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十三五”的中国微藻产业:对接大健康,融入大水产 被引量:3
1
作者 秦松 陈军 +2 位作者 吴克 蔡敬民 关景象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2,共2页
综述了近30年来我国微藻产业在微藻种质资源保护、规模化培养、采收加工、食品保健品应用、饵料饲料应用、生物固碳、藻华治理等方面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中国藻业协会微藻分会第一届会员大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的情况,并针对&... 综述了近30年来我国微藻产业在微藻种质资源保护、规模化培养、采收加工、食品保健品应用、饵料饲料应用、生物固碳、藻华治理等方面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中国藻业协会微藻分会第一届会员大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的情况,并针对"十三五"时期我国微藻产业发展应关注的重点工作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五” 微藻产业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微藻产业的发展概况和前景(一)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定梅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01年第5期26-27,共2页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我国微藻产业发展很快 ,螺旋藻干粉产量已居世界第一。近几年 ,我国的微藻企业非常重视产品质量 ,1998年政府发布了食用和饲用螺旋藻粉的国家标准。小球藻和盐藻的产量也有所增加。从微藻中提取活性物质的研究和应用...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我国微藻产业发展很快 ,螺旋藻干粉产量已居世界第一。近几年 ,我国的微藻企业非常重视产品质量 ,1998年政府发布了食用和饲用螺旋藻粉的国家标准。小球藻和盐藻的产量也有所增加。从微藻中提取活性物质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如藻蓝蛋白用作荧光探针 ,螺旋藻粗多糖和蛋白多糖用作保健品及抗癌、防癌的辅助治疗。微藻在食品、饲料和化妆品的应用愈来愈广 ,并已初具生产规模。封闭式光反应器的研制和转基因微藻的研究已取得新的进展。这对一个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和全人类的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微藻产业 发展概况 螺旋藻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微藻产业的发展概况和前景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定梅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1年第4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微藻产业 发展概况 螺旋藻 养殖 盐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微藻产业的发展概况和前景(二)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定梅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01年第6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微藻产业 发展概况 前景 营养食品 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微藻产业标准化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
5
作者 周浩媛 刘翔 +3 位作者 高政权 孟春晓 李斌 向文洲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4-151,共8页
微藻应用前景广阔,是国际生物技术领域新资源物种和新资源产品开发的热点方向。我国的微藻开发应用已超过半个世纪,养殖产量已达全球的三分之二,微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微藻产业在我国发展还不规范,其产业标准体系亟待完善。本文介... 微藻应用前景广阔,是国际生物技术领域新资源物种和新资源产品开发的热点方向。我国的微藻开发应用已超过半个世纪,养殖产量已达全球的三分之二,微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微藻产业在我国发展还不规范,其产业标准体系亟待完善。本文介绍了我国微藻产业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并阐述了微藻产业标准化体系构建的重要性。针对微藻种质资源评价、生产养殖技术规范、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我国微藻产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结合微藻产业标准化现状,围绕种质资源分类的基础类标准,规范产品生产技术工艺的技术规程类标准,产品营养成分或活性物质的检测方法类标准以及反映产品质量和安全的产品类标准四个维度,提出了关于构建微藻产业标准化体系的思考,并对加强我国微藻产业标准化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产业 标准化 现状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欧洲微藻产业概况及生物质精准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高风正 秦松 葛保胜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6-158,共13页
中国是全球微藻生产第一大国,微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其中螺旋藻占世界螺旋藻总产量的七八成。近年来,微藻产能的迅速提升加剧了供大于求的市场矛盾。中国微藻产业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实现微藻的精准应用是扩大市场需求的主... 中国是全球微藻生产第一大国,微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其中螺旋藻占世界螺旋藻总产量的七八成。近年来,微藻产能的迅速提升加剧了供大于求的市场矛盾。中国微藻产业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实现微藻的精准应用是扩大市场需求的主要解决途径。本文简述了中国和欧洲微藻产业概况,对中国和欧洲微藻产量、养殖区域、生产模式等进行了对比。从精准应用出发,分析了微藻在人类健康及农业(渔业、畜牧业、种植业)中的精准应用,为中国微藻产业的未来发展寻找方向。微藻作为营养丰富的新资源食品原料,同时也是水产养殖中重要的饵料和饲料,具有多元化的应用前景。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微藻的精准应用,将进一步助推中国微藻产业发展,从而为拓宽微藻应用市场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产业 精准应用 人类健康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微藻产业走势的思考
7
作者 凌夫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8-61,共4页
关键词 中国 微藻产业 养殖业 国际品牌 科技成果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研究引领中国微藻产业发展的六十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1
8
作者 高风正 葛保胜 +1 位作者 向文洲 秦松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39,共14页
微藻是单细胞放氧光合作用微生物.据记载,早在1500年前的晋代,中国人就有食用微藻的传统,并尝试将其作为中药治疗疾病. 1959~1962年的三年困难时期,党和国家鼓励科学家开展小球藻替代粮食的研究,微藻生物技术开始得到发展. 20世纪80年代... 微藻是单细胞放氧光合作用微生物.据记载,早在1500年前的晋代,中国人就有食用微藻的传统,并尝试将其作为中药治疗疾病. 1959~1962年的三年困难时期,党和国家鼓励科学家开展小球藻替代粮食的研究,微藻生物技术开始得到发展. 20世纪80年代的"把螺旋藻作为全民蛋白质的补充"国家战略,为微藻生物技术的进步注入了创新活力.随着藻种选育技术、跑道式和管道式反应器的进步,以及微藻培养方式的根本性创新,我国的螺旋藻、小球藻、雨生红球藻和裸藻生物量接连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微藻生产国.我国微藻生物技术研究将在引领产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规模和效益的同时,引导建立微藻精准应用及环境治理的生物经济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生物技术 微藻产业 生物经济
原文传递
微藻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范勇 胡光荣 +1 位作者 王丽娟 李福利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3-8,35,共7页
