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1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衰弱筛查量表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不良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曹李瑶 原琳 +2 位作者 陈红 王冲 王喜福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1期24-31,共8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衰弱筛选量表探讨衰弱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至202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2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4年。根据衰弱筛查量表(the"FRAIL"sca... 目的:本研究通过衰弱筛选量表探讨衰弱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至202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2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4年。根据衰弱筛查量表(the"FRAIL"scale)将患者分为无衰弱组(n=89)、衰弱前期组(n=329)和衰弱组(n=308)。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和心力衰竭再住院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全因死亡和心力衰竭再住院。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多元COX回归分析、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和亚组分析评估衰弱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衰弱组主要终点发生率(38.3%)和心力衰竭再住院率(29.2%),均显著高于衰弱前期组(23.4%vs.18.2%)和无衰弱组(11.2%vs.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Cox回归分析表明,与无衰弱组相比,衰弱组显著增加了患者主要终点的发生风险(HR=3.08,95%CI:1.60~5.93,P=0.001)和心力衰竭再住院的风险(HR=3.07,95%CI:1.48~6.37,P=0.003)。Kaplan-Meier曲线结果显示,衰弱患者主要终点和心力衰竭再住院发生率显著增高(Log-rank P<0.05)。RCS曲线表明随着衰弱筛查量表评分增高,患者主要终点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非线性P=0.210)。在主要终点和心力衰竭再住院结局中,各亚组中未见显著的交互作用。结论:衰弱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要不良结局发生风险增高显著相关,可作为该人群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衰弱筛查量表 全因死亡 心力衰竭再住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运动模式影响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大鼠骨骼肌重塑的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付常喜 何瑞波 +2 位作者 马刚 朱政 马文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1-230,共10页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可引起心脏重塑和心力衰竭,同时导致骨骼肌病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运动疗法是心力衰竭患者的重要康复手段,然而最佳运动处方尚未明确。目的:对比不同运动模式(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诱导心力衰竭模型大...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可引起心脏重塑和心力衰竭,同时导致骨骼肌病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运动疗法是心力衰竭患者的重要康复手段,然而最佳运动处方尚未明确。目的:对比不同运动模式(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诱导心力衰竭模型大鼠骨骼肌重塑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优化运动康复方案提供依据。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有氧运动组和抗阻运动组。利用冠状动脉结扎术进行心力衰竭模型制作,3个月后有氧运动组和抗阻运动组进行12周相应运动模式干预,假手术组和心肌梗死组于鼠笼内安静饲养。实验后,利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实验和爬梯实验分别测定大鼠最高跑速和最大负重,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结构与功能;分离出心脏,分别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心脏重塑情况;分离出腓肠肌,行ATP酶染色观察肌纤维类型和细胞横截面积改变,二氢乙锭法评估活性氧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丙二醛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免疫印迹法测定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蛋白表达量,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活化的卫星细胞数(Pax7^(+)/MyoD^(+))。结果与结论:①运动能力: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梗死组最高跑速和最大负重下降(P<0.05);与心肌梗死组比较,有氧运动组最高跑速以及抗阻运动组最大负重增加(P<0.05)。②心脏重塑: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梗死组梗死面积、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心肌胶原含量升高(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缩短分数下降(P<0.05);与心肌梗死组比较,有氧运动组和抗阻运动组上述各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骨骼肌重塑: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梗死组腓肠肌质量、腓肠肌质量指数、细胞横截面积、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活化的卫星细胞数量下降(P<0.05),活性氧、丙二醛含量以及泛素、MuRF1、MAFbx蛋白表达量上调(P<0.05);与心肌梗死组比较,有氧运动组和抗阻运动组腓肠肌质量指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活化的卫星细胞数量增加(P<0.05),活性氧水平以及泛素、MuRF1、MAFbx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与有氧运动组比较,抗阻运动组腓肠肌质量、腓肠肌质量指数、细胞横截面积、活性氧水平、丙二醛含量、活化的卫星细胞数量升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下调(P<0.05)。