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掌叶半夏微茎尖培养脱毒和快繁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会 张庚 +1 位作者 孟义江 葛淑俊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57,共7页
研究了茎尖大小、激素浓度、培养基成分对药用植物掌叶半夏脱毒效果的影响以及影响无病毒苗快速繁殖的因素等,结果表明:茎尖大小是影响茎尖成活和脱毒效果的主要因素,0.2~0.5mm的茎尖培养在MS+6-BA 1.0mg/L+NAA 0.1mg/L+蔗糖30g/L+琼脂7... 研究了茎尖大小、激素浓度、培养基成分对药用植物掌叶半夏脱毒效果的影响以及影响无病毒苗快速繁殖的因素等,结果表明:茎尖大小是影响茎尖成活和脱毒效果的主要因素,0.2~0.5mm的茎尖培养在MS+6-BA 1.0mg/L+NAA 0.1mg/L+蔗糖30g/L+琼脂7g/L培养基上,成活率为53.3%,病毒脱除率为76.7%,培养基中附加247mg/L NH_4^+可有效提高茎尖成活率至86.7%,同种培养基上继续培养,可一次性成功诱导形成试管苗,移栽成活率高达100%。MS+6-BA 2.0mg/L+NAA 0.5mg/L+GA30.5mg/L组合最有利于试管茎的形成和发育,从而建立了以掌叶半夏微茎尖为外植体的脱毒和快速繁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半夏 微茎尖 脱毒 快繁
原文传递
葡萄微茎尖培养及葡萄扇叶病毒的ELISA和探针检测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玉满 田砚亭 罗晓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4-58,共5页
在建立‘藤稔’等5个葡萄品种离体培养快速繁殖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热处理和微茎尖脱毒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并经过PAS-ELISA和长臂光敏生物素标记GFLV-CP基因cDNA探针检测.结果表明白天38℃夜晚35℃处理脱除... 在建立‘藤稔’等5个葡萄品种离体培养快速繁殖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热处理和微茎尖脱毒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并经过PAS-ELISA和长臂光敏生物素标记GFLV-CP基因cDNA探针检测.结果表明白天38℃夜晚35℃处理脱除GFLV效果最佳;多次继代培养也有脱除GFLV的作用.从而首次获得了‘藤稔’、‘红地球’、‘9307’3个葡萄品种的脱除GFLV的试管苗.PAS-ELISA与探针平行检测的结果还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热处理 微茎尖培养 ELISA 探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汉果微茎尖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被引量:7
3
作者 吴群英 李伯林 李景云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6-117,121,共3页
剥取罗汉果微茎尖进行培养,探讨不同激素配比条件下罗汉果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结果表明:罗汉果茎尖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05 mg/L+GA3 0.1mg/L,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5 mg/L+IBA 0.1 mg/L+GA30.1 mg/L,生根培养基为... 剥取罗汉果微茎尖进行培养,探讨不同激素配比条件下罗汉果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结果表明:罗汉果茎尖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05 mg/L+GA3 0.1mg/L,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5 mg/L+IBA 0.1 mg/L+GA30.1 mg/L,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1.0 mg/L+0.1%活性炭,生根率为100%,移栽成活率可达9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微茎尖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优良矮砧S_(18)、s_(20)微茎尖脱毒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朱文勇 赵玉军 +2 位作者 郭黄平 杜学梅 贺小红 《果树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15-218,共4页
