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2封存后地层岩石微观结构变化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韩旭 冯福平 +3 位作者 丛子渊 董静 王彦新 刘圣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537-2545,共9页
CO2地质封存不仅被认为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技术手段,更是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重要策略,其长期埋存对地质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影响是中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地层岩石在围压及地下水作用下的软化、变形甚至破坏是石油工程、化学工程... CO2地质封存不仅被认为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技术手段,更是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重要策略,其长期埋存对地质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影响是中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地层岩石在围压及地下水作用下的软化、变形甚至破坏是石油工程、化学工程及岩土工程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搜集了中外学者在各领域内的相关实验及理论研究资料,从地层岩石的化学反应、岩石细观结构的变化、微裂缝的扩展、HMC(hydro-mechanical-chemical)耦合作用过程等方面综述了CO2酸性流体对地层岩石影响。阐明了CO2封存过程中地层岩石的微观溶蚀机理,进而从物理、化学角度着重分析了化学-应力耦合作用对岩石细观损伤结构的影响机制及破坏条件,最后根据目前的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出需要研究的方向以及相应的建议,以便从初期的选址及后期的埋存安全性角度保证CO2封存工程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埋存 水化学-力学耦合 观结构 细观损伤 微裂缝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井液岩相互作用机理与焖井制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兆中 杜慧龙 +2 位作者 易良平 李小刚 苟良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94,共15页
页岩气生产实践表明,压裂作业结束后焖井能显著提高气井初期产量,但面对特定情况如何制定科学的焖井制度,缺乏对现有文献的全面回顾和总结。基于国内外学者在页岩气井焖井期间液岩相互作用对储层的改造和损害机理、模型和影响因素等方... 页岩气生产实践表明,压裂作业结束后焖井能显著提高气井初期产量,但面对特定情况如何制定科学的焖井制度,缺乏对现有文献的全面回顾和总结。基于国内外学者在页岩气井焖井期间液岩相互作用对储层的改造和损害机理、模型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液岩相互作用机理和现有焖井制度,结果表明,储层条件下液岩相互作用是焖井增产的本质,液岩相互作用程度是制定焖井制度的关键。焖井期间液岩相互作用对储层兼具改造和损害作用,对储层的改造包括微裂缝的萌生扩展和气液渗吸置换;对储层的损害包括固相堵塞和压裂液侵入引起的水相圈闭,建立液岩相互作用与储层有效孔隙结构参数之间的未知桥梁是研究焖井制度的关键。针对目前制约液岩相互作用研究的跨尺度和高度非线性问题,提出了基于分子动力学的有效裂缝刻画模型和工业级人工智能页岩气井焖井优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液岩相互作用 焖井制度 微裂缝扩展 储层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储层黏土矿物水化膨胀致裂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金浩增 赵志红 +1 位作者 唐鹏程 张鑫 《非常规油气》 2022年第2期125-131,共7页
为了深入研究内应力场的变化对诱导微裂缝的影响,针对黏土矿物水化膨胀这一问题,运用复合材料理论的等应力和等应变理论估算黏土矿物和非黏土矿物的力学参数,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黏土矿物吸水膨胀后诱导微裂缝的起裂和扩展规律。结... 为了深入研究内应力场的变化对诱导微裂缝的影响,针对黏土矿物水化膨胀这一问题,运用复合材料理论的等应力和等应变理论估算黏土矿物和非黏土矿物的力学参数,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黏土矿物吸水膨胀后诱导微裂缝的起裂和扩展规律。结果表明1)内应力最大处产生在黏土矿物与非黏土矿物的界面处,最大Mises应力可达40.86 MPa,并随着与黏土矿物中心距离的增加而减小;2)2个黏土矿物膨胀诱导对称分布的内应力场,黏土矿物膨胀挤压导致其与非黏土矿物界面处的应力放大,当黏土矿物之间的距离由2d增加到4d时,最大Mises应力由47.45 MPa减小到40.81 MPa;3)黏土矿物水化膨胀对压后裂缝网络的形态具有显著的影响,黏土矿物间距离越近,黏土矿物和非黏土矿物界面处的应力越大,越容易形成复杂缝网。当黏土矿物间距大于4d后,这种放大效应消失;4)页岩孔隙中的水向前推进形成含水量梯度,导致微裂缝沿自吸端面不断向前扩展。为页岩储层水力压裂的优化及压裂液的返排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促进我国页岩气压裂水平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自吸 水化作用 内应力场 黏土膨胀 微裂缝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幕墙玻璃破损概率的估算探讨
4
作者 萧愉 朱齐飞 卢少龙 《绿色建筑》 CAS 2016年第1期65-68,共4页
对实测数据经统计分析,用正交表判别影响强度分布因子的显著相关因素。采用回归经验公式计算玻璃破损率,以此为基础计算玻璃面板许可应力和跨中挠度,较为符合实际。
关键词 幕墙玻璃面板 强度分布因子 玻璃破损率 许可应力 跨中挠度 回归经验公式 脆性材料微裂缝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ulation of crack coalescence mechanism underneath single and double disc cutters by higher order displacement discontinuity method 被引量:5
5
作者 Mohammad Fatehi Marj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045-1054,共10页
The present research is focused on the numerical crack coalescence analysis of the micro-cracks and cracks produced during the cutting action of TBM disc cutters. The linear elastic fracture mechanics(LEFM) concepts a... The present research is focused on the numerical crack coalescence analysis of the micro-cracks and cracks produced during the cutting action of TBM disc cutters. The linear elastic fracture mechanics(LEFM) concepts and the maximum tangential stress criterion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icro crack propagation and its direction underneath the excavating discs. A higher order displacement discontinuity method with quadratic displacement discontinuity elements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 near the crack tips. Rock cutting mechanisms under single and double type discs are simulated by the proposed numerical method.The main purposes of the present modeling are to simulate the chip formation process of indented rocks by single and double discs.The effects of specific disc parameters(except speed) on the thrust force Ft, the rolling force Fr, and the specific energy ES are investigated.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specific energy(energy required to cut through a unit volume of rock) of the double disc is less than that of the single disc. Crack propagation in rocks under disc cutters is numerically modeled and the optimum ratio of disc spacing S to penetration depth Pd(i.e. S/Pd ratio) of about 10 is obtained, which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cited in the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 disc cutter double discs cracks coalescence higher-order displacement discontinuity method specific ener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