结果表明: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均可提升心力衰竭大鼠的运动能力,其机制与减轻氧化应激、抑制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活性以及激活卫星细胞进而改善骨骼肌重塑有关。有氧运动对于改善骨骼肌氧化应激作用更佳,而抗阻运动促进骨骼肌再生方面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运动 心脏 骨骼肌 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旁核lncRNA HFAR介导SK2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调控机制探究
3
作者 杨玉莹 刘京 +5 位作者 刘海峰 孙巍 赵静岩 张敏 王仁俊 杨一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2,共11页
交感神经系统活动过度增强是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是加速CHF病情恶化的主要因素。为阐明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中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RNA,lncRNA)心力衰竭相关调节剂(... 交感神经系统活动过度增强是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是加速CHF病情恶化的主要因素。为阐明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中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RNA,lncRNA)心力衰竭相关调节剂(Heart failure associated regulator,HFAR),调控2型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蛋白(small-conductance Ca 2+-activated K+channel 2,SK2)参与CHF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CHF模型,通过qRT-PCR方法在CHF大鼠下丘脑PVN组织和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on II,ANGII)孵育的原代培养新生乳鼠下丘脑神经元细胞中,筛选出表达下调显著的lncRNA HFAR(p<0.001);进一步利用心脏彩超检测、交感神经放电记录方法、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技术,发现过表达PVN内lncRNA HFAR可显著改善CHF大鼠心功能、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亢进和显著上调SK2的表达(p<0.05)。结果表明:PVN中下调显著的lncRNA HFAR通过靶向SK2参与CHF大鼠交感神经兴奋的调节,这将为CHF治疗提供一种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旁核 心力衰竭相关调节剂 2型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 交感神经活动 慢性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与心房颤动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白璐 张强 +3 位作者 刘方方 孙彩红 费思杰 信彩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0-728,共9页
背景胰岛素抵抗(IR)与心房颤动(AF)及心房重构有关,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作为IR新型简单且有价值的指标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发生AF相关性的研究甚少。目的探讨CHF患者TyG指数与AF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 背景胰岛素抵抗(IR)与心房颤动(AF)及心房重构有关,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作为IR新型简单且有价值的指标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发生AF相关性的研究甚少。目的探讨CHF患者TyG指数与AF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CHF患者41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CHF患者是否发生AF将其分为两组:AF组(138例)和非AF组(279例)。依据四分位数将TyG指数分为4个水平:Q1(TyG指数≤8.20)、Q2(8.20<TyG指数≤8.44)、Q3(8.44<TyG指数≤8.84)、Q4(TyG指数>8.84)。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包括TyG指数及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超声心动图资料等。利用LASSO回归分析进行变量筛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HF患者TyG指数与AF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并构建回归模型。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TyG指数对CHF患者发生AF的预测价值。绘制TyG指数与CHF患者AF发生风险相关性的限制性立方样条图。结果AF组患者BMI,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Ⅲ~Ⅳ级、高血压比例,血尿酸(SUA)、三酰甘油、血尿素氮(BUN)、空腹血糖、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TyG指数、左心房内径(LAD),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利尿剂使用比例高于非AF组,而总胆固醇(T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左心室射血分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类药物使用比例低于非AF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OR=1.749,95%CI=1.048~2.918,P=0.032)、BUN升高(OR=1.269,95%CI=1.104~1.457,P=0.001)、SUA升高(OR=1.002,95%CI=1.000~1.005,P=0.047)、TyG指数升高(OR=2.360,95%CI=1.397~3.987,P=0.001)、LAD升高(OR=1.065,95%CI=1.034~1.097,P<0.001)、使用利尿剂(OR=4.019,95%CI=2.140~7.548,P<0.001)是CHF患者发生AF的危险因素;Ccr升高(OR=0.985,95%CI=0.975~0.996,P=0.006)、TC升高(OR=0.587,95%CI=0.445~0.775,P<0.001)、使用ACEI/ARB类药物(OR=0.427,95%CI=0.253~0.718,P=0.001)是CHF患者发生AF的保护因素。