物资源的高效利用。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提出通过增大颗粒表观直径以提高颗粒与气泡碰撞概率,从而增强矿化效率的策略,这一策略已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载体浮选、油团聚浮选和絮凝浮选等传统技术得以实现。然而,传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工艺复杂、成本高、操作稳定性差等挑战,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近年来,微纳米气泡及外场(如超声驻波场和磁场)强化实现的疏水团聚技术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新技术通过创新矿化机制,显著提高了微细粒矿物与气泡的结合效率。微纳米气泡通过其高比表面积和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增强了微细粒矿物颗粒的聚团效应和与浮选气泡的结合效率,从而显著提高浮选回收率。超声驻波场技术通过声辐射力驱动颗粒聚集,增加颗粒表观直径,进一步优化了矿化效果。磁场技术则通过加入磁性颗粒,使微细粒矿物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形成较大聚集体,从而增加颗粒与气泡的碰撞概率,显著提升浮选效率。这些新兴技术不仅提高了浮选回收率,还在操作稳定性和经济效益方面展现出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粒矿物 团聚浮选 微纳米气泡 超声驻波 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ton酸化改性对无烟煤微细观结构影响实验研究
4
作者 杜双利 柴昊楠 +2 位作者 赵洪宝 张欢 李义涛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8-172,共15页
Fenton试剂作为一种酸性氧化剂,具有绿色、环保、高效的特点。为探究其对无烟煤微细观结构的影响及其酸化改性机理,在同一酸性条件下,采用盐酸、醋酸、Fenton试剂对无烟煤进行改性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实验、傅里叶红外光谱变换实验以及... Fenton试剂作为一种酸性氧化剂,具有绿色、环保、高效的特点。为探究其对无烟煤微细观结构的影响及其酸化改性机理,在同一酸性条件下,采用盐酸、醋酸、Fenton试剂对无烟煤进行改性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实验、傅里叶红外光谱变换实验以及低温氮气吸附实验等方法对处理前后煤样的微细观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Fenton试剂处理后,煤样内部矿物含量降低,打开了被矿物堵塞的原生通道,芳香结构变得松散无序,煤样中微孔、中孔、大孔数量大幅增加,增孔效应和疏通扩孔效应显著,有利于甲烷的运移;煤样表面羟基含量大幅增加,脂肪烃含量明显降低,抑制了煤对甲烷的吸附能力。研究发现,Fenton试剂有较好的改性效果,醋酸的处理效果弱于Fenton试剂而强于盐酸,盐酸由于造成煤样中粘土矿物的膨胀,使得处理效果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试剂 无烟煤 酸化改性 微细观结构 吸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冷器微细管束流动换热的模态分解与快速预测
5
作者 马航宇 张文强 +1 位作者 苏纬仪 安航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20,I0002,共12页
预冷器是预冷吸气式发动机冷却空气的重要部件,直接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其进行研究代价巨大,因而发展精确、快速的预测方法成为了此类发动机设计和状态监测的关键。在预冷器微细管束流动换热数值模拟的基础上,以预冷器出口反压为变量,基... 预冷器是预冷吸气式发动机冷却空气的重要部件,直接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其进行研究代价巨大,因而发展精确、快速的预测方法成为了此类发动机设计和状态监测的关键。在预冷器微细管束流动换热数值模拟的基础上,以预冷器出口反压为变量,基于本征正交分解理论和径向基函数插值方法建立了流动换热的快速预测模型,并对非样本工况进行了快速预测。结果表明,快速预测模型可以在不到1 s的时间内获得任意非样本工况的流动和换热信息,仅采用前4阶模态就能达到足够高的流场重构/预测精度。马赫数、温度及总压等流场参数的预测值与数值模拟结果均吻合良好,最大预测误差不超过2.3%,出口总压恢复系数预测误差不超过4.8%,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准确性。