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血管成像技术在鉴别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质中的诊断效能以及对评估患者化疗疗效的价值研究
1
作者 宗燕君 买牧春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本文观察在鉴别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质以及评估其化疗疗效领域中,微血管成像技术在本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疑似乳腺肿瘤女性患者80例纳入研究,所有入组对象均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微血管成像技术检查... 目的本文观察在鉴别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质以及评估其化疗疗效领域中,微血管成像技术在本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疑似乳腺肿瘤女性患者80例纳入研究,所有入组对象均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微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并以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在鉴别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质中的诊断效能;并应用微血管成像技术评估恶性乳腺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流分级情况。结果金标准显示,80例疑似乳腺肿瘤女性患者恶性有73例,良性有7例;常规超声检查恶性有63例,良性有17例,微血管成像技术检查恶性有72例,良性有8例;微血管成像技术对乳腺肿瘤良恶性质人数检出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P<0.05)。微血管成像技术在鉴别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质中灵敏度、准确度高于常规超声检查(P<0.05),但特异度与常规超声检查无显著差异(P>0.05)。73例恶性乳腺肿瘤患者化疗后0级~Ⅰ级占比高于化疗前,Ⅱ级~Ⅲ级占比低于化疗前(P<0.05)。结论在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的鉴别诊断过程中应用微血管成像技术有助于提高疾病诊断的正确率,并为评估其化疗效果提供具有客观证据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成像技术 乳腺肿瘤良恶性 诊断效能 评估化疗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联合阴超在诊断子宫疤痕妊娠及其风险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2
作者 钟日花 林金连 +1 位作者 黄果珍 李梓僮 《影像技术》 2025年第1期74-80,共7页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评估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联合经阴道彩超(阴超)在提高子宫疤痕妊娠(CSP)诊断准确率及风险评估中的效果,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评估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联合经阴道彩超(阴超)在提高子宫疤痕妊娠(CSP)诊断准确率及风险评估中的效果,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8例子宫疤痕妊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给予经阴道彩超检查,研究组给予SMI联合阴超检查。观察分析两组诊断符合率、误诊率、敏感度、特异度及依从性等。结果:研究组对孕囊型、包块型CSP的诊断符合率依次为93.9%(31/33)、95.6%(44/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6%(21/32)、63.8%(30/47)(P<0.05),误诊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7%和93.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0.3%、75.3%(P<0.05);研究组诊断依从性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MI联合阴超在CSP诊断及风险评估中展现出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能够显著降低误诊率,提高患者诊断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成像技术(smi) 阴超 剖腹产后子宫疤痕妊娠 风险评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微血管多模态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雷浩然 查云飞 《医学研究杂志》 2025年第3期163-166,171,共5页
骨的发育、修复和重塑都依赖于血管环境的稳态,骨髓微血管构建了骨髓微动脉经毛细血管向微静脉回流形成的循环网络。骨髓微血管介导着骨环境的稳态,参与骨吸收和骨形成耦合的维持骨骼强度的动态平衡过程,在创伤、代谢、肿瘤等骨的病理... 骨的发育、修复和重塑都依赖于血管环境的稳态,骨髓微血管构建了骨髓微动脉经毛细血管向微静脉回流形成的循环网络。骨髓微血管介导着骨环境的稳态,参与骨吸收和骨形成耦合的维持骨骼强度的动态平衡过程,在创伤、代谢、肿瘤等骨的病理生理过程中都起着中心作用。多模态成像技术在骨髓微血管可视化表征、功能定量分析及探索成血管-成骨耦联机制方面显示了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 骨髓微环境 多模态 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4类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陈凡杰 胡秀红 王萍 《大医生》 2025年第5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在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4类乳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4年1月至10月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收治的65例BI-RADS 4类乳腺结节患者的...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在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4类乳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4年1月至10月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收治的65例BI-RADS 4类乳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二维超声、SMI、SWE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65例患者共检出69个乳腺结节,根据结节性质分为良性组(60个)与恶性组(9个)。比较两组患者的SMI、SWE参数水平,分析SMI、SWE单独及联合诊断BI-RADS 4类乳腺结节的价值。结果恶性组患者的杨氏模量值最大值(Emax)、病灶组织与正常脂肪组织的对比值(Eratio)及SMI分级整体均高于良性组(均P<0.05)。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SMI鉴别诊断乳腺结节性质的准确率为91.30%、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为77.78%、阳性预测值为96.55%、阴性预测值为63.64%、Kappa值为0.650;SWE鉴别诊断乳腺结节性质的准确率为92.75%、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为88.89%、阳性预测值为98.25%、阴性预测值为66.67%、Kappa值为0.720;SMI联合SWE鉴别诊断乳腺结节性质的准确率为95.65%、灵敏度为96.67%、特异度为88.88%、阳性预测值为98.31%、阴性预测值为80.00%、Kappa值为0.817。