通过对武乡海棠(Malus honanensis Rehd.)优良矮砧S_(18)、S_(20)两个单系的0.2mm微茎尖脱毒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解决了微茎尖切割、接种、分化及生根移栽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获得了S_(20)、S_(18)一批脱毒试管苗及移栽壮苗.分化数分别达2.0... 通过对武乡海棠(Malus honanensis Rehd.)优良矮砧S_(18)、S_(20)两个单系的0.2mm微茎尖脱毒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解决了微茎尖切割、接种、分化及生根移栽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获得了S_(20)、S_(18)一批脱毒试管苗及移栽壮苗.分化数分别达2.0和3.6,生根率达76.1%和90.0%,平均根长2cm以上,平均根数5条,移栽成活率达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矮砧 微茎尖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桐微茎尖培养脱除泡桐丛枝病原(MLO)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黄钦才 田国忠 +1 位作者 袁巧平 张锡津 《生物技术》 CAS CSCD 1994年第5期9-12,共4页
以感染丛枝病原(MLO)的泡桐组培苗为试材,大量切取长度在0.3mm~0.5mm范围内的微茎尖,在MS和附加0.1mg/LIBA和1~7mg/L6-BA的培养基上进行脱毒试验。根据外植体培养过程的病状有无.病源MLO... 以感染丛枝病原(MLO)的泡桐组培苗为试材,大量切取长度在0.3mm~0.5mm范围内的微茎尖,在MS和附加0.1mg/LIBA和1~7mg/L6-BA的培养基上进行脱毒试验。根据外植体培养过程的病状有无.病源MLO的DAPI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证明微茎炎培养能够获得脱除泡桐丛枝病原MLO的试管苗,其脱毒率在14.29~28.57%之间。脱毒的两个无性系试管苗经连续继代培养一年以上,其生长性状正常且稳定。试验还显示了微茎炎培养脱毒率受采用的茎尖大小、切割技术、培养基中的激素比例及无性系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丛枝病原 微茎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微茎尖离体培养 被引量:3
6
作者 朱文丽 李开绵 陈松笔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6-320,共5页
以木薯华南5号(SC5)和华南8号(SC8)微茎尖为外植体,通过比较试验,对微茎尖的长度、初始培养基、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将长度为0.4~0.5mm的木薯微茎尖外植体接种于初代培养基MS+6-BA0.01mg/L+NAAO.02mg... 以木薯华南5号(SC5)和华南8号(SC8)微茎尖为外植体,通过比较试验,对微茎尖的长度、初始培养基、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将长度为0.4~0.5mm的木薯微茎尖外植体接种于初代培养基MS+6-BA0.01mg/L+NAAO.02mg/L+GA31.0mg/L上培养30d后,SC5和SC8成活率均达60.0%以上;初代培养的小苗在继代和生根培养基MS+NAA 0.02mg/L上培养35d后,SC5和SC8增值系数均达4.0以上,生根率达100%。建立了SC5和SC8木薯微茎尖离体培养技术体系,为下一步木薯脱毒培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微茎尖 离体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微茎尖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献龙 林双龙 +1 位作者 吕复兵 董新国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10-214,共5页
对陆地棉无菌苗的微茎尖(0.5~1.0mm)进行了培养,结果表明,MS较SH具较好的成苗效果,活性炭显著地促进了茎尖成苗,不同激素水平对成苗率和苗的发育有不同影响,在使用的碳源中,葡萄糖明显好于蔗糖,光下萌发的幼苗茎... 对陆地棉无菌苗的微茎尖(0.5~1.0mm)进行了培养,结果表明,MS较SH具较好的成苗效果,活性炭显著地促进了茎尖成苗,不同激素水平对成苗率和苗的发育有不同影响,在使用的碳源中,葡萄糖明显好于蔗糖,光下萌发的幼苗茎尖易于培养成苗,陆地棉茎尖培养在供试品种间没表现出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微茎尖 离体培养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微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武宗信 解红娥 +2 位作者 冯文龙 解晓红 陈丽 《山西农业科学》 1997年第4期59-62,共4页
在甘薯微茎尖组织培养中,材料消毒选择0.05%HgCl2溶液,时间9-10分钟,培养基琼脂浓度0.7%较为适宜。茎尖分化培养首选激素6-BA,浓度为0.25-2mg/L,或NAA0.01mg/L+6-BA0.5mg/L+GA30.1mg/L,成苗率可达85%左右。
