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页岩储集层渗吸驱油微观动用特征及提高采收率实验
1
作者
陈永成
孙岿
+2 位作者
张向宇
唐洁云
周晓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6-166,共11页
为了明确渗吸对于页岩储层的微观动用特征及提高原油采收率作用规律,基于核磁共振技术开展了不同渗吸体系下的高温高压在线核磁共振渗吸实验,定量研究了不同级别孔隙的微观动用特征及渗吸驱油效果。在此基础上,创新形成了二维核磁共振...
为了明确渗吸对于页岩储层的微观动用特征及提高原油采收率作用规律,基于核磁共振技术开展了不同渗吸体系下的高温高压在线核磁共振渗吸实验,定量研究了不同级别孔隙的微观动用特征及渗吸驱油效果。在此基础上,创新形成了二维核磁共振解释方法,明确了不同原油赋存孔隙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结果表明:低黏滑溜水、胍尔胶破胶液、CO_(2)渗吸液及表活剂型低黏滑溜水体系的渗吸采收率分别为16.14%、11.80%、21.00%和14.68%,CO_(2)渗吸液的开发效果最佳。整个渗吸过程可视为一个有机系统,在确保小孔隙采出程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中大孔隙动用程度至关重要;随着渗吸量的增加,岩样的游离油动用程度增大,T1/T2上升,残余油逐渐以吸附态和有机质为主,可采性变差;水基渗吸介质对于黏土层间吸附油的动用效果更好,而CO_(2)渗吸液可深入页岩有机质小孔隙中充分发挥渗吸置换作用,有机质微孔原油的相对采收率可提高11.01~23.54百分点。研究成果可为页岩油的高效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渗吸
在线核磁共振
微观动用特征
赋存
特征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多斯盆地长6段储层特征及CO_(2)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2
作者
金祥纯
杜猛
+4 位作者
郝春联
辛福兵
康萍
吕伟峰
姚兰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7,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长6段储层是重要的致密油聚集区。综合利用岩心资料、铸体薄片鉴定、压汞及高精度电镜扫描技术,从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喉配套发育特征及孔隙结构特征等多个方面,开展研究区储层特征表征研究。在此基础上,辅以高温高压...
鄂尔多斯盆地长6段储层是重要的致密油聚集区。综合利用岩心资料、铸体薄片鉴定、压汞及高精度电镜扫描技术,从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喉配套发育特征及孔隙结构特征等多个方面,开展研究区储层特征表征研究。在此基础上,辅以高温高压在线核磁共振CO_(2)驱物理模拟实验,通过实时动态监测CO_(2)驱各阶段原油的多相流动和运移行为,定量研究不同级别孔隙的流体饱和度、采收率、剩余油分布和微观动用特征,探讨注入压力对采收率和微观孔隙原油采出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段储层特征差异显著,储层岩性以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隙度平均为10.2%,渗透率平均为0.79 mD,以低孔-超低渗透致密油储层为主,孔隙类型以粒间孔、长石溶蚀孔及沸石溶蚀孔为主;根据储层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可将长6段储层由好到差依次分为Ⅰ、Ⅱ和Ⅲ类,储层孔喉结构参数与渗透率的相关性较好。研究区储层原油主要赋存于孔喉半径小于0.1μm及孔喉半径为0.1~1和1~10μm的3类孔隙中,不同级别孔隙的CO_(2)驱微观动用特征存在差异,大孔隙和中孔隙原油的采出程度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而小孔隙原油的采出程度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注入压力与CO_(2)驱采收率呈正相关关系,高压CO_(2)驱可增强油气传质,降低界面张力,进而提高总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孔隙结构
CCUS
核磁共振
CO_(2)驱
微观动用特征
膨胀降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页岩储集层渗吸驱油微观动用特征及提高采收率实验
1
作者
陈永成
孙岿
张向宇
唐洁云
周晓峰
机构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开发事业部
多资源协同陆相页岩油绿色开采全国重点实验室
东北石油大学非常规油气研究院
出处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6-166,共11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利用大型油气藏埋存二氧化碳关键技术标准研究与应用”(2023YFF0614100)
辽河油田公司重大专项“页岩油大幅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2024QZJC-01)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引导项目“超临界CO_(2)作用下高泥质含量页岩油储层润湿性演化及渗吸机理”(LH2021E014)。