充分调整混杂因素后,与Q1水平相比,TyG指数Q2、Q3、Q4水平CHF患者AF发生风险分别是Q1水平的1.902倍、2.060倍和2.841倍(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显示,TyG指数与AF发生风险呈线性正相关(P_(非线性)=0.494)。TyG指数及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CHF患者发生AF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1(95%CI=0.608~0.724,P<0.001)、0.843(95%CI=0.803~0.882,P<0.001)。TyG指数与AF的相关性在不同亚组中一致。结论在CHF患者中,TyG指数与AF发生独立相关,且在识别该类患者AF的发生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慢性心力衰竭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 胰岛素抵抗 LASSO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MR评估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病人心肌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思玟 马运婷 +1 位作者 赵晓莹 赵新湘(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5年第1期74-80,共7页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是一种异质性大且病因复杂的疾病,其中心肌纤维化是驱动HFpEF病人心功能障碍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心脏MR(CMR)的延迟钆增强(LGE)、T1 mapping、细胞外容积(ECV)及CMR特征追踪(CMR-FT)等多种技术已用于评估...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是一种异质性大且病因复杂的疾病,其中心肌纤维化是驱动HFpEF病人心功能障碍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心脏MR(CMR)的延迟钆增强(LGE)、T1 mapping、细胞外容积(ECV)及CMR特征追踪(CMR-FT)等多种技术已用于评估HFpEF病人心肌纤维化,可评价心肌纤维化的分布、程度,能够对HFpEF病人进行风险分层和预后评估。综述CMR技术在HFpEF病人心肌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同时展望人工智能在优化CMR检查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 舒张性心力衰竭 心肌纤维化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miRNA差异表达可作为诊断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新型分子标志物及靶基因功能分析
6
作者 陈志亮 杨永刚 +6 位作者 黄霞 成彦 瞿媛 衡琪琪 符羽佳 李可薇 顾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1,共9页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血清外泌体miRNA的差异表达,探讨其作为CHF合并HUA新型诊断分子标志物的可能性,并对差异miRNA进行靶基因功能分析,分析作用靶点。方法以2020年9月~2023年9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血清外泌体miRNA的差异表达,探讨其作为CHF合并HUA新型诊断分子标志物的可能性,并对差异miRNA进行靶基因功能分析,分析作用靶点。方法以2020年9月~2023年9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心血管病科收治的CHF合并HUA患者为观察组(n=30),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n=30)。两组各选取6例样本,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血清外泌体中的差异表达miRNA,采用RT-PCR检测对未作高通量测序的观察组和对照组样本(n=24)进行验证,使用R软件进行GO、KEGG富集分析,预测差异表达miRNA的作用靶点,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临床筛查的差异miRNA。结果高通量测序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共检测到42个差异表达的miRNA(18个上调,24个下调),其中miR-27a-5p上调(P<0.001),miR-139-3p下调(P<0.001)。RT-PCR检测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外泌体中miR-27a-5p表达量上调(P=0.004)、miR-139-3p表达量下调(P=0.005);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发现,miR-27a-5p、miR-139-3p预测CHF合并HUA发病的AUC分别是0.708(95%CI:0.562-0.855)和0.734(95%CI:0.593-0.876),两者联合预测CHF与HUA发病的AUC为0.899(95%CI:0.812-0.987)。对差异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发现,细胞自噬是富集程度最高的靶点;KEGG功能注释显示,激活AMPK-mTOR信号通路可能是差异表达的miR-27a-5p和miR-139-3p作用靶点之一。进一步动物实验得到了相同的验证。结论血清外泌体中miR-27a-5p上调和miR-139-3p下调可作为精准诊断CHF合并HUA的新型分子标志物,激活AMPK-mTOR信号通路后促进心肌细胞的自噬反应可能是差异表达的miR-27a-5p、miR-139-3p的作用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高尿酸血症 外泌体 微小RNA AMPK MTOR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武汤介导lncRNA NEAT1/miR-31-5p/IGFBP7分子轴抑制慢性心力衰竭进程的机制研究
7