此外,研究还发现,当预冷器出口反压很低时,管束出口会出现局部超声速区,导致该区域预测误差偏大,带来较大的总压损失,在预冷器设计或工作时应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冷器 微细管束 本征正交分解 径向基函数插值 快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电火花加工的新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万生 韦红雨 +1 位作者 狄士春 马骏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65-69,74,共6页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电火花适于微细加工的性能和特点,指出了实现微细电火花加工的两个基本条件和关键技术,系统地介绍了电火花线电极磨削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微细电火花加工中的应用。简要地综述了国际上微细电火花加工的最新进展,并给...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电火花适于微细加工的性能和特点,指出了实现微细电火花加工的两个基本条件和关键技术,系统地介绍了电火花线电极磨削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微细电火花加工中的应用。简要地综述了国际上微细电火花加工的最新进展,并给出了部分加工实例。扼要介绍了国外主要的微细电火花专用机床与设备。同时根据国内微细电火花的研究现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电火花加工 微细加工技术 微细电极 线电极 放电加工 电火花微细加工 微细 磨削法 微细 冲压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腾冲微细粒铜锌硫化矿选矿试验研究
7
作者 余娟 章晓林 +4 位作者 陈星予 许兴隆 刘鑫鑫 杨娟 刘殿文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25年第1期64-74,共11页
针对云南腾冲铜锌硫化矿开展试验研究,矿样X荧光光谱分析和多元素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矿样中主要的有价元素为Cu、Zn,其他金属元素品位相对较低,矿石含铜0.38%、含锌1.45%,铜主要以硫化铜的形式存在,锌主要以硫化锌的形式存在。矿石矿物... 针对云南腾冲铜锌硫化矿开展试验研究,矿样X荧光光谱分析和多元素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矿样中主要的有价元素为Cu、Zn,其他金属元素品位相对较低,矿石含铜0.38%、含锌1.45%,铜主要以硫化铜的形式存在,锌主要以硫化锌的形式存在。矿石矿物组成结果表明,矿样中主要的有用矿物为黄铜矿、闪锌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其次为绢(白)云母、透闪石、绿泥石、石榴石、方解石、萤石等。黄铜矿和闪锌矿的嵌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铜锌矿物嵌布粗细不均匀,约有10.90%的铜矿物、29.40%的锌矿物呈微细粒(粒度小于30μm)包裹于脉石矿物中,难以得到高效回收,闪锌矿背散射电子图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闪锌矿中含S 32.21%、Fe 9.14%、Zn 57.23%,属于铁闪锌矿,不利于锌精矿品位的提高。根据矿样性质,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92%的条件下,采用硫酸锌+亚硫酸钠作锌抑制剂,用量为(2000+1000)g/t,Z-200作铜捕收剂,用量为15 g/t,采用硫酸铜作锌活化剂,用量为100 g/t,新型高效选择性药剂A2作锌捕收剂,用量为60 g/t,通过对锌粗精矿进行再磨再选,确定锌粗精矿的再磨细度为-0.037 mm占90%,采用“一粗一扫两精”选铜、“两粗一扫三精”选锌的全流程闭路试验,获得了铜品位18.93%、回收率76.19%的铜精矿和锌品位40.85%、回收率76.85%的锌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锌硫化矿 微细 浮选 药剂制度 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花青素对微细粒黄铜矿黄铁矿浮选分离抑制机理研究
8
作者 董诗钦 方建军 +5 位作者 何海洋 邱芝莲 彭礼国 秦双 刘殿文 申培伦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25年第1期121-130,共10页
自然界中约1/6的铜矿物损失于微细粒中,微细粒黄铜矿与黄铁矿分离困难,微细粒黄铜矿难以有效回收,因此实现微细粒黄铜矿与黄铁矿浮选分离具有重大意义。采用新型抑制剂原花青素(PC)用于微细粒黄铜矿与黄铁矿的浮选分离。研究了矿浆pH值... 自然界中约1/6的铜矿物损失于微细粒中,微细粒黄铜矿与黄铁矿分离困难,微细粒黄铜矿难以有效回收,因此实现微细粒黄铜矿与黄铁矿浮选分离具有重大意义。采用新型抑制剂原花青素(PC)用于微细粒黄铜矿与黄铁矿的浮选分离。研究了矿浆pH值、捕收剂戊基黄原酸钾(PAX)浓度、抑制剂PC浓度对矿物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C在低碱度条件下对-19μm粒级黄铁矿有明显抑制效果,在pH值为7、PC浓度为18.75 mg/L、PAX浓度为37.50 mg/L的条件下进行了黄铜矿和黄铁矿1∶1的人工混合矿物浮选试验,得到铜精矿中黄铜矿回收率为90.71%,铜品位为30.76%,含杂质黄铁矿2.49%。