文摘
为了明确渗吸对于页岩储层的微观动用特征及提高原油采收率作用规律,基于核磁共振技术开展了不同渗吸体系下的高温高压在线核磁共振渗吸实验,定量研究了不同级别孔隙的微观动用特征及渗吸驱油效果。在此基础上,创新形成了二维核磁共振解释方法,明确了不同原油赋存孔隙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结果表明:低黏滑溜水、胍尔胶破胶液、CO_(2)渗吸液及表活剂型低黏滑溜水体系的渗吸采收率分别为16.14%、11.80%、21.00%和14.68%,CO_(2)渗吸液的开发效果最佳。整个渗吸过程可视为一个有机系统,在确保小孔隙采出程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中大孔隙动用程度至关重要;随着渗吸量的增加,岩样的游离油动用程度增大,T1/T2上升,残余油逐渐以吸附态和有机质为主,可采性变差;水基渗吸介质对于黏土层间吸附油的动用效果更好,而CO_(2)渗吸液可深入页岩有机质小孔隙中充分发挥渗吸置换作用,有机质微孔原油的相对采收率可提高11.01~23.54百分点。研究成果可为页岩油的高效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
页岩油
渗吸
在线核磁共振
微观动用特征
赋存
特征
提高采收率
Keywords
shale oil
imbibition
on-lin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microscopic producing characteristics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EOR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长6段储层特征及CO_(2)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2
作者
金祥纯
杜猛
郝春联
辛福兵
康萍
吕伟峰
姚兰兰
机构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提高油气采收率全国重点实验室
出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7,共13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2017ZX05013)
中国石油CCUS重大专项“CCUS驱油地质体精细描述及油藏工程关键技术研究”(2021ZZ01-03)
中国石油科技重大专项“页岩油开发机理和开发技术研究”(2022kt1001)。
文摘
鄂尔多斯盆地长6段储层是重要的致密油聚集区。综合利用岩心资料、铸体薄片鉴定、压汞及高精度电镜扫描技术,从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喉配套发育特征及孔隙结构特征等多个方面,开展研究区储层特征表征研究。在此基础上,辅以高温高压在线核磁共振CO_(2)驱物理模拟实验,通过实时动态监测CO_(2)驱各阶段原油的多相流动和运移行为,定量研究不同级别孔隙的流体饱和度、采收率、剩余油分布和微观动用特征,探讨注入压力对采收率和微观孔隙原油采出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段储层特征差异显著,储层岩性以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隙度平均为10.2%,渗透率平均为0.79 mD,以低孔-超低渗透致密油储层为主,孔隙类型以粒间孔、长石溶蚀孔及沸石溶蚀孔为主;根据储层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可将长6段储层由好到差依次分为Ⅰ、Ⅱ和Ⅲ类,储层孔喉结构参数与渗透率的相关性较好。研究区储层原油主要赋存于孔喉半径小于0.1μm及孔喉半径为0.1~1和1~10μm的3类孔隙中,不同级别孔隙的CO_(2)驱微观动用特征存在差异,大孔隙和中孔隙原油的采出程度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而小孔隙原油的采出程度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注入压力与CO_(2)驱采收率呈正相关关系,高压CO_(2)驱可增强油气传质,降低界面张力,进而提高总采收率。
关键词
致密油
孔隙结构
CCUS
核磁共振
CO_(2)驱
微观动用特征
膨胀降黏
Keywords
tight oil
pore structure
CCUS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CO_(2) flooding
microscopic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expansion viscosity reduction
分类号
TE357.46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页岩储集层渗吸驱油微观动用特征及提高采收率实验
陈永成
孙岿
张向宇
唐洁云
周晓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鄂尔多斯盆地长6段储层特征及CO_(2)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金祥纯
杜猛
郝春联
辛福兵
康萍
吕伟峰
姚兰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