作者 宁小康 张迎 +1 位作者 周永学 张立 《陕西中医》 CAS 2025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真武汤通过lncRNA NEAT1/miR-31-5p/IGFBP7分子轴抑制慢性心力衰竭(CHF)进程的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真武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的方法建... 目的:探讨真武汤通过lncRNA NEAT1/miR-31-5p/IGFBP7分子轴抑制慢性心力衰竭(CHF)进程的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真武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的方法建立CHF模型,阳性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灌胃,真武汤低、中、高剂量组给予真武汤(生药含量6、12、18 g/kg)灌胃。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心脏体重比,心肌病理改变,心肌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lncRNA NEAT1、miR-31-5p、IGFBP7表达水平。培养大鼠心肌H9c2细胞,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lncRNA NEAT1靶向miR-31-5p、miR-31-5p靶向IGFBP7。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真武汤低、中、高剂量组的LVEF、LVFS增加,血清BNP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真武汤低、中、高剂量组的心肌TNF-α、IL-1β、MDA水平降低,SOD水平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真武汤低、中、高剂量组的心肌lncRNA NEAT1、IGFBP7表达降低,miR-31-5p表达增加(P<0.05)。H9c2心肌细胞中,lncRNA NEAT1靶向miR-31-5p、miR-31-5p靶向IGFBP7。结论:真武汤可能通过lncRNA NEAT1/miR-31-5p/IGFBP7分子轴改善CHF大鼠心功能并减轻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真武汤 超氧化物歧化酶 miR-31-5p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力衰竭兔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8
作者 庄金龙 钱涛铭 +4 位作者 林庚海 陈华 阮发晖 林惠萍 刘莉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0-373,共14页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Sac)/缬沙坦(Val)对多柔比星(DOX)诱导的心力衰竭兔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30只新西兰兔建立DOX诱导的心力衰竭兔模型,25只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实验兔随机分为模型组(DOX组,9只)、Val干预组(DOX+Val组,8...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Sac)/缬沙坦(Val)对多柔比星(DOX)诱导的心力衰竭兔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30只新西兰兔建立DOX诱导的心力衰竭兔模型,25只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实验兔随机分为模型组(DOX组,9只)、Val干预组(DOX+Val组,8只)、Sac/Val干预组(DOX+Sac/Val组,8只);另取8只新西兰兔作为空白组。DOX+Val组每次灌胃Val混悬液4.65 mg/kg,DOX+Sac/Val组每次灌胃Sac/Val混悬液9.3 mg/kg,空白组及DOX组每次灌胃等体积的蒸馏水;各组均每日灌胃2次,连续8周。给药8周后,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计算全心重量指数(HMI)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通过H-E和马松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及纤维化情况;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采用TUNEL检测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心肌细胞凋亡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氨基末端脑利尿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心房利尿钠肽(ANP)、脑利尿钠肽(BNP)、环磷酸鸟苷(cGMP)、蛋白激酶G(PKG)水平;采用qPCR检测心肌组织利尿钠肽受体A(NPR-A)、cGMP特异性磷酸二酯酶5A[PDE5A(cGMP)]、PKG、Bcl-2、Bax、caspase 3 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磷酸化Bcl-2相关死亡促进因子(p-Bad)、Bcl-2、Bax、caspase 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DOX组兔的LVDD、LVSD均增大(均P<0.01),LVEF、LVFS均降低(均P<0.01),HMI、LVMI均升高(均P<0.01);心肌细胞凋亡增加,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NT-proBNP、Hs-cTNI、AngⅡ、ALD、ANP、BNP、cGMP、PKG水平和NPR-A、PDE5A(cGMP)、PKG、p-CREB、Bax、caspase 3表达均升高(均P<0.01),Bcl-2表达降低(P<0.01),p-Bad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OX组相比,DOX+Sac/Val组和DOX+Val组的LVDD、LVSD均减小(均P<0.01),LVEF、LVFS均升高(均P<0.01),HMI、LVMI均降低(均P<0.01);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NT-proBNP、Hs-cTNI、AngⅡ、ALD、ANP、BNP、cGMP、PKG水平和NPR-A、PDE5A(cGMP)、PKG、Bax、caspase 3表达均降低(均P<0.01),Bcl-2表达均升高(均P<0.01);DOX+Sac/Val组的p-CREB、p-Bad表达均升高(均P<0.01),但DOX+Val组p-CREB、p-Bad无明显变化(均P>0.05)。与DOX+Val组相比,DOX+Sac/Val组上述指标中除LVEF、LVFS、NPR-A、ANP、BNP、cGMP、PDE5A(cGMP)、PKG、p-CREB、p-Bad、Bcl-2均升高外,其余指标均降低(均P<0.05)。心肌组织病理学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Sac/Val可有效保护心肌细胞、减少细胞凋亡、减轻心肌纤维化,且该效果明显优于Val。