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语作为外语的心智表征特性及其教学启示
1
作者 杨晶 刘颖 王喻洁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0期85-89,共5页
基于两代认知语言科学的语言表征观展开实证研究,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英语知识的心智表征情况。研究数据表明,对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来说,英语知识的表征既涉及构式信息,也涉及语法运算;表征特性和所涉英语知... 基于两代认知语言科学的语言表征观展开实证研究,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英语知识的心智表征情况。研究数据表明,对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来说,英语知识的表征既涉及构式信息,也涉及语法运算;表征特性和所涉英语知识的复杂度相关;随着学习者英语水平的提高,以构式为单位的表征方式显著性增强。同时也基于研究结果产生相关教学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智表征 构式表征 语法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汇使用意义心智表征的认知体验性建构——以概念整合为视角
2
作者 刘云飞 谢晓芳 《钦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12期52-55,共4页
长期以来词汇研究多涉及词汇习得实证研究,对词汇意义形成的内部认知机制研究较少。目前认知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强调认知的体验性,该视角下词汇意义的形成机制又有不一样的解读。应用概念整合理论,结合认知的体验性特征,解释词汇使用意义... 长期以来词汇研究多涉及词汇习得实证研究,对词汇意义形成的内部认知机制研究较少。目前认知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强调认知的体验性,该视角下词汇意义的形成机制又有不一样的解读。应用概念整合理论,结合认知的体验性特征,解释词汇使用意义的建构过程,分析语料表明:使用意义并不能直接从字典意义中获取,而需整合各种语境信息;整合过程的原动力来源于语言使用者在心智中以词典意义为参照点;在整合过程中,依据交际目的、社会文化等因素,语言使用者选取符合表达取向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使用意义 心智表征 认知体验性 概念整合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智表征是否也要物理还原?——兼评乔姆斯基心智表征研究对物理主义的批判
3
作者 魏屹东 崔艳英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共7页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在语言学界掀起一场革命,终结了结构主义对语言长达三十多年的理论主导地位。他所采纳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于语言学与心理学的研究有重大影响,他还是最早从认知角度研究语言的先驱。他坚持自然主义方法论,也...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在语言学界掀起一场革命,终结了结构主义对语言长达三十多年的理论主导地位。他所采纳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于语言学与心理学的研究有重大影响,他还是最早从认知角度研究语言的先驱。他坚持自然主义方法论,也理所当然被认为是物理主义阵营中的一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生成语言学研究,作为行为主义语言学的批判,与物理主义的批判交织在一起。一方面,他认为对心智现象的研究就像对化学元素、电子一样要采纳第三人称客观研究方法;另一方面,他又承认意识现象。这就构成威胁其核心理论的一个致命弱点。一种解决心智表征现象研究的新思路可以拯救乔姆斯基理论,即承认心智现象本身是一种比较特别的现象:一是与大脑相关的物理方面或者生理方面可以诉诸第三人称科学研究方法;二是与心理或者感受性关系密切的方面则以第一人称权威性研究更为贴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智表征 物理主义 自然主义 生成语言学 模块论
原文传递
评介Jackendoff的《心智语言》 被引量:3
4
作者 董燕萍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84+83+85-93,共11页
“心智语言”指的是心智表征的形式或心智信息的结构,即在大脑中实现的一个有组织的以差异为内容的组合空间。Jackendof强调心智的表征必须是形式化的、模块性的、不具有内涵性的;他特别强调一个统一的不依赖于任何感官的中... “心智语言”指的是心智表征的形式或心智信息的结构,即在大脑中实现的一个有组织的以差异为内容的组合空间。Jackendof强调心智的表征必须是形式化的、模块性的、不具有内涵性的;他特别强调一个统一的不依赖于任何感官的中央模块的存在。本文试图以心智表征的这些特点为线索,深入讨论Jackendoff的理论和有关各家的关系,如模块理论和连通主义的关系等,并就书中所涉及的某些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智表征 心智语言 模块性 非内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三重表征优化“离子反应”教学探讨
5
作者 林秋成 《化学教与学》 2017年第4期27-29,共3页
通过对“离子反应”的问卷情况分析,了解学生的三重表征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尝试在“离子反应”问题解决过程中引入三重表征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微观想象力和定量分析能力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合理利用图示形成问题解决模型,优化三重表征... 通过对“离子反应”的问卷情况分析,了解学生的三重表征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尝试在“离子反应”问题解决过程中引入三重表征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微观想象力和定量分析能力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合理利用图示形成问题解决模型,优化三重表征能力,形成三重表征心智模型的教学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反应 三重表征 三重表征心智模型 问题解决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文学研究中的心理理论综述
6
作者 张之材 《外文研究》 2019年第4期31-35,103,共6页