结论SMI联合SWE用于鉴别诊断BI-RADS 4类乳腺结节性质有利于提高诊断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成像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 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 乳腺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步探究超声造影与超微血管成像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变化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高文祥 尹明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初步探究超声造影(CEUS)与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MI)在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变化(R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4年5月经临床确诊为RA患者同时伴有腕关节(Wrist,Wri)肿胀等临床症状者,选取研究对象滑膜增生较厚且血流较为... 目的初步探究超声造影(CEUS)与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MI)在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变化(R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4年5月经临床确诊为RA患者同时伴有腕关节(Wrist,Wri)肿胀等临床症状者,选取研究对象滑膜增生较厚且血流较为丰富的其中一侧Wri作为研究目标共112例,取其一处截面作为感兴趣区,记录各自诊断RA的血流显示率以及各自分级分布情况。同时记录所纳入研究对象CEUS以及SMI技术检查前空腹血中相关血清指标。结果SMI共检出94例Wri增厚滑膜明显血流显示(显示率为83.93%);CEUS显示存在105例增厚的Wri滑膜存在明显血流(显示率为93.75%),两种成像方式在观察Wri增厚滑膜血流情况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MI成像方式相比,CEUS在Wri增厚滑膜血流分级情况中可上调滑膜血流分布的等级(P<0.05)。SMI与CEUS两种成像方式在Wri增厚滑膜血流分级指数与DAS28、ESR以及CRP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同时CEUS与上述三者相关性更高(P<0.05)。结论SMI与CEUS两种成像技术在Wri增厚滑膜血流显示率及诊断分级中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用来反映RA患者病情病情变化,其中CEUS更有利于RA早期诊断以及病情变化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超声造影 微血管成像技术 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颅神经成像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的评估价值
6
作者 王小军 余清 朱蔚骏 《交通医学》 2025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颅神经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RTA)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9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前后... 目的:探讨磁共振颅神经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RTA)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9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前后MRTA图像,观察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确认术后是否解除血管神经压迫、接触,并与临床疗效进行比对,观察特氟龙垫棉位置。结果:术前MRTA与术中神经内镜观察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0)。与术前比较,术后MRTA显示神经受压、弯曲、接触的比例明显降低,无接触的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MRTA成像显示的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接触程度与临床疗效间具有对应的一致性(Kappa=0.463,P<0.001)。OX-3D-FIESTA-C序列显示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的效果优于OX-3D-TOF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OX-3D-FIESTA-C序列特氟龙垫棉显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斜矢状位、轴位、斜冠状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术前MRTA扫描能清楚显示三叉神经与责任血管关系,OX-3D-FIESTA-C序列显示术后特氟龙垫棉的效果较好,对评估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磁共振颅神经成像技术 微血管减压术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效果及准确度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洁迪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9期140-142,共3页
目的:研究超微血管成像技术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3年9月期间山东省慢性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中发现甲状腺结节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入组患者均采用超微血管成像技术与彩色多... 目的:研究超微血管成像技术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3年9月期间山东省慢性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中发现甲状腺结节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入组患者均采用超微血管成像技术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以术后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记录并对两种超声单用和联用的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并对比不同类型结节的影像特征及血流信号。结果:超微血管成像技术诊断准确率为80.00%,特异度为83.91%,灵敏度为74.6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9.33%,特异度为93.10%,灵敏度为84.13%。