结论Sac/Val可有效减少心力衰竭兔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脏功能及心肌纤维化,且该效果优于Val,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活化NPR-A/cGMP/PKG信号通路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 缬沙坦 心力衰竭 心肌细胞 细胞凋亡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杨增芯 李伟章 +2 位作者 翁玉龙 陈兵 陆鑫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1期1-3,7,共4页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心力衰竭(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江阴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COPD合并HF患者341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184)和对照组(n=157...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心力衰竭(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江阴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COPD合并HF患者341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184)和对照组(n=157)。观察组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照组使用缬沙坦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肺动脉压力、脑利尿钠肽(BNP)水平、6 min步行距离(6MWD)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LVEF、LVESD、LVEDD及肺动脉压力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而观察组LVEF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升高,LVESD、LVEDD及肺动脉压力较治疗前和对照组降低(P<0.05或P<0.01);2组BNP水平及MLHFQ评分较治疗前降低,6MWD较治疗前延长,且观察组BNP水平及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6MWD长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显著改善COPD合并HF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带药抗胆碱能药物评价
10
作者 郑方芳 靳晶晶 +5 位作者 任艳丽 张椿英 赵美 孙爽 陈红 宋俊贤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带药中抗胆碱能药物使用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40例,根据抗胆碱能认知负荷量表(anticholinergic cognit...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带药中抗胆碱能药物使用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40例,根据抗胆碱能认知负荷量表(anticholinergic cognitive burden,ACB)评分分为抗胆碱能组223例(ACB评分≥1分)和非抗胆碱能组17例(ACB评分0分)。应用ACB评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抗胆碱能负担进行量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抗胆碱能负担与各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抗胆碱能组年龄明显低于非抗胆碱能组[(75.17±7.21)岁vs(79.12±8.75)岁,P<0.05],出院带药种类明显高于非抗胆碱能组[8(6,10)种vs 5(4,7)种,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院带药种类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抗胆碱能负担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75,95%CI:1.249~1.986,P=0.001)。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比例较高。临床上应重点关注多重用药,以降低抗胆碱能药物所致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胆碱能拮抗剂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意外跌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益气复脉治疗心力衰竭的证据图谱研究
11
作者 吕仕超 王云姣 +1 位作者 左一鸣 商洪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2-231,共10页
目的:展现注射用益气复脉治疗心力衰竭领域证据分布情况。方法:检索CBM、CNKI、万方、VIP、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及Web of Science等相关数据库,并查询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linicalTrials.gov,收集注射用益气复脉治疗心... 目的:展现注射用益气复脉治疗心力衰竭领域证据分布情况。方法:检索CBM、CNKI、万方、VIP、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及Web of Science等相关数据库,并查询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linicalTrials.gov,收集注射用益气复脉治疗心力衰竭疾病相关的临床研究、系统评价和指南共识,通过证据图谱研究方法采用表格展示文献占比、样本量、合并病症及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价等数据,饼状图展示研究类型比例分布,折线图描述发表趋势,气泡图展现证据分布情况。结果:注射用益气复脉治疗心力衰竭发文量整体处于稳步发展阶段,目前的临床研究以小样本、单中心、短时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为主要研究对象,样本量多为60~100人,干预时长大多为14 d,基础疾病以冠心病为主。临床研究证据倾向于支持注射用益气复脉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力衰竭在改善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疗效,但也存在研究整体质量较低,临床试验设计不合理、样本量较小、结局指标选择不完善、某些结局指标国际认可度较低、缺乏对长期结局的报告、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评价的方法学整体质量偏低等问题。结论:未来应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获得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充分展示中医治疗优势,推动中医心病学和循证医学的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益气复脉 心力衰竭 证据图谱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左西孟旦对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与炎症因子的影响