心理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对人类心智能力展开了广泛研究,逐渐形成了一套心理理论。随着文学研究的认知转向,该理论的研究成果在认知文学研究中得到重视,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学者和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本文首先就心理理论取得共识的几... 心理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对人类心智能力展开了广泛研究,逐渐形成了一套心理理论。随着文学研究的认知转向,该理论的研究成果在认知文学研究中得到重视,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学者和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本文首先就心理理论取得共识的几个方面进行归纳,随后重点梳理了心理理论与人物、文学心智的心理表征方式、心理理论对文学理论的思考、文学对心理理论的反馈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该理论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在认知文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对其进行综述,旨在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研究方法,促进认知文学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理论 文学心智表征 认知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心智化概念的双重约束
7
作者 施展旦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8,共8页
对弗雷格的涵义概念的心智化解释,是意义理论研究从语言本位转向心灵本位的标志之一。福多在阐述概念理论时指出,在弗雷格的本体论前提下,不能一致地把涵义等同于呈现模式。呈现模式本质上是思想语言符号,概念应被理解为由指称与呈现模... 对弗雷格的涵义概念的心智化解释,是意义理论研究从语言本位转向心灵本位的标志之一。福多在阐述概念理论时指出,在弗雷格的本体论前提下,不能一致地把涵义等同于呈现模式。呈现模式本质上是思想语言符号,概念应被理解为由指称与呈现模式构成的一个二元对。但是,福多的概念结构并不能融贯地满足成功交流所需要的公共性和心理解释的双重约束。相对地,在理性行动约束下,如果摆脱弗雷格把思想作为独立实体以及福多的心智优先性的本体论束缚,完整把握语言、思想和世界的三重结构,在行动主义的框架中,可以协调概念的公共性和心理解释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呈现模式 概念 心智表征 公共性 心理解释
原文传递
西方心理逻辑的研究状况及其对象与方法
8
作者 曹青春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S1期361-363,共3页
笔者首先介绍了西方心理逻辑的研究状况,并以此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了心理逻辑的对象及其方法,从而指出伴随认知科学的发展而产生的心理逻辑为正确的逻辑推理提供了一个基础,并期望能为人类做出正确有效的推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心理逻辑 认知逻辑 计算表征心智理解 语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编码与表征主义
9
作者 李恒威 +1 位作者 樊一蕃 武锐(译)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8-104,共17页
根据认知的预测编码理论,脑是一种预测机器,它利用知觉和行动来最小化预测误差。所谓“预测误差”是指自下而上的外部产生的感觉信号与自上而下的内部产生的感觉预测之间的差异。许多人认为,预测编码理论在当代认知科学中具有无可比拟... 根据认知的预测编码理论,脑是一种预测机器,它利用知觉和行动来最小化预测误差。所谓“预测误差”是指自下而上的外部产生的感觉信号与自上而下的内部产生的感觉预测之间的差异。许多人认为,预测编码理论在当代认知科学中具有无可比拟的解释广度,并认为它有可能为我们提供一个统一地解释认知的框架。人们还普遍认为,预测编码理论是一种表征理论,因为它假设我们与世界的认知联系是以内部表征为中介的。然而,关于“预测编码理论是表征性理论”的确切意义尚不清楚;也不清楚它是否值得这样的地位,即它是否真的调用了本性上就真实不虚(truly and nontrivially)((1))的表征结构。在本文中,我认为预测编码理论的表征主张是完全合理的。这是因为该理论假定如下这种认知结构——即指导行动的、可分离的、支持表征错误检测的结构化模型——在认知系统中发挥着真正的表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图 生成模型 工作描述挑战 心智表征 预测编码
原文传递
心智研究的模块论
10
作者 诺姆·乔姆斯基 陆志军(译) +1 位作者 李桂东(校) 钱军(校) 《语言学研究》 2021年第1期205-220,共13页
"心智研究的模块论"是乔姆斯基心智哲学思想体系的纲领性文章。本文主要讨论心智表征的研究意义、适用场合、本质、系统与规则问题,以及心智表征如何关联人类思想、信念与行为的问题。文章认为身体概念的确定有助于心—身问... "心智研究的模块论"是乔姆斯基心智哲学思想体系的纲领性文章。本文主要讨论心智表征的研究意义、适用场合、本质、系统与规则问题,以及心智表征如何关联人类思想、信念与行为的问题。文章认为身体概念的确定有助于心—身问题的解决。心智是一种特定的生物系统,其具有的规则和原则系统能够运算并生成语言表达式的句法和语义表征。心智的内部结构是高度模块化的,是由互动的若干次系统所构成的。刺激贫乏论表明,心智可以依据一些合理原则而准确地解读人们完全陌生的语句。语言的约束原则和视觉的刚性原则等心智的天生原则决定并产生人类各种知识和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姆斯基 心智 模块化 心智表征 刺激贫乏
原文传递
批评话语分析中的认知话语分析 被引量:70
11
作者 辛斌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van Dijk和Wodak为代表的批评话语分析者开始认识到,语言和社会并非直接相关联,二者之间存在一个中间环节——人脑。因此他们认为,语篇分析应特别突出知识、情感和记忆等因素构成的认知状态在社会结构、个人行为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van Dijk和Wodak为代表的批评话语分析者开始认识到,语言和社会并非直接相关联,二者之间存在一个中间环节——人脑。因此他们认为,语篇分析应特别突出知识、情感和记忆等因素构成的认知状态在社会结构、个人行为以及话语之间的"媒介"作用。本文通过阐述van Dijk和Wodak的批评话语分析理论的核心内容——社会表征、心智模型和语境心智模型,对这种"认知媒介"的定义与运作模式,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议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话语既表征心智,又通过心智表征社会,因此话语分析不仅需要社会视角,也需要认知视角,这也是批评话语分析研究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话语分析 认知媒介 心智表征 运作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