联合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6.67%,特异度为96.55%,灵敏度为96.83%;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率和灵敏度高于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超声诊断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均高于单用超声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结节在微小钙化、附近声晕有无、边界结构不规则、回声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结节Ⅰ级血流率低于对照组,Ⅲ级血流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结节Ⅱ级血流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影质量评分高于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微血管成像技术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均可应用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两种超声联合诊断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均更高,且能清晰分辨不同类型结节影像特征和血流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微血管成像技术 彩色多普勒超声 良恶性结节 影像特征 血流信号 显影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血管成像技术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评估中的应用
8
作者 袁丹丹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92-94,共3页
目的分析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MI)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评估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01—2023-12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64条病变血管)颈动脉狭窄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超、TCCD和SMI,以DSA为“金标准”,分析... 目的分析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MI)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评估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01—2023-12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64条病变血管)颈动脉狭窄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超、TCCD和SMI,以DSA为“金标准”,分析SMI联合TCCD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检出率。结果相比颈动脉彩超+TCCD,SMI联合TCCD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超声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评估中使用SMI联合TCCD可提高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分级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狭窄程度分级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微血管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TI-RADS分级联合微血管成像技术鉴别甲状腺皱缩结节与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
9
作者 黄春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83-0086,共4页
探究超声TI-RADS分级联合微血管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皱缩结节与乳头状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35例甲状腺囊性皱缩结节和35例乳头状癌患者进行研究,均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 探究超声TI-RADS分级联合微血管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皱缩结节与乳头状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35例甲状腺囊性皱缩结节和35例乳头状癌患者进行研究,均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微血管成像超声检查,分别应用中国版TI-RADS分级、ATA指南、ACR TI-RADS对结节予以TI-RADS分类,对比甲状腺皱缩结节、乳头状癌的超声特征,观察不同诊断方式的临床效能。结果 甲状腺皱缩结节与乳头状癌在结节纵横比、声晕、结节内部、边缘血流分布方面有显著的差异(P<0.05)。与单一超声TI-RADS分级、微血管成像技术相比,微血管成像+中国版TI-RADS分级鉴别诊断的灵敏度(97.10%)、特异性(85.70%)最高。结论 甲状腺皱缩结节超声显示纵横比<1、黑白声晕、结节内部及边缘血流分布是其与乳头状癌鉴别的特异性表现,在临床上将微血管成像技术联合中国版TI-RADS分级应用于甲状腺皱缩结节与乳头状癌鉴别诊断可获得较高诊断效能,为临床制定诊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皱缩结节 乳头状癌 TI-RADS分级 微血管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血管成像联合萤火虫技术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关节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10
作者 梁梦娜 朱志坚 谭志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7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微血管成像(SMI)联合萤火虫技术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AH)患者关节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12月于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就诊的107例AH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7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 目的:探讨超声微血管成像(SMI)联合萤火虫技术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AH)患者关节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12月于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就诊的107例AH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7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SMI和萤火虫技术检查双侧膝关节、踝关节、第一跖趾关节,并记录两组的超声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关节病变发生率更高,观察组超声特征(双轨轮廓征、滑膜增厚、关节积液、痛风石)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侵蚀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I联合萤火虫成像技术的关节微结晶检出率高于单独SMI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I联合萤火虫技术鉴别AH患者关节病变的临床价值较高,可为关节病变的早期筛查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关节病变 超声微血管成像 萤火虫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MI)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琛 《影像技术》 CAS 2020年第2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MI)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01-2019.12我院接收的68例出现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患者,同时进行超声造影(CEUS)与SM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8例136个斑...