关键词 甘薯 微茎尖 组织培养 激素 成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4甘薯的微茎尖脱毒快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崔志钢 王琨 +2 位作者 顾昌华 徐代华 陈涛 《价值工程》 2014年第16期328-328,F0003,共2页
本研究通过对秦薯4号微茎尖剥离加变温处理的措施,诱导再生植株,获得脱毒原株,再通过优化培养基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比,建立脱毒试管苗快速繁殖繁的技术参数。结果表明:①添加有6-BA0.5mg/L和0.1 mg/LNAA的MS培养基较适用于秦薯4号脱... 本研究通过对秦薯4号微茎尖剥离加变温处理的措施,诱导再生植株,获得脱毒原株,再通过优化培养基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比,建立脱毒试管苗快速繁殖繁的技术参数。结果表明:①添加有6-BA0.5mg/L和0.1 mg/LNAA的MS培养基较适用于秦薯4号脱毒单株快繁。②MS培养基和MB培养基对甘薯试管苗的增殖作用比B5和N6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茎尖 快速扩繁 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基对希姆劳特—欧美葡萄微茎尖分化的影响
10
作者 马剑 杨根成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3期30-31,共2页
区域性的不同,对组织培养的培养基要求也不同,适宜的培养基是组织培养成功的关键环节。以思茅引种的希姆劳特—欧美葡萄杂交种的微茎尖作为外植体,对葡萄微茎尖培养基的激素配比、用量、有机附加物的添加种类等技术进行试验,筛选出最适... 区域性的不同,对组织培养的培养基要求也不同,适宜的培养基是组织培养成功的关键环节。以思茅引种的希姆劳特—欧美葡萄杂交种的微茎尖作为外植体,对葡萄微茎尖培养基的激素配比、用量、有机附加物的添加种类等技术进行试验,筛选出最适合希姆劳特—欧美杂交种微茎尖生长分化的培养基配比,成活苗木长势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微茎尖培养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灯’樱桃微茎尖培养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望望 文晓鹏 乔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22,共4页
以‘红灯’樱桃为材料,对微茎尖培养最适条件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在解剖显微镜下,取1.0~1.5 mm的茎尖在MS附加0.3 mg/L TDZ和0.1 mg/L IBA的培养基上成活率较高,培养30 d后成活率达78.3%;在相同培养基上继代培养50 d后,增殖系数达3.9... 以‘红灯’樱桃为材料,对微茎尖培养最适条件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在解剖显微镜下,取1.0~1.5 mm的茎尖在MS附加0.3 mg/L TDZ和0.1 mg/L IBA的培养基上成活率较高,培养30 d后成活率达78.3%;在相同培养基上继代培养50 d后,增殖系数达3.9,试管苗高8.9 mm,长势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樱桃 微茎尖 离体培养 脱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育小菊热处理结合微茎尖培养脱毒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魏进莉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8期140-141,共2页
以自育小菊为材料,在获取无菌组培苗的情况下,将组培苗进行30 d的变温热处理后,在生物解剖镜下剥取茎尖大小为0.1~0.3、0.3~0.5、0.5~0.8 mm 3种不同的规格,接种于未添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中培养。结果表明,自育小菊培养30 d后相应的... 以自育小菊为材料,在获取无菌组培苗的情况下,将组培苗进行30 d的变温热处理后,在生物解剖镜下剥取茎尖大小为0.1~0.3、0.3~0.5、0.5~0.8 mm 3种不同的规格,接种于未添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中培养。结果表明,自育小菊培养30 d后相应的成活率分别为16.7%、40.0%和63.3%。经过病毒检测,当剥取的茎尖大小在0.1~0.3 mm时,可100%脱除病毒,并随着剥取茎尖的变大,脱毒效果也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育小菊 热处理 微茎尖培养 脱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切花小菊微茎尖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
13
作者 雪文晶 张程程 张黎 《农业科学研究》 2019年第4期53-56,共4页
