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英语学习者及物类心理动词论元表征研究:“基于使用的理论”视角 |
康建东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2
|
中古汉译佛经情绪心理动词的非范畴化 |
姜黎黎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谓宾心理动词与其后的非谓动词所表动作的语义所指 |
王红斌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1 |
4
|
|
4
|
也谈“心理动词”的界定 |
姚海云
|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8 |
0 |
|
5
|
感知心理动词及其语法特征 |
孙利萍
|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6
|
汉语心理动词的组织和分类研究 |
张积家
陆爱桃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2
|
|
7
|
中国英语学习者心理动词习得实证研究 |
戴曼纯
刘晓英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6
|
|
8
|
心理动词也析 |
徐睿
王文斌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5 |
27
|
|
9
|
like类与please类心理动词的视角研究 |
唐青叶
|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04 |
18
|
|
10
|
英语及物心理动词的二语语义-句法界面实现机制研究 |
康建东
马志刚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11
|
渐进性、迁移性与有灵性的融合:中国学习者对心理动词的产出现状分析 |
胡文飞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12
|
包含名宾心理动词的事件句和非事件句 |
王红斌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5
|
|
13
|
近20年来国内英语心理动词研究综述 |
周晓凤
李丹丹
|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
2016 |
2
|
|
14
|
俄语“程度副词+情绪类心理动词”汉译语义学阐释--以очень+рассердить为例 |
倪璐璐
朱英丽
董燕
|
《中国俄语教学》
|
2016 |
2
|
|
15
|
“发+X”式心理动词的认知语义考察 |
兰佳睿
|
《语言科学》
|
2007 |
3
|
|
16
|
试论古汉语心理动词研究 |
张家合
|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7
|
中介语中的题元层级——母语为日语的学习者对汉语心理动词习得研究 |
赵杨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09 |
4
|
|
18
|
甲骨文感知心理动词研究 |
陈练文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9
|
小学生汉语心理动词组织发展的研究 |
陆爱桃
张积家
吴悦
|
《心理研究》
|
2011 |
1
|
|
20
|
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内部时间结构 |
祁庆倩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