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MI)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01-2019.12我院接收的68例出现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患者,同时进行超声造影(CEUS)与SM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8例136个斑块分别采用CEUS与SMI检查得出,两者在评估斑块内显示新生血管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式在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情况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I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效果与超声造影相当,且具有价格实惠、简单可行等优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成像技术 超声造影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血管超声与微血管成像技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4
12
作者 袁嘉 勇强 +2 位作者 张蕾 穆洁 刘海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01-603,共3页
目的 :探讨常规血管超声与微血管成像技术(SMI)在评价颈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08至2015-03我院住院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37例(共70条血管),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金标准,对常规血管超声及SMI对颈动脉狭窄检出情... 目的 :探讨常规血管超声与微血管成像技术(SMI)在评价颈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08至2015-03我院住院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37例(共70条血管),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金标准,对常规血管超声及SMI对颈动脉狭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常规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1.42%、83.33%、80.95%。SMI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43%、92.16%、89.47%。结论 :常规血管超声与SMI在评估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SMI对颈动脉狭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于常规血管超声,SMI能更准确判定颈动脉狭窄程度,有望成为一种更可靠评价颈动脉斑块及狭窄程度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微血管成像技术 超声检查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萤火虫”联合超微血管成像技术校正BI-RADS 4级乳腺结节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9
13
作者 罗青 陈伟萍 +4 位作者 郭黎红 曹小祯 蒙思薇 陈小清 杨瑞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474-247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萤火虫"技术(micropure)、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及两者联合在BI-RADS 4级乳腺结节校正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高频超声诊断为BI-RADS 4级的乳腺患者76例,共计78个结节,经超... 目的探讨超声"萤火虫"技术(micropure)、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及两者联合在BI-RADS 4级乳腺结节校正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高频超声诊断为BI-RADS 4级的乳腺患者76例,共计78个结节,经超声"萤火虫"和SMI校正分级后,与病理结果比对,绘制ROC曲线,比较高频超声、"萤火虫"技术、SMI技术、"萤火虫"联合SMI校正诊断BI-RADS 4级乳腺结节的差异。结果 76例BI-RADS 4级患者的78个乳腺结节中,病理证实37个为恶性结节,41个为良性结节。"萤火虫"、SMI、"萤火虫"联合SMI技术分别与高频超声比较,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萤火虫"联合SMI技术分别与"萤火虫"、S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萤火虫"技术、SMI技术有助于提高BI-RADS 4级乳腺结节诊断的准确性。两者联合能取长补短,更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不必要的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RADS 4级 超声“萤火虫”技术 微血管成像技术 联合 校正 乳腺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腕管综合征研究初探 被引量:5
14
作者 尹晶 黄瑛 于秋爽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6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诊断腕管综合征(CTS)可行性。方法选择10例(18腕)经电生理检查诊断为CTS患者(CTS组),其中男性2例(4腕),女性8例(14腕);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58.22岁。21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其中男性2例(4腕),女性19例(3...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诊断腕管综合征(CTS)可行性。方法选择10例(18腕)经电生理检查诊断为CTS患者(CTS组),其中男性2例(4腕),女性8例(14腕);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58.22岁。21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其中男性2例(4腕),女性19例(38腕);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4.43岁。