通过接触角测量、Zeta电位分析、吸附量测试和XPS分析,PC在黄铁矿与黄铜矿表面均发生了化学吸附作用,PC主要作用位点为Fe位点,与黄铜矿作用后,黄铜矿表面Fe位点减少,但Cu位点仍保持良好浮选活性,黄铜矿表面PAX的吸附受PC影响较小;而与黄铁矿作用后,黄铁矿表面Fe位点减少,PC显著阻碍了PAX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新型抑制剂PC可实现微细粒级黄铜矿与黄铁矿人工混合矿的高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花青素 黄铜矿 黄铁矿 铜硫分离 微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粒孔雀石的三硫代碳酸钠硫化浮选研究
9
作者 彭礼国 方建军 +4 位作者 刘殿文 何海洋 邱芝莲 秦双 董诗钦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25年第1期113-120,138,共9页
随着易选铜矿资源的日趋匮乏,“贫、细、杂”逐渐成为铜矿资源的普遍特征。微细粒氧化铜矿作为未来铜资源的重要补充,其高效回收对实现铜矿资源综合利用至关重要。研究对比了新型硫化剂三硫代碳酸钠(Na_(2)CS_(3))与传统硫化剂硫化钠(Na... 随着易选铜矿资源的日趋匮乏,“贫、细、杂”逐渐成为铜矿资源的普遍特征。微细粒氧化铜矿作为未来铜资源的重要补充,其高效回收对实现铜矿资源综合利用至关重要。研究对比了新型硫化剂三硫代碳酸钠(Na_(2)CS_(3))与传统硫化剂硫化钠(Na_(2)S)在微细粒孔雀石浮选中的效果差异,探讨了两种硫化剂对浮选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分析了矿浆pH值、硫化剂用量和捕收剂用量对孔雀石回收率的影响。在pH值为9、Na_(2)CS_(3)浓度为2×10^(-4)mol/L、丁基黄药浓度为1×10^(-4)mol/L;pH值为9、Na_(2)S浓度为3×10^(-3)mol/L和丁基黄药浓度为1×10^(-4)mol/L的最佳浮选条件下,孔雀石回收率分别达到92.46%和69.09%,Na_(2)CS_(3)的浮选效果明显优于Na_(2)S。接触角测试、XPS分析、Zeta电位测试和吸附量测试进一步揭示了硫化处理后孔雀石表面化学性质的变化及对后续捕收剂吸附的影响。研究发现,Na_(2)CS_(3)硫化后孔雀石表面生成更多的活性硫化铜,提高了丁基黄药的吸附效果,显著增强了孔雀石的浮选性能。研究为优化微细粒氧化铜矿资源的回收提供了试验验证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硫代碳酸钠 微细粒孔雀石 硫化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颗磨粒微细磨削机理及切削力信号滤波分析
10
作者 郭昆 《机械管理开发》 2025年第2期25-27,共3页
随着高技术产品的需求对切削表面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细磨削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此开展单颗磨粒微细磨削机理分析,并通过试验测试对切削力信号开展滤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微细磨削实验切削深度误差在0.3%以内,针对测试信号... 随着高技术产品的需求对切削表面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细磨削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此开展单颗磨粒微细磨削机理分析,并通过试验测试对切削力信号开展滤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微细磨削实验切削深度误差在0.3%以内,针对测试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处理,磨削力信号滤波后表现出来较高的稳定性,信号测试是可靠的。预测值和测试值沿切向和法向达到了良好吻合状态,切向与法向误差分别约为6%与4%,可以精确的衡量出预测磨削力的结果。该研究加入晶粒取向因素的微细磨削力模型可以更加准确预测磨削力,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磨削 磨削力 信号滤波 单颗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粒白钨矿浮选工艺与药剂研究进展
11
作者 董留洋 乔丽东 +2 位作者 申培伦 张添富 刘殿文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25年第1期48-55,共8页