12
作者 张宾 刘宁宁 +2 位作者 张伟 瞿媛 柏祥磊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340-343,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联合左西孟旦对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纳入86例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左西孟旦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联合左西孟旦对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纳入86例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左西孟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CB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血流速度(MV)、心排出量(CO)]、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酸碱平衡指标[pH值、碳酸氢根(HCO_(3^(-)))、动脉血氧分压(PaO_(2))]。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F、MV、CO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LVEF、MV高于对照组(P<0.05),CO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T、IL-6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H值、PaO_(2)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HCO_(3)^(-)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BP联合左西孟旦可进一步改善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更好地调节酸碱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心力衰竭 连续性血液净化 超声心动图 酸碱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心力衰竭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及其照顾者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月霞 俞峰 +1 位作者 沈丽娟 邹晓月 《全科护理》 2025年第3期446-449,共4页
慢性心力衰竭是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其患病率持续上升。自我管理是病人控制心力衰竭进展及维持健康的重要方法。国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证明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是一种二元现象,心力衰竭病人/照顾者作为二元体(dyads)会互... 慢性心力衰竭是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其患病率持续上升。自我管理是病人控制心力衰竭进展及维持健康的重要方法。国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证明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是一种二元现象,心力衰竭病人/照顾者作为二元体(dyads)会互相影响双方的疾病管理行为及身心健康。本研究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及照顾者二元角度出发,从二元心力衰竭护理的理论支持、二元心力衰竭护理类型、二元影响研究现状、二元心力衰竭干预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更好地推进基于二元关系的心力衰竭自我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照顾者 二元 自我护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病证结合模型大鼠代谢组学分析
14
作者 丁涛 于小亚 +5 位作者 刘博 关延坤 刘宁 王鑫 纪凤兰 徐惠波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通过尿液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由冠脉结扎^(+)控食^(+)力竭游泳诱导的气虚血瘀型心衰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方法将通过冠脉结扎诱发心肌缺血成功的动物,每日力竭游泳,连续4周;试验结束前10 d开始连续注射肾上腺... 目的通过尿液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由冠脉结扎^(+)控食^(+)力竭游泳诱导的气虚血瘀型心衰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方法将通过冠脉结扎诱发心肌缺血成功的动物,每日力竭游泳,连续4周;试验结束前10 d开始连续注射肾上腺素注射液0.5 mL·kg^(-1),制备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试验结束时,采集大鼠宏观体征数据、微观的血液和心肌中相关因子的变化,收集尿液作代谢组学研究;心脏做病理。结果模型大鼠体质量降低、心率减慢、血流量降低、抓力减弱;静止时间延长、运动时间降低;脉搏振幅降低、频率增加;舌正面R值增加、耳廓R、G、B值增加;模型大鼠血浆中NTpro-BNP、hs-CRP增加,CD4^(+)、CD4^(+)/CD8^(+)降低,cAMP、cGMP升高,心肌组织中cTnI、cTnT含量增加;心、肺体质比增加,肝重降低;病理可见心肌染色不均、间质水肿,甚至纤维化;尿液代谢组学结果可见,模型组与空白组共筛选出差异代谢物2387个,主要涉及赖氨酸降解、酪氨酸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等代谢途径,这些代谢途径与L-肾上腺素、N-乙酰-D-半乳糖胺、N6-(L-1,3-二羧基丙基)-L-赖氨酸等化合物关联最强。结论由冠脉结扎^(+)控食^(+)力竭游泳构建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表现出气虚血瘀证候的宏观体征和相应的微观变化,筛选出的代谢通路与机体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密切相关,气虚血瘀证的生物标志物可能是L-肾上腺素、N-乙酰-D-半乳糖胺、N6-(L-1,3-二羧基丙基)-L-赖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冠状动脉结扎 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慢性病轨迹模式的心力衰竭病人容量管理证据总结
15
作者 陈亚丹 洪雪珮 +6 位作者 毛贻芳 吴丽寒 杨力 杨妙珍 肖琴 黄淑敏 陈丽娜 《全科护理》 2025年第2期230-235,共6页