行超声检查,在豌豆骨与舟状骨水平测量正中神经横截面积(CSA),采用SMI技术对正中神经内血流半定量评分并测量峰值血流速度,将CTS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不同方法的诊断阈值,比较不同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CTS组正中神经CSA、血流半定量评分和峰值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0.13±0.03)cm^2 vs(0.10±0.02)cm^2,(3.17±0.71)vs(1.50±0.55),(5.71±4.86)cm/s vs(2.74±0.44)cm/s],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SA的诊断阈值为≥0.12 cm^2,灵敏度为67%,特异度为83%,曲线下面积为0.84(P=0.000)。血流半定量评分的诊断阈值为≥3,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98%,曲线下面积为0.95(P=0.000)。峰值血流速度的诊断阈值为3.2 cm/s,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83%,曲线下面积为0.88(P=0.000)。应用SMI对正中神经内血流进行半定量评分及测量峰值血流速度诊断CTS均优于测量CSA。结论SMI技术评价正中神经内部血流信号有助于诊断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腕管综合征 正中神经 血流 微血管成像(s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带成像技术下鼻咽癌黏膜微血管形态学变化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斌 郑亿庆 +2 位作者 邹华 张志钢 黄晓明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5-19,23,共6页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下鼻咽癌黏膜微血管形态的特征性表现。方法选取我科2009年12月~2010年9月在门诊行电子鼻咽喉内镜检查,NBI模式下鼻咽局部疑为癌变并行活检的患者94例,根据局部是否隆起将上述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下鼻咽癌黏膜微血管形态的特征性表现。方法选取我科2009年12月~2010年9月在门诊行电子鼻咽喉内镜检查,NBI模式下鼻咽局部疑为癌变并行活检的患者94例,根据局部是否隆起将上述患者分为平坦组与隆起组,计算NBI技术对上述两组患者鼻咽癌诊断的阳性预测值,并作统计学比较,评估NBI模式下鼻咽癌与非癌变黏膜微血管的形态学特点。结果 NBI模式下鼻咽黏膜血管分为黏膜下血管(submucosal vessels,SV)、树枝状血管(branching vessels,BV)以及上皮内乳头状毛细血管袢(intraepithelial papillary capillary loop,IPCL)3类。黏膜下层血管有2种形式,即正常型和扩张型;树枝状血管有3种形式,即正常型、僵直扩张型及弯曲扩张型;上皮内乳头状毛细血管袢有3种形式,即密集点状扩张型、疏松点状扩张型及迂曲扩张型。各组黏膜微血管形态均有所不同。在本组资料中NBI模式对鼻咽癌诊断的阳性预测值为80.9%,其中平坦组为37.5%,隆起组为95.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带成像技术下鼻咽癌黏膜微血管形态学变化具有特异性,提高对上述血管形态变化的认识可为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技术 鼻咽癌 微血管 形态学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血流成像(SMI)技术诊断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1例报告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盈 王丽娟 +1 位作者 周杨杨 邢英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6-467,共2页
脑梗死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密切,但起决定作用的多非粥样斑块引起的管腔狭窄,而是粥样斑块的性质。易损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及破溃脱落的血栓碎片导致栓塞才是脑梗死发生最重要的病理基础。有研究发现,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可... 脑梗死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密切,但起决定作用的多非粥样斑块引起的管腔狭窄,而是粥样斑块的性质。易损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及破溃脱落的血栓碎片导致栓塞才是脑梗死发生最重要的病理基础。有研究发现,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可以诱发斑块内出血和斑块破裂,与斑块的易损性密切相关。目前评估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主要方法是超声对比增强造影成像(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内新生血管 易损斑块破裂 血流成像 smi 颈动脉斑块 技术诊断 粥样硬化斑块 微栓子信号 进展性卒中 造影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微血管成像技术探讨不同中医证型乳腺癌患者的血流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石光煜 张雪松 +2 位作者 李晶 韩洁茹 赵丽娜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5-469,共5页
目的采用超声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探讨不同中医证型乳腺癌患者的血流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8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并经术后病理确诊的肿块型乳腺癌患者62例(恶性组)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50例(良性组),将62例... 目的采用超声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探讨不同中医证型乳腺癌患者的血流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8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并经术后病理确诊的肿块型乳腺癌患者62例(恶性组)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50例(良性组),将62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依据中医证型分为肝郁痰凝证组(24例)、冲任失调证组(20例)、正虚毒盛证组(18例)。手术前各组均给予常规超声和SMI检查,分析比较各组间的二维超声及其超微血流特征。结果二维超声结果显示恶性3个证型组及良性组4组间肿块大小、微钙化、后方回声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良性组与恶性3个证型组比较,SMI血管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痰凝证组SMI血管数目0级患者比例高于冲任失调证组和正虚毒盛证组,正虚毒盛证组SMI血管数目Ⅲ级患者比例高于肝郁痰凝证组和冲任失调证组、Ⅰ级患者比例低于肝郁痰凝证组和冲任失调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理组织学分级肝郁痰凝证组Ⅰ级患者比例较高,冲任失调证组Ⅱ级患者比例较高,正虚毒盛证组Ⅲ级患者比例较高。结论SMI可以有效判定不同中医证型乳腺癌患者超微血管特征,能够为乳腺癌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成像技术 乳腺肿瘤 中医证型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量化技术联合超微血管成像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筛查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38