本试验以胸花、马蒂斯、阿茂菲、紫丹特、粉丹特5个切花小菊品种脚芽的微茎尖为外植体,对不同切花小菊品种微茎尖培养和植株再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切花小菊微茎尖剥离成活率不同;继代增殖培养,不同品种生长状况有差异;随着... 本试验以胸花、马蒂斯、阿茂菲、紫丹特、粉丹特5个切花小菊品种脚芽的微茎尖为外植体,对不同切花小菊品种微茎尖培养和植株再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切花小菊微茎尖剥离成活率不同;继代增殖培养,不同品种生长状况有差异;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切花小菊的芽增殖数也随之增加.继1代生长最好的是紫丹特,最差的是马蒂斯和阿茂菲;继2代生长中最好的是胸花,最差的是紫丹特;继3代生长最好的是粉丹特,最差的是马蒂斯和阿茂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花小菊 微茎尖培养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陆(Phytolacca acinosa)微茎尖培养及多倍体诱导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丽珍 杨冬业 +1 位作者 刘杰 曾惠玲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883-2888,共6页
本研究对商陆(Phytolacca acinosa)进行茎尖微茎尖培养与多倍体诱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适合商陆微茎尖生长的培养基为MS+6-BA 1.0 mg/L+IBA 0.02 mg/L;适合诱导商陆微茎尖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IBA 1.0 mg/L,诱导率为100%... 本研究对商陆(Phytolacca acinosa)进行茎尖微茎尖培养与多倍体诱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适合商陆微茎尖生长的培养基为MS+6-BA 1.0 mg/L+IBA 0.02 mg/L;适合诱导商陆微茎尖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IBA 1.0 mg/L,诱导率为100%。用0.3%的琼脂溶胶配制成秋水仙素浓度为0.2%的溶胶药剂连续处理微茎尖48 h,获得变异植株,表现为植株健壮,叶片皱缩增大,颜色加深,气孔数目增多、增大。压片法对变异植株根尖进行染色体鉴定,证明变异株为多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陆 Phytolacca acinosa 微茎尖 组织培养 多倍体
原文传递
木薯微茎尖离体脱毒与病毒检测技术分析
15
作者 朱文丽 韦卓文 +1 位作者 李开绵 陈松笔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8142-8147,共6页
为研究木薯微茎尖离体脱毒和病毒检测技术体系建立的条件,本研究以感病‘华南8号’('SC8')微茎尖为外植体,比较了茎尖大小、病毒唑浓度对‘SC8’微茎尖脱毒效果的影响,用RT-PCR方法进行病毒检测。结果表明,微茎尖大小为0.4~0.5... 为研究木薯微茎尖离体脱毒和病毒检测技术体系建立的条件,本研究以感病‘华南8号’('SC8')微茎尖为外植体,比较了茎尖大小、病毒唑浓度对‘SC8’微茎尖脱毒效果的影响,用RT-PCR方法进行病毒检测。结果表明,微茎尖大小为0.4~0.5 mm在MS+6-BA 0.01 mg/L+NAA 0.02 mg/L+GA31.0 mg/L培养基上,成活率为61.7%,脱毒率为35.1%;培养基中附加10 mg/L病毒唑微茎尖的成活率略微下降,为57.7%,脱毒率提高至42.1%。本研究建立了SC8木薯微茎尖离体脱毒培养与病毒检测技术体系,为木薯健康种苗生产和国家与地区之间安全交流木薯种质资源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微茎尖 离体脱毒 病毒检测
原文传递
佛手茎尖微嫁接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桂芳 贺红 +2 位作者 徐鸿华 林小桦 吴立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探讨佛手茎尖微嫁接技术,为佛手无病苗木的培育奠定基础。方法黑暗条件下培养柠檬实生苗用作砧木,以佛手茎尖为接穗,采用倒"T"字形法进行茎尖微嫁接试验,并对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成功获得了佛手茎尖微嫁接... 目的探讨佛手茎尖微嫁接技术,为佛手无病苗木的培育奠定基础。方法黑暗条件下培养柠檬实生苗用作砧木,以佛手茎尖为接穗,采用倒"T"字形法进行茎尖微嫁接试验,并对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成功获得了佛手茎尖微嫁接苗,并优化了微嫁接的条件:选取苗龄为14d的柠檬实生苗为砧木,嫁接成活率较高;以带4个叶原基的佛手茎尖为接穗,效果较好,嫁接成活率可达65.2%;茎尖微嫁接后,切口外缠parafilm膜,能明显提高成活率。结论建立了佛手茎尖微嫁接的方法,获得了嫁接成活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 嫁接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激素对沙田柚茎尖微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董高峰 黄涛 +1 位作者 李耿光 张兰英 《生态科学》 CSCD 2001年第3期26-30,共5页