目的:全面检索并汇总心力衰竭病人容量管理相关证据,结合慢性病轨迹模式形成疾病各个分期的容量管理方案,为加强心力衰竭病人容量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全面检索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指南协作网(GIN)、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 目的:全面检索并汇总心力衰竭病人容量管理相关证据,结合慢性病轨迹模式形成疾病各个分期的容量管理方案,为加强心力衰竭病人容量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全面检索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指南协作网(GIN)、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美国国立指南库(NGC)、加拿大安大略医学会(RNAO)、苏格兰院际间指南网(SIGN)、新西兰指南协作组(NZGG)、梅斯医学共8个指南网站,以及澳大利亚循证护理中心(JBI)图书馆、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the Cochrane Library、Elsevier、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共8个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心力衰竭病人容量管理的文献。结果:结合慢性病轨迹模式形成心力衰竭病人稳定期、不稳定期、急性期、危机期、转变期、恶化期6个阶段48条容量管理证据。结论:基于慢性病轨迹模式的心力衰竭病人容量管理证据总结有助于构建心力衰竭病人个性化容量管理方案,为加强心力衰竭病人容量管理提供参考,但是有待进一步规范其分期方法及具体管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容量管理 慢性病轨迹模式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观察
16
作者 常国栋 康永安 +3 位作者 张红威 周艳婷 陈英伟 谷云飞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对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27例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患者行胺碘酮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射频消融术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对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27例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患者行胺碘酮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射频消融术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并术后随访6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心力衰竭再入院情况;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功能指标[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生活质量[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以及血清学指标[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AD及LVDD水平、MLHFQ总分、血清MMP-9水平低于治疗前,LVEF水平、血清TIMP-1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累计心力衰竭再入院率14.29%低于对照组21.88%。结论射频消融术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心力衰竭 持续性心房颤动 左心功能 生活质量 血清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信载体化信息‐知识‐信念‐行为协同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健康素养和社会支持的影响
17
作者 龚艳霞 李艳 +2 位作者 陈小龙 商悦 冯倩倩 《循证护理》 2025年第2期277-280,共4页
目的:探讨微信载体化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协同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健康素养和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022年7月—8月40例CHF病人为对照组,2022年9... 目的:探讨微信载体化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协同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健康素养和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022年7月—8月40例CHF病人为对照组,2022年9月—10月40例CHF病人为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微信载体化IKAP协同护理干预。干预结束后比较两组健康素养和社会支持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健康素养总分、信息获取能力、交流互动能力维度得分及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信载体化IKAP协同护理干预对提高CHF病人健康素养、社会支持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为临床实践护理服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知识‐信念‐行为 慢性心力衰竭 健康素养 社会支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收缩力调节器植入治疗心力衰竭的早期临床结果分析
18