钨作为一种稀有金属和战略金属,具有熔点高、密度大、硬度高以及耐磨性好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力、机械与医药等领域,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我国科技进步和国家安全具有战略意义。我国的钨资源储量约占世... 钨作为一种稀有金属和战略金属,具有熔点高、密度大、硬度高以及耐磨性好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力、机械与医药等领域,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我国科技进步和国家安全具有战略意义。我国的钨资源储量约占世界钨储量的一半,十分丰富且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由于易开采的钨资源被大量利用,白钨矿资源逐渐出现“贫、细、杂”的特点,在这种背景下,微细粒白钨矿的有效利用变得尤为重要。微细粒白钨矿具有性脆,且与含钙脉石矿物(方解石、萤石和磷灰石等)共生的特点,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和物理特性,且拥有相同的钙离子活性位点,使浮选药剂在它们表面的吸附不具有选择性,导致微细粒白钨矿的回收利用变得更加困难。详细阐述了微细粒白钨矿浮选的难点以及对微细粒白钨矿的浮选工艺和浮选药剂进行分析整理,同时展望了未来微细粒白钨矿浮选工艺和浮选药剂的研究方向,可以为微细粒白钨矿浮选工艺的优化以及环保型浮选药剂的选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粒白钨矿 浮选分离 浮选工艺 浮选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关型捕收剂强化微细粒浮选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龙秋容 卢斌达 +4 位作者 姜峰 张毓芳 温志森 倪梦茜 徐政和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25年第2期56-67,共12页
随着矿产资源的快速开发利用,品位高、易回收矿产资源逐年减少,矿相更为复杂的原生和次生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开发的必然趋势。贫细矿产资源的开发必然导致矿石的细磨和超细磨以达到物理分离所需的单体解离度,而... 随着矿产资源的快速开发利用,品位高、易回收矿产资源逐年减少,矿相更为复杂的原生和次生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开发的必然趋势。贫细矿产资源的开发必然导致矿石的细磨和超细磨以达到物理分离所需的单体解离度,而细粒高效分离仍是当今浮选技术面临的世界难题。选择性疏水团聚是提高微细粒矿物浮选性能的有效途径。本综述通过研究微细粒浮选的性能,提出采用疏水性团聚的途径解决微细粒浮选难的思路,并提出采用金属离子络合剂三乙烯四胺(TETA)和油酸(OA)通过极性基静电相互作用,组装成伪双子型结构的微细粒氧化铜浮选新型pH响应开关型捕收剂TETA-2OA(T-OA)。该捕收剂通过诱导疏水性团聚来增大微细粒氧化铜矿物表观粒径,降低微细粒氧化铜矿浮选药剂用量,实现微细粒CuO和SiO2的有效分离。本综述总结了悬滴表面张力测定法表征新型开关型捕收剂T-OA性质及T-OA浮选微细粒CuO单矿物的最新结果,最后对新型开关型捕收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出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型捕收剂 疏水性团聚 微细粒浮选 氧化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粒浮选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7
13
作者 肖遥 韩海生 +2 位作者 孙伟 彭建 张碧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1,共12页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贫、细、杂的矿物资源将越来越成为资源的主体来源,人们面临着如何高效利用这部分资源的问题;同时,为了使低品位的矿床能够经济开采,微细颗粒的浮选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微细粒矿物浮选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贫、细、杂的矿物资源将越来越成为资源的主体来源,人们面临着如何高效利用这部分资源的问题;同时,为了使低品位的矿床能够经济开采,微细颗粒的浮选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微细粒矿物浮选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并归纳了近年来人们针对微细粒难以浮选的问题采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最后,分析了微细粒浮选装备需要满足的流体动力学条件,总结了近年来微细粒浮选装备的发展,并对未来微细粒浮选技术和装备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粒浮选 微细粒浮选技术 微细粒浮选装备 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管视界--微细管道内壁缺陷检测仪
14
作者 梁健 曹煜磊 +2 位作者 冯橹源 赵宗扬 陈依菲 《物联网技术》 2025年第2期2-2,共1页