18
作者 王磊 邓克学 +2 位作者 隋秀芳 张杰 张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309-2313,共5页
背景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超声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ARFI)量化技术和超微血管成像(SMI)检查是早期乳腺癌的常用筛查诊断手段,但二者各具优缺点,超声ARFI量化技术联合SMI检查应用于早期乳腺癌诊断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超声ARFI... 背景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超声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ARFI)量化技术和超微血管成像(SMI)检查是早期乳腺癌的常用筛查诊断手段,但二者各具优缺点,超声ARFI量化技术联合SMI检查应用于早期乳腺癌诊断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超声ARFI量化技术联合SMI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筛查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的以乳腺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ARFI和SMI检查,其中ARFI采用量化技术进行处理,ARFI和SMI检查之后行病理检查。分别比较ARFI检查、SMI检查、ARFI+SMI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160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早期乳腺癌124例、良性病变36例;早期乳腺癌确诊率为72.3%。ARFI检查、SMI检查、ARFI+SMI检查与病理结果一致性程度分别为中、中、优(Kappa=0.569、0.529、0.880,P<0.05)。ARFI检查筛查诊断早期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9.8%和88.9%,SMI检查筛查诊断早期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8.2%和86.1%,ARFI+SMI检查筛查诊断早期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2%和97.2%。不同检查方法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查方法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ARFI+SMI检查的灵敏度高于ARFI、SMI检查(P<0.05)。结论ARFI检查和SMI检查均是早期乳腺癌筛查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而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能够提高早期乳腺癌筛查诊断的灵敏度,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ARFI量化技术联合SMI检查对早期乳腺癌进行筛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乳房 弹性成像技术 微血管造影 筛查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在乳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4类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李茂谊 罗琴音 +5 位作者 陈琛 李旭祥 覃罗平 吕季戏 向靖华 罗涵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5期1902-190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在乳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56个病灶)行乳腺肿块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常规超声诊断为BI-RADS 4类乳腺肿块,均行...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在乳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56个病灶)行乳腺肿块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常规超声诊断为BI-RADS 4类乳腺肿块,均行SMI检查与病理诊断。比较良性与恶性病灶SMI血流Adler分级的差异。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SMI技术对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良性与恶性病灶的SMI血流Adler分级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灶SMI血流Adler分级高于良性病灶;其中良性肿物的血流分级均以Adler 0级为主,而恶性肿物以AdlerⅠ级与Ⅱ级为主。在BI-RADS 4类乳腺肿块中,SMI检查诊断恶性肿块的灵敏度为94.87%,特异度为84.62%,准确率为92.31%,阳性预测值为94.87%,阴性预测值为84.62%。结论针对BI-RADS 4类乳腺肿块,SMI检测能够清晰显示恶性肿块的血流情况,并对其良恶性具有较高鉴别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块 乳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微血管成像技术 定性诊断 血流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对BI-RADS 4类乳腺微小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贺烨 陈卉 +1 位作者 张剑 徐斌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269-271,共3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对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标准诊断为4类的乳腺微小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超声检出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微小肿块87例,BI-RADS分类均达到4类,按照Adler分级标准对肿块SMI血流情况进...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对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标准诊断为4类的乳腺微小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超声检出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微小肿块87例,BI-RADS分类均达到4类,按照Adler分级标准对肿块SMI血流情况进行分级,结合病理结果分析SMI技术对BI-RADS 4类乳腺微小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SMI技术诊断4A类乳腺微小肿块特异性为62.5%,阴性预测值为78.9%;4B类特异性为78.6%,阴性预测值为78.6%;4C类敏感性为90.5%,阳性预测值为90.5%。结论:SMI技术可提高超声对4B、4C类尤其是4C类的乳腺微小癌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微小癌 微血管成像技术 BI-RADS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