作者 苏蓉 林玲 +3 位作者 张明国 杨爱玲 李云飞 陈韵羽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心肌收缩力调节器(CCM)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至2023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CCM植入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1个月及6个月进行随访,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 目的探讨心肌收缩力调节器(CCM)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至2023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CCM植入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1个月及6个月进行随访,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等。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纳入22例成功植入CCM且资料齐全的患者。其中男性15例,年龄(52±10)岁,20例患者为扩张型心肌病,2例为其他病因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结果显示,与术前相比,LVEDD在术后1个月及6个月逐渐缩小[(63.0±9.8)mm及(59.2±10.6)mm比(65.6±8.7)mm,P<0.05],术后6个月LVEDV较术前减少[(201.2±85.7)ml比(247.7±75.2)ml,P<0.05],LVESV术后1个月及6个月较术前降低[(130.3±61.3)ml]及[(117.5±69.2)ml比(166.9±64.6)ml,P<0.05];术后LAD较术前均缩小[(39.0±7.3)mm及(38.3±8.1)mm比(43.8±7.6)mm,P<0.05];而LVEF术后1个月及6个月较术前明显升高[(42.0±5.8)%及(47.3±9.2)%比(31.6±7.2)%,P<0.05],NYHAⅢ级和Ⅳ级患者的比例较术前下降(P<0.05)。术中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出院后2例患者因程控发现参数异常,行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电极调整术。随访期间患者无死亡,3例患者因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再次入院,4例(18.2%)患者因其他病因再住院。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CM植入术后早期促进心脏逆重构,改善患者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肌收缩调节器 左心室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1-磷酸鞘氨醇水平联合6分钟步行试验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9
作者 陈文韬 徐广 +3 位作者 杜坤 冯秀元 柯碧 湛疆 《西部医学》 2025年第3期413-418,共6页
目的探讨1-磷酸鞘胺醇(S1P)与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6MWD)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165例CHF患者为CHF组,并选取同期本院165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S1P、完成6MW... 目的探讨1-磷酸鞘胺醇(S1P)与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6MWD)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165例CHF患者为CHF组,并选取同期本院165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S1P、完成6M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Person法分析CHF患者外周血S1P表达、6MWD与LVEF的相关性。比较不同预后的两组CHF患者(预后良好组121例,预后不良组44例)临床资料、LVEF、6MWD及外周血S1P。对CH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s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外周血S1P、6MWD对C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CHF组患者外周血S1P表达、6MWD、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HF患者外周血S1P表达、6MWD均与LVEF呈正相关(P<0.05)。CHF预后良好组患者冠心病比例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S1P、6MWD、LVEF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S1P、6MWD为CHF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P<0.05)。S1P、6MWD预测CHF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7、0.793,截断值分别为0.459、0.634,此时对应灵敏度分别为68.6%、79.3%,特异度分别为52.7%、46.9%。两者联合预测CHF预后的AUC为0.941,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1%、71.4%。结论S1P联合6MWD能很好预测CHF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磷酸鞘氨醇 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 慢性心力衰竭 预后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复脉注射液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20
作者 葛洁 孙嫣然 《医药前沿》 2025年第9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益气复脉注射液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H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2月桓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AH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 目的探讨益气复脉注射液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H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2月桓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AH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观察组予以益气复脉注射液与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心功能、运动耐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6MWD)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益气复脉注射液与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治疗AHF,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降低NT-proBNP水平,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 益气复脉注射液 重组人脑利钠肽 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运动耐量 心功能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