微藻是一种单细胞光合自养生物,作为初级生产者,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半个世纪以来,微藻已经应用于食品药品、可再生能源生产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为了得到性状更为优良的藻种,针对微藻育种的相关技术也在加速发展。微藻育种主要包括... 微藻是一种单细胞光合自养生物,作为初级生产者,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半个世纪以来,微藻已经应用于食品药品、可再生能源生产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为了得到性状更为优良的藻种,针对微藻育种的相关技术也在加速发展。微藻育种主要包括种质获取和表型检测两个方面,通过3种途径:自然选育,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随着产业开发的需要,多种先进的育种手段引入微藻育种中,包含CRISPR在内的多种基因编辑手段也逐步在微藻中进行了尝试。基于微藻光合系统,天然产物光谱和荧光标记等高通量筛选手段也帮助微藻育种的进一步发展。对上述微藻育种方案和技术路线进行综述,并对今后微藻育种的方向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产业 诱变育种 高通量筛选 光谱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D光质调控微藻生长及目标产物积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虎 朱瑞鸿 +4 位作者 谭英南 邓仟 周宏亮 高保燕 张成武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2年第2期125-136,共12页
光是影响微藻光自养生长的最重要因素。LED光质在调控微藻生长及目标产物积累方面的巨大优势已经引起了诸多研究者及相关企业的高度重视。基于LED光质调控技术开发的微藻培养工艺有望革新现有生产技术,促进微藻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此,本... 光是影响微藻光自养生长的最重要因素。LED光质在调控微藻生长及目标产物积累方面的巨大优势已经引起了诸多研究者及相关企业的高度重视。基于LED光质调控技术开发的微藻培养工艺有望革新现有生产技术,促进微藻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此,本文阐述了微藻可吸收利用的光谱范围及光受体、不同LED光质对微藻生长及目标产物积累的影响、基于LED光质调控策略实现微藻高效生产目标产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LED光质调控技术在今后微藻培养技术方面的4个重点发展方向,包括LED升级换代提高电—光及光—生物质转化效率实现微藻经济高效生产、基于LED光质调控技术实现微藻高效培养助力“碳中和”、新型内置LED光源光生物反应器(PBR)开发助力微藻“工业化”生产以及不同LED光质作为信号分子促进微藻异养或混养时光依赖型产物的高效生产,以期为利用LED光质调控技术高效生产微藻源相关产品提供参考,从而加速微藻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发光二极管 光质 细胞生长 关键代谢产物 碳中和 微藻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藻业协会微藻分会第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第二届藻类高峰论坛成功召开
11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2017年5月10日至12日,中国藻业协会微藻分会第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第二届藻类高峰论坛在广西民族大学西区学术报告厅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藻业协会微藻分会主办,广西民族大学、青岛微藻产业学会承办,广西师范学院北部湾环境... 2017年5月10日至12日,中国藻业协会微藻分会第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第二届藻类高峰论坛在广西民族大学西区学术报告厅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藻业协会微藻分会主办,广西民族大学、青岛微藻产业学会承办,广西师范学院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海洋研究所广西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和钦州学院协办。会议的主题是藻类文化与精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产业 高峰论坛 委员会 藻类 协会 中国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洋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Biorefinery Concept for Energy Intensive Industries Focusing on Microalgae and Anaerobic Digestion
12
作者 Katie E.H. Suominen Suvi Ojanen Pekka Ahtila 《Journal of Mechanics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2014年第3期242-251,共10页
The biorefinery concept will be important to the energy industry as it allows a multi-process, multi-product biomass based industry. Continued increases in the prices of fossil fuels, the uncertainty of their availabi... The biorefinery concept will be important to the energy industry as it allows a multi-process, multi-product biomass based industry. Continued increases in the prices of fossil fuels, the uncertainty of their availability and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heir extraction are favo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stainable energy production.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literature review of algal biomass utilisation, process utilisation, 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factors when applying the biorefinery concept to energy intensive industries (whether retro-fitting or new buildings). This report focuses on opportunities in Finland for innovation, process integr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upply chains whilst using flue gases as a feedstock for the microalgae. Currently, most research is on thermal combustion technologies. Microalgae provide an excellent opportunity to reduc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by mitigation in such industries as pulp and paper. However, a beneficial driver would be feed-in tariffs or green trade certificates but are not necessary for the potential success within the industry. Reducing the overall economic costs with process integration and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s beneficial for commercialisation of microalgae biorefineries. Microalgae biorefinery with a high efficiency could help improve the cost effectiveness of microalgae derived biofuels. The remaining algae after harvesting could be used for biogas production, which could be upgraded for vehicle fuel or the production of heat and power. An economically viable microalgae biorefinery with appropriate technologies and integrated for optimum efficiency is therefore pos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erobic digestion BIOREFINERY energy efficiency flue gas microalga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