随着“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的推进,先进制造、精密设备、特种设备的需求与日俱增,对工业零部件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微细管道作为工业零部件的重要结构,保证其质量至关重要,但目前的微细管道缺陷检测方法自动化程度低、精度低... 随着“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的推进,先进制造、精密设备、特种设备的需求与日俱增,对工业零部件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微细管道作为工业零部件的重要结构,保证其质量至关重要,但目前的微细管道缺陷检测方法自动化程度低、精度低、检测效率低,无法满足检测需求。团队研制了一种微细管道内壁缺陷检测仪,包括微细管道内壁成像装置和微细管道内壁缺陷检测系统两部分。该检测仪具有检测速度快、测量精度高、检测过程智能等优点,可实现小口径微细管道内壁缺陷的精确化、标准化、智能化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新质生产力 微细管道 缺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粒复杂难选铅锌矿浮选工艺研究
15
作者 杨超 《湖南有色金属》 2025年第1期8-11,24,共5页
云南某硫化铅锌矿中,铅锌矿物与脉石矿物共生关系复杂,嵌布粒度较细,两种目的矿物解离度极为接近,采用优先浮选流程,用ZnSO_(4)与YG-1和YG-N127^(#)组合作锌抑制剂,铅粗精矿再磨至-0.038mm占90%后经两次精选,铅精矿中锌的互含降至2.18%... 云南某硫化铅锌矿中,铅锌矿物与脉石矿物共生关系复杂,嵌布粒度较细,两种目的矿物解离度极为接近,采用优先浮选流程,用ZnSO_(4)与YG-1和YG-N127^(#)组合作锌抑制剂,铅粗精矿再磨至-0.038mm占90%后经两次精选,铅精矿中锌的互含降至2.18%,为实际生产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微细 粗精矿再磨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粒矿物浮选综述:增大颗粒表观尺寸与减小气泡直径 被引量:8
16
作者 任浏祎 肖丹丹 覃文庆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微细粒矿物的浮选回收是世界性难题,增大颗粒表观直径与减小气泡尺寸为解决该难题的有效途径。论文综述了增大颗粒表观直径的四种方法:疏水絮凝浮选、载体浮选、选择性絮凝浮选和剪切絮凝浮选,详细阐述了其在矿物加工领域中的应用及机理... 微细粒矿物的浮选回收是世界性难题,增大颗粒表观直径与减小气泡尺寸为解决该难题的有效途径。论文综述了增大颗粒表观直径的四种方法:疏水絮凝浮选、载体浮选、选择性絮凝浮选和剪切絮凝浮选,详细阐述了其在矿物加工领域中的应用及机理,尤其是增大颗粒表观粒径过程中新药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领域。从减小气泡尺寸角度出发,以微纳米气泡在矿物加工领域的应用研究为落脚点,阐述了微纳米气泡现有的稳定性机理,为后续微纳米气泡稳定性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系统介绍了微纳米气泡在不同种类微细粒矿物浮选中的应用现状;从微纳米气泡与颗粒间界面作用机理出发,详细阐述了微纳米气泡在界面作用中的角色;举例介绍了微纳米气泡浮选设备的研究进展。提出微纳米气泡强化细粒浮选的机理需要进一步明确,基于微纳米气泡、矿浆精准可控的微纳米气泡浮选设备是微细粒矿物浮选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粒矿物 微纳米气泡 浮选 絮凝 浮选柱 界面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光成形和LIGA工艺集成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翔 赵钢 +2 位作者 郭锐 李国锋 黄文浩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51-1055,共5页
微机电系统的发展,对微细加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常用的微细制造技术本质是基于掩模光刻的二维半微加工技术,难以进行真三维结构的制造。对单光子和双光子微细光成形技术的成形原理、加工分辨能力进行分析和实验研究,将其与微... 微机电系统的发展,对微细加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常用的微细制造技术本质是基于掩模光刻的二维半微加工技术,难以进行真三维结构的制造。对单光子和双光子微细光成形技术的成形原理、加工分辨能力进行分析和实验研究,将其与微细电铸等工艺集成,提出一种能实现真三维制造的、具有不同应用材料的微细加工新方法,并从原理上验证了两者集成的可行性,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微细光成形与微细电铸集成工艺技术为进一步拓展微细制造技术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加工 微细光成形 双光子微细光成形 LIGA 微细电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木材纤维微细结构分析及制浆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忠明 李阳 +3 位作者 王文波 王守娟 刘梦茹 孔凡功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3期6-10,共5页