外源激素可对沙田柚茎尖微嫁接成活率产生显著影响。若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 的GA3、6-BA或IBA,均会明显抑制微嫁接的成活率;若直接利用这三种激素以合适的浓度 处理砧木和接穗,则会不同程度地提高微嫁接的成活率。三者... 外源激素可对沙田柚茎尖微嫁接成活率产生显著影响。若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 的GA3、6-BA或IBA,均会明显抑制微嫁接的成活率;若直接利用这三种激素以合适的浓度 处理砧木和接穗,则会不同程度地提高微嫁接的成活率。三者之中以10mg/LGA3的促进作 用最为明显,微嫁接的成活率可达45%,6-BA和IBA处理虽然也能提高微嫁接的成活率, 但它们又同时增加了接穗的脱落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田柚 嫁接 外源激素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茎尖微嫁接技术脱除佛手病原体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桂芳 贺红 徐鸿华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0年第2期27-30,共4页
目的采用茎尖微嫁接技术脱除佛手病原体,为无病苗木的培育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茎尖微嫁接技术获得了佛手微嫁接成活苗,应用PCR技术对其进行黄龙病病原进行检测,同时考察了茎尖大小对嫁接成活率和脱病原体率的影响。结果经PCR检测,微嫁接... 目的采用茎尖微嫁接技术脱除佛手病原体,为无病苗木的培育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茎尖微嫁接技术获得了佛手微嫁接成活苗,应用PCR技术对其进行黄龙病病原进行检测,同时考察了茎尖大小对嫁接成活率和脱病原体率的影响。结果经PCR检测,微嫁接苗脱除了黄龙病病原;茎尖大小对嫁接成活率和脱病原体率的影响较大,带4个叶原基的茎尖嫁接成活率最高,达60.00%,脱病原体率为85.71%,带2个叶原基的茎尖,脱病原体率达100%,但嫁接成活率低。结论茎尖微嫁接技术可以脱除佛手病原体,综合考虑嫁接成活率和脱病原体的效果,宜选用带3~4个叶原基的茎尖进行脱病原体苗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 嫁接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佛手茎尖微嫁接成活率的因素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桂芳 贺红 徐鸿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480-484,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佛手茎尖微嫁接成活率的因素,为无病苗木的培育奠定基础。【方法】选用黑暗条件下培养的柠檬实生苗为砧木,佛手茎尖为接穗,将茎尖嫁接到砧木上胚轴的倒"T"形切口上,获得茎尖微嫁接苗,并对影响嫁接成活率的一... 【目的】探讨影响佛手茎尖微嫁接成活率的因素,为无病苗木的培育奠定基础。【方法】选用黑暗条件下培养的柠檬实生苗为砧木,佛手茎尖为接穗,将茎尖嫁接到砧木上胚轴的倒"T"形切口上,获得茎尖微嫁接苗,并对影响嫁接成活率的一些因素如砧木苗龄、茎尖大小、培养基中不同激素水平及砧木是否带子叶嫁接进行研究。【结果】接穗选择带4个叶原基的茎尖、砧木选择黑暗培养14 d的柠檬实生苗且嫁接时保留子叶,可获得较高的嫁接成活率;培养基中添加0.1mg/Lα-萘乙酸,嫁接成活率高,嫁接苗长势好。【结论】优化了佛手茎尖微嫁接条件,显著提高了嫁接成活率和嫁接苗的长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生长与发育 嫁接 培养基 条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茎尖微嫁接技术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付宏岐 辛梅 +3 位作者 宋金东 薛萍 史俊卿 庞实锋 《人参研究》 2012年第4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红花茎尖微嫁接技术,为解决转基因红花植株生根困难问题提供一个新的途径。方法光照条件下培养红花实生苗用作砧木,以红花组培苗茎尖为接穗,采用劈接法和顶接法进行茎尖微嫁接试验,并对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成功... 目的探讨红花茎尖微嫁接技术,为解决转基因红花植株生根困难问题提供一个新的途径。方法光照条件下培养红花实生苗用作砧木,以红花组培苗茎尖为接穗,采用劈接法和顶接法进行茎尖微嫁接试验,并对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成功获得了红花茎尖微嫁接苗,并优化了嫁接的条件:选取苗龄为14 d的红花实生苗为砧木,嫁接成活率较高;采用劈接法进行茎尖微嫁接,效果较好,嫁接成活率可达56.7%,而顶接法成活率仅为16.7%。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红花茎尖微嫁接的方法,获得了嫁接成活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嫁接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