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灾后心理创伤治疗的艺术支持方法——以绘画疗法为核心 被引量:5
1
作者 徐培晨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2期258-260,共3页
本文在系统探讨儿童灾后心理创伤治疗与艺术支持方法关系的基础上,较为深入地阐释了绘画疗法的理论基础与实施方法,并对灾后救助中绘画疗法的运用实例进行了分析。尝试为我国儿童灾后心理创伤治疗的艺术支持方法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支撑。
关键词 儿童 灾后心理创伤治疗 艺术支持方法 绘画疗法 艺术作品 心理治疗 艺术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言语的秘密生活》的心理创伤治疗解读
2
作者 殷成洁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39-40,共2页
《言语的秘密生活》是西班牙著名导演伊莎贝尔·科赛特执导的电影,影片通过女主人公的遭遇主要从女性视角探讨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以此唤起人类对战争的反思。同时对于遭受战争创伤的女主人公而言,在一个安全的场域中,通过言说与倾... 《言语的秘密生活》是西班牙著名导演伊莎贝尔·科赛特执导的电影,影片通过女主人公的遭遇主要从女性视角探讨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以此唤起人类对战争的反思。同时对于遭受战争创伤的女主人公而言,在一个安全的场域中,通过言说与倾听,伴随着幽默、秘密、谎言、真相、痛苦的展开,男女主人公之间建立起富有安全感的亲密关系,女主人公的心理创伤最终得以疗愈。从这个意义上说,爱是最终治愈的力量,爱是人类最美的言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 心理创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校园暴力事件后的心理创伤治疗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小梅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43-147,共5页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这使校园暴力事件后的心理创伤治疗引起各方重视。试以稳定化和暴露为原则,并综合采用八个步骤:进行外部控制;收集逝者的相关资料;承认死亡的现实;回忆逝者的特点;说告别词;转向放松;眼动脱敏与再加工治疗...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这使校园暴力事件后的心理创伤治疗引起各方重视。试以稳定化和暴露为原则,并综合采用八个步骤:进行外部控制;收集逝者的相关资料;承认死亡的现实;回忆逝者的特点;说告别词;转向放松;眼动脱敏与再加工治疗;解除内疚感。对心理创伤者的康复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暴力 心理创伤治疗 稳定化 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心理创伤治疗综述
4
作者 贾萍 《传承》 2016年第3期110-111,共2页
儿童和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如果他们遭遇心理创伤,进行心理创伤疗法必须有别于成年人。心理动力学治疗、创伤聚焦的认知行为治疗、行为主义治疗、叙事治疗、艺术疗法等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一定要结合儿童青少年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 儿童和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如果他们遭遇心理创伤,进行心理创伤疗法必须有别于成年人。心理动力学治疗、创伤聚焦的认知行为治疗、行为主义治疗、叙事治疗、艺术疗法等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一定要结合儿童青少年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专业心理辅导人员更应该慎重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心理创伤治疗 方法 干预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首届心理创伤治疗和危机干预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5
作者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5年第8期700-700,共1页
为促进中国心理创伤治疗和危机干预工作的发展,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将于2005年10月22日~23日在北京联合举办“全国首届心理创伤治疗和危机干预学术研讨会”。
关键词 全国首届心理创伤治疗和危机干预学术研讨会 征文通知 病理心理 心理热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心理创伤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亮 丁凡 +1 位作者 王静然 布娜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113-117,共5页
未成年人处于心身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心理冲突、情绪问题和危险行为形成的高发阶段,其心身健康直接关系国家未来、民族命运,保护未成年人心身健康意义重大。未成年人心理创伤严重影响其心身健康及成长发展,但心理创伤具有极强隐匿性,其... 未成年人处于心身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心理冲突、情绪问题和危险行为形成的高发阶段,其心身健康直接关系国家未来、民族命运,保护未成年人心身健康意义重大。未成年人心理创伤严重影响其心身健康及成长发展,但心理创伤具有极强隐匿性,其影响因素非常复杂且具有交互作用。文章综述了未成年人心理创伤的分类、行为倾向及治疗方式,并倡导建立健全“家校政社”联动,开展早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旨在为今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建设及心理创伤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心理创伤 心理创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Interweaving of Native Culture and Traditional Healing Practices in the Treatment of Trauma Lessons Learned
7
作者 Jane Moffat Schnar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 2012年第9期1074-1078,共5页
The premise of this abstract focuses on lessons learned as a clinician through the process of being invited into the homes, lives and stories of trauma and incredible resilience for native survivors of Indian resident... The premise of this abstract focuses on lessons learned as a clinician through the process of being invited into the homes, lives and stories of trauma and incredible resilience for native survivors of Indian residential school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unravelling stories of past trauma with a view to recovery/freedom from symptoms, meaningful therapy requires the weaving together of traditional beliefs and practices with trauma focus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approaches. Culturally, the relevant treatment respects traditional beliefs and focuses on their innate resiliency historically within their culture. As a clinician invited intimately through the therapeutic relationship into the lives of First Nations abuse survivors, the healing power of cultural identity was discovered along them. Similarly, the author's role as therapist was one of teachers, who guided them through the process of telling their stories to the peace and acceptance utilizing therapeutic techniques from an eclectic spectrum of therapeutic approaches. All the while, it should interweave their stories and native beliefs into the therapy journey. It was a process of co-creating healing through a mutual respect of the shared roles as guide, teacher, story teller and healer. Culturally, the relevant psychotherapy requires the weaving of two world views to create a basket of hea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RIGINAL residential school TRAUMA pathways to healing storyteller cultural identity SHAME forgiven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