制浆造纸企业纤维原料供应持续紧缺,如何拓宽原料来源渠道是造纸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为缓解造纸原料短缺的问题,采用柳树、美人梅、猕猴桃作为制浆造纸原料,分析三种木材原料的组分、纤维长度、宽度以及表面形态,解析纤维的红外结构、... 制浆造纸企业纤维原料供应持续紧缺,如何拓宽原料来源渠道是造纸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为缓解造纸原料短缺的问题,采用柳树、美人梅、猕猴桃作为制浆造纸原料,分析三种木材原料的组分、纤维长度、宽度以及表面形态,解析纤维的红外结构、元素组成、结晶度、热稳定性。柳树、美人梅、猕猴桃纤维的长度范围分别为:0.1 mm~1.2 mm,0.1 mm~1.0 mm,0.1 mm~2.0 mm,平均宽度分别为16.5μm,15.7μm,25.1μm,长宽比分别为27.2,30.6,35.9猕猴桃纤维的长度范围、宽度和长宽比均优于柳树和美人梅,具有造纸的潜力。通过硫酸盐法蒸煮实验发现柳树、美人梅、猕猴桃三种木材具有较高的制浆得率,纸张物理性能良好,能够满足生产质量的要求,可以替代部分现有的纤维原料,以减轻造纸工业对木材原料需求的压力,缓解制浆造纸原料短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料短缺 木材纤维 制浆性能 微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D微细刀具的皮秒激光加工特性研究
19
作者 夏浥 郭语 +2 位作者 李晓晖 周金宇 何宁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45,共9页
锋利且耐磨的微细刀具在高精密微细加工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金刚石材料因卓越的硬度及导热性能、极高的耐磨性而备受推崇,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锋利耐用的切削刀具。近年来,金刚石微细刀具已成为研究的焦点,但其制备复杂、成本高... 锋利且耐磨的微细刀具在高精密微细加工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金刚石材料因卓越的硬度及导热性能、极高的耐磨性而备受推崇,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锋利耐用的切削刀具。近年来,金刚石微细刀具已成为研究的焦点,但其制备复杂、成本高昂等问题限制了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本研究采用皮秒脉冲激光制备聚晶金刚石(PCD)微细刀具,系统研究了激光切割参数,包括脉冲能量、脉冲间距、激光波长以及材料特性(如PCD晶粒尺寸等)对加工结果的影响。揭示了皮秒脉冲激光加工PCD刀具刃口及表面的形成机理。皮秒激光加工后的PCD表面粗糙度达到Ra 200nm,制备出的PCD微细刀具具有良好的无氧铜及硬质合金切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晶金刚石 微细刀具 皮秒激光 微细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分离结构与电场协同作用下微细通道流动沸腾传热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小平 李晓婷 杨书斌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5-208,共14页
为研究相分离结构与电场协同作用下微细通道内流动沸腾传热特性,以质量分数为30%的甘油水溶液为试验工质,在入口温度为70℃、质量流率为121.25 kg·m^(-2)·s^(-1)、热流密度为90.31~151.23 k W·m^(-2)的工况下,针对0、800... 为研究相分离结构与电场协同作用下微细通道内流动沸腾传热特性,以质量分数为30%的甘油水溶液为试验工质,在入口温度为70℃、质量流率为121.25 kg·m^(-2)·s^(-1)、热流密度为90.31~151.23 k W·m^(-2)的工况下,针对0、800、1 600 V不均匀电场,在截面为2 mm×2 mm的不同相分离结构逆流微细通道内开展流动沸腾试验,研究不同电场和不同相分离结构协同作用下微细通道内局部饱和沸腾传热系数及影响规律,结合可视化结果分析相分离结构与电场协同作用下受限气泡长径比变化以及强化机理。利用平均传热综合性能评价指标评估相分离结构与电场协同作用下微细通道的传热综合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无电场无相分离结构,相分离结构与电场协同作用下,局部饱和沸腾传热系数和受限气泡单位时间长径比变化比率ζ分别最大提高了61.22%、605.5%;平均传热综合性能评价指标最高可达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通道 相分离